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复习提纲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经济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经济学三年级复习提纲

经济学三年级复习提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在经济学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围绕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展开讨论,为同学们提供一份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部分:1. 国民经济核算:了解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情况,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2.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经济周期的特征和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周期的调控手段。

3. 货币与银行体系: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掌握银行体系的组成和功能。

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研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利率的形成和调控,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的决定因素,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

微观经济学部分:1. 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了解市场均衡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画法和解读。

2.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研究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弹性对市场行为和政策的影响,掌握弹性的应用。

3. 生产与成本:研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和产出的最优化,掌握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4.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研究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垄断、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和策略,掌握市场结构对市场效率和福利的影响。

5. 收入分配与福利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收入分配和福利政策的分析。

以上是经济学三年级的复习提纲,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做习题、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等方式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要重点关注经济学的应用和实践,了解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考研中西方经济方向的必考内容,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考研中的重点考试科目。

宏观部分考试重点内容复习参考书:《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著考试重点内容一、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与运行目标。

二、总需求、商业周期与财政政策三、货币的基本概念与货币政策四、新古典增长理论五、失业、通胀与总供给六、汇率的决定与国际收支七、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各章具体要求:第一章——第四章宏观经济学概述理解经济学的一般问题,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和宏观经济的运行目标。

第五章经济活动的衡量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变量体系,理解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基本概念,了解自然产出、充分就业等概念,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国民收入折算数等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和统计方法。

第六章——第八章商业周期与总需求了解总体经济的循环流动,理解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掌握家庭消费需求与储蓄、企业投资需求、政府支出的相关概念与决策原理,掌握乘数原理,掌握利率概念和意义,理解两部门、三部门经济的IS-LM模型以及理论意义。

理解经济周期的概念,了解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总需求函数概念。

第九章——第十章货币政策理解货币的职能、形态与价格,掌握货币的创造过程,掌握货币政策的实施要点与掌握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基本手段与货币传导机制。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掌握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意义,了解主要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失业与通胀了解失业统计和失业类型,掌握奥肯法则,理解劳动力市场价格—工资率的决定方式、工资刚性与粘性对于失业状态的意义。

掌握通货膨胀的基本类型和经济影响,理解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异,了解理性预期的概念、预期通货膨胀的作用,理解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与局限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不同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理解不同宏观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具备运用宏观经济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状况的能力。

掌握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运用宏观经济指标考察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理解不同政策运用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6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教学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并与微观经济学进行比较2.理解GDP及相关指标的含义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4.应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理解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重点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其它教学环节:课后查阅当前全球GDP排名,熟悉前20的国家和地区;登录我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历年《统计年鉴》,熟悉GDP核算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使用。

(二)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9课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5.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6.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教学要求:1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2.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3.掌握不同经济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理解各种乘数的概念重点难点:1均衡产出的含义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乘数原理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重点名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标准分析实证分析重点掌握1.微观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3.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不是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4.标准分析及实证分析。

第二章供求理论重点名词需求规律供应规律均衡价格需求收入弹性重点掌握1.需求量的变动及需求变动的异同。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均衡价格及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及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第三章效用理论重点名词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重点掌握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3.正常物品及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4.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第四章生产及本钱理论重点名词边际产量时机本钱边际本钱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扩展线重点掌握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本钱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正确组合。

4.短期平均本钱及长期平均本钱的关系。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6、计算本钱、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三、掌握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重点名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重点掌握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3.斯威齐模型。

4.比拟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的产量及市场价格。

三、掌握1、超额利润的变动规律第六章分配理论重点名词利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重点掌握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及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应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4.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表达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第七章一般均衡及福利理论重点名词帕累托最优状态阿罗不可能定理重点掌握1.一般均衡及及局部均衡的关系。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

3.帕累托最优状态及帕累托改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材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材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一、题型1.单选(20题,共30分)2.名词解释(4题,共12分)3.判断题(10题,共10分)4.简答(4题,共20分)5.计算(2题,共16分)6.论述(1题,共12分)二、重要概念1.国内和国民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P367)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68)2.中间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P367)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P367)3.名义和实际GDP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额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4.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P382)5.交易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P421)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P421)6.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P421)7.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P422)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P443)9.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地)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地)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P20)(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4)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

