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建筑的要素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建筑的空间与形体构成、环境及功能之外的追求

安藤忠雄建筑的空间与形体构成、环境及功能之外的追求

在安藤的庭院中很少有植物,但如果基地上恰好有一株或多株古树,安藤无论如何会想办法使其保留 下来,因为“它能为居民提供一种历史的延续感”。在城户崎住宅及六甲餐厅中都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安藤的建筑大多数以混凝土为原料,但如果环境特殊,他也会选择红砖、木材或石头。 总之,安藤对待基地的态度十分谨慎,绝非不分情况将周围环境一律拒之门外。在他那看似严格几何 构成的建筑中,包含着对环境因素的精心考虑。安藤说“我的建筑建立在构成和现代主义形式基础上,但 我把重点放在研究每个作品的场所性、风土、天气、历史与文化背景。我希望在每个特定的环境中找到建 筑的基点。”
以桂离宫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回游式庭 院中,各个房间的配置都是围绕自然特 征——水展开的。在Time’s中,安藤想围 绕高濑川获得一种立体的回游性,令建筑 与水极为接近,参观者伸手便可触及水面。 建筑意在使参观者更好地意识到城市的历 史和文化,而不仅仅把京都当成一个历史 博物馆。安藤说“我很感兴趣地看到单纯 的几何形式是如何与具象的历史因素相联 系,以及混凝土砖的力度与美是如何体现 的。”
帝塚山底商住宅采取了相似的对称构造,四个街 区的分割是基于地形因素而刻意追求成对的扩散。
上田邸,是一个完全对称的住宅,撇开房间功 能的区别,双楼梯、双窗、双门、双入口,完全刻 意作为两户使用,这种严格的对称布局很难想象会 在一家的住宅中出现。
仔细分析安藤早期的作品,几何都可以找到对称的影子。“安藤的建筑,尤其是早期作品,看起来相当对 称的,两件事物彼此之间完美关系形成的对称感是其设计中的基本意象,当两件事物彼此相对时,第三者的介 入是多余的。安藤以这种方式设计的住宅,内部开放(成对事物彼此呼应),对外封闭(成对事物相互对立)。 在一个由彼此联系的两个事物组成的建筑中,对称性的运用很少引起人们的惊讶。然而,他并非一味地固守对 称,安藤通过光线和视线及人们的运动流线创造出复杂的空间。” 对称性作为形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方式,增强了安藤作品的简洁性。随着其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要求 日益复杂,对称性在总体布局上越来越不明显了,只是从局部的细节上仍可看出安藤对“成双”事物的偏爱。

安藤忠雄建筑空间与形体构成、环境及功能之外追求

安藤忠雄建筑空间与形体构成、环境及功能之外追求
尊重建筑的场所特性并通过抽象形式进行恰当表现的手法在阿尔托的作品中找到例证。安藤说“阿 尔托这种尊重环境特色的作法令我深受感动。现在有太多的建筑可以任意出现在任何地方,真正的建筑 不是这样的,它只适合于当地的环境及风土人情。”对安藤而言,基地的概念不仅仅指给定的某块土地, 它还包括环绕建筑周围的环境特色,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的特征。
在平林邸中,墙与框架相互贯入,构成了 建筑的基本形态。建筑的主要功能都可在方形 框架限定中得到满足,半圆形墙在一端插入框 架中,围合成一个大厅,结束了正方形韵律的 延续,作品在方的伸延与圆的围合中完成。
姬路文学馆在姬路市中心,位于男山脚下。
建筑是在方与圆的叠合,直线与曲线的交叉中 生成的。建筑主体由两个边长22.5米的立方体 构成,每个立方体又由框架等分成9份,两个立 方体之间形成30°夹角,其中一个局部被半径 20米的弧形墙包围,弧形墙两边都有坡道,内 部是展览用的拔层空间。参观者在建筑内外环 绕而行,产生了流动的空间体验。严格的几何 构成与动感的行进秩序的鲜明对比由方与圆的 碰撞形成,给参观着留下深刻印象。第一眼看 安藤的作品,看到矩形体系被曲线和成角的墙 面打破时,或许会令人感到有些武断、抽象。 但“在实际的建筑中,发现的是与人的居住和 活动相适应的空间。”
安藤精心设计的空间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而且这些交流也使空间本身变得生机 勃勃。“当早期的现代主义者提出一种新的建筑方式时,他们并非仅仅关心形式或方法的问题。相反, 他们着眼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如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五项原则中所表明的。今天,安藤 选择了一条相似的道路。”
建筑与生活——住宅建筑分析
在安藤的庭院中很少有植物,但如果基地上恰好有一株或多株古树,安藤无论如何会想办法使其保留 下来,因为“它能为居民提供一种历史的延续感”。在城户崎住宅及六甲餐厅中都出现这种情况。

安藤忠雄建筑的空间、材料与自然

安藤忠雄建筑的空间、材料与自然

——含而不露的空间构成
含而不露——隐藏的丰富性是日本的传统:外表简洁的漆碗或漆盆,内部设计却十分精美。
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在这一点上极为相似。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立面简洁,几根 柱子支撑着一个开着带形窗的方盒子,而内部空间却丰富多变。 安藤的建筑严格地符合几何构图的原则,材料运用也极其克制,建筑的外表面通常是没有任何装饰 的混凝土墙面,但一走进建筑内部,顺着建筑师精心布置的流线,人们在运动中体会到安藤建筑空间变 化无穷的魅力。 安藤的建筑内部,流线安排虽然多样,但决不使人迷路,每一个转折点都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变 得自然而连贯,你只会从心底发出赞叹:想不到外表如此简洁的建筑,内部空间却这般多彩。 安藤的建筑被人称为“体验的建筑”。在复杂的内部空间中,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空间的魅力。 “为了获取生活的丰富,我追求一种简洁的美学,我的建筑也具有几何的简洁性,但我通过引入不同因 素追求复杂性,这种混合正是人与自然存在的真实状态。”几何形体构成的建筑与运动中体验的建筑之 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藤的作品外表冷峻,内部却相当亲切、热情,“像是空间的立体雕塑”,用“含蓄”来诠释颇为恰 当,建筑成为一系列的运动和经历。在严格的几何形体围合成的空间中安排出复杂的流线,各种建筑元 素和自然元素的精心组合使人们在运动中时刻都有新的发展。 安藤建筑中迷宫式的空间构成与他所强调的“清晰的逻辑性构成”并不矛盾,因为他所谓的清晰的逻 辑性并不是指空间形式,安藤试图通过嵌入“迷宫样的分割体”去“寻找抽象与具体在建筑中的双重体 现”。在这里它的意义是“努力将平常的空间提高到象征性水准上”,“通过抽象诱导我们去体会安静、 震颤与扩展的感觉”,进而“呼唤我们进入一个多样化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境界”在安藤的空间 中表现为“丰富的真实与出其不意的幻觉”。 简单事物的含蓄表达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简单的建筑形体蕴含着变幻莫测的空间,同样也是一种 含蓄的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在精神情感上的表达方式,乐趣和愉悦也就能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就是奢华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分析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就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

