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现代诗歌

合集下载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寻找心灵的安宁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这本书名让人不禁好奇起来。

十四行诗,最早源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以十四行为一个单元的诗体形式,十分精致而有力。

而这本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是一部由巴西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914年发表的作品,他以这本诗集成名于世,被誉为葡萄牙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之一。

诗集的主题围绕着人类的内心世界展开,佩索阿在其中展示了他对存在、时间、爱情和死亡等永恒话题的思考。

他以独特的方式,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这本诗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佩索阿在其中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无尽的哲学思考。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正如诗集的名字所示,其中的每一首诗皆由十四行组成,每首诗都是独立完整的艺术品。

佩索阿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使得每一行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诗集的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关于自然和宇宙的描绘,又有对人类情感和内心的深入剖析。

佩索阿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他以诗人之心描绘了人类的苦难和岁月的流逝。

在他的笔下,葡萄牙人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代表着人类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这本诗集的深度和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佩索阿对于存在和无常的思考,他对于时间和回忆的描绘,以及对于爱情和死亡的探索。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哲思。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也启发了许多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在其中找到了灵感和创作的力量。

这本诗集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它的出版时间和地域,它已经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迷失在忙碌和浮躁中,很难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正是一本能够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和内心世界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去欣赏自然的美丽,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追求。

十四行诗_课件

十四行诗_课件
解析:
诗中通过花卉树木的凋零,蝉蛾的蜕 壳,歌声与歌曲以及青山等大量的意象, 来表达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
答案:
第一,要顺从自然。叶该落 时便落,花该凋零便凋零,不必 守着残花败叶做太多的感伤。生 是一种幸福,死亡也是美的,只 要顺其自然。
第二,死亡是生命中的一环。在这里 生与死不再对立,死亡是一个重点,同时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是生命之中最后的 辉煌。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 青年时代的狂乱与迷惘,在日渐长大后归 于平静,如同蝉蜕从幼稚的躯体脱落。在 无边的寂寞里如同等待退化的蚕一般忍耐, 然后升华,洗却那个迷茫、脆弱的自我。 人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否定旧我获 得新生,当这一环走完,再开始时,又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消亡与永恒。歌声的停止不等 于歌曲的消失。就像个人与宇宙的关系。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人 生一代一代更迭,尽管最终消失了,但不 能否认他们存在过。
谢谢欣赏!
作者简介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 承植,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 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 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 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作家作品
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散文集:《山水》; 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论文集:《歌德论述》、《诗与遗产》等。
在《我们准备着》这一小节中,作 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解析:
联系作者对人生在世,世事无常的变 化的感叹,体悟作者的情感。
答案:
作者由岁月无常,世事苍茫想到 人生的沧桑变化,想到那些为了生存 而经历一次次斗争的小昆虫们,领悟 到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承受生命的狂 风暴雨。意境雄浑。
在《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这一 小节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对生 命和自然的认识?

冯至的十四行诗

冯至的十四行诗

冯至的十四行诗
(最新版)
目录
1.冯至十四行诗的概述
2.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
3.冯至十四行诗的主题
4.冯至十四行诗的艺术价值
5.冯至十四行诗的影响
正文
冯至,原名冯承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他的十四行诗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是形式严谨,格律规范,同时又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的十四行诗在形式上遵循了欧洲十四行诗的格律,但在内容上却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情感。

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充满了哲理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冯至十四行诗的主题广泛,涵盖了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既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关注,对自然的敬畏。

冯至十四行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歌语言独特,形式规范,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的诗歌内容深刻,主题广泛,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冯至十四行诗的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被广泛传播,也被广泛研究和解读。

