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2021年有关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分析

2021年有关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分析

关于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的分析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日本少子化问题最大的原因,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当今女性未婚,晚婚等原因所导致的。

但是少子化问题不单是女性不生小孩的问题,它与日本的经济环境,女性意识,社会文化等有着紧密联系。

日本政府已采取政策处理问题,但是没有明显的效果。

所以本文来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来尝试探究日本政府政策没有奏效的原因。

关键词少子化;经济;价值观念;政府政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的政治家分析日本的少子化是由于日本女性在大学或者企业上班,总之,是由于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原因导致的。

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至今效果并不大。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16跌落到23年的29。

现在的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晚婚晚育的原因日本的少子化变得越来越严重,应经成为日本国家的一大重大课题。

全国的国民对于少子化抱有不安全感。

这一重要的理由是晚婚和未婚。

进入2世纪8年代开始,日本年轻人的结婚率越来越低。

单身贵族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生孩子。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又导致了晚婚和非婚化。

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所以晚婚化的推进,未婚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全体社会的出生率。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扩大托育服务
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解决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生育。
01
02
03
建立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方便其就医。
推广智能养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养老服务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实施社会救助
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就业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
完善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日本政府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政策与实践
04
社会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逐渐弱化。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化,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社会的稳采取综合政策
应对少子高龄化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政策,包括鼓励生育、支持家庭和改善老年人福利等方面。这些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全面的人口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
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比例 也 将 从 2 0 1 0 年的 l 3 . 1 %减 至 9 . 1 % 。
与 此 同时 , 预计 l 5到 6 4岁 的适龄 劳 动人 口数量

卫 墓基 ● - “ ▲▲工卫
子育芒 教育 金 b ' U寸 5
岁的人 口减少将格 外明显。 日本新生儿 出生率逐年下 降的趋势 , 反 映出 日本 国 民人 口结 构本 身 已发生深 刻变化。0到 l 4岁的人 口数
量 己从 2 0 1 0年 的 1 6 8 4万 人 , 下 降到了 2 0 1 5 年的 1 5 0 0
GL BAL e d u c a t i o n
日本 “ 2 0 1 8年 问题 ” 出现的根源在于 少子化 问题 。所谓 少子化 , 简单 地说 , 是指生育率 下降 , 造成幼年人 口 逐渐减 少的现 象。更科学的说法 , 是指一国 1 5至 4 9岁 的女性一生预计 生育数量 , 即该 国女性 的 “ 合计特殊 出生 率” , 长 期低于 世界 发达国家人 口置换水平的社会现象。 目前 , 世界发达 国家的人 口置换率维持在 2 . 1的水平 , 若 长期低 于这一数 字 , 则表 明该国存在 少子化 问题 。人 口学 家指 出 , 任何一 个国家 的出生 率如果低于 1 . 5 , 那就应 该划 归到超低 出生率 水平的范围内。 现如今 , 少子化 问题在 不少国家都存在。 亚洲除 了 日本外 , 韩 国、 新加坡、 中国的大陆和香 港及 台湾地 区, 也 都 受少子化 困扰。欧洲 的意大利 、 西班牙 、 德 国、 乌克 兰、 俄 罗斯 、 英国、 法 国, 以及美洲 的加拿大等 , 也都 出现婴 儿 出生率低于 人 口置换 水准 的现象。 少子化会 对教育产生 巨大 的冲击 , 比如 : 并班 、 减班 、 并校 、 废校 、 超额 教师、 无教职 师资 、 代课普遍化、 小班制 盛行 、 师生 关系紧张 、 教 师兼行政 等。那 么, 教 育应 当如何 应对 少子化带来 的 中 击呢?我 们来看看 日本、 韩 国和 中国台湾 是怎么做 的。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摘要:日本自1990年“1.57危机”以来,为解决人口减少、少子化现象加剧等社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实施效果甚微。

这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产物,只有对日本的社会体制和相关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少子化问题方能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少子化现状;根源;对策多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10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开始转为负增长,2100年将降到47712千人,即仅相当于1960年人口总数的一半略多一点。

如此,日本将不得不继续遭受(包括因劳动人口缩减而引发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各种问题的困扰。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

从出生率来看,日本在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出现首次高峰期,育龄妇女(15-49岁)的总和生育率(一位育龄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在4.0以上。

20世纪60-70年代前半期的经济高度成长期,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并维持在2.13上下的状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为2.1。

即一个国家的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2.1以上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才能维持人口的自然替代。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则被称为少子化。

197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91首次低于2.0,此后一路下滑,1990年降到1.57,日本称其为“1.57危机”。

