旧上海海漂生活成本有多高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上海是文革重要根据地,又是张、王的基地,当时有“全国保上海”之说,主要指的是物质和物资供应。
另一方面,上海人出名的会精打细算,会巧作安排。
所以,表面看来,上海的情况相对于其它地方会好些,甚至好得多。
“绝对情况”,则可以通过下述具体事项知悉。
当时的月收入:年轻人:学徒12-18元(因里弄生产组、集体、国营的单位不同而异),转正后24-36元。
大学刚毕业:本科48。
5元,大专约42元。
转正后:本科58元,大专约52元。
中老年人:纺织女工:50-75元。
实际上当时拿一百多的工人也不少,各个老厂都有,纱厂上年纪的女工,工资也在一百以上,但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私营厂定的工资。
这些老工人绝大部分解放后没有加过工资(到七十年代)。
上述资料说明了几个问题;1、脑力劳动不被重视,到文革时已发展到薪酬部分倒挂,有个身边的例子:邻居两口子都是解放初工作的工人,工资70左右,丈夫考上了大学,带薪读书,(40多元/月)可毕业后工资反而比原来少了十来元,从此在家里抬不起头来。
2、56年全面公私合营,走社会主义道路后,城市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到文革时已降至近乎无法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
城市固然在用剪刀差剥夺农村,但城市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3、当时的制度是无法长期运转下去的。
实际上很多人现在还在念叨的当时的退休劳保制度,是建立在后续劳动者成倍增加,平均工资急剧下降的基础上的。
到文革后期这个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不可能再成倍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平均工资也已降到了底。
而政府完全没有为劳动者储存下养老基金。
所以改革根本是无可避免的。
1.“衣”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凭布票供应。
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内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为出,调剂安排使用。
比如说,年纪大的,穿着不必讲究,可以靠缝缝补补,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给孩子用(孩子发育长大,打扮,或者结婚,耗量较大)。
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侨汇布票”、“侨汇票”。
回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工资与物价

回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工资与物价读懂社会的一个方面是考察工资和物价。
很有趣!老底子,低工资,物价稳定。
农产品贱,工业品贵,国家高度垄断。
百元以上是很高的工资,人数极少。
1966-1976年上海的青年工人,学徒三年第一年:17.84元/月第二年:19.84元/月第三年:21.84元/月满师后:36元/月,奖金5元。
因一直不加工资,民间有“36元万岁”一说上海里弄生产组计时工资0.70;0.80;0.90元/天。
星期天没工资。
下面一组物价除特别注明的,为上海市1966-1976年时期及1970年代、1980年代早期,购买米面制品和豆浆均要粮票。
芝麻大饼(咸) 3分/只大饼(甜) 4分/只老虎脚爪 4分/只油条 4分/根(半两)淡豆浆 3分,咸豆浆 4分,甜豆浆 5分。
阳春面 8分/二两一碗(除面条,外加葱花而已)菜汤面 15分(加现炒的菠菜、油豆腐等)火柴 2分/盒盐 0.15元/斤白砂糖 0.78元/斤(凭糖票供应)食油 0.88元/斤(1987.1)(凭油票供应)米 14.30元--17.10元/百斤。
新米、好米要排队买。
凭粮票和购粮证供应赤豆棒冰 4分,奶油雪糕 8分,奶油大雪糕 12分简装冰砖 19分,中冰砖 40分,大冰砖 76分掼奶油 30分/杯涮羊肉 30分/份,饭店大闸蟹 5元/斤(1985.9)脆麻花 4分-5分/根水果蛋糕 4分/只什锦糖 1.20元/斤水果糖 1分/颗盐金枣 3分/一小包橄榄、桃板等蜜饯一般5分一包寄放自行车 3分/次寄放自行车 2元/月(1986)书籍 1元钱约400页玻璃围棋(中号) 2.40元/副公园门票 5分避孕套免费万金油 5分/盒扇牌肥皂 0.36元/块(1982.12)黄啤 0.33元/瓶黑啤 0.36元/瓶飞马烟 0.28元/包。
凭香烟票供应,下同大前门烟 0.35元/包勇士烟 0.13元/包生产烟 0.08元/包红双喜烟 7元/包(1996.11)阿尔巴尼亚香烟 0.20元/包。
买不起房子的百姓怀念一九四九上海米棉之战

