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有哪些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有哪些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有哪些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宝藏,是孕育现代文学创作的土壤,其对动画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可以给动画带来新的借鉴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篇一:启母石在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几丈高的巨石,这块巨石中间开裂,这就是启母石。

相传这就是夏禹的妻子涂山氏变的。

因为涂山氏的儿子叫“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

在启母石不远的地方,立着两根由大块方石头垒成的门柱,相传这曾经是夏禹的家门口,就叫“启母阙”。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他治水来到了萼岭口附近,看到这儿地势险恶,但是不开凿又不能疏通水路。

于是他为了能尽快凿开河道,在凿山时就变成一只巨大的熊,这样一来,大禹不论翻山越岭,挖土掘石,引水导洪,都非常方便有力。

大禹每天忙着开凿石头,没有回家吃饭,就叫他的妻子涂山氏给他送饭。

他因为妻子怀孕,怕吓着妻子,就把自己变熊的事儿瞒着她。

他跟妻子约定:只要听见他敲鼓的声音,就去给他送饭。

涂山氏知道丈夫治水辛苦,就按照他的嘱托办事,每天她听到咚咚的鼓声时,就赶紧撑着筏子,把饭送到大禹开山的地方去。

这样,夫妻两人虽说辛苦,但心里很快活。

但纸包不住火。

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时,一不小心,脚下踩的几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正好砸在鼓面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大禹因为走的急,也没在意,只管上山去了。

涂山氏一听到鼓声,心里纳闷:今天为什么丈夫吃饭早了呢?大概是今天特别累的原因吧,我还是赶紧送饭去吧。

于是,她赶紧把饭装好,急急忙忙撑着筏子给大禹送饭去了。

谁知道,她来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见大禹回来,就往山上爬去。

她来到山上往下一看,只见有一头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的凿石推土,开挖河道。

涂山氏看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会变成大黑熊了呢?平时自己怎么没发现呢?一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提起饭篮赶紧往家跑。

一路上,她又怕又气,当她快到家门口时,心里难过的不行,实在走不了了,她就勉强支撑住,站在门口想着心事。

《大禹的寂寞》阅读答案

《大禹的寂寞》阅读答案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

反正,他是上路了。

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启母石诗词

启母石诗词

启母石诗词
以下是启母石的诗词:
《题启母石》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

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

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

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启母石的神话故事。

根据诗中的描述,启母石是由神父(黄熊)和神母(白石)所化。

婴儿被剖开后归还给父亲,母亲却无暇顾及。

自那时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谁还能记得这个往事?只有少姨还存留在人间,与启母石相望而居。

整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呈现了启母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渊源。

大禹的神话传说

大禹的神话传说

大禹的神话传说大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并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帝王。

他的儿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

大禹的诞生尧帝时代发生大洪水,鲧盗取天帝的息壤阻拦洪水,激怒了天帝,天帝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鲧被杀之后,尸体一直没有腐烂。

天帝害怕鲧复活,就派人用刀划开鲧的肚子。

从鲧的肚子里飞出一条龙,直上云霄。

这条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

关于大禹的诞生有两种说法,这是其一。

第二种说法是,鲧的妻子有莘氏住在汶川(今四川省汶川县),因为吞吃了一颗珍珠而怀孕。

她在河边的时候,突然胸口开裂,生下大禹。

血溅在河边的白色石头上,从此那里的石头都有红色的斑点。

不管孩子是从父亲的身体中诞生,还是因母亲接触或吞吃某物而诞生,在普通人看来,都是超乎常识的;但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这都很常见。

比如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便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颅中跳出来的;中国神话中,简狄吞吃了玄鸟的卵,生下了殷商的始祖契。

