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
三国蜀汉都督表
三国蜀汉都督表汉中都督:汉中为北防重地,历任都督均为行伍出身的良将魏延(219——234)(汉建安二十四年至蜀汉建兴十二年)吴懿(234——237)(蜀汉建兴十二年至建兴十五年)王平(237——248)(蜀汉建兴十五年至延熙十一年)胡济(248——263)(蜀汉延熙十一年至蜀亡(1))《三国志•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三国志•后主传》:(建兴)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三国志•王平传》:(建兴)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吴)壹督汉中。
《华阳国志•汉中志》:(延熙)十一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卒。
以中监军胡济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兖州刺史,代平督汉中事。
注:(1)蜀亡时胡济是否健在无考庲降都督:庲降都督总督南方七郡军政,治夷之务重于军事邓方(214——221)(汉建安十九年至蜀汉章武元年(2))李恢(221——231)(蜀汉章武元年至建兴九年)张翼(231——233)(蜀汉建兴九年至建兴十一年)马忠(233——249)(蜀汉建兴十一年至延熙十二年)张表(249——253)(蜀汉延熙十二年至延熙十六年(3))阎宇(253——257)(蜀汉延熙十六年至延熙二十年(4))霍弋(257——263)(蜀汉延熙二十年至蜀亡)《华阳国志•南中志》: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三国志•李恢传》: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
《三国志•张翼传》: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三国志•马忠传》:(建兴)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
徵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
忠遂斩胄,平南土。
《华阳国志•南中志》:以蜀郡张表为代,加安南将军。
又以犍为杨义为参军,副贰之。
《华阳国志•南中志》:(张)表后,以南郡阎宇为都督,南郡霍弋为参军。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全文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全文151 卫尉韩安国为将屯将军,军代,明年屯渔阳卒,《史记志疑》云:《匈奴传》及《汉纪》安国屯渔阳在元光六年,此及《安国传》、《百官表》言在元朔元年,误。
又指出:韩安国没有驻扎在代,驻在代地的是李息。
《表》里有错误。
渔阳,汉郡名,在今河北东北部,治所渔阳,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
152 至高阙,取河南地,高阙,汉代边境要塞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
河南地,指今内蒙古境内黄河以南的地区。
153 太守友,姓共名友。
154 御史大夫弘,公孙弘,薛县(今山东滕县以南)人,字季。
曾为薛县狱吏,以文学被征召,作过博士、左内史,后至丞相,被封为平津侯(平津,汉高成县中的一个乡,地在今河北盐山县东)。
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
155 定襄,汉代郡名,辖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卓资、清水河等地,治所成乐,在今和林格尔以北。
156 长平侯卫青为大将军,击右贤,《史记志疑》云:青破右贤王后乃拜大将军,是时为车骑将军也,此与《匈奴传》同误。
又右贤下缺王字。
苏建,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曾任校尉、将军,因军功被封为平陵侯。
左内史李沮,左内史,掌管京师北部地区行政的官员,后改名左冯翊。
李沮,云中人。
太仆贺为车骑将军,《史记志疑》云:考《传》及《汉书》无车字。
代相李蔡,成纪人,因与匈奴作战有功被封为乐安侯(汉县,在今山东博兴以北),后曾任丞相,犯法被处死。
岸头侯张次公,河车人。
河车在《汉书地理志》中没有记载,怀疑是河东之误。
张次公以校尉的身份随卫青出征,有功,被封为岸头侯。
岸头,河东皮氏县的一个乡亭名,地在今山西河津县。
皆属太将军,《史记志疑》云:当云皆属车骑将军。
157 翕侯赵信,本为匈奴国相,投降汉朝后被封为翕侯,翕,音xī,魏郡内黄县的一个乡名,在今河南内黄县西。
158 淮南王安,衡山王赐,刘安、刘赐均是汉高祖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
淮南王辖今安徽淮南、寿县、合肥至江苏南京一带。
魏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
魏将相大臣年表作者:万斯同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庚子十一月,篡帝位。
