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简答题)
《互联网金融》课后习题答案
![《互联网金融》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0df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d.png)
《互联网金融》课后习题答案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模式和格局。
以下是对《互联网金融》课后习题的回答。
一、简答题1.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上平台进行的金融活动。
它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等多种形式。
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有哪些?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方便快捷:借助互联网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无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低成本: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成本较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惠的服务和产品。
- 创新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引入带来了许多创新业务,如P2P网贷、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货币等。
- 风险可控: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风控系统对用户进行风险评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是什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进行了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转变业务模式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 降低中间环节:互联网金融通过去除传统金融中的中介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 创新产品: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了许多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 提高金融普惠性:互联网金融以其全球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二、计算题1. 如今有一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者可以在平台上借贷资金,并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
假设一位投资者借款10000元,年利率为12%。
按月计息,预计借款期限为1年,请计算投资者一年后能够获得的总利息。
答案:总利息 = 借款金额 ×年利率 ×期限 = 10000 × 0.12 × 1 = 1200元。
传热学课后简答题
![传热学课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60ad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c.png)
传热学课后简答题第一章思考题1.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
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
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12fbceda38376baf1fae71.png)
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诊断学?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第一章问诊一、名词解释: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9、简述阴虚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18、何谓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19、何谓耳鸣、耳聋、重听?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22、何谓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何谓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28、何谓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29、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
30、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1、怎样根据痛经的特点辨别其性质?32、黄带、赤白带各有何临床意义?33、伤食泄泻症状特点是什么?肝脾不和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4、寒湿泄泻证大便特点是什么?35、脾胃虚弱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6、肾阳亏虚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7、下焦湿热可见哪些小便的改变?38、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可见哪些小便改变?三、论述题1、何谓潮热?潮热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如何?2、试述中医对疼痛产生机理的认识。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c32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d.png)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课语言:概述与范畴1. 【简答题】请你简述“语言是人类制造的最伟大的发明”这一观点的依据。
“语言是人类制造的最伟大发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人类通过语言能够进行思维交流和信息传递,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其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
通过语言交流,人们可以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传播文化,从而在集体中不断积累智慧和创造力。
最后,语言的灵活多变也是其伟大之处。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语言的声音:语音、语调与音系1. 【论述题】请你结合实例,说明汉字“韵母”的概念及分类。
汉字的“韵母”是指声母和声调之后的音节成分,能够独立发出音的部分。
根据韵母的特点和音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清韵母”,如“i、u、ü”。
这类韵母发音时舌位较高,声音相对准确清脆。
二是“浊韵母”,如“ia、uo、üe”。
这类韵母发音时带有明显的浊音特点,声音相对较浑。
三是“开合韵母”,如“ai、ei、ou”。
开合韵母指的是发音时口腔的开合程度,可以区分为开音和合音两类。
四是“鼻韵母”,如“in、ing、un”。
鼻韵母的发音时有一定的鼻音成分,声音较为柔和。
五是“咸韵母”,如“an、ang、en”。
咸韵母的发音时又带有明显的咸音特点,声音相对较粗糙。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韵母,如“üan”、“iong”等。
第三课语言的构词:前缀、后缀、词根与词素1. 【解释题】请你解释“前缀”和“后缀”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在构词中的作用。
前缀和后缀是构词中常用的两种词缀形式,分别位于词根的前后,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前缀是指加在词根前面,能够改变词义或词性的一类词缀。
例如,“非”、“无”、“不”等都是常见的前缀。
比如,“非常”是“非”前缀加在“常”这个词根上,表示程度很高的意思;“无聊”是“无”前缀加在“聊”这个词根上,表示没有兴趣。
操作系统课后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课后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27a7d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40.png)
操作系统课后复习题答案第一章一、简答题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主要作用(1)服务用户—操作系统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2)进程交互—操作系统作为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3)系统实现—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4)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1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有什么特点?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内存并执行交替计算的方法。
