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之轻肥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合集下载

(白居易诗四首)1《轻肥》分析

(白居易诗四首)1《轻肥》分析
▪ 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鉴赏题答案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 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 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 宦官的形象。“满”、“照”、“皆”、 “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 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 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 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 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以上两层: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 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表现主题 作准备。
3(最后两句)描写广大人民艰难的 悲惨处境。
▪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 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此二句用 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 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有力的 突出了主题。
总结:
主题:此诗将宦官的骄奢逸与江南
白居易诗四首
一、轻肥 白居易
走近白居易
1、生平 ▪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世
称“白香山”。
▪ 2、思想
▪ 倡导新乐府诗歌创作,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 而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晚 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 世称“刘白”。
▪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 为代表;
▪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代表。
▪ 白居易诗的分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 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
“白诗四最”: 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 流传最广
新乐府运动:
▪ 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 “即事名篇”的诗歌。她是在元和 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元白”) 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 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又名“元 和体”、“长庆体”。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轻肥⑴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注释】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2)《通鉴·唐纪五十三》载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旱饥”,虽只有四个字,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不是灾情非常严重,史书是不会记载的。

既然灾情严重,白居易《轻肥》的描写就是真实的了。

因此,白居易的《轻肥》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它反映了唐宪宗元和四年真实的社会面貌,这篇诗也映射出封建社会面貌的一般情形。

这首诗对人们今天深刻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首诗对我们今天如何为官、如何冶国也是有启示意义的。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人洞察了社会的真实情形,敢于说真话,描写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社会的本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诗篇的表达效果;的顺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这三点写法是值得诗友注意学习的。

《轻肥》写作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轻肥》古今点评1.与少陵忧黎元同一心事。

(宋宗元《网师园笺》)2.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

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陵行》、《贼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已落率直之病。

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空”,《轻肥》之“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

(吴乔《围炉诗话》)3.结句斗绝,有一落千丈之势。

(弘历《唐宋诗醇》)《轻肥》作者简介《轻肥》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轻肥》阅读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轻肥》阅读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轻肥》阅读答案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 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脍: 当作鲙)【题目解析】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意思)?答: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2、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皮衣的人是谁?请从诗中找出。

答:指内臣,即宦官阅读练习二1、这些内臣要去做什么?答:这些内臣要去军中赴宴。

2、他们赴宴前是怎样的情况?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分析:先写神态,骄、照→ 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

后点身份:内臣→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

揭示原因,皆、或→大权在握,怎能不骄。

进一步描绘,夸→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

如云→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之态,令人触目惊心。

答:他们赴宴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从“骄”、“照”、“夸”、“如云”等字词可以看出来。

3、内臣们赴宴时的场面如何?分析:铺陈菜单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豪华奢侈。

夸张、渲染气氛:溢、罗、擘、切大吃大喝。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由奢到骄酒酣足食,不可一世。

答:作者用了铺陈、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内臣们所赴宴会豪华奢侈,大吃大喝,酒酣足食。

4、诗人对此是怎样评价的?答:全诗中,诗人没有作一处评价,但那不代表诗中不包含诗人的评价。

5、你能读出诗人的评价吗?请用“本诗通过……表达了……”的方式,进行概括。

答:本诗通过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6、杜甫有一句名句,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是哪一句?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教师补充,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这句诗可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 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 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白居易有首诗,《轻肥》,全诗十六句八十字,前十四句,写的是太监们的骄奢淫逸。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但现实主义,总也会有点夸张嘛,不可能是完全白描啊。

那白居易有没有为了艺术形式而夸张了当时的状况呢?于是找史书。

此诗写于西元八〇九年。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四年正月,有载,“南方旱饥”。

四个字,没写死人,更没写吃人。

若此,难道是白居易在造谣吗?以史与诗对照,我们知道,宪宗四年,确实是发生了旱灾。

而白居易就是当朝之人,他之观察,自然要比几百年后的来得准确。

写到此处,又佩服起唐朝皇帝的胸怀来。

这等负面之诗,居然也没让白居易受到啥处分啊。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本籍太原。

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中国文学史上适当首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便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明圈子里撒播,一同也风靡娱乐界。

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撒播之广,即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棍》差。

一同,也有许多人对白居易的一些作为很不以为然。

少年得名,被人作为偶像追捧,在许多名家傍边,白居易大概归于天才那一类。

他出世不过六七个月的时分,家里人指着“之”和“无”两个字逗他玩。

他居然就此记住,往后每次有人问还不会说话的白居易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指出来。

可贵的是,白居易没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们那样流星一现,他五六岁就学做诗,9岁就了解了声韵——这自己天然生成便是吃文字饭的。

