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专)(白鹤拳方向)试行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70401为了提高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运动训练的建设水平,根据2015年国家公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依据是《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10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备案目录》、《山西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晋体职院教〔2009〕8号文件)。
结合我省社会经济与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及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调研报告为使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深入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行业、企业等,从专业发展目标、人才需求现状、专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调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相关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
(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调研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紧贴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调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我省和国家输送大批体育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教务处编印
养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 - 1 培 (一)招生对象..............................................................................................................................- 1 才 (二)学制......................................................................................................................................- 1 人 四、培养目标..................................................................................................................................... - 1 -
系 主 任:龚雨玲 专业负责人:龚雨玲 主要撰写人:龚雨玲、柳军 主要完成人:
案 方 养 培 才
姓名
人 单位或部门
中国海洋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先修课程
008101101015
形势与政策Ⅱ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Ⅱ
高等 数学
008401101087
大学数学 B
College Mathematics B
大学 外语
008301101003 008301101004 008301101033
大学英语预备级Ⅰ 大学英语预备级Ⅱ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 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 5. 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整合贯通,在教学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灵活地综合应用,能独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本专项的执教技能,做到能够制定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讲解示范、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指 导健身、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等综合能力。
24.竞赛组织与实践(1 周,1 学分) 25.专项运动与训练 1—6(576 课时,18 学分) 2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 课时,2 学分)
14.武术(32 课时,2 学分)
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
27.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16 课时,1 学分)
(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教育学 专业代码 040202K 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2016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掌握竞技体育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具有较高专项运动技能,能胜任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专业代码:040201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规格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注重德性养成。
了解和掌握人的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熟识一般体育锻炼、身心康复及安全运动常识。
具备运动技能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运动中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掌握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养成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的运动生活方式,具有主动学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和健全体魄。
3.方向介绍体育教育专业是我院专业建设历史较早的专业之一,2002年被评为我省品牌专业。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是适应面广。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既可从事大、中专院校、中学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又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体育俱乐部从事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目前是社会上的热门专业。
在方向选修课中,所有主项提高课限选一门,为12学分。
4.隶属专业类:体育学类5.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6.相近专业:运动训练学、社会体育学7.学位课程体育学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主项提高I 、II 、III 、IV (三大球、田径、武术、体操等11个项目)。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专项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体育教学、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专业。
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独立辨别并获取知识信息,计算机和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够能胜任基层训练工作,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独立进行科研活动。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6.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
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3学分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选材血、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主修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主修专项教学训练理论。
75。
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运动训练专业是为培养运动训练领域的中级技术工人,具备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
通过开展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各类运动训练工作。
本方案旨在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参与运动训练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训练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类运动训练任务。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管理和指导运动训练活动。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方法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技能课程:包括运动训练实践、运动技能训练、运动训练器材使用等实践技能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训练技能。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设立运动训练管理、运动训练评估等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4.体育基础课程:包括体育训练学、体育解剖学等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
5.素质拓展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运动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训练: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运动训练活动,获得实践经验并提升运动训练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他们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运动训练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
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60302)
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603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尤其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和掌握健身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及社会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技能,胜任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相应的社会活动指导站从事健身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修业年限、毕业标准(一)修业年限: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习年限2~5年。
(二)毕业标准:1. 总学分为146.5学分。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学分为134.5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实践技能课)占118.5学分,选修课占16学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为12学分。
2.本专业方向学生需获得健美操指导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体育指导等级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三、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表1)四、培养规格要求(一)专业能力1.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系统操作和与本专业相关的音乐编辑软件应用。
2.运用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理论、技术、技能),根据动作编排、音乐选编、领操等任务要求,创造性的完成教学方案设计并能熟练指导。
3.结合拓展项目和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动作素材,能运用队形变化的基本原理、要求和效果来完成成套动作的整合与创新。
4.根据工作要求,模拟完成(社区、俱乐部)健身健美操教学指导工作,以及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有关健身问题等沟通能力。
(二)方法能力1.了解企业(社区、俱乐部)的运作规定,能解读职业岗位通用的专业动作术语和操作说明。
2.能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与整合。
3.了解本行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技能。
(三)社会能力1.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具备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诚实守信,职业道德良好。
五、专业课程体系分析(表2)六、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性环节(一)专业主干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体育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论文写作。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版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从事一般运动项目训练与竞赛及其他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性;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专业素质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各种实际问题;为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和创新创业意识。
