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五节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课程讲解课件第四章第五节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材料力学》课程讲解课件第四章第五节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剪力图及轴力图:与平面刚架相同。
平面刚架的内力
例题4-6
B
已知平面刚架上的均布载荷集度q,长度l。
ql
试:画出刚架的内力图。
y
2
解:1、确定约束力
2、写出各段的内力方程
ql 2
B FN(y)
ql
M(y)
FS(y) q
y
ql
ql
2
竖杆AB:A点向上为y
Fx 0 FS y qy ql 0
FS y ql qy 0 y l
2
FN y ql / 2 FS y ql qy M y qly qy2 / 2
ql
2
ql

2
横杆CB:
FN x 0 FS x ql / 2 M x qlx / 2
ql 2 2

FS
M
ql
目录
例4-6-1 作出该曲杆的内力图。
F
F 解:写出曲杆的内力方程
m
FS
FN F sin
a
a
qa
FBy
qa/2
qa
MA FAy
FDy
q
(+)
(+)
(-)
Fs
qa/2 M
(-)
(-)
FDy FBy
FDy qa / 2 FBy 3qa / 2
FAy qa / 2 M A qa2 / 2
qa2/2
qa2/2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1、刚架
用刚性接头连接的杆系结构
刚性接头的特点: 约束-限制相连杆端截面间的相对线位移与角位移 受力-既可传力,也可传递力偶矩
q(x) 0 q C 0 q C 0 F 载荷

第四章第五节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0k

第四章第五节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0k

5.1.3.3 纵向钢筋配筋率对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的影响
试验表明,梁的受剪承载力随纵向钢筋配筋率ρ的提 高而增大 。这主要是纵向受拉钢筋约束了斜裂缝长度 的延伸,从而增大了剪压区面积的作用。
5.1.3.4 配筋率和箍筋强度对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的影响
有腹筋梁出现斜裂缝后,箍筋不仅直接承受相当部 分的剪力,而且有效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对提 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有着 积极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配箍最适当的范围内,梁的 受剪承载力随配箍量的增多、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 配箍量一般用配箍率(又称箍筋配筋率)ρsv 表示, 即
450,当梁截面超过800mm时,通常是600;
…4-54/55
(4)计算截面位置 在计算斜截面承载力时,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 面位置按以下规定采用(图5-16):
s1 s2
图5-2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截面位置
截面1-1:支座边缘截面,此处设计剪力值最大; 截面2-2:弯起钢筋弯起点(下弯点)截面,无弯筋相 交,受剪承载力变化; 截面3-3:箍筋直径或间距改变,影响此处梁受剪承 载力; 截面4-4:截面宽度改变处,影响此处梁受剪承载力。
M a = Vh 0 h0
2、承受均布荷载时,设βl为计算截面离支座的距 离,则 β β2 l M = λ= Vh 0 1 2 β h0
5 .1 .3 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1、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1)斜拉破坏 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λ>3)时,或箍筋配置不 斜拉破坏 足时出现。此破坏系由梁中主拉应力所致,其特点是斜 裂缝一出现梁即破坏,破坏呈明显脆性,类似于正截面 承载力中的少筋破坏。其特点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 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

第四章第五节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第四章第五节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2)实验现象 瓶中的液体会冒出___气_泡____,气球会___胀_大____。 (3)实验结论 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__酒__精____和_二__氧_化__碳__。 _二__氧_化__碳__使气球胀大。
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12时31分21.9.600:31September 6, 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6日星期一12时31分38秒00:31:386 September 2021
A.乳酸菌
B.醋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酵母菌
[解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米酒时要 加入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制作米酒 【情景展示】米酒酿造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酒精含量极少, 深受人们喜爱,请阅读教材P85,尝试自己制作米酒。
A.为防止杂菌污染,糯米饭蒸熟后应立即加入酒曲 B.酒曲与糯米饭混合,酒曲的多少不影响发酵结果 C.发酵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能防止其他菌污染 D.制作过程中两次淋水使用的水,均应该是自来水
第1课时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解析] 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 ℃后再加入 酒曲利于微生物的生存;酒曲和糯米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搅拌使之充分混 合,利于酵母菌的发酵;制作过程中两次淋水使用的水,均应该是蒸馏水, 自来水中会有细菌;在酿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是为了防止氧气和 杂菌进入,同时,可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的环境,促使其发酵产生酒精。

