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每日一练:每周一测(第10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每日一练:每周一测(第10周)
一、选择题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选项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B.C.D.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B.铁水被烧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D.秋天房顶上结霜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如图甲所示,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红色的水,再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红水和酒精的分界面,如图乙,盖上盖子。

小磊的方案是上下颠倒几下玻璃管,小军的方案是将玻璃管静置几天,都出现了如图丙所示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红水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两种方案混合液体的体积都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C.两种方案都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两种方案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B.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将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气缸
C.汽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提高它的效率
D.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唯一一个对外做功的冲程
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24 ℃
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二、非选择题
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_____ _____较大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有16 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50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 __J[c水=4.2×103J/(kg·℃)]。

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如图所示,是_________的示意图,这是在_______中发生的,它可以将_________能直接转化成______能,通过发电机再转化成________能。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烧杯中装入100 mL水,其质量是_________kg。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这些水从20 ℃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______J的热量。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开水的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不变”)。

某新型防空导弹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__________ _的方式实现的。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西安市部分公交车用天然液化气为燃料,其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热值为3.6×107 J/m3。

如果一辆公交车满载乘客时总质量是6×103 kg,那么10 m3甲烷气体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供公交车满载时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0 min。

匀速行驶中公交车受到的平均阻力为车重的0.05倍,(g取10 N/kg)求:
(1)这段时间内公交车牵引力所做功的功率。

(2)若10 m3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所产生的能量被水完全吸收,则能将多少千克的水从0 ℃加热到刚沸腾。

[c水=4.2×103 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这段时间内公交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大?
C【解析】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错误;B.冰山上的积雪在0 ℃以下时,会升华直接变为水蒸气,故B错误;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A【解析】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

故B不符合题意;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

故C不符合题意;D.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

故D不符合题意。

D【解析】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D【解析】A.因为酒精和水都是无色的,所以用红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A正确;B.两种方案混合液体的体积都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B正确;C.因为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体积变小了,所以都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正确;D.小磊的方案可能是外力使液体混合在一起的,所以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错误;故选D。

D【解析】A.汽油机汽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喷油嘴。

此选项错误;B.工作过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此选项错误;C.汽油机上安装笨重的飞轮,是为了靠它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不为了提高效率,故C错误;D.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唯一一个对外做功的冲程,基余冲程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此选项正确。

BD【解析】分析图象可知:由于BC段平行于时间轴,表示吸热而温度不变,此物质是晶体,熔点为48 ℃,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AC错误;D.在CD段熔化已经完成,处于液态,吸收热量,故D正确。

热传递 比热容 3.36×
106 【解析】用热水袋取暖,是人从热水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质量相同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就是利用水的这
个特性;水吸收的热量364.210J/kg 16kg 50 3.3610J Q cm t =∆=⨯⋅⨯⨯=⨯吸(℃)
℃。

做功 热传递
【解析】手握铅笔让图钉冒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冒变烫了,这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在这一过程中,内能发生了转移。

0.1 3.36×104 不变
【解析】V =100 mL =1⨯10−4 m 3,ρ=1.0⨯103 kg/m 3;∵ρ=m V
,∴水的质量m =ρV =1.0⨯103 kg/m 3⨯1⨯10−4 m 3=0.1 kg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Δt =4.2⨯103 J∕(kg ⋅℃)⨯0.1 kg ⨯(100 ℃−20 ℃)=3.36⨯104 J ,水达到沸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增大 增大 做功
【解析】导弹上升过程中,高度增高,重力势能增大;而导弹上升过程中,会与空气摩擦生热,导弹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内能增大;这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 (2)水 大于 (3)比热容
【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液体的末温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此实验中,水的吸热能力强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
83 3.610=4.210/kg J J 10020Q c t ⨯∆⨯⋅⨯-放℃℃℃≈1071.4 kg ; (3)由P W t
=可得,这段时间内公交车牵引力所做的功W =Pt′=3×104 W×100×60 s =1.8×108 J ,这段时间内公交车发动机的效率η=W Q 放×100%=881.8103J .6J
10⨯⨯×10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