安藤的建筑一直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她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

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

安藤反机能主义,就是对于具有空调与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她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2、1、建筑三要素2、2、住吉的长屋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4、结语5、参考文献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就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就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就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就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与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就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与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就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就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就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她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就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她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就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安藤忠雄名言

安藤忠雄名言

安藤忠雄经典语录: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

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

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

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

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

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

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6.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

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7.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8.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

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9.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

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10.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1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

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

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1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

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安藤忠雄的几何方法论

安藤忠雄的几何方法论

地中美术馆
建筑基本情况介绍



1992年,集美术馆和旅馆设施为一体的“贝乐思之家”(直岛当代美 术馆)开馆。该美术馆的主旨就是“在某一个场所经由时间来培育艺 术”。在这里,艺术没有被建筑所束缚,而是超越内与外的界限,自 由地获取场所。同时,它也掀开了“特定的场所艺术”的新篇章。 這棟建築面積為3643平方米,功能主要包括一個大展覽廳,和一個小 旅館,設計中安藤材质既使用了混凝土,也採用了碎塊毛石牆,通过 向地下發掘,安藤創造出一 種,類似於土木工程的作品。 直岛二期“地中美术馆”的建成与传统民居呼应 ,最终以低调、素 朴,让人与自然保持对话的情境。建筑文化群落的完成引发另一波 「艺术建筑」的朝圣热潮 。
虽然景观不同,但 是建筑所在的场地 都是环境质量较好 的公园,理想状态 下城市观景台在与 周围环境尽量契合 的同时,也能获得 相当好的视野!!
说到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

各种现代形 势的建筑物 混杂

鹅岭公园红线外构筑 物太多,形势又多样, 现代与过去的建筑形 势都有,城市观景台 的修建很难做到像直 岛一样统一,这是与 直岛最大的区别,可 考虑的解决方法有二: 1、建筑形态上与周 边建筑形成强烈对比。 2、相对诚实地考虑 山体等高线特征,像 直岛美术馆一样,考 虑建筑部分覆土
几何形式
圆+方
大阪SUNTORY博物馆
占地面积:13429.41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4.11 平方米(博物 馆)、2696.57平方米(广 场)层数: 地下1层 地上9层结构:钢+钢筋混凝土工 期:1992.9~1994.8 该美术馆位于大阪南港天 保山,大阪是拥有丰富水资源的都市,但在城市现 代化的过程中,水与生活者之间的关联性被隔断 了。这一美术馆的设计构想是使都市生活中充 满活力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藤忠雄。

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他的自学生涯最初是给一名木匠当学徒而不是一名建筑师。

但自20世纪70年代,他便开始了他的建筑师行当,在环游了日本、欧洲和美洲之后,他要去寻找他心中的建筑天堂;而这一时期是后现代设计的鼎盛时期。

安腾的个人风格:清水混凝土说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与一般建筑土在材料上并没有不同,只是在灌浆、撤除模板后,不再粉刷、或是装饰、贴砖,保留下混凝土原本的质感,直接呈现出建筑材料真实的面貌。

所以,安藤的建筑比起越来越夸张的现代建筑来说,的确够不上惊艳,但当这种原本厚重、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为一种精致细腻的质感来呈现时,你不得不由衷惊叹。

安腾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

对他影响很深的是罗马万神殿。

第一次让他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绝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仲介体才能获得。

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和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与不规则形,存在著强烈的冲突。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他认为建筑必备之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安藤忠雄优秀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优秀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优秀作品分析建筑学一班,王礼160102020013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做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认为“光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光才称其为光。

”安藤酷爱清水混凝土,他说:“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

” 安藤将混凝土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材料来对待,其表面都打磨的像镜面一样光滑,使之失去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使空间产生了某种无重力状态。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

安藤在材料中掺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

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

对于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

安藤相信,有质感的材料对建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

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是建筑的基础或框架,几何形相对于自然是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的。

光之教堂,由简单的长方体和一道与之称15度角的贯墙体组成,简单的长方体因墙体的穿插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转折。

采光方面安藤对光线的运用源于日本传统的数寄屋茶室,喜欢用一束不经意的光线刺破昏暗。

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与作品赏析

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与作品赏析

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与作品赏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与作品赏析Tadao Ando's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Appreciation of His Works建筑基础理论课程论文夏正昕2015/7/6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与作品赏析[夏正昕] XiaZhengxin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建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收稿日期2015年7月6号建筑1301 (3)摘要/阐述了安藤忠雄建筑理念的形成与特点,通过对安藤几个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进而表现出安藤忠雄是如何细腻运用清水混凝土,如何进行形体处理以及如何让建筑与自然相结合。

以期创造一种建筑之力与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空间与环境。

关键词/安藤忠雄建筑清水混凝土几何形式自然Abstract/Thispaper describes theformation and thecharacteristics ofTadao Ando's architectural concept , through the analysis Tadao Ando's ArchitecturalConcept and Appreciation of Hisof Ando's severa l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shows h ow does Tadao And o use bare concre te delicately,sha pe and combine bu ildings with natu re. In order to create a kind of spaceand environment which let the force of buildings and the force of nature symbiose in contradiction.Key words/TadaoAndo;building; bare concrete;geometric form; nature1建筑师简介安藤忠雄,日本着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摘要自然中的光、风、雨,以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

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着,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汇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沉感,这种深沉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

安藤忠雄在他的教堂三部曲中,秉承了他一贯的设计风格,巧妙的利用周围环境与地形,将风、水、光等自然因素有机的融合于建筑中,强调了宗教的神圣,从而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真正的达到了震慑人心。

关键词风之教堂 水之教堂 光之教堂 自然 安藤忠雄引言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自然。

他思想中的自然是与原生的自然是不同的。

对他而言,神圣所关系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

他认为,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

后来建造的教堂三部曲,正是表现了风、水、光这三种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

正文一、风之教堂风之教堂位于日本兵库县,坐落于海拔800米的临海峭壁之上。

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厅、钟塔、“风之长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

