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植物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
生态学试题(简答题)1、生态系统流动的两个特点及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答:(1)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
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
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定义1.2 植物的特点1.3 植物分类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3.2 呼吸作用3.3 植物的营养元素需求4. 植物生长与发育4.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4.2 植物发育调控机制4.3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5.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5.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5.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5.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5.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6. 植物生殖与繁殖6.1 植物的有性生殖6.2 植物的无性生殖6.3 植物的传粉与结实机制7.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7.1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7.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7.3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8.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植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8.2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8.3 植物的种质资源与保护试题部分: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及其相关原理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遗传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1.2 植物的特点包括多细胞体构造、细胞壁与质壁、蓟丛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间质的存在。
1.3 植物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约为30万种。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工明确,例如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细胞膜调控物质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有机物合成等,这些过程在细胞器官内进行。
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3.2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1.种群的年龄锥体主要有(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三种类型。
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3.下列属于种群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是:BCDA. 资源分布均匀却丰富B. 资源分布不均匀C. 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D. 动物的集群行为4.用方差/平均数比值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成群分布的是(B)。
A. =1B. >1C. =0D. 以上都有可能5.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以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6.(D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B. 昼夜变温C. 光周期D. 低温7.下列属于大环境的是(ABC )。
A. 地区环境B. 地球环境C. 宇宙环境D. 教室环境8.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 综合因子B. 替代因子C. 一般生态因子D. 限制因子9.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 综合作用B. 阶段性作用C. 补偿作用D. 不可替代作用10.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C )。
A. 生物量B. 生长速度C. 分布范围D. 发育程度11.生态学的概念是由(D )提出来的。
A. 孙儒泳B. OdumC. MacArthurD. Haeckel12.生态学的英文是(C )。
A. habitatB. economicsC. ecologyD. niche13.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14.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5.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正确答案: AA.250kg左右B. 350kg左右C. 500kg左右D. 大于500kg16.(小)气候,是指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l 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l 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第二章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2. 营养级:生态学上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3.生态金字塔: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
4.生物学放大作用:性质稳定、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富集作用,又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学放大作用。
5.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6.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7.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从一个营养阶层流向另一个营养阶层时,大约损失90%的能量。
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Lindeman效率。
二、选择题1.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c、d,下列表述没有错误的是[]A. a=b+d B.a>b+d C.a<b+d D. a<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4.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A.habitat B.niche C.site D.place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3、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5、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湾 C.红树林 D.盐湖8、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C.种间D.种内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1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 食草动物B 杂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碎食动物14、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 无脊椎动物B 外温性脊椎动物C 内温性脊椎动物D 原生动物1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S389)16、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植物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Biosphere: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Population: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Community:栖息在同一地域中所有生物的复合体。
