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同时,还要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军队
和国防建设重要性,加速推进新军事
变革,实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
化,缩小与世界军事强国差距,为国家
战略利益拓展提供重要保障。再次,创
新依托军民融合的新思路,下大力气
建立健全融合制度机制。把国防与军
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
战略全局之中,重要的途径是实现军
民融合,必须找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符合经 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富国与强军 之间是具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军队的强 大,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优秀的军事 人力资源以及科学的编制编成作保障, 而这一切都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 足作为支撑。从武器装备发展的角度 来看,只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 术的发展,才能推动生产武器装备的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发展, 并进而推进武器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机械兵器到信 息化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一步步发 展,都应证了这条规律。从军事人力的 角度来看,军事人力是最重要的战斗 力生成要素,而国家的富足可以推动
机、好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可以 看出,邓小平追求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但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水 平严重滞后成为当时矛盾的主要方面, 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就成了当时的现 实选择。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 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 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成为新的历 史条件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 设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新世纪新阶 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经济已经 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努力实现富国与 强军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面临 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实现富国与 强军的统一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 种新的形势,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明 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适应新 的时代要求的科学论断,是对我党历 代领导集体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相互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该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多重复杂因素的安全威胁,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以及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威胁。
此外,与邻国之间存在领土和海洋纠纷,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仍然很激烈。
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国家,维护人民的利益和安全等因素。
一支安全而强大的军队的道路仍然严峻。
满清政府的废和无能导致了当时的国家力量和军事力量的落后,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力量无情地践踏和破坏了中华民族。
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忽视国防军的建设将给国家和国家带来很多好处。
只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力量,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安全保证,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与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只有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大国兴衰的整个历史中,宋朝虽然富裕,但军事力量却被削弱。
前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没有富裕的国家。
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一定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繁荣。
无视任何政党都可能导致国家的破坏和分裂,而富裕国家和强大军队的统一的实现是历史和经验的总结。
早在2000多年前,孙子就揭示了富国与强大军队之间的关系:“如果士兵不强大,就无法消灭敌人。
富国并不意味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军队必须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一个富裕的国家可以培养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富裕的国家可以互相补充,以均衡的方式发
展,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同时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总体计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机遇。
我们应该促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作为国防军队建设的主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高度关注安全的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努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我们应该培养大量高质量的新的军事人员,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有能力赢得局部战争条件下的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革命,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同时,发挥军队人才、技术、装备优势,主动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是富国强军的有效途径。
有必要加强战略规划,制度和机制建设,法律法规的建设和集成的军用和民用发展,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力量,结合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国防的布局,充分考虑国防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军事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防范体系。
扩展数据
坚持富国强军统一,是我们党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安全、发展、利益问题,特别是国家核心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强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强军梦与强国梦的关系
强军梦与强国梦的关系一、强国梦引领强军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谋划强军梦,必须遵循有利于实现强国梦这一根本原则,要在统筹强国梦的总体规划下实施强军梦。
强军战略必须始终与强国战略相协调。
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国梦是强军梦的目标指向,强军梦是强国梦的战略支撑,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
从国家利益全局高度思考谋划军队建设,从政治大局高度思考处理军事问题,是遵循战略谋划规律的内在要求。
富国和强军从来是分不开的,从洋务运动开始,在自强的过程中也有着求富的要求,开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化的军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历史上,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倾其国力与美搞军备竞赛,由此把苏联的国家建设引入错误轨道,耗尽了国力。
可见,在苏联在没有雄厚的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一味搞军事建设,是难以为继的,最终只会拖垮整个国家。
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和全社会力量的支持。
强军进程与强国进程相适应、相协调,是正确战略筹划的应有之义。
这就要求经济建设与因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和发展进程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资源配置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
超出国力可承受的程度推进强军进程,就可能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不仅强军欲速不达,而且强国也必受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聪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这客观上为强军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同时,我们的海外利益大大增加,世界上发生动荡和危机往往损害了我们在当地的经济利益,如中东北非的乱局,是我国在当地的投资损失惨重。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与国家地位和国家利益要求相适应的军队。
二、强军梦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有力保证实现强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思想文化的禁锢,制度的落后等种种原因,落后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大潮,古老的中国不能够再固守国门,西方的坚船利炮彻底打破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一步步地被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01
提高国际战略统筹能力
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国际战略统筹能力,能够减少在实现富国和强军的道路上的国际摩擦,减少矛盾,这是我们崛起不可避免的将引发世界格局的变化。