少子化问题虽然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普遍关注,可是,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199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43,1997年又降到1.39。

此时,日本的老年人口为19758千人(占总人口15.7%),首次高于少儿人口,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

显然,自1974年以来的30多年间,日本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的生育率。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成才之路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本1997年开始步入少子化社会,2005年人口出生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日本虽推出了《天使计划》(1994)、《新天使计划》(1999)、《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等一系列“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

低生育率引起的各种人口问题逐渐显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一、少子化对策推出的原因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将来人口推算(2012年)”的数据表明,日本的总人口从2010年开始进入长期减少的过程,预计到2048年人口将从12806万人减少到9913万人,2060年预计将减少到8674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

2015年日本总务省“国势调查”显示,25岁~39岁的男女未婚率均有所上升:男性:25岁~29岁为72.5%,30岁~34岁为46.5%,35岁~39岁为34.5%;女性:25岁~29岁为61.0%,30岁~34岁为33.7%,35岁~39岁为23.3%。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为29.4岁,并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到2035年,男性终身未婚率预计上升到29.0%,女性上升到19.2%。

同时,晚婚化、不婚化趋势愈演愈烈。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实施的“第15回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夫妇调查)”(2015年)显示,夫妇实际孩子的数量降低到1.94人这一历史最低值。

在不想要孩子的理由中,“生活费和教育费太多了”等经济理由占52.1%。

二、推行少子化对策的难题和解决措施(1)收入问题。

日本总务省“就业构造基本调查”(2012年)显示,20岁~29岁中,1997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多,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和200万~24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几乎相同。

30岁~39岁中,1997年年收入500万~69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高,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比率最高。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产⽣少⼦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2019-10-01摘要:由于现代的⽇本年轻⼈普遍愿意晚婚与婚后不育,所以导致了少⼦化现象的产⽣,少⼦化现象得到了⽇本政府的⾼度重视,少⼦化现象的产⽣对⽇本的⽅⽅⾯⾯都产⽣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本;少⼦化;家庭;晚婚;保育园⽇本少⼦化现象的产⽣原因由于当今⽇本的就业形势⼗分严峻,年轻⼈的失业率很⾼,⽽物价上涨速度快,经济的房展却不如⼈意,导致年轻⼈的就业压⼒⼗分⼤,⼯作⼗分艰⾟。

年轻热在适婚年龄却⼀直在忙于⾃⼰的⼯作与事业,⽆暇估计⾃⼰的婚姻问题,所以导致了⽇本年轻⼀代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年轻⼈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许多年轻男⼥都不希望⾃⼰在20-30岁的适婚年龄段结婚,⽽是选择⼀拖再拖,⼤多数⽇本年轻⼈拖到30岁出头才想起⾃⼰结婚的事情,晚婚逐渐成为了⽇本年轻男⼥的共识,反倒成为了在⽇本年轻⼈中的主流意识观。

由于⽇本当代经济不景⽓,就业的压⼒⼤,年轻⼈也随时⾯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出现了许多年轻⼈不但晚婚,并且在婚后也不打算⽣⼦,有些⼈担⼼⽣⼦后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前程,⽽有的⼈则担⼼⽣下⼩孩后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承受不起新⽣⼉⼤量的⽣活与教育的开销。

有少数极端者甚⾄会⾛上不婚的道路,因为有的⼈决⼼将⾃⼰的⼀⾝放在⾃⼰的事业⼯作上,也有部分⼈怕结婚后⼤乱⾃⼰平⽇的⽣活。

总之,不同于⽇本⽼⼀代的⼈,⽇本当今的年轻⼈受社会思想的开放,他们的个⼈想法也越发丰富⽽⾃由,不再是想他们的前辈那样注重⼀些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事,⽽是不断地追求⾃我的幸福与个性发展。

很多年轻⼈即使结婚了,也⾮常不愿意⽣育下⼀代,因为⽣育下⼀代的花费成本极其⾼,孩⼦的各种⽣活费,医疗费,教育费使得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完全不能承受这样重的经济压⼒。

其次,不同于以往⽇本“男主外,⼥主内”的传统家庭分⼯模式,现在⽇本家庭很少会有全职家庭主妇,⼤多数妇⼥都会从事社会上的⼯作,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景⽓带来的⽆奈选择,也是年轻⼀代的⽇本⼥性追求⾃我幸福与⾃我理想追求的⼀个进步。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尹宁宁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6592 更新时间:2008-4-30 文章录入:admin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

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而在20—30岁日本年轻人中,接近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日本的少子化进程早于中国近20年发生,目前的少子化程度也比中国更深。