买不起房子的百姓怀念一九四九上海米棉之战一解放初期上海市的抑制投机涨风之战解放初期的上海美蒋封锁口岸使存粮不足1亿斤,仅够半个月的消费,存棉只够纱厂开工1月。
投机商利用棉粮紧张,掀起“七月涨风”,使物价上涨1倍,其中7月11~16日的6天时间米价上涨96%。
上海市委通过行政机构采取抛售物资、加强市场管理和配售平价米等三项措施,到7月底物价转向平稳。
“七月涨风”平抑后,只取得两、三个月的平稳时期。
10月投机商又以纱布掀起比7月更猛烈的“十月涨风”,这次以纱布和粮食为主,形成全面暴涨,范围遍及全国时间持续达50天,是上海解放后最严重的物价波动,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棉纱上涨3.8倍,棉布上涨3.5倍,大米上涨3.3倍。
上海于11月25日在陈云直接指挥下与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大量抛售纱布,并且边抛售边降价,使投机商两面挨耳光,一面借的钱要付利息,一面物价下跌赔本。
1950年的春节抢购风,投机商认为农历新年“红盘”必涨,于是在春节前拼命抢购粮食和纱布,准备在春节开盘后大干,没想到充沛物资使市场开盘后保持原价投机商从此老实。
二目前房地产价值与价格的双背离房地产商的目的是谋求利润最大化即房地产收入超出房地产成本部分的最大化。
收入是出售房屋所获得的报酬量,成本包括土地等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工资成本和资金成本即贷款利息。
房地产商为获取最大利润无疑的都在两方面用尽心机:想尽一切可能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尽一切可能使成本最小化。
房地产商的销售收入即单位面积与价格的乘积,要提高单位面积价格就必须造市,造市只凭单个开发商不起作用,至少大开发商一起造,这里面就有不敢成文的默契协定,再利用各种机会渲染气氛,使房屋价格远远高脱离房屋价值。
随着市场制度健全房产生产所需土地由市场拍出、贷款利息也明确,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就是降低劳动力工资,压低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又使生产价格远远压脱离价值。
三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生产真过剩吗目前中国生产的钢铁、水泥无疑处于世界第一位,然而谈到人均拥有量显然落后。
上海一般人待不了

上海一般人待不了
上海,这座城市被称为“魔都”,以它繁华的景象令观者惊叹不已。
繁华的景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的经济崛起,但这也必然牵出一个问题:上海一般人待不了。
首先,上海的生活成本非常高。
在上海,住房价格居全国第一位,人们可能需要花费一大笔钱才能租到一套住房。
同时,高消费和消费需求也拉升了物价,这使得上海的物价水平比其他城市更高。
此外,节假日出行、进行娱乐活动的费用也很高,使得上海一般人难以负担。
其次,上海的工作竞争也让很多人束手无策。
在上海,一些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才,这导致本地人才被淘汰。
同时,上海的就业竞争也极其激烈,很多外地求职者也无法得到工作机会,甚至不得不返回家乡。
最后,每天上下班是让一般人无法接受的。
上海交通拥堵,交通网络已经不能支撑人们的出行需求。
每天上下班时,搭乘大量的地铁,公交和其他交通工具会耗费很多精力,而且通常也很拥挤,大大降低了上班的效率。
总之,上海的繁华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让许多人担忧上海的成本负担以及工作竞争。
在高物价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上海一般人待不了。
- 1 -。
旧上海一个海关高级职员的闲暇生活

“
竹战
“
和打
”
这 本 日 记 的主 人 家 是
个 大家 庭
,
署 的稽核科
平 时 的工 作 是 稽核 全 国下
,
牌 ( 包括 主人 去 看 其妻子 战后
”
竹战
亲朋好友众 多
,
其财力按其地 位 和年
、
属 海 关 的财务 情 况
子
因此
。
,
其 地 位属 于
他 已娶妻生
绍萱
绍
3 返 家 ) 的 1 子共有
从 这 本 日记 的 内容 中
,
能 了解 到 主
主 人 及 其 妻子 就是 最 活生 生 的例子
死也
。
人 的身份 : 他先前 在 上 海 江 海关 的会计
这 本 日记 全 年 记 录 的
3 1 子 是3 6 5
“
天
”
,
其
和
2
、
出外应 酚l
一
科T 作
,
同年升 迁 至 同在 上 海 的海 关 总
,
中写 到 主 人 及 其 妻 子 去 接其 妻 子
搓 麻将 )
只 以 通 宵竹 战
,
精
“
场收购到
一
本 民 国 三 十 年 ( 19 4 1年 )
一
位
,
在 日记 中搓 麻 将称 为
人 们很 难想 象
,
竹战
。
神不 振
特 光
,
,
不 得不 睡眠
。
以 致辜 负大好 辰
” ,
任 职 于 海 关 的高 级 职 员 的 私 人 日记 意 外 地 接 触 到 了 这 方 面 很 完 整 也 十 分真
新旧上海滩对比