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在一个时间段,它们都在同时执行,都处于执行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之间;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在某一时刻,他们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交替、轮流、穿插地执行。
(1)可以提高CPU、内存和设备的利用率;(2)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目增加;(3)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并行性,使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CPU 之间均可并行工作。
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终端发出一个命令到系统处理完这个命令并做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受时间片长度、终端用户个数、命令本身功能、硬件特性、主存与辅存的交换速度等影响。
23.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请简单叙述之。
(1)处理器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联网与通信管理。
/某tip某/简述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资源复用技术。
系统中相应地有多个进程竞争使用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宝贵和稀有的,操作系统让众多进程共享物理资源,这种共享称为资源复用。
(1)时分复用共享资源从时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2)空分复用共享资源从空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二、应用题2、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至150m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计算机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系统(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b8733c1c708a1294a4497.png)
嵌入式系统:利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通用微处理器,结合具体应用构成的 控制系统。
【1-6】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 [答案]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自动完 成计算任务。这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简称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程序分支由转移 指令实现。 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规定 了 5 部分的基本功能。
【2-6】将下列压缩 BCD 码转换为十进制数: (1)10010001 (2)10001001 (3)00110110
[答案] (1)91 (2)89 (3)36 (4)90
(4)10010000
【2-7】将下列十进制数用 8 位二进制补码表示: (1)0 (2)127 (3)-127 (4)-57
“计算机系统基础”习题解答
第 1 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简答题 (1)计算机字长(Word)指的是什么? (2)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是指什么? (3)总线信号分成哪 3 组信号? (4)外部设备为什么又称为 I/O 设备? (5)Windows 的控制台窗口与模拟 DOS 窗口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处理器每个单位时间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称计算机字长。 (2)指令的处理过程。处理器的“取指—译码—执行周期” 是指处理器从主存储器 读取指令(简称取指),翻译指令代码的功能(简称译码),然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简称执行)的过程。 (3)总线信号分成 3 组,分别是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4)因为外设以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形式与主机交换数据。 (5)Windows 的控制台窗口是基于 32/64 位 Windows 操作系统,模拟 DOS 窗口是基于 16 位 DOS 操作系统。
《工程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篇
![《工程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f3d89248d7c1c709a1458e.png)
第一篇理论力学篇模块一刚体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P11)一、简答题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答: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二力平衡公理和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都涉及二力等值、反向、共线,二者有什么区别?答: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为什么说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都只适用于刚体?答:因为非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例如,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作用可以平衡,而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作用就不能平衡。
4.什么是二力构件?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有无关系。
答:工程上将只受到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没有关系,只与两力作用点有关,且必定沿两力作用点连线,等值,反向。
5.确定约束力方向的原则是什么?活动铰链支座约束有什么特点?答: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阻碍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活动铰链支座只能限制构件沿支承面垂直方向的移动。
因此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方向必垂直于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
6.说明下列式子与文字的意义和区别:(1)12=F F ,(2)12F F =, (3)力1F 等效于力2F 。
答:若12=F F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若12F F =,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断。
若力1F 等效于力2F ,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和作用效果均相同。
7.如图1-20所示,已知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F1与F2,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的条件,物体是否平衡?答:不平衡,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而图中AC 杆与CB 杆会运动,两杆夹角会在力的作用下变大。
二、分析计算题1.试画出图1-21各图中物体A 或构件AB 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均为光滑接触)。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b494b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3.png)
项目一任务一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话打“√”,错误的打“×”)1.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
(×)2.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其导通方向为N区指向P区。
(×)3.二极管反向击穿就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4.小电流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正向压降约为0.7V。
(√ )5.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处于正向导通状态,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应加上反向电压。
(√)二.填空题1.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自由电子、空穴)2.晶体三极管内部的PN结有___________个。
(2)3.晶体管型号2CZ50表示___________。
(50 A的硅整流二极管)4..PN结的反向漏电流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