第四章第五节蛋白质运转解析

第四章第五节蛋白质运转解析





An N-terminal signal sequence is hydrophobic
The signal sequence of bovine growth hormone consists of the Nterminal 29 amino acids and has a central highly hydrophobic region, preceded or flanked by regions containing polar amino acids.
The signal sequence initiates membrance entry
2、翻译后运转
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蛋白质翻译完成后从核糖体上释放,然合扩散至
合适靶膜并与运转装置结合。
◆蛋白质合成时,其核糖体不与任何细胞器相连, 称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
分泌蛋白质大多是以翻译-运转同步机制运输的。 在细胞器发育过程中,由细胞质进入细胞器的蛋
白质大多是以翻译后运转机制运输的。
而参与生物膜形成的蛋白质,则依赖于上述两种 不同的运转机制镶入膜内。 定位于细胞器内的蛋白质大部分在细胞质中合成, 细胞器内合成的留在细胞器内。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
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在起始密码子后,有一段编 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这个氨基酸序列就被称为信 号序列。 信号肽(signal peptide):绝大多数跨膜蛋白的N端都具有长 度大约在13-36个残基之间的以疏水氨基酸为主的N端信号序 列或称信号肽。 信号肽的结构特点: 1.一般带有10-15个疏水氨基酸 2.常常在靠近该序列N-端疏水氨基酸区上游带有1个或数个带 正电荷的氨基酸 3.在其C-末端靠近蛋白酶切割位点处常常带有数个极性氨基 酸,离切割位点最近的那个氨基酸往往带有很短的侧链。

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总结

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总结
冷却,防止酵母菌被烫死 冷却 不行

将酒曲碾细成粉末,撒在糯米上相当于细 菌、真菌培养中的哪一步?
接种

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的作用是 什么?
利于透气,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 的氧气。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繁殖,增加酵 母菌的数量

加盖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经常揭盖?
主要是防杂菌;提供无氧环境 不能
:
香菇:脱水法
抑菌
脱水法: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果脯:渗透保存法
抑菌
渗透保存法:用高糖除去鲜果中的水分 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咸鱼:腌制法
抑菌
腌制法:用高盐除去鲜鱼中的水分防止 细菌和真菌生长
腊肉:晒制与烟熏法
抑菌
晒制与烟熏法: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 生长
牛奶:巴氏消毒法
杀菌
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
细菌分解 (有氧)
甲烷
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1、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一方面人们利用细菌、真菌制作食品,保 存食物,防治疾病,保护环境。很多细菌和真 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有些细菌、真菌能使人患病, 对人类有害。
2、你还知道真菌和细菌在其他方面的 应用吗?请到课外去找一找相关资料 (比如:在农业上的应用) 。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 • 二氧化碳和水 • 2、无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分解成甲烷
污水处理原理: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清除杂质。
阅读课本87页“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 境保护”,思考:人们如何利用细菌来保 护环境?
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 杆菌、甲烷菌 (无氧)
(1)有氧气时:
真菌中的大量酶 酵母菌 淀粉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

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课件

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课件

友情提示:学友回答,师傅指导。
物距与 焦距的 关系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实虚 像距与 焦距的 关系
应用
U>2f
缩小 等大
倒立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实像
2f>U>f 照相机
U=2f
U=2f
U>2f 投影仪
2f>U>f 放大 U=f
不成像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U<f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练习:
倒立 缩小
zxxk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 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 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 a 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 c 最远。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 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 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 可得到 ( ) 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 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
于像距(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zxxk
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
2F
F
物距 u
F 像距
2F
V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凸透 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 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 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 置于主光抽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 的像 ( ) A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第四章第五节 再流焊技术