目录一、《上海滩》简介 (5)二、新旧《上海滩》内容对比 (6)三、新旧《上海滩》全身对比 (7)(一)主题曲比照 (7)(二)剧情比照 (8)(三)阵容比照 (8)(四)角色大比拼 (8)1、许文强PK (8)2、冯程程PK (10)3、丁力PK (11)4、冯敬尧PK (12)5、方艳芸成黑马 (13)四、结语………………………………………………………………………………13参考书目 (15)新旧《上海滩》对比一、《上海滩》简介“《上海滩》故事讲述了1930年的上海,剧本作者是香港资深编剧陈翘英,历史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以前,外国势力在华最鼎盛的时期,那个处于内忧外患、商会充斥与爱国民族主义抬头的大时代”①。
但是事实和人物原型是没有的,只是杜撰的。
有人说许文强是杜月笙,冯敬尧是黄金荣,其实这完全没有①电视剧:《一回首,许多时》,载《电视剧》,电视剧出版社,2007年上半期。
依据,《上海滩》就是一个商业文人根据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写的一部传奇小说,除了社会背景几乎相似以外,其他都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
纵观现今香港黑帮电影,《英雄本色》系列、《古惑仔》等无疑都是以《上海滩》为参照,《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小马哥无疑就是《上海滩》中许文强、丁力的翻版。
《上海滩》,无疑是香港黑帮类型电视剧的一座高峰,冯敬尧、许文强、丁力的名字,在电视剧这种特殊形式的传媒形式的传播下,经过冗长的剧集对爱恨情仇的充分演绎和对世态人性的细腻刻画,被赋予了比银幕上的宋子豪、小马哥等更为鲜明的性格特征更神秘更生动的传奇经历。
让旧时代黑社会另类江湖形态以及黑帮人物更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及经历,从此得以家喻户晓、万人传唱。
至发哥版《上海滩》开拍后,几十年来,《上海滩》题材已被翻拍数次,从刘德华、张国荣版《上海滩》,到黄晓明版。
每一次翻拍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论,尤其是《新上海滩》开拍前的大规模宣传,黄晓明与许文强、黄海波与吕良伟孰优孰劣的评论纷至沓来。
八十年代上海变化(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 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浦东高楼平地而起,住宅 小区比比皆是,大小商场星罗棋布,黄浦江上有 大桥,江底有隧道,公交车四通八达;上海最大 的金融区--陆家嘴金融区在浦东,上海最高的市 政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在浦东,上海最靓的商 务楼--金茂大厦在浦东,上海最大的公共绿地-世纪公园在浦东,上海价格最高的房地产--汤臣 一品在浦东……浦东的房地产升值最快,平均房价 已超过了浦西。浦东现在成了上海市民公认的最 好地段,最早搬到浦东的人们在为自己的英明决 定而庆幸。
开发前的浦东, 每逢暴风雨“烂泥渡路” 就会“水漫金山”
浦东曾是破旧的居民 住宅区和大片农田
1990年前,浦东许多居民的生活 还十分清贫。每天早晨家家要洗 刷马桶。
拥挤无比的陆家嘴 轮渡站
以前,上过江只能靠摆渡, 高峰时,排队的人群要等1 个小时左右才能坐轮渡。
奉浦大桥
杨浦大桥
南浦大桥
卢浦大桥
Travelling in future nowadays(穿越) Travelling in future in the past(穿越)
在八十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 一间房”是当时上海人对浦东的共识,黄浦江 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 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 而今,这句话已经被浦东的飞速发展冲刷得 几乎要无影无踪了。 浦东到底有多大的变化呢? 浦东的交通现在到底有多便捷呢? 浦东的写字楼现在到底有多少呢?
徐浦大桥
2004年上半年,浦东商品房成交均价超过7000元/ 平方米,同比去年上半年,涨幅达到26.17%,这标志 着浦东楼市发展已经进入中高档层次。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 房”
• 那时,作为市区的浦西已没有多少空余的土地 了,政府在还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近郊的浦东造 了一些房子,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 • 但浦东浦西隔着一条黄浦江,过江要乘摆渡船 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在上海人眼里,比起 浦西的繁荣来讲浦东简直就是荒郊野外,有天 壤之别,住在浦东的是下里巴人。于是就有了 上述的说法,意思是只要在浦西有一块能睡觉 的弹丸之地,就不愿往浦东搬
大上海的生活水平美国和法国自叹不如

大上海的生活水平美国和法国自叹不如美国与上海一、收入•美国收入:美国的低收入群一般是2000-3000美元左右,个人所得税较少,实际到手1700-2300左右,按1700美元计算。
•上海收入:上海的低收入群一般是1000-2000人民币,但是税收很少,一般到手1500左右。
二、生活1. 大米美国大米0.8美元/公斤,1700美元= 2125公斤(进口)上海大米5人民币/公斤,1500 = 300公斤(国产)结论:上海大米价格相当于美国的7倍。
2. 地铁美国一张票2美元,1700 美元= 850次地铁上海实行分站票价,最低票价3元,1500 = 500次地铁结论:上海交通最低消费是美国的1.7倍。
3. 汽车美国一辆车(Toyota Carolla)价格大约14000美元,相当于8个月收入。
上海一辆车价格大约120000人民币(购置税、牌照不算),相当于80个月收入。
结论:上海汽车价格相当于美国的10倍。
4. 汽油美国0.7美元/升,1700美元=2428升上海6元/升,1500元=250升结论:上海汽油价格相当于美国的9.7倍。
5. 鸡蛋美国一盒鸡蛋12只,1-1.2元,按1.2美元计算,1700美元= 17000只鸡蛋上海鸡蛋一斤4元,大概8-10只,按10只计算,1500 = 3750只鸡蛋结论:上海鸡蛋价格相当于美国的4.5倍。
6. 可乐美国2.5升装可乐(2升/美元),1.25美元,1700美元= 1360瓶可乐上海2.5升装可乐5.5人民币,1500人民币= 273瓶可乐结论:上海可乐价格相当于美国的5倍。
7. 电话和宽带费美国25美元电话包月(全球免费),1700美元= 68个月电话费。
上海31元电话月租,一个电话0.1元,宽带150元2M,也就是至少181元/月,1500 = 8.2个月电话月租费和宽带费。
结论:上海电话和宽带价格至少是美国的8倍。
8. 猪肉美国一公斤猪肉2-3美元,按2.5美元计算,1700 = 340公斤猪肉上海一斤猪肉10-15人民币,按10元计算,1500 = 75公斤猪肉结论:上海猪肉价格相当于美国的4.5倍。
盘点当今上海衣食住行生活成本(组图)