Ecosystem: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Ecological Pattern: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非随机性Process:产生格局的原因Scale:某一现象(格局)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Spatial scale (空间尺度)Temporal scale(时间尺度)Heterogeneity:环境条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非均匀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空间异质性)Temporal heterogeneity(时间异质性)Scaling: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变化规律Scaling up(尺度上推)Scaling down(尺度下推)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要素key factor: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因子判别: 因子间的关系,对生物的作用limiting factor:在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综合作用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就很可能是限制因子Acclimation:自然环境条件或实验条件下生物调整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过程Ecotype: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遗传分化后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态学考研试的题目
生态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因子生活型谱构件生物原生演替林德曼效率群落排序生态对策种间关联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试述种群两种进化动力的关系。
3、用能量流程图简述在最适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形成净初级生产力(千卡·米-2·天-1)。
四、计算题(15分)用比例重叠法计算A、B两物种利用食物资源(以食物大小表示)的生态位重叠值?物种食物资源大小(mm)1-10 11-20 21-30A 11 2 0B 5 2 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生态型协同进化生态入侵演替群落排序生态位食物链初级生产力负载量(carrying capacity) 同资源种团(GUILD)二、问答题(70分)A 必答题(10分)绘图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基本特点。
B选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1、试论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试分析野生生物管理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3、试述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比较三种演替理论模型的异同点。
5、试论“冷血生物——温血生物(cold-blood vs warm-blood)";"同温生物——异温生物(homentherm vs poikilotherm)";"内热生物——外热生物(ectotherm vs endotherm)"三对术语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基因多样性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平均值D.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次生阶段C. 顶级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6.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A. 竞争、捕食、寄生B. 捕食、寄生、共生C. 竞争、寄生、共生D. 竞争、捕食、共生答案:B7. 什么是生态位?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答案:A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物种对环境的影响范围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小D.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答案:B9.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B.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速度D.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速度答案:A10.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学中的“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答案:种群数量动态2. 物种的_是指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答案:分布范围3. 生态系统中的“_”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科院生态学、植物学试题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1997-2005硕士生态学试卷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8)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生态平衡2、温室效应3、生境4、生态学5、生物小循环6、生态工程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2、举例解释边缘效应3、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4、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2、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7)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协同进化2、内禀增长率3、生态工程4、净初级生产力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7、边缘效应(作用)8、生态演替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14分)1、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2、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3、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4、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7分)1、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9)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1、生态因子2、生态型3、R-对策4、K-对策5、食物链6、食物网7、种群8、群落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19、温周期现象 20、光周期现象二、简答题(每题5分)1、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2、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3、生活型与成层现象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20分)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0)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2、最小最大限制定律(Sheford limiting law) 3、基质(matrix)4、边际效应(edge effect) 5、生态等值(ecological equivalents) 6、基石种(key stone species 7、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8、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logical services) 10、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类型4、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2、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这里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1)一、概念(每题3分)1、生态学2、生境3、耐性限度4、温周期现象5、光周期现象6、种群密度7、生态平衡的阈值8、协同进化9、演替 10、食物网二、简答题(每题5分)1、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3、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4、两种生态对策对比5、种间关系的类型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2、内稳态3、景观连接度4、生态等值5、生态幅6、基石种7、生物富集8、生态效率9、生物多样性10、生态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2、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4、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与控制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2、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沉降、富集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200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生态型(Ecotype)2、无性系种群(Clone