第四章第五节 再流焊技术
REFLOW(再流焊) 再流焊)
一、再流焊的基本知识
SMA Introduce
1、工作原理:利用外部热源加热,使焊料熔化而再次流动 工作原理:利用外部热源加热, 浸润,完成电路板的焊接。 浸润,完成电路板的焊接。 特点: 2、特点: 元件不直接浸渍在熔融焊料中,受到的热冲击小。 元件不直接浸渍在熔融焊料中,受到的热冲击小。 在前道工序中控制焊料的施加量, 在前道工序中控制焊料的施加量,减少了虚焊桥接等 焊接缺陷,焊接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焊接缺陷,焊接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能自动校正偏差, 能自动校正偏差,将元器件拉回到近似准确的位置 熔融焊料表面张力产生自定位效应)。 (熔融焊料表面张力产生自定位效应)。 焊料纯度容易保证。(和波峰焊比) 。(和波峰焊比 焊料纯度容易保证。(和波峰焊比) 工艺简单,返修工作量小 工艺简单,
预热区
Preheat
保温区
Dryout
再流焊区
Reflow
冷却区
cooling
REFLOW
工艺分区: 工艺分区:
SMA Introduce
(一)预热区
目的: 使PCB和元器件预热 ,达到平衡,同时除去焊膏中 PCB和元器件预热 达到平衡, 目的: 的水份、溶剂,以防焊膏发生塌落和焊料飞溅。 的水份、溶剂,以防焊膏发生塌落和焊料飞溅。要保证升温 比较缓慢,升温过快会造成对元器件的伤害( 比较缓慢,升温过快会造成对元器件的伤害(如会引起多层 陶瓷电容器开裂);同时还会造成焊料飞溅,在整个PCB PCB的 陶瓷电容器开裂);同时还会造成焊料飞溅,在整个PCB的 );同时还会造成焊料飞溅 非焊接区域形成焊料球以及焊料不足的焊点。 非焊接区域形成焊料球以及焊料不足的焊点。
REFLOW
SMA Introduce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课件1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课件18张ppt

精精编编优 优质质课课生PPPPTT活人人教教趣版版用八八年年级级物物理理第第四四章章第第五五节节《《光光的的色色散散》》
课件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可见光红光之外是不可见光红外线,高温物体会向外辐射较强的红外线;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 章第五 节《光 的色散 》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 章第五 节《光 的色散 》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光的色散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 章第五 节《光 的色散 》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 章第五 节《光 的色散 》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光的色散 生活趣用
疾病诊断: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 管看起来外 表还跟原来一样,但它辐射的红外 线却大大增强。 人体生病的时候,局部皮肤的 温度异常,如果在照 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 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 健康人的照片对比, 有助于诊断疾病。
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课件 18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第四章 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

第四章  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
理解 教材 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 础巩固 课时跟 踪训练
第 四 章
第 五 节
把握 热点 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1.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称
多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被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此两类遗传病又称基因病。
2.当人的染色体发生异常时,也会
引起相应的遗传病,如先天性智力 障碍等。
的疾病
同一种病


先天性疾病
后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 从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 病 疾病,为遗传病 病基因,为遗传病
因 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类疾病, 由环境因素引起,为非 为非遗传病 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
后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①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②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联 系
(2)下表是关于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情况的调查结果。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儿子 单眼 双眼 皮 17 皮 0 女儿 单眼 皮 23 双眼 皮 0
组别


调查 家庭数
第一组 单眼皮 单眼皮
35
组别


调查 家庭数 300 100 220
儿子 单眼 双眼
女儿 单眼 双眼

36 24 31

122 28 98
[自读教材·夯基础]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填表] 项目 类型 概念 致病原因 或基因 显性基因 举例 软骨发育不全,
单基因显 由 一对
基 单基 性遗传病 等位 基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因 因遗 因控制 单基因隐 病 传病 的遗传 隐性基因 黑尿病 性遗传病 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光的色散”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光学”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并认识彩虹的形成。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考虑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学到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光的色散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的形成,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最后,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三棱镜后的太阳光会分成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彩虹是圆形的?”培养学生的problem-solving skills。
4.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的色散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人类是如何利用光的色散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光的色散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2.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你能举例说明光的色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吗?”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你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实验与观察相结合:本教学案例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增强了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直观地看到光的色散过程,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彩虹的形成。