“风之教堂”为安藤忠雄系列教堂第一个力作。

安藤忠雄1.1教堂简介从轴侧图来看,两个呈“凹”字的部分首尾相接。

一是教堂主体,另一个功能类似于过道,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一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

入口前面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然后便进入“风之长廊”的入口。

这个通道式的部分似乎显得相当普通,然而与主体呈30度的特征,使得沿阶而上的人,得以顺利地在运动中观察“风之长廊”的形体。

通过这“第四度空间”对于建筑印象油然而生,不待堆叠穿斫、测量推度,自然涌现,随着视线的游动,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把物象之美转化为意境之美的生命体悟。

安藤忠雄设计元素

安藤忠雄设计元素

安藤忠雄<刘小波著>2007-10-20 03:22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使安藤一举成名,这个住宅集中体现了安藤建筑的某些特色: 苦心创造精美的混凝土墙面,严格的几何构成,尊重地方文化特色,将自然融入抽象的空间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随着安藤的作品不断问世,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国际建筑界中他也成为引人注目的一员,当时国际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两大流派------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按詹克斯的说法)都试图把安藤拉到自己的阵营.两流派都按自己的思路赋予现代主义建筑以意义,从而消除他单调乏味的弊端.后现代主义声称他们的建筑根植于场所和历史,试图找会被现代主义抛弃的”意义”,重新使用了建筑表现的全部内容: 如装饰,象征,幽默,和城市问脉.他们以现代的建造手法,历史的纪念性,高雅和通俗的意义为依据,具有双重译码.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则蔑视任何历史的联想,而将创作集中于建筑物抽象的永恒----空间,集合性与光.安藤应用了现代主义抽象的几何构成的手法,却不让人觉得单调,枯燥.他仿佛具有电石成金的本领,普扑通通的混凝土在他手下散发出柔和,神秘的光彩.不论基地多么狭窄,他从不忘记为自然留下一席之地,与现代人久违的风,雨.光,雾等自然现象作为抽象的自然元素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安藤建筑外表简单至极,内部看见却总有不期的惊喜.在他利用混凝土和光营造的几何空间中,你可以体会到许多: 日本人含而不露的气质,数寄屋的氛围,奥的内涵,禅宗美学的意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安藤的建筑,那就是以现代主义抽象的手法表达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一空间原型的探求安藤作品中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表现出强烈的还原主义姿态,他说: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根源. 他相信,原型的事物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灵的力量.当他置身于万神庙巨大的穹顶撒下的强烈阳光之中时,被那宏伟的空间震撼了. “在这里我体会到的不是概念上的空间和照明,这是自然界所没有的.只有在建筑中,人们才能目睹这样的景观.”另一个使安藤无法忘记的西方建筑空间原型是18世纪意大利建筑师Giambattistapiranesi(1720—1778)想象的建筑空间G认为真实的美存在于简单的,合乎功能的结构中,存在于自然中.传统的日本建筑是横向水平发展的,空间不规则性是它的特征.从某中意义上说,日本建筑空间没有限定的形态,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空间变的随心所欲.安藤说,万神庙的内部空间与日本建筑完全不同,它向我展示了西方的建筑空间概念,对我来说,长期以来,我的工作目标就是将西方和日本两种对立的空间概念结合起来.对空间原型的探求使安藤发现了令建筑产生紧张感的秘密----简单的形式和材料,在加上自然的成分.这里的自然是加工过的抽象化的自然.无独有偶,我们可以从本世纪许多的建筑大师的作品中发现追求原型的事例,柯布1915年的多米诺住宅,康1954年建造的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等,但比较而言,安藤对空间原型的追求更执著,作品表达更加连贯.光线的射如打破了几何空间的沉默感.在主吉的长屋中,我们从石板开始,经过水泥,木头,钢材,玻璃,最后妙不可言的变成雾,雨,风,和阳光的存在.数寄屋,町家和农舍都是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从安藤的建筑中,可以体会出数寄屋的美学意识,也可以找到传统的农舍整体性,向心性及其框架结构的变体,安藤惯用的高窗采光来自他对城镇町家光源的体察和感受,安藤在为其建筑寻求原型时,并不局限于东方或西方,他的目的是将两种不同的建筑文化结合起来.1992年竣工的塞尔维亚世界博览会日本馆是安藤对于传统木结构的重新阐释,向现代人展示了一个具有浓郁的日本特色的大空间,在宽60米,进深40米,高25米的建筑内部,是由薄木板制成的梁拄框架.屋顶是半透明的特氟隆膜,强烈的阳光穿过屋顶薄膜成了明亮尔均匀的漫射光,使框架结构变的非常清晰,木材散发出柔和美丽的光泽.在这个木的殿堂里,人们可以找到万神庙的痕迹,只是木质的纹理和柔和的光线让人多了一分亲切,少了一分神秘.这是东西建筑精神结合的一个优秀典范.从80年代开始,国际建筑界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安藤的建筑里人们躁动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在那里重新找到了物外世界娴静的生活情趣.二建筑与都市空间刚起步时,安藤的创作多在大阪旧时遗留下的连排式低标准木构住宅中.面对喧嚣的都市环境,建筑采取了对抗的姿态,一冷峻单纯的混凝土墙面将都市的一切拒之门外,但这并不说明安藤希望将都市人的生活封闭起来,相反,他在建筑中表达了对交往的渴望,极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在面积有限的小住宅中,这目的是通过庭院(中庭)实现的,而在集合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安藤将都市空间—街道和广场引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建筑空间品位.六甲住宅位于六甲山南面60度倾角的斜坡上,看似一座高层建筑,实际上只是有一些三层的独户住宅错落而成,建筑的集合形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相互融合.六甲的工程分三个阶段,分属于不同的业主,但建筑形式是一致的.在第一阶段,安藤努力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并试图通过与周围景观的相互影响创造一种与自然结合的建筑.在第二阶段,他将自然引入内部,活化人也自然的交流.在第三阶段,主要采取一种都市空间的尺度,坚持其基本的结构概念,并积极创造超越自然的因素.三个阶段轴线交角分别为26度和15度.一与二之间的空地作为缓冲地带将自然保留不动,而二与三之间的地区是一人造花园,有大的阶状广场,植被和水池组成,都市广场的概念得到了发展,阶状广场既是垂直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聚会交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想日本以前的公共空间路地或寺庙一样.在六甲的住宅中,东方的街与西方的广场这两种城市空间反复出现.对此,安藤解释说: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人们是从一个既不属于私人又不属于共有的通道进入房间的……在六甲的工程中,街道作为一个轴可以把其他部件安装上去,每户住宅都能与公共空间相连,同时使住宅之间形成一中连续性…我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创造以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媒介的新型建筑.六甲住宅中,人们无法通过一部楼梯直达顶层.而必须在中间的广场换另一部楼梯或电梯,从而使人的活动渗透到空中的广场中来.街道和广场作为空间的连接体,具有一种体验和精神上的意义,而不仅是两个不同城市空间概念的拼凑.除了集合住宅,安藤的其他许多公共建筑中也有都市空间的概念.他认为公共建筑概念与住宅无甚区别.