(少数载流子)三.简答题1.常用片状元件有哪些?和普通电气元件相比,有什么优点?答:片状元器件属于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型微型电子元件,是表面组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专用元器件。
可分为片状无源器件、片状有源器件和片状组件等三类。
片状无源器件包括片状电阻器、片状网络电阻器、片状热敏电阻器、片状电位器、片状电容器、片状微调电容器和片状电感器等。
片状有源器件包括片状二极管、片状开关二极管、片状快恢复二极管、片状稳压二极管、片状三极管和片状场效应管等。
片状元器件的主要特点是其外形结构不同于传统的插装式产品,其体积小,重量轻,无引线或引线短,可靠性高,耐振动冲击,抗干扰性好,易于实现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低成本、高密度组装,其焊点失效率达到百万分之十以下;利用片状元器件贴装可使电子线路的工作频率提高到3000MHz(通孔插装的为500MHz),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寄生参数,有利于提高设备的高频特性和工作速度;片状元器件产品的器件形状、尺寸精度和一致性高。
大部分可编带包装,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元器件与整机间的共存可靠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7dd065d0d233d4b04e69d3.png)
CH1 答案一.填空题1.通信2.实现资源共享3.局域网广域网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二.选择题DDBBCCA三.简答题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开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平安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效劳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那么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拟方便。
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电缆长度短。
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d0e7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d.png)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9ed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6.png)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1-1.选择填空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A.厂用电负荷B.发电负荷C.工业负荷D.供电负荷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1A. 相电压B.相电压3C.线电压D.3线电压3)以下(A)不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A. 中性点通过电容接地B中性点不接地C.中性点直接接地 D.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4)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A.30Hz B. 40HzC. 50HzD. 60Hz5)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占最大比例的发电厂为( B )A.水力发电厂 B.火力发电厂C.核电站 D.风力发电厂6)以下(D)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A.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B. 安全可靠的供电C. 保证电能质量D. 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火力发电需要消耗煤、石油 B.水力发电成本比较大C.核电站的建造成本比较高 D. 太阳能发电是理想的能源8)当传输的功率(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一定时,(A)A.输电的电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小B.输电的电压越高,线路上的损耗越大C.输电的电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大D.线路损耗与输电电压无关9)对( A )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
A.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C.三级负荷 D. 以上都不是10)一般用电设备满足( C )A.当端电压减小时,吸收的无功功率增加B.当电源的频率增加时,吸收的无功功率增加C.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增加。
D.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减少1-2.填空题1)电力系统由(发电机(电源)、负荷(用电设备)以及电力网(连接发电机和负荷的设备)三部分构成。
2)电力系统的常用额定电压等级有( 500kV、220kV、110kV、35 kV 10kV ) (至少写出三个)。
3)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的额定电压的关系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规定比系统的额定电压高5%或7.5%)4)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是(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电能不能大量贮存,电力系统中的暂态过程十分迅速)。
课后习题答案 (2)
![课后习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2f1441cec3a87c24128c490.png)
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项目而言,“一次性”是指( A )。
A.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 B.项目周期短 C.项目将在未来不能确定的时候完成 D.项目随时可能取消 2.项目是一系列( D )的活动和任务。
A.具有特定目标 B.具有明确开始和终止日期 C.消耗资源 D.以上皆是 3.下列属于项目的是(C )。
A、生产线上生产汽车B、管理一个公司C、修建一座水库D、信息系统的维护二、多项选择题1.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有( ABCDE )。
A、目的性B、独特性C、普遍性D、创新性E、集成性 2.以下关于项目和日常运营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项目中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的工作和活动B、日常运营中存在较多确定性、程序性、常规性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C、项目的环境是相对不确定的D、项目的组织形式多数是团队性的E、运营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过程和活动的管理系统为主三、简答题1. 什么是项目?项目有哪些特点?答: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项目具有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过程性、不确定性、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等特点。
2. 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有哪些特点?答: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项目管理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创新性和集成性等特点。
四、论述题1. 项目与日常运营有哪些不同点?答:(1)根本目的和作用不同: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创造具有某种独特性的新成果。
但是运营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使用特定项目的成果开展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从而获得相应的回报。
(2)结果和回收模式不同:项目工作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的创新性成果,运营工作的结果是通过开展周而复始的运营活动不断获得收益并最终收回项目和运营投入。
(3)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一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确定性、程序性、常规性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而在项目中则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和具有不确定性的工作或活动。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5ea1caf81c758f5f61f6781.png)
分析稳定性,若稳定计
算性能指标。
G
(
s
)
(
s
1
)
1 (0
0 .