不寻常的出生,为神话中的人物增添了神圣的色彩,也让老百姓从一开始就笃信,他们是带着神圣使命降临人间的。

奉命治水鲧死后,洪水继续泛滥,一直持续到舜帝时期。

鲧的儿子禹已经长大成人,舜帝委派大禹继续治理洪水。

天帝也把息壤送给他,以协助治水。

为了彻底战胜水神共工,杜绝水患,大禹在茅山召集众神,商讨计策。

由于茅山是众神“会聚计议”的地方,后来就改称会稽山。

会稽,就是会聚计议的意思。

众神纷纷准时赶到会稽山,共商治水大计。

只有防风氏姗姗来迟。

这防风氏身高三丈多,龙头牛耳,独眼独眉。

他的骄傲怠慢激怒了大禹。

大禹立刻下令处死他。

因为防风氏身材高大,刽子手够不着他的脑袋。

只好临时搭了一个台子,刽子手站在台子上,砍下了防风氏的脑袋。

眼看着防风氏被杀,其他神灵都心惊肉跳,丝毫不敢违背大禹的命令。

大禹率领众神首先驱逐共工,断绝了水患的根源。

然后杀死了共工最厉害的部下——九头怪蛇相柳。

相柳的血十分腥臭,溅落在哪里,哪里就寸草不生。

大禹只好从别处取来好土,以掩埋沾了相柳血的土地。

单元综合测试 (2)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教版

单元综合测试 (2)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教版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探索在各社区、小区全面设立“红管家”。 “红管家”队伍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共驻共建单 位、小区在职党员等力量组成,是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 “每天都能看到‘红管家’的身影,他们一旦发现私搭乱建、邻里矛盾等问 题,会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荷塘社区居民张女士说。
(摘编自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材料二: 一座文明的城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城市,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城 市,是社会风气向上向好的城市,是人民满意的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实践、一种以人为 本持之以恒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聚焦 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不断增强,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满城“红管家”,服务“百事通”。如今的安源,一出门就能瞧见 “红管家”,一有困难就找“红管家”,百姓安全感、幸福感满满。
城市属于每一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一个个 流光溢彩的个体汇聚,终将铸就坚不可摧的“文明高地”。
(摘编自张文骁、龚亮《以人为本惠民 持之以恒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在中国思想中,整体和个体之间乃是共生关系,二者的联系极为密切; 但整体为主,个体为次,个体尤其不能离开整体。 B.孟子和墨子在爱他人这个方面有非常相近的思想,都认为施予爱才会得 到爱,这符合人类情感世界中的心理对应机制。 C.共生智慧中“先予后取”的政治道理,是英明的统治者都应遵照去做的, 那些只取不予的统治者,极容易引发人民反抗。 D.真正的文明城市一定会为市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杨女士不到15分钟 就办理好了社保业务的事例,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5课 大禹治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5课 大禹治水
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 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 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 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大禹吸取了__鲧____治水失败的教训,采 用_疏__导____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 一起,__疏__通___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 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造句: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毒蛇 病毒
造句:这种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
shé

毒蛇 五步蛇
造句:深山老林里有许多毒蛇。

甲骨文的“蛇”,字形上方是尖形的蛇头, 下方是弯曲的蛇身,也就是古代的“它”字。
shòu

百兽 野兽
造句:老虎是百兽之王。
shānɡ

伤害 受伤
造句:我们不要伤害小动物。
造句:这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爱我中
华”的教育活动。xù续断断续续 继续
造句:曹雪芹写《红楼梦》,断断续续写了 十年。
rèn

认为 认真
巧记 有人在说话(讠)

造句:我认为小明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xùn

教训 冬训
造句:他们将全力投入即将到来的冬训。
bèi

棉被 被动
巧记 一件皮衣

造句:妈妈做的棉被真暖和啊!
熟字比较
chǎn yè


加一加
讠+人=认 衤+皮=被 辶+首=道 氵+共=洪
bèi

“衤”不要 写成“礻” 。
chǎn

下面是“丿 ” 不要写成“ 丨”
bèi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女娲神话_一个结构分析个案

女娲神话_一个结构分析个案

① 神或原人身体创生神话世界各地均有流传,此处德国神话的以头造天并非孤证,限于篇幅未引。

文章编号:1671-5977(2006)02-0001-05女娲神话:一个结构分析个案收稿日期:2006204206作者简介:涂笑非(19682),男,湖南长沙人,美国阿肯色州Hendrix 学院宗教系教师。

哈佛大学硕士、耶鲁大学硕士、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宗教学,东西方比较文化。

涂笑非(亨德利克斯大学,美国 阿肯色州 80002) 摘要: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人类思想和自然界共同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的联系。

在初民社会,上叙隐喻就形成了神话。

本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揭示女娲神话是与创世神话紧密关联的灵石崇拜的一个个案。

关键词:神话;女娲;结构主义批评中图分类号:G 0 文献标识码:A(一)在结构主义逻辑学观点看来,人类的生存繁衍是在一定的结构当中发生的,这种结构不仅指社会构成,如等级制,也包括人类的思维、语言和“人化”的自然界。

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果,社会、思想和自然界共同形成了一种自然———文化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喻的联系。

由于有了这种结构,外在世界才是可应付的,人才能做出种种反映———简单地说,才能存在。

在初民社会,上述隐喻就形成了神话。

人生命过程中的矛盾,如生与死,通过隐喻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困惑。

装饰着情节的神话通过不断地叙述将这种困惑暗示给他的听众。

本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女娲神话,在表面上杂乱无章,似乎是被非常糟糕地拼贴起来的众多神话故事中,去发现它们共同的、几乎是按严格规律出现的信息代码,并通过这些信息代码了解其传达的逻辑语义。

