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6教学案
江苏省沭阳县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之鉴赏诗歌标题+教案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读】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咏物)的小诗,寓意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 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3
另外我们学过的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由怀古可推知,这首词的表达技巧为怀 古伤今。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 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正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四、课后作业
(一)【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1.[2014•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 2. [2014•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点明了地点(西湖);②点明了时令(暮春)。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韩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 (贬谪诗)。 4.《咏素蝶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 志 )。 5.《征人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 诗 )。 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代了时间(中夜);②地点(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5教学案

分析作品结构-散文5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课题分析作品结构(五)——训练反馈1课时计划上课日期第周教学目标1、巩固和强化“分析作品结构”题的综合题做题方法;2、重点掌握“句段作用”综合题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句段作用”综合题的做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加工润色成都滋味陈建功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滋味。
品出一座城市的滋味,难,也不难。
难,在于有的人深谙风俗,却永远找不到爱这座城市的感觉;不难,在于有时一个人,一番景致,一段唱词,突然就使你感动起来,激动起来,乃至可以顿悟这座城市的神韵,品出这座城市的滋味,立马有了那种难舍难分的依恋。
比如北京之于我,她的“滋味”是暮色中前门箭楼上飞来掠去的燕子,是丽日下盘旋于蓝天发出嗡嗡哨音的鸽群,是关学增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北京琴书,是居高临下直议朝政、挥斥方遒、言语机锋的“的哥”……有一回,和一位“的哥”侃得开心,结账时说:“哥们儿,今天给您28块算是我赚啦,坐了您的车,还听了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单口相声专场!”那“的哥”忙说:“两赚!两赚!我赚了您28块,还当了一路的蒙代尔、戴相龙呢!”北京滋味不仅在景观、风情里,还渗透在北京性格里——夸张、夸饰,不管是豪门巨子还是升斗小民,都那么优越、自信,自得其乐中洋溢着君临天下的自豪。
我爱北京并不奇怪,因为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而我为成都所倾倒,却似乎是须臾之间的事情。
我曾经沿着成都一条大街一路走去,在这个茶楼望一眼,到那个茶楼待片刻。
只记得处处人声鼎沸,横七竖八地摆放的矮矮的竹椅上,横七竖八地坐着茶客们。
掺茶的手提尖嘴铜壶,跳芭蕾一般在茶客间转悠。
那时只是感叹,成都人的“龙门阵”可真火爆啊,猛一看还以为整条街的老百姓都来开会议事呢。
我默然了,我发现这简直就是成都滋味的最好注脚。
“安逸”,就是成都的哲学。
在某些人眼里,这哲学或许就是慵懒与无为的代名词,而我们为什么不明白,因了这哲学,成都人无心纠缠于无谓的争斗,也绝不沉湎于高堂讲章。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2教学案

科目: 主备人: 分析作品结构(二) 课 题 ——题型与方法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第 周 备课日期:
1、掌握“分析作品结构”题的题型和做题方法; 教学目标 2、重点掌握“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如何做好开头段作用分析题 (一)首段的作用: 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 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 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 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 某种气氛。 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 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方法点拨 分析开头段落的作用是高 考考查结构的热点和重点 。对于这种题型,一般要 注意三个方面: 1.分 清问法。 看是综合问,还 是直接问。综合问:开头有什么作用(好处)?直接问:开头 在结构中有何作用? 2.综合问的答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回答。 (1)结 构和思路 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作铺垫;③点题,交代起 因或缘由。 (2)内容
2
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 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 “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 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 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 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 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 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 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 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 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 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 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 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 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 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 冬天还会降临人 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 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 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 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 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 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 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 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 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 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突出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 伤寂寞作铺垫。
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教学案的全部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5)教学案

(3)小说题为“等着的轿车”,文中那辆“白色小轿车”在折射男、女主人公心理(性格)方面,意蕴丰富,请紧扣文本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深沉地低声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布置
教学
心得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分析作品结构散文6教学案不分版本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分析作品结构散文6教学案不分版本分析作品结构-散文6科目: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 题 分析作品结构〔六〕——训练反应2 课时方案上课日期 第周 教学目标1、稳固强化“分析作品结构〞题的题型和做题方法;2、重点强化“句段作用〞题的做法;3、补充整体结构题的做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 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述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
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的。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小说部分(4)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后来忍不住伸手摘起花来,一朵、二朵、三朵……很快,少年手里就有了小小的一束了。忽然,少年身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小哥哥,你也觉得这些花好看,是吗?”
少年抬起头,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女孩站在跟前.小女孩看着少年,又说道:“可是小哥哥你为什么要摘了它们呢?你不觉得这些花开着更好看吗?”
少年脸红了。少年手里攥着小小的一束花,窘在那里.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小说部分(3)