盘点当今上海衣食住行生活成本(组图)2012年08月01日上海热线“魔都”是上海的别称之一,那上海为什么会被叫做“魔都”呢,除了那妖魔化的地铁路线图,物价是首当其冲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由上海热线财经记者带你看看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衣:现在在上海滩买件一般品牌的衣服少说也要200元,若是想要买一件各方面(面料、质量、设计、品牌等)都比较好的,那么动辄上千。
再来说鞋子,都说从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衣着品味、性格等等的细节,所以说人们对鞋子的质量、款式等的要求也不会太低,就拿皮鞋来说吧,除了人造皮革的,一般一双皮鞋起码500元吧,而就算是跑鞋,价钱也是相当的。
当然,你也可以等待打折季再买,到那时就要接受有断码可能的心理准备了。
食: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生活之所系,是必需之物。
就拿我们每天都要吃到的大米说吧,现在已经涨到了5、6元/斤,最差的也要2、3元/斤了,米饭对于国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大大的增加了一般收入人群的生活负担。
猪肉算是肉类里比较便宜的了,它的价格大概在十几元一斤,好一点的也有二十多元一斤的,这因人而异,上海热线财经记者据悉,这样的猪肉价格已经是大幅回落后的价格了。
再来说鸡蛋价格,曾经的“火箭蛋”还历历在目,而现在平均零售价只卖到4.2元/斤,据统计6月中旬以来,鸡蛋价格持续回落,但即使如此,居民的生活成本仍是没有什么减轻的感觉。
还有就是蔬菜,二、三年前还有五毛一斤的菜,如今最便宜的菜也要2元/斤了吧,这些种种都在分食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住:上海的房价在国内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据统计,上海职工每月的平均工资是4331元,而沪上住宅成交均价在22351元/平方米,上海热线财经记者带您来算一笔账:如果买一套90平米的均价房子,大约要200多万元,那么上海的收入房价比就要达到1:39,不可思议、令人惊讶!如果还想再装修一下,那这支出就更加多了。
行:上海一般公交2元;地铁起步3元;出租车起步13元,加上燃油费1元,相当于14元的起步价。
上海一个月生活费多少

上海一个月生活费多少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追寻梦想。
然而,随之而
来的高昂生活费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那么,上海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底需要多少呢?
首先,上海的住房成本是最大的开销之一。
一间单人公寓的月租价格在市中心
地段可能高达6000-8000元人民币,而在郊区可能稍微便宜一些,大约在4000-6000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选择合租或者租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可以节省一
些开销。
其次,食品和日常用品的开销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上海,一顿普通的饭菜大约
需要30-50元人民币,而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也要视个人消费习惯而定。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个月的食品和日常用品开销可能在2000-3000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交通、娱乐和其他消费也需要一定的预算。
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
但每月的交通花费也可能在300-500元人民币左右,而娱乐和其他消费则视个人生
活方式而定。
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上海生活一个月的开销大约在8000-12000元人民币左右。
当然,这个数字仅供参考,实际的生活费用还要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来确定。
希望大家在来到上海之前能够做好充分的预算和规划,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这座繁华的城市。
30年前的上海物价情况

30年前的上海物价情况
告诉诸位30年前上海的物价水平吧:
大米0.149元~0.171元/斤;
籼米0.11元/斤;
猪肉0.85元/斤;
东海带鱼0.15元~0.35元/斤;
青菜0.03元~0.10元/斤;
酱油0.24元/斤;
草鸡蛋0.85元/斤;
草母鸡0.70~1.00元/斤(当时的鸡绝大多数都是苏浙农村来的散养鸡);
红薯0.05元~0.07元/斤;
市内公交车票0.05元~0.15元/人次;
市内电车票0.04元~0.10元/人次;
上海至苏州硬座车票1.50元/张;
工人新村房租0.08元~0.15元/平米(使用面积,公用面积不算);
大豆油0.80元/斤;食盐0.14元/斤;
电影票0.10~0.25元/张;
牡丹香烟0.49元/盒(当时的牡丹烟质量不比现在的中华烟差);
最便宜的男士猪皮皮鞋7.65元/双;
12吋黑白电视机380~400元/台;
14吋上海牌彩电1040元/台;
28吋永久自行车150元/辆;
17钻上海牌全钢手表120元/块;
豪华台式电扇175~200元/台。
当时的工资水平41元~120元/月(100元以上都属于老工人、老干部高收入了)。
诸位可以比较一下,30年前的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如今的
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
对上海的生活物价的看法