据《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山而页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这一常为人引证的神话记载说明女娲最大的功绩在于炼石补天。

最完整的上古洪荒神话体系,神话情节发展与神话人物架构分析

最完整的上古洪荒神话体系,神话情节发展与神话人物架构分析

最完整的上古洪荒神话体系,神话情节发展与神话人物架构分析洪荒神话体系,是由现代人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体系。

在中国传统神话的基础上,更改和增加了很多设定,使得洪荒神话,多了一丝古老沧桑气息,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上古时期的想像。

首先,在神话的角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洪荒神话的时间先后情节发展:洪荒神话的起源到结束。

1、混沌神魔大战在宇宙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诞生了三千混沌神魔。

大战起因:其中盘古便是其中最强的一个,而后盘古决定开天辟地,破开混沌。

支持盘古这样做的称之为神,不支持盘古这样做的称之为魔(那个时候神魔没有好坏之分)。

分歧产生,无法调解,一场大战无可避免。

大战的结果:神族胜利,但神魔两方几乎死伤殆尽,神这边只剩下了盘古,而魔这边还剩下了几乎要魂飞魄散太古双魔(魔祖罗睺、魔尊计都)。

而后双魔遁走,至于双魔什么时候再出现,这便是后话了。

赢得胜利的盘古,开始了他的开天辟地大业。

2、盘古开天辟地以巨斧劈开混沌,上为天,下为为地。

因天地不稳,盘古便以头顶天,脚踩地,使天地分离。

而后天地稳定,而盘古因为经历了神魔大战,又耗费过多力量开天辟地,完成了他的伟业后,便陨落了,他的身体化时间万物。

3、龙汉大劫盘古陨落后,留下的混沌之气又化作了四种气,玄清气,玄空气,玄灵气,玄明气。

这四种气又孕育了四位圣神,如下图:后来,天地间又诞生了一批先天生灵: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西方教大小教主,祖龙,元凤,始麒麟等。

而龙汉大劫,讲的便是上古龙族,上古凤族,上古麒麟族之间的战争了(有点像三国演义了)。

大劫起因:祖龙杀伐太多,傲慢且暴力凶残,引起其它两族的不满。

元凤的第一个后代,九天鲲鹏,天鲲鹏遨游天地海洋,追逐龙族而食之,这个也激化龙凤两族的矛盾。

麒麟一族经常凤族和龙族打压和侵略,心中早有怨气。

大劫结果:以前大陆是一整块的,这三族打得天昏地暗,大山倒塌,江河断流,一整块大陆四分五裂,破坏了气运,导致盘古开创的世界不稳定,四位圣神出手干涉。

第五章-神话-下

第五章-神话-下

现代学术的经典分类中,学者多将精卫、夸父、后 羿的故事列入自然神话的范畴,或者将其命名为人类 与自然斗争的神话,认为这类神话反映了人类战胜自 然的欲望和气概。固然,上述神话多以人类与自然的 关系为主要着眼点,但是其讲述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 了给人类在自然空间中定位,并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可 以合法、合理地居住的文化空间。
上 帝 之周 子人 。与
商 人 一 样 , 认 为 自 己 是
显然,上述族源神话具有极强的宇宙论、创世论 的色彩。也就是说,夏、商、周人都认为他们的族 群是天与地相结合的结果。
族源神话借用创世语汇(如宇宙之卵),将始祖 的诞生置于创世神话的语境之中,无疑是提高其神 圣地位的有诸神不仅是世界的创造
二、人类起源神话 神话发展到系统化阶段时,人类起源神话
往往是作为创世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讲述的。
1、人是由神创造的 2、洪水遗民神话 3、族源神话
女娲乃是上古女神,生有圣德。《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 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 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
河南登封启母石,相传大禹之妻生启后化为此石。
《诗经·商颂·玄乌》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 娀氏之女,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 卵,简狄取吞之,因孕 生契。
鸿山战国贵族墓 出土的玉玄鸟
玄鸟生商的神话对于商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后来商人承认世界是由夏人创造的,因此商人 统治的合法性便只能由玄鸟生商的故事来证明。商 人通过玄鸟生商的神话宣称:尽管世界是大禹所造, 但商人是继夏人之后为上帝治理下土的直接“选 民”,这种承续“帝命”的思想实际上已开周人以 德承天命思想的先河。

古代神话故事解析

古代神话故事解析

古代神话故事解析导语: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古老的故事不仅令人着迷,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个古代神话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讲述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天地万物。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更是一个关于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的象征。

1. 解析神话的象征意义盘古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他用自己的身体将天地分离开来,象征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同时,故事中的天地万物也代表着宇宙的无限可能性,启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2. 探讨神话的文化背景《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想象和表达。