而且白居易读书很刻苦,以至于唇舌生疮、手肘长茧,这么,他16岁的时分现已写出了“春风吹又生”这么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老一辈寻求选拔,文名赫赫的顾况从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简单。

”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今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么的才调,在京城肯定能混得极好。

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一)

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一)

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一)白居易在朝廷直言不阿,作诗针砭时弊触怒权贵,被贬到江州。

在江州期间,他把自己创作的八百余首诗编成诗集,成集以后写了一首诗: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元九是元稹,李二十是李绅,他们都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这首大意是说:我有一篇风情无限的《长恨歌》,又有针砭时弊的十首《秦中吟》;元稹常常偷学我作诗的格律,李绅也非常佩服我的诗。

我虽然活在世间与富贵无缘,但死后文章可以流传美名;不要怪我说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诗集编好,完成一件大事,白居易内心难免有些得意,赠诗给元稹、李绅炫耀一番。

白居易的诗按照创作动机可分两大类。

一类体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针砭时弊为目的,这类诗以《秦中吟》为代表,即“十首秦吟近正声”。

另一类则体现艺术修养,表达他对美学的欣赏和体验,这类诗以《长恨歌》为代表,即“一篇长很有风情”。

《长恨歌》已经赏析完毕,本篇开始赏析《秦中吟》。

《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是白居易在元和五年(810)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

“秦中”是地名,指现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长安地处秦中。

“吟”指诗歌。

白居易在长安写了十首诗,因此名为《秦中吟》。

《秦中吟》记录了当时贪官污吏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黎明百姓的苦难生活。

《秦中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统治阶级进行尖锐讽刺和无情批判,同时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沉的忧国之情。

“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认为诗歌的功能是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统治阶级治理好国家。

而《秦中吟》恰好符合这个标准,因此白居易在诗中写到“十首秦吟近正声”。

《秦中吟》包括十首诗:《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买花》。

下面我选其中几首进行赏析。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

《轻肥》口居易唐诗鉴赏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洞庭橘,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诗鉴赏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笫七首。

唐自中期以后,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不仅持朝政,其至可以废立帝位。

唐顺宗因为排斥宦官被废,继之宪宗乂惨死于宦官之手。

他们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诗人在《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篇章中已对他们鱼肉口姓,掠夺民间财产的可耻行为都曾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

本诗则着重揭露宦官们生活的奢华糜烂,以此与平民口姓的苦难作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诗的开头描绘一群豪门贵族的神态,说他们一路上趾高气昂,神气骄纵,漂壳的马鞍,把灰尘照得清清楚楚。

“意气骄满路”活现岀这伙人的趾高气扬,“鞍马光照尘”则渲染其豪华、高贵。

这两句只十个字,诗人便会想到这伙人非同一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公卿重臣,因此下文接着说:“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原来是一群宦官。

用“借问”、“人称”点出所指的人物,是惯用手法,比从诗人角度直接说出,显得间接,含蓄。

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问,这些宦官内臣何以如此神气呢?“朱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作了回答。

佩带朱和紫绶是有身份品级的标志,唐制: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绯。

可见他们不是大夫就是将军,儿乎都是占踞了文武大权的人。

接下去两句:“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夸”即扬威耀武之意,“军中”指驻防京都的禁军。

唐德宗、宪宗时,禁军的控制权都是掌握在宦官手里。

“走马去如云”是夸张渲染其人员众多和盛气凌人之态。

他们既手握重兵,官位乂是如此之高,人员如此之多,这个宴会的奢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接下来重点描述宴席上的珍品。

他们喝的是最昂贵醇美的九酝酒,吃的是世间罕见的山珍海味,还要加上洞庭甘橘。

酒宴之奢华可谓达到顶点。

这样高级豪华的酒宴,使宦官们个个酒足饭饱。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秦中吟歌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前言】《秦中吟歌舞》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注释】①秦中:指当时的都城长安②岁云暮:出自《魏书》中的“岁聿云暮”句,指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朱紫:朱衣紫绶的简称,代指高官④秋官、廷尉:都是主管刑狱官员的别称。

【翻译】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鉴赏】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