中国古现代的诗歌

中国古现代的诗歌

中国古现代的诗歌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由成功励志网整理,希望有关于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的这篇文章,与现代诗歌精选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想关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现代诗歌精选徐志摩〖再别康桥〗〖无意偶尔〗〖我期待你〗20世纪20年月闻一多〖幻中之邂逅〗〖孤雁〗〖死水〗李金发〖夜之歌〗〖爱憎〗〖时之表现〗徐志摩〖再别康桥〗〖无意偶尔〗〖我期待你〗穆木天〖苍白的钟声〗〖苏武〗〖落花〗冯至〖十四行集(节选)〗〖蚕马〗〖帷幔——乡间的故事〗20世纪30年月林徽因〖仍然〗〖无题〗〖秋天,这秋天〗戴望舒〖雨巷〗〖烦忧〗〖我用残损的手掌〗李广田〖秋灯〗〖笑的种子〗〖地之子〗艾青〖期间〗〖大堰河——我的保姆〗〖给太阳〗卞之琳〖断章〗〖妆台(古意新拟)〗〖古镇的梦〗何其芳〖预言〗〖圆月夜〗〖声响〗南星〖守墓人〗〖石象辞〗〖响尾蛇〗辛笛〖航〗〖风景〗〖再见,蓝马店〗覃子豪〖过黑发桥〗〖瓶之存在〗〖吹箫者〗纪弦〖幻象〗〖狼之独步〗〖历程〗20世纪40年月王佐良〖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陈敬容〖珠和觅珠人〗〖出发〗〖题罗丹作《春》〗杜运燮〖Narcissus〗〖山〗〖秋〗穆旦〖合唱二章又题∶Chorus二章〗〖森林之魅〗〖葬歌〗罗寄一〖音乐的抒怀诗〗〖一月一日〗〖序〗郑敏〖Fantasia〗〖寂寞〗〖成熟的寂寞〗唐祈〖游牧人〗〖女犯监狱〗〖工夫与旗〗袁可嘉〖沉钟〗〖走近你〗〖冬夜〗牛汉〖鹰的诞生〗〖汗血马〗〖华南虎〗现代诗歌精选屠岸〖纸船〗〖城楼图铭〗〖潮水湾里的倒影〗20世纪50年月周梦蝶〖逍遥游〗〖菩提树下〗〖托钵者〗羊令野〖蝉〗〖秋兴〗〖无题十二行〗方思〖仙人掌〗〖夜歌〗〖竖琴与长笛(节选)〗余光中〖芝加哥〗〖白玉苦瓜〗〖秦俑〗洛夫〖烟之外〗〖湖南大雪〗〖巨石之变〗罗门〖麦坚利堡〗〖第九日的底流〗〖观海〗蓉子〖一朵青莲〗〖晨的恋歌〗〖夏,在雨中〗痖弦〖山神〗〖深渊〗〖给超实际主义者〗昌耀〖花朵受难〗〖现在是炎天〗〖朝朝暮暮(五首)〗林泠〖阡陌〗〖散场以后〗〖不系之舟〗20世纪60年月郑愁予〖错误〗〖崖上〗〖末了的春闱〗任洪渊〖北京古司露台下〗〖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组诗)〗〖汉字,二零零零(组诗选三)〗杨牧〖水之湄〗〖延陵幼子挂剑〗〖林冲夜奔(节选)〗叶维廉〖赋格(Fugue)〗〖水乡之歌〗〖追寻〗食指〖信赖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20世纪70年月江河〖没有写完的诗〗〖盘旋〗〖从这里开端(组诗)〗北岛〖回答〗〖宣告〗〖结局或开端---献给遇罗克〗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死后也还会朽迈〗〖都会〗多多〖致太阳〗〖手艺〗〖玛格丽和我的观光〗舒婷〖致橡树〗〖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刘自立〖一日又见庞德〗〖芬芳如我的消散〗〖感性析梦〗严力〖还给我〗〖反省发明无法〗〖我是雪〗杨炼〖人与火组诗(选三)〗〖《易经》、你及其他〗〖诺日朗〗顾城〖弧线〗〖生命理想曲〗〖回家〗梁小斌〖洁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你让我一小我私家走进少女的心田〗。