在古代,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并没有科学的解释,因此他们通过神话来解释这些现象,并传承给后代。

二、《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讲述了女娲用自己的身体补天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女性力量的赞美,更是一个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1. 解析神话的象征意义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她用自己的身体补天,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她的举动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资源。

2. 探讨神话的文化背景《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人对于自然力量的一种崇拜和敬畏。

在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到无比敬畏,因此他们通过神话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并传承给后代。

三、《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嫦娥因为误食了仙丹而飞上了月亮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和牺牲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对于永恒和追求的思考。

1. 解析神话的象征意义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她为了爱情和人类的幸福,选择了永远留在月亮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和牺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追求永恒和完美也是人类不变的追求。

先天之母解析

先天之母解析

先天之母太极图不是伏羲作的,也不是谁发明的。

太极图揭示了主客观两个事物之间的运动关系和运动规律,是伏羲的伟大发现,是我们的重新发现。

但是,依图可知,古人要么是因为认识的局限,要么是传承中因为美学的要求而变异,更多地表现了阴阳和时间的局限性,一切都局限在圆内。

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一定时间内的空间与意间是局限的,但时间永远不会中断,是连续无穷的,一切都是时间的函数。

在365天内,今年正月初一的昨天是去年大年除夕,而今年除夕的明天是明年的大年初一。

时间是有过去和未来的。

我们的太阳系没有占据这一片空间之前,时间就在此等待。

太阳系即使消亡了,时间也会在此等待新的客人,记录新客人的年轮。

因此,我们对太极图进行了修正,为时间补上了过去和未来。

从此,这条S线就冲出了圆外,这新的两点一线一个圆,就构成了母图。

这是我们研究太极图和《道德经》20多年的重要成果之一。

(母图)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由此可知,老子把这个说不清看不透先天地而生的规律指定为姓“母”、字“道”、名“大”,呼其姓名就是“母道大”。

这个母,并非现代汉语里的母亲或专指雌性,这个母是包含父母、阴阳、无有、空色……这种二元基因的自然规律,即自然之母或先天之母。

我们的后天之母或人文之母的母字是从甲骨文中的“”字而来,只有生儿育女有了乳汁的女人,才能称为母亲,也就是在“女”字中添上了代表乳房的两点,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母字。

这两点一线一个框的人文之母,与两点一线一个圆的先天之母形成了天合之作。

因此,《道德经》中说,“有,名万物之母”、“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等处的母字多有母本、榜样的人文之意,又包含父与母的二元基因。

启母石的故事读后感

启母石的故事读后感

启母石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启母石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神秘世界的大门。

这故事里,大禹治水忙得脚不沾地,三过家门而不入,那股子为了大家舍小家的劲儿,真的特别让人钦佩。

他一心扑在治理洪水这件大事上,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简直爆棚。

再看启母,那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她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大禹,虽然大禹老是不回家,但她理解他的抱负。

她就像很多伟大人物背后的默默支持者一样,虽然没有站在最耀眼的治水舞台上,却也是这个故事里温暖又坚定的存在。

而启母石的出现,那可真是充满了神话色彩。

它就像一个凝固的传奇,静静地站在那儿,见证着这段伟大的历史和这对夫妇的奉献。

从这个石头里诞生了启,感觉就像是上天对大禹夫妇的一种馈赠。

这也让我觉得,在古人的眼中,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连他们的后代都好像带着一种特殊的使命和光环。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像大禹一样的人,为了大家的幸福,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命努力。

可能是医生,不顾自己的疲惫救死扶伤;可能是消防员,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

同时,也有像启母一样的家人在背后支持着他们。

这个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伟大、奉献和支持,让人读完之后心里充满了敬意,也多了很多对生活中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的理解呢。

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

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

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兼论神话分析的方法论问题作者:陈连山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邮编:100871电子信:clshy@一、分析方法与分析对象的选择一般说来,作为人类最早意识形态形式的神话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是极其丰富的。

神话既有能被人们的显意识所感觉的意义,比如被马林诺夫斯基称为“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1的那种社会功能意义;也有隐藏在人们潜意识之中的内在意义,比如被佛罗依德称为“恋母情结”的那种心理意义。

至于神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意义更是人人尽知。

分析神话的方法很多,也各有千秋。

本文选择有关中岳嵩山最可靠的古迹──启母石的神话作为分析对象,并借此探讨一下分析方法的适应性问题。

启母石神话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功能分析的方法与精神分析学的方法都不能有效地进行解释。

首先,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乏,要想弄清启母石神话在当时社会中的功能意义是十分困难的。