教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小说 第 课
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情节题的题型,把握“概括情节”“分析
情节作用"两种题的做法. 教学重难
点
2。
赏析小说安排情节的技巧。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
拨
加工
润
色
二、“延迟"技巧
1.方法点拨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这种情节结构模式和技巧,多见于外国小说中。
2.演练体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西班牙)卡何·塞拉。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小说部分(16)

教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小说 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
标
鉴赏人物形象 教学重
难点
形象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
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
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
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
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
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
"乌尔苏拉对他说。
两个星期。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小说部分(7)

教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小说 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
标
1。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
难点
2.重点掌握景物描写题的做题方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
拨
加
工
润
色
1.(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
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
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
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之论述类文本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可以很个性
孙小宁
我越来越认为,阅读可以很个性。年轻人可以扎堆看郭敬明,中年以上有人还凑堆儿读书,不免有些尴尬.所以,我对各种看起来不算流俗的“国学读书会"“读经会”也颇多抵触.同样,我不认为,各大书店的图书销量排行榜,能反映阅读的真实。恰恰相反,这是阅读非理性的显示。这种数据给没创意的书商做选题参考可行,让书媒记者借此总结时下的阅读潮流也可行。但,都还与个人的阅读无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抓语句位置
句子在文章或语段中的位置对于语句的理解相当重要。总领句,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结合“首句标其目"作答;总括句,则要总结上文,或者“卒章显其志”;过渡句,则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延伸扩展。
相反,一些公认伟大的书,如果我们生命中内在的感应器没有形成,那么即使理性地知道它好,也可能是油盐不进.真要有所感应,会有阅读的迷狂,我是亲眼见过的。一位作家朋友,不像别的作家博览群书,他只读少量作家的书。我曾多次注意到他的包里有一本早年间出版的博尔赫斯小说集,书页都卷边了,里面勾勾画画,还在一遍遍读。我说,博尔赫斯有新版的,你还不换一本。他说,新的在书店翻过,没买,还是这个版本译得好。我形容他的阅读是一种吸血鬼式的迷狂。因为热爱,便仿佛要敲骨吸髓。
教学案
科目:语文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 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第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掌握做理解概念、语句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论述类文本“理解”层级中的两个重要考点.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之分析作品结构-散文1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①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江苏卷)。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江苏卷)
③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或以×××收尾)。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之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二)-散文15

教学案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题赏析作品形象内涵(二)
——审题与答题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第周
教学目标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一、审题
1、欣赏人物形象题:
a.分析人生态度,如2008年安徽卷第15题:文章四、五两段中,
“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b.
分析心理情感,如2010年浙江卷第13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
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欣赏物象题:
a.分析概括物象特点及意义,如2010年全国卷Ⅰ第17题: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b.分析描写物象的作用、用意。
如2008年山东卷第20题: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
房中的那把炊勺?
二、答题
1、注意外与内。
形象有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精神品质等),根据题
目要求,可内可外,或内外兼顾。
2、注意整体与局部。
如分析人物形象,
是整体概括还是局部分析;分析物象,是特点与作用兼顾还是分别回答。
3、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像小说中的那样典型,所以不能一味从社会意。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之分析作品结构-散文3 Word版

教学案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题
分析作品结构(三)
————中间句段
子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第周
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作品中间段落”题的题型和做题方法;
2、重点掌握“中间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间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一、考点探讨
1、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
上主要命题特点有:
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
结构上的作用(如江苏卷)。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
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如江苏卷)
③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好处),
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或以×××收尾)。
2、中间段的作用
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
渡)。
(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
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
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之论述类文本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作者表述较为分散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立足全篇,全文筛选提取,然后集中分析、综合、提炼.
试题二 《说“异”》(2009·江苏)
问题 作者认为对“异类"应持什么态度?
问题 请简要分析作者对“悲愤出诗人”所持的态度.
现场答案 ①肯定了“悲愤出诗人”的正确,但同时指出它并非“绝对真理”。
②不能把个人的私愤当做创作的唯一动力。有了为人民而产生的崇高的悲愤之情,才能出伟大的诗人。
答题点拨 读完全文,不难发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全都集中在最后一段,而且表述委婉曲折。因此,必须对该段作准确细心的分析,并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提炼。细读该段,抓住“同时”一词,可以看出该段的两个层次.前一层次再抓住“只反映……并非……”“不能绝对地说……也不能认为……”,分析的是“悲愤"是否是创作的唯一有利条件。后一层次抓住“也不能……”“有些伟大的作家恰恰伟大在不以……而是……”,分析的是“悲愤”是否是创作的唯一动力。然后,从作者对“悲愤出诗人”的两面分析,不难提炼出作者“辩证地看待"这一基本态度。
(2)答题
①根据题干要求,整理呈现答案。题目如何问,就如何组织答案.如问: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则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组织。②突出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应将如“否定"“赞赏”“批判”“辩证"等态度词放在答案之首。
作业
布置
教学
心得
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
正如古人所说“伤心人别有怀抱",“贫贱足以立志而睿慧"(郑板桥).周文王、孔丘、韩非、司马迁等人就是在他们遭遇不幸之后,产生了钢铁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和惊人毅力的。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
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小说部分(6)教学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6)教学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6)教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6)教学案的全部内容。
小说部分(6)
科目:语文主备人: 备课日期:。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小说部分(6)教学案

