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古红燕【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少子化; 日本女性; 社会问题【作者】古红燕【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1近年来,少子化是人口学研究领域里常用的术语。

这是指因为出生率低下导致14岁以下低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

” [1]。

因为少子化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其中,在人多地少的日本少子化现象尤为严重。

20年以来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不断减少。

少子化现象不仅让日本政府头疼,也让社会各个阶层对此事给予了关心,于是出现了研究少子化的热潮。

目前,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少子化人口学的研究、少子化的发展势态及其对策的研究和关于少子化现象的原因研究。

对于日本来说,少子化意味着出生的孩子数量减少,这不仅仅维持不了现在的人口数量,而且在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年金问题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不少,但很少有人从日本女性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所以笔者想从这一点来研究少子化现象:主要从日本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来分析少子化的原因,少子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日本数年来一直存在的男女不平等而造成的必然现象。

日本政府必须真正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彻底改革现行制度体系中不合理部分,应站在女性角度,充分维护、尊重女性,少子化问题才会有逐渐缓解的空间。

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日本政府效仿欧美各国,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革教育制度。

这对于日本历史和社会生活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教育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进步,包括短期大学在内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升学率增加,然后还由于国民对大学的要求多样化,大学教育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高级政府官员、工程师、公司社员等,而当务之急是要知道了解作为人的尊严,培养出视野宽阔的国际意识丰富的优秀人才。

论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现状和改革

论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现状和改革

论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现状和改革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日新月异,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背景、现状,以及近年来实施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对未来展望进行总结。

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受到其历史、文化和法律等因素的影响。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也逐渐形成。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渐暴露出问题。

因此,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目前,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和股东大会制度。

董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和重大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决策和执行,股东大会则负责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许多问题。

董事会制度不够完善,独立董事比例较低,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监事会制度不够独立,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股东大会制度不够完善,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强化监事会制度,提高监事会独立性和监督力度;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增加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机会;引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使得董事会更加专业和独立地行使职权。

监事会制度的强化,提高了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力度,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

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增加了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机会,使得股东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也带来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公司的运营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强化监事会制度和完善股东大会制度等措施的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公司的运营状况、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毕业论文-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毕业论文-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高龄化少子化国家000摘要: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人口少子化问题方面,研究表明,日本的人口结构正逐渐向老龄化和少子化 转变。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 增大。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生育奖励金额、推 行工作时间调整
文献综述
政策等。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少子化问题依然严峻。
结果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育儿援助政策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加大对育儿休假制度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结果与讨论
二是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育儿援助政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例如,针对 单亲家庭、残疾儿童家庭等特殊家庭,应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育儿援助政策。
3、教育资源均衡
3、教育资源均衡
日本的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 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年轻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4、医疗资源丰富
4、医疗资源丰富
日本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有孩子的 家庭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居住,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和 孩子的健康。然而,这种选择导致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
解决方案
3、家庭规划指导:开展家庭规划指导,帮助年轻家庭合理安排生育和职业发 展。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专业的生育和育儿指导,以及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
1、政府政策的贯彻: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提高儿 童抚养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等。同时,政府还通过对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创 新项目提供资助,提高生育率。

少子化对策

少子化对策

「女性の多くは、本音では子どもを産みたいと望みながら、社会的?経済的に子どもを産みにくい状況に置かれている」という指摘もある。2003年のある調査では、夫婦の理想とする子ども数は平均2.5人でありながら、実際の子どもの数は1.33人にとどまっている。このため、公共保育施設の増設や産休、育休時の給与補助、男性の出産?子育てに対する意識改革の促進などを始め、抜本的対策を国に求める声は、政財官界を中心に根強いものがあ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近では2003年7月23日、超党派の国会議員による議員立法「少子化社会対策基本法」が参議院本会議で可決?成立し、9月に施行されている。衆議院での審議過程で女性議員から「結婚など個人的な領域に踏み込み、女性の自己決定権の考えに逆行する」との批判があったが、与党と民主党が前文に「結婚や出産は個人の決定に基づく」の一文を盛り込むことで合意して修正された。基本法は少子化社会に対応する基本理念や国、地方公共団体の責務を明確にした上で、安心して子どもを生み、育てることのできる環境を整えるとしている。
少子化対策推進基本方針---エンゼルプランを引き継いで、1999年12月、少子化対策推進関係閣僚会議において定められた
新エンゼルプラン---少子化対策推進基本方針に基づき「重点的に推進すべき少子化対策の具体的実施計画について(新エンゼルプラン)」(2000年度~2004年度)が、大蔵、文部、厚生、労働、建設、自治6大臣の合意によって作成された。保育、保健医療体制、地域や学校の環境、住まいづくり、さらには、仕事と子育て両立のための雇用環境整備、働き方についての固定的な性別役割分業や職場優先の企業風土の是正などの考え方も盛り込まれた幅広いものとなっている。
その後、「子ども?子育て応援プラン」(仮称:新新エンゼルプラン)が、2004年12月24日の少子化社会対策会議で決定され、2005年度から開始された。保育事業中心から若者の自立?教育、働き方の見直し等を含めた幅広いプランとなり、子育て中に長時間労働する親を現在の半分に減らすことや、育児休業を取る人の割合を父親は10%?母親は80%とする数値目標が設定され、同プランの最終年度に当たる2009年度までの達成を目指している。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和少子化继续发展。

导致日本人口减少有着经济的和社会的诸多原因,而人口的持续减少必将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

为此,日本学者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采取各种策略,积极应对。

标签:日本人口减少少子化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与此同时,日本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少子化和老龄化不断加剧。

在20世纪70年代前5年,日本的年人口出生数超过200万人,而到了1995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了120万人,老龄化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左右,到1995年的短暂的25年间,已上升到15%。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对2006年~2055年未来50年的日本人口做了一个推计,依照这个推计表的计算,在未来50年,日本人口将从2005年的1.27768亿人减少到2055年的8.9930亿人,其中,0岁~14岁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3.8%下降到8.4%,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所占比例将从20.2%上升到40.5%,少子化和高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按此表估算,到2055年,15岁~64岁的劳动力人口将从2005年的8442.2万人下降到4595.1万人。

导致日本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晚婚及终身独身者的上升依据日本总务省在2005年所作的国情调查,日本人的未婚比率为30岁~34岁未婚男性为47.7%%,女性为32.6%%,分别比5年前的国情调查时上升4.8%和6%。