其次,该神话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是精神分析学所无法应对的。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环境所孕育出来的精神分析学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分析了西方文化材料。

佛罗依德所提出的最基本心理力量是“恋母情结”,其代表性依据是古代希腊神话中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选择某一个神话情节当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佛罗依德是以大量的西方精神病例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俄底浦斯是西方社会的精神代表。

仔细分析会发现,恋母情结是和西方家庭关系模式相互一致的。

一般说来在典型的西方家庭中,横向的夫妻关系是重于纵向的父子关系的。

所以,假如以上两种社会关系之间出现矛盾,假如必须在以上两种关系中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可能会出现抛弃父子关系(杀父)和追求夫妻关系(娶母)这样的情况。

俄底浦斯正是如此。

希腊神话中另外一个女豪杰美狄亚则是背叛父亲,追随丈夫。

她与俄底浦斯一样,都是选择了夫妻关系,抛弃了父子关系,两人殊途而同归。

佛罗依德的理论在分析希腊神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它是否适合非西方社会的情况呢?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

2020-2021学年稽山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稽山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稽山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琵琶围【注】(节选)温燕霞说话间,小轮船已到了琵琶岛。

何劲华环顾四周,颇有惊艳之感。

只见清澈的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茅草抽出了淡黄的新叶,像无数把金箭在风中摇曳,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远看却只有一片迷茫的微红,白色的李花、梨花如粉似雾,野蔷薇喜欢攀缘在土丘、大树上,开得热烈,绚丽得扎眼。

近午时分,何劲华一行站在了琵琶围灰色的高大墙垛下。

何劲华和金彩风对着那扇青灰色的大门大喊:石浩财,你快打开门呀!可没有丝毫的动静。

金彩凤有些疑惑:这是原先那个拥挤热闹的琵琶围吗?当琵琶围还是座近千人口的村庄时,金彩凤常到琵琶围演出。

因山高路远,剧团每次只能来十二三人,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是支名副其实的文艺轻骑队。

金彩凤记得,有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

金彩风和队员在光圈里跳《春山蝶飞》的扇子舞,二十四把朱红羽扇,将采茶戏中的扇子花舞到了极致,将人们的笑脸描绘在她的脑海中。

金彩风记忆中的琵琶围是钢蓝夜色中的那团火光,炽热而温暖。

然而,眼前的琵琶围却阴冷森严,拒人千里。

金彩风看出琵琶围人对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有抵触,忙劝邱小楠下山。

何劲华也说:邱镇长,我是琵琶围人的外孙,跟他们讲得上话。

你们放心下山。

邱小楠一行下山后,在何劲华的笛子伴奏下,金彩凤唱起了婉转的灯彩调。

优美的笛声和歌声像水里的鱼钩,稍一用力,便从墙垛口扯起了一排男女。

何劲华仰头正要喊话,头顶飘来石浩财的话音:当真是何馆长和金馆长啊。

欢迎欢迎!金彩凤拿出她惯常的泼辣劲来:石浩财,你开门放我们进去,我带着风搅着雪呢!石浩财不为所动。

何劲华见墙垛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忙趁热打铁:养财、橘子婆、三哥、三嫂、朱大姐,我是琵琶围的外孙,也算半个村子里的人。

我们这次来,一来向橘子婆学唱山歌,二来想听石浩财讲打龙和蛇灯的故事,第三是送文化下乡,教大家学唱采茶调和制作灯彩。

启母石神话故事

启母石神话故事

《启母石的传说》
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大禹的人。

大禹可厉害了,他要去治理洪水。

因为洪水太凶猛,大禹忙得一直顾不上回家。

他的妻子涂山氏天天盼着他回来。

有一天,涂山氏去山上等大禹,一直等一直等。

最后她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后来,大禹治水成功了,回来找涂山氏,发现她变成了石头。

大禹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子!”
突然,石头裂开了,蹦出一个小男孩,这就是启。

那块大石头就被叫做启母石啦。

《启母石的秘密》
小朋友们,再来讲讲启母石。

涂山氏变成启母石后,一直静静地待在那里。

传说啊,晚上的时候,启母石会发出微微的光芒。

好像在告诉人们,她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有一只小鸟,经常落在启母石上唱歌。

它的歌声清脆动听,就像是在和启母石聊天。

周围的花草树木也都围绕着启母石,像是一群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说启母石神奇不神奇?
《启母石的故事》
小朋友们,听听这个。

启长大了,知道了妈妈变成启母石的事情。

他经常来到启母石前,和妈妈说话。

他告诉妈妈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

启母石好像也在听着,默默地给他力量。

有一年,村子里遇到了干旱。

启对着启母石祈祷,希望能下场大雨。

没过多久,真的下起了大雨,大家都特别高兴。

他们都说,是启母石在保佑着大家。

涂山古道旁的望夫石(启母石)