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

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

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

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白居易《轻肥》古诗词PPT

白居易《轻肥》古诗词PPT

一诗人生平
因言遭贬
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以家贫奉亲为由请求宪宗将其改任京 兆府户部参军,次年四月三日,其母亲陈氏病故,白居易为其丁丧三年并 退居下邽。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白居易返回长安入朝,被授予太子 左赞善大夫,寓居于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三街的昭国坊。次年六月三日,宰 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被人暗杀,武元衡当场死亡,裴度受重伤,掌权 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不做处理。 白居易不畏权贵上书唐宪宗,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唐宪宗认为他抢在 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同时朝廷上有与白居易关系交恶的官 员出言构陷,于是唐宪宗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奏议论 这件事,说白居易所犯罪状“不宜治郡”,请求宪宗将诏书追回,重新任 命白居易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二诗词内容
注释
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二诗词内容
翻译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太湖中洞庭山所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一诗人生平
任职地方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由于向皇帝上书劝谏不被重用而请求 外放,同年七月,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治理西湖水 并修建白堤,还修缮管道堵塞的六井以解决城内居民的用水问题。不久元 稹从冯翊到浙东任观察使,白居易与元稹经常在杭州和越州的边境相会, 并有诗歌相和往来使交情加深。 杭州刺史任期满后,白居易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年间 (公元825年-公元827年),白居易复出为苏州刺史,在苏州期间白居易 修建从苏州阊门到虎丘(又名海涌山)长达七里的道路以利游人(后来的 山塘路,又称白公堤),又在堤上的和渠里栽种几千株树。

轻肥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唐】白居易

轻肥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唐】白居易

(二)《秦中吟· 轻肥》
•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刘十九》
• • • •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二、生平
• 一生以44岁被贬 江州司马为界,可分 为前后两期。前期是 兼济天下时期,后期 是独善其身时期。
三、诗歌理论
•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 他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 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 的社会政治状况。 •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 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 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 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白 居 易 《 秦 中 吟 轻 肥 》 ·
一、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年~846 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 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 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四、文学创作
• 白居易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 律四大类。 • 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是白诗中 的精华。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 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 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 新疆和朝鲜、日本。 • 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 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 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轻肥写作背景【唐】白居易

轻肥写作背景【唐】白居易



《卖碳翁》间有散句 和口语词句。
《轻肥》诗中律句 语 充满了感情,作者 多, 对偶句多, 而 以赋体直陈事实。 言
手 都用赋体,叙述详 《轻肥》 全诗采用了对 法 细,描绘逼真。 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
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 相当传神;《卖碳翁》开 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从 “苦宫市也”略可一见。
卖炭翁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得钱何所营? 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来城外一尺雪, 牛困人饥日已高, 翩翩两骑来是谁? 手把文书口称敕,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伐薪烧炭南山中 两鬓苍苍十指黑。 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黄衣使者白衫儿。 回车叱牛牵向北。 宫使驱将惜不得。 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现手法: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 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 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描写手法: 衬托、烘托、对比、用典、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渲染 、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 比兴、赋(铺陈)、白描、双关,以小见大;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反问、
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比兴,象征,)…… 等
3. 其它:联想、想象、委婉含蓄、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 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赋体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中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 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 句议论, 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 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 明的思 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 奇峰 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 (步骤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对宦官 的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白居易轻肥

白居易轻肥

博喻手法
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 “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 定之感,虽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 雾。 “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 “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 在这里也是一比。 “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 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 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 幻灭。 这样使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轻肥
解题 写作背景
鉴赏诗歌
轻肥出自《论语· 雍也》章,“乘肥马,衣轻
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 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轻肥》诗的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 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的豪华奢侈生活。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
花非花

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 首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表达这种诗意的?
《花非花》这首诗主要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
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念、 惋惜之情。 为传达这种诗意,诗人使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一连串的比喻环环紧扣,如行云流水、自然 成文。虽未指出本体,但用似花、似雾、如 梦、似朝云的连续比喻,含蓄地作了说明。

阅读诗歌,思考
诗歌写了几个对象?描写了什
么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象 骄
宦官
满 照 皆 夸 如云
食物 溢 罗 Biblioteka 脍切奢百姓人吃人
宦官行乐图
江南旱灾图
对比
感情
勾勒场面,淋漓尽致地描绘
出内臣行乐图,表达对官场奢 侈生活的批判,揭露社会的黑 暗现实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轻肥》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白居易《轻肥》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白居易《轻肥》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轻肥》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轻肥》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轻肥》唐朝: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古诗简介《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轻肥》翻译/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轻肥》注释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秦中吟歌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前言】《秦中吟歌舞》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注释】①秦中:指当时的都城长安②岁云暮:出自《魏书》中的“岁聿云暮”句,指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朱紫:朱衣紫绶的简称,代指高官④秋官、廷尉:都是主管刑狱官员的别称。

【翻译】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高官、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鉴赏】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

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

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

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

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白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居易《秦中吟歌舞》翻译赏析 《秦中吟歌舞》作者为唐朝⽂学家⽩居易。

