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送别贬谪诗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朋友离别的诗句大全,整理后列表如下:《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形容送别的诗句
形容送别的诗句
关于送别的经典诗有《送别》、《登幽州台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1. 《送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别时心苦难言明。
译文:替别人哭泣到天明,分别时心中的苦楚难以言表。
赏析:这首古诗表达了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用“替人垂泪到天明”来形容自己的悲痛之情,又用“别时心苦难言明”来描述离别的痛苦和难以言表的滋味。
这种无语凝噎、含泪而别的情感,让人倍感深情和惆怅。
2.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前面看不到古人,后面看不到后代,感慨天地的广阔无边,独自悲哀而流泪。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游览幽州台时所作的,他感叹着古人都已经离开,后人又未到,人世间的兴衰变幻,而自己只能在此独自悲哀流泪。
这种感慨人生短暂和对时间的无奈,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厚重。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离离散散,一年一季的枯荣变幻不定。
野火虽然可以烧尽它们,但春风却又能使它们重新生长。
远处的芳草侵入古道,明媚的春天连接荒城。
又一次送别王孙,心中充满着别离的情感。
赏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送别好友王孙,以草木的生死和轮回表达了对逝去的友情的怀念和对别离的深情。
草木的生命短暂而又坚强,在枯萎和复苏中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这种别离的情感,抒发出了人类对生命的短暂和珍贵的感悟。
送别古诗词鉴赏_1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
离别古诗王维《送别》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送别》原文:年代: 唐作者: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王维《送别》赏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
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第一篇: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赏析: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通天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刻痕迹。
但是稍作剖析,便发现词性、腔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反常工丽的对偶句。
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最初之所以不必“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
改用“柳树”,“柳”是仄声,却未能体现“柳条”。
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示于读者眼前。
“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野由树梢引向地上。
“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
“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刻。
柳色由鹅黄而淡绿而“青青”,则时刻不断消逝,当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
杨花非常轻盈,若是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若是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
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现象。
“漫漫”,写杨花飘扬,一望无垠;“搅天”,写仰视所见。
天空都被扰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
由此联络上句,便知“青青”柳树,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
所以,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
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充满于整个空间。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触目惊心的转机:“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天然规律。
而万树柳丝,即便每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经过时刻的推移,体现分开之苦、怀人之切。
联络第四句,则无限情形,都可于幻想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临“行人”提出的。
怎见得?首要,榜首、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清楚有一段时刻间隔。
送别之时,即便俄延好久,也不行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行能一向比及“漫漫搅天”的“杨花”悉数“飞尽”。
送别贬谪诗
1.本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南行途中的艰苦情景: 大雪阻路,马难前行 。同时又是虚写,借景抒情,抒 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感到前途迷茫的 愁思。 2.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 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的精神。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 愁的子规。
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 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 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最后,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 作用?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反衬壮情。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 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 向南飞去,描绘了一幅冬日萧瑟的景象。 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真诚 的勉励、安慰,同时 体现了 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美蓉楼送辛渐》
6.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 思念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肠。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
贬谪诗思想内容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①云帆:帆船。
七言古诗《送别》是一首送行诗,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作于浔阳。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诗人仍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帆船,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时,天色已晚,只有长江在那里空荡荡地东流而去,显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愁怨心绪。
这两句,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句,写景相近,但“黄鹤”诗乃作于诗人年轻快意的时候,与孟浩然的分手是愉快的分手,没有忧伤,而且诗人对扬州之行还十分向往。
这首诗却不同,那是在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隐居庐山之时,愁怨占了主导地位,而诗的意境全
为愁所笼罩,写景亦觉昏暗、阴沉,内含愁怨。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晚年流落边疆,写下了许多蕴含离别之情的诗篇。
其中《送别》一首,是李白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离别诗。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悲怆之情,对于描绘唐代人物形态和离散生活的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意境李白的这首《送别》,从第一句便营造出了苍凉和离别的气氛:“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诗中一字一句,自然铺陈,深入人心。
整首诗无论从描写手法还是诗歌语言,都概括了离别带来的各种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的哀思和离愁。
诗中《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客愁思故乡》、《明月来相照,金樽消旧梦》等句,则将整个作品的氛围推至高潮。
长江天际流淌的是心灵的离别,日暮客愁则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所感受的孤独,而明月的照耀和金樽的抚慰则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
语言李白的语言流畅深刻,表现了唐代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繁琐而有味道的词汇,平仄婉转的韵律和形象思维。
其中“天长路远魂飞苦”一句,意境深远,抒发了主人公离散时心理的内疚和惆怅。
同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深情悠长,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离愁。
整首诗充满了移情和文学韵味,并且篇幅不比长篇叙事诗短,可谓是一篇完整的抒情诗篇。