涂山古道旁的望夫石(启母石)

涂山古道旁的望夫石(启母石)
郭学东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年(卷),期】2017(0)6
【总页数】2页(PF0003-F0004)
【作者】郭学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
【相关文献】
1.科考“启母石”——一个美丽传说与嵩山地质、历史渊源的考察 [J], 陈婧;宋倍琢;贺晗铎;宋甲森;刘洁;许晓潇
2.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兼论神话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J], 陈连山
3.石夫对新疆民族传统音乐的借鉴与创新——石夫三组新疆钢琴组曲风格分析 [J], 周颖
4.“高山顶上一顽石,百花园里勤耕夫”——缅怀人民音乐家石夫/回忆石夫史[J], 王世光
5.问题式教学在研学主题设计中的应用——以嵩山启母石研学旅行为例 [J], 李媛媛;马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

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

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

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

另如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

张世英先生说,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

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美于“美”有一种解读,那就是“美"是从显现的、在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

神话结构的名词解释

神话结构的名词解释

神话结构的名词解释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其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哲理和价值观。

而神话结构则指的是神话故事中的固定模式和特点,这些模式和特点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观念。

神话结构的核心特征包括:起源、象征、循环和冲突。

通过解析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话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类思维和社会构建的影响。

首先,起源是神话结构的基石之一。

神话透露人类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起源的思考和探索。

起源可以是关于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或某些事物的起源。

通过起源的表达,神话帮助人类解答了一些关于生命的根本问题,并满足了人类对探求真相的渴望。

其次,象征是神话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话中的角色、动物和物品往往代表着某种具有深层意义的概念或价值观。

通过这些象征,神话将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人类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思想。

例如,在许多文化中,蛇被视为智慧和诱惑的象征,狮子则代表着勇气和统治力。

通过对象征的解读,人们可以深入探究神话背后的哲学和价值观。

循环也是神话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循环反映了生命的周期性和自然界的变化。

在神话中,循环经常表现为死亡和重生,夜与日的轮替,季节的更迭等等。

循环不仅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变化,而且为人类提供了对逆境和困难的应对策略。

通过循环的结构,神话鼓励人们坚持希望,相信生命的延续和复苏。

冲突是神话结构中常出现的主题。

冲突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对抗,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和斗争。

在神话中,冲突可以是人与神的对抗、人类之间的战争、人与自然界的较量等等。

通过冲突的表达,神话让人们意识到人类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并通过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总之,神话结构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特点,通过起源、象征、循环和冲突等元素,承载了人类思想和文化观念。

神话结构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为人类提供了对生命和社会的理解和规范。

通过深入研究神话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赏析神话故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既具有想象力,又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被广泛传播,不仅是娱乐的一种形式,更是对于历史、道德和价值观的传承。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神话故事的起源和特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流传至今的很多神话故事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它们通常以超自然的力量,神明和传说中的人物为主要内容,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在这些故事中,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叙述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深远的思考。

二、神话故事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创世神话、仙人传说、神兽传说等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比如《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修补天空的故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意识和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白蛇传》则是一部表达爱情和善良力量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三、神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与人生哲理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的娱乐方式,更是中国古人对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总结。

通过神话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善恶、忠诚和勇敢的理解;同时,神话故事还告诉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勇气和智慧是战胜困境的关键。

四、神话故事的艺术表现与影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它们被广泛运用在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神话故事还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如文化节庆活动和电影作品,影响着现代社会,将古代文化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既是娱乐的载体,又是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赏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兼论神话分析的方法论问题作者:陈连山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邮编:100871电子信:clshy@一、分析方法与分析对象的选择一般说来,作为人类最早意识形态形式的神话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是极其丰富的。

神话既有能被人们的显意识所感觉的意义,比如被马林诺夫斯基称为“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1的那种社会功能意义;也有隐藏在人们潜意识之中的内在意义,比如被佛罗依德称为“恋母情结”的那种心理意义。

至于神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意义更是人人尽知。

分析神话的方法很多,也各有千秋。

本文选择有关中岳嵩山最可靠的古迹──启母石的神话作为分析对象,并借此探讨一下分析方法的适应性问题。

启母石神话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功能分析的方法与精神分析学的方法都不能有效地进行解释。

首先,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乏,要想弄清启母石神话在当时社会中的功能意义是十分困难的。

其次,该神话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是精神分析学所无法应对的。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环境所孕育出来的精神分析学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分析了西方文化材料。

佛罗依德所提出的最基本心理力量是“恋母情结”,其代表性依据是古代希腊神话中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选择某一个神话情节当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佛罗依德是以大量的西方精神病例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俄底浦斯是西方社会的精神代表。