日本少子化最大的原因是未婚率持续上升,造成晚婚和独身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来自女性未婚率的上升,一直以来的终身雇用制度对于长时间劳动、随意调动工作地点的要求,以及事业优先的企业风尚,加之传统的家庭内部分工意识,使得众多从业女性不堪其负,女性为了继续自己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独身。

而选择家庭生活的女性在失去薪金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增加结婚和育儿的费用,同时还要忍耐独自守家育儿的孤独,这一切使得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研

成才之路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本1997年开始步入少子化社会,2005年人口出生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日本虽推出了《天使计划》(1994)、《新天使计划》(1999)、《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等一系列“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

低生育率引起的各种人口问题逐渐显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一、少子化对策推出的原因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日本将来人口推算(2012年)”的数据表明,日本的总人口从2010年开始进入长期减少的过程,预计到2048年人口将从12806万人减少到9913万人,2060年预计将减少到8674万人。

由此可见,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

2015年日本总务省“国势调查”显示,25岁~39岁的男女未婚率均有所上升:男性:25岁~29岁为72.5%,30岁~34岁为46.5%,35岁~39岁为34.5%;女性:25岁~29岁为61.0%,30岁~34岁为33.7%,35岁~39岁为23.3%。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1.1岁,女性为29.4岁,并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到2035年,男性终身未婚率预计上升到29.0%,女性上升到19.2%。

同时,晚婚化、不婚化趋势愈演愈烈。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实施的“第15回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夫妇调查)”(2015年)显示,夫妇实际孩子的数量降低到1.94人这一历史最低值。

在不想要孩子的理由中,“生活费和教育费太多了”等经济理由占52.1%。

二、推行少子化对策的难题和解决措施(1)收入问题。

日本总务省“就业构造基本调查”(2012年)显示,20岁~29岁中,1997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多,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和200万~24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几乎相同。

30岁~39岁中,1997年年收入500万~699万日元的雇佣者的比率最高,但2012年年收入300万日元的雇佣者比率最高。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探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探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张 丽 邵俊 秋 ( 南通 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江苏 南通
【 摘
一: 一螂婵辨岬一脾
2 6 1) 2 0 9
要 】 本是老龄化 比较严 重的 国家之一 , 日 早在 2 世 日 本为应对老龄化 问题采取 的政策 、 措施
图 1 3个年龄阶段人 口所 占比例 的变化
2 老 龄化 产 生 的原 因
尽管形成老龄化 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 根本上说. 但从 导致人 口年龄 结构发生变动的因素有 2 出生率和死 亡率。出生率下降。 个: 无疑会降 低年青人 口的比重. 使老年人 口比例相应 增大, 而死亡率下降对人 口年 龄结构所产生的影 响则 要具体分析。在生活水平低下 、 人均寿命较低 的人 口发展 阶段, 死亡率 的下 降, 以婴幼儿及少 年儿童为 中心. 一般 此 时死亡率下 降反倒会使人 口“ 年轻化 ” 。 而当人 均寿命 提高到一定程度 且死亡率趋于稳定时, 口寿命 的延长才会促进人 口老龄化 _ 人 1 ] 2 孩子出生率 降低 . 1 “ 日本人 口的急剧老龄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生育率 的持续而急剧 的下降以及其所带来 的年龄构成的变化 ” 这一论 断准确地指 明了 日
对我 国规避未来风险有借鉴意义。本文归纳 了E本老龄化的现状、 l 分析产生的原因、 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 , 探讨 日本的对策对我 国的借鉴之处。
【 关键词 】 老龄化 ; ; 现状 原因; 策; 示 对 启
3 %,3 — 9岁的平 均未婚 率为 2 . 2 9 %,并且这 6 人 E既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 ,又是各种产 品和服务 的消费者 , 岁的平均未婚率为 4 . ;5 3 l 人 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必然会 对社会各方 面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上通 常 年龄段的未婚率 的比例呈现递增的趋势 根 据厚生劳动省的“ 口 人 把6 O岁 以上的人 口占总人 口比例达到 1%. 6 0 或 5岁 以上人 口占总人 动态统计” 非婚生子仅 占孩子总数 的 2 婚生子 占孩子总数 的. %. %. 9 8 日本的孩子几 乎都是男女结婚之后生的 .不结婚人数 比例的增加 , 直 口的比重达到 7 作为 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的标准 。 % 接影响孩子出生数量 1 日本 老 龄 人 口现 状 212 晚婚 、 .. 晚育进一步发展 据 日 内阁府统计 :07年 , 日 人的平均初婚 年龄 ,丈夫是 本 20 本 日 是老龄化 比较严 重的国家之一 . 本 早在 2 O世纪 7 年代 . 0 日本 3.岁 ( 0 1 比前一年 提高 0 岁) . 1 ,妻子是 2 -岁 ( 8 3 比前一年 提高 01 . 就进入 了老龄化社会。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统计 的数据表明 : 日本 6 岁 5 , 随着结婚年龄的提高 , 晚婚化进一步发展 。 以上 的人 口在总人 口中的比例 不断上升 , : 1 该图表 明: 如 图 , 昭和 2 岁 )且有持续 上升 的倾 向, 5 9 5年 , 丈夫 的初婚年龄是 2 . , 70岁 妻子 的初婚年龄是 2 . ,0几 47岁 3 年日 本老龄人 口占总人 E的 4 %, l . 昭和 6 占总人 口的 1. 平成 1 7 9 O年 0 %. 3 日本人的平 均初婚年龄 , 丈夫提高 3 岁 . . 妻子提高 3 岁。 1 . 6 1 7年 ,5岁以上的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例达到 2 .%, 6 02 到平成 2 3年 ,5 年 . 6 随着初婚年龄不断提高 的晚婚化的发展 .晚育化倾 向逐渐显现 。 岁以上的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例达到占 2 . 日 3% 2 本老年人 口占总人 口 2 0 年 .生产女性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 2 -岁 .第二胎 3 . 岁 . 07 9 4 1 4 与 的比例逐年增加 . 说明 日本的老龄化 问题越来越严重。 17 9 5年 比分别 推迟 37岁 和 3 . . 。 4岁 一到 高龄 . 妇女 就有控制 生产 的 倾 向. 所以晚婚化 、 晚育化是 日 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 此外 . 经济成 长趋缓 , 育儿成本增 加 . 生活压力过 大 , 导致生育 意 愿低落或不孕等都是 日 少子化 的原 因。 本 22 平均寿命的延长 . 根据 日 内阁府统计 : 19 年 到 2 0 年 , 本 从 90 09 日本人 的平均寿命 男性延长 36 .7岁 . 女性延长 45 . 4岁 , 图 2 9 7年 日本人 的平均 寿 如 。14 命 ,男性是 5 . O 6岁 。女性是 5 . 岁 ,与 20 0 36 9 09年 的男性 平均寿命 7 . 岁和女性平均寿命 8 . 岁相 比 , 年男性平均 寿命延 长 2 . 99 5 64 4 6 2 93 5 岁, 女性平均寿命延长 3 . 岁 , 图 3 28 如 4 。人均寿命 的延长进一步加快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日本产生少子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产⽣少⼦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2019-10-01摘要:由于现代的⽇本年轻⼈普遍愿意晚婚与婚后不育,所以导致了少⼦化现象的产⽣,少⼦化现象得到了⽇本政府的⾼度重视,少⼦化现象的产⽣对⽇本的⽅⽅⾯⾯都产⽣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本;少⼦化;家庭;晚婚;保育园⽇本少⼦化现象的产⽣原因由于当今⽇本的就业形势⼗分严峻,年轻⼈的失业率很⾼,⽽物价上涨速度快,经济的房展却不如⼈意,导致年轻⼈的就业压⼒⼗分⼤,⼯作⼗分艰⾟。