0
1
s
1
)2
1、环节特性分析
2、Bode曲线的绘制 3、性能指标计算 结论:系统稳定。
ωc≈10;
令 得
::(t gωγ111ω)88014128.02013ltt8ggωg01101c100.0c021tωg11 0.ω10c8101100
0
(-1,j0)
已知:Gk
(s)
k s(Ts 1)
得:P
1, q
1
绘制Nyquist曲线
N p 2(a b) 1 2(0 0.5) 2
结论:不稳定,右半平面有两个特征根。
0
(1)T1>T2 (-1,j0)
0 (2) T1<T2
已知:Gk
(s)
k(T2 s 1) , s 2 (T1s 1)
其中:( Ta ) 或( Ta )
2)分析两种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
3、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如图所示。
1)求传递函数 2)求剪切频率和相角裕量
G k( s )
k(10s 1)2
s2 s 1(Ts 1)
(10s 1)2
s2 s 1(0.003 s
1)
c 100 , 73.76
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
(-1,j0)
0
(2)
(1)
0
(-1,j0)
已知:P 2, q 0
已知:G(s) k , p 1,q 0,绘制Nyquist曲线,系统1: k 1;系统2 : k 1。 (Ts 1)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dc48a783e0912a3162a17.png)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6b4a4eb0717fd5370cdc80.png)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习题一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答:1、科学计算;2、事务处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5、网络应用2、何谓指令?指令中的操作码、操作数何作用?答:指令是规定计算机执行一种操作的一组用二进制数表示的符号;操作码表示基本操作;操作数表示操作的对象。
3、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程序简洁、易修改,且具有通用性,编程效率高;但高级语言需要翻译或解释才能执行;2、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难学、难记,且容易出错和难于修改还依赖于机器,但机器语言可直接在机器上执行。
4、计算机系统主要有哪些特点?答:1、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是指实际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工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指计算机中各种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的灵魂.2、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硬件和软件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为人们服务。
5、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数?答:二进制数具有以下优越性:1、技术可行性;2、运算简单性;3、吻合逻辑性.6、简要说明内存储器中RAM和ROM的主要区别。
答:RAM是允许用户随时进行读写数据的存储器。
开机后,计算机系统需要的程序和数据调入RAM中,再由CPU取出执行,用户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也存储在RAM中。
关机断电后,RAM中数据就全部丢失。
ROM是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定稿数据的存储器。
ROM常用来存放系统核心程序和服务程序。
开机后ROM中就有数据,断电后ROM中的数据也不丢失。
7、简要说明计算机中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主要作用。
答:内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以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外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CPU暂时不用的、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8、按照资源管理的观点,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些功能?答:按照资源管理的观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可分为:1、处理器管理;2、存储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作业管理9、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课后习题答案与简答题(复习)
![课后习题答案与简答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e7da3a3968011ca30091da.png)
2 下面选项中哪个标签能够产生带有圆点列表项前导()
A.<dl>
B.<list>
C.<ol>
D.<ul>
3. 下面选项中哪个标签设置可以产生大写罗马数字列表前导()
A.<ul type=”I”>
B.<li type=”I”> C.<dl type=”I”> D.<ol type=”I”>
4. 下面选项中哪个不是定义列表标签()
1.万维网是 Internet 上那些支持 WWW 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 合,通过它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的超媒体文件,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资料,以
及各式各样的软件。√
2.因特网服务的类型中,最流行的类型是 news(Usenet 新闻组)。╳ 3.CSS 能够使网页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动态性,它使页面的字体变得更漂亮,更容易编排。 ╳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HTML 指的是() A.超文本标记语言 B.家庭工具标记语言 C.超链接和文本标记语言 D.超链接语言 2.JavaScript 是由下面哪个公司开发的一种脚本语言() A.微软公司 B.网景公司 C.万维网联盟 D.谷歌公司 3.下面哪种技术能够使网页具有交互性和动态性()
A.HTML B.CSS C.JavaScript D.C++ 4.下面哪个是 Web 标准的制定者() A.微软公司 B.网景公司 C.万维网联盟 D.谷歌公司 二、判断题
4.使用 Dreamweaver 网页编辑工具,可以对页面进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 三、填空题
1.万维网的核心部分由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本标记语言(HTML) 3 个标准构成。 2.URL 的全称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3.因特网服务的类型中,最流行的类型是 http 4.写出两个你了解的专业网页编辑工具 EditPlus、dreamweaver。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1-8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1-8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b242351ed9ad51f01df2dd.png)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1-8参考答案习题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有哪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的。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数据运算的部件。