写作手法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思维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感悟。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运用了“春风绿”和“明月照”这两项广为人知的意象和象征,将离别的哀愁和流连的感慨融合在了一起。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直接将白发与“缘愁如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在诗歌结构方面,李白将整个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句组成,表达出主人公与恋人的分别,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主人公沉溺于乡思之中,表达出他的无奈和愁绪;第三部分突然转折,用“明月”和“金樽”两个意象进行撰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和离别。
结束语李白的《送别》是一篇篇篇哀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唱完送别之歌你就解开行舟远去,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傍晚酒醒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开那西楼。
注释:劳歌一曲解(ji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泛指送别歌。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面,李白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水急流:暗指行舟远去,与“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无限别意。
日暮(mù)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劳歌一曲解行舟”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红叶青山水急流”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十五。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远:远自。
江:长江.下:移下。
仍:频频。
【韵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题材:送别诗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李白《送别》全诗赏析
李白《送别》全诗赏析李白《送别》全诗赏析《送别》《送别》(又名《送杨子》)(李白,一说岑参作)斗酒渭城边,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杨叶指杨柳叶,烟是形容其轻柔,如烟一样飘舞。
与“烟花三月”中的烟一样。
赏:首联“斗酒渭城边,头醉不眠”描写的是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
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开一笔,铺陈叙述。
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的象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的《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的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的还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
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的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
然而这美好的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的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
在这首《送别》中,没有提到送别的友人到底是谁,却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
唐诗三百首中的离别诗鉴赏
唐诗三百首中的离别诗鉴赏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集中了唐代众多杰出诗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其中,离别题材的诗篇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形式各异,意境绵长。
这些离别诗以深情抒怀、辞章婉约的风格,道出了诗人们在离别中所体验到的苦楚和思念,散发着诗人们对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无限眷恋。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几首。
首先,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人在临别时登上鹳雀楼,俯瞰着远方的故乡,离别的焦虑和惆怅不禁涌上心头。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尽了天地壮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离别之苦。
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引发了读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接下来,是王之涣的《送别》。
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令人难忘的是,诗中用“暮”字将整首诗的情感旋律贯通起来,使人们强烈感受到离别的忧伤和惋惜。
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才思敏捷,也探讨了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舍不得。
再来,是孟郊的《登科后》。
诗人表达了离别的痛楚和思乡之情。
诗中“感我此别离,长云暗天涯”之句描绘了天际苍茫和离别的辛酸,其中透露出的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引人深思。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敏感而深沉的内心世界,给读者以启示,引发人们对回家、对归宿的向往与渴望。
最后,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这首诗将历史人物的离别与美景揉合在一起,将历史豪情与世间离别相结合。
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诗人给人们展示了壮士离去的伤痛和无尽的追思。
这首诗体现了别样的离别情感,让人无限思索。
离别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背后蕴含着对家国情怀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通过这些离别诗的鉴赏,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希冀,也能感受到诗人们用文字表达出的千百年来的人生百味。
这些诗作既是文学的精品,更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离别的伤感与忧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在怀念过去、珍惜现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道路以目,追往事之踪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之美。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古代《送别诗》名篇撷拾赏析枯木古人诗词当中,送别诗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常常设酒饯别,或折柳攀杨,或赠物送银,有时还要吟诗作赋,以表深情。
古人外出,有的访亲寻友,有的贩运经商,有的进京赶考,有的从军戍边,有的异地为官,有的告老归乡,贬谪升迁,生离死别,难以一一,然而,无一例外的是离别愁绪,积郁悱恻,忧思愁苦,感慨万千。
何以解忧,唯有诗酒,酒可助兴,诗以寄情。
或感伤,或激昂;或抒情,或向往;或激励,或劝勉;境遇差别,感受迥异,因此诗词表达的意境自然不同。
送别诗第一高手当属诗仙李白,各种情形的送别诗在他那里信手拈来,或者酣畅淋漓,豪放洒脱,或者饱含热情,意境开阔。
篇篇经典,句句绝妙,如有神灵之助,不愧“诗仙”称号。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年轻之时,喜欢结交,仗义疏财,豪放洒脱,气吞如虎,“少年不知愁滋味”,“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使得送别犹如英雄会。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首送别,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告别故乡,梦想建功立业,雄心壮志,志在千里,想象瑰丽,意境高远,思乡之情,深藏心底。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年李白,与友相别,虽然依依惜别,依然志向不改,即便是犹如孤蓬漂泊不定,也有朋友默默惦念之情,当以自勉。
李白东游归来,寓居安陆,岁月蹉跎,结识孟浩然,当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闻友出游,不能随往,以诗寄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以下是对《送别》的赏析:
首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了离别的主题。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送别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要面临离别的时刻,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回路转的景象,表达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惆怅。
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暗示着友人已经离开,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暗示着离别的痕迹。
最后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用白云作为背景,暗示着友人离别后将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有他的新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之,《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成为了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送别》赏析