population)3、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on exclusion principle) 4、功能反应(Function response) 5、盖阿假说(Gaia hypothesis)6、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7、香侬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 index)8、生物富集(Ecological amplify)9、基质(matrix)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类型2、试写出种群增长模式、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两个种群警长模型,并说明式中r,K,α,β等的生物学意义3、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4、简述顶级群落的类型5、简述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主要类群及其过程6、简述廊道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植物对干旱的反应与适应方式2、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3、阐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区别4、阐明全球硫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生态学一、限制海洋自养生物生长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海洋中生源要素的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C. 植物的分类与鉴定D. 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答案:C2. 植物生态位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植物在土壤中的分布C. 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答案:A3. 在植物群落演替中,次生演替是指什么?A. 从无植被的裸地开始的演替B.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C.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严重恶化的裸地开始的演替D.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因子?A. 光照B. 温度C. 土壤类型D. 人类活动答案:C5.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长型”是指什么?A. 植物的生长速度B. 植物的生长习性C. 植物的生长周期D.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答案:B6.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光照和温度B. 土壤类型和水分C. 人类活动和土壤类型D. 光照和土壤类型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策略?A. r-策略B. K-策略C. 竞争策略D. 捕食策略答案:D8.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量和生长速度B. 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C. 耐旱性和耐盐性D. 耐热性和耐寒性答案:B9. 在植物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通常包括哪些?A. 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B. 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 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D. 直接价值和文化价值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干扰?A. 火灾B. 洪水C. 病虫害D. 人工施肥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地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计算机模拟D. 数学建模答案:A, B, C, D12.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植物之间的竞争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因子?A. 光照B. 土壤类型C. 土壤酸碱度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 D14.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多样性B.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稳定性C.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竞争力D.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适应范围答案:A, D15. 植物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三次演替D. 人为演替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植物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学试题最终辑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温带草原的特征是()。
A.草本植物旱生特征显著B.草原上散生有树木C.分布在大陆中心最干旱地区D.动物群落中典型草食动物是角马、长颈鹿、斑马等答案:A5.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生产力是()。
A.2000~3000 g/m2?aB.1000~2000 g/m2?aC.250~1000 g/m2?aD.0~250 g/m2?a。
6.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
这种风称为()。
A.焚风B.寒露风C.台风D.干燥风9.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A.恒温条件B.昼夜变温C.高温条件D.低温条件10.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1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12.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
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或遭到捕食。
旅鼠的减少和植物量增多,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A.季节性增长B.周期增长C.指数增长D.逻辑斯谛增长13.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高温限制);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的原因是( )。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如由于高温的限制,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高温的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 1000~1200 米以下的高度。
苹果、梨、桃等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不能满足其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条件。
极端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作用较小,但也通过其他生态因素如食物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题
植物生理生态学复习题1、解释下列缩写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WU水分利用效率;RuBP核酮糖二磷酸;Rubisco 1,5-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LSP光饱和点;LCP光补偿点;PAR光合有效辐射;P净光合速率;P max最大净光合效率;G植物:在光合作用碳固定过程中,最初固定的有机分子均含有3个碳原子,称之为CO同化的C3途径,而具有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G植物:在光合作用碳固定过程中,所固定的最初产物是4碳化合物(草酰乙酸),故称G途径,具有G途径或以此途径为主的植物称为G植物。
2、植物气体交换的测定主要能解决什么生态问题?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测定这些参数主要能解决以下生态问题:1)研究植物的进化与生态适应。
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是植物种的特征,更是植物功能型的特征,不同的植物以及不同生境下生长的同种植物具有不同的气体交换特征;2)判断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CO的途径主要有G、C4和CAM它们在P max C(胞间CQ浓度)、光呼吸(C4和CAM S物无)、光合CQ 补偿点和饱和点等光合特征上明显不同。