他希望建筑成为都市人的避风港,使人们远离嘈杂和喧嚣,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建筑中体现的自然和材料的联系使人再次意识到住所的含义,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原初感受.当你走进安藤设计的商业大厦时,会发现销售区很有限,但拥有不少城市的空间---街道和广场---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既满足了购物的需求,又满足了交往的需要.丰富了购物活动,使人们留恋忘返.安藤的商业建筑犹如一座开放的小城市,各家商店均可通过街道和广场两种方式进入,店中热闹气氛则通过玻璃门窗传递给公共空间,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购物活动表达了富有生气的都市生活.在整个人类定居生活的历史中,街道和广场都是城市中心和聚会场所,它们强调了各阶层人们的联系和交流,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空间,同时又是具有方向性和指示性的空间.换言之,他们是日常生活及人与自然之间象征性关系的基础上得以升华的.但随着功能主义的到来,街道和广场被认为是多余的东西而消失了,于是人们的户外活动随之减少,城市变的死气沉沉,安藤则力求在建筑中引入街道和广场等都市空间,使人们的生活重新变的丰富多彩,而人们的活动也赋予建筑生命的动感,使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三非连续的连续性空间的连续性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点,框架体系的出现使空间的联系性成为可能.这是曾经使现代主义的先驱者激动不已的事情---空间终于从厚重的墙体中解放出来了.赖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柯布的萨伏伊别墅,都对空间的联系性做了深刻的阐述和诠释.安藤忠实的继承了现代主义关于结构与形式统一的手法,在结构上,他的建筑严格限制在均衡的框架和承重墙之间,或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但安藤将连续变成非连续,着重创造连接环节,室外庭院或室内中庭成为建筑师的笔墨所在,而且其中常常会出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天桥或楼梯.住吉的长屋的光庭与一般住宅内的庭院不同,普通的庭院是从外部直接进入的,一旦走进室内,生活行为完全可以得到满足.而在住吉的内部的起居室,到餐厅,厨房和浴室必须通过一个室外小庭院.在建筑内部出现了室外空间,这与一般人的认识是相背的,自然通过光庭被引入住宅内部,新的生活形式也由此承担了严峻的一面,”在这种情况先,我认为与自然接触比生活便利更为重要”,庭院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军人们在进出之中,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对自然的体验.在设计大坂西区的井筒邸时,安藤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说: 战后大多数的日本人为自己设想的住宅是便利而舒适的….但从本质上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人们失去了过去那种生活方式的宁静…为了追求更高级的舒适,较为希望重新捕捉和检验日本住宅中真正持久而基本的因素,许多东西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已经失去了….当基地很小时,利用1/3的地方作为室外空间仍然很必要,我希望与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当然,安藤以庭院打断居住功能连续性的做法被业主接受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直到最近,在大阪许多地区,仍然有许多住户没有自己的浴室,到公共浴室要走一段距离,雨天还要打伞.自家有浴室的人也常回去公共浴室.日本人有强烈的群体观念,去公共浴室归是为有计划与他人交流;有这种传统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安藤利用自己的建筑哲学为住吉的住户创造了一种看似有些严峻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崇尚自然的日本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安藤的不断努力,这种居住形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安藤不连续的空间为建筑平添了许多生机和乐趣,给参观者以以外的惊喜,但非连续的空间在功能和人的情感效应上是连续的,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住宅中,室外庭院是内部起居室的延续,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比不可少的环节.在著名的水的教堂中,十字架出人意料的浮现于教堂外部的水面上,室内和室外之间是一面若无若有的透明玻璃割断,于是外部的水面及周围的自然景色都成为圣坛的一部分,空间的非连续并没有造成功能及心理上的障碍,十字架依然是教徒视线的焦点,一池静水涤荡着人的心灵,周围山林也一片肃穆,这种借景的手法体现了基督教受到日本崇尚自然的神道教的同化,是安藤将东西文化相结合的又一范例.在六甲住宅的公共建中,空间的不连续性多表现在路线的安排上.在安藤设计的多层建筑中,人很少有机会沿一部楼梯从首层走到顶层,在建筑师可以不止的流线中,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相互交替,同质空间与异质空间互相切换,不连续的流线安排给人以更丰富的空间体验.安藤揭示他的空间结构中,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这种有意识的非连续性与日语中间的概念是这样联系的,世阿弥在<风姿花坛>中所阐述的间的概念对安藤很重要,因为并非所以的空间都要连续的起作用,如果它们能处于一种不连续的状态中回好的多……他希望在连续性中引入一种不连续的运动.也就是说让非连续性在建筑和空间组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应该有这样的印象,即房间彼此是分离的,但由于间这种非连续性,它们实际连续的更紧密了.安藤建筑中的非连续性固然使住户的生活承担了严峻的一面,但由于他的这种做法从生活出发,建立在对地方的风俗习惯及居住文化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因此能为业主所接受. 相对于现代主义的连续的流动空间来说, 安藤的非连续性的空间充分反映了他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天才的创造才能, 说明他的建筑艺术达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同时提高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品质.四含而不露的空间构成美国侦探小说<旭日东升>中, 作者似乎对建筑很有研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们通过一扇小门,沿铺着地毯的走廊朝前走,这公寓外部虽然平常,里面却十分雅致, 典型的日本风格, 康那说着笑了笑,我心想,就这么一座年久失修的韦斯特伍底时期的公寓,能酸典型的日本风格?这是因为我们从外观看不出它的内部是什么, 康那结实说,这是日本人思维的基本原则,要含而不露----建筑风格如此,面部表情如此,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而且历来如此. 的确,隐藏的丰富性是日本的传统.有趣的是, 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在这一点上极为相似.柯布的萨伏伊别墅, 立面简洁,几根柱子支撑着一个开着带形窗的方盒子,而内部空间却丰富多变.安藤的建筑严格的符合几何构图的原则,材料应用也极其克制,建筑的外表面通常是没有任何装饰的混凝土墙面,但一走进建筑内部,顺着精心布置的流线, 人们在运动中会体验到安藤建筑空间变化的魅力.例如,JUN PORT ISLAND的检讨流线安排.在安藤的建筑内部,流线虽然多样, 但决不使人迷路. 每一个转折点都在精心设计下变的自然而连贯,你只会从心底发出赞叹, 想不到外表如此见解的建筑,内部空间却这般色彩.安藤的建筑被认为是体验的建筑,复杂的内部空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空间的魅力. 为了获取生活的丰富,我追求一种简洁的美学, 我的建筑也具有几何的简洁性,但我通过引入不同因素追求复杂性,这种混合正是人与自然从子的真实状态. 几何形体构成的建筑与运动中体验的建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双生观的茶室外表是简洁的混凝土,平面上墙体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布置着.