年轻热在适婚年龄却⼀直在忙于⾃⼰的⼯作与事业,⽆暇估计⾃⼰的婚姻问题,所以导致了⽇本年轻⼀代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年轻⼈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许多年轻男⼥都不希望⾃⼰在20-30岁的适婚年龄段结婚,⽽是选择⼀拖再拖,⼤多数⽇本年轻⼈拖到30岁出头才想起⾃⼰结婚的事情,晚婚逐渐成为了⽇本年轻男⼥的共识,反倒成为了在⽇本年轻⼈中的主流意识观。

由于⽇本当代经济不景⽓,就业的压⼒⼤,年轻⼈也随时⾯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出现了许多年轻⼈不但晚婚,并且在婚后也不打算⽣⼦,有些⼈担⼼⽣⼦后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前程,⽽有的⼈则担⼼⽣下⼩孩后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承受不起新⽣⼉⼤量的⽣活与教育的开销。

有少数极端者甚⾄会⾛上不婚的道路,因为有的⼈决⼼将⾃⼰的⼀⾝放在⾃⼰的事业⼯作上,也有部分⼈怕结婚后⼤乱⾃⼰平⽇的⽣活。

总之,不同于⽇本⽼⼀代的⼈,⽇本当今的年轻⼈受社会思想的开放,他们的个⼈想法也越发丰富⽽⾃由,不再是想他们的前辈那样注重⼀些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事,⽽是不断地追求⾃我的幸福与个性发展。

很多年轻⼈即使结婚了,也⾮常不愿意⽣育下⼀代,因为⽣育下⼀代的花费成本极其⾼,孩⼦的各种⽣活费,医疗费,教育费使得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完全不能承受这样重的经济压⼒。

其次,不同于以往⽇本“男主外,⼥主内”的传统家庭分⼯模式,现在⽇本家庭很少会有全职家庭主妇,⼤多数妇⼥都会从事社会上的⼯作,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景⽓带来的⽆奈选择,也是年轻⼀代的⽇本⼥性追求⾃我幸福与⾃我理想追求的⼀个进步。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日本的少子化进程早于中国近20年发生,目前的少子化程度也比中国更深。

较早的少子化进程也相应地让日本比中国积累了更多应对少子化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带来启示。

同时,日本在应对少子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值得中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梳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十分重视,自1994 年以来的二十几年中陆续出台了三十余项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政策、提案、计划等对策;相继成立了多个专项委员会、工作组、项目组等机构来制定和推进少子化对策。

且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少子化对策的过程中,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大藏省、财务省等众多中央行政机构全都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地方自治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创建全社会共同应对少子化问题的政策环境。

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少子化对策虽然收效甚微,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对策是失败的。

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延缓了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步伐,近几年总和生育率也出现了微增的趋势。

换言之,如果日本没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其生育水平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给人口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日本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

因此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仍能为中国围绕全面二孩政策制定整体性配套社会政策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等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现。

根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15~49岁育龄妇女)约为9000 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占40%以下。

一般认为高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低,但是更倾向在政策出台后尽快选择生育二胎;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高,但会根据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安排逐步选择生育二胎。

这部分目标人群生育势能的逐步释放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对适度提升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7之间,距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的总体战略目标差距不大。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日本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日本人口学者中广泛使用的“少子化”,不仅是指生育率下降,而是指生育率长期或持续低于更替水平的状态,这在日本已达成一般共识。

少子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刻成为日本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只是人口学者,其他学科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少子化问题展开研究。

日本著名学者大渊宽在 2004~2005 年间分别与三位学者共同编著了三本关于少子化的专著,分别是他与高桥重乡主编的《少子化的人口学》、与兼清弘之主编的《少子化的社会经济学》、与阿藤诚主编的《少子化的政策学》。

这三本专著分别以不同的学科为主线,收录了众多日本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本国少子化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日本少子化研究中前期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少子化的人口学》从人口学的视角系统定义了少子化,介绍了世界和日本的少子化形势,从婚姻、女性就业、男女关系变动、家庭变动等侧面分析了少子化的成因,并讨论了少子化的未来和生育水平的下限等问题。

此外,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主办的《人口问题研究》、日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主办的《经济分析》等刊物先后多次发起少子化相关的专题研究,涌现了众多关于日本少子化的成因与影响的优秀学术成果。

小池(2009)利用日本人口迁移调查数据,对人口移动对生育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移居到大都市圈的人比未移居者生育的子女数少;婚前移居到大都市圈的人比婚后移居者生育的子女数少,其原因在于移居者整体的学历和初婚年龄更高,而婚前移居者比婚后移居者更适应大都市圈的生活方式。

佐藤(2018)通过分析家庭面板调查中的就业数据得出结论:已婚男性家庭的出生率,在丈夫失业1年后开始被抑制,但这种抑制效果只有在低学历男性中显著,且失业的时间越长,对出生率的抑制效果越强烈。