第四章第五节种族地理

第四章第五节种族地理
分内一等层黄常为角都色般及 伴三高没、说NN眼N血浅眼ooo种于有蓝裂来管的···色类眼蒙色倾,271层 发与~~0型 外 古、斜欧69~中 色肤不 不1: 角 褶褐度洲6具 和色同 同浅;色1,是人有 眼·、程 程色眼等3但指、色色·发度度(眼内非。眼澳素,色的的包内角洲内大时而褐浅有括角及的角利蒙,深色绿密:低眼布、古亚则肤色。切灰于外须眼褶人依色。的色眼角曼外、据人相、外在人角美其种关天角同有的拉数常关蓝。一蒙位尼量伴系色水古置西的 以。及平褶高亚多 深浅青线。低人寡 的肤色上。及而 发色等;一非呈 色人)2般洲·眼现 和种。可人 眼睛色 是蒙碧。古蓝例褶色如是的北上。欧眼而人睑黑,向色皮眼人肤内种是角无白延论色续肤的而色,形头、成发 发的皮色是肤和金褶眼黄皱色色。都,是眼 黑的。
O形为腿矮:身站,立1时.,58两--脚1.的6内8为侧中面等相接,触1.,68但-两-1膝.7分2开。 B·矮为胖长型身,大于1.72米为极长身
身材矮胖,体重较重;骨胳粗壮;皮下脂肪组织厚, 肌肉发达; 颈部粗短; 肩宽度大;胸部短宽而深厚;胸 围大;腹部长,腹上部容量大;四肢粗壮,较短;头部较 大,头顶平坦;面部较阔。
黑人生理优势
首 黑先人在,田黑人径具的有短四、肢跨长、、跳项重目心及高拳、击大腿、短蓝而排壮球等、方小面腿具长有而得瘦天、 足独厚弓的高生、理脚优跟势脂。肪垫厚、脚跟骨大、脚底厚实多肉,落地时的震荡 可减在至长最跑低程、度马拉,松全和身竞脂走肪一少类、长臀距部离后运翘动、中关难节有灵建活树、。协由调于性黑好人等 身的体慢结肌构仅占,很使少得一他部们份表现,为所爆以发耐力力素强质、较速差度.快、弹跳好。
其 乒次乓球,黑、人羽的毛血球管、比网白球人等和,黄要种求人肌要肉粗分工。非据常测精定细,黑,人黑成人年中男也 子没有每世立界方水毫平升的血名液将的。血红细胞数为600~700万,女子450~550万, 而其他人种的这个数值一般为男子400~500万,女子350~450万。 血红举细重胞、是提体供操氧等和,养要料求的运运动输员机有很。好黑的人稳血定液性血红,细适胞合多于重,心其低适,应 剧四肢烈较运短动的人供,氧而能黑力人和的排身泄体废结物构能正力好较相强反。,心没血有管名粗将壮出,现肺。活量大。

高二历史第四章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四章 第五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2.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形成与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在这一矛盾的主导下,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与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集团先后形成。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不断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经过近4年的厮杀,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劫难,它大大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

一.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列宁说:“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列宁选集》),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X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

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甚至战争。

2. 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第一,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法国力图“复仇”,收回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

第四章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第四章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探测器
响尾蛇导弹
红外测温仪
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摄像(照相)机
三、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热作用强,用于红外线加热器
1、红外线
穿透能力强,用于红外线探测器(红外遥感)
注意: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2、紫外线
化学作用强,使照相底片感光 生理作用强,促进人体维生素的吸收, 杀菌,消毒(紫外灭菌灯) 荧光效应,用于仿伪等项目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认识了光的色散后,请思考:
1、之前人们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光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2、那你认为白光是什么样的光?
光的色散说明: 白光不是单纯的光,它 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
太阳发出的光,照 亮了地球,使万物生辉。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 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 色。直到1666年,英国 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 棱镜使太阳发生了色散, 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 谜。
演示
色散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 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
太 阳 光
一、光的色散: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紫外线与人类生活
• 紫外线与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适度的紫外线照射有益健康,而过 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有损人体健康, 所以必须注意防护。
防紫外线眼镜
防紫外线伞
防紫外线面罩
练习: 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用三棱镜使 太阳光发生色散. 橙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 红、 、 、黄 绿 、 蓝 、 紫 、靛 七色光带,这就是

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太阳光(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课前导学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太阳光(白光)是由__ 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形成太阳的可见。

2、人们把_____ _____ ______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则是指_____ _______ ______。

3、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在光谱上,红光之外的是________线,紫光之外的是_______线。

课堂导学一、光的色散1、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一部分光被物体,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物体发生了折射。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明物体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不透明物体的色光决定的。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收所有的光,则这个物体呈_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反射所有的光,则这个物体呈_______色.★练习:1、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哪三种色光合成的()A、红,黄,蓝B、红,绿,蓝C、黑,白,红D、白,绿,蓝2、彩虹出现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3、一透明物体透过的是红光,则它是的,若透过的是黄光,则它是的。