延长了通向内部的道路,按安藤的话说是表达了一种蓄意安排的建筑手法.安藤在严格的几何形体围和成的空间中安排出复杂流线,各种建筑元素和自然元素的精心组合使人们在运动中时刻都有新的发现,但他建筑中迷宫般的空间形式与他所强调的清晰的逻辑性构成并不矛盾,因为他所谓的清晰的逻辑并不是指空间形式. 安藤试图通过嵌入迷宫样的分割体去寻找抽象与具体在建筑中的双重体现.在这里它的意义是努力将将平常的空间提高到象征性水准上,通过抽象诱导我们去体会安静,震颤与扩展的感觉,进而呼唤我们进入一个多氧化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境界表现为丰富的真实与出其不意的幻觉.生活的边缘在真实性确定后获得安宁,在洞察了生活的虚幻后促进了对生活的反思.简单事物的含蓄表达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简单的建筑形态蕴涵着变幻莫测的空间同样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在精神情感上的表达方式.第二章材料的应用与表达在安藤的建筑观念中,材料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一个设计概念只有在提供了某中能表现出材料真正特性的方式,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空间结构,它才是正确的.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 安藤都极力保留其纯净完整的形态, 很少进行加工.瓷砖,混凝土板,玻璃等一般不进行加工,使用原来的尺寸.每种材料都作为一种独立的构成要素,即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空间结构,安藤喜欢由单一材料构成的大面积的墙面或地板.他常用的材料是预制混凝土板,有时也用玻璃砖,混凝土砖或原木材料.他极力探究各种材料的结构可能性及出现出的肌理感,以得知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展而有保留自身的完善性.他在材料运用上坚持极少主义原则.他认为材料使用要尽可能简练又严格,记载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如何使用普通而常见的材料创造出底蕴丰富的建筑空间.一轻盈的混凝土墙在安藤的建筑中,结合能土出现出一种富有力度感的肌理和蕴藏着潜在能量的质感,与作者追求的宁静庄重而稍显冷漠的空间气氛十分吻合,天棚,墙面,地面都采用同一种材料,淡化材料的质感,从而强调空间的感染力,使空间成为建筑的主角. 为了消除混凝土沉重,粗糙和冰冷的感觉,他独巨匠心的使其转变成为一种轻盈,细腻,温暖的材料.混凝土以其特有的沉静表情给人以一种依托感,但有往往令人觉得凝重有余.安藤说: 我所用的混凝土不是僵硬厚重的,而是轻盈的,能体现表面的质感.当它们与我的美学意识一致时,墙变成抽象的,无效的,达到了空间的终极限度,墙面的显示性消失了.只有其围和的空间给人以真实的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光线溢满了建筑内部,成为空间设计的线索.在安藤的建筑中,天窗通常位于墙与屋顶的结合处,采取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缝隙形式,光线从缝隙中通过,照亮了墙面,显示了墙的独立性.还有一些窗位置很底,从低处进入的光线照亮了地板,使墙面失去了支撑的意义,转换一种围合空间的符号,从而稀释了墙壁的存在感.安藤手中的混凝土细腻温和,墙面非常光滑,这主要得益于材料制造和浇铸时极度的精确性和一丝不苟的细腻处理.安藤不仅依赖自身的知识和掌握的科学规律,也借鉴了木匠构造框架的传统工艺.浇铸混凝土的摸板是由熟练的木工制作的,承袭了古老的木工手艺,所以真正的细节是由板材表面绝对的.摸板为900MM*1800*12MM的普通胶合板,外覆聚氨脂涂层,根据环境条件不同,可使用两三次.施工中也没有采取特殊的安装技术. 也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人. 但是建筑师要对承包商进行指导,对每个工人的工作有简要的说明.注浆成型后的养护也很重要.移动摸板要很小心以防表面受损,为了防水,防尘的需要,表面每隔两三年要涂新的保护层.此外,安藤对混凝土墙面的西部处理也令人称道.通常混凝土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安藤采用混凝土辐射板作为地面材料,踩上去温暖宜人,十分舒服. 对于墙面来说,由于其表面非常光洁细腻, 在柔和的漫射光作用下, 仿佛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使人产生触摸它的冲动. 对安藤而言, 一方面大面积的混凝土墙面充分衬托出光与影的魅力, 另一方面温暖的光线软化了僵硬的混凝土墙面,增加了墙的无重量感.安藤的作品所用的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是: 混凝土强度270KG/CM水泥质量333KG/CM 水与水泥混合比52/100 细沙与总骨料的比47/100安藤的混凝土之所以可以打动日本人不仅是它的精美, 更因为是它符合了日本人朴素的灰色美学, 灰在日本人眼中是最美, 最深刻的色彩.而且日本人对材料的原质,原色的偏爱也是原因之一..另外,安藤利用玻璃砖取得了以下的效果:获得一种类似数寄屋的半透明空间氛围使刚性的混凝土结构变的轻盈在建筑与都市之间获得了某中联系三自然的抽象与表达自然应该是与人日常生活很接近的一种自发的存在, 它应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伴侣, 我希望将自然重新引入都市之中与日常经历相联系. 安藤真诚的希望为与自然失去联系的都市人提供一处建筑空间, 使其感受到自然的存在.但他不简单的在建筑中经营一处人工自然, 而是对自然采取抽象的表达, 他认为合适的抽象手法对待自然, 便可以显示其固有的力量.他说他的认为并非与自然按其本来面目交谈, 而是试图用建筑改变自然的含义,这便是利用建筑使自然抽象化的过程.一光安藤从小长大的故居又长又窄,光线从东西两面的缝隙进入,中间的房子只能靠天井采光,从屋顶和墙之间的狭长开口处射入柔和的光线,把后院变成了一个舒适的空间.其生长环境对作品有特殊的影响力.这种缝隙采光的方式在安藤的建筑中经常出现.生活的住所培养了他对光线的敏感性, 在游览欧洲时, 他发现西方的建筑空间在光的应用上与日本传统有完全不同的表情, 在赖特的约翰逊万住宅中, 从黑暗的楼梯天井突然被引入一个玻璃拱廊中,在他面前出现了一片光的海洋, 这些经历使他对光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在番匠邸中,安藤希望完成在脑海中存留的对光的原初形象的视觉化, 这里, 光线成了生活空间的趣味中心. 住宅由一长方体和一立方体组成,在两者交接的天窗南部有唯一的开口. 这里,安藤把生活层面置于有光线指引的向心性空间中, 直射光进入未分化的空间, 光线强度和性质的变化起到了分化空间的作用. 而在上田邸恰好相反, 光线把有一面墙分开的两个空间联系起来.在安藤的建筑中,光线除了能联系和分化空间外, 还可以使他的混凝土变的轻盈, 此外,还是表达时间流逝和渲染空间的气氛的元素.在住吉的长屋中,小小的光庭是一家人与自然接触的唯一场所. 随季节变化和一天中时刻的变化,光线的性质和角度也不同. 在黎明的曙光和傍晚的夕阳交替中, 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光线为三维空间引入第四维----时间.安藤应用光线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创造充满诗意的空间氛围. 傍晚的真言宗本福寺永御堂, 夕阳染红了佛堂内部, 在一片神秘的光晕中你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 而在大阪府立近代古坟博物馆中,对光线的应用则十分吝啬, 从建筑昏暗的内部出来, 好象真的走过了一个从冥界到人间的历程.光的教会是他应用光线的一个典型. 建筑位于大阪市郊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为与街道和现有建筑相结合,光的教会采取一简洁的长方形平面.整个建筑重点在圣坛后的十字架上,那里只有光的存在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意义, 光从十字架中射进来,在墙上,地上拉出长长的阴影,祈祷的教徒身在暗处,面对光的十字架,仿佛看到了天堂的光辉,这里光的照明意义被削弱了,突出其象征意义.实际上,从万神庙穹顶泄入的天光,到中世纪哥特教堂透过彩色玻璃进入的光线,在到日本传统建筑中透过帐子的柔和光线, 光都不仅仅具有照明的作用, 同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安藤又一次把握了光的实质.墙以及空间所有实在物---光的残骸---被这种神性之光掠过而从阴暗冰冷的物质中被唤醒,空间展示出在光的协调下居住与历史的关系, 居住与自然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生活因种种和谐的关系而蒙上了一层柔和的理性光晕, 一切都在秩序中逐一展开.。