【doc】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

【doc】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

【doc】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中世纪以来历久不衰的诗体之一,是西方抒情诗的重要形式,它在意大利, 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形式,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最初确立意大利十四行诗规范的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创作,结合其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歌集》(SongBook)进行研究.弗兰齐斯克?彼特拉克(FrancescoPe~area,1304—1374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史称文艺复兴第一人.彼特拉克热爱古希腊,罗马文化,他最早搜集研究古典着作,开创了研究古典文化的新风,因而被称为第一位人文主义者;在诗歌写作上亦成就卓着,是当时意大利甚至全欧洲最杰出的诗人.… 彼特拉克在十四行诗方面成就尤高,他使这种诗体臻于成熟与完美,因而意大利十四行诗(I—tMianSonnet)SL被称为"彼特拉克体"或"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PetrarchanSonnet),曾因诗歌创作成就而在罗马与巴黎获得 "桂冠诗人"的荣誉,并被称为 "意大利诗歌之父".他的诗讴歌爱情,渴求现世幸福,赞美大自然,表现人在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幸福,音韵典雅,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韵味隽永,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意大利乃至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英语中十四行诗为sonnet, 来源于意大利语soneuo,而 sone~o又来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十四行诗的起源.十四行诗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是13,14世纪意大利最流图裴新彦行的一种抒情诗体.随后但丁 (DanteAlighiefi)在诗集《歌集》中,采用了十四行诗的艺术形式,描写对贝亚特里奇的爱情,情感真挚,风格高雅,音调铿锵,豪放中见婉约.彼克拉克是最早的着名十四行诗人,《歌集》是他的代表作,《歌集》包括诗歌366首, 其中317首是十四行诗,主要表现诗人对劳拉的爱.1927年4月6日,23岁的彼特拉克在法国南部阿维尼翁(当时教皇所在地) 的圣克莱尔教堂遇到一位名叫劳拉的美丽少妇,她是一位骑士的妻子.她的圣洁与仁爱,使诗人感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甜蜜的忧郁",对她一见倾心.赤诚之爱从此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支柱, 创作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他开始写诗赞颂劳拉婀娜多姿的体态,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自己对她的缱绻深情.1348年4月6 日,横扫欧洲的大瘟疫(黑死病)夺去了劳拉的生命.诗人闻讯后不胜悲恸,无限的哀悼凝结成一首首凄婉的诗歌,四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后来汇集成《歌集》. 彼特拉克在《歌集》中采用的主要诗歌形式是十四行诗,他的十四行诗组诗《歌集》fSong Book)奠定了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基本形式和题材.彼特拉克少年时代曾旅居法国南部普洛斯旺多年,深受当地骑士抒情诗歌和民间文学传统的熏陶.当地诗人又叫行吟诗人,他们创作的诗篇, 为的是要伴以乐器到群众中演唱,所以对音律,韵律,节律要求比较严谨.这对彼特拉克在创作十四行诗体时有很大影响.彼特拉克创作的十四行诗语句整齐,短小精悍,格律严谨,极富音乐性.形式上一般分为一个8 行诗(octave)和一个6行诗 (ses~t)两个部分,每行为十一个音节.前八行的押韵格式为 abbaabba,这种韵式(abba)称为吻韵(kissingrhyme),即一, 四,五,八行押a韵,韵脚相同; 二,三,六,七行押b韵,韵脚相同,使这八行诗节形成统一的节奏,在第四行末尾有短暂的停顿,在第八行末尾有明显的停顿,诗的思想和节奏此时都达到高潮,然后渐渐回落.后六行押韵格式较多,常见的有三种: edeedc,edcded,cdedce,这彼彪克的十谤函翻翻种韵也称为链式韵(chained rhyme).诗歌的两节主题往往形成对照,最后两部分趋于统一,魅力由此而生.前八行多用来提出问题并论述提出的问题,在第八节或第九节陡然一转,后六节便对提出的问题或反驳,或回答,或澄清事实并总结主题.彼特拉克很好地利用了意大利语元音丰富且元音结尾单词多的特点,以及排布缜密的韵脚(最多只用5个韵脚),来表达细腻的感情.他的诗音韵典雅严谨,韵味隽永,为意大利乃至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彼特拉克的抒情诗集《歌集》分为"圣母劳拉之生"和 "圣母劳拉之死"两个部分,描写对劳拉的爱,爱不再是一种空灵的缥缈的经验,诗人于清丽的语词中写出了相当生动的心理真实,彼特拉克描写的已不再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而是世俗的爱情,洋溢着人文主义的精神,歌颂人性,歌颂世俗的美."彼特拉克的《歌集》虽与但丁的《新生》相似,但写的已不再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而是现世的爱情. 他用十四行诗的形式写内心活动,进入心灵深处,发掘隐秘的情感,在一个主题中找出无穷微妙的变奏——这样细致的内心描写和分析,是超越前人的."[51彼特拉克在其爱情诗集《歌集》中歌颂的美人劳拉尽管被描绘成理想化了的妇女形象,但其现世色彩要比但丁的《新生》浓厚得多.尽管诗人的恋人劳拉被理想化了,但诗人毕竟还是把她描绘成现实的人,有血有肉的人.嘲《歌集》是一曲人间幸福的颂歌,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一个人为中心的爱情观,塑造了十分完美的劳拉形象.诗人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把人的精神美,女性的形体美和大自然的纯真美糅合描绘,并融入自己的挚情笃爱,使劳拉既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美丽凡女,又成为理想中的美与道德的化身,充分表现了爱情的圣洁与崇高,并把她称为人间最高雅最聪慧,最神圣最贞节,最可爱最美丽的女人","凡人的舌不配歌颂她那神圣的美"【. 诗人热切地倾诉相思之苦,大胆呼喊出自己的爱情:既然我为爱情而死,虽死犹荣.我又何必让爱神将情带解开或者剪断,虽然这免不了痛苦和死亡,但我却心甘情愿.I8] 《歌集》无畏地挑战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唱世俗的美好,不仅是对中世纪神学的驳斥,还展示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劳拉和爱恋中的诗人,这两个形象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劳拉的平易单纯,温柔开朗和诗人的情真意切,直率热烈成为意大利文学和西方文学中两个最具有现代性格的典型".I91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内容上,抒写爱情的主题,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抒发对爱情的种种感受,甜蜜,痛苦,憧憬,思念,渴望等等,歌颂现世的爱情,高唱出饱含人文主义的爱的呼喊.在艺术形式上,全诗只有一个诗节,共十四行,每行11个音节,5个韵步,显得短小精致;节奏采用抑扬格,舒缓优美.十四行作为一种诗体,一个诗节形成一首诗,整体性强.十四行诗在押韵形式上不拘泥于一种,使诗歌的形式富于变化,显得活泼,生动,从而避免了诗歌在形式上的呆板.正是由于意大利十四行诗在形式上的种种优点,这种诗体后来被介绍进了英国,并被许多诗人竞相模仿,成为英语文学中十四行诗体中的重要形式之一.[1ol16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 怀特(SirThomasWyatt)和萨利伯爵亨利?霍华德(Herry Howard,EarlofSurrey)开始把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翻译引入英国,并根据英语诗歌的音韵特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做了一些调整和完善.英语诗歌到了斯宾塞 (EdmundSpenser)和莎士比亚 (Shakespeare)的手中,发展到了顶峰,形式更加和谐完美,主题也更加宽泛,负载的内容也越加深厚.在20世纪初期,十四行诗由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介绍到中国,冯至,朱湘等诗人写作了大量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它的中固化,并对新时期的新诗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参考文献:[1]聂珍钊:外国文学史["].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2][8]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 [H].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飞白:《诗海一世界诗歌史纲, 传统卷》[H].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 年.[4]方汉泉:《文艺复兴与英诗——从王佐良先生的<英国诗史>说起》[J].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l期.[5][6]彼特拉克:《歌集》花城出版社.2001年.[7]《意大利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裴新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卜凡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一般说来,波德莱尔被认同为是一个开创时代的诗人,瓦雷里对此的评论更为直接,他说,“波德莱尔处于荣耀的巅峰”。

在瓦雷里看来,波德莱尔之所以配享这样高的评价,原因在于,在波德莱尔之前,“法国诗人在国外不太为人所知也不太为人欣赏。

”,但波德莱尔开创性的写作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为法国诗歌建立了世界性的声誉,“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跨出了国界而在全世界被人阅读。

”[1]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来源于他的作品《恶之花》所展示的奇异主题,也就是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并由此展开的对善恶关系的诗意表达。

在波德莱尔看来,恶即使是邪恶的,但它也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美。

这种忧郁、痛苦和病态中,蕴藏着人自身的反抗和觉醒的契机。

所以,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其实是要在批判中从恶挖掘出美,给人以一种清醒的激励与刺激。

这种美学趣味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他开启的是一个激情消退以后对人生之痛深入思考的时代,经由波德莱尔,现代诗歌慢慢壮大了起来。