仔细分析会发现,恋母情结是和西方家庭关系模式相互一致的。

一般说来在典型的西方家庭中,横向的夫妻关系是重于纵向的父子关系的。

所以,假如以上两种社会关系之间出现矛盾,假如必须在以上两种关系中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可能会出现抛弃父子关系(杀父)和追求夫妻关系(娶母)这样的情况。

俄底浦斯正是如此。

希腊神话中另外一个女豪杰美狄亚则是背叛父亲,追随丈夫。

她与俄底浦斯一样,都是选择了夫妻关系,抛弃了父子关系,两人殊途而同归。

佛罗依德的理论在分析希腊神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它是否适合非西方社会的情况呢?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

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模式正好与西方的相反:纵向的父子关系大大重于横向的夫妻关系。

这一点也反映在启母石神话中。

当涂山氏化石,大禹就要失去爱妻的时候,他表现得十分漠然,反而一心想着得到儿子。

在他的要求下,“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当然是十分残酷的,涂山氏化为石也不得安宁。

石破北方象征着涂山氏被杀害。

这充分表明:大禹抛弃了夫妻关系而选择了父子关系。

大禹与启这对父子之间不但不是希腊神话中父子之间那种杀与被杀的关系,反而是相互依赖而共存的关系。

大禹选择了父子关系,抛弃了夫妻关系。

由此可见,启母石神话是具有深厚的中国社会文化内涵的,是与中国传统家庭模式相一致的。

显而易见,直接套用精神分析学的“恋母情结”是绝对无法分析启母石神话的。

否则只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

而列维—斯特劳斯建立结构主义神话学,曾经分析了一两千个神话文本。

其中既有西方神话,又有东方神话,而绝大多数文本则来自美洲土著居民。

因此,其理论的普适性显然应该强于精神分析学。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现代神话学曾经借鉴过多种神话分析方法,探索神话的不同意义。

但是我们对于结构主义神话学了解不多,对于神话的深层结构以及基于这种深层结构的意义知之甚少。

目前,只有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曾经系统分析过寒食节神话、和端午节神话的深层结构。

鉴于以上理由,我打算借助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分析方法展1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开探索,以期说明启母石神话所具有的内在结构与意义。

二、启母石的地位我国许多地方的名胜古迹往往名存实亡,先秦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迹更是稀如星凤。

但是中岳嵩山的启母石由于在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自身的质地,从而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仍能受人瞻仰。

这实在是一个例外。

启母石本来是一块天然石头。

但是,创造文化的人类将这块自然之物塑造成了一件极具价值的文化财宝。

启母石在夏代就已经成为当时神话与宗教的崇拜对象。

大禹娶涂山氏之女,或者直称为涂山氏,生启。

由于启是夏代第一位国君,所以涂山氏就成为夏民族的先妣。

据闻一多考证,夏商周三代都以民族先妣作为高禖神加以崇拜,涂山氏正是夏代的高禖神2。

孙作云曾经全面考察了我国古代皇宫祭祀高禖神的具体情况。

他发现:历代祭祀高禖神都是对着高禖石进行祭祀3。

这种祭祀方式毫无疑问是夏代人祭祀高禖神仪式的自然延续。

由于启母石就是夏代的高禖神神主,所以经过合理推论,我认为,夏代人祭祀高禖神的方式正是对着启母石进行祭祀。

这种仪式随着夏代灭亡,商、周迭兴,因而衰亡。

但是,自从汉武帝将“夏后启母石”重新确定为祭祀对象之后,有关启母石的祭祀活动就再一次列入国家祭典,并建立启母祠,其神职人员达到七十多位,规模相当宏大。

该仪式活动前后延续多年,至汉元帝方才取消。

我们今天仍能看到的启母阙正是当年启母祠的遗迹。

启母石为我们研究古代宗教信仰提供了最原始、最可靠的资料。

因此,这块启母石乃是极其珍贵的古代宗教与神话的文物。

三、启母石神话的文本启母石神话的具体产生时代不可考。

对此,我们只能依据间接证据进行合理推理。

启母石既然是夏代开国之君──启的母亲所化,其神话自然应该在夏代就已经出现。

只是限于条件,该神话的早期形态未能有文字记录保存下来。

已知的启母石神话的最早记录见于先秦时代的《随巢子》。

原书已佚,《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佚文云:“禹娶涂山,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

”这条佚文是可靠的,因为宋代《太平御览》卷五十一简略地引述《随巢子》云:“禹产于(左石右昆)石,启产于石。

”两条佚文内容一致。

另一条记录见于汉代《淮南子》。

唐代颜师古《汉书·武帝纪注》引云:“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

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

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事见《淮南子》。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完全相同。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中山经》也简要引用了这条材料。