太傅大司马大将军太尉:贾诩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十一月拜)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曹仁(都督荆、扬二州)卫将军:曹洪(寻迁骠骑)杂号大将军:录尚书事:尚书令:桓階(加侍中)左仆射:陈群(加侍中)右仆射:刑颙(加侍中)尚书:(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署)陈矫(吏部)、卫觊、崔林、杜畿、司马懿(十一月,命改督军御史中丞)中书监:刘放(加给事中)中书令:孙资(加给事中)侍中:(四人)刘廙、刘晔、辛毗、鲍勋(迁右中郎将)、温恢、刑颙(迁仆射)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领军将军:(资浅者为中领军)中领军将军:夏侯尚(出为荆州刺史)护军将军:(资浅者为中护军)二年辛丑四月,汉昭烈帝即位,改元章武。
十一月,封孙权为吴王。
大将军:曹仁(四月,拜大将军。
十月,迁大司马,仍都督荆扬二州。
)太尉:诩司徒:歆司空:朗骠骑将军:洪车骑将军:仁(四月,迁大将军。
)公孙恭(遥授)上军大将军:曹真尚书令:階(卒。
)陈群左仆射:群(迁令)右仆射:颙(迁左)司马懿(加侍中)尚书:矫、觊、林(出为河间太守)、畿、卫臻中书监:放中书令:资侍中:廙(卒)、晔、毗、恢(出为魏郡太守)、董昭、苏则前将军:辽右将军:郃后将军:灵中领军将军:朱铄三年壬寅九月,权改元黄武。
十月,伐吴。
大司马:仁太尉:诩司徒:歆司空:朗骠骑将军:洪上军大将军:真(改中军大将军)尚书令:群左仆射:颙(迁司隶)右仆射:懿(迁左)杜畿尚书:矫、觊、畿(迁仆射)、臻中书监:放中书令:资侍中:晔、毗、昭、则前将军:辽(卒)左将军:郃右将军:晃后将军:灵中领军将军:铄四年癸卯四月,汉王备殂,子禅袭位,改是年为建兴元年。
大司马:仁(三月卒)太尉:诩(卒)繇(八月拜)司徒:歆司空:朗骠骑将军:洪中军大将军:真尚书令:群左仆射:懿右仆射:畿尚书:矫、觊、臻、蒋济中书监:放中书令:资侍中:晔、毗、昭、则左将军:郃右将军:晃后将军:文聘中领军将军:铄五年甲辰八月,伐吴。
魏将相大臣年表
中领军将军:献
二年戊午正月,司马懿伐公孙渊。八月,渊平。
大将军:燕王宇(十二月拜,未几免。)曹爽(十二月拜,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太尉:懿
司徒:韩暨(二月拜,四月卒)
司空:臻(十一月,迁司徒)崔林(十一月拜)
录尚书事:曹爽(大将军录尚书事)
尚书令:悌
右仆射:孚
尚书:毓、礼
中书监:放
中书令:资
中书监:诞
中书令:孙资(复拜)
侍中:璩、允、袤
前将军:淮(迁征西将军)文钦
右将军:霸(降汉)
中领军将军:义(正月,族诛)
中护军将军:师
二年庚午
太傅:懿
太尉:淩
司徒:柔
司空:礼(十一月卒)
骠骑将军:孙资(十月拜)
车骑将军:郭淮(五月拜)
卫将军:师
尚书令:孚
尚书仆射:丰
尚书:毓、侃、王观、许允
中书监:诞
侍中:诞
左将军:淮
右将军:霸
领军将军:济
中护军将军:玄
三年壬戌
太傅:懿
大将军:爽
太尉:宠(正月卒)蒋济(七月拜)
司徒:臻
司空:林
车骑将军:淩
录尚书事:爽
右仆射:孚
尚书:晏、缪袭
中书监:放
中书令:资
侍中:诞
左将军:淮
右将军:霸
领军将军:济(七月,拜太尉)
中领军将军:曹义
中护军将军:玄
四年癸亥
太傅:懿
大将军:爽
太尉:济
司徒:臻(三月罢)
司空:柔(四月,迁司徒)徐邈(四月拜,不就)王淩(九月拜,仍镇扬州)
骠骑将军:放(二月罢)
车骑将军:淩(九月,拜司空)
卫将军:资(二月拜)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8)全文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8)全文101 上始郊见雍五帝,郊,在郊外祭祀。
五帝,五方上帝。
秦代在雍设立白帝、赤帝、黄帝、青帝四畤,祭祀上帝。
汉代又设立黑帝畤,共为五帝。
畤,音zh ,祭祀的场所。
102 渭阳,在渭水之北,本书《封禅书》载,孝文帝在霸水渭水交会的地方郊见渭阳五帝。
103 新垣平,汉代方士,赵国人。
以方术欺骗孝文帝,劝说孝文帝设立渭阳五庙。
104 故安侯,故安,汉县,在今河北易县南。
105 御史大夫青,即陶青。
高祖功臣开封闵侯陶舍之子,嗣封开封侯。
开封,汉县,在今河南开封市南。
106 谷口邑,汉代城市,故址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107 二万人入云中,云中,汉郡,辖有今山西西北及内蒙古西南地区,治所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
《史记志疑》云:《史》、《汉》《文纪》及《匈奴传》,是年匈奴入上郡、云中各三万人,此言二万,误。
108 中大夫令免,本书《孝文本纪》作中大夫令勉。
徐广《集解》认为中大夫令是官号,勉是名。
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景帝初年才将卫尉改为中大夫令。
这里仍应是中大夫,令为姓,勉是名。
中大夫为汉官职名,属郎中令,比二千石。
飞狐,关隘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南。
句注,山名,位于今山西代县西北。
张武,原代王郎中令,伴代王进京即帝位,任郎中令。
北地,汉郡名,治所马领,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
