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_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二)(16分)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毛发。

矼,石桥。

枵,肚子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跻:攀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新版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游黄山记》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游黄山记》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游黄山记》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因而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五犹披重裘拥火。

云走入夺舍,顷刻浑沌,两人坐,辨声而已。

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第二天,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

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天风撼人,不可立。

晚至狮林寺宿矣。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后进。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僧惧挽之。

余笑谓:“坠亦不妨。

”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由由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好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僧人笑。

第二天,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

食顷,有白练绕树。

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

”初濛濛然,镕银散绵,很久浑成一片。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低,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

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省)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用具,相似小山轿。

1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小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胜:尽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后进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低,迥非一族族:品类2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吾尝整天而思矣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家人以肩舆相迎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21、以下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扼要交待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福建省中考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 (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9 题。

( 16 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爬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围绕山颠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低随岩委宛。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岳名。

6. 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4 分)(1)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 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 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__________7. 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 曲直高低 / 随岩委宛B、土人新 / 以木板循岩为室 / 曲直高低随岩委宛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 为室曲直高低 / 随岩委宛D、土人新 / 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 / 高低随岩委宛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1)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 分)译文:(2)爬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 2 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色?乙文写“山”,作者前去“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归纳。

( 5 分)答案:(二)( 16 分)6.( 4 分)(1)逆流而上(2)延伸( 3)看,回头看(4)就是7.(3 分)A8.( 4 分)(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便骑上飞驰的马,驾御着长风,也不感觉(比它)快。

《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 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 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1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4分)答案:12、D(2分)13、C(2分)14、(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自、互文句式各1分,梳理1分。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三峡》《徐霞客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第二篇: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作者简介(徐霞客简介)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游颜洞记(徐霞客) 阅读答案附翻译

游颜洞记(徐霞客) 阅读答案附翻译

游颜洞记(徐霞客)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游颜洞记(徐霞客) 阅读答案附翻译游颜洞记徐霞客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2、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3、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黄山记》阅读答案

《黄山记》阅读答案

《黄山记》阅读答案《黄山记》阅读答案小学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时期。

下面给大家分享《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黄山记》阅读答案黄山记很早就已闻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今年九月,我来到黄山。

拾级而上,灰蓝色的青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

凭栏远眺十里达通的群峰,只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的帷幔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奔到眼前。

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石屏”,遥望莲花峰,它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团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

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乐趣。

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

黄山的.松不像一般的松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他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

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

离开玉屏楼,旁边又有一株古松伸出一枝,做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

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

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不仅有独立生长的,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树木就是成林成片,形成松海。

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的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却又似海。

《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游白水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④,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③击汰:拍击水波。

亦指划船。

④馀甘:即橄榄。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源殆可以熟.物______②折处辄.为潭______③复.与过饮酒______④顾.影颓然______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0.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答案】8.①使……熟(煮熟)②就③再;又④看(回看)9.(1)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处百丈瀑布。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10. C。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余至平天石工,华垩光明顶而上。

腹甚榜,遂入社后一庵。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日:“新日太皎,恐非老睛。

”因指一僧谓余日:“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石工,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下入庵,黄粱已熟。

饭后,北向过一岭,脚躅菁莽中,入一庵,日狮子林,即智空所指宿处。

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

遂指庵北二峰日:“公可先了此胜。

”从之。

俯筑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

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

度崖,姿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就更雄胜耳。

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石工。

社脊斜豆,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向崖所衮:者。

石工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

登之,俯瞰壑中,正与向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

(节选自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材料二: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

食顷,有白练绕树,此云铺海也。

初漠J然常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蠹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节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个呵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

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余不能危,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

左顾右睨,前探后嘱,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

当“海马①”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

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

倘一失足,不堪置想。

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

若禁缓之,自觉无勇。

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轼《记游白水岩》阅读答案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②石五丈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黄昏归来,后退,看着群山燃烧。

沥青谷。

枝江市,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缒:zhu用绳子把人或东西捆起来。

③ 尤根:奥利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其源殆可以煮熟的物▲⑵少在北方,有一百人的悬浮水⑶折处频繁地为潭▲⑷顾影子颓废▲十二.选择与“循山而“董”中的“儿”具有相同的含义和用法(▲)(3分)A..中峨冠而有很多胡子的是东坡b雪儿先生不思则罔C.而不服从少数人的国王会鄙视少数人d往,暮而归十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钟)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十四.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钟)a虽然选文很短,但它将父子一整天的旅游活动具体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b所选文本以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变换为顺序,使用叙事、描述、抒情和其他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把握特点和写作场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个字,河水湍急清澈。

d苏轼贬谪徽州后写了这篇文章,含蓄地表达了奇山异水不能缓解他内心的压抑。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十一.((4分)⑴使……熟(煮熟)⑵稍微⑶就⑷看(回看)十二.(3(最小)d13.(2分)水像雪花一样飞溅,声音像雷声一样咆哮,这让人们既高兴又惊讶。

14.(3分)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2、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3、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

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①馀甘:橄榄菜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B.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C.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殆:大概D.断者为沼,涸者为坳.坳:地面低洼处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则.与一生彘肩C.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其.孰能讥之乎D.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0、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

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玦寓决绝之意。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

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

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袴、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户盈罗绮”。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12、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第Ⅱ卷(共114分)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3分)(2)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2分)(3)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3分)8、A、抗:匹敌 9、B 10、C(二鼓相当于21点——23点) 11、D 12、A13、翻译(见译文)(1)攀草牵棘、历、援各1分(2)缒、所止各1分(3)羁旅、隅、引领各1分参考译文:1、翻译(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

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

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

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

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

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

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像一堵墙壁耸起好象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

(到那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

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

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

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

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

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

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

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

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

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

2、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3、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傍晚,(我们)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溪水上下游都是深绿色的,幽静深远,(水流徐缓)好像不想流动似的。

还未走到溪水的尽头,就看到一条斜出的小路,向西高出地面几百尺。

已经走到(小路的)尽头,那山的顶峰隐约青翠的地方,或许远在三十里之外:(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

远处的树林,在烟云中时隐时现:(远处的树林)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长枪,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我们)在幽暗不明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揣度给它们命名。

水有几百条支流,分散错杂,纵横参差错落:(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形成池塘,干涸的成为了洼地(山间平地)。

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而合,有的相背而离;青碧的树藤,互相覆盖缠绕。

一叶叶小舟,在水上纵横进退,(人们划着船)摘取那翠绿的是菱角:挽采那红红的是莲花,抓举那白白的是鱼。

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

山上有座佛寺,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整齐地矗立在寺门的左右,松涛声一一分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

天色已晚不可久留,于是(我们)沿着山路从北面下来,重山叠岭,树木茂盛。

一轮新月挂在高高的山顶上,月随人动,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

(我们)走到山脚,已是二更时分了。

我们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东林的美景几乎游赏完毕。

同行的人有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和我四个人。

他们三人虽然生在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却都连年饱含忧患意识;我也寄居他乡,家乡在西南角的天边,伸长了脖子望了很久却不能回去。

现在遇到东林山水,开口一笑,不是偶然的事情。

(他们三人)都应和道:“嘻!你替(我们)殷这次游玩的事情记下来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