可惜今本《淮南子》中此文已经佚失。

自古至今,启母石神话的基本内容始终保持不变,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张振犁、程健君编辑的《中原神话专题资料》收录了现代流传在河南民间的《启母石》传说。

其内容与以上两条古代材料基本一致:涂山氏住在嵩山。

嵩山南面的颖河发洪水,大禹化为黑熊开挖萼岭口(即轘辕山),希望将颖河引入洛河、黄河。

大禹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鼓声为号,前来送饭。

落下的石头击中大鼓,涂山氏乘船送饭,发现大禹变成黑熊正在那里为自己的工作高兴。

她又羞又急,逃回家,就地化为石头。

大禹知道妻子已经有孕,要求得到孩子。

石头开2闻一多《神话与诗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8页。

3孙作云《中国古代的灵石崇拜》,转引于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370页。

裂,生下儿子,命名为启。

四、启母石神话的结构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神话和语言一样,也是某种传达意义的符号系统。

假如说基本情节单位(即神话素)是神话的能指的话,那么该神话素所传达的意义就是神话的所指。

神话的系统,或者说神话的结构就是全部的神话能指之间与全部的神话所指之间所存在的那种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关系。

具体地说来,神话的任何一个神话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神话素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结构关系。

它们彼此区别,互相对立。

比如在古希腊俄底浦斯神话中杀父情节与娶母情节之间的关系。

同样,神话所要传达的意义也是互不相同,彼此对立的。

比如过分贬低血缘关系的态度和过分看重血缘关系的态度之间的对立。

正是基于神话素系列与意义系列各自区别的前提,每一个神话素才能够分别承担不同的意义,并向外传达。

隐藏在神话表面情节背后的这样一种内在关系,就是神话的结构。

假如没有这种深层结构,各个神话素互不区别,含混一团,那么它们就不可能传达任何意义。

所以,离开神话的深层结构,神话就无法传达任何意义,那么神话也就根本无法存在。

深层结构是神话的本质所在。

因此,探讨神话的普遍性质就必须以研究其深层结构作为目标。

否则,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不能得到可靠保障。

那么,启母石神话的深层结构是怎样的呢?我首先将该神话情节进行切分,从中找出其基本情节单位──神话素,并确定各个神话素之间的关系。

这个神话中第一组相互对立的神话素是洪水和高山。

启母石神话中洪水与高山的矛盾不太明显,但是“治鸿水,通轘辕山”说明是轘辕山阻挡了洪水去路,因而表现出洪水与高山之间的矛盾。

洪水作为神话素出现在我国许多上古神话中,女娲、鲧、大禹都曾经面对洪水威胁。

启母石神话是大禹治水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启母石神话的古代记录过于简略,我们必须从同一个神话组──大禹治水的其他神话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它。

《尸子》(孙星衍辑本)云:“古者龙门未阙,吕梁未凿,河出于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岭、高阜,灭之,名曰洪水。

禹于是疏河决江……”洪水就是能够吞没高山丘陵的大水。

而高山,例如未阙的龙门,未凿的吕梁,和启母石神话中尚未打通的轘辕山,却是阻挡河水通过的巨大障碍。

洪水与高山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

洪水与高山这两个神话素传达出原始人心目中水和土之间的对立关系。

用结构主义神话学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的经典表示方法,洪水与高山的对立就是:洪水:高山在这组二元对立关系中,大禹所处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他既不属于洪水,也不属于高山,而是处于二者之间,他是对立二元的中介项。

从大禹诞生的神迹就能看出他的中介项属性。

前文所引《随巢子》佚文说“禹产于(左石右昆)石”,即一种石头。

在其他异文中,这个情节被转换成大禹诞生在以石为名的地方。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和《水经注》都说大禹生于一个名叫石纽的地方4。

这显示出大禹与高山的关系。

大禹能够化为熊──陆地动物之一,也说明他与土、与高山的关系。

可是《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云:“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

十四月,生夏禹。

”在这里,大禹既有水性又有石性。

由于具有土和水的双重属性,大禹才得以居中调和洪水与高山之间的矛盾──所谓调和,在结构主义思想中就是克服矛盾的意思。

关于中介项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是人类为了克服智力所意识到的矛盾才设想的。

洪水与高山之间的对立必须得到解决;否则神话就无法解答思维所面对的人类现实状况,神话思维就会失败。

怎样解决?那就是找到一个足以克服矛盾的中介。

第二组相互对立的神话素是涂山氏的人身和大禹的熊身,即人形的妻子和熊形的丈夫。

4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4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