安藤忠雄对光的解读

安藤忠雄对光的解读

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 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 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
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 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水御堂其实是藏在莲花池之下,要进入建筑 物,需要在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犹如进 入水中。水御堂的设计,其实有著洗涤心灵的意 味。莲花池畔宁静中带有禅意,神寺裡又透露出 一股不可轻犯的庄严。
光装饰环境
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 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手法
将自然光有人为痕迹地引 入建筑内部。
1、简单几何形体的侧窗
2、几何化的光庭或顶窗
3、线性的光线做高侧光
4、线性的光线构成的几何化的图案
5、庭园处理,光线通过庭园的折射后进入室内
“光配合着建 筑, 使其变得纯 洁,光随时间的 变化以一种最基 本的方式表达着 人与自然的关 系。”
——安藤忠雄
观点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渲染气氛
晴空万里,细雨连绵,不同的环境带 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化起着 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 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大街上看住吉的长屋是个完全封 闭的混凝土方盒子,天光从开口中射入 并照亮了入口,凹入处的垂直和水平的墙 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 内向式的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
Thank You!
门厅提高感受性,引起人们的遐想,充满使人心境平和的气氛,与此对 比鲜明的是阳光倾泻的陈列室周围所环绕的玻璃回廊等。广阔的大海与如同 巨大的迷宫一般的建筑物浑然一体,光线变化扑朔迷离。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深受勒柯布西耶影响,但在继承现代建筑传统的前提下,又发展了自己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建筑语言。

1995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设计理念和对材料的运用把国际上的现代主义和日本美学传统结合在一起,通过使用最基本的几何形态,他用变幻摇曳的光线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世界”。

材料、几何与自然是构成建筑的必备的三个要素。

1、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喜用混凝土,执着于混凝土质朴与纯粹的表达2、以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纯几何形来塑造建筑空间与形体的特征,体现超越自然的自由意志和建立和谐的理性力量3、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自然,这种自然是抽象了的光、天和水“当自然以这种姿态被引用到具有可靠的材料和正宗的几何形的建筑中时,建筑本身被自然赋予了抽象的意义”1、住吉的长屋长屋原来是日本传统中又窄又长的城市住宅,而安藤设计的这个两层住宅就是用狭长的混凝土箱形体块替代了传统长屋中的一间。

平面是一个简单矩形,整个建筑对外封闭,材料质感与几何形体与周边相似又差异,有很强的现代建筑特征。

长形平面被分成三等份,中间是一个开放的天井,天井中,楼梯与天桥将两边空间相连,住宅所有窗户朝向天井,光、风和雨等自然感觉也引入居住生活。

打破了现代建筑传统的合理形态,建筑与自然处于对峙和互补之中几何秩序与自然的交融既有西方建筑的意味,又有日本传统文化的神韵2、风之教堂:程“凹”型,包括正厅、钟塔、风之长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从视觉阻隔空间穿过后豁然开朗,不大的教堂也产生单纯体量的震撼力;教堂入口“风之长廊”通过自然风的引导,让人们感受到凉凉徐风;风之长廊,暗示通往圣地的通道,建筑与地形的融合。

希望表达一种舒缓平和的心情,希望虔诚的教徒能感受到一种能自由呼吸的自然宁静的场所精神,使教堂与自然的互动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3、光之教堂: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建,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是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

安藤忠雄(设计师)

安藤忠雄(设计师)

