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撤离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的撤离》课件

《机械通气的撤离》课件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没有严重的低血压、 心律失常等。
04
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得到改善,不需要呼吸 机支持也能够维持正常 的气体交换。
02
机械通气撤离的指征
患者状态
01
02
03
神志恢复
当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能 够主动配合治疗时,是撤 离机械通气的有利时机。
咳嗽反射增强
患者咳嗽反射增强,能够 自行排痰,减少对机械通 气的依赖。
《机械通气的撤离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机械通气概述 • 机械通气撤离的指征 • 机械通气撤离的步骤 • 机械通气撤离的注意事项 • 机械通气撤离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机械通气概述
机械通气定义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建立肺泡 通气,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 改善机体氧合和通气功能的辅助通气 方式。
机械通气撤离失败的原因 及处理
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 患者病情严重,呼吸肌疲劳未完全恢复。
患者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撤机。
原因分析
呼吸机因素 呼吸机管道漏气或积水。
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如潮气量、频率、吸呼比等。
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撤机指征掌握不准确。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如未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或未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3
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 1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机械通气是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辅助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
方式。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生命
支持手段。
02
机械通气的撤离标准
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恢复,能够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可以考虑撤

机械通气的撤离(Weaning of mechanical1

机械通气的撤离(Weaning of mechanical1

开始撤机时先设置一较高的吸气辅 助压力,使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替代吸 气肌做功来保证满意的通气。通过逐渐 降低吸气辅助压力的水平来逐渐加大每 次呼吸中呼吸肌的负荷,直至最后完全 依靠患者的呼吸肌自主呼吸。
三、撤机的技术方法
4.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撤机 压力支持通气(PSV) 起始压力水平因人而异,宜使潮气 量达10-12ml/kg。撤机中吸气辅助压 力的下调速度取决于下调中患者的耐受 性和呼吸-循环的监测结果,其中以潮气 潮气 呼吸频率的变化最具参考价值。当 量和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 吸气辅助压力调至刚可克服通气管路阻 力的水平(一般约为5-6cmH2O左右), 稳定4-6小时后可考虑脱机。
二、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
2.气体交换能力的判断 2.气体交换能力的判断 ③ pH值在正常范围,撤机中无显著 降低。 (2)QS/QT<15-25%。 (3) VD/VT<0.55-0.6。 (4) 反映组织氧合状态的指标如PVO2 (SVO2)、血乳酸水平、DO2、和VO2、 pHi等对判断是否具备有效的组织气体 交换能力和预测撤机转归有一定价值。
一、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
一、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
(四)帮助患者做好撤机的心理准 1.帮助患者克服对机械通气的依赖心理。 2.使患者了解其病情好转程度和撤机的 必要性。 3.讲解所拟采取的撤机步骤和撤机中患 者可能有的感觉,使患者对撤机过程在 思想上有所准备,建立恢复自主呼吸的 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
备,取得患者的配合
二、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
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撤机, --即撤机时机的把握。 ★撤机后再插管率为3-19%。
二、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
理想的用于估计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 预测撤机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预测撤机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能够评估真正决定撤机转归的病理生 理因素; ◆能够定量检测反映病变程度的生理功 能变化; ◆易于测量;少需患者配合; ◆重复性好,所反映功能的生理变化小; ◆应有较强的阳性或阴性预测价值。

机械通气的撤离--彭升

机械通气的撤离--彭升

① 机械通气超过7天,第1次 筛查即脱机成功的比例:
60%-80%。
② 意外拔管的患者中,不需 要重新插管的比例:
40%-65%。
是不是昨天就可以停机了?
Brochard L,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 150(4):896–903. Esteban A,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2(6):345–350.
– 脱机筛查组 – 非筛查组
• 结果:
– 筛查阳性到脱机时间: 1 天 Vs. 3天
– 机械通气时间: 4.5天 Vs. 6天
– 重插管率:
4% Vs. 10%
• 4个ICU共357例机械通气 患者
– 脱机筛查组:178例 – 非筛查组:179例
• 结果
– 仅1个ICU发现机械通气时 间有差异。
Ely EW,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25):1864–1869. Kollef MH, et al. Crit Care Med. 1997;25(4):567–574.
① 浅快呼吸指数(f/VT) ≤ 105; ② PaO2/FiO2 >200 mmHg;且PEEP ≤ 5 cmH2O; ③ 咳嗽反射有力(吸痰刺激); ④ 无血管活性药物(除外多巴胺 ≤5 mcg/kg/min) ⑤ 神志清楚或间断注射镇静剂
Ely EW,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25):1864–1869.
(3)f/VT 的意义:脱机成功的预测指标
98±38
f/VT
P<0.05
62±21
脱机失败
脱机成功
Vassilakopoulos T,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8(2):378–385.