02
打造物质技术基础
要从国际的核心利益层面考虑,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和谐发展的大局,不断地打造物质技术基础。
03
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是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
“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国家整体战略上,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相适应,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布局与进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
“军民融合”要体现在资源合理配置上,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
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军队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兼容发展,提高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
“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协调运行机制上,要在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军事教育、军事人才、军队保障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04
健全牵引机制
要不断地健全军事需求的牵引机制,健全激励和约束的机制等,能够更加利于军民融合的实施和发展,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各部门和单位的驱动力。
本。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统筹两大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极端重要性。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富国强军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
在当代中国,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前提是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制约因素以及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深刻内涵,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军之路。
把富国与强军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安全与发展是国家两大基本战略目标,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是共生共亡、枯荣与共的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根据我们党的认识和实践,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基本手段是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战略目标则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要深刻认识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把它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考察。
中华民族复兴目前处于何种历史方位?因其所涉及的因素太多,且变量间的权重关系过于复杂,因此很难得出一个为人们普遍认可的精准“复兴指数”。
相比之下,进行区位性的大致估算则是合理可行的。
采用相对发展水平的方法,按照从单一到综合度量的思路,可以确立三个观察民族复兴方位的视角。
一是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
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测算,从公元元年到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高于20%,进入近代以后,比重迅速下降,1950年降到4.5%。
改革开放的33年,我国以年平均增速高出世界平均值近7个百分点的加速度追赶世界,目前中国在世界体系中所占比重按麦迪逊方法计算已超过18%,如用外汇汇率计算,2012年已达到8.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11.5%。
二是“经济综合现代化”的角度,从综合衡量人均经济量、科技水平、经济结构等指标看,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人均GDP,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处在第89位,仅为美国的1/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讲课稿)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讲课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翻一翻党史,我们会发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科学命题,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那么,其一为什么今天我们党要提出这一命题?其二富国和强军是怎样统一的,或者说统一的内涵是什么?其三今天的我们又该怎样去科学实现它们的统一?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我将和大家展开交流。
一、正确理解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客观依据二、全面把握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三、科学践行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实践要求一、正确理解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客观依据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一直十分重视富国和强军的关系问题,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到小平同志提出,”,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再到今天,胡总书记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那么,从“协调”到就今天的“统一”有着怎样的新发展、新要求呢?从哲学上讲,“协调”一般指的是处理两种性质、两种属性事物的关系,比如军事部门和政治部门要搞好协调,而“统筹”、“统一”一般指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部分的关系,换句话说,从“协调发展”演进到“实现统一”表明我们党现在是把富国和强军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认识的,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我觉得这是一种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应用和生动体现。
由此,“统一”的第一个理论依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大家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短短六十年,特别是后三十一年,我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尤其经济领域,保持了年均%的快速增长,XX年,在地震、拉萨暴力事件等天灾人祸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仍达30万亿元,这一数据是1978年的82倍,世界排名从第25位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日,排名第三的经济大国。
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及实现路径
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及实现路径“富国强军”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大国的广泛口号,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及维护和拓展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标志。
富国与强军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是互动互助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它需要国家双方为富国强军服务,以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富国强军”,国家需要使用自然资源和科技进步来发展经济,为军事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以确保实力的持续发展。
例如,美国的军事实力来源于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突出表现,这是由于美国在发展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投资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为美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富国强军”不仅需要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进步,也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确保国家的边防和安全。
投入的资金可以用于为国家的武装部队提供最新的武器装备,实施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参与技术协议和军事合作,以增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第三,要实现“富国强军”,国防部门和政府部门也应该有效地合作,以提高军事实力和提供有效攻击手段。
国防部门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实施有效的军事战略,创造新兴武器装备,增强军事实力,改善国家的国防能力和国防实力。
政府部门也可以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通过不断的调整政策和投入,促进国防部门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提高。
此外,为了建立富国强军,国家应加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外交合作,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并促进国家繁荣稳定,促进国家强大军事实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富国强军”是一种互动互助的辩证关系,需要国家双方为之服务,以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
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资金投入是建立“富国强军”的基础,而政府部门和国防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外交关系才能够促进军事实力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全。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提高国际战略协调能力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战略统筹能力,减少富国强兵道路上的国际摩擦和矛盾。