《送别》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送别》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别》赏析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作品《送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煮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鉴赏】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赏析篇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诗词鉴赏送别贬谪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送别》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
贬谪诗蕴含的情 感
一.流露遭贬后壮志难酬的郁 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二.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 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三.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 的心态。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第一首诗“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第二首诗借“宫 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岁月蹉跎、历史变迁的感慨。 (2)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傍晚送别时的伤感画面:绿叶繁 茂、红花凋零、白云悠悠、流水潺潺,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对人生历史的感慨。
思考:别离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4.水 :
水可以象征友情之“深”,水流又可象征友人乘舟,渐行渐远, 故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5.送别之地 :
陆上送别:亭、长亭。水上送别:南浦、渡头。
别离贬谪诗堂上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 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
七年级贬谪诗
七年级贬谪诗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解析:诗中“左迁” 是贬谪的意思,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李白听闻此消息后,借明月寄托自己的忧愁和对王昌龄的同情与牵挂,既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惋惜。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解析: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多次被贬。
这首诗是他被贬谪到外地多年后,返回京城途中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写。
诗的前两句回顾了自己被贬的经历,充满了辛酸和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则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1.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解析:韩愈因向皇帝上书谏迎佛骨而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这首诗表达了他虽因忠言直谏而遭贬谪,但仍坚守信念、不惜残年也要为朝廷除弊的决心。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前途的迷茫和对家人的牵挂。
4.《江雪》——柳宗元1.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解析: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 失败被贬永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寂静的冬日雪景,通过“孤舟蓑笠翁”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在被贬后的孤独、寂寞和坚守。
诗中的意境冷峻、孤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别离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4.水 :
水可以象征友情之“深”,水流又可象征友人乘舟,渐行渐 远,故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5.送别之地 :
陆上送别:亭、长亭。水上送别:南浦、渡头。
对友人的劝勉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离别时的悲伤
思考:别离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1.杨柳:
亦称“杨花”、“柳絮”,由于“柳”、“留”谐音,又因 旧时别离,多在渡头,多种柳树,因此,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 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1)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 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 色彩格外鲜艳。 (2)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使诗 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别离贬谪诗课后练习:A层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 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 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雨霖铃》 《送别》
《横塘》
贬谪诗蕴含的情感
• 1.流露遭贬后壮志难酬的郁闷、惆怅、失意的情 感。 •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思考:别离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别离贬谪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 • • • • 1.比兴手法:例如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 2.写景手法、作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 3.借古咏怀,借古讽今。 4.直抒胸臆。 5.对比:今昔进行对比。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思考:别离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3.春草、芳草 :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 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 更远还生。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 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 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离诗蕴含的情感有哪些?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赞扬深厚的情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豁达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离贬谪诗堂上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 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 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对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 简要评析。
(1)第一首诗“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第二首诗借“宫 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岁月蹉跎、历史变迁的感慨。 (2)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傍晚送别时的伤感画面:绿叶繁 茂、红花凋零、白云悠悠、流水潺潺,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对人生历史的感慨。
• 2.灞陵桥 :
又称“灞上”、“灞水”。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 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 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 陵伤别”的诗。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鹂歌愁绝不忍听。
(1)抒发了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②路途艰难, 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③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作者 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2)第一层: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 的事。第二层: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别离贬谪诗课后练习:B层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别离贬谪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 1.比兴手法:例如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 • 2.写景手法、作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 • 3.借古咏怀,借古讽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别离贬谪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 • • • 1.比兴手法:例如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 2.写景手法、作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 3.借古咏怀,借古讽今。 4.直抒胸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