机 械 通 气 的 撤 离

机 械 通 气 的 撤 离
(3)撤机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达到基本正常范围(30-50mmHg) 或在COPD病人达缓解期水平。撤
机中二氧化碳分压上长幅度
<8mmHg.
气体交换能力的判定
• 4)PH值在正常范围,撤机中 无显著下降。 • 肺血分流率((Qs/Qt)<15-25%。
• 死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
<0.55-0.6。
积极的为撤机创造条件
撤机的心理准备,取得患者的配合。 • 呼吸机的心理依赖,克服恐惧心理; • 讲清撤机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撤机时机的掌握
•目前撤机主要依据对各项撤机指标的综
合分析和临床医师的经验判断。以下指
标对估计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有帮助。
(1)呼吸泵功能的判定: •
撤机时机的掌握
(下述指标提示呼吸泵功能可满足自主呼 吸需要,可以考虑撤机
积极的为撤机创造条件
(2)纠正可造成病理性通气量增加的因素 • 纠正发热、感染中毒—氧耗增加、CO2增 加; • 避免热量摄入过多(》3000—4000佧/日) 减少碳水化合物比例,增加脂肪产热 比例(使呼吸商《0。8),减少CO2量; • 分析、纠正引起 VD/VT增加的原因,减少 分钟通气量 。
(2)拔管前宜禁食,拔管前1-2小时
肌注5-10mg地塞米松。
(3)充分吸除气管内分泌物和气囊
上滞留物。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时机和方法
(4)于深吸气末顺气道自然曲度轻 柔迅速地将导管拔出。 (5)拔管后吸氧浓度应高于机械通 气时10%。 (6)拔管后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拍 背,化吸入排痰。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时机和方法 • 7)拔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主 诉 ,呼吸,心率和血气的变 化 ,半小时后复查血气。高 危病例随时作好再插管准备.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

撤机后的监测和护理
1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
护理
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护理,注意患者的舒适度、氧气供应、咳嗽和痰液清除等。
3
康复计划
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包括体力锻炼、物理治疗等,帮助患者全面恢复。
撤离患者的注意事项
1 逐渐撤离
撤离过程应逐渐进行,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 适。
逐渐降低支持
2
逐步减少机械通气的支持水平,例如
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和潮气量。
3
转换至自主呼吸
4
当患者呼吸稳定,血氧饱和度正常时, 停止机械通气支持,让患者恢复自主
呼吸。
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撤离的条件,包括 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参数, 确保撤离过程的安全。
2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3 持续监测
撤离后仍需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以及处理潜在问题。
撤离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
撤离过程中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焦虑等。
解决方案
调整撤离速度、增加支持性护理、提供镇静和舒适措施等。
撤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应症
良好的呼吸功能、足够的肺容积、稳定的血 氧饱和度、合适的循环支持等。
禁忌症
显著气道分泌物、气道梗阻、严重呼吸肌乏 力、无法维持稳定血氧饱和度等。
撤机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1 原因
2 处理方法
呼吸肌乏力、气道问题、心血管功能不稳 定、焦虑或压力反应等。
重新评估患者状况、调整机械通气参数、 寻找并解决潜在问题、提供支持性护理等。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