对上海的生活物价的看法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相对较高。
在上海生活,物价相对较贵,但也相对有优惠。
以下是我对上海的生活物价的看法:
首先是住宿方面,上海的房价相对较高,但是租房市场比较繁荣,可以选择不同的房型和地段,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别。
租房的话,一般一室一厅的月租在4000元左右,而稍微高档一点的公寓、别墅等则要更贵。
其次是交通方面,上海的地铁网络相当完善,而且价格相对较低。
一次地铁票价格在3元左右,而买10次的票,每次票价只有2.6元。
此外,上海的共享单车也很方便,价格也相对便宜。
再者是饮食方面,上海有很多美食,但是价格也相对较高。
一顿普通的快餐需要20元左右,而去一些高档的餐馆,就需要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最后是购物方面,上海的购物中心、商场比较多,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别。
一些高档品牌的衣物、鞋子、手表等价格比其他城市贵,但是一些普通品牌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上海的生活物价相对较高,但也相对有优惠。
在上海生活,可以选择不同的消费水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和美好。
- 1 -。
90年代上海比较穷的段子

有关90年代“上海比较穷”的段子
90年代的上海,虽然整体上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有关90年代“上海比较穷”的段子如下:
1.住房条件差:在90年代,上海还有大量的棚户区和旧区,这些地方的住房条件非常
差,房屋破旧不堪,居住环境拥挤。
2.贫困人口多:当时上海的贫困人口比较多,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由于经济体制
和政策的限制,很多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导致生活水平低下。
3.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在90年代,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通讯、供水、
供电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当时的交通非常拥堵,通讯手段也比较落后。
4.社会治安差:当时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差,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比如犯罪率比较
高,社会秩序比较混乱等。
这些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不安。
旧上海海漂生活成本有多高

旧上海“海漂”生活成本有多高上海各区减租联合会召开房租评价会,决定六折减租,甚至要呈给蒋委员长批示。
可见当时高企的房租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现在人们常说,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降低了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但其实,自上海开埠起,这里一直是中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最直观的比较是,民国时上海房价最高点曾是北京的几十倍。
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又欲罢不能。
生活成本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我们这里先来考察两个因素,一个是房价,另一个是收入。
当年闯荡上海滩的绝大多数人的收入远远追不上房价,连鲁迅先生也不能幸免。
鲁迅在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在上海生活了近10年。
别看他文中言辞激烈犀利,但面对上海的“居大不易”也没了脾气,只是偶尔抱怨两句。
他曾在日记中发牢骚:“住上海真难惯,不但房子像鸽子笼,而且笼子的租价也真贵,真是连吸空气也钱……”事实上,鲁迅当年的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之前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月薪大约在300块大洋,按购买力折算,约相当于现在的月薪4万。
与鲁迅同时期的上海市民,月平均工资基本只有20元,黄包车夫还挣不到20元,烟厂的女工只有9元。
女明星周璇走红前仅有50元,走红后也只有200元。
徐志摩算是能干的,兼职三四个工作,每月600元,绝对的高收入。
然而这也没有什么用,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上海都买不起房。
1928年,鲁迅两口子租住在老式石库门景云里,全款买下需要5万元。
以鲁迅每月300元的收入,要不吃不喝14年。
而就在几年前,鲁迅在北平买了两套房,连房款加装修才3000元。
买房不容易,租房也很贵。
鲁迅在上海时,正赶上房源紧张,很多房子都在“二房东”手里,想从他们手里租房,要先交“顶费”。
鲁迅在四川北路的那套房子,光顶费就交了500元。
1930年4月8日,鲁迅日记有记载:“上午广平来。
下午看定住居,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
”当时从事写作的文人,收入大体是可以的,如郁达夫在二十年代末期,每个月的版税收入有100到200元,左翼作家柔石每月的收入在百元左右,此外每年另有版税800元,年轻的女作家丁玲月收入也有70元。
民国时期上海的生活成本