少子化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学概念,而是日本面对本国人口形势的新特点创造的新词,直到近年日本的少子化逐渐成为现象级的问题,才开始逐渐被中国学者所接受和使用,国内学界对于日本少子化的直接研究也逐渐增多。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消费市场萎靡
03
房地产市场萧条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 ,企业收益下降,进而影响投资 和就业。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 求下降,房价下跌,影响相关产 业和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适应
要点一
家庭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 事业和追求,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
少子高龄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日本是全球少子高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和年轻人口比例均处于世界较低水 平。
趋势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福利 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 加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带来挑战。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传统文化 传承困难,家庭观念逐渐 淡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3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鼓励生育
通过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少子化问 题。
吸引海外人才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数量和 活力。
提高女性地位
提高女性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 平衡家庭和工作。
THANK YOU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将大幅增加,对财政状况 造成巨大压力。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社会因素也在少子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人 们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有些年轻人认为,不结婚也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 必要一定要走传统的婚姻路线。同时,男女交往模式的改变、吸引力差距的扩大 等因素,也使得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然而,少子化的问题并非无解。虽然扭转这一局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只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还是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 励年轻人生育;企业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减轻他们的经 济压力;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对少子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三章“从‘5孩’现象看未来”则更为前瞻地探讨了少子化对未来日本社 会的可能影响。从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体系到地方经济活力,这一章为我们呈 现了一个因少子化而面临多重挑战的日本。
第四章“‘5孩’时代的政策选择”则从政策层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从鼓励生育、到调整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这一章不仅提出了解决方案,还对政策 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济因素无疑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后 生活水平的预期逐渐提高,并且倾向于保持这种高水平的生活状态。同时,年轻 人的收入预期却在下降,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更加焦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 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甚至有些人选择不 结婚或不生育。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该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密切相 关。”书中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在传统上,日本书化强调家 庭和集体主义,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这些价值观逐渐受到挑战。
“高昂的育儿成本和职业女性的困境,是导致日本人生育意愿下降的两个重 要因素。”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两个问题。在育儿成本方面,日本的学前教育费用 普遍较高,许多家庭因此而选择不生孩子或只生一个孩子。而在职业女性方面, 虽然日本女性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职场环境对她们并不友好,许多女性在生 育后很难回到工作岗位。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现扭曲,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

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并分析了日本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