其古诗全⽂如下: 秦中岁云暮,⼤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廷尉居上头。

⽇中为⼀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前⾔】 《秦中吟歌舞》长安已是⼀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拉着客⼈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官、⽽坐在⾸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狱⾥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注释】 ①秦中: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②岁云暮:出⾃《魏书》中的“岁⾀云暮”句,指⼀年将尽的时候 ③朱紫:朱⾐紫绶的简称,代指⾼官 ④秋官、廷尉:都是主管刑狱官员的别称。

【翻译】 长安已是⼀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紫绶的公侯显贵。

这些贵⼈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没有饥寒之忧。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

朱轮马车⼜拉着客⼈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官、⽽坐在⾸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

可谁会想到阌乡的⼤狱⾥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鉴赏】 此诗与《秦中吟⼗⾸》中的《轻肥》⼀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

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辜的囚犯冻死狱中。

对⽐之中,主题⾃然显现。

与杜甫:“朱门酒⾁臭,路有冻死⾻”相似。

表现⼿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民的不同⽣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

轻肥原文及赏析

轻肥原文及赏析

轻肥原文及赏析轻肥原文及赏析原文: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或一作:悉)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注释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赏析: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

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白居易《轻肥》的简析

白居易《轻肥》的简析

白居易《轻肥》的简析
轻肥①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②。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③。

夸赴军中宴④,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⑤。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⑥。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注解】
①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

②内臣:即宦官。

③“朱绂”二句:朱和紫是标志官阶的颜色。

绂,朝服。

绶,系印的带子。

④军中:指掌握在宦官手里的禁军。

⑤“樽罍”二句:樽、罍,都是酒器。

九酝,泛指最美的酒。

⑥脍:把鱼肉等细切烹制而成的食品。

天池:海的别名,一说,
扬州有天池(在今江苏省仪征县)。

鳞:鱼的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宦官罪恶及其奢侈豪华生活的诗。

诗中通过描写宦官们赴宴的“骄”,宴会中的“奢”,与“衢州人食人”的悲惨画面作对照,讽刺的矛头直指中唐时代宦官擅权的黑暗政治,使人对统治者产生强烈的愤慨和痛恨。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 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 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思考3:此诗与诗人的另一首诗《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者罪恶 的揭露,请分 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语言: 1、语言风格: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 委 婉含蓄、 雄浑奔放、笔调婉约、简练 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等。
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业布置:背诵《轻肥》与《卖炭翁》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走近白居易: 1、生平
字乐天。
唐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敢于直言抗谏,又写了《秦中吟》、 《新乐府》等,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贬官后,思想逐渐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以身边 琐事为题材,表现出乐天知命、消极苟安的思想。
(清新自然,口语化)
2、表达方式:叙事、抒情、描写、议论。
3、抓词语、抓句式(修辞)。
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2、描写手法(衬托、联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彩绘 细节描写、对比等)
3、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等)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

白居易《轻肥》赏析
彭印冲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轻肥》是白居易《秦中吟》中的第七首,《才调集》里题作《江南旱》。

根据《通鉴·店纪》记载: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南方旱饥”。

证实本诗所记的“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确有其事。

宦官专权,是唐代中期以后又一弊政。

《新唐书·宦官传序》中对此情况有所说明:“(玄宗)开元天宝中……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

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监军持权,节度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彭印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元轻"之再检讨——以元稹、白居易诗歌题材为中心进行考察
2.生命之轻之重--对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赏析
3.白居易《轻肥》补笺
4.白居易《问
刘十九》赏析5.中唐佳调起承转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中吟之轻肥【唐】白居易 • • • • • • • •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1/29/2018
注释
• 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 路都“充满”了意气:指意态神气内臣:原 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朱绂【fu 第2声】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 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字好像有点问 题】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九酝: 美酒名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洞 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天池鱼:天池的鱼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11/29/2018
赏析
• 《轻肥》:诗名取自《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轻肥”借指达官 贵人。作者首先极言了内臣的生活之豪奢,最后于结尾处通过“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样 的强烈对比揭明主旨,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 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开头四句,先写 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 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 也。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 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这几句中的“满”、 “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 大帮。“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宦官们更是飞扬跋 扈,为所欲为。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 型概括意义。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写奢的文字,与 “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写内 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两句,又由奢写到骄。“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 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 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 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 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 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诗采用了写书的风格,白描的 写法,真切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文学作品应反映生活的真实,这一组诗是当之无愧的。[1]

11/29/201811/源自9/2018译文• (那些人)意气骄纵,行满整条道路,所骑的马的马鞍油光 锃亮,竟可以照得见细小的灰尘。(诗人)借问路人那些 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他们佩 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扬着要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酒杯 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海中的鱼作肉。他们在肴 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然而) 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