由于我们的崛起,这是世界格局不可避免的变化。
健全牵引机制要不断地健全军事需求的牵引机制, 健全激励和约束的机制等,能够更加利于军民融合的实施和发展,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各部门]和单位的驱动力。
打造物质技术基础要从国际的核心利益层面考虑,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定统-
和谐发展的大局,不断地打造物质技术基础。
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是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
“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国家整体战略上,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相适应,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布局与进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
“军民融台”要体现在资源合理配置上,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军队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兼容发展,提高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
“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协调运行机制上,要在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军事教育、军事人才、军队保障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作者:张华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刻地揭示了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富国;强军;统一;协调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富国和强军统一”这一科学命题,深刻地揭示了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是对建军经验的科学总结,另一方面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效益指明了方向。
一、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生动体现,富国与强军共同构成国家富强的两大基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防建设水平,富国是强军之基纵观世界大国兴衰史,有一条基本规律曾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全,安全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强国。
富国是强军之基,但并不是富国就能强军。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第一,但很快却被世界列强的坚船利炮撕开国门,进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
相反,当时的日本也倍受西方列强欺凌,明治维新才开始发奋图强。
1895年甲午海战打败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2.3亿两白银。
日本把这笔索赔资金投入军备,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远东舰队,从此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而在甲午海战前十年间,慈禧用于军费的开支少之又少,甚至挪用海军经费为自己过六十大寿;不仅如此,她还花费1万万两白银修建圆明园,这笔白银足可以增建10支北洋舰队。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时,清政府又签订《辛丑条约》赔银4.5亿两,按照当时清朝的收入要赔到1960年以后才能付清。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契机。
要把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作为国防军队建设的主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同时,还要利用军队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是富国强军的有效途径。
要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衔接起来,把经济布局调整与国防布局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和兼顾国防需求,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和三军最高统帅的英雄气概和伟大气魄。
在过去的背景形势下,我们很难提出这样的目标和愿景,“世界一流军队”使我们中国人特别提气,对未来感到特别有希望。
■全军上下包括地方同志在内,都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传统的制度模式中转变过来。
虽然我们的改革力度很大,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但决不等于我们的思想观念就转变过来了,也不等于我们的内在情感都转过来了。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要建设一支学习型军队、一支创新型军队,这是我军实现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变革最终是靠人的重大变化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那么,军队的力量和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能够做到一菜两吃、一举两得,就要通过军民融合把国防科学技术、军队的资源转化为民用,在强军的同时,也要强大国民经济,强大民用技术、民用经济,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作者: 方文平
作者机构: 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52-53页
主题词: 富国;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进程;协调发展;军民结合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机制建设,努力把国防后备力量锻造成为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兵劲旅。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新要求
作者: 张晓彤
出版物刊名: 党的文献
页码: 102-10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富国;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
摘要:“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八大报告的这一新要求,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在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搞好经济建设极端重要,搞好国防建设同样极端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敌对势力千方百计从各方面阻挠和遏制我国发展,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新的挑战。
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考
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考
梁冬春
【期刊名称】《国防》
【年(卷),期】2008(0)12
【摘要】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对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必须从国家战略全局来认识和实践。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梁冬春
【作者单位】重庆警备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
【相关文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2.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国强民富协调统一——学习“富国和强军统一”的体会
3.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辩证思考
4.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辩证思考
5.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
力量建设新局面
刘冬冬
【期刊名称】《国防》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抓住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只有自觉把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把握正确方向、促进科学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总页数】6页(P4-9)
【作者】刘冬冬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
【相关文献】
1.支持改革强军强化党管武装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J], 李纪恒
2.认真学习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J], 孙心良
3.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J], 姜大明
4.坚持富国强军相统一不断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J], 梁冬春
5.中共云南省委议军会暨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会强调支持改革强军强化党管武装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J], 刘道向;刘少云;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建设的重大课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民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新时期军民融合的认识
辩证看待军民融合。
看尽大国兴衰事,唯有融合是正道。
历史上,不少国家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吃尽苦头:有‚犁‛无‚剑‛,犹如泥足巨人;而有‚剑‛无‚犁‛,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当今时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
谁能在战争需要时迅速把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军队作战能力,谁就能保持强盛。
环顾世界,启示颇多。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硅谷有600家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订了服务合同,硅谷俨然成为一个‚武器库‛。
军民融合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央决策层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长远的布局。