有论者指出,波德莱尔被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他的现代性,是他的诗歌内容,而不是形式,因为,他的诗歌形式,还是传统的、古典的,例如,集中有不少诗都是用十四行诗体的谨严格律写成的。

”[2]奇妙的是,虽然兰波对波德莱尔赞誉有加,但是兰波却对波德莱尔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守旧持批评态度,就在写给伊藏巴尔的同一份信里——这份信后来被命名为“洞察者之信”——他责备伟大的诗人因循守旧,批评“波德莱尔生活在一个过于艺术的世界里,他作品中备受称颂的形式其实微不足道。

新的艺术形式期待被发明。

”[3]检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十四行诗确实占据了大半的篇幅。

.十四行诗的英文名称“sonnet”过去曾被译为“商籁体”、“商籁”或者是短诗,后来根据这种诗体的外在形式约定俗成,称之为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在彼特拉克手中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颠峰,他用拉丁文写的十四行诗分别由两个四行和两个三行构成了完整的诗节,其形式特征为四四三三,在意大利,这种十四行被称为“彼特拉克体”。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冯至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十四行集》深受许多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这部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下面我将就《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十四行集》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

冯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每首诗都由十四行组成,行与行之间紧密连接,呈现出严谨而统一的结构。

这种形式的采用使得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声情并茂,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其次,《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上。

冯至的诗歌涉及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他以细腻而深入的文字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以及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善于捕捉那些微小而真实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给读者带来了共鸣和思考。

此外,《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冯至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词句精炼而富有音韵感。

他又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深刻的意义,使得诗歌更加有力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

他运用诗歌的语言艺术,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凝结成短小精悍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美感。

最后,《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上。

冯至将西方诗歌的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诗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典故、象征等,使得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同时,他也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致力于诗歌的写作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使得《十四行集》呈现出独特而前卫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十四行集》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语言的运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创新等方面。

它不仅是冯至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十四行集》的深入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冯至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一、冯至十四行诗的定义和起源1.1 什么是冯至十四行诗冯至十四行诗,简称冯至诗,指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冯至创造的一种诗体形式。

这种诗体借鉴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则与特点。

1.2 冯至十四行诗的起源冯至十四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文学界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诗人冯至开始尝试写作十四行诗。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创作,冯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十四行诗风格,被誉为中国的十四行诗之父。

二、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和形式要素2.1 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冯至十四行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纯粹的艺术性:冯至十四行诗以艺术性为首要追求,注重诗歌的美感和音韵的优美,追求诗歌的审美价值。

•短小精炼:每首冯至十四行诗仅有14行,字数有限,因此要求诗人能够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定型结构:冯至十四行诗采用了莎士比亚诗体的结构,其中前两行为双韵,后两行为交叉韵,依此类推,最后两行为回韵。

•主题多样:冯至十四行诗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表达。

2.2 冯至十四行诗的形式要素冯至十四行诗的形式要素包括:•行数:每首诗共14行,按照特定的押韵方式排列。

•韵律:冯至十四行诗遵循十四行诗的基本韵律,前两行和后两行的韵脚相同,依此类推。

•篇幅:每行字数不固定,整体篇幅相对较短。

三、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3.1 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技巧创作冯至十四行诗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押韵技巧:要注意诗句中的押韵安排,将诗句组织成符合要求的韵脚形式。

•行与行之间的衔接:要注意每一行与前后行之间的衔接,使整体诗句流畅自然。

•简洁凝练的表达:由于字数有限,要求诗人能够用简洁凝练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选题与主题的把握:选取合适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作,使诗歌更具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3.2 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方法创作冯至十四行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灵感法:抓住生活中的瞬间,用心感受,然后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触。

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智利)

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智利)

聂鲁达《100⾸爱的⼗四⾏诗》(智利)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情诗和⼀⽀绝望的歌》,⾃此登上智利诗坛。

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民族诗歌的传统,⼜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最倾⼼的形式。

聂鲁达的⼀⽣有两个主题,⼀个是政治,另⼀个是爱情。

他早期的爱情诗集《⼆⼗⾸情诗和⼀⾸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化很有兴趣,⼀⽣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

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学界名流,进⾏了友好的交流。

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的中⽂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朵,第三只⽿朵专门⽤来倾听⼤海的声⾳。

”早晨1玛提尔德:⼀种植物,岩⽯,或酒的名字,始于⼟地且久存于⼟地的事物之名:天光在它成长时初亮,柠檬的光在它的夏⽇迸裂。

⽊制的船只航⾏过这个名字,⽕蓝的浪围绕着它们:它的字母是河⽔,奔泻过我焦⼲的⼼。

啊,暴露于纠缠藤蔓中的名字,彷佛⼀扇通向秘密隧道的门——通向世界的芬芳。

啊,⽤你炽热的嘴袭击我,或者,⽤你夜的眼睛讯问我——但让我驶⼊并且安睡在你的名字上。

3苦涩的爱,以荆棘为冠的紫罗兰,充满刺⼈的热情的灌⽊丛,忧伤之⽭,忿怒之花冠,你经由什么途径,你如何征服我的灵魂?你为何如此急速地将你的温柔之⽕倾泄于我⽣命冰凉的枝叶上?是谁指引你来路?什么花,什么岩块,什么烟带领你到我居住的地⽅?那骇⼈的夜确实颤动着,⽽后黎明将所有的⾼脚杯斟满了酒,太阳向天下昭告它的存在;⽽同时,残暴的爱⽆⽌歇地缠绕着我,直到它以利剑、以荆棘刺穿我,在我⼼中开出⼀条焦灼的路。