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一般系统详述和分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和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将围绕宏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内涵,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目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报国情怀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支出法2.收入法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 GDP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收入法;了解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难点:GDP的核算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和各种乘数;掌握均衡产出;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及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重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难点:乘数论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 IS曲线1.IS 曲线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 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进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投资的决定和利率的决定;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教学难点:如何推导IS曲线、LM曲线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2.劳动市场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掌握AD-AS模型;学会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教学重点:如何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S曲线教学难点: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账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的描述1.失业的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二节失业的原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分类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熟悉菲利普斯曲线;掌握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以及通胀的政策教学重点: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通胀的政策教学难点: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关系通胀的原因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第六节供给管理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理解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熟悉供给管理政策;掌握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第七章经济增长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增长核算方程3.增长的经验估算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理解增长核算和新古典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难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五、建议教学安排六、课程成绩评定七、教材及课程资源(一)教材[1]西方经济学(下册).[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二)课程资源[1]学习资料资源:《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2]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树平台山东大学《宏观经济学》八、其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智慧树平台采用上机考试。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课件整理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课件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课件整理MACROECONOMICS00I.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曼昆: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经济的各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来研究经济的整体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Ragnar Frisch,1933=>宏观的定义是相对微观的概念而言, 是挪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宏观经济学是分析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从市场学讲,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而不能主动影响. 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公关介入经济政策的决策过程.II.宏观经济学的学说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muelson],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宏观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62p.弗朗索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 – 1774法国经济学家,重农主义的领袖、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先驱。

1758年写出著名的《Tableau Economique经济表》,用图表来说明社会各经济阶级和部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它们之间支付的流通。

并提出了经济平衡的假说。

他提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纯产品学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1817)Thomas Robert Malthus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1766 -1834):英国经济人口学家.1798《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人口学原理》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经济学原理》考试课复习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课复习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课复习大纲考试课程:西方经济学一学期课程,包括微观宏观两部分使用教材:《经济学教程》张连城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复习要求:需求、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

第二章消费理论复习要求:效用的基本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序数效用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的定义、边际替代率的定义、第四章生产论复习要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与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规模报酬第四章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复习要求:机会成本、规模经济、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概念、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五章市场理论复习要求: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的含义与特征、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竞争的基本假设、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优劣比较。

寡头市场定义与特点。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复习要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价值、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概念。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复习要求:掌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的概念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复习要求: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复习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名义与实际GDP、潜在产出。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复习要求:掌握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第十一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复习要求: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与IS曲线、货币的需求动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与LM 曲线、凯恩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提纲第24-25章• 掌握消费物价指数(CPI )与生产物价指数(PPI )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每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要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然后把这个比率乘以100,所得出的数字就是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第二年通胀率= 生产物价指数(PPI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生产物价指数变动将领先于消费物价指数,因此可以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

• 理解CPI 是高估还是低估生活费用?为什么?替代倾向。

一篮子的数量权重不变,但实际上便宜物品一直在替代昂贵物品,CPI 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新产品的引进。

新产品的出现并不能在一篮子物品中反映出来,所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公众享受到的福利。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物品质量变动不能在货币价值中反映出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动。

因此,CPI 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

• 了解CPI 与GDP 平减指数的差异;消费物价指数与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前者只指消费者的支出,后者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进口影响消费物价指数而不影响GDP 平减指数;且两者的权重不同,GDP 平减指数一直随GDP 构成的变动而自动地改变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而消费物价指数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

指数化:当一美元购买力根据法律或合约自动按照通货膨胀校正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

• 掌握生产率的含义以及决定生产率的各种要素;生产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经济学原理 宏观部分 复习提纲

经济学原理 宏观部分 复习提纲

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次交易都有买卖双方。

补充: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与实际GDP:选择基年才能进行比较。

GDP平减指数【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GDP:衡量一国的总收入(或总支出)。

GDP被称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指标,因为GDP高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GDP的组成:国民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

净出口NX=出口-进口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实际GDP是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衡量指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GDP平减指数>100:价格较基年上升;<100:价格较基年下降GDP平减指数反映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不反映生产量。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视经济平均物价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

但并不包括:闲暇的价值、发生在市场外的所有活动、环境质量、收入分配。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CPI :监测一段时期内生活费用的变动。

补充:生产物价指数PPI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替代倾向(高估作用)、新产品的引进、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GDP 平减指数与CPI 的重要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CPI 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适用于物价总水品的数字。

生活费用津贴与指数化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选择基年才能进行比较。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 、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

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

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

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

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人消费支出之中。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

经济学教育教案:学习经济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教育教案:学习经济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教育教案:学习经济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一、引言
本教案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定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2.基本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供求关系等。

3.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分析。

4.微观经济学原理: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边际分析等。

三、宏观经济学原理
1.定义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3.政府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及调整方式。

4.经济周期与波动: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等。

四、经济政策与实践
1.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策略。

2.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与调控手段。

3.国际贸易与全球化: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比较分析。

4.稳定金融市场: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措施。

五、案例研究及讨论
1.经济周期案例分析:历史经济危机中的经验教训。

2.中央银行政策决策:央行如何制定货币政策以支持宏观经济发展。

六、总结
通过本教育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决策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

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学生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提供的主题进行编写,并非从其他来源直接复制粘贴。

如有需要,可对文档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真实场景中的具体需求。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23 一国收入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次交易都有买卖双方。

补充: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与实际GDP:选择基年才能进行比较。

GDP平减指数【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GDP:衡量一国的总收入(或总支出)。

GDP被称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指标,因为GDP高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GDP的组成:国民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