较早的少子化进程也相应地让日本比中国积累了更多应对少子化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带来启示。

同时,日本在应对少子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值得中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梳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十分重视,自1994 年以来的二十几年中陆续出台了三十余项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政策、提案、计划等对策;相继成立了多个专项委员会、工作组、项目组等机构来制定和推进少子化对策。

且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少子化对策的过程中,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大藏省、财务省等众多中央行政机构全都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地方自治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创建全社会共同应对少子化问题的政策环境。

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少子化对策虽然收效甚微,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对策是失败的。

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延缓了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步伐,近几年总和生育率也出现了微增的趋势。

换言之,如果日本没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其生育水平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给人口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日本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

因此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仍能为中国围绕全面二孩政策制定整体性配套社会政策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等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现。

根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15~49岁育龄妇女)约为9000 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占40%以下。

一般认为高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低,但是更倾向在政策出台后尽快选择生育二胎;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高,但会根据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安排逐步选择生育二胎。

这部分目标人群生育势能的逐步释放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对适度提升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7之间,距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的总体战略目标差距不大。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一、概述在当今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这导致了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女性自立意识的崛起成为了影响少子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使得她们不再需要依赖婚姻和生育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也为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更加多元和包容,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婚姻中,而是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在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增强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从社会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少子化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能为我们寻找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日本少子化社会现象及其背景日本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人口结构,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生育率下降,导致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难题。

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原因。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复苏和工业化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育儿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和事业发展,对结婚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而在20—30岁日本年轻人中,接近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再者,日本“拒绝生儿育女”一族也日趋壮大。

这背后的确有一些现实的“理性计算”理由。

其一来自于就业市场: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各个企业不欢迎育儿母亲,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育儿母亲家务事情多需要休假,劳动效率低,能力差。

其二是女性为了自身提高:为在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都会更加努力并花大量的时间进修,从而耽误了生儿育女。

其三是现代年轻女性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一旦生儿育女,就象股票被套牢。

最后,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很严重:他们绝对不会将时间花在家务上,愿意参与家庭育儿劳务的日本男人仍然是凤毛麟角。

1 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给日本的女性带来深刻的影响,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日益高涨,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进而更加激起了她们要与男子一起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

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已不再满足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甘心做专职的家庭主妇,在封闭的家庭生活中度过一生。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消费市场萎靡
03
房地产市场萧条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 ,企业收益下降,进而影响投资 和就业。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 求下降,房价下跌,影响相关产 业和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适应
要点一
家庭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 事业和追求,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
少子高龄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日本是全球少子高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和年轻人口比例均处于世界较低水 平。
趋势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福利 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 加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带来挑战。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传统文化 传承困难,家庭观念逐渐 淡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3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鼓励生育
通过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少子化问 题。
吸引海外人才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数量和 活力。
提高女性地位
提高女性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 平衡家庭和工作。
THANK YOU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将大幅增加,对财政状况 造成巨大压力。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
1 现象及问题 2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4 未来展望与影响
1
现象及问题
现象及问题
01
02
日本少子化是指日本出生率下降,导致人 口数量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 数十年,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具体来说,日本的出生率从1970年代开始 下降,尽管在1990年代有所反弹,但整体 趋势是下降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 者的关注,因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来 的人口数量将减少,进而影响到劳动力、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日 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文化强调尊重 长辈、注重传统价值 观和家庭观念。然而 ,随着社会的变化, 这些价值观逐渐淡化 ,导致年轻人对家庭 和婚姻的态度发生变 化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少子化问题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政府应对措施
消费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1990年 代初,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许 多企业倒闭,人们失去工作。这使得许多年 轻夫妇感到难以承担孩子的养育成本
社会因素
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 原因。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年 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改 变。许多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发展 和自由,而不是结婚生子。此外 ,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家庭结构 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独居或 与朋友合租,而不是与家人住在 一起
鼓励生育政策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 鼓励生育政策,包括 提供生育津贴、免费 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 等。这些政策旨在降 低生育成本,鼓励年 轻夫妇生育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

安倍经济学如何应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日本的少子化问题由来已久,且日益严峻,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作为日本政府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政策举措,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状况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然而,在应对少子化这一复杂且棘手的问题上,安倍经济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少子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深远的。

首先,劳动力市场面临短缺。

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将逐渐减少,这对于依赖劳动力投入的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等,将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承受巨大压力。

少子化意味着缴纳社保的人数减少,而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福利的老年人比例增加,这将使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平衡难以维持,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再者,消费市场萎缩。

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少子化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特别是与儿童、年轻人相关的消费领域,如教育、娱乐、住房等,从而影响经济的内需动力。