一.积极为撤机创造条件
1. 有效地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是撤机
的首要条件 2. 促进患者呼吸泵的功能: (1) 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适宜的神经驱 动力 (2)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或呼吸 肌疲劳的因素
a)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使呼吸
肌能量供应不足、肌力下降并引起呼吸肌萎 缩,引起撤机困难。因此,一定要积极适度 营养 b) 病情允许并注意避免呼吸肌疲劳的前提下, 及早改用部分通气支持有助于防止呼吸肌的 废用性萎缩
SBT试验
对于机械通气病人经过治疗,原发病得 到一定控制,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后。可在严 密监测下,让病人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呼吸, 一般为两小时,如呼吸无明显恶化,可考虑 撤机。 操作要点:SBT开始条件:1循环稳定 2.fio2<0.5,peep<7cmh2o时po2>60mmhg.3 呼吸浅快指数<105
谢谢!
机械通气的撤离
阜阳市人民医院ICU
机械通气的撤离
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
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 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 自主呼吸的过程,简称撤机。
撤机的难度
取决于原发病情况以及机械通气的时间长短
撤机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 积极创造撤机条件
二. 准确把握撤机的时机 三. 设计、实施一个平稳过渡的技术方案
下述指标提示呼吸泵功能可基本满足自 主呼吸需要,可以考虑撤机 1)最大吸气负压MIP>20-30CMH2O 2)vt>3-5ml/kg 3)静息分钟通气量mv<10l/m,最大分钟通气 量mvv>2mv
4)呼吸频率〉25-35次/min 5)呼吸形式:浅快呼吸指数=rr/vt rr/vt<80提示易于撤机, rr/vt为80-105需谨慎 撤机, rr/vt〉105难于撤机

机械通气撤离与策略课件

机械通气撤离与策略课件

(三)脱机困难的预防
1.归根结底
原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2、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
有效治疗呼吸衰竭原发病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各种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高呼吸负荷的纠正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患者的心理准备
3、腹式呼吸锻炼
锻炼腹肌-增强呼吸功能; 减少呼吸吸肌废用性萎缩与衰竭; 100次/次、3-4次/日、数日-数月。
机械通气撤离与策略
一、机械通气撤离
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随病情而异,少时 可仅数小时,多时可数月或数年。 合理掌握脱机时机,能降低机械通气治 疗的并发症(感染、气压伤、呼吸机依 赖)。 愈短愈好!!
撤离指征 导致呼衰原发病因是否解除或正在解除
肺部感染基本控制 胸部外伤得到良好控制 心功能不全得到改善 呼吸中枢受抑已解除 呼吸肌麻痹已纠正 电解质(低血钾)已纠正
(二)脱机困难的原因和处理
1、脱机和拔管失败的原因
1、气道分泌物潴留; 2、吸气肌疲劳:原因很多:(1)基础疾病未完全控制
,呼吸肌疲劳未完全恢复或呼吸功增加;(2)心输出 量降低;(3)低氧血症;(4)通气机与自主呼吸不 协调,呼吸肌功能储备下降或撤机过程中发生呼吸肌 的亚临床疲劳等。
3、上气道阻塞; 4、有明显的酸碱失衡; 5、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镇静剂、高浓度吸氧; 6、发生新的临床情况;拔管后可能发生新的疾病和病情
2、分次或间断
(1)对象:
– 原有慢性肺功能不全、原发病对肺功能损害 严重、并发肺部感染;
(2)方法:
– 解除心理负担和顾虑,加强营养支持和肺功 能的锻炼(腹式呼吸)等。
– 改变通气模式。
脱机困难或没有足够把握的患者
采用一定通气模式作为撤除机械通气的 过渡措施。
SIMV时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毛良平
Weaning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 撤机: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 控制,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 逐步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 完全依靠自主呼吸来承担自身机体呼吸负 荷的过程。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毛良平 2020/6/15
PAV:能够按照患者瞬间吸气努力的大小成比例地提 供同步压力辅助。自主呼吸强则支持力度强,反 之亦然,因此有鼓励患者自主呼吸的作用。
VSV:通过微电脑监测自动调节PSV水平来调节压力 差,保障预设的支持容量。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毛良平 2020/6/15
13
①开始机控15~20bpm,PSV18~20cmH2O,逐渐下调。 ②按每h下调1~3bpm至每d下调1~2bpm减SIMV频率。 ③当机控次数<6~8、PSV<6~8,维持2~4h后若情况及
11
一、积极地为撤机创造条件 二、撤机时机的掌握 三、撤机的技术方法 四、撤机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拨除气管内导管的时机与方法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毛良平 2020/6/15
12
三、撤机的技术方法
1、SIMV+PSV:当自主呼吸增强后,应及时将 A/C(CMV)模式改为SIMV模式。通常要加PSV、PAV (比例辅助通气)、VSV。
MV<10L/min提示呼吸负荷和死腔通气未明显增加; MVV较MV可大幅度增加提示呼吸功能贮备充分 (能静能动)
4、0.1 秒末气道闭合压(P0.1)<4~6cmH2O(正常 2cmH2O):过高提示呼吸功能障碍。特异性差。
5、QS/QT<15~25% ;VD/VT<0.55~0.6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