净出口NX=出口-进口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实际GDP是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生产的衡量指标。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GDP平减指数>100:价格较基年上升;<100:价格较基年下降GDP平减指数反映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不反映生产量。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视经济平均物价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

但并不包括:闲暇的价值、发生在市场外的所有活动、环境质量、收入分配。

Chapter 24 生活费用的衡量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CPI:监测一段时期内生活费用的变动。

补充:生产物价指数PPI: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替代倾向(高估作用)、新产品的引进、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GDP平减指数与CPI的重要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CPI反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2.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适用于物价总水品的数字。

生活费用津贴与指数化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选择基年才能进行比较。

【概念】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的情况。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0:通货膨胀;<0: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10%时,称为“温和膨胀”。

计算:名义GDP 、实际GDP →CPI →通货膨胀率100*CPI1CPI 1CPI 22年第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生活费用津贴:企业和工会之间的许多合约有工资根据消费物价指数部分或全部指数化的条款。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表现为数额变动) 实际GDP: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表现为购买力提高)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Chapter 25 生产与增长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七零”规则:人均收入每年平均增长X%,过70/X 年后人均收入翻一倍。

生产率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与生产函数及其推广政府用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方法: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来自国外的投资、教育、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内向型、外向型)、研究与开发、人口增长【概念】生产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技工)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资本提高了一个国家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生产函数:产量Y=技术A*组合F (劳动L ,物质资本K ,人力资本H ,自然资源N )假设存在“规模收益不变性”,则有:生产率Y/L=A*F (1,K/L ,H/L ,N/L )鼓励储蓄和投资是政府促进增长的一种方法,而且,在长期中也是提高一个经济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穷国面临的教育问题——人才外流产权: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利的能力。

Chapter 26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及其分类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预算盈余与预算赤字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市场中的政府政策【概念】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储蓄和投资紧密联系。

金融体系使经济的稀缺资源从储蓄者流动到借款人手中。

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通过它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1.债券市场债券:一种表明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的特定义务的债务证明书。

债券的三个特点:期限、信用风险、税收待遇2.股票市场股票: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

股本筹资:通过出售股票来筹资。

与债券相比,股票既给持有者提供了高风险,又提供了潜在的高收益。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通过它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1.银行2.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其它金融机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信用社、保险公司、地方高利贷者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国民储蓄S(国民生产总值Y-消费C-政府购买G)=投资I 条件——封闭经济:不与其它经济交易的经济。

国民储蓄:又称储蓄,一个经济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总收入。

S=(Y-税收T-C)+(T-G)意义:国民储蓄由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构成。

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预算盈余: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T>G)。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T<G)。

T=G时称为“预算平衡”。

储蓄与投资的区别(例):把未支出的收入购买股票的行为是“储蓄”而非“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提供资金的人和想为投资需求借资金的人的市场。

可贷资金:人们选择储蓄并贷出不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

储蓄是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利率是贷款的价格。

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利率。

在既定的利率之下,税收变动将改变家庭储蓄的激励,所以政策将影响每种利率下的可贷资金供给量。

债务-GDP比率:政府财政状况如何的一个标志。

Chapter 28 失业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衡量失业:成年人分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计算、失业率计算、劳动力参工率计算、丧失信心的工人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公共政策、失业保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概念】自然失业率:经济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

长期中也不会自然消失。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上下波动,与经济活动的短期升降密切相关。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已放弃找工作的人。

大多数人的失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理想状态下无失业发生,因为工资的调整使劳动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用于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用于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

政府促进寻找工作的政策:通过政府管理的就业机构、通过公共培训计划失业保障: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

失业保障降低了找工作的努力程度并增加了失业。

关于最低工资法的结论:如果工资由于任何一个原因高于均衡水平,就会导致失业。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

工会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好处,而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

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四种理论:工人的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的努力程度(道德风险),工人素质Chapter 29 货币制度货币及其职能、种类美国经济中的货币、美联储银行与货币供给(准备金、货币乘数、控制工具、出现的问题)【概念】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交换媒介:当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但它作为价值储藏远远不够完善。

它的价值随物价上升而减少。

货币的种类:商品货币、法定货币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例:黄金、白银、香烟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而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美国经济中的货币:现金、活期存款美国经济有各种货币存量衡量标准。

划分标准:流动性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它支票存款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几种不重要的项目M3:M2+长期存款中央银行的职责:监督银行体系、控制经济中的货币量美联储的工作: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控制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作为联邦储备体系主要的政策决策机构,决定供给利率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贷款。

部分准备金银行: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它是准备率的倒数。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公开市场活动、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活动: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增加货币供给则买进债券,减少货币供给则抛出债券。

这是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改变货币供给的基本方式。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也是银行的银行,是最后贷款者。

贴现率提高减少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量,这又减少了货币供给。

控制货币供给中的问题:1.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持有的货币量。

2.美联储不能控制银行选择的贷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