正是深刻洞悉了‚犁‛与‚剑‛之间的辩证关系,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式发展郑重写入党的行动纲领。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大有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
军民融合是富国之策、强军之本、发展之要。
军民融合就是逐步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转变,更有利于构建和形成国防与经济社会建设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促。
大融合大发展,早融合早得益。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之一。
从内在关联上看,国防科技工业既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却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西方军事学家约米尼曾警示过世人:‚富有黄金的大国,其国防并不一定会强大。
‛一个国家的国防要想真正强大,必须拥有先进高效的国防科技力量做支撑。
2012年9月底,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列编。
虽说航空母舰形成实际作战能力尚需时日,但背后的战略语境却足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引用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利托夫金的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完成一艘5万吨级以上航母的自主设计建造,那么它的综合国力已经迈进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将几近空壳的‘瓦良格’号改造成军舰‛,无疑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的一次重要跃升和完美展示。
这种展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就是一个无声的威慑和长效的安全保障。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工程,需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狠抓落实。
一是精心制定推进融合式发展的规划计划。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
必须树立体系建设的观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配套的规划计划,努力构建以需求牵引建设、以计划规范进程、以标准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军民融合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有利于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机制。
即要完善需求提报论证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三是健全完善促进融合式发展的配套法规政策。
即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完善相关
配套政策。
四是加强对融合式发展的科学指导。
加强对融合发展的科学指导,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军需与民用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和项目建设与成果应用的关系。
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搭好军民间的桥梁。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和平时期,化‚剑‛为‚犁‛;战争年代,化‚犁‛为‚剑‛,搭好这座‚桥梁‛,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自主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能力作支撑。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主席邓肯〃亨特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指出:‚我担心的是我们最终面临一支具有资本主义强大工业基础支持的共产党军队。
‛这位政客的‚担心‛,恰恰折射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极大发展。
探月工程加快推进,‚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成功对接,‚和谐‛号动车组不断刷新铁路运营的速度纪录等等,标志着我国部分核心工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说,当前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
应坚决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要求,坚定走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稳步推进国防工业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国防工业结构布局,着力构建灵敏高效的军地双向转化机制,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持续强劲动力。
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10余万项军工技术转为民用。
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军民融合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战略规划不足、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竞争不充分等体制机制障碍明显存在。
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涉及军地,落实难度大,必须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军民融合。
首先,应加快制定战略规划。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迫切需要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推进。
现阶段,我们必须尽快研究论证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
在战略布局上,要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在信息安全、太空发展、海洋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人才发展等战略上深入推进;在战略管控上,要着眼军民融合常态化发展,自上而下地构建军民融合的领导管理体制,强化军民融合的宏观调控、资源投向等管控职能;在战略规划上,要建立军民融合基础项目的长远规划,特别是一些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应集中军地资源,统筹规划建设。
其次,健全完善政策法规。
在‚军民融合‛的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顺利进展提供制度保障。
应坚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融合式发展的配套性政策法规。
对国家来说,需要在通用性法规中明确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约束力,如企业法、基本建设法、交通法、物权法等法律规范,应体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应制定应用于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的法律规范,如国民经济动员法以及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等法规,为军民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军队而言,应加快出台新的规章制度,如社会力量引进办法、经费供应标准制度、社会化保障制度等,提高军民融合式发展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再有,成立高层统领机构。
要成立高层统领机构,制定宏观战略规划。
美国有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总统科技政策局等机构,日本有国防保障会议和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
这些高级别的机构,专门负责有关武器装备发展的规划计划和重大项目,以及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制定工作。
这样才能统筹协调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和潜力,为国防大局服务,避免军事部门和民用部门各自发展、互不兼容,使各个行业、甚至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行为都能与整体规划相吻合,形成协同效应。
我国也应成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高层协调机构,负责军民融合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负责方针政策的制定;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稽查制度,设立办公室,加强重大装备计划与科技计划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由有关部门参加,协商处理重大计划决策问题(如法律法规、重要政策的制定)。
此外,充分实现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合理流动、开展公平竞争,逐步取消制约发展、阻碍竞争的各项制度。
改革和完善国防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使设备老化、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国有军工企业,能够自主地退出武器装备生产领域。
同时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允许进入军品市场的民用企业参与竞标,并享有与军工企业相同的责任、权利与待遇,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态势。
建立军民间互通互动的信息沟通机制。
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发布项目指南,定向进行信息发布和招标,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互访活动。
还要建立中介性的军民技术及产品供求信息咨询机构,为军民互相转化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
要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及时修订和完善军用标准和规范,扩大军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
比如在武器研制和采购方面,只要不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凡是适合采用民用标准和规范的地方,就应当尽可能使用民用标准和规范,以提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军民融合程度,从而降低资源重复配置和浪费。
军民融合思想,既与以前所提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新形势下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其不仅将军民结合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而且也将军民结合的程度由军民行业的‚板块式‛对接深化为‚无缝式‛对接。
当前,坚持军民融合,既是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也是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