日本冈山直岛美术馆
直岛当代美术馆于一九九二年的落成,安藤是 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维。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
建筑由5栋平行 排列的“箱体” 为基本单位构成。 “箱体”长短两 边的比例与整个 设计相呼应,全 部采用混凝土和 玻璃的双重表层 构造。考虑到酷 暑盛夏的强烈日 照,各栋建筑全 都设计了深深的 挑檐。
大阪飞鸟博物馆
住吉的长屋
住吉的长屋可以 说是安藤建筑生 涯中最重要的作 品,他曾坦言, 其以后建筑作品 的理念,几乎都 已经在住吉的长 屋中进行过思考。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
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古墓虽以混凝土 为主,但悠游在安藤的空间里,随手一 触可及的自然,令人感觉建筑与大自然 的极度融合,曲面墙界定的中界空间, 由上洒下的自然天光,均成为在建筑中 的引导因素。
种层次的空间,面对
自然加以敞开,为桥 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 的公共空间。
三、建筑构成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
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
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
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 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 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 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 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 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 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 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 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 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 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 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 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 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梯与台阶 “传统中高低不同是等级制度的象征,如今,楼梯弥补了这一缺陷。如果建筑师能做出好的楼梯来,他就 能设计出一处好建筑。”——安藤忠雄
楼梯是建筑中垂直的门,是从一层走到另一层的捷径;楼梯使我们长得更高,使顶部与底部相连。它在垂 直运动中加入水平冲力,是逃跑、出现、行进的方式,是休憩、观赏、交往的场所,是战胜了地平线的方式, 是使空间各部分联系或分离的方式。
——庭、桥和拱顶 安藤的空间构成中,中庭或庭院作为复合串联空间的必要元素,常常是抽象而优美的,象征性的光影与自 然景观成为表现的重点。安藤用现代主义的手法消除了传统建筑中严格保持的室内空间与内部花园之间的区别。 利用现代主义的开敞平面和流动空间创造出独特的非连续的连续空间。 在安藤早期住宅作品中,庭院(中庭)多为混凝土墙面、地面围合的天井。庭院中没有任何植物或其他装 饰品。人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光、风、雨等抽象元素为无机的庭院增添了活力。有些住宅中,例如住吉的长屋等, 庭院只是一个与自然接触的场所,不是作为室内的景观,这一点与传统茶道建筑中的茶室与茶庭的关系相似; 而另外一些住宅中,例如Kujo 住宅等,庭院或中庭与所有房间都有视线的联系,成为室内空间的延伸。 随着安藤作品所处的环境不断改善,住宅由封闭走向开放,他开始在庭院中引入天然植物,其搭配往往独 具匠心,不落俗套,体现出安藤设计手法的日益丰富。例如在六甲餐厅中,就有这样一个精美的庭院,里面还 保留着三棵基地原有的古树。 庭院或中庭在安藤的建筑中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基地多么紧张,也不管商业建筑的老板多么强调经济效益, 安藤总能以一名建筑师的责任感说服它们,为人们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墙与柱 对安藤来说,墙首先是一种定界的“起异化作用的工具”,保证领域上物理与心理的隔离性,并保证人们 免受杂乱的都市环境从各个方向产生的威胁。“在我的设计中,墙不像日本建筑中梁柱体系的填充物,而更像 西方建筑中用来限定空间的墙,混凝土墙既面对城市,又面对自然· · · · · · 墙应有助于打破框架无限的单调感和墙 随意的不相干性。在松本邸中,墙独立于自然界中,为人类的居所限定出一个领域,同时界墙又是内部空间的 保护者,它们反映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并将其引入居住生活。”安藤认为,在自己设计的一系列城市住宅中,墙 均无例外地表现出了进攻性,并带有暴力成分,尽管墙始终沉默着。 事实上,虽然现代建筑的框架体系使墙获得了解放,但结构的解放不等于解放了居住属性。相反,恶劣的 都市环境使空间解放最终成为一场美梦。如今,墙把住宅内的生活从整个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墙的模糊性,即一边是内另一边是外具有重要意义,我使用墙去限定与外部世界物理、心理上分离的空间。” 因此,虽然安藤建筑几乎一律是框架结构,但他并不滥用这种结构带来空透形式的表现便利,他的墙依旧因生 活的要求而缄默成封闭或淡漠。他选择用清一色的素混凝土墙表现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冷峻。
墙在松本邸所起的阴性作用由其平面的独立性所强 调,它们作为一个明确的基面体现了框架的形象使有机 起伏的基地与几何学的普遍性联系起来,框架的象征性 通过房间最前面的柱子达到高潮,围墙暂时消失了,出 现了一个阶梯状的覆有青苔的庭院。在此我们可以说, 象征性的柱子强调了自然与文化之间多变的碰撞和影响。
在平林邸中,从墙壁随着框架的延续而自 由地出现/消失这一事实中,我们发现框架起 着基础的作用,墙则围合了建筑空间,墙的 一端从框架中分离出来形成半圆形的起居室, 另一端则部分地与框架平行围合成交通与服 务空间。这种围合形式在高松市再次出现, 相似的半圆形隔断伸至门口,打断了与墙垂 直的框架的连续性。
但楼梯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在泰国北部有两个山地部落,将住所建在坡地,台阶和楼梯是必不可少的交通 方式;而在临近的平地上筑屋,皆为一层,没有楼梯和高度的变化。