民国时期上海的生活成本1936年上海外滩。
民国名记包天笑在其自传《钏影楼回忆录》中说,1906年他到上海租房子,开始在派克路、白克路(现南京西路、凤阳路)找,连找几天都无结果,后来他发现一张招租,说在北面一点的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胜业里一幢石库门有空房。
贴招租的房东当时讲清住一间厢房,每月房租7元(以下均指银元)。
当时上海一家大面粉厂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7到10元,而包天笑当时在《时报》任编辑,每月薪水80元。
《釧影樓回憶錄》背景资料:包天笑在《釧影樓回憶錄》的〈緣起〉中也提及,有一回夢見自己回返孩童,依偎在母親身旁,醒來後便對母親懷念不已,想起種種往事,才觸發他寫這回憶錄。
回憶錄的開篇,就是〈我的母親〉,可見其情。
他是小說大家,經歷又多,這回憶錄寫來資料豐富,可當近代史讀;又寫得活靈活現,可當小說讀。
不過,他下筆絕無小說般浮誇,樸實而感人,是此書最大的優點。
1930年左右上海虹口菜场附近,经常是人流涌动,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
房租高低主要看地段和时期,公共租界以外的地段,1906年左右的房租并不算贵,比如在虹口区一栋房子的月租金也可能只要3到4元。
但到了30年代特别是“一二八事变”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亭子间的月租都已经涨到了20元(之前一般是7到8元),而且招租广告刚贴出去,往往浆糊还没有干,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上海的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
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左右,面积六到七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
在二三十年代,很多年轻的作家来到上海谋生,往往先找这种房子栖身,以至于后来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亭子间文人”。
背景资料:亭子间小小一方空间“冬凉夏暖”,待一会可以,要长年累月住在那里真是吃不消。
“亭子间几乎都是朝北的,夏天闷热,冬天酷寒。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二房东现象”盛行时,亭子间常被二房东租给一些囊中羞涩的租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亭子间文化”。
盘点在上海生活一个月一人究竟要花多少钱消费

盘点在上海⽣活⼀个⽉⼀⼈究竟要花多少钱消费 前段时间,⼀条新闻把⼩编吓尿了,标为北京上海⼯资全球垫底,但物价却正赶超欧洲。
原来⽣活在上海的我们拿的是这个星球上最低的⼯资,开销居然却是这个星球上名列前茅的!!突然⼩编好“葱⽩”⾃⼰,能在⼤魔都活到现在,我真是⼈类的奇迹啊!!! 个么,今朝阿拉就来好好叫算算看,辣辣阿拉上海正常普通⽣活,⼀个号头到底要开销特⼏张“⽑爷爷”?!! ⼀:餐费和交通费 1、早饭:5块(⾖浆+馒头/煎饼),神马M记、KFC的早餐都是6元起步,省钱就别想了; 午饭:15元(盒饭); 晚饭:20元(还是盒饭或者外⾯简餐) 2、交通费(公交):按最短路程公交2块起步+地铁3块起步,每天来回⾄少10块 合计:(5+15+20+10)*30=1500元/⽉ ⼆:房租(房贷)、公⽤事业等费⽤ 房租(房贷):3000/⽉(全年平均);(⾮⼀类地段普通住宅) ⽔费:30元/⽉(全年平均); 天然⽓:20元/⽉(全年平均); ⽹费:100元/⽉(全年平均);(离开⽹络不能活啊有⽊有) ⼿机费:100元/⽉(全年平均);(通话、上⽹流量不能再少了) 电费:100元/⽉(全年平均);(⼀年只有两季的魔都,谁待谁知道啊) 合计:3350元/⽉ 三:基本⽣活费 ⽣活杂项开⽀:50元/⽉;(⽐如理发、修理⼩物件等等,妹纸们根本还不⽌这些) ⽣活必需品:300元/⽉;(⼀个⽉去两次⼤卖场,⼀次开销150不算多吧) 男⼈再加烟费及其他杂费:300元/⽉; ⼥⼈再加个⼈护理及化妆品等等:300元/⽉; 合计:650元/⽉ 四:其他开销 ⼀个⽉⾥总要和朋友同学同事聚会吧: 500元/⽉(平均) 合计:500元/⽉ 总计: 1500+3350+650+500=6000元/⽉ 【注意!!!】 上⾯这个数字只是在上海最低的⽣活⽔平! 也就是个满⾜温饱的⽔平! 没有任何娱乐! 没有多余应酬! 没有偶尔⽛祭! 也没有买⾐服!买包包!买鞋⼦!! 更没有什么星巴克装逼!! 最最关键的是这还只是⼀条“单⾝汪”的⽔平! 没有对象! 没有车要养! 更没有下⼀代要养!!! 。
上海生活成本

上海生活成本
1、房租,如果是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单间10-15平方的,一个月的2200元,加上水电,一个月下来2400块肯定要的。
如果能接受住床位的,一个月700元,上海很多做这个的。
很多人住在一起,只是住一个床位。
但是感觉很多小年轻接受不了的。
里面打呼噜,作息不规律的人太多。
2、吃饭,早上一个煎饼果子+鸡蛋+豆浆,8-10元,地段不一样,价格稍微有点差异。
如果是选择面包牛奶,公司下面的便利店,可能要15块左右了。
中午基本都是叫外卖为主,至少得15元,这个都点不到好东西,只能说应付了。
晚餐可以稍微吃好点,小区门口有小饭馆、小摊。
基本得18元-25元,你就是吃个米线,还得18元呢。
平均一天生活费40块,一个月1200元。
偶尔聚餐,你总得出一回吧,按照一个月一次,商场消费一次300-400最少了。
所以一个月吃饭至少的1500元。
3、交通,地铁3块起步,一天你至少2次,6元,但是很多时候,你2次根本不够,都是要倒车,基本都是来回8元。
一个月200元地铁费打底,周末出去玩,地铁费得20
元一天。
4、女孩子的化妆品和衣服,平均到一个月500元/月,男的衣服平均200元/月,但是男的喜欢抽烟,抽烟一天20元,一个月600元。
5、电话费50元一点不夸张吧,得说你家里公司都有网情况下!
这个是说你比较宅的情况下,还有些水果、零食都没敢给你算,平时出去买个水、饮料的,随随便便也是要几百的。
总结下来,一个月4500左右,如果说再有点水分,你打个八折,一个月还要3600块支出!这个价格应该没法再减了。
开玩笑!上海市最穷的三个区,第三名竟是它。。。