此外,少子化还会对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影响,学校招生不足、文化传承受到挑战等问题逐渐凸显。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支箭”,即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

在应对少子化问题上,这些政策举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

在金融政策方面,日本央行实施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试图压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低利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房贷负担,有助于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为养育子女创造了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

然而,货币宽松政策对少子化问题的解决效果并不显著。

长期的低利率未能有效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民众对未来的经济前景仍然缺乏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育意愿。

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加大了公共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

例如,增加对育儿家庭的补贴和津贴,提供儿童保育服务等。

这些措施直接减轻了家庭的育儿成本,对于提高生育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摘要】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是劳动力等的问题,而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存亡问题。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搜集了一些调查数据,用以明示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严俊性。

接着对日少子老龄化现象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最后对于应对这种现象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本社会,少子高龄,社会发展,重视,措施目录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0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02.日本少子高龄化带来的影响 (1)2.1“少子高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1)2.2导致日本经济潜在增长力降低 (1)2.3日本社会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 (2)2.4国内看护人员严重不足 (2)2.5部分城市人口过少 (2)3.解决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措施 (3)3.1制定措施鼓励生育 (3)3.2加强对老年人方面的投入 (3)3.3充分发掘社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3)3.4建立专门机构研究解决问题 (4)小结 (5)参考文献 (5)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 几乎直接地导致少子化, 少子化急速进展进而加速高龄化, 招致人口急遽减少, 人口高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同时存在,使日本人口结构明显老化。

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已经对日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已引起日本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分析不断提出了解决措施,但是人口这个问题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问题很多。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共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目前在日本关于少子化的问题还仅仅处在一个议论状态,比如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生产率等等。

而尚未出台带有根本性的对应措施。

现任首相在担任官房长官时曾指出,政府内的共识是“从其他国家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似乎没有遏制少子化的有效政策”。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 本 研 究二○○一年第三期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史丽华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

少子化(出生率低)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日趋突出,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出生率低下,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

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

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1947年达到顶峰,为34.3‰,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大约为270万人。

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平均出生率分别为20.9‰、17.5‰和17.7‰。

8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为13.6‰,1985年11.9‰,1990年10.0‰,1995年9.6‰,2000年降为9.5‰。

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

1980年人口增长率7.8‰,1990年为3.3‰,①世纪之交已接近零增长,为1.1‰。

②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战后初期日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4.32,70年代降至2.14,90年代初降到1.50上下。

1999年降至1.34。

一般认为,为维持人口的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1。

由此看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人口再生产所需的数值,也就是说,生育水平低于人口的替代水平。

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日本厚生省的社会保险人口问题研究所1997年预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这样低水平持续下去,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到2007年,之后人口总量将从增势转为减势,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日本人口的持续低速增长,对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行政需求的影响。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本论文将会在经济方面,教育方面以及日本文化继承方面来分析日本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少子化;对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现象,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少子化现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日本少子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0%。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2.16跌落到2003年的1.29。

现在的1.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日本社会各层应该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献言献策。

二、日本少子化现象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人口减少每个国家都有人口,每个国家也都有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口没有劳动力人口,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哀的国家。

但是劳动力人口丰富的国家,是好事也是愁事。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参与社会劳动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劳动力也就会相应减少。

日本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0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般说来,老年劳动力人口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不适宜高强度的劳动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力人口减少,老人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就会变得严峻,从而使国家,使社会的养老以及各种保障制度面临着各种压力。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

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

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标签: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

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

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

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1、晚婚晚育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

