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育图文PPT课件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荷.菊.橙.橘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赠刘景文课件

秋天
赠刘景文
苏轼
苏 轼
• 宋朝(人) •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也称苏东坡。 • 文学家、书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qí ng cán yóu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chéng jūn
jú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苏轼想告诉刘景文
深秋来了。 在那方荷花池里, 花儿谢了,叶儿枯了。 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 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 这不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吗?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挺立在寒霜中,勇敢地 说:“ 。”
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秋天到了,橙子
秋天到了,橘子
橙黄橘绿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但刘平 战死沙场,从此刘景文的生活过得非常困苦, 苏轼在杭州见景文时,非常同情他的愁苦生 活,但又希望他振作起来,乐观向上。就像 秋天一样,虽然有点萧条,荷花枯萎,菊花 凋零,但也有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时候。 虽然年纪已大,但仍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光。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初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盛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 雨盖
赠刘景文
苏轼
苏 轼
• 宋朝(人) •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也称苏东坡。 • 文学家、书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qí ng cán yóu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chéng jūn
jú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苏轼想告诉刘景文
深秋来了。 在那方荷花池里, 花儿谢了,叶儿枯了。 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 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 这不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吗?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挺立在寒霜中,勇敢地 说:“ 。”
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秋天到了,橙子
秋天到了,橘子
橙黄橘绿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但刘平 战死沙场,从此刘景文的生活过得非常困苦, 苏轼在杭州见景文时,非常同情他的愁苦生 活,但又希望他振作起来,乐观向上。就像 秋天一样,虽然有点萧条,荷花枯萎,菊花 凋零,但也有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时候。 虽然年纪已大,但仍是大有作为的好时光。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一年 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 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初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盛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 雨盖
(2024年)《赠刘景文》PPT优秀课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4/3/26
4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02
01
03
2024/3/26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 州时所作。
8
描绘秋天景象和表达情感
秋天景象
通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描绘出秋天 的萧瑟景象,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024/3/26
表达情感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鼓励学 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9
诗词中运用修辞手法举例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如“荷尽已无擎雨盖”,将枯 萎的荷叶比作失去遮雨作用的伞盖,形象生动。
拟人
通过“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诗人赋予菊花以 人的品格和情感,表现出菊花的坚韧和乐观。
对比
诗人在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荷尽”与“菊残”
、“已无”与“犹有”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在秋
天中的独特之处。
2024/3/26
10
03
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
2024/3/26
11
苏轼豪放派诗词风格体现
01
气势磅礴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赠刘景文》后的感受和思考,如对诗中意境、人物形象、情感 表达等方面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某些细节或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4/3/26
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展思路和视野。
25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要点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4/3/26
4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02
01
03
2024/3/26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 州时所作。
8
描绘秋天景象和表达情感
秋天景象
通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描绘出秋天 的萧瑟景象,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024/3/26
表达情感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鼓励学 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9
诗词中运用修辞手法举例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如“荷尽已无擎雨盖”,将枯 萎的荷叶比作失去遮雨作用的伞盖,形象生动。
拟人
通过“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诗人赋予菊花以 人的品格和情感,表现出菊花的坚韧和乐观。
对比
诗人在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荷尽”与“菊残”
、“已无”与“犹有”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在秋
天中的独特之处。
2024/3/26
10
03
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
2024/3/26
11
苏轼豪放派诗词风格体现
01
气势磅礴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赠刘景文》后的感受和思考,如对诗中意境、人物形象、情感 表达等方面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某些细节或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4/3/26
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展思路和视野。
25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要点
《赠刘景文》(课件)(共26张ppt)

残败;枯萎。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对比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达 了诗人对菊花的_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刘景文
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诗歌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读注释 看插图 查字典
抓住诗中景物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歌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读注释 看插图 查字典
抓住诗中景物 想象画面,体 悟诗情。
赠刘景文
送,本义是将钱财送给他 人
想画面 悟诗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日荷尽图 菊残傲霜图 橙黄橘绿图
盖菊残霜君橙
诗人和刘景文是什么关系呢?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cán yóu
ào
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一年好景君须记,