4你将记得那条奔跃的溪流,在那⼉甜甜的⾹⽓上扬、颤动,有时候飞来⼀只鸟,穿著⽔⾊和悠然:冬天的⾐饰。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诗集收录了冯至先生写于1954年至1972年间的大量十四行诗作。

诗集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今天,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这部作品的一些问题,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冯至的十四行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冯至先生。

冯至(1922-1996年),湖南浏阳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位重要文学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他曾毕业于延安临时大学文艺系,后在中国科学院文艺研究所工作。

冯至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冯至的十四行集,正如其名,是一部收录了冯至创作的十四行诗作的集合。

十四行诗,又称为“英国式十四行诗”,是一种诗体形式,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的作品。

这种诗体形式由14行组成,一般分为四个四行诗和一个两行诗(也可以是八行加六行)。

每行诗的音步通常为十个音节,按照特定的韵律规则进行。

冯至的十四行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创作的十四行集。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162首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作,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情感。

其中包含了对生活、自然、人生、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与传统的十四行诗相比,冯至的十四行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节奏。

冯至的十四行集中,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的诗作,是一大特色。

这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阅读和理解。

比如,[冬日白日漫天飞舞]这首诗,以冬天和白日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寒冷季节中的美丽和活力。

通过对冬天和白日的描写,詹冯至向读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受。

除了主题的选择,冯至的十四行集还以其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冯至先生擅长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反思,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诗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匠心,也在思想内容上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短诗一百首现代诗五小段

短诗一百首现代诗五小段

短诗一百首现代诗五小段现代诗是指在20世纪以后创作的诗歌形式,区别于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形式多样,自由度较高,不受规律限制。

现代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常常呈现出颠覆传统的态度和探索未知的冲动。

以下是一百首现代诗和相关参考内容:段一:1.《夜歌》——贺知章草木疏疏风起,兩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夜此景应难忘。

2.《十四行诗》——顾城我口吐丝的人间,我患得患失的心肝,我被时代的车轮碾碎,碾成无边无际的泥炭。

3.《文艺的苦恼》——海子你想,大地从来就没有善解人意的事情,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带上我的鲜血和火焰,去到那痛快淋漓的天上。

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的帆影。

5.《山居秋暝》——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段二:6.《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8.《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9.《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0.《故乡》——郭沫若我长发,向春风起舞。

我那梦的记忆,刻骨铭心,插在胸前,固守我一生。

段三:11.《十年》——陈其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绿》——余光中逛古井畔小路,闻此鸟声堪羡。

或是幸得无人知,有你碧草初筠。

13.《恋人絮语》——爱情无限公司阳光洒在窗户上,你和我在远方。

漫步在雪花纷飞的中央,彼此相拥,美好如画。

14.《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家贫抱琴控筝赋。

润稿七年,功成身退。

15.《浣溪沙·游蕲水》——苏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形式上的创新。

冯至以十四行诗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十四行诗是一种源自欧洲的诗歌形式,它由十四行组成,每行有特定的音节和韵脚要求。

冯至在《十四行集》中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紧凑、精炼,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诗歌形式的独到理解和创新思维。

《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之二是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作为一部现代诗歌集,冯至在其中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入探索和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和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十四行集》中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深情和哲思,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第三,《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之三是其语言的精练和节奏感的掌握。

冯至在《十四行集》中的诗句简练而有力,他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形象描绘,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同时,他对于诗歌的节奏感的掌控也非常出色,使得诗歌的朗诵具有韵律感和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之四是其思想的深度和内涵的丰富。

冯至在《十四行集》中的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他通过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对于爱情和自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生命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歌既有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于美和希望的追求,使人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更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十四行集》是冯至的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诗歌集。

它在形式上的创新、主题和情感的表达、语言的精练和节奏感的掌握以及思想的深度和内涵的丰富,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十四行集》,人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卞之琳音尘诗歌赏析

卞之琳音尘诗歌赏析

《音尘》是一首颇具艺术魅力的十四行诗。

全诗以优美如画的意境,精妙严谨的结构,以及对往昔美好爱情的怀恋和惆怅,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的一抹亮色。

从诗歌内容来看,卞之琳的《音尘》呈现了深厚的艺术美感。

他用"咸阳古道音尘绝"这样的诗句,展现了李白诗中那份凄凉的历史感,令人联想到历史变迁中消失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音尘》中,诗人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既有古典的审美惯性,又充满了现代感。

在结构上,《音尘》独具匠心。

诗中每句都可以构成独立的画面,全诗四句,共35个字,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因此,整体不是各局部之和,而是超越了各部分。

这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审美愉悦。

此外,《音尘》还体现了卞之琳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从他早年的恋爱经历来看,这首诗似乎是写两人互相爱慕却未能走到一起的痛苦心情。

诗中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两人虽然相见却不能长相守的痛苦心情。

这种情感在诗歌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与悲凉。

总的来说,《音尘》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展现出了卞之琳深厚的艺术造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丰富的审美愉悦,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爱情的复杂与悲凉。

聂鲁达的十四行诗

聂鲁达的十四行诗

聂鲁达的十四行诗聂鲁达(Pablo Neruda)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诗人,他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由十四个行组成,每个行包含十个音节。

它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诗歌领域的宝石。

聂鲁达的十四行诗具有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自然景观、爱情、社会现实等主题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在他的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聂鲁达的十四行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描绘。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的浩渺、星空的广阔和山谷的静谧。

例如,他在《十四行诗》中写道:“我可以在你的眼睛中看到大海,蓝色的海洋,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宁静。

除了自然景观,聂鲁达的十四行诗也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他用温柔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复杂性。