通过它们的气体交换特征研究及建立判别模型,可以鉴别三类不同光合功能型的植物;3)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及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如盐害、冻害、旱害等引起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另外,大气中的一些污染物质等会引起植物的伤害反应,可通过气体交换研究做出及时诊断;4)遗传育种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先锋植物筛选。
作物在选种时,那些高光合、低光呼吸、低CO2 补偿点和光补偿点的植物更能够适应不良环境,具有高的生产潜力。
同时相关的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也表现出变化,在遗传育种或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先锋树种选择时,筛选那些具有高光合潜力的植物无疑是十分有力的,对一些特征值的获得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研究;5)全球变化中的植物生态学研究。
全球变化主要是由CO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植物对于CO和温度响应就变得十分重要。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A.habitat B.niche C.site D.place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3、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5、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B.农田的间作套种C.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湾 C.红树林 D.盐湖8、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C.种间D.种内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1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 食草动物B 杂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碎食动物14、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 无脊椎动物B 外温性脊椎动物C 内温性脊椎动物D 原生动物1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S389)16、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植物生态学考试模拟试卷
植物生态学考试模拟试卷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可分为三个方面:植物个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植物群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植物的作用。
2(光周期现象 :各种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三类。
3(积温和有效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植物或某发育阶段的积温。
积温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
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将其值乘以该时期的天数。
4(阳性植物:阳性植物是植物对光照强度的一种生态类型。
凡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为阳性植物。
如松、杉、蒲公英等。
5(生活型:生活型是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形态学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吊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6(生态型: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由于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受综合生态条件的影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主子主态变异,并能遗传于后代,分化成不同的种群类型,这称为生态型。
7(植被:一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的总体,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如中国植被、世界植被。
8(优势种:群落中多度、盖度等级最高,起着重要作用的种称为优势种。
9(建群种:在一切优势种中,一般说来,最上层的优势种所起的作用最大,它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又特称为建群种。
10(演替:一个植物群落为另一个植物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植物群落的演替。
植物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霉气类型。
二、填空2(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有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3(水生植物因其生长和水层深浅不同,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4(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有最适点、最低点、最高点,称为温度三基点。
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
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植物生态类型适合生存在高海拔地区?A. 水生植物B. 沙漠植物C. 高山植物D. 热带雨林植物2. 草原生态系统中,被称为“草原之王”的植物是:A. 玉米B. 大麦C. 牧草D. 稻谷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下列哪个器官中?A. 根B. 茎C. 叶D. 花4. 植物根系的主要功能是:A. 吸收水分和养分B. 进行光合作用C. 繁殖后代D. 发散氧气5. 植物通过下列哪个器官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A. 叶B. 茎C. 根D. 花6. 下列哪种生态因素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A. 温度B. 湿度C. 光照强度D. 声音强度7. 植物的生长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土壤质地B. 空气湿度C. 给养分D. 火山喷发8. 植物对土壤的需求包括下列哪些方面?(可多选)A. 水分B. 光照C. 养分D. 氧气9. 以下哪种植物不能进行自我养分供给?A. 食虫植物B. 高山植物C. 水生植物D. 草地植物10. 植物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色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C. 褐藻蓝蛋白D. 铁离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从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角度分析,为什么高寒地区的植物较矮小,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生长茂盛?3. 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生态类型,请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策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2. 解释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总结:本次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共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了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希望考生能认真思考每道题目,准确回答,并能灵活运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植物(生理)生态学》课程考试试题生命科学学院周晓丽学号:G2004477一、名词解释(30分)1.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阳生植物,C3植物低于C4植物。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CO2饱和点: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环境中CO2的浓度称二氧化碳饱和点。
CO2补偿点: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就是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
3.量子产率与羧化效率量子产率:体系吸收每一个光子所引发的某种事件的数目。
符号为ψ,Y。
积分量子产率为Ф=事件数/吸收光子数。
对于光化学反应,ψ=反应物消耗(或产物产生)的数量/吸收光子数量。
微分量子产率为φ=(d[x]/dt)/n。
式中d[x]/dt为某可测量量的变率,n为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光子数(摩尔或爱因斯坦)。