数据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计算机就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的。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输出设备正好与输入设备相反,是用来输出结果的部件。
2、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简单地概括为: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输入设备,进入计算机的存储器,然后送到运算器,运算完毕把结果送到存储器存储,最后通过输出设备显示出来。
整个过程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3、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哪几类答:软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通常根据软件用途将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正常工作和供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软件。
这类软件一般与具体应用无关,是在系统一级上提供的服务。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面向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如操作系统、诊断程序等。
另一类是面向用户的软件,如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像BC、VC等)、实用程序、字处理程序等。
应用程序是指某特定领域中的某种具体应用,供最终用户使用的软件,它必须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行。
4、什么叫软件说明软件与硬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程序的技术文档资料。
两者中更为重要的是程序,它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指令集,也是计算机正常工作最重要的因素。
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认为程序就是软件。
硬件与软件是相互依存的,软件依赖于硬件的物质条件,而硬件则需在软件支配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在现代,软件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了软件,用户面对的将不再是物理计算机,而是一台抽象的逻辑计算机,人们可以不必了解计算机本身,可以采用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手段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cab51e770bf78a642954d1.png)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把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同意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
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3、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运算速度快`精度高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几十万次以上。
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市纪委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计算机有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高超的记忆能力。
能够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
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即把编号的程序输入计算机,机器便可依次逐条执行,这就使计算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4、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 实时控制(4)人工智能<(5)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6)娱乐和游戏5、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2·采用现金的信息技术~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7、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多方位的,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的人才。
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八章课后习题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八章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0145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f.png)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八章课后习题
一、简答题(18个)
1、如何把握幼儿园课程实质的变化?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有哪些?
5、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存在哪些问题?
6、课程实施有哪几种取向?
7、简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对象所包括的内容。
8、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请简单叙述?
9、园本课程有哪些特点与功能?
10、园本课程开发需要那些基本条件?
11、教师教的方式与策略有哪些,请简述?
12、试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所包含的内容?
13、试简单叙述五指活动课程方案。
14、试简单分析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
15、区域活动的空间应该怎样设计?
16、单元主题活动设计中,选择与确定主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7、单元主题设计的基本流程或步骤有哪些,简单分析。
1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二、论述题(8个)
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请分析说明?
2、试比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三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及各自的优缺点?
3、幼儿园课程组织中关于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哪些内容,请分析说明?
4、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儿童观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说明?