他写道:“我在你身边,如同一片冰山。

我们的爱情在时间的大海中飘荡。

”这样的描写使得爱情变得深邃而具有张力,使读者陷入其中。

此外,聂鲁达的十四行诗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抨击。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不公正和压迫的愤怒,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他在《十四行诗》中写道:“我们的世界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梦想无边无际。

”这样的探讨使得诗歌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聂鲁达的十四行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作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诵,成为了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他的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冯至的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的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de十四行诗赏析内容摘要:冯至的《十四行集》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刻体认。

冯至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比较深,这使他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悲剧意义。

具体来说,冯至体验到的生命存在悲剧性包括:生命的渺小和短暂、生命的孤独和无助、生命的无法把定和虚无、生命的必死性。

但是,冯至对生命存在悲剧性的体认并没有使自己走入悲观主义的泥淖。

关键词:生命;存在;悲剧有的论者在论及冯至的《十四行集》时,认为冯至此时已经成了一个人情练达的哲理诗人,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冯至并不是哲理诗人,他的诗都是关于生命的体验。

其实冯至先生本人就否认他是哲理诗人,他说:“其实我是最不哲学的人,我的思想不大逻辑。

”他还说:“沉思不等于哲学,说是沉思还比较接近,说是哲理,我总觉得我还够不上。

”[1]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在他的诗歌中的反映。

诚然,存在主义给冯至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1,在思想方面,这使他摆脱了浪漫主义的伤感、忧郁,克服了对人生的逃避与抗争,而是从容、深邃地理解人生和宇宙的变化,理解人在现实面前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

2,在文学方面,存在主义帮冯至完成了由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向现代主义作家的转变,他作品中的现代性,以及深沉、凝重、沉思的风格,得益于存在主义的影响。

3,在性格方面,存在主义使他养成了不事喧哗、静默守持、认真执著的秉性[2]。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存在主义对冯至影响的另一方面,因此很少有人探讨过冯至《十四行集》的悲剧意识。

其实,存在主义更深切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悲剧。

存在主义哲学恰是一种与人的忧虑感相结合的形而上学经验论,注重探讨忧虑、不安、恐惧、死亡等情绪[3]。

存在主义是用一颗热切而悲悯的心来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

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认为整个世界从根本上是荒诞的,不可理解的,因而,悲观主义色彩较重。

笔者通过对《十四行集》的反复解读,感受到其中潜藏的悲剧意识。

不过要体味这些诗歌中的悲剧色彩,必须“从相反的方向看”。

《十四行诗》的艺术表现解读

《十四行诗》的艺术表现解读

《十四行诗》的艺术表现解读1000年前,欧洲的巴黎有一位具有激进思想的作家,他是法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维克多-雨果,他因为反抗宗教权威被迫流亡英国。

在英国的这段时期,他受到了新诗歌形式的启发,创作了一种成熟、平衡、优美而有力的诗体——“十四行诗”,被奉为现代诗歌的基石,对文学与艺术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诗歌的组成结构“十四行诗”是由14行的抒情诗体,每行由10个音节所组成。

在每行中,音节的压制和延长来体现出格律上的平仄。

这种平仄的运用,使得整篇诗歌有着独特的节奏感,有严密的结构与机制。

二、诗歌中的意蕴与象征诗歌本身是探索人类无限内心感情、理智思考的精神境界,这在“十四行诗”中有着极大的体现。

例如,爱情和宗教的主题在维克多·雨果的两个著名的十四行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和《饮泣》中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前者表述了人们有时会因为感情而不可收拾的追忆而陷入苦闷,希望时间倒流,悲痛无限,而后者描述的是世俗化的宗教与个人信仰之间的矛盾。

诗歌中的意象常常是象征着情感境界,那些流露出来的细腻情感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

三、诗歌的感情表达“十四行诗”中,作者的感受是最核心的要素。

诗中情感的表达非常丰富多彩,不仅仅表达的是爱情,还包括了生命的意义、消逝、恐惧、欢乐等各种复杂的情感。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歌的灵魂,会让人沉浸其中,慢慢领会其中折射出的各种情感。

四、诗歌的语言形式由于“十四行诗”是由严密的格律来组成,所以语言形式也十分重要。

诗歌中常常使用到一些押韵、重复、修饰等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为诗歌增加了节奏感,还对整个诗歌有了巧妙的结构性构建。

维克多·雨果创立的“十四行诗”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来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抒发感情,或是表达生命的意义,雨果都通过“十四行诗”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进行了深度而独特的探究。

这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维克多·雨果对人类情感的认知,展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深邃的洞察力。

十四行诗——精选推荐

十四行诗——精选推荐

⼗四⾏诗 ⼗四⾏诗,⼜译“商籁体”,为意⼤利⽂sonetto,英⽂Sonnet、法⽂sonnet的⾳译。

欧洲⼀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最初流⾏于意⼤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由两节四⾏诗和两节三⾏诗组成,每⾏11个⾳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

另⼀种类型称为“莎⼠⽐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体”,由三节四⾏诗和两⾏对句组成,每⾏10个⾳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编辑本段]⼗四⾏诗的历史 ⾃欧洲进⼊⽂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泛的运⽤。

意⼤利的诗⼈彼得拉克成了运⽤⼗四⾏诗体最主要的代表。

他⼀⽣写了三百七⼗五⾸⼗四⾏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劳拉。

在他笔下的⼗四⾏诗,每⾸分成两部分:前⼀部分由两段四⾏诗组成,后⼀部分由两段三⾏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