河内守周亚夫,河内郡,辖有今河南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等市县,治所怀县,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守即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
周亚夫,绛侯周勃的儿子,被孝文帝封为条侯,条,汉县名,《汉书地理志》作脩市,地在今河北景县。
周亚夫后为中尉、太尉、丞相,因事下狱,绝食而死。
详见本书《绛侯周勃世家》。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宗正刘礼,宗正是汉代官名,秩俸二千石,掌管皇族亲属,由皇族担任。
刘礼,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后被孝景帝封为楚王。
《史记志疑》云:刘礼是时未为宗正。
祝兹侯徐厉,《史记志疑》云:祝兹当作松兹,徐厉当作徐悼。
万斯同《明史稿》
斯同史法
万斯同治史,首先继承了我国古代秉笔直书、不阿不污的优良史风。他认为“史事之大”关键在史家要“明辨是非曲直”⑾,万万不可任.凭自己主观的“好恶之心”来书写历史,更不能单纯为了自己的史著能流传天下,故意从文字上歪曲、粉饰历史。他强调“论其世,知其人,而见其表里”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如果是非一旦明白,就应当如实地书之汗青,让“一代治乱奸贤之迹”得以昭白于天下后世。明史,是清人的近代史,与当时的现实生活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站在《明史》修纂中,有的人想利用职权采取不良手段,使万斯同能笔下留情,宽假他们的有罪先人或增饰某人的美德,都遭到了斯同的严厉拒绝。例如,一个因弃运逃亡而被明朝处以极刑的运粮官的孙子,备了一份厚礼,去找万斯同,想把他的祖父写进《明史》的“忠烈传”。斯同“历数其罪,斥而退之”,当场把他赶了出去⒀。
注重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万斯同治史的第二个特点。万斯同主张广泛地收集史料。长期深入细致地研究史料,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史料。他曾生动地把这种方法比做“入人之室”,好象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首先是熟悉这家人的房屋外观,再熟悉这家人的财产、习俗,时间长了才能熟悉这家人男女老幼的性格、脾气,最后掌握判断这家人的真实情况⒁。更为难得的是,万斯同还充分估计到整理、保存史料对后代史家的作用和意义。他曾说,有人认为《宋史》繁芜,我编《明史》,要比《宋史》还繁芜,并不是我不知道“史文贵简”,而是为后人着想,尽可能把我所收集、鉴别过的史料都收进去,好让后人在这些可靠而又丰富的材料中能有所取舍。
汉将相大臣年表+
辅汉将军:维
安汉将军:平
尚书令:祎
尚书仆射:由(卒)董厥
侍中:允
庲降都督:忠(还朝加镇南大将军)
六年癸亥
大司马:琬(十月,移屯涪城)
大将军:费祎(十一月,拜录尚书事)
车骑将军:班(卒)邓芝
镇北大将军:王平(前监军,守汉中)
镇西大将军:姜维(领凉州刺史)
尚书仆射:福
侍中:允
庲降都督:忠
延熙元年戊午
大将军:琬(十二月,出屯汉中)
车骑将军:班
前将军:芝
左将军:朗
后将军:邕
辅汉将军:维(随蒋琬出屯汉中)
安汉将军:平
尚书令:祎
尚书仆射:福(十二月,迁前监军,领大将军司马)姚由
侍中:允
庲降都督:忠
尚书仆射:厥
侍中:祗(守尚书令)
庲降都督:表
十五年壬申 四月,吴主权卒。
大将军:祎
车骑将军:霸
卫将军:维
征西大将军:翼
前将军:济
左将军:循
后将军:预
尚书令:祗
尚书仆射:厥
侍中:祗、诸葛瞻
庲降都督:表
十六年癸酉
大将军:祎(正月,为贼所刺)
卫将军:维
征西大将军:翼
前将军:济
后将军:宗预(督永安)
尚书令:义
尚书仆射:厥
侍中:祗
庲降都督:表
十四年辛未
大将军:祎(夏,还成都,寻出屯汉寿)
车骑将军:霸
卫将军:维
征西大将军:翼
前将军:济
左将军:郭循(魏降将)
后将军:预
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公元前纪年大事记。
相位。
将位。
御史大夫位。
206 高皇帝元年春,沛公为汉王,之南郑。
秋,还定雍。
一。
丞相萧何守汉中。
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
205 二春,定塞,翟,魏,河南,韩,殷国.夏,伐项籍,至彭城.立太子。
二。
守关中。
一。
太尉长安侯卢绾。
204 三魏豹反。
使韩信别定魏,伐赵。
楚围我荥阳。
三二203 四使韩信别定齐及燕,太公自楚归,与楚界洪渠。
四三。
周苛守荥阳,死。
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
202 五冬,破楚垓下,杀项籍。
春,王践皇帝位定陶。
入都关中。
五。
罢太尉官。
四。
后九月,绾为燕王。
201 六尊太公为太上皇。
刘仲为代王。
立大市。
更命咸阳曰长安。
六。
封为酇侯。
张苍为计相。
200 七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长安。
伐匈奴,匈奴围我平城。
七199 八击韩信反虏于赵城。
贯高作乱,明年觉,诛之。
匈奴攻代王,代王弃国亡,废为合阳侯。
八198 九未央宫成,置酒前殿,太上皇辇上坐,帝奉玉卮上寿,曰:「始常以臣不如仲力,今臣功孰与仲多?」太上皇笑,殿上称万岁。
徙齐田,楚昭、屈、景于关中。
九。