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中日少子化问题比较研究

中日少子化问题比较研究

2021年第3期(总第308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3ꎬ20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08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日少子化问题比较研究任㊀晓㊀菲1ꎬ2(1.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ꎬ哈尔滨150040ꎻ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ꎬ哈尔滨150028)摘㊀要: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低生育水平阶段ꎬ虽然经历的时间和生育水平下降的原因各不相同ꎬ但少年儿童人口绝对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ꎬ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少子化现象ꎬ进而对包括人口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ꎮ研究表明ꎬ应根据人口发展态势不断完善相关政策ꎬ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ꎬ促进就业并保持经济良性发展ꎬ积极培育老龄产业ꎬ大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ꎬ以此应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少子化日趋严重的问题ꎮ关键词:少子化ꎻ生育水平ꎻ抚养负担ꎻ老龄化中图分类号:C9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3-0036-11作者简介:任晓菲ꎬ1981年生ꎬ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ꎬ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ꎮ㊀㊀一㊁引㊀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ꎬ世界各地区生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性ꎬ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生育保持在更替水平ꎬ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保持着较高的生育水平ꎬ远远高于更替水平ꎮ近40年时间ꎬ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ꎬ世界各地区或国家的生育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ꎬ代表性特点为生育水平不断下降ꎮ一方面ꎬ以欧洲㊁日本和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ꎬ不仅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ꎬ而且进入 低生育水平 阶段ꎬ并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ꎻ另一方面ꎬ以中国㊁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生育水平也迅速下降ꎬ并且下降的幅度更大ꎬ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ꎬ进入生育率后转变时代ꎮ由于人口惯性原因ꎬ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更替水平ꎬ导致人口自然结构老化ꎬ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ꎮ因此ꎬ生育水平的变化被称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和最重大的变化[1]ꎮ少子化现象是人口自然结构变化的主要结果之一ꎮ所谓人口少子化是指由于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逐渐减少的现象ꎮ有学者在研究中对少子化进行了界定ꎬ一般来说ꎬ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0%时ꎬ就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了少子化社会ꎮ如果再把人口少子化的过程详细划分的话ꎬ可以分为初始少子化㊁严重少子化和超少子化三种状态[2]ꎮ随着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ꎬ少子化现象在很多国家已经出现ꎬ甚至有不断加剧的态势ꎮ从单纯的人口学角度来说ꎬ人口少子化只是代表少年儿童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的减少ꎬ当少子化与老龄化同时出现时ꎬ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ꎬ而且对未来人口结构㊁劳动力供给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ꎬ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和国家人口安全带来负面影响ꎬ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ꎮ少子化是生育水平长期保持较低程度的一种必然结果ꎬ以日本为代表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过少子化问题ꎬ因此少子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ꎮ 二战 结束后ꎬ日本人口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动ꎬ两次 婴儿潮 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日本生育水平不断下降的态势ꎬ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ꎮ虽然日本在最近20多年间连续推出了«天使计划»«新天使计划»«少子63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ꎬ总和生育率有所提升ꎬ但效果并不明显ꎬ低生育率引起的各种人口问题逐渐显露ꎬ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日本社会的担忧[3]ꎮ中国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ꎬ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改变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结构的转变ꎮ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ꎬ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转变并进入后人口转变时代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ꎬ中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由1990年的27.7%下降到2019年的16.6%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5.6%上升到2017年的11.4%ꎬ①这说明中国已经步入了较严重的少子老龄化社会ꎮ从世界范围来看ꎬ中国属于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幅度较高的国家ꎬ在全球人口少子化的过程中较为突出ꎮ中国近年来不断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ꎬ已经开始重视和关注少子化问题ꎮ少子化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少年儿童人口规模或比重的减少上ꎬ它还能够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ꎬ从而加重家庭养老负担ꎮ相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ꎬ中国少子化问题与老龄化问题同样突出ꎬ这将加剧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困境ꎮ在战略高度上制定人口㊁经济㊁社会等具有鼓励生育性质的组合政策ꎬ改善未来人口少子化的发展状态ꎬ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ꎬ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ꎮ㊀㊀二、中日少子化现状分析(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如果少儿人口的比重持续降低ꎬ通常意味着该地区生育水平下降ꎬ出现少子化问题ꎮ由文后图1可以看出ꎬ中国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虽然相对较高ꎬ但从发展来看ꎬ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ꎮ可将这一下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ꎬ第一阶段为1990 1999年ꎬ0~14岁人口比重较高ꎬ1995年前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ꎬ下降速度逐渐增快ꎮ这一阶段少儿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27.7%下降至1999年的25.4%ꎬ下降了2.3个百分点ꎮ第二阶段为2000 2009年ꎬ0~14岁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ꎬ并且出现加快趋势ꎬ少儿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22.9%下降至2009年的18.5%ꎬ下降了4.3个百分点ꎬ下降幅度是第一阶段的2倍ꎮ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ꎬ少儿人口比重变化趋于平缓ꎬ呈略微增长趋势ꎬ其比重从2010年的16.6%上升到2017年的16.8%ꎬ增长了0.2个百分点ꎮ相比较而言ꎬ日本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与中国在趋势上较为一致ꎮ由文后图2可知ꎬ一方面ꎬ日本的少儿人口比重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ꎬ且下降速度远快于中国ꎻ另一方面ꎬ日本的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与中国情况大体一致ꎬ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特征ꎮ第一阶段为1950 1970年ꎬ少儿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ꎬ且下降速度较快ꎮ从1950年的35.4%下降至1970年的23.9%ꎬ下降了11.5个百分点ꎮ第二阶段为1970 1995年ꎬ少儿人口比重呈先升后降特点ꎬ1975年略有上升ꎬ达到24.3%ꎬ随后开始下降ꎬ1995年下降至16.0%ꎬ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ꎮ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今ꎬ虽然少儿人口所占比重仍呈持续下降趋势ꎬ但下降速度放缓ꎬ总体波动不大ꎮ同时ꎬ该时期的少儿人口比重由1995年的16.0%下降至2017年的12.3%ꎬ23年间仅下降了3.7个百分点ꎮ通过文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在少儿人口比重方面存在的异同:两者的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ꎬ但日本的下降速度快于中国ꎻ两者的少儿人口变化均呈现三阶段特征ꎬ但具体到各个阶段ꎬ又各有特点ꎬ不尽相同ꎮ(二)生育水平变动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呈下降趋势ꎬ但前期波动较大ꎬ后期趋于平缓ꎬ阶段性特征明显(见文后图3)ꎮ1957 1961年ꎬ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ꎬ出生婴儿死亡率很高ꎬ导致当时的总和生育率由1957年的6.41迅速下降至1961年的3.29ꎮ1963年推行了补偿性生育政策后ꎬ总和生育率迅速上升至7.5ꎬ而后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ꎮ1980年下降至2.24ꎬ接近更替水平ꎬ少儿人口总数及比重也随之快速下降ꎮ此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出现先缓慢增长后较快下降态势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73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ꎬhttp://stats.gov.cn.