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

每⾏诗句⼗⼀个章节,通常⽤抑扬格。

彼得拉克的⼗四⾏诗形式整齐,⾳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主⼈思想为主要内容。

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同时代的意⼤利诗⼈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些诗⼈,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四⾏诗的典范,竞相仿效。

因此,⼈们⼜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六世纪初,⼗四⾏诗体传到英国,风⾏⼀时,到⼗六世纪末,⼗四⾏诗已成了英国最流⾏的诗歌体裁。

产⽣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四⾏诗⼈。

莎⼠⽐亚进⼀步发展并丰富了这⼀诗体,⼀⽣写下⼀百五⼗四⾸⼗四⾏诗。

莎⼠⽐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和⼀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

每⾏诗句有⼗个抑扬格⾳节。

莎⼠⽐亚的⼗四⾏诗,⽐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如,常常在最后⼀副对句中点明题意。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

《恶之花》中的十四行诗作者:卜凡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2期一般说来,波德莱尔被认同为是一个开创时代的诗人,瓦雷里对此的评论更为直接,他说,“波德莱尔处于荣耀的巅峰”。

在瓦雷里看来,波德莱尔之所以配享这样高的评价,原因在于,在波德莱尔之前,“法国诗人在国外不太为人所知也不太为人欣赏。

”,但波德莱尔开创性的写作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为法国诗歌建立了世界性的声誉,“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跨出了国界而在全世界被人阅读。

”[1]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来源于他的作品《恶之花》所展示的奇异主题,也就是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并由此展开的对善恶关系的诗意表达。

在波德莱尔看来,恶即使是邪恶的,但它也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美。

这种忧郁、痛苦和病态中,蕴藏着人自身的反抗和觉醒的契机。

所以,波德莱尔对恶的审视,其实是要在批判中从恶挖掘出美,给人以一种清醒的激励与刺激。

这种美学趣味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他开启的是一个激情消退以后对人生之痛深入思考的时代,经由波德莱尔,现代诗歌慢慢壮大了起来。

有论者指出,波德莱尔被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他的现代性,是他的诗歌内容,而不是形式,因为,他的诗歌形式,还是传统的、古典的,例如,集中有不少诗都是用十四行诗体的谨严格律写成的。

”[2]奇妙的是,虽然兰波对波德莱尔赞誉有加,但是兰波却对波德莱尔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守旧持批评态度,就在写给伊藏巴尔的同一份信里——这份信后来被命名为“洞察者之信”——他责备伟大的诗人因循守旧,批评“波德莱尔生活在一个过于艺术的世界里,他作品中备受称颂的形式其实微不足道。

新的艺术形式期待被发明。

”[3]检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十四行诗确实占据了大半的篇幅。

十四行诗的英文名称“sonnet”过去曾被译为“商籁体”、“商籁”或者是短诗,后来根据这种诗体的外在形式约定俗成,称之为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在彼特拉克手中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颠峰,他用拉丁文写的十四行诗分别由两个四行和两个三行构成了完整的诗节,其形式特征为四四三三,在意大利,这种十四行被称为“彼特拉克体”。

牛顿十四行诗

牛顿十四行诗

牛顿十四行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牛顿(Isaac Newton)是一位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的天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的贡献对于整个科学界都是无可替代的。

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摧枯拉朽,但很少人知道,牛顿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牛顿十四行诗》。

《牛顿十四行诗》是一首极具诗意和深度的作品,它展示了牛顿非凡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首诗中,牛顿运用了十四行诗这一传统的形式,将自己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一句话都如同一颗流星般照耀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学思索和内心的震撼。

在《牛顿十四行诗》中,牛顿探讨了时间、空间、万物和宇宙的奥秘。

他赞美了宇宙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宇宙规律的敬畏。

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牛顿对于宇宙的深情和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浪漫与诗意。

牛顿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却又意蕴深刻。

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让人们陶醉其中。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意和深刻的智慧。

牛顿的《牛顿十四行诗》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于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永恒的美和真理。

这首诗歌让人们深思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引领我们走向一种更加宽广和深邃的思考之路。

第二篇示例:牛顿十四行诗是17世纪英国伟大科学家牛顿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牛顿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擅长文学和哲学。

这首十四行诗是他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他对宇宙的思考和哲学的深刻见解。

牛顿十四行诗的开头便是“自然的美学钟是歌唱者,她促使着天使”,这句话表达了牛顿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景仰。

牛顿在诗中通过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宇宙,提出了一些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的深刻问题。

兰波十四行诗《元音》的创作及其批评

兰波十四行诗《元音》的创作及其批评

兰波十四行诗《元音》的创作及其批评兰波的《元音》是19 世纪末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采用了欧洲传统韵律诗十四行诗的形式和规范,但是它却在短短的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全面颠覆,表现的是最为新奇、最为反叛的现代诗歌的特质。

这首诗以丰富多彩的想象、大胆开放的革新精神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滥觞之作。

《元音》以五个基本元音——A,E,I,O,U为吟诵的对象。

就这五个字母本身而言,它们是没有任何意指的声音表征,但是《元音》开端短短的两句话,将五个字母和五种颜色奇妙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诗歌创作中,兰波逃离了他生存的现实,他用想象力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诗意的世界。

通过联觉感应,先导出色彩,从色彩再导出形象,从形象又导出有关的情态、气味甚至音响——与原来的元音并不相等的音响,这种联觉超越了人们能共同体验到的经验范围,与从古有之的联觉不同。

从古以来,联觉手段在诗中已屡见不鲜,例如中国古诗中的“春意闹”把红杏的色和形化成音响,“莺声圆滑”把鸟音化为形态和手感,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诗人们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温觉等感觉都沟通了,给读者以十分新鲜独特的感受。

