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一讲 化学研究的对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初 中 化 学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今天我要带你一起进入一个 新的学习领域——化学,欢迎你 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下面我将 从化学研究什么、物质与物体的 区别以及什么是化学等三个方面 帮你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1 Part
2 Part
3 Part
1
2
3
化学研究什么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什么是化学
人造血管 图片展示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研究物质
可见,化学在 提高我们生活品 质的同时,丰富了 我们的物质世界, 使我们生活的世 界变得更加绚丽 多彩。化学研究 的就是物质。
图片展示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研究物质
化学研究的 既有自然界已有 的物质,也创造 自然界原本不存 在的新物质。总 之,化学研究的 是物质。
深度解析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分子、原
化学研究的对象
子层面上
物质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初 中 化 学
物质不同于物体
化学研究 的是物质,不 是物体。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 要注意区分物质不同于物体,在 描述或表达中应该尽可能做到规 范、准确。
深度解析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1 Part
2 Part
3 Part
1
2
3
化学研究什么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什么是化学
初中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化学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历质的运动(即物质的变化)。简而 言之,物体是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 或者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 铁块这个物体就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 的;铁块生锈了,我们在化学上就认 为铁这种物质发生了生锈这种变化, 它具有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前言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其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其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

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有关化学章节的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3.理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过程;4.实践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章:物质的分类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分类和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重点掌握分子量的计算方法和基本物质分离技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 分组讨论 + 小组实验。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掌握相关知识点。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掌握物质分离技术的操作方法,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掌握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原子价和化合价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化合价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 实验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实验方法向学生介绍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化学反应,并向学生分发化学反应模板。

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模板进行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化学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第三章: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实验数据编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产生的质量和能量。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 + 实验练习。

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式编写方法,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编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实验练习中,学生需要按照给定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并按照实验数据编写方程式。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8.1金属材料8.2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镁条、锌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问(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2)比较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Mg〉Zn〉Fe〉Cu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3、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观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新金属化合物此性质常也常用于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 Sn Pb (H) 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练习运用】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鉴别吗?学习、运用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并感受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9.1溶液的形成学校:授课教师: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1 化学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

1.2 化学实验安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如实验室规范、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等。

了解常见危险品的性质和急救措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1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结构,掌握原子序数、质量数、电子数等概念。

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2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掌握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物质的鉴别和纯化的方法。

3.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四价键。

4.2 常见有机化合物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醚、酮等。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第五章:化学计算5.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如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的计算。

5.2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如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等。

第六章:氧气和臭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离空气法、电解水法等。

掌握氧气的用途,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6.2 臭氧的性质和制法了解臭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臭氧的制备方法,如电解水法、紫外线照射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文档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全套教案,共包含六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下册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溶液与酸碱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物质和化学变化-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第二课:化学公式和物质的分子结构- 第三课: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单元二:固体、液体与气体- 第四课:固体的性质和变化- 第五课:液体的性质和变化- 第六课:气体的性质和变化单元三:溶液与溶剂- 第七课: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第八课:溶解度和浓度- 第九课:溶液的性质与应用单元四:酸碱与中性物质- 第十课: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第十一课:酸碱中的离子反应- 第十二课:中和反应和中性物质单元五:金属与非金属- 第十三课: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第十四课:金属的提取和利用- 第十五课: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单元六:化学与环境- 第十六课:化学能源和环保- 第十七课:化学反应与生态环境- 第十八课: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

-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

五、评估方式-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 阶段性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

- 期末考试:对全年的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实验器材和药品:按教材实验要求配备七、教学安排根据学校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整。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预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许多,不仅仅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安全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教学难点:1.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演示法: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对比法: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展示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比较原子和分子的异同,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原子的定义、结构和性质。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学生能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离子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产生。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言1. 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1. 水的净化和节约2.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第三章:碳及其化合物1.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2.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第四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化合反应2. 分解反应3. 置换反应4. 复分解反应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的通性2.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2)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2)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化学知识。

(2)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实地操作。

(3)发放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

(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质量、及时性等。

(3)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 实验室的安全与规范2.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第二章:常见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2. 单质与化合物3. 氧化物与酸碱盐第三章:原子和分子1. 原子结构2. 原子和分子的性质3. 化学方程式第四章:水的净化与爱护水资源1. 水的净化方法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3. 水资源污染与防治第五章:碳及其化合物1. 碳的单质2. 碳的氧化物3. 碳的氢化物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

4. 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3. 多媒体课件:课件、动画、视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教育平台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3. 金属的合金第七章: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2.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第八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2. 化学反应的实质3.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1. 食物中的化学成分2. 药物与健康3. 生活中的化学安全第十章:化学实验拓展1.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2. 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3. 化学实验技能的提高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金属与非金属、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异同。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课题1 金属材料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社会和生活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的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课题1金属材料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讲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