迁为相国。
御史大夫昌为赵丞相。
197 十太上皇崩。
陈豨反代地。
十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
196 十一诛淮阴、彭越。
黥布反。
十一周勃为太尉。
攻代。
后官省。
195 十二冬,击布。
还过沛。
夏,上崩,葬长陵。
十二194 孝惠元年赵隐王如意死。
始作长安城西北方。
除诸侯丞相为相。
十三193 二楚元王、齐悼惠王来朝。
七月辛未,何薨。
十四。
七月癸巳,齐相平阳侯曹参为相国。
192 三初作长安城。
蜀湔氐反。
击之。
二191 四三月甲子,赦,无所复作。
三190 五为高祖立庙于沛城成,置歌儿一百二十人。
八月乙丑,参卒。
四189 六七月,齐悼惠王薨。
立太仓、西市。
一。
十月己巳,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
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
尧抵罪。
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188 七上崩。
大臣用张辟强计,吕氏权重,以吕台为吕王。
立少帝。
九月辛巳,葬安陵。
二187 高后元年王孝惠诸子。
隋书
《隋书》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 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
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 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 “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
《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 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 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也有不少失误,如《天文志》载“普通元年……九月乙亥,有星晨见东方,光烂如火。占曰:“国 皇见,有内难,有急兵反叛。”其三年,义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资治通鉴》、《梁书·武帝纪下》皆载普 通二年六月丁卯。
谢谢观看
《隋书·经籍志》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中国以后的四部图书分类奠定了基础。为后世遵用达一千余年。 《隋书》十志虽成于众手,但作者都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因此它的内容丰富、充实。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
《隋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主编魏徵在给唐太宗上书时曾经说过,“殷鉴 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当今之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惟其想到以史为鉴,所以对隋是如何 灭亡的,对隋君臣上下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可谓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揭露。比如对隋炀帝大兴土木、 三游江都,都有翔实的叙写。又因为魏徵等编书者有意写出人民对隋王朝的反抗情绪,因此在《隋书》中也较多 地叙述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这在《炀帝纪》两卷中记载最为具体。据统计,在纪传部分的五十五卷中有二十 多卷,以及在《食货志》、《五行志》里,记载了有关农民起义的情况。
三国时期文献资料大全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裴注范晔:后汉书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卢弼:三国志集解万斯同:三国大事年表周嘉猷:三国纪年表谢钟英:三国大事表张守常:三国大事表补正万斯同:三国汉季方镇年表万斯同:三国诸王世表万斯同:魏国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魏方镇年表万斯同:汉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吴将柏大臣年表黄大华: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周明泰:三国志世系表陶元珍:三国志世系表补遗附订洪饴孙:三国职官表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谢钟英:三国疆域表洪亮吉、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补注谢钟英:三国疆域志疑金兆丰:校补三国疆域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姚振宗:三国艺文志陶元珍:三国食货志杨晨:三国会要鱼豢:魏略常璩:华阳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王谟:汉唐地理书许嵩:建康实录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邵:人物志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杜佑:通典司马光:资治通鉴刘知几:史通佚名:绵阳通鉴汤球辑:九家旧晋书辑本徐坚:初学记宗懔:荆楚岁时记唐庚:三国杂事严可均:全三国文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诸葛亮:诸葛亮集曹操:曹操文集曹丕:曹丕文集曹植:曹植文集曹操:曹操注解孙子兵法王夫之:读通鉴论洪迈:容斋随笔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陶元珍:三国吴兵考司马彪等:九州春秋,晋后略,魏晋世语,汉末英雄记,蜀鉴,襄阳记沈约:宋书袁宏:后汉纪唐庚:三国杂事严可均:全三国文李靖:唐太宗李靖问对陈振孙:元和郡县志李昉等:太平御览宋熊方等: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张鹏翮: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
三国文献史料汇总
《今图书集成》蒋廷锡
《艺文类聚》欧阳询
《北堂书钞》虞世南
《初学记》徐坚
《玉海》王应麟
《册府元龟》钦若
《记纂渊海》潘自牧
《续后汉书》郝经
《蜀鉴》李文子
《文选》李善注
《博物志》张华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张栻
《八琼室金石补正》陆增祥
《方舆胜览》祝穆
《南漘楛语》蒋超伯
《容斋随笔》洪迈
《癸巳存稿》俞正燮
《观堂集林》王国维
《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黄大华
《三国纪年表》周嘉猷
《三国大事表》谢钟英,谢钟英
《<三国大事表>补正》张守常
《三国汉季方镇年表》万斯同
《三国诸王世表》万斯同
《魏国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
《魏将相大臣年表》万斯同
《文苑英华》李昉
《东观汉记》刘珍
《晋书》房玄龄
《华阳国志》常璩
《水经注》郦道元
《元丰九域志》王存
《舆地纪胜》王象之
《齐民要术》贾思勰
《资治通鉴》司马光
《通典》杜佑
《史通》刘知几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
《诸葛忠武书》杨时伟
《高士传》皇甫谧
《武侯全书》王士骐
三国文献史料
《曹操集》 《曹丕集》 《曹植集》 《嵇康集》 《阮籍集》 《乐府诗集》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晋文》 《说郛》
《三国志》陈寿
《后汉书》范晔
《世说新语》刘义庆
《太平广记》李昉
《太平御览》李昉
《太平寰宇记》乐史
《后汉纪》袁宏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
光武帝为何退功臣而进文吏
光武帝为何退功臣而进文吏光武“以征伐济大业”,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时,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显职。
据万斯同《东汉将相大臣年表》,其时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马吴汉、大司徒邓禹、大司空王梁、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建义大将军朱祜(大将军杜茂与以上四大将军官次相当,亦应入表)、前将军耿纯、右将军万修均为开国功臣。
建武二年正月又以“功次轻重”为标准分封,功臣自然是主要的受益者。
《光武帝纪》:“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
”博士丁恭引古制以谏,光武竟宣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
”遂遣谒者而授印绶。
相形之下,文吏尚未能获得与功臣同等的优待。
《后汉书•侯霸传》:霸以“明习故事”,累迁至大司徒,建武十三年(37年)卒于官,光武下诏吊曰:“惟霸积善清洁,视事九年。
汉家旧制,丞相拜曰,封为列侯。
朕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
呜呼哀哉!”文吏爵赏不得超越功臣,直到11年后仍为一项通行的原则。
功臣在东汉新政权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文吏,由此略见一斑。
建武功臣拥戴光武称帝,同时对皇帝权力又有所干预,他们最初在国家事务中拥有极大的发言权,有时甚至有压倒光武的趋势。
《后汉书•王梁传》记载,建武二年,光武遣大司空王梁与大司马吴汉俱击檀乡,军事指挥大权归大司马吴汉,而王梁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既不禀大司马,也不向朝廷请命,多次征发野王境内的军队参战。
光武以梁“前后违命”,派尚书持节往军中斩梁,但最终又将其赦免。
尽管功臣并非都像王梁那样肆意妄为,然而他们无疑要比文吏难于控制。