chénɡ jú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再读古诗,思考诗中写到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赠刘景文》_精品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赠
荷尽无叶 秋末的特征
刘
菊残傲霜 色彩明丽
景
橙子金黄 富有生气
文
收获的季节 橘子青绿
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
•
1.这 场 世 界 上 苦难 最深重 的经历 告诉世 人:在 困境中 ,我们 可以把 好处和 坏处对 照起来 看,并 且从中 找到一 些东西 来宽慰 自己。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 -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
相关资料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 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 -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
Hale Waihona Puke •7.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欣赏 古今中 外的名 家作品 ,并熟 悉我国 的民族 音乐, 培养学 生对音 乐的爱 好和欣 赏的习 惯,发 展听觉 ,记忆 力,想 象力, 并了解 祖国悠 久的音 乐历史 文化, 激发爱 国主义 热情和 民族自 豪美感 。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语文部编版 三年级上
赠 刘 景 文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苏轼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 -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课件 -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
荷尽已无擎雨盖,
凋谢。
遮雨的盖子,这 里指荷叶。擎: 举,向上托。
2024版《赠刘景文》PPT课件

表现技巧探讨
探讨诗人在表现情感、描 绘景物等方面的高超技巧。
诗歌风格赏析
鉴赏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 如豪放洒脱、意境深远等。
10
03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024/1/26
11
离别之情
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 了诗人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
2024/1/26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烘托出 离别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
26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6
27
2024/1/26
19
对古代送别诗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古代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赠刘景文》延续了古代送别诗表达深情厚谊、留恋惜别的传 统,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离别氛围。
2024/1/26
发展古代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赠刘景文》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如 借景抒情、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1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价值体现
01
弘扬传统文化
《赠刘景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和传播,有
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1/26
02 03
增进人际交往
《赠刘景文》所表达的深情厚谊和留恋惜别之情,对于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人们可以借鉴诗歌中 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传递友情、亲情等真挚情感。
《赠刘景文》PPT课 件
2024/1/26
1
2024/1/26
目录
CONTENTS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 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 课堂互动环节
《赠刘景文》ppt课件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赠刘景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 文学才华,更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人生智慧。这首诗成为了后世学 习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赠刘景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代表了苏轼诗 歌创作的巅峰,展现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
此诗中的意象包括秋景、残荷、绿竹 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如残荷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绿 竹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力量。
象征
此诗中的象征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出苏轼对 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使诗歌的主题更 加深刻、含蓄。
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语言
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用词简练、生动,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枝”等句,既描绘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表达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 上的精神。
他是苏轼的友人,两 人交往密切,相互敬 重。
苏轼与刘景文的关系
苏轼与刘景文是文学上的知己 和朋友。
苏轼曾多次为刘景文的诗文作 序和跋,表达对其才华的肯定 和赞美。
刘景文去世后,苏轼曾为其撰 写墓志铭,表达哀思和敬意。
《赠刘景文》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元祐五年 (1090年)所作。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知州,而刘 景文已于前一年调任密州知州。
杜甫的《春望》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李清照的《如梦令》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追忆。
相关文学鉴赏和研究资料
《唐宋文学鉴赏辞典》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赠刘景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代表了苏轼诗 歌创作的巅峰,展现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
此诗中的意象包括秋景、残荷、绿竹 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如残荷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绿 竹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力量。
象征
此诗中的象征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 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出苏轼对 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使诗歌的主题更 加深刻、含蓄。
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语言
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用词简练、生动,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枝”等句,既描绘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表达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 上的精神。
他是苏轼的友人,两 人交往密切,相互敬 重。
苏轼与刘景文的关系
苏轼与刘景文是文学上的知己 和朋友。
苏轼曾多次为刘景文的诗文作 序和跋,表达对其才华的肯定 和赞美。
刘景文去世后,苏轼曾为其撰 写墓志铭,表达哀思和敬意。
《赠刘景文》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元祐五年 (1090年)所作。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知州,而刘 景文已于前一年调任密州知州。
杜甫的《春望》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李清照的《如梦令》
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追忆。
相关文学鉴赏和研究资料
《唐宋文学鉴赏辞典》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18张PPT)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 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 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课文讲解
思考:后两句有什么用意?