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

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

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

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

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

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

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名女性终身生育子女人数)为1.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藤园饮料增加育儿津贴
,日本声宝保证由于育
儿而辞职者在小孩进入小学时再雇用
,松下电器和东芝等电
器厂商则为女性员工治疗不孕症提供暂时停职或休假制度。
5.总论
少子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社会现象
,而是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体系整体的问题。继日本之后
,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也将面临少子老龄化问题
,伴随着的是长寿化的缓
慢进程。因而
,由少子而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迅速。
少子老龄化的结果
,给日本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这影响不
仅仅表现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
,特别是波及
到经济成长的钝化以及家族形态的变化。日本政策研究大学
的松谷明彦教授表示
,日本人口减少在宏观经济上的变化
15年间
,因人口减少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值将下降
6.7%”。如何缓解人口“少子化”的负面影响
,是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和重点课题。
3.1少子化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少子老龄化”是目前人口学
上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因为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越来越显
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
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
28.5岁,女方为
26.8岁,与
5年前的调查相
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在结婚不满
5年的家庭中
,计划
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
2个孩子以下。另外
,独生子女的家
庭也有所增加。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
日本从一九九零年代中期推动少子化对策
,包括充实育
儿长期休假制度、增加保育园、加强对婴儿和孕妇的保健服务
等,但效果不彰
,未能阻止合计特殊出生率下跌
,日本有关当
局继续推动进一步的对策以期改善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4.1日本政府实施的政策
2003年
7月,日本国会通过《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
再者
,日本“拒绝生儿育女”一族也日趋壮大。这背后的确
有一些现实的“理性计算”理由。其一来自于就业市场
:日趋激
烈的就业环境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成本的各个企业不
欢迎育儿母亲
,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育儿母亲家务事情多需
要休假
,劳动效率低
,能力差。其二是女性为了自身提高
,支持女性再就业
,促进
企业推动育儿支持措施
,防止虐待儿童、支持母子
(单亲
)家庭
的自立对策以及支持育儿的税制等。
4.2大企业采取的相应政策
面对少子化的问题
,日本大企业也采取对策因应
,主要是
延长育儿休假期间和增加育儿津贴等
,也有企业保证重新雇
用由于育儿而辞职的女性职员。企业提供这种支持制度主要
,结婚育儿在
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日本女性的晚婚
,不婚和少生孩子
,似
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
,而不是自然选择。日本读卖新
闻社在
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
,其中有
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
,而在
20-30岁日本
年轻人中
,接近
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示出其亲密的关系。专家认为
,从少子老龄化的成因来看
,
70%是由于低出生率
,30%是由于低死亡率及长寿化造成的。
50年代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男性
60岁和女性
64岁;
60年代上升至
68岁和
73岁;1999年已经达到
77岁和
84
岁。可以看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同时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
现扭曲
,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
,并分析了日本
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日本的晚
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
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
5年进行一次
“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
50岁以下的
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
,禁止人工流产
;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
保护法》
,随着人流解禁
,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样
一来
,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
:少子化也来
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
,主
要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质的变化
,最突出的应是储蓄率的低
下,从而导致投资及消费比率的巨大变化。
3.2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化最明显的特(下转第
)征是人口减少
,同时
,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
趋势
,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从供给方面来讲
,劳动人
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供求双方的缩小将成为阻碍经济
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老龄化会增加社
会保障成本
,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
,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
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促使社会保障系统走向效率化
,是
维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4.日本针对少子化制定的一系列对策
,对学龄
前的儿童提供较多支持是特色。主要措施包括
:孕妇免费检查
的次数增加、生产后领取育儿补助金
(三十万日圆
)的手续简
便化
,儿童津贴增额
,充实儿童医疗制度
,普及育儿长期休假
制度
,设立小学生游戏场所
,引进校车
,针对中学高中和大学
生充实奖学金制度
,支持年轻人就业
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
,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
只有
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
,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二战期间
,
儿劳务的日本男人仍然是凤毛麟角。
3.少子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曾发表呼吁书指出
:“出生率急剧下降
,将
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国内市场规模缩小、中青年负担增加等问题
,
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日本经济企划厅
2000年
6月发表的推算
统计认为
,“2005年后的
,
随后内阁府成立由首相担任会长
,全部阁员参加的少子化社
会对策会议
,2004年
6月制订大纲
,同年
12月制订具体计
划,2005年
4月开始实施
,10月并设立由少子化专任大臣猪
口邦子主持的对策推动会议
,经过讨论后
,发表了新的少子化
对策。新对策提供援助包括
:育儿、就业、家庭等方面
基于有经验的女性职员若因结婚或育儿而辞职将是公司的一
大损失
,为避免今后劳动人口的减少
,有必要确保优秀的人
才。日本媒体报导的大企业少子化对策具体例子包括
:日产汽
车引进保护母亲休职制度
,女性员工一旦怀孕就可暂时停职
,
东京海上保险提供女性在小孩小三为止每天最多可缩短三小
时工作时间
,日本六
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居全球之冠
,未满
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
,创全世界最低纪录
,成为全球最
少子高龄化的国家
,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合计特殊出生率
(女性一生产小孩数
的平均推算值
)若低于
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日本的
:为在
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
,都会更加努力并花大量的时间进修
,从
而耽误了生儿育女。其三是现代年轻女性对个性化生活的追
求: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而一旦生儿育
女,就象股票被套牢。最后
,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
然很严重
:他们绝对不会将时间花在家务上
,愿意参与家庭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正先于其
他国家构筑少子老龄化社会
,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试验”
,不论
结果如何
,日本都将成为少子老龄化国家的一个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