范晔论光武“退功臣进文吏”事,着眼于他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固然不错,但其中还有另外一层背景:光武为了确立绝对权威,需要对功臣有效地加以制约,以文吏为施政的爪牙。
但是,功臣毕竟已在政治上尤其是在军事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光武开始只能通过南北功臣相互制衡以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
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从曹魏开始正式建立的都督制度,对魏晋南北朝政治、军事影响极大,其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又有它的特殊性。
然因史料语焉不详,长期以来甚至“中外”的范围都没有定论。
最近读史,对这一制度略有体会,兹连同关于其性质、作用的我见,一并写出,以就教于方家。
[1]为省篇幅,往下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般省称都督中外。
[2]《资治通鉴》卷七十七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州泰下还有徐州刺史胡质。
[3]此事还可参见《晋书·石苞传》、《陈骞传》、《文帝纪》。
[4]二者混用之例又见《晋书·段灼传》。
[5]官品见《通典·职官十八》。
[6]《金石萃编》卷二三《上尊号碑》上,曹真名次排在曹休前,不知何故。
但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即位之初迁曹休为大司马,位在大将军曹真前,可见即使“上尊号碑”无误,也大体可断定两人不相上下,因而也没必要在军事上让曹真支配曹休。
[7]以上参《三国志·魏书·曹休传》、《曹真传》、《夏侯尚传》,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武元年(公元222年)。
[8]《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9]以下事见《晋书·元帝纪》、《王导传》、《王敦传》。
[10]见《宋书·百官志》。
有时“六军”还泛指包括“四军”、“五校”等在内的全部京师军队。
[11]据《晋书·王导传》,咸康元年(公元335年)还曾被任命都督中外,可是《成帝纪》及《资治通鉴》卷九十五成帝咸康元年这次任命均作“都督征讨诸军事”。
当时后赵石虎临江,建康震惧,而有此任命,似作“征讨”是,兹从之。
[12]参《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条。
[13]见《资治通鉴》卷九十二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
[14]再如《晋书·礼志下》“成帝咸和(公元326——334年)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效之场”,亦“外军”非地方上军队之强证。
魏将相大臣年表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万斯同《南唐将相大臣年表》宰相部分考订
Textual Research of Chancellors Part of Wan Sitong’s Chronology of Generals and Ministers in
Southern Tang Dynasty
作者: 濮思喆[1]
作者机构: [1]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3-7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万斯同;历代史表;南唐将相大臣年表
摘要:万斯同《南唐将相大臣年表》的宰相部分,是现存唯一有关南唐宰相的年表。
通过对该表的考订,可以大致建立南唐宰相年表的框架,并澄清南唐政治史上一些重要史实。
万斯同作为清初浙东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在史学编纂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独立制作了大量史表,弥补了一些正史在史表方面的缺失。
他的工作被一些论者认为失于粗疏,但我们评价他的工作应当认为贡献是占主要的。
【诗歌鉴赏】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原文及翻译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原文及翻译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原文
(表略)
高祖初起,啸命群雄。
天下未定,王我汉中。
三杰既得,六奇献功。
章邯已破,萧何
筑宫。
周勃厚重,朱虚至忠。
陈平作相,条侯总戎。
丙魏立志,汤尧饰躬。
天汉之后,表
述非功。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翻译
关于此表的作者余嘉锡《太史公书亡篇考》一文中曾提出是西汉末年的冯商。
也有人
认为作者不是司马迁、冯商及褚少孙等人,而是另有其人,姓名已佚失。
孰是孰非,现在
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予以判断。