5、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课程与教学的特点有哪些?请分析。
6、试分析评价蒙台梭利的课程方案。
7、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并结合全实践分析相互适应取向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
其对你的挑战与应对。
8、结合全实践,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简答题)整理(注:此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义请自行查证)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基础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①相界面特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②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③相变阻力大(弹性应变能作用)4.易产生过渡相(降低形核功)5.晶体缺陷的影响(提供驱动力) 6.原子的扩散2、哪些因素构成固态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固态相变的阻力:弹性应变能和界面能;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差和新相自由能较低3、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内部组织或结构;有序化程度4、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形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①晶界形核②位错形核③空位形核。
新相晶核的长大,实质是界面向母相方向的迁移。
5、固态相变的长大速度受什么控制?无扩散型相变受控于界面过程;扩散型相变成分不变时长大速度主要受控于界面过程,成分改变时长大速度取决于扩散过程6、C曲线为何呈“C”型(存在鼻点)?①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取决于转变驱动力和扩散能力,而△T↑,△G ↑,D↓。
②在A1~550℃区间,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较快,转变速度较快。
③550℃以下,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速度越来越慢,因而转变速度减慢。
7.影响C曲线的因素有哪些?1.含碳量;2.合金元素;3.奥氏体晶粒尺寸;4.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5. 奥氏体塑性变形习题二:钢中奥氏体的形成1.热处理的条件:(1)有固态相变发生的金属或合金(2)加热时溶解度有显著变化的合金为什么钢可以进行热处理?①α→γ固态相变﹄有相变重结晶②C溶解度显著变化﹄可固溶强化2.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3.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碳的扩散?1.奥氏体形核2.奥氏体的长大3. 残余碳化物的溶解4.奥氏体的均匀化4.解释钢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实际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在℃930 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105.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有那些?有何影响?1、加热温度的影响:T↗,I ↗,G↗,且I ↗> G↗;2、碳含量的影响:C%↗,A形成速度↗;3、原始组织的影响:片状P转变速度>粒状P;4、合金元素的影响:(1)对A形成速度的影响:改变临界点位置,影响碳在A 中的扩散系数,合金碳化物在A中溶解难易程度的牵制对原始组织的影响(2)对A均匀化的影响:合金钢需要更长均匀化时间习题三:钢的珠光体转变1.以共析钢为例,试述片状珠光体的转变机制,并用铁碳相图说明片状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
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临界点以下发生如下转变: A →F + Fe3C片状珠光体形成依赖于扩散,以得到所需要的浓度变化以及结构变化,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由于各相间的碳浓度差,造成了如下扩散:(a)界面扩散(b)由远离P区扩散(c)铁素体中C的扩散2.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有何不同?决定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片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是过冷奥氏体缓冷,粒状珠光体是通过片状珠光体中渗碳体的球状化而获得的;决定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过冷度ΔT3.什么是伪共析组织?非共析成分的A被过冷到ES延长线SE’与GS延长线SG’,可以不先析出先共析相而直接分解为F与Fe3C混合物,即为伪共析组织。
习题四:钢的马氏体转变1.试叙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无扩散性;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非恒温性;可逆性2.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晶体学特点、亚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差异?板条马氏体:扁条状或薄片状,亚结构为位错;片状马氏体:呈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主要是孪晶3.钢中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强化机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钢中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强韧性,而片状马氏体塑韧性较差?本质:1.相变强化2.固溶强化3.时效强化4. 马氏体的形变强化特性5.孪晶对马氏体强度的贡献6.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和马氏体板条群大小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
马氏体的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位错型马氏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孪晶马氏体的韧性较差4.马氏体转变动力学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特点?1. 降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特点:①Ms以下必须不断降温,M核才能不断形成,形核速度极快,瞬时形成②长大速度极快,在极低温下仍能高速长大③M 单晶长大到一定大小后不再长大;2. 等温形核、瞬时长大,特点:①M核可以等温形成,有孕育期,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加,先增后减②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③快冷可抑制M转变④转变不能进行到底,只有部分A可以等温转变为M;3.自触发形核、瞬时长大,特点:当第一片M形成后,会激发出大量M而引起爆发式转变,爆发转变停止后,为使M转变继续进行,必须继续降低温度;4.表面马氏体相变,特点:①等温转变②有孕育期,长大速度极慢,惯习面{112}γ,位向关系为西山关系,形态呈条状。