“叔叔,您丢了东西。”
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把刀子。
“防身用的,小子。送给你了。你一个人,拿着防身吧。”
男人转过身,身后传来“砰”“吧嗒”的关门锁门声。
男人没有回头,自言自语道:“真是个机灵的小子。”
小说部分(6)
科目:语文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题
小说
第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把握小说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
重在情节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拜 访
郭凯冰
男人还没想要进去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响声。
男孩在里面问:“谁?进来吧。”说话的同时,男孩已经把门打开了。
男人还没想好说什么,只好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挺简陋,一张小床,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除了这些,就是满屋子的画。有的画在布上,有的画在纸上,有的是用铅笔画的,有的是用彩色颜料画的。
男孩请他坐到小床上,自己坐到一个放在画架边的小凳子上。
“叔叔,您是不是旁边盖新楼的?”
男人一惊,口袋里的手使劲攥了攥:“你认识我?”
“我猜的。您身上有种味道,跟我爸爸一个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 论述类文本6教学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6教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6教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6教学案的全部内容。
论述类文本6科目: 语文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 1. 学会在通览文意、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做信息筛选和归纳要点题。
2.重点掌握做概括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做概括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加工润色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跃边缘 詹克明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
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与母体双方的优势.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
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边缘也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
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
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17)教学案

小说部分(17)科目: 语文主备人: 备课日期: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作品结构-散文6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分析作品结构(六)——训练反馈2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 第周 教学目标1、巩固强化“分析作品结构”题的题型和做题方法;2、重点强化“句段作用”题的做法;3、补充整体结构题的做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句段作用”题的做法。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 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
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的。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
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
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
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
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
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不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
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
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做烂纸卖掉了)。
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⑪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⑫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⑪⑫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析①②两段总写,③~⑩段分写,⑪⑫段总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
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
然而到了年终,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
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
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
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
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究竟哪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地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
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
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
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
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
他的目光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高超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了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
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
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
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
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
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
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是不是?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
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
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选自《散文》,有删改)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加以概括。
答:示例:①直接入题,照应并点扣题目“时光”;②解释“时光”的内涵,引发对已逝时光的回味和思考,领起全文。
解析本文首段选定了岁末时刻,由时间联想到了时光,从时光中感受到了逝去的岁月。
第一段是本文的领起段,照应标题是其最基本的作用,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该段对时光的定位和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下文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进行的思考。
3.“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没有珍惜好、利用好自己拥有的时光,生命浪费在虚妄的追求里;更没有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本题涉及的句子正是作者的思考所在,而对句子含意的解说却在后文中“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作答时不能直接用原句,必须围绕着时光和人生经历用自己的话将这些意思表达出来。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这句话的认识。
答:①时光在这里,好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掉了,但是它却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②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生命再造了富有灵魂的新生命,这些新生命是永存的,不会消逝。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文章的主题形象是“时光”,它蕴含着作品的内涵,需要挖掘其所在。
同时作者又是借助木雕来具体形象地揭示作品内涵的,因此要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阐发。
5.有人认为,文章完全可以以“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结尾,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最后两段呢?试做探究分析。
答:这样安排,首先,前后照应,使结构更加完整。
倒数第二段写电来灯亮照应了第二段的“今晚突然停电”;最后一段照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这样处理,结构更完整。
其次,使意思更加明确,思想更加深刻,意义更加深远。
总体上看,作者先写“明”(首段对时光的解释),再写“暗”(第二段始),最后再到“明”(灯亮),表面是写灯光,实质上是写思考、认识的意义所在。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