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中,曾就此表没有小序,与其他诸篇不同这一点,猜测说这
是由于司马迁在序中讲了“过甚”的文辞,抨击汉朝廷对大臣刻薄寡恩,所以被后人删去。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推测。
《史记》佚篇的原因,现在尚不明了。
但可以确定,司马迁对汉
代帝王的讥讽之辞与他独特的史识,在当时是不容于世的。
当时社会条件不利于《史记》
的流传,使之亡佚的原因是很多的。
本表中有一种绝无仅有的书写方式──倒文,即将大臣的死亡、罢免、设太尉等一些
大事写成颠倒的文字。
历代学者曾多方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我们详细归纳分析了有
关研究成果,在注文中予以说明。
【史记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将军辨述
三国将军辨述黄巾起事,张角兄弟三人不称王,称天公、地公、人公将军。
如此昭示天下,煞有气概,力拔山兮气盖世,混世界非“将军”不可。
像张角这种“不第秀才”(按:两汉三国以察举选拔人才,“不第”是后来科举时代说法,如唐末黄巢作《不第后赋菊》),乱世中画符念咒碌碌无功,这时豁然明白枪杆子就是《太平经》。
就像鼓词里唱道“汉末刀兵起四方”,《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个乱字,上至宫闱下至民间乱成一锅粥。
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以致各路豪强趁势而起,那些方镇武装更是乱上添乱。
军事活动无疑是推进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厮杀与兼并,逐渐形成以曹操、刘备、孙权为轴心的叙事格局。
如此纳入先军路线,军事首脑和将军们就成了最耀眼的人物。
三英战吕布,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许褚裸衣战马超,甘宁百骑劫曹营……小说里这些段子让人津津乐道,也给人带来调和着血腥味的娱乐性认知:一些将军胜出,一些将军挂了,以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百余年来分分合合的汉季三国史。
一般受众心目中的“将军”,首先指武将,就是小说戏曲乃至现在电玩里边捉对厮杀的角色。
冷兵器时代,除了披挂上阵的将军,也有运筹帷幄的将军(当然还有作为典仪摆设的将军),彼此职能有所不同,但作用于大局的将领不一定能够上阵玩命。
小说叙事有意模糊二者区别,往往将力战型角色混同统率师旅的将帅,且多以阵前厮杀为看点。
民间历来流传所谓三国武将排行榜,如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也有说法将马超与赵云位置对换,七八位以后更是众说纷纭)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追求量化排序的思想却根深蒂固。
显然,一般接受层面上,关羽、张飞那种“万人敌”式的骁将更为人关注。
一“将军”作为古代高阶军事职官的一种通称,最初却并非专指武职。
《词源》“将军”条目是这样说的—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卿统称将军。
郑以詹伯为将军,见《国语·晋四》。
晋魏舒为中军帅,也称将军,见《左传》昭二十八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东将军:盛
平北将军:璋
尚书令:化
侍中:仪
扬州牧:范
荆州牧:逊
广州刺史:岱(分交州置,后废)
交州刺史:戴良
六年丁未
魏明帝太和元年
丞相:雍
前将军:范
左将军:瑾
右将军:骘
绥远将军:昭
征北将军:然
平北将军:璋
尚书令:化
侍中:仪
扬州牧:范
荆州牧:逊
交州刺史:岱(改镇南将军)
丞相:邵
卫将军:變
前将军:范
左将军:瑾
右将军:骘
后将军:齐
绥远将军:昭
征北将军:然
安东将军:盛
平北将军:璋
尚书令:雍
侍中:仪
扬州牧:范
荆州牧:逊
交州刺史:岱
三年甲辰
九月,魏主丕来伐,临江而还。汉主禅建兴二年。
丞相:邵
卫将军:變
前将军:范
左将军:瑾
右将军:骘
是仪(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
荆州牧:逊
濬(平蛮,复还武昌。)
二年癸丑
亲征魏合肥,不克。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前将军:桓
左将军:据
右将军:璋
辅吴将军:昭
镇北将军:韶
镇南将军:岱
尚书扑射:薛综
平尚书事:基
绥远将军:昭
征北将军:然
安东将军:盛
平北将军:璋
尚书令:雍(还任太常。六月,拜丞相。陈化六月,还太常,令如故。)
尚书仆射:唐固卒
侍中:仪
扬州牧:范
荆州牧:逊
交州刺史:岱
五年丙午
五月,魏主丕卒。
丞相:雍
卫将军:變卒
前将军:范
左将军:瑾
右将军:骘
后将军:齐卒
绥远将军:昭
嘉禾元年壬子
太子还建业。九月,公孙渊遣使奉贡。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镇军大将军:虑卒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前将军:桓
左将军:据
右将军:璋
辅吴将军:昭
镇北将军:韶
镇南将军:岱
尚书令:化
平尚书事:基
侍中:详
综(拜偏将军、左执法,领辞讼。)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左将军:据