① ②
必要标准:
PaO2/FiO2≥150或SaO2 ≥90%(FiO2≤40%,PEEP ≤5cmH2O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或者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泵入)及无心肌缺血 表现

① ② ③ ④ ⑤
附加标准:
意识状态清醒或者警觉 血清电解质正常 血红蛋白80g/L以上 核心体温≤38或者38.5°C 达到撤机指标:呼吸频率35次/分以下、自主潮气量5ml/Kg以上, 呼吸浅快指数>105
试验方法
通气模式PSV 压力支持水平5-8cmH20 FiO2维持不变
优点
能更加准备的判断患者能否克服自身胸肺阻抗作自主呼吸的能力 缺点 选择不当的压力会造成试验误差
试验持续时间
SBT持续时间应在30-120min --先进行3min的SBT,如通过再继续SBT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
--年轻患者30min --年老或体弱多病患者应延长
撤机参数
呼吸驱动的评估
—P0.1 <6cmH2O
呼吸肌肉能力
—肺活量 —最大吸气负压 >10ml/kg <-30cmH2O
通气能力
—分钟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浅快呼吸指数(RSBI) —呼吸频率 >10L/min >三倍分钟通气量 <105 <30次/分
气道阻断压(airway occlusion pressure) 一般用P0.1表示,即气道阻断后吸气开 始到100ms气道压力下降的绝对值,是用于评估呼吸中枢驱动最常用的指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试验失败后处理
SBT成功后立即撤机、拔管应结合临床判断指导撤机
SBT失败后应立即给予病人稳定、充分的通气支持,并且 积极寻找失败原因 每天进行SBT判断能否脱机

机械通气的撤离医学

机械通气的撤离医学
机械通气撤离过程需要一定的医疗资源和费用, 可能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技术掌握程度
01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机械通气撤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确
保撤离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经验积累
02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机械通气撤离的判断和处
理能力。
团队协作
03
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对于机械通气撤离的成功至关重要,
长期依赖
长期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可能 面临撤机困难,需要逐步减少 通气支持。
心理因素
患者对机械通气的依赖和撤离 过程的恐惧可能导致撤离失败

医疗资源的限制
设备不足
医院内机械通气设备数量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 有患者的需求。
医护人员短缺
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可能导致撤离机械通气过程 中的监测和护理不到位。
医疗费用
机械通气的撤离医学
目 录
•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 撤离机械通气的过程 • 撤离机械通气后的护理 • 机械通气撤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方向
01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工方法提 供或辅助呼吸的方法,主要用于 治疗呼吸衰竭或呼吸困难的患者 。
原理
通过机械装置产生气流,模拟或 辅助患者的呼吸运动,使气体进 入肺部并排出。
机械通气的主要类型
01
02
03
控制通气
呼吸机完全控制患者的呼 吸频率、潮气量和吸呼比。
辅助通气
呼吸机仅在患者吸气时提 供辅助,呼气时由患者自 行控制。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机在设定的时间间隔 内给予指令通气,其余时 间由患者自主呼吸。