若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那它是的。

4、不透明的绿色树叶因为只反射光,所以才是色的。

5、在没有其他光照射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时是()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C、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二、红外线的特点及其重要应用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

利用这个特点在医学上制成了。

高二历史第四章 第五节 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四章 第五节 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五节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五节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第三世界的兴起2. 难点:二战后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节殖民体系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兴起的基本情况。

(一)战后初期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 印、巴分治二战后初期,亚洲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情况: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

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

尼赫鲁成为印度自治领第一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

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意义:为两国政治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问题:(1)两国之间以后始终存在着领土争端问题——克什米尔问题。

(2)在印巴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交织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流血冲突。

谴责教派仇杀、呼吁团结的甘地,也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者,1948年初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杀害。

2. 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在历史上,古代犹太人曾在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居住,后来因外族的入侵和迫害,犹太人陆续迁离。

阿拉伯人在这里世代定居。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占领这一地区的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大会关于在这一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以色列国成立。

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占领了大片原定划给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土地。

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离开家园,流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

后来,以色列又通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等。

(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 埃及20世纪50年代,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

第四章第五节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第五节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择性必修第三册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9年,德布罗意因提出物质波的假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之后,戴维孙和G. P. 汤姆孙因证实电子波动性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 尔物理学奖。 G. P. 汤姆孙的父亲 J. J.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则 由于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人们惊讶地发现,世界具有奇妙的结构,最微观层次和最宏观层次的规律 ,竟有着紧密的联系。核物理的发展,还让人们成功地认识并利用了原子 核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核能。爱因斯坦说:“这是人们第一次利用太 阳以外的能量。”
量子力学的应用
量子力学推动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的发展。人们认识了原子的结构, 以及原子、分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方式。
但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具体问题,都不是统一的普 遍性理论。
量子力学的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 些成功的理论中,普朗克 常量都扮演了关键性的角 色(图4.5-3)。这就预 示着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它们 的背后,应该存在着统一 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普遍 性规律
量子力学的建立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X射线的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前面讲过,X 射线在通过晶体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G. P. 汤姆孙分别用单晶和多晶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 的实验,得到了类似图4.5-1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概率波
在后来的实验中,人们还进一步观测到了电子德布罗意波的干涉现象 (图4.5-2)。
他写道:“整个世纪①以来,在光学上,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 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 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方面的图像想得太多,而忽视了波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1.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 α-β) cos(α+β)= (C α+β) sin(α-β)= (S α-β) sin(α+β)= (S α+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T α-β)