ψ可用于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反应。
羧化效率:在低CO2浓度条件下,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直线的斜率(CE)受羧化酶活性和量的限制。
因而,CE被称为羧化效率。
CE值大,则表示Rubisco的羧化效率较高。
4.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5.植物的碳同位素区异:主要指C3、C4在植物体内的不同含量。
二、简答题(40分)1、画图示意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并标示出暗呼吸、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光和响应曲线2、如何理解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中的F V/F m和NPQ,它们在分析植物光合生理分析有何意义?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
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三大技术。
由于其测量快速、简单、可靠、且测量过程对样品生长基本无影响,目前已成为光合作用领域发表文献最多的技术。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工作原理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 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
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定的调制(开/关)频率,检测器只记录与测量光同频的荧光,因此调制荧光仪允许测量所有生理状态下的荧光,包括背景光很强时。
正是由于调制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叶绿素荧光由传统的“黑匣子”(避免环境光)测量走向了野外环境光下测量,由生理学走向了生态学。
所谓饱和脉冲技术,就是打开一个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小于1 s)的强光关闭所有的电子门(光合作用被暂时抑制),从而使叶绿素荧光达到最大。
饱和脉冲(Saturation Pulse, SP)可被看作是光化光的一个特例。
光化光越强,PS II释放的电子越多,PQ处累积的电子越多,也就是说关闭态的电子门越多,F越高。
当光化光达到使所有的电子门都关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时,就称之为饱和脉冲。
打开饱和脉冲时,本来处于开放态的电子门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叶绿素荧光和热,F达到最大值。
经过充分暗适应后,所有电子门均处于开放态,打开测量光得到Fo,此时给出一个饱和脉冲,所有的电子门就都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荧光和热,此时得到的叶绿素荧光为Fm。
根据Fm和Fo可以计算出PS II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Fm-Fo)/Fm,它反映了植物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进行时,只有部分电子门处于开放态。
如果给出一个饱和脉冲,本来处于开放态的电子门将该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为了叶绿素荧光和热,此时得到的叶绿素荧光为Fm’。
根据Fm’和F可以求出在当前的光照状态下PS II的实际量子产量Yield=ΦPSII=ΔF/Fm’=(Fm’-F)/Fm’,它反映了植物目前的实际光合效率。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进行时,只有部分电子门处于关闭态,实时荧光F比Fm 要低,也就是说发生了荧光淬灭(quenching)。
植物吸收的光能只有3条去路: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热。
根据能量守恒:1=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热。
可以得出:叶绿素荧光=1-光合作用-热。
也就是说,叶绿素荧光产量的下降(淬灭)有可能是由光合作用的增加或热耗散的增加引起的。
由光合作用的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由热耗散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或NPQ)。
光化学淬灭反映了植物光合活性的高低;非光化学淬灭反映了植物耗散过剩光能为热的能力,也就是光保护能力。
光照状态下打开饱和脉冲时,电子门被完全关闭,光合作用被暂时抑制,也就是说光化学淬灭被全部抑制,但此时荧光值还是比Fm低,也就是说还存在荧光淬灭,这些剩余的荧光淬灭即为非光化学淬灭。
淬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qP=(Fm’-Fs)/Fv’=1-(Fs-Fo’)/(Fm’-Fo’);qN=(Fv-Fv’)/Fv=1-(Fm’-Fo’)/(Fm-Fo);NPQ=(Fm-Fm’)/Fm’=Fm/Fm’-1。
当F达到稳态后关闭光化光,同时打开远红光(Far-red Light, FL)(约持续3-5 s),促进PS I迅速吸收累积在电子门处的电子,使电子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到开放态,F回到最小荧光Fo附近,此时得到的荧光为Fo’。
由于在野外测量Fo’不方便,因此野外版的调制荧光仪(除PAM-2100和WATER-PAM)外,多数不配置远红光。
此时可以直接利用Fo代替Fo’来计算qP和qN,尽管得到的参数值有轻微差异,但qP和qN的变化趋势与利用Fo’计算时是一致的。
由于NPQ的计算不需Fo’,近10几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根据PS II的实际量子产量ΔF/Fm’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还可计算出光合电子传递的相对速率rETR=ΔF/Fm’•PAR•0.84•0.5。
其中0.84是植物的经验性吸光系数,0.5是假设植物吸收的光能被两个光系统均分。
3、植物如何适应低光照和高光照环境?自然生境下植物不可避免要经受光照强度和光质变化的影响,它们需适应其生长的光环境才能生存。
当喜阳种被置于遮阴下,常可见其茎间显著延长,加快生长速度以使新生的叶片能达到林木的冠层以获得足够的阳光,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反应水平的光驯化,它也包括如叶片方向的移动,分枝数的改变等适应。
通常认为,遮阴下生长的叶片与阳生的叶片相比,叶绿体的数目和大小、类囊体的构造、叶绿素含量、电子传递速率、光合碳同化能力都有差异;阴生叶常通过改变捕光色素成分,以适应低光照,实际上植物的叶片采取何种方式适应光环境,是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生境的光条件和它本身的能被驯化的程度,不同种植物或同种植物处于不同遮阴程度下,其叶片的适应方式都可能表现出差异。
攀援植物生长的早期处于林下,为了获取更多光能,它迅速向上生长。
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植株能否从隐蔽的林下转入高光照的环境,取决于叶片对高光照的适应能力,进而决定继续攀援的方向以及光合产物在器官间的分配。
4、简述叶绿素荧光发生的原理。
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通过直接吸收光量子或间接通过捕光色素吸收光量子得到能量后,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
由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故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后,电子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吸收蓝光后,电子跃迁到比吸收红光更高的能级(较高激发态)。
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在几百飞秒(fs,1 fs=10-15 s)内,通过振动弛豫向四周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
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稳定存在几纳秒(ns,1 ns=10-9 s)。
处于较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释放能量回到稳定的基态。
能量的释放方式:1)重新放出一个光子,回到基态,即产生荧光。
由于部分激发能在放出荧光光子之前以热的形式逸散掉了,因此荧光的波长比吸收光的波长长,叶绿素荧光一般位于红光区。
2)不放出光子,直接以热的形式耗散掉(非辐射能量耗散)。
3)将能量从一个叶绿素分子传递到邻近的另一个叶绿素分子,能量在一系列叶绿素分子之间传递,最后到达反应中心,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通过电荷分离将能量传递给电子受体,从而进行光化学反应。
以上这3个过程是相互竞争的,往往是具有最大速率的过程处于支配地位。
对许多色素分子来说,荧光发生在纳秒级,而光化学发生在ps级,因此当光合生物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时,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绝大部分用来进行光化学反应,荧光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活体细胞内由于激发能从叶绿素b到叶绿素a的传递几乎达到100%的效率,因此检测不到叶绿素b荧光。
在室温下,绝大部分(约90%)的活体叶绿素荧光来自PSⅡ的天线色素系统,而且光合器官吸收的能量只有约3%~5%用于产生荧光.三、问答题(30分)请分析植物同化物的共质体运输和非共质体运输的机理。
答:植物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过程存在2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