开玩笑!上海市最穷的三个区,第三名竟是它。
一个平台影响一座城市,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上海!城事·美食·资讯·文娱提到有钱动态君觉得上海每一寸的土地都透着金光如果真的要分个高下那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毕竟,每天都是在变化着!而今天,动态君只想跟大家来探讨探讨上海最穷的三个区!你知道吗?当动态君看到上海市最穷的三个区排行榜时也是愣了一愣呢~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是否跟你心中预想的一样!NO.1崇明区总291.22亿崇明区隶属中国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
上海市最穷的崇明区那平均工资到底是多少呢?▼▼▼崇明区平均工资看完真是吓一跳呢~崇明区虽说是上海最穷的一个区但平均工资居然有有5310元动态君好想默默地流眼泪了~NO.2奉贤区总685.8亿奉贤区是上海市市辖区。
地处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西北枕黄浦江。
奉贤区气候温润,四季分明,空气质量为上海最好,并拥有滩浒岛、万佛阁、青村桃园等自然人文景观。
拥有如此美好景色的奉贤区平均工资自然也是不差的▼▼▼奉贤区平均工资奉贤区的平均工资也是不容小觑5240元足够生活在奉贤的小伙伴们每个月好好吃几顿了哟~NO.3虹口区总800.00亿上海市区北部偏东。
与杨浦区接壤;西靠河南北路,与闸北区毗连,南濒黄浦江、吴淞江,与浦东新区和黄浦区隔江相望,北至三门路稍北的农机路,与宝山区相接。
排行第三的虹口区平均工资到底是多少呢~▼▼▼虹口区平均工资虹口区的平均工资也有4890元看来上海真的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呢!虽然崇明区、奉贤区、虹口区是上海市最穷的三个区但是这三个区的平均工资却是这么高这还让人怎么活呐~好吧,反正不管怎样,动态君都拖后腿了。
调侃归调侃,好好工作才是王道~~看完了上海市最穷三个区的排行榜那么,你认为上海市最富有的是哪几个区呢?一定成为最棒的上海人每天坚持看文章要坚信吃货精彩上海。
跑船一个月大概多少钱