ICU病人机械通气撤离

ICU病人机械通气撤离
演讲人
目录
01. 撤离时机 02. 撤离方法 03. 撤机后管理
1
临床评估
生命体征稳定: 心率、血压、 呼吸频率等指 标正常
呼吸肌力量恢 复:呼吸频率 和呼吸幅度恢 复正常
01
03
02
氧合指数改 善:动脉血 氧分压和氧 饱和度提高
04
意识状态改善: 患者意识清醒, 能够配合治疗 和护理
呼吸功能恢复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逐步减量法
01 逐步减少通气量:每天减少 5-10%的通气量,直至完 全撤离
02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 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 标
03 调整呼吸参数:根据患者情 况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 参数
04 观察患者反应:注意患者的 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表现,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直接撤机法
氧疗支持:根据患 者情况,提供适当
的氧疗支持
04
药物治疗:根据患 者病情,使用支气 管扩张剂、抗炎药
等药物进行治疗
05
心理支持:关注患 者心理状况,提供 心理支持和疏导,
减轻焦虑和恐惧
06
康复计划: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预防感染: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 强口腔护理,预 防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
确保氧合正常
肺部影像学检查: 监测患者肺部影像 学变化,确保肺部
无明显病变
血压:监测患者血 压,确保血压稳定
患者意识状态:监 测患者意识状态, 确保患者意识清醒
3
呼吸支持
01
撤机后监测:密切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02
呼吸锻炼:指导患 者进行深呼吸、咳 嗽等呼吸锻炼,增

机械通气的撤离--亳州市人民医院ICU张飞鹏

机械通气的撤离--亳州市人民医院ICU张飞鹏

机械通气的撤离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的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

撤机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原发病和背景疾病及机械通气取代自主呼吸时间的长短。

一、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呼吸衰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呼吸泵功能不能适应呼吸负荷的增加而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撤机即意味着呼吸泵能完全耐受呼吸负荷时适时的停止呼吸支持。

1.有效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原因。

这是撤离机械通气的首要条件。

2.促进患者的呼吸泵功能。

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适宜的神经驱动力,纠正引起呼吸肌肌力下降和呼吸肌疲劳的因素(维持良好的循环和氧输送能力、加强营养支持、防止呼吸肌废用性萎缩、纠正低钾低镁低磷低钙对呼吸肌的收缩功能影响、纠正低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对呼吸肌力的影响、神经肌肉病变患者病情明显回复后在考虑撤机、肺气肿和肺动态过度充气不利于膈肌做功应扩张支气管减少内源性PEEP,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肌肉阻断剂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的撤机困难应慎重使用)3.减少呼吸负荷(前负荷:纠正发热感染代酸,避免过多热量和糖的摄入。

分析纠正引起无效腔通气增加的原因,减少分钟通气量。

后负荷:降低气道阻力,治疗肺炎肺水肿、引流胸腔积液。

减小人工气道及呼吸机气路阻力。

降低内源性PEEP)4.帮助患者做好撤机的心理准备。

总之,创造撤机条件实际上就是尽可能使全身各系统功能状态达到最佳,其中呼吸、循环和精神神志三个方面最重要,而血液、电解质、营养等情况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撤机。

二、撤离机械通气实际的把握一旦原发病好转,即需要及时的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尽早撤机。

一旦再错过时机可能再继续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目前临床上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候撤机的问题。

有报道撤机后再插管率为5—15%,意外脱管的患者有50%左右不需要在插管。

自主呼吸实验是目前评价自主呼吸能力的主要方法。

《机械通气的撤离》课件

《机械通气的撤离》课件
1 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好转
患者的病情恢复良好,呼吸和肺功能逐渐恢复,不再需要机械通气的支持。
2 患者不再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患者逐步减少对呼吸机的依赖,自主呼吸能力增强,不再需要持续机械通气。
3 减少机械通气相关风险
机械通气存在各种风险,包括感染、肺损伤等,撤离机械通气可降低这些风险。
撤离机械通气的方法
监测撤离后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
撤离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肺功能,确保其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和氧合。
处理撤离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撤离机械通气后,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如呼吸困难、肺炎等,需及时处理。
1
气管插管拔管撤离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呼吸机的支持,监测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拔除气管 插管,完成撤离。
2
呼吸机撤离
通过逐步减少呼吸机参数,例如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让患者适应自主呼吸并逐 渐停止使用呼吸机。
撤离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
确定撤离的适当时机
撤离机械通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时机和方法。
机械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患者不再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时,逐步停止使用呼吸机, 为其恢复自主呼吸和肺功能提供条件。
什么是机械通气
定义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等设备辅助患者的呼吸,将氧气输送至肺部,排出二氧化碳。
分类
机械通气可分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具体方法有气管插管和面罩通气等。
撤离机械通气的原因