兰波的《元音》所用手段与此相像,但其区别在于:通常运用的联觉是在生理——心理联觉范围内的,是人人都能体验到的;而兰波运用的联觉却超越了生理——心理联觉范围,不是人人都能体验到的。

兰波以此赋予象征主义诗歌以神秘的未知的性质,开拓了象征主义的世界。

《元音》采用的不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格式,而是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格式,但是他的押韵方式又不同于彼特拉克的ABBAAB-BACDCCDC。

法语本身是以元音发音为主的语言,再结合诗歌所歌咏的对象,整首诗显得流畅自然,极富音乐节奏感。

兰波的散文诗集《地狱一季》里专门有一节名为“文字炼金术”,在兰波看来,诗人就像炼金术士一样,因此,在《元音》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仅能够将现实的、诗意的、幻境的意象并置在一起,而且诗人还打破了我们感官的各种限制,视觉不再是我们眼睛所能见的事物,我们的听觉、嗅觉,一切的感官都被激活了:和平既是布满牧场的,也是刻在皱纹中的;号角声是刺耳的,天堂却是静默的;O 既是希腊字母Ω,也是个有着紫色眼睛的女孩子!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感觉的错乱,在兰波那里,都并非不可能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行现代诗歌纯粹或不纯粹
树根是纯粹的,因为土壤是纯粹的
树枝和树干是纯粹的
树叶和花朵也是纯粹的
因为天空和空气都是纯粹的
不纯粹的是低垂的云雾
黏液不断地释放一种史无前例的毒素
不纯粹的还有蜜蜂和蝴蝶
瞧瞧那德性,哪个不是心怀鬼胎
说是从事甜蜜的事业
背地里却霍霍地抽刀拔剑
还有不纯粹的我和你,明明看见
一切真相,心里却窥测老包这诗的意思它们跳跃着,加速着,弯曲着
并飘逸着——它们的脉搏突然被掐断
农历十月
星光之声,薄于蝉翼
划过天空,明亮时
还是夜晚。

萤火虫穿针引线
以光年为半径的思念
禁锢了远方的林和近处的树它们聚集又悄然远离
拿枪的最先获得自由
这是农历十月之初
水陆事物均已潜入水底
树木和荒草竖起耳朵
原煤向地面爬行
伏击生锈的犁头。

它们
终止了初级阶段,捏紧拳头对付泥土中那些埋伏者
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坐在两块石头之间。

草地上朦胧的光线恍若霏霏秋雨
三叶草们在微光里轻轻地喘息他们也把我当作了石头
肆无忌惮,迫不及待地亲吻我想要不要悄悄地撤离
或者继续扮演一块宁静的石头一只秋蠓,钻进我的鼻孔
打了一个响亮的现实主义喷嚏左右的石头,突然条件反射一个拼命地咳嗽
一个趁机放了一个响屁
原来它们都跟我一样
要做就做一块懂呼吸会抑制的石头契约
设想一个不太常见的场景——
每个人的心脏,所在的位置
始终覆盖一枚硬币,以防万一
一颗罪恶的子弹飞过来
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交待
钱还在别人的手上
生活还没有尽情地享受
我亲眼看到一个人说不出话来
另一个人在他的病床前
快感地撕碎一张发黄的纸条
我猜测,这或许是一张契约
而契约精神已经死了
再也回不来了
止于病床上那个已经闭眼的人
森林
我看到野草们举着花朵涌向森林不分白昼与黑夜
野麂奔驰,白马飘忽
这些流水弯腰的日子,喜鹊飞向村庄
我看到刀光斧影环绕森林赛跑
在朝阳映射的露珠上闪烁
这该死的森林,向来患有恐斧症
忧郁便从那个晴朗的时刻开始
我看到零星如沙漠中的绿草
开始疯狂地追逐播撒种子的飞机
我相信将来的美妙
向远处的绿洲蔓延。

那个持斧的汉子
双手穿插,抱紧自己的肩胛
这是唯一坚实可靠的地方
写在第53个秋天
我在经过100座桥的第53座时
天上的祥云密布,把万物前景看好
我在攀登100座山的第53座时
山巅上的小路倏然开阔,我的肺叶鼓荡
我在100朵飘荡白云的第53朵面前
看到天国的莲花和啃草的绵羊
在第53个秋天,无论天空还是大地
那么辽阔。

我检阅一生走过的道路
青草,树木;蓝天,白云;家畜,飞禽……我的皮肤下烙印了千山万水的地图
我披着鱼皮的外衣,混迹江湖
或者畅泳苍穹,不识小小的地球
回到现实生活,拖把集中了所有的色彩只是为了还一个清白,施与一个期待现实
语言的修辞美好于现实
一切理想都高于成长的树
水车列阵,高于云端
它们在银河里
抗旱或者排涝
从大地上传来铁水浇铸的声音
渐渐高于头颅
锋利填补了想象的空间
而填充空气的气球,理想总在高处
只有将事物放倒
重心即可降低
它们的血肉之躯紧贴大地
爬行或安卧不动
以内心充盈的姿态回到现实
奔跑的秋天
奔跑的秋天,约我到东边的仓库
取一件存放已久的旧物
年青时不知道贵贱
让它受了很多委屈
可我常常跑到西边的厨房
偷食一颗颗半生半熟的山芋
如同不老的仙丹。

这是胃决定一切的年代如今的秋天,所有的动词属性
都在奔跑,而形容词的部位
也在拼命地展示秋天的性感
原野上的秋树原本来自远方的森林
它们的嘴里嚼着石头
石头的嘴里含着硝烟
不能遗忘哦,这片森林,魂灵在游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