化学研究些什么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教学时间课题时)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教学目标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3、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所属类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依此判断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实验演示法、交流讨论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画卷。

它将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会发生哪些变化,是用什么方法来合成的?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你身边。

【明确学习目标】【交流预习内容】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哪些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教材P5铁生锈的实验中铁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新知导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与、与、与等基础自然科学。

2、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的工具是:,研究内容是: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活动一、1.蜡烛燃烧实验阅读教材P9“活动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中的表格思考:(1)火焰上压白瓷板观察出现现象,分析原因是什么?(2)吹灭火焰后出现的白烟是什么?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3)“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灰”中含有哪些物质?2.物理变化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例如、都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都属于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请举例说明?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A.汽油挥发;B.木材做成课桌;C.食物腐败;D.钢铁生锈;E.樟脑丸逐渐消失;F.烧制陶器;G.汽油去油污;H.植物的光合作用;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集(全册)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4.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2.教师提问:(1)实验1、2的共同特征?(2)实验3、4的共同特征?(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区别?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

]4.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5.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讨论:如何学好初中化学?[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好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与交流⑴破碎⑵变质⑶酿造⑷发光⑸燃烧⑹爆炸⑺生锈⑻挥发⑼熔化⑽中毒问题2请判断下列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稳定性、可燃性D. 密度、硬度问题3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关于氢气用途的叙述中,只体现物理性质的是()A.制备金属材料B.充灌探空气球C.做火箭高能燃料 D.制备盐酸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变化――纷繁复杂,从基本反应类型来说有如下有四种:(1)化合反应(合)指由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的反应例:C+O2 CO2CaO+H2O Ca(OH)2(2)分解反应(分)指由_______生成的________反应例:2KMnO4K2MnO4+MnO2+O2↑(3)置换反应(换)指由_________生成________的反应例 Zn+H2SO4ZnSO4+H2↑但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这是因为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前提条件,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成份互换)指由____________成的____________例:2NaOH+CuSO4Cu(OH)2↓+Na2SO4伴随现象,指导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

注意: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中毒一般是化学变化。

指导学生分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不同,熟悉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强调化学性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一定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质的用途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强调它们的根本不同及语言表达的不同。

提问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类型,让学生了解其本质的不同。

掌握基本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分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不同提问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类型,让学生了解其本质的不同。

第一讲化学研究的对象定位提升根据板书计划及实际情况,及时在问题后深化,启发诱导,各小组逐步完善本组知识网络,其余组答疑补充,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变化物质的变化 ________反应变化 ________反应________反应________反应性质:如、、、、物质的性质、、、等。

性质:如_____性______ 性 ____ 性等知能应用知能应例1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取暖;④木炭被粉碎;⑤用木炭制黑火药;⑥取一块木炭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上述描述,属于:(填序号)(1)物理性质的是:①;(2)化学性质的是:②(3)物理变化的是: ④ ; (4)化学变化的是:⑥ ;(5) 属于用途的是:③⑤。

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蒸发甲醇燃烧B.空气液化冰雪融化C.白磷自燃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钢铁生锈例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A.阴影1:C+O2点燃CO2B.阴影2:2H2O通电2H2↑+O2↑分析指导:首先要判断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性质是状态属性,有“是、否”、“能”、“难、易”等字眼;变化是发生过程,没有这些字眼。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根据是否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进行判断。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根据是否生成其它物质进行判断;参考答案:⑴①⑵②⑶④⑷⑥⑸③⑤参考答案:D分析指导: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以及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反应前后一定不变,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根据是否生成其它物质进行判断;物质用C.阴影3:Mg(OH)2+2HCl=MgCl2+2H2OD.阴影4:Fe+CuSO4=FeSO4+Cu例3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产及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 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 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 I.锌; 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2)可用于制造炊具;(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6)是最常用的溶剂;(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10)用于调味。

思路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这是学习化学需要树立的一种理念。

许多物质的性质或用途都不是靠机械记忆的,而是通过理解去把握,解答:(1) B ,(2)A ,(3) E ,(4) C ,(5) D(6) F ,(7)H ,(8) J ,(9) I ,(10) G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达标测试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由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 B.乙醇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C.煤在自然界的形成过程D.由水分解得到氢气、氧气3.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有关“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4.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6.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7.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3)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置换反应;达标测试(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反应;(3)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反应。

9.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10.硝酸可发生反应:。

据此回答:(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反应。

(2)X的化学式为,推断的依据为。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11.(2011·德州市)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l)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2)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3)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4)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12.(2011·威海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3个有趣的实验: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把石灰石再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③向②变红的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灰石不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B.实验①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正确的是()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B.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C.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灯焰温度(3)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A.可燃性;B.热稳定性;C.酸性;D.碱性;E.金属活动性;F.非金属活动性。

在上述变化中,酒精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填代号,下同);盐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