机械通气撤离与呼吸衰竭原因判断小讲课护理课件

机械通气撤离与呼吸衰竭原因判断小讲课护理课件

观察病情变化
留意患者病情是否有反复或恶化迹象,及时 处理。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其进行 呼吸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04 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氧疗护理
总结词
提供合适浓度的氧气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氧气浓度,以确保患者能 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避免过度氧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机械通气 撤离和呼吸衰竭预防的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
能力。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 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其
呼吸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量下降和呼吸衰竭。
肺组织病变
肺组织病变如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或换气功能受损,进 而引发呼吸衰竭。
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等,过量使用 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引起通气量下降和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
01
02
03
低氧血症
血氧分压(PaO2)低于 60mmHg,伴有或不伴有 高碳酸血症。
呼吸衰竭的分类
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突然发生 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慢性呼吸衰竭则是指长期存在的慢性 疾病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呼吸道阻塞
呼吸道阻塞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喉部炎症、水肿、异物等引起的气道狭
窄或阻塞,导致通气不足或换、高位截瘫等 ,导致呼吸肌麻痹或功能减弱,引起通气
预防机械通气撤离失败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机械通气的费用约200美元/d,延长通气
者占总机械通气患者的6% ,但却消耗ICU资源的 37%
我国日益增多的撤机困难患者占据着很多有限的
资源,既增加了医疗费用,又给社会带来沉重负 担。
脱机时机的重要性
脱机延误 :增加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院内获
得性肺炎的风险,增加气管插管引起的气道损 伤和不必要的镇静,增加治疗费用,降低病人 生活质量
主要观察氧合、呼吸频率、潮气量(VT > 5 mL /kg) ,f /VT < 105 通过筛查阶段后继续SBT, 直至达30 ~120 min。因为SBT失败
的患者通常在SBT的前20 min内失败,而且有研究表明,初次SBT 的成功率, 30 min与120 min SBT没有差别,因此,现主张初次SBT 只要做30 min。
预测拔管失败的因素:
分泌物过多 动脉二氧化碳压力增加(PaCO2>45 mmHg) 机械通气时间长(>72 h) 上气道结构异常 或既往曾有撤机失败史等
ERS,ATS et al. Eur Respir J 2007; 29: 1033–1056
撤机失败的指标
指标 血气 值 PaCO2的增加(>50mmHg) pH降低(<7.30) PaO2的降低(<60mmHg) SpO2的降低(<90%)

Subjective clinical assessments

Chest 2001; 120(6 Suppl):375S-395S
撤机筛查--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
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后应开始进
行撤机的筛查试验,筛查试验包括下列四项 内容:
①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②氧合指标:PaO2 /FiO2>150-200;PEEP≤5-8 cmH2O; FiO2≤0.4 to 0.5;pH≥7.25;COPD患者:pH>7.30,PaO2 >50mmHg,FiO2<0.35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没有显著 的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的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的血管 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④有自主呼吸的能力。
成功撤机的可能性较大,RSBI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 一般,国内报道为40%左右。
CROP指数=Cdyn×PImx×(PaO2/PAO2)/f)预测撤机能克
服单项指标的不足,提高预测准确性。
撤机的技术方法
直接停机法 间断停机 SBT(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 PSV(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SIMV(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生命 体征
呼吸 参数
血压的变化(收缩期20mmHg或舒张期10mmHg) 心率增加(增加达到20次/分,或110次/分) 心电图的异常(心律不齐的表现)
潮气量的降低(<250ml) 呼吸参数RR(f)的增加(35次/分) RR/VT的增加(>105cycles/L)MIP的降低(<20cmH2O) 静态顺应性的降低(30ml/cmH2O) VD/VT、拔管
试验失败
充分的呼吸支持
积极寻找失败原因
纠正失败原因后每24h行一次SBT
可否拔管???
----ACCP etal. Chest,2001;120:375S–395S. ----ERS,ATS et al. Eur Respir J 2007; 29: 1033–1056
脱机过早:呼吸机疲劳、气体交换障碍、失去
气道的保护、再度插管的困难、肺部感染风险 的增高和增加死亡率
撤机时机的评估
Criteria Objective measurements Description