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
课文讲解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 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 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受 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 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 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 乐观向上。
古诗注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古诗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 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 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古诗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
思考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 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 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 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
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
秋末冬初
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成熟 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 “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 的形象。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课文讲解
思考:后两句有什么用意?
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
课文讲解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 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 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 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受 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 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 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 乐观向上。
古诗注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古诗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 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 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古诗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的好景你必须记住,
思考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 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 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 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
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
秋末冬初
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成熟 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 “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 的形象。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写出下列词的 反义词。
无(
)
是(
)
上(
)
斜(
)
爱(
)
晚(
)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诗 句
1、菊花凋零了,但是还有傲霜的枝条。 菊残犹有傲霜枝 2、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要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 3、停车只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
我会认
liú jú cán jūn chénɡ 刘菊残君 橙 jú jìnɡ xié fēnɡ yú 橘径斜枫 于
一条羊肠小道由山下通 向远处的山顶
径:小路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停坐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晚:傍晚 因为喜爱这傍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tínɡ
亭
tínɡ
停
这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火。
红于:比······还红 霜叶:经霜打的枫叶
一年好景君须. 记. ,.
君须.
--收获的季节
橙黄:橙子金黄 橘绿:橘子青绿 时:时节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
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 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简 析] 这 是 一 首 优 美 的 写 景诗 。 诗 中 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到的枫林晚景。写秋景的 诗 历 来 悲 凉 , 可 是 ,诗 人 笔 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春 天 。
4、古诗两首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 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 王安石 苏辙 欧阳修 苏洵 柳宗元 韩愈 曾巩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意思是(
)。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
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
绘了一幅
(
)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我喜欢春天,因为
。
我喜欢夏天,因为
。
我喜欢秋天,因为
。
我喜欢冬天,因为
。
练一练
一、选 择 正的读音,在下面画“——”. 橙(chén chénɡ) 枫(fōnɡ fēnɡ) 径(jìn jìng)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
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 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 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 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 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练习
❖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
秋夕
qínɡ
荷尽. 已无擎雨. 盖. ,.
荷:荷花 尽:落尽,没有 擎雨盖:荷叶
--荷败
荷尽已无擎雨盖,
yóu ào shuānɡ
菊残. .犹有傲霜. 枝. 。. --菊残 菊:菊花 残:开败 犹有:只有 傲霜枝:傲视霜 雪的枝干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xū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写的是什 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我 会 于(由于)(于是) 写 首(首都)(首先)
枝(树枝)(枝头)
枫(枫叶)(枫树)
记(忘记)(记住)
刘(姓刘)(刘老师)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栏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赠刘景文(赠:送给)
作者: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赠送
jú
菊花
jūn
君子
liú qíng gài
姓刘 擎雨盖
cán
yóu
残枝 犹有
bì xū chéng jú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擎菊残 犹君须橙 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霜叶红于二月花。
雨
儿歌
霜字雨头下加相,
lù
jiànɡ
寒露过后是霜降;
biàn
sǎ yán
遍地好像撒白盐,
sì xuě fēi
似雪非雪这是霜。
霜
二月开的鲜花
枫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 会 写 首(首都)(首先)
枝(树枝)(枝头)
记(忘记)(记住)
刘(姓刘)(刘老师)
猜字谜:
二儿走之行千里。 谜底:( 远 )
山行
山行: 在山里走
杜牧字牧之, 是唐代诗人。 他和李商隐合
称为“小李
山行
[唐] 杜牧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