镇南将军:岱
威北将军:恪(屯柴桑。)
尚书扑射:仪
选曹尚书::谭(还太常,平尚书事。)
中书令:孙弘
荆州牧:逊
八年乙丑
丞相:逊(二月卒。)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左将军:据
镇南将军:岱
威北将军:恪
征西将军:马茂(魏降将。八月,谋逆,族诛。)
吴将相大臣年表
大帝黄武元年壬寅
去年九月。改元。魏主丕黄初四年 汉主备章武二年
太傅:不常置
丞相:孙邵
大司马:或分左右
上大将军:
大将军:咋号大将军附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士變(领交趾太守)
前将军:吕范(领扬州牧)
左将军:诸葛瑾(督公安)
右将军:步骘
后将军:贺齐
绥远将军:张昭
交州牧:吕岱(讨廖式。)
四年辛酉
四月,全琮等败于芍跛。五月,太子登卒。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左将军:据
镇北将军:韶卒。
镇南将军:岱(贼平,还镇武昌。)
威北将军:恪
尚书令:严畯
尚书扑射:仪
选曹尚书:综
侍中:综
承(拜奋威将军。)
选曹尚书:陆瑁
侍中:综、仪
荆州牧:逊、濬
三年甲寅
八月,汉丞相亮卒。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前将军:桓
左将军:据
右将军:璋卒
辅吴将军:昭
镇北将军:韶
镇南将军:岱(徒屯蒲圻。)
尚书扑射:综
选曹尚书:瑁
侍中:综、仪
中书令:阚泽(加侍中。)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镇军大将军:孙虑(皇子拜,镇牛州。)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前将军:桓
左将军:据
右将军:璋
辅吴将军:昭
镇北将军:韶
镇南将军:岱(屯沤口。)
尚书令:化
平尚书事:基
侍中:详、综
荆州牧:逊
濬(二月,讨五溪蛮。)
交州刺史:岱(召还。)
征北将军:朱然(镇江陵)
平北将军:潘璋
安南将军:吕岱(交州刺史)
尚书令:顾雍(太常领)
尚书仆射:(他官平尚书事者附,选曹尚书附。……
侍中:是仪
中书令:
扬州牧:吕范(前将军,十一月拜。)
荆州牧:陆逊(辅国将军)
交州刺史:吕岱(安南将军)
二年癸卯
三月,魏师来伐。四月,汉主备卒。
正月,魏毌丘俭反,峻率师袭寿春,俭败,引还。
丞相:峻
大司马:岱
镇北大将军:文钦(魏降将拜。)
骠骑将军:据
车骑将军:纂
卫将军:胤
前将军:咨
左将军:赞(二月,败没。)
华融(加侍中。)
右将军:患(加侍中。)
镇东将军:绩
镇南将军:异
镇北将军:绪
抚军将军:协
镇军将军:壹
前将军:朱桓(督濡须。)
左将军:朱据
右将军:潘璋
绥远将军:昭(改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征北将军:然(四月,迁骠骑。)
平北将军:璋(四月,迁右将军。)
镇北将军:孙韶(镇广陵。)
尚书令:化
平尚书事:刘基)光禄勋平尚书事。)
侍中:仪(辅太子守武昌。)
徐详
胡综(并拜侍中兼左右领军。……
四月,帝薨,太子亮即位,改元。
太傅:诸葛恪(四月拜,领尚书事。十二月,率师破魏于东兴。)
上大将军:岱(四月,迁大司马,仍镇武昌。)
车骑将军:刘纂
卫将军:滕胤(四月,太常加受顾命,领尚书事。)
前将军:唐咨
左将军:留赞(十二月拜。)
右将军:朱据(四月。受顾命。)
镇东将军:朱绩(镇乐乡。)
中书令:弘
十一年戊辰
左大司马:然
上大将军:岱
大将军:恪
骠骑将军:据
抚军将军:协
尚书扑射:屈晃
中书令:弘
交州刺史:陆胤
十二年已巳
正月,魏司马懿杀曹爽。
左大司马:然(三月卒。)
上大将军:岱
大将军:恪
骠骑将军:据(贬死)
抚军将军:协
尚书扑射:晃(谏废太子斥免。)
中书令:弘
荆州牧:逊
交州刺史:岱
二年庚戌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
卫将军:琮
前将军:桓
左将军:据
右将军:璋
辅吴将军:昭
镇北将军:韶
尚书令:化
平尚书事:基
侍中:详、综
荆州牧:逊
潘濬(太常,镇武昌,与陆逊共领荆州事。)
交州刺史:岱
三年辛亥
镇南将军:壹(改镇军,督夏口。)
朱异
镇北将军:全绪
抚军将军:协
领尚书事:滕胤(卫将军,领尚书事。)
侍中:峻(四月,受顾命,领武卫将军,典宿卫。)
中书令:弘(四月,受顾命,为诸葛恪所杀。)
孙嘿
交州刺史:胤
二年癸酉
三月,恪率师伐魏。八月,兵败引还。
太傅:恪(二月,加荆扬二州牧。十月,为孙峻所杀。)
交州刺史:胤
十三年庚午
八月,废太子和,赐鲁王霸死。
上大将军:岱
大将军:恪
抚军将军:协
中书令:弘
交州刺史:胤
太元元年辛未
上大将军:岱
大将军:恪(十一月,入朝,领太子太傅,总国事。)
抚军将军:协
镇南将军:孙壹
侍中:孙峻
中书令:弘(十一月,兼太子太傅。) 交州刺史:胤 废来自建兴元年壬申 中书令:嘿
交州刺史:胤
五凤元年甲戌
九月,魏司马师废其主芳。魏国主髦正元元年
丞相:峻
大司马:岱
骠骑将军:据
车骑将军:纂
卫将军:胤
前将军:咨
左将军:赞
右将军:患
镇东将军:绩
镇南将军:异
镇北将军:绪
抚军将军:协
镇军将军:壹
领尚书事:胤
中书令:嘿
交州刺史:胤
二年乙亥
镇南将军:岱
威北将军:诸葛恪(屯皖口。)
尚书扑射:综
选曹尚书:瑁
侍中:综、仪
中书令:泽
荆州牧:逊、濬
赤乌元年戊午
校事吕壹伏诛。
丞相:雍
上大将军:逊
大将军:瑾
骠骑将军:骘
车骑将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