5.奥氏体的热稳定化?淬火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而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称为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6. Ms 点很低的原因?马氏体形成的两个条件?影响Ms 点的主要因素有那些?Ms 点很低的原因:若To 点一定,Ms 点越低,则相变所需的驱动力就越大; 马氏体的形成条件:(1)快冷 V > Vc (Vc 为临界淬火冷却速度)避免奥氏体向P 、B 转变(2)深冷 T < MS 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影响Ms 点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最主要影响因素)(2)形变与应力的影响(3)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4)淬火冷却速度的影响(5)磁场的影响7.什么是形变诱发马氏体,Md 点的物理意义是?形变诱发马氏体:在s M 温度以上,d M 温度以下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将会诱发马氏体转变的现象。
Md 称为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开始点,是可获得形变诱发马氏体的最高温度;习题五:贝氏体转变1.比较比较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形态特征、立体特征、形成温度、组成、铁素体的形态及分布、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亚结构)与性能特点?上贝氏体:由铁素体和碳化物(主要为渗碳体)组成的二相非层片状混合物;在贝氏体转变的较高温度区域内形成,对于中、高碳钢,此温度约在550~350℃温度区间;铁素体呈大致平行的成束的板条状,自奥氏体晶界的一侧或两侧向奥氏体晶内伸展;渗碳体呈断续的、短杆状分布于铁素体板条之间,其主轴方向与铁素体板条方向平行,呈非层片状;显微镜下的特征呈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铁素体的惯习面为{111}A ,与奥氏体之间的位向接近K-S 关系, 碳化物惯习面为{227} A ,与奥氏体有确定位向关系。
下贝氏体:由铁素体和碳化物(为ε- FexC )组成的二相非层片状混合物;在贝氏体转变的低温转变区形成,大致在350℃(共析钢在350℃~Ms 温度区间);光学显微镜下的特征,在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中,下贝氏体呈板条状,在高碳钢中,大量的在奥氏体晶粒内部沿某些晶面单独的或成堆的长成竹叶状(黑色片状或针状),立体形态呈双凸透镜状;碳量低时铁素体呈板条状,碳量高时,呈片状;铁素体片内存在细小碳化物,碳化物为ε- FexC ,上部为渗碳体+ε- FexC ,呈细片状或颗粒状分布于铁素体片内;亚结构为位错;2.分析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图,说明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特点和影响因素?动力学特点:等温转变动力学图也呈“C ”,主要受碳的扩散所控制。
影响贝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的因素:化学成分,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奥氏体化温度,应力和塑性变形,奥氏体冷却时在不同温度停留3.比较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4.简述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形成过程。
上贝氏体形成过程如下:(1) 在奥氏体中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核;(2) 碳越过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向奥氏体扩散;(3) 由于温度降低,碳不能进行远程扩散,而在奥氏体界面附近堆积,形成渗碳体;(4) 同时铁素体长大,形成羽毛状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形成过程如下:(1) 在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核,具有过饱和的碳;(2) 由于温度低,碳原子不能越过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扩散至奥氏体中;(3) 碳原子在铁素体内扩散;(4) 在铁素体内一定晶面上析出碳化物,以降低能量,同时F长大。
习题六:钢的回火转变1.试述回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回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1.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2.马氏体分解3.残余奥氏体转变4.碳化物析出与转变5.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
回火过程中钢的性能变化: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塑性不断上升,冲击韧性下降。
2.试比较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屈氏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之间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3.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定义、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第一类回火脆性定义: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
产生原因:马氏体板条界上存在残余奥氏体薄膜,引起脆性降低;片状Fe3C在晶界处沉淀;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脆断。
防止方法:(1)加入合金元素使回火脆性温度提高。
如加入Mo、Si等(2)不在此温度区间回火(3)降低杂质元素含量(4)采用等温淬火,获得B下。
第二类回火脆性定义: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
Sb、Sn、P等杂质元素向原始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是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
防止方法:(1)降低杂质元素含量,减少合金元素Ni、Cr、Mn含量。
(2)加入合金元素Mo、W等抑制杂质元素偏聚。
(3)细化晶粒,奥氏体晶粒粗大,单位体积晶界数量减少,杂质在晶界处含量相对增加,第二类回火脆性增大。
(4)回火快冷(对尺寸小的零件、形状不太复杂)。
(5)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减少第二类回火脆性。
(6)亚共析钢采用亚温淬火使P溶入到α相中,减少其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
习题七:合金脱溶沉淀与时效1.简述时效的一般过程和时效硬化机制。
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放置或加热到溶解度曲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使B组元从过饱固溶体中析出的过程。
时效硬化机制:1)内应变强化;2)切过析出相颗粒强化;3)绕过析出相强化2.不连续脱溶与珠光体转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非连续脱溶过程与珠光体转变相似,但二者本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