跑船一个月大概多少钱剧组工资待遇怎么样?当一个水手一个月要多少钱?其实剧组的工资不错,拿多少算多少。
一般没有生活费,但是剧组还是很辛苦的。
只有做过船员的人才知道这种苦,远离家人,常年在海上漂泊。
船员工资待遇怎么样?船员分级别的和等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船做船员。
现在国内沿海船员等级最低的水手和机工最低月综合收入普遍在6800-7800元之间。
这是入门级的船员,远洋船员按美金结算估计还要高点。
但是船员工作枯燥,在船上容易晕船,需要时间适应。
现在船员普遍要学校出来的了,很少有打工去当船员的。
船上最高工资是船长,年收入:30-50万。
但是要经过很多考试和取得证书。
其实船上拿5000和岸上拿5000是不一样的。
岸薪5000,除了房租水电,平时吃饭应酬,能存3000就不错了!而在船上拿到5000元就是纯收益。
在船上吃饭不需要钱。
每人每天有固定的伙食费,剩余伙食费可以退还。
入住不花钱。
这是船上的标准单人间。
日用品也不要钱。
肥皂、纸巾、洗衣粉、毛巾等等每个月都有发放。
出海当船员一个月多少钱?远洋LNG船,船长英国人,一个月15000刀,上船三个月,休假三个月一年12个月工资。
大副一个月一万,船上三个月,休假三个月。
剩下的牌就少多了。
二副30000多人民币,三副29000人民币,实习生6300人民币,水手长15000人民币,大副13000人民币,二副10000人民币,五副29000人民币,五副15000人民币。
不过,目前国内LNG船不多,所以提职方面会比散货,集装箱,油轮都要慢,不过定线航行很舒服,不跨时区生活设施,娱乐设施都很齐全。
事实上,目前国内船舶正在普及互联网。
我们很多大学生已经普及了互联网,在海上航行时可以随时和家人联系。
船上还有卫星电话,二十四小时都可以随便打,一分钟几毛钱,相对于船员的收入不算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上海“海漂”生活成本有多高
上海各区减租联合会召开房租评价会,决定六折减租,甚至要呈给蒋委员长批示。
可见当时高企的房租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现在人们常说,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降低了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但其实,自上海开埠起,这里一直是中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最直观的比较是,民国时上海房价最高点曾是北京的几十倍。
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又欲罢不能。
生活成本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我们这里先来考察两个因素,一个是房价,另一个是收入。
当年闯荡上海滩的绝大多数人的收入远远追不上房价,连鲁迅先生也不能幸免。
鲁迅在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在上海生活了近10年。
别看他文中言辞激烈犀利,但面对上海的“居大不易”也没了脾气,只是偶尔抱怨两句。
他曾在日记中发牢骚:“住上海真难惯,不但房子像鸽子笼,而且笼子的租价也真贵,真是连吸空气也钱……”事实上,鲁迅当年的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之前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月薪大约在300块大洋,按购买力折算,约相当于现在的月薪4万。
与鲁迅同时期的上海市民,月平均工资基本只有20元,黄包车夫还挣不到20元,烟厂的女工只有9元。
女明星周璇走红前仅有50元,走红后也只有200元。
徐志摩算是能干的,兼职三四个工作,每月600元,绝对的高收入。
然而这也没有什么用,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上海都买不起房。
1928年,鲁迅两口子租住在老式石库门景云里,全款买下需要5万元。
以鲁迅每月300元的收入,要不吃不喝14年。
而就在几年前,鲁迅在北平买了两套房,连房款加装修才3000元。
买房不容易,租房也很贵。
鲁迅在上海时,正赶上房源紧张,很多房子都在“二房东”手里,想从他们手里租房,要先交“顶费”。
鲁迅在四川北路的那套房子,光顶费就交了500元。
1930年4月8日,鲁迅日记有记载:“上午广平来。
下午看定住居,顶费五百,先付以二百。
”
当时从事写作的文人,收入大体是可以的,如郁达夫在二十年代末期,每个月的版税收入有100到200元,左翼作家柔石每月的收入在百元左右,此外每年另有版税800元,年轻的女作家丁玲月收入也有70元。
至于没有名气、初来乍到的一般撰稿人,他们每月的稿费收入只有二三十元,只够上海一月的生活费,可谓是标准的“亭子间文人”。
所谓的“亭子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
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左右,面积六到七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
在二三十年代,很多年轻的作家来到上海谋生,往往先找这种房子栖身,以至于后来出了一个新名词,叫“亭子间文人”。
再说说底层的百姓。
以上海普通摊贩为例,大多数人都只能蜗居合租。
1930年前,石库门的单间,每月租金就已经达到6-20元,普通人根本租不起。
几年后,石库门的房东也学会了打通隔断搞群租,小贩、小职员、工人、妓女各色人杂处,不仅拥挤,治安还也差。
有的小贩住在平房,月租2-4元,还有住棚户区的,草席搭建,但居住条件更恶劣,时常与垃圾堆、粪坑为邻。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般要组两层小楼,租金为30-60元,还不包括水电费等开销。
当时,一个工厂技工收入不过40元,如果一家三口过日子,夫妻都有收入,顶多也只能租住每月20元租金的一个楼间房。
当时的《申报》上刊登有各种招租广告,以1936年1月8日的报纸为例,各类招租广告中,几乎没有低于50元租金的。
1936年1月7日的《申报》,在第12版有个关于减租的新闻,上海各区减租联合会召开房租评价会,决定六折减租,甚至要呈给蒋委员长批示。
可见当时高企的房租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抗战后的上海,百姓生活更加动荡,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此时,法币大量发行,通货膨胀严重,买斤白菜都要提着整捆的钞票。
人们恐慌心理蔓延,很多有钱人争相投资房产以求保值,以至于房价猛升。
此时想买房,必须用金条,而且还没产权。
上海普通一套商品房,至少需要300根金条,按现在的黄金比价来算,怎么也要几千万元。
1947年《香港画报》这样报道上海:“大多数的勤劳大众无家可归,住茅棚,睡马路。
这绝对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
有好事者根据1930年《大公报》的资料,还原了一个知识青年在上海的生活。
这里的知识青年,指的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
假如他月薪50元,和女友一起生活,女友又不工作,那么每月的开支就是:房租10元、伙食费11元、衣服5元、车费3元、日用杂费10元。
这样算下来,还结余11元。
然而,在我看来,不可能有这么多结余。
首先50元的毕业起薪算是高薪,毕竟普通市民的工资只有20-30元。
另外,10元租金的房子就是格子间,根本没啥幸福感可言。
虽然那时没有手机、电脑,不会产生话费、流量费、上网费,但男女朋友在一起,总要浪漫吧,如看看电影什么的。
根据当时的《观影指南》杂志介绍,那时的电影票价,最低一角,最高六角。
每月看两场电影,外面吃几顿饭,喝几瓶可口可乐还是要的。
这样一算,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是单身呢?一个人的开销可能的确会小些,但如果是单身男青年的话,总归要谈恋爱,和女朋友吃饭、看电影、逛公园、送礼物等等,花费也不会少。
所以,现在的“屌丝”也不用太感叹,大城市的居大不易,几十年前便是如此。
(原文载上海观察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