分析历史上日本人对上与下及楼梯的看法,也有两种不同观念的领域,一个是世俗世界,另一个是神圣世 界。世俗世界贬低垂直向上的领域而强调水平的延伸,传统农舍中首层是起居室,上层只做书屋和储藏室。城 镇町屋中也有同样的安排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期,楼梯常设在小橱内,置于隔断或柜子后面。楼梯通常又陡 又黑,无扶手,故很难爬,仿佛人们不希望它进入空间组合中。而日本的泥土占卜术也往往建议房主不要将楼 梯置于中心位置,以防带来厄运。 对于宗教建筑,向上被认为是好的,是上天堂,而向下则与地狱有关,因此伊势和出云两个主要的神道圣 所都从地面抬高,圣地普遍使用长长的台阶限定神明与世俗的界限。
STEP是安藤在构成空间中对上/下本质的有力 证明,并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楼梯的场所性。 STEP包括四层,首层有半层下沉,其内部景观沿 轴线打开,楼梯间从拱廊开始逐渐消失在天空中, 建筑中三部楼梯形式各不相同,打破了建筑几何构 成的沉默和单调感。直跑楼梯为拱廊下的观众提供 观看表演的坐席,也可作时装展示平台。台阶原本 是商业建筑中的禁忌,在这里却成为建筑中的“兴 奋点”,扩散后甚至影响到街道;广场后的楼梯暗 示着“胡同”的概念;独立的斜楼梯是建筑的入口。 踏步联系的阶状感远比踏步高与宽的平衡更为重要。
安藤作品中,把柱与框架看成阳性,墙为阴性,使人很容易想到多木浩二的观点“每座建筑都是一种 中性装置,建筑由此而秩序化”换言之,无论墙还是框架都是相对于另一个而存在的,并且一起构成了整 体。对安藤来说,墙与柱的对立关系有一种超越文化的深刻含义——墙体现了西方空间概念中的围合模式, 而柱代表东洋建筑的通透模式。墙与框架的相互作用作为重要部分使建筑中性化。
安藤忠雄建筑的构成要素
安藤以极少主义建筑师而著称,在排斥装饰的同时,将巨大的热情和才华倾注到构成建筑的基本要 素上——平常的混凝土墙、楼梯、小桥、简单到极点的庭院、屋顶,这些在他的建筑中都变成了最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常常令人回味许久。这些元素曾在功能主义名下变得司空见惯,不值一提,也曾在后现 代的浪潮中被装饰得面目全非,而在安藤的建筑中,它们都被还原了本来面目,同时也获得了原初的意 义和象征性。
日本建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楼梯向 世俗生活的入侵。现代建筑师采用生动的形式, 使楼梯在都市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安藤说 “伊势和出云是一个使诸神从天堂走下来的楼 梯,在我的作品中,楼梯是为人的希望设置 的。”因此,楼梯是理解安藤作品的一个关键 因素。 在安藤建筑中,楼梯不仅仅是作为垂直通 道,更是可以发生各种活动的场所。楼梯有时 设在住宅中的起居室,有时设在庭院;在集合 住宅中楼梯可以作为阶道;公共建筑中的楼梯 设在充满阳光的中庭,是一个让人们在上下运 动中可以交流的场所。楼梯是安藤创造复杂的 内部空间的重要工具,常给人带来出其不意的 惊喜。 小筱住宅位于山坡上,建筑由平行的两部 分组成,二者之间很自然地形成阶梯式庭院, “它意味着在基地斜等高线上的银币空间”换 言之,庭院的台阶成为基地固有属性的一种象 征性代表。庭院是室外起居室,宽宽的踏步反 射出婆娑的树影,成为生活的舞台。
பைடு நூலகம்
六甲的住宅位于六甲山的坡地上,为与地形呼应, 建筑形体呈阶梯状。楼梯不仅占据着建筑的中心位置, 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六甲的住宅配有三套楼梯:从一楼 到三楼的直跑楼梯、从三楼到顶层的双跑楼梯、连接一 楼与车库的辅助楼梯。还有两部电梯:一个从车库到三 层的广场,另一个是从三层直达顶层的观景电梯。直线 通道分离系统在循环中引入非连续空间。人无法通过一 部楼梯走到建筑顶部,必须在中部的广场选择另一部楼 梯或电梯,“运动的间断使人感到广场的存在”。安藤 希望人们能自由选择路径和速度,而不愿让电梯为人们 提供统一的上下运动,他说“尽管有电梯,我仍希望徒 步爬上十层楼,人们可以欣赏或遮或露的自然风景,光 与影的相互辉映使攀登充满了乐趣。”
Time’s是安藤将楼梯发挥得较好的另 一实例,建筑中有两个层面——水面与地 面,它们通过楼梯相连,达到人与自然相 融合。从街面上共有三个台阶可入建筑: 左边的一个通向水平平台;中间的一个将 人引至桥上;右边是工作人员的入口,在 建筑后部,离河最近。安藤曾把Time’s中 的楼梯与黑川纪章的王子饭店中的楼梯相 比较。
安藤作品中,尤其是早期的住宅,天桥常常横 架于中庭或庭院的上空,作为两个分离部分的联系 走道,其形式极为简洁,与整个建筑风格一致。而 另一种建筑元素——拱型天棚,似乎不很适合建筑 简洁的几何特征,但安藤在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如Rokko Island 工程,抽象的拱顶比建筑中其 他元素更接近符号暗示,其形式被读作庇护所的符 号。
墙上有许多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布置的小孔,在 建筑内部,当混凝土墙在光的作用下变得轻盈透明 时,“感觉墙的表面仿佛是由规则排列的小孔组成 的”,在外部,均匀的小孔赋予建筑外壳冷峻的表 情,并得以展示厚度与力量的隐含,获得一种充满 力度的紧张感。墙以对抗的姿态面对都市,使建筑 具有一种理性的威严。
柱作为安藤建筑中另一个主题,安藤语“无可否认,现代刚性构造的发展解放了建筑空间,功能优先 使柱的意义不再重要· · · · · · 削弱了柱的神话和列柱的韵律感,因此墙作为主题出现了;我不想把柱与墙相对 或说墙优越于柱,相反我希望使墙与柱之间产生共鸣。” 在安藤赋予结构以共鸣和象征意义的时候,首先使混凝土框架为墙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力,他的梁与柱 采用相同的方形断面,而且不同建筑往往都采用5米的柱距。框架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而柱是框架 自身的元素,列柱是一种结构和韵律装置,独立的柱则具有象征性。安藤语“垂直性使柱具有一种象征品 质。例如,在伟大的伊势和出云神殿中的心之御柱代表了一种朴素的宗教信仰,传统日本农舍中的大黑柱 占据了很大的内部空间,代表着封建家长制的权威和支撑家族生活的力量。”这是安藤建筑中柱的原形。
王子饭店大厅中的主楼梯表达了水平 或垂直颠倒的无重量感。 Time’s中的楼梯 则体现了微妙的断层空间,是一个令人惊 讶的场所,像儿童的玩具。安藤说“黑川 和我都想用楼梯为建筑增添乐趣,从表面 上看,我们的设计思路是一样的,但实质 有所不同。黑川用楼梯提供了一处使人立 刻想进入的场所,其魅力是人们瞬间即可 感受到的,而我则希望创造一个使人想重 新返回的乐园,每次进来都会有新的发 现。” 楼梯是安藤创造复杂的不连续内部空 间的重要元素,它在建筑的平面构成和空 间构成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他的建筑中, 楼梯以各种形式填充着平面与空间的空白, 使其保持完整性。总之,无论是作为构图 的元素还是体验中心的场所,楼梯都是引 人注目的焦点,是安藤着重发挥和表达的 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