Adequate oxygenation (eg, PO2 >60 mm Hg on FIO2 > 0.4; PEEP <5–10 cm H2O; PO2/FIO2 >150–300);
出窗后继续有创通气可能招致VAP
拔管指征
根据撤机的困难程度和时间 可将患者分为3组:
单纯撤机组
困难撤机组
延迟撤机组
① (simple weaning) :患者 首次尝试即成 功撤机;(占 69%,死亡率 12%)
② (difficult weaning) :患者 首次撤机失败 需要<3次SBT 或首次SBT失 败后7天内成功 撤机
LOGO
机械通气的撤离
定义
撤机时机的评估
撤机的技术方法 拔管 撤机失败
定义: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 械通气的原发病得以控制,患者的 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 地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 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
现状
撤离呼吸机的时间约占了整个机械通气时间的40
%,一旦进行机械通气,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 早撤机。
撤机失败的因素
原因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描述 中枢驱动;外周神经 机械负荷:呼吸系统的机械力学情况;呼吸肌的 负荷增加 呼吸肌肉的特性:自身的力量和耐力;代谢状态、 营养、氧气的输送与摄取 气体交换特性:通气/血流比 心脏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 焦虑和恐惧
心血管系统 心理因素
长期机械通气的撤机
除非有明确的不可逆疾病的证据(例如,高位脊
撤机评估因素
患者的评估 需要个体化 全面综合
肾脏功能和 电解质
最重要的 相关因素
心血管系统
心理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通气功能
气道
氧合
酸碱平衡 代谢性因素
撤机的预测指标
通气和换气指标功能 呼吸驱动(P0.1):气道闭合压反映患者中枢驱动的强
度 呼吸功(WOB):容易检测,
浅快呼吸指数(f/VT,RSBI):一般认为RSBI <105时
SBT失败/试验终止标准
主诉和 临床症状
主诉呼吸困难 兴奋、焦虑 精神抑郁 发汗 面色苍白 辅助呼吸肌参与 PaO2 ≤50-60mmHg,SpO2<90%,FiO2≥0.5 PaCO2>50mmHg或较试验前增加>8mmHg pH<7.32或较试验前增加>0.07 f/Vt>105 RR>35次/分或较试验前增加50% HR>140或较试验前增加20% SBP>180mmHg或较试验前增加20% 心律失常
ALV/VSV ASV
SBT实施
ERS及ATS等学会推荐:
SBT方法:用“T”型管呼吸或低水平的压力支持( PS水平,在成
人5 ~ 8 cm H2O, 儿童≤ 10 cm H2O ), 加或不加5cm H2OPEEP 应用PEEP(<5 cmH2O)的效果尚不确定。COPD患者肺过度充 气,SBT过程中应用低水平CPAP(5~7.5 cmH2O)可能对改善肺功 能有一定效果 次/ (L· min) - 1。任何一项异常,即认为失败
肺部感染控制窗作为序贯通气换点
肺部感染控制窗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 window
Pulmonary Infection
PIC
VAP
出现“PIC窗”时
痰液引流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 严重呼吸衰竭得以纠正 仍存在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力学异常
髓损伤或晚期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撤机 失败3个月,为长期机械通气(Perman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MV)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应采用逐步降低机械通气水平
和逐步延长自主呼吸时间的撤机策略。(推荐级 别 B级)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

Stable cardiovascular system (eg, HR <140; stable BP; no (or minimal) pressors)
Afebrile (temperature < 38°C)


• •
No significant respiratory acidosis
Adequate hemoglobin (eg, Hgb >8–10 g/dL) Adequate mentation (eg, arousable, GCS >13, no continuous sedative infusions) Stable metabolic status (eg, acceptable electrolytes) Resolution of disease acute phase; physician believes discontinuation possible; adequate cough
LOGO
Ventilation) SIMV+PSV 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撤机的技术方法
ATC NAVA APRV PAV NPPV(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MVV(Mandatory Minute Ventilation) Closed-Loop Modes
③ (prolonged weaning) :患者 ≥3次SBT失败, 或首次SBT失 败后超过7天 方能撤机。
ERS,ATS et al. Eur Respir J 2007; 29: 1033–1056
撤机失败的定义和标准
撤机失败是指SBT失败或拔管后48小时
内需重新插管。
原因:
SBT失败 还有上气道阻塞及气道分泌物过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