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T α+β)
前面4个公式对任意的α,β都成立,而后面两个公式成立的条件是α≠k π+π
2,β≠k π
+π2,k ∈Z ,且α+β≠k π+π2(T α+β需满足),α-β≠k π+π
2(T α-β需满足)k ∈Z 时成立,否则是不成立的.当tan α、tan 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公式T α±β处理有关问题,应改用诱导公式或其它方法来解. 2.二倍角公式
sin 2α=______________;
cos 2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n 2α=______________.
3.在准确熟练地记住公式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如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用等.如T α±β可变形为:
tan α±tan β=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n αtan 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函数f (α)=a cos α+b sin α(a ,b 为常数),可以化为f (α)=______________或f (α)=________________,其中φ可由a ,b 的值唯一确定.
1.化简:sin 200°cos 140°-cos 160°sin 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sin(α+β)=23,sin(α-β)=-15,则tan αtan β
的值为________.
3.函数f (x )=2sin x (sin x +cos x )的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sin(π4+θ)=1
3,则sin 2θ等于
( )
A.-7
9
B.-19
C.19
D.79 5.若sin ⎝⎛⎭⎫π6-α=1
3,则cos ⎝⎛⎭⎫2π3+2α的值为
( )
A.1
3
B.-13
C.79
D.-79
题型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
例1 (1)化简:(1+sin θ+cos θ)⎝⎛⎭⎫sin θ2
-cos θ22+2cos θ (0<θ<π);
(2)求值:1+cos 20°2sin 20°
-sin 10°⎝⎛⎭⎫1tan 5°-tan 5°.
(1)化简:
⎝ ⎛⎭
⎪⎫1tan α2-tan α2·⎝⎛⎭⎫1+tan α·tan α2; (2)求值:[2sin 50°+sin 10°(1+3tan 10°)]·2sin 280°. 题型二 三角函数的给角求值与给值求角问题
例2 (1)已知0<β<π2<α<π,且cos ⎝⎛⎭⎫α-β2=-19,sin ⎝⎛⎭⎫α2-β=2
3,求cos(α+β)的值; (2)已知α,β∈(0,π),且tan(α-β)=12,tan β=-1
7
,求2α-β的值.
(2011·广东)已知函数f (x )=2sin ⎝⎛⎭⎫
13x -π6,x ∈R .
(1)求f ⎝⎛⎭⎫
5π4的值;
(2)设α,β∈⎣⎡⎦⎤0,π2,f ⎝⎛⎭⎫3α+π2=1013,f (3β+2π)=6
5,求cos(α+β)的值. 题型三 三角变换的简单应用
例3 已知f (x )=⎝⎛⎭⎫1+1tan x sin 2x -2sin ⎝⎛⎭⎫x +π4·sin ⎝⎛⎭⎫x -π4. (1)若tan α=2,求f (α)的值; (2)若x ∈⎣⎡⎦⎤
π12,π2,求f (x )的取值范围.
(2010·天津)已知函数f (x )=23sin x cos x +2cos 2x -1(x ∈R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0,π
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f (x 0)=65,x 0∈[π4,π
2],求cos 2x 0的值.
6.构造辅助角逆用和角公式解题
试题:(12分)已知函数f (x )=2cos x cos ⎝⎛⎭⎫x -π
6-3sin 2x +sin x cos x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当α∈[0,π]时,若f (α)=1,求α的值.
§4.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时间:60分钟)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题组
一、选择题
1.已知sin α=2
3,则cos(π-2α)等于
( )
A.-
5
3
B.-19
C.19
D.
53
2.(2011·福建)若α∈⎝⎛⎭⎫0,π2,且sin 2α+cos 2α=1
4,则tan α的值等于
( )
A.2
2
B.3
3
C. 2
D. 3
3.(2011·浙江)若0<α<π2,-π2<β<0,cos ⎝⎛⎭⎫π4+α=13,cos ⎝⎛⎭⎫π4-β2=3
3,则cos ⎝⎛⎭⎫α+β2等于
( )
A.
3
3
B.-
33
C.539
D.-
69
二、填空题
4.(2011·江苏)已知tan ⎝⎛⎭⎫x +π4=2,则tan x
tan 2x 的值为____________.
5.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6.sin α=35,cos β=3
5,其中α,β∈⎝⎛⎭⎫0,π2,则α+β=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已知A 、B 均为钝角且sin A =
55,sin B =1010
,求A +B 的值. 8.已知函数f (x )=cos ⎝⎛⎭⎫2x -π3+2sin ⎝⎛⎭⎫x -π4·sin ⎝⎛⎭⎫x +π4,求函数f (x )在区间⎣⎡⎦⎤-π12,π
2上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已知锐角α满足cos 2α=cos ⎝⎛⎭⎫π
4-α,则sin 2α等于
( )
A.1
2
B.-12
C.2
2
D.-
22
2.若将函数y =A cos ⎝⎛⎭⎫x -π6·sin ⎝⎛⎭⎫ωx +π
6 (A >0,ω>0)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后得到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ω的值可能为
( )
A.2
B.3
C.4
D.5
3.已知tan(α+β)=25,tan ⎝⎛⎭⎫β-π4=1
4,那么tan ⎝⎛⎭⎫α+π4等于
( )
A.13
18
B.13
22
C.3
22
D.16
二、填空题
4.化简:sin 2x +2sin x cos x +3cos 2x =____________.
5.
3tan 12°-3
4cos 2
12°-2sin 12°
=____________.
6.已知cos ⎝⎛⎭⎫π4-α=12
13,α∈⎝⎛⎫0,π4,则cos 2αsin ⎝⎛⎭⎫π4+α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已知cos α=17,cos(α-β)=13
14,且0<β<α<π2,
(1)求tan 2α的值; (2)求β.
8.设函数f (x )=cos ⎝⎛⎭⎫2x +π
3+sin 2x .
(1)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
(2)设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若cos B =13,f ⎝⎛⎭⎫C 2=-1
4,且C 为锐角,求si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