口普查数据显示ꎬ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22ꎬ已经远远低于更替水平ꎮ根据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显示ꎬ中国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至1.05ꎬ即平均每个育龄妇女只生育1个孩子ꎮ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总体上也呈下降态势ꎬ但具体到各个时期却不尽相同(见文后图4)ꎮ1925 1949年ꎬ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虽然缓慢下降ꎬ但绝对值较高ꎬ是更替水平的2倍以上ꎻ1949 1966年ꎬ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遭遇较大危机ꎬ从4.32跌落至1.58ꎬ甚至低于更替水平ꎻ从1966年起ꎬ总和生育率开始缓慢提升ꎬ其水平大致相当于更替水平ꎻ1974年总和生育率又开始缓慢下降ꎬ并且持续低于更替水平ꎮ根据总和生育率走势预测ꎬ日本未来的生育水平可能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ꎮ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可以发现ꎬ一方面ꎬ两者的总和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ꎬ并且均为前期下降速度较快ꎬ后期下降速度缓慢ꎬ但在数值上ꎬ中国前期的总和生育率高于日本ꎬ后期总和生育率低于日本ꎬ表明人口增长动力严重缺乏ꎮ另一方面ꎬ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受政策影响变化较大ꎬ而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更多受经济运行影响ꎬ总和生育率变化幅度与中国相比相对较小ꎮ(三)少儿抚养比变动中国的少儿抚养比大体呈下降趋势ꎬ且下降速度缓慢ꎮ由文后图5可以看出ꎬ1990年中国的少儿抚养比处于较高水平ꎬ虽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ꎬ但比较缓慢ꎮ中国的少儿抚养比由1990年的41.5%下降至1999年的37.5%ꎬ十年间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ꎻ从2000年开始ꎬ中国的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ꎬ并且下降速度有所加快ꎬ由2000年的32.6%下降至2009年的25.3%ꎬ下降了7.3个百分点ꎻ2010年以来ꎬ中国的少儿抚养比总体水平较低ꎬ并且变化趋势平缓ꎬ甚至呈现缓慢增长态势ꎬ由2010年的22.3%增长到2017年的23.4%ꎬ增加了1.1个百分点ꎮ日本的少儿抚养比大体呈下降趋势ꎬ与中国的变化情况类似ꎮ日本的少儿抚养比由1950年的59.4%迅速下降至1965年的37.9%ꎬ下降了21.5个百分点ꎬ下降幅度较大ꎻ随后ꎬ日本的少儿抚养比呈现先缓慢增长再较快下降的特点ꎬ但总体上仍然呈下降趋势ꎬ由1970年的34.9%下降至1995年的23.0%ꎬ2005年下降至20.8%ꎬ201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20.6%左右ꎬ下降速度缓慢ꎬ变化幅度较小ꎮ(四)老少比变动中国的老少比总体呈增长趋势ꎬ但从增速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 1999年ꎬ中国的老少比总体上水平较低ꎬ且增速缓慢ꎬ仅由1990年的20.1%增长至1999年的27.2%ꎬ增长了7.1个百分点ꎻ第二阶段为1999 2017年ꎬ中国的老少比依然保持增长态势ꎬ并且增长速度有所加快ꎬ由1999年的27.2%增长至2017年的67.8%ꎬ增幅较大(见文后图6)ꎮ日本的老少比总体趋势为上升增长ꎬ并且与中国一样ꎬ增速具有明显的二阶段特征ꎮ第一阶段为1950 1985年ꎬ日本的老少比增速缓慢且水平相对较低ꎬ仅增加了37.9个百分点ꎻ第二阶段为1985 2017年ꎬ日本的老少比增速加快ꎬ其水平也不断提高ꎬ并在2000年达到119.2%ꎬ此后老少比水平持续提高ꎬ2017年老少比水平已经达到225.5%ꎬ即老年人口的总数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总数的2倍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同步加重的问题ꎮ从中国和日本的老少比变化情况来看ꎬ两者均表现出二阶段特征ꎬ但日本特征更加明显ꎮ无论是老少比增速还是其水平ꎬ日本均高于中国ꎬ也就是说日本面临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同时出现的问题ꎬ而中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ꎬ目前少子化问题还没有老龄化问题突出ꎬ短时间内少子化问题及其影响还未显现出来ꎮ㊀㊀三、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一)少子化原因的比较分析1.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变化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异常严峻ꎬ其带来的影响已成为阻碍日本发展的主要因素ꎮ少子化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选择晚婚㊁晚育ꎬ甚至不结婚不生育ꎬ而他们的这种选择又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ꎮ无论男性还是女性ꎬ日本人83口的初婚年龄逐年提高ꎬ2015年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达到31.3岁和29.4岁ꎬ其直接影响就是初育的年龄也随之提高ꎬ2017年日本育龄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超过30岁ꎮ受结婚年龄较大以及工作和养老负担等因素的影响ꎬ日本选择不生育孩子的年轻人口比重越来越多ꎬ导致少子化程度不断加重ꎮ而越来越多的婚龄人口选择晚婚或者终身不婚ꎬ同样导致日本结婚的对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ꎮ20世纪末以来ꎬ日本终身未婚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ꎬ2015年男性和女性终身未婚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23.4%和14.1%ꎬ并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ꎮ由此可见ꎬ对婚姻持不积极态度直接影响了日本人口的增长[4]ꎮ高学历和积极就业被认为是改变日本女性生育观念的重要原因ꎮ 二战 后经济高速发展ꎬ日本急需的大量劳动力缺口被女性填充ꎬ女性人口就业率迅速提高ꎮ同时ꎬ日本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ꎬ女性人口素质的提高被看作是 优生优育 的前提ꎬ女性教育更受重视ꎮ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迫使日本女性要在工作和生育之间做出艰难选择ꎬ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ꎬ导致生育孩子的养老效用逐渐降低ꎮ2.女性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不断提高ꎬ性别平等观念逐渐被日本社会认可ꎬ日本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ꎬ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参与生产活动ꎮ日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ꎬ对缩小性别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ꎮ日本企业还推出了多种非正规就业的用工模式ꎬ促使女性更加主动就业ꎬ寻求自身价值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ꎬ在经济和精神方面更加独立ꎮ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人口社会参与意识发生了改变ꎬ而且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育儿成本的不断增加ꎬ参与社会和照顾家庭㊁养育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ꎬ进而影响了生育行为选择ꎮ3.家庭育儿支出与少子化育儿成本过高导致晚育少育甚至不育也是日本少子化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育儿观念的改变ꎬ日本家庭支出中的育儿成本比重不断增加ꎬ导致了生育水平的下降ꎮ进入21世纪以来ꎬ日本经济持续低迷ꎬ沉重的家庭育儿负担使育龄夫妇压力越来越大ꎮ作为日本家庭三大支出之一的教育费用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ꎮ日本2010年进行的 教育费用负担的实际情况调查 显示ꎬ小学以上孩子的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超过30%ꎬ各种教育支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ꎮ为了积极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影响ꎬ日本政府从2019年10月起正式开始幼儿教育免费化ꎬ2020年正式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免费化ꎮ这表明日本政府正试图通过缓解教育负担来提高居民育儿的积极性ꎬ进而解决少子化带来的危机ꎮ(二)少子化现象带来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众所周知ꎬ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ꎬ因此ꎬ少子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ꎬ使得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㊁程度越来越深ꎮ日本«人口统计资料集»显示ꎬ2017年日本总人口数为12670.6万人ꎬ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515.2万人ꎬ占总人口数的27.7%ꎬ比2016年同期上升了0.4个百分点ꎮ虽然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不是很长ꎬ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所显现的问题很是严峻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ꎬ中国大陆总和生育率仅为1.18ꎬ属于 超低生育率 ꎬ甚至低于日本2005年1.26的最低水平ꎮ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19亿人ꎬ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亿人的国家ꎮ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ꎬ总和生育率出现了一些上升趋势ꎮ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ꎬ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ꎮ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预测ꎬ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7%增长至14%所需要的时间与日本相同ꎬ仅次于韩国ꎬ与新加坡并列第三位ꎬ而由10%增长到20%所需要的时间比日本还短ꎮ少子化是导致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间接原因之一ꎬ少子化现象值得关注ꎬ如何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一个难题和挑战ꎮ932.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负担1982 2010年ꎬ中国的总抚养比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ꎬ并大致呈现出五阶段特征ꎻ2010 2017年ꎬ中国的总抚养比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见文后图7)ꎮ与此同时ꎬ中国的少儿抚养比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ꎮ在第一个时间段内ꎬ1982 1990年的总抚养比急速下降ꎬ相应的少儿抚养比也出现急速下降ꎮ由于总抚养比是0~14岁人口总数+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之和与15~64岁人口总数的比ꎬ所以在老年人口缓慢增长的前提下ꎬ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下降ꎬ必然导致总抚养比的下降ꎬ同时ꎬ少儿抚养比也随之下降ꎮ在此期间ꎬ中国施行了计划生育政策ꎬ使得出生人口数急速减少ꎬ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抚养比ꎮ1990 1999年的十年间ꎬ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均呈缓慢降低趋势ꎬ变化幅度很小ꎮ与此同时ꎬ老年抚养比在1982 2009年间一直徘徊在10%ꎬ呈现近乎停滞的状态ꎮ因此ꎬ1982 2009年的总抚养比更多受到少儿抚养比的影响ꎮ1999 200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均出现了第二次下降ꎬ但下降速度变缓ꎮ在此基础上ꎬ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进入较快速下降的第四阶段ꎬ该阶段从2000年开始ꎬ一直延续到2009年ꎬ出现第三次下降ꎬ但这次的下降速度较之以往更加缓慢ꎮ从2010年开始ꎬ老年抚养比开始加速ꎬ呈现较快增长趋势ꎬ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也开始扭转下降趋势ꎬ呈现出缓慢增长状态ꎬ其中ꎬ总抚养比的增长速度稍快ꎬ而少儿抚养比的增长相对较缓ꎮ从2010年开始ꎬ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ꎬ而人口生育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ꎬ并且长期徘徊ꎬ因而这一时期的总抚养比主要受老年人口总数影响ꎮ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ꎬ总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必然持续增长ꎬ对于中国而言ꎬ不仅人口红利可能消失ꎬ而且还要背上沉重的养老负担ꎬ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格局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完成的«人口统计资料集»中的数据显示ꎬ1884 1995年ꎬ日本的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大致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ꎬ这一点和中国类似ꎻ1884 1920年ꎬ日本的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均呈现波动增长ꎻ1920 1970年则均呈现波动下降ꎬ并且下降速度很快ꎻ1970 1995年间两者又呈现先增长㊁后下降的变化状态ꎮ18841995年日本的总抚养比从59.6%下降至43.9%ꎬ下降了15.7个百分点ꎻ而少儿抚养比从50.5%下降至23%ꎬ下降了27.5个百分点ꎮ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的人口红利期ꎬ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人力保障ꎮ与此同时ꎬ1884 1970年日本的老年抚养比持续稳定在10%左右ꎮ从1970年开始ꎬ日本的老年抚养比便突破了10%ꎬ并在1995年之后和少儿抚养比数值相等ꎬ随后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ꎮ而«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则显示ꎬ中国的老年抚养比是在2010年才突破10%的ꎬ并且其数值一直低于少儿抚养比ꎮ此外ꎬ1995 2017年日本的三大抚养比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ꎬ其中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ꎬ而少儿抚养比却长期徘徊在20%ꎬ由于该时期日本的人口生育率已经维持在较低水平ꎬ因而日本的总抚养比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ꎮ伴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ꎬ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也会随之快速增长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在此期间ꎬ日本的总抚养比从43.9%上升至66.8%ꎬ上升了22.9个百分点ꎻ日本的老年抚养比从20.9%上升至46.3%ꎬ上升了25.4个百分点ꎻ而2017年ꎬ日本的少儿抚养比仅为20.5%ꎬ比同时期日本的老年抚养比少了25.8个百分点ꎬ这一差距目前还在扩大ꎮ不得不说ꎬ由于日本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超过少年儿童人口总数的2倍ꎬ人口老龄化程度异常严重ꎬ日本在养老负担方面将比中国更加严重ꎬ因此ꎬ必须提高人口生育水平和老龄人口服务水平来应对当下和未来的困境ꎮ比较而言ꎬ2000 2017年日本的总抚养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ꎬ其数值从2000年的46.9%上升到2017年的66.8%ꎬ增长较快ꎮ2000 2010年中国的总抚养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ꎬ数值从2000年的42.6%下降至2010年的34.2%ꎮ2010年以后ꎬ中国的总抚养比开始缓慢上升ꎬ2017年数值达到39.2%ꎬ比2010年上涨了5个百分点ꎬ但略低于2000年的水平ꎮ此外ꎬ中日总抚养比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拉大ꎬ据此可以预测ꎬ中日之间的总抚养比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大ꎬ04中国自身的总抚养比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ꎬ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来大力发展经济ꎮ3.劳动力供给不足随着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ꎬ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ꎬ进而表现出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ꎬ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ꎮ1970年日本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7156.6万人ꎬ持续增长至1995年达到峰值8716.5万人ꎬ随后开始呈现下降态势ꎬ2017年已经下降至7596.2万人ꎮ从增长率来看ꎬ2000年开始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即为负值ꎬ除2016年以外其他年份均为负值ꎮ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看ꎬ从1995年的69.5%下降至2017年的60.0%ꎬ22年间已经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ꎮ无论从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㊁增长率还是占总人口的比重来看ꎬ日本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明显ꎬ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ꎬ甚至转变为人口负担ꎮ4.生源减少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受少子化的影响ꎬ生源不足已经成为日本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ꎮ2018年日本文部省进行的各类学校基本调查结果显示ꎬ高中以下的各类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均有所减少ꎬ高中㊁初中㊁小学和幼儿园的数量分别减少了10所㊁55所㊁203所和404所ꎬ在校生人数分别减少了44586人㊁81664人㊁20791人和64034人ꎬ其中小学和中学的人数均创日本在校生人数的最低点ꎮ这说明日本低年龄组生源不足问题已经相当严重ꎮ大学生源的数量变化不大ꎬ并且在校生人数还有所增加ꎬ主要是因为很多私立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规模有所扩大ꎮ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对生源的竞争也日趋激烈ꎮ实际上ꎬ日本私立大学也面临生源不足问题ꎬ日本大多数私立大学为了确保生源而采取设置各种奖学金等多项措施ꎬ但总体生源数量减少的问题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ꎮ根据«2019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发展公报»ꎬ中国各阶段在校生人数均有所增加ꎮ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ꎬ因少子化对生源的影响而导致学校合并或关闭的现象还没有出现ꎬ可以说少子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还没有显现ꎮ但是ꎬ如果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ꎬ生源不足问题可能会在个别城市或地区先出现ꎮ日本在应对生源不足方面的努力将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ꎮ㊀㊀四、中日缓解少子化影响的对策及比较分析(一)日本缓解少子化影响的对策及实施情况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少子化现象相当重视ꎬ通过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缓减少子化问题的影响ꎮ一方面日本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ꎬ进而缓解少子化进程ꎻ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应对少子化社会的有效办法ꎬ把少子化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ꎮ1.日本缓解少子化影响的对策199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ꎬ为缓解少子化问题ꎬ日本政府以此为契机ꎬ充分认识到出生率的下降和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的减少已经成为日本人口的主要问题ꎬ开始关注如何解决工作和养育孩子之间的矛盾ꎮ1994年12月ꎬ日本厚生省㊁文部省㊁劳动省和建设省制定了«关于今后支援育儿施策的基本方向»(简称 天使计划 )ꎮ该计划是日本政府提出的第一项少子化综合性政策ꎮ随后ꎬ日本政府为了扩大保育人数㊁加强针对低年龄人群(0~2岁)的保育以及建立地区性的保育支援中心等ꎬ1999年制定了«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5]ꎮ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基于«少子化对策推进基本方针»ꎬ由厚生省㊁文部省等6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重点推进少子化对策具体实施计划»(即 新天使计划 )ꎮ 新天使计划 从2000 2004年代替 天使计划 和«紧急保育对策5年计划»ꎬ在幼儿照护㊁教育及保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充ꎮ为了应对家庭和地方养育能力的下降ꎬ从支持家庭养育下一代的角度出发ꎬ日本推进地方社会团体和企业合作制定了«下一代养育支持推进法»ꎮ这个计划到2014年又更新了有效期限ꎬ延长了10年时间ꎮ同时ꎬ为了明确少子化社会的理念和综合推14。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自1990年的“1.57 冲击”以来,日本政府为遏制本国的少子化进程、提振生育率而制定、施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划及具体政策措施,已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少子化对策体系。

总结近30年来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计划筹备阶段第一阶段是少子化对策的计划筹备阶段(1990年~2002年),显著特征是对策体系的草创与规划。

这一阶段日本政府的少子化对策主要集中在对于工作和育儿兼顾的支援方面,目标是构建让年轻人能够更轻松地生育、育儿的社会环境,并为今后少子化对策的展开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方针。

1994年12月,日本政府四省(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建设省)联合制定了《今后育儿支援政策的基本方向》(又称为天使计划),确定了其后10年间的基本方向和重点政策。

为了确保天使计划的实施,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大藏、厚生、自治三省联合),计划扩大保育设施容量,完善低龄儿童(0~2岁)保育措施、延长保育时间,设立地方育儿支援中心等内容。

1999年12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少子化对策推进基本方针》(少子化对策推进关系阁僚会仪决定)和以此方针为基础的《重点推进少子化对策的具体实施计划》(新天使计划)。

新天使计划是在重新研究天使计划和《紧急保育对策5 年事业》的基础上制定的2000年~2004年的五年计划,设定的目标项目不止局限于保育方面,还包括稳定雇佣、母子保健、咨询服务、教育等诸多事业。

此外,还有内阁会议于2001年7月决定的《工作和育儿兼顾支援方针》和合并后的厚生劳动省于2002年9月出台的《少子化对策+1》等政策,都着眼于通过推动工作方式的改革和加强保育支援等措施协调工作和育儿的关系。

2.全面开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少子化对策的全面开展阶段(2003年~2008年),显著特征是日本政府将少子化对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少子化对策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全面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
现扭曲
,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

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
,并分析了日本
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日本的晚
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
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
5年进行一次
“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
50岁以下的
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
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
28.5岁,女方为
26.8岁,与
5年前的调查相
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
5年的家庭中
,计划
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
2个孩子以下。

另外
,独生子女的家
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
,日本六
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居全球之冠
,未满
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
,创全世界最低纪录
,成为全球最
少子高龄化的国家
,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合计特殊出生率
(女性一生产小孩数
的平均推算值
)若低于
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
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
,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
只有
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
,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
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
,禁止人工流产
;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
保护法》
,随着人流解禁
,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
,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
:少子化也来
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
,结婚育儿在
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
,不婚和少生孩子
,似
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
,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
闻社在
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
,其中有
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
,而在
20-30岁日本
年轻人中
,接近
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再者
,日本“拒绝生儿育女”一
族也日趋壮大。

这背后的确
有一些现实的“理性计算”理由。

其一来自于就业市场
:日趋激
烈的就业环境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成本的各个企业不
欢迎育儿母亲
,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育儿母亲家务事情多需
要休假
,劳动效率低
,能力差。

其二是女性为了自身提高
:为在
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
,都会更加努力并花大量的时间进修
,从
而耽误了生儿育女。

其三是现代年轻女性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而一旦生儿育
女,就象股票被套牢。

最后
,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
然很严重
:他们绝对不会将时间花在家务上
,愿意参与家庭育
儿劳务的日本男人仍然是凤毛麟角。

3.少子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曾发表呼吁书指出
:“出生率急剧下降
,将
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国内市场规模缩小、中青年负担增加等问题,
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日本经济企划厅
2000年
6月发表的推算
统计认为
,“2005年后的
15年间
,因人口减少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
值将下降
6.7%”。

如何缓解人口“少子化”的负面影响
,是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和重点课题。

3.1少子化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少子老龄化”是目前人口学
上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因为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越来越显
示出其亲密的关系。

专家认为
,从少子老龄化的成因来看
,
70%是由于低出生率
,30%是由于低死亡率及长寿化造成的。

50年代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男性
60岁和女性
64岁;
60年代上升至
68岁和
73岁;1999年已经达到
77岁和
84
岁。

可以看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同时
,伴随着的是长寿化的缓
慢进程。

因而
,由少子而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迅速。

少子老龄化的结果
,给日本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这影响不
仅仅表现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
,特别是波及
到经济成长的钝化以及家族形态的变化。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的松谷明彦教授表示
,日本人口减少在宏观经济上的变化
,主
要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

质的变化
,最突出的应是储蓄率的低
下,从而导致投资及消费比率的巨大变化。

3.2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化最明显的特(下转第
)征是人口减少
,同时
,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
趋势
,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

从供给方面来讲
,劳动人
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

供求双方的缩小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
老龄化会增加社
会保障成本
,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
,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
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促使社会保障系统走向效率化
,是
维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4.日本针对少子化制定的一系列对策
日本从一九九零年代中期推动少子化对策
,包括充实育
儿长期休假制度、增加保育园、加强对婴儿和孕妇的保健服务等,但效果不彰
,未能阻止合计特殊出生率下跌
,日本有关当
局继续推动进一步的对策以期改善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4.1日本政府实施的政策
2003年
7月,日本国会通过《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
,
随后内阁府成立由首相担任会长
,全部阁员参加的少子化社
会对策会议
,2004年
6月制订大纲
,同年
12月制订具体计
划,2005年
4月开始实施
,10月并设立由少子化专任大臣猪
口邦子主持的对策推动会议
,经过讨论后
,发表了新的少子化
对策。

新对策提供援助包括
:育儿、就业、家庭等方面
,对学龄
前的儿童提供较多支持是特色。

主要措施包括
:孕妇免费检查
的次数增加、生产后领取育儿补助金
(三十万日圆
)的手续简
便化
,儿童津贴增额
,充实儿童医疗制度
,普及育儿长期休假
制度
,设立小学生游戏场所
,引进校车
,针对中学高中和大学
生充实奖学金制度
,支持年轻人就业
,支持女性再就业
,促进
企业推动育儿支持措施
,防止虐待儿童、支持母子
(单亲
)家庭
的自立对策以及支持育儿的税制等。

4.2大企业采取的相应政策
面对少子化的问题
,日本大企业也采取对策因应
,主要是
延长育儿休假期间和增加育儿津贴等
,也有企业保证重新雇
用由于育儿而辞职的女性职员。

企业提供这种支持制度主要基于有经验的女性职员若因结婚或育儿而辞职将是公司的一大损失
,为避免今后劳动人口的减少
,有必要确保优秀的人
才。

日本媒体报导的大企业少子化对策具体例子包括
:日产汽
车引进保护母亲休职制度
,女性员工一旦怀孕就可暂时停职
,
东京海上保险提供女性在小孩小三为止每天最多可缩短三小时工作时间
,伊藤园饮料增加育儿津贴
,日本声宝保证由于育
儿而辞职者在小孩进入小学时再雇用
,松下电器和东芝等电
器厂商则为女性员工治疗不孕症提供暂时停职或休假制度。

5.总论
少子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社会现象
,而是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体系整体的问题。

继日本之后
,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也将面临少子老龄化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正先于其
他国家构筑少子老龄化社会
,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试验”
,不论
结果如何
,日本
都将成为少子老龄化国家的一个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