2.知识要求(1)营养类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创新创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门外国语,能初步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国书刊;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能力要求(1)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
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体育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通过专业培养,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一定的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毕业时学生须通过各自专项的国家二级裁判考核并获得证书。
体育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肇庆市体育学校结合中职办学过程中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该校招生专业为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是:770303o二.入学要求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热爰体育事业,有一定运动基础。
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立足行业,为肇庆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本专业最大的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
树立专业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按各专业项目的培养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专项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养。
五、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运动训练专业,根据竞技体育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我国教育方针,培养适应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向高等院校、省级体育专业队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爰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训练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
5.具有一定组织体育活动和指导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技能)课程。
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又包括四个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项训练模块、普修技术模块、综合实践模块。
每个模块按照知识能力对应关系划分为若干科目,各科目的划分充分考虑运动训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科目内所设置的课程能实现对应的培养规格,具有科学、规范、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并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为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运动训练是体育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目的是培养具备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体育科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体育运动队教练、运动训练师、体育科研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1.提供扎实的体育科学基础,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理论和技术,能够运用科学训练方法指导和管理运动员;3.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科研和实践工作的能力,能够在体育科研和管理领域发挥专业技术支撑和管理作用。
三、培养课程设置1.体育科学基础课程体育学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2.运动训练理论及技术课程运动训练理论、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训练监测、运动训练管理等。
3.专业实践课程运动训练实践、运动场地测量与管理实践、体育技能训练实践等。
4.选修课程体育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防护、基础医学等。
四、实践教学1.实训课程每年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实训,实践操作中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2.实习实践学生将有机会前往体育运动队、训练中心等实习实践,与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互动和学习,提升实际指导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毕业要求1.学生应掌握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够独立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指导和管理运动员的训练。
能够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学生应具备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进行体育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撰写科技论文和研究报告。
3.学生应具备运动训练管理的能力,能够从事体育运动队、训练中心等单位的运动训练师、教练员和管理岗位工作。
六、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1.体育运动队教练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级体育运动队的教练员工作,指导和管理队员的训练,提升队伍的竞技水平。
2.运动训练师毕业生可以在健身俱乐部、大型体育健身机构等单位担任运动训练师,为客户提供科学的运动训练指导。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张万祥专业带头人(培养):杨业双社会体育系目录第一部分一、培养目标二、招生对象及学制三、专业课程特色及设置(一)专业课程兼顾国家各运动技术等级的鉴定标准(二)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专业培养环境四、教学计划安排(一)教学计划进程表(二)核心课程教学安排(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四)顶岗实习五、教学质量体系(一)教资配置(二)教室配置(三)实验室配置(四)训练场馆配置(五)实训基地配置六、附件附件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附件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发展的从事运动训练实践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从事专项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三年制:1、对口招生(中专生、职业高中生)2、普遍高校招生五年制:在校初中生三、专业课程特色及设置(一)专业课程兼顾国家各运动技术等级的鉴定标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是竞技运动方面的专业性基本理论知识,是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兼顾各运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评定。
运动员根据国家体育局制定的等级标准达国家一、二、三级运动员等级,教练员依照教练员等级评定标准和条件,申报评定初、中、高级教练。
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定,是为运动训练专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构成运动训练专业技术人才。
六门核心课程列表(二)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本化”教学模式。
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经过教学改革后形成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理论是:课程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本,要设法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上下功夫。
传统的教师角色应当转变,该模式课程教学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章节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参与讲解、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进行。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 学科门类:教育学专业门类:体育学类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及以后所属学院:体育学院专业负责人:余少兵方案制订人:程明吉余少兵武亚军方案审核人:程明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较强体育业务能力、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采用“立体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体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立体发展的“基本空间”中自主选择学习个人发展的“弹性空间”。
基本模式可以归纳为一个基本的培养目标、二种备选的专业方向、三维立体的课程结构。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可在中小学、健身会所(俱乐部)、大型企业、社区等从事和胜任体育教学、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管理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等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体育管理、体育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深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人际交往能力。
(2)专业能力具备依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和提高教学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教育教学、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专业能力。
运动训练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及代码专业类别:运动与休闲类(代码:19)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代码:770303)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劳动素养,掌握跨入运动与休闲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通用技能,以及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健身指导、竞赛活动组织、体育运营以及相应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综合素质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2 .具有社会责任感,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法守纪、履行公民道德规范和中职生行为规范。
3 .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热爱并愿意从事体育行业服务和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具有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具有理性思维品质,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
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6 .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了解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文化成果,能够通过1~2项艺术爱好,展现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
7 .具有积极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形成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在劳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8 .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
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教务处编印
训
将来学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练
专
业
人
三、修订前后变化所带来的优势
才
教案素材。
培
养
方
案
5、专项实践实训方面:结合校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将实践课
运 动
(二)将体育保健学课程改为运动损伤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防护
6级
20 1
实训课时,提高学生教练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学生做到技能高、会 教、会执裁。
重构的过程,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同时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四)实现实训方面
3、专业专选课改为运动训练方向课,开设了羽毛球教练员方向、 跆拳道教练方向、乒乓球教练员方向课程。 4、课时设置方面:主要体现在方向课程方面,由原来的专项课程
湖
南
体
II
育
增设了田径课,删减了体育统计与科研课程。
职
1、专业平台课增减方面:
业
学
院
教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务
根据学院师资、生源、在校生现有项目、教学场地等实际条件。
针对学习进度,采取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裁判、训练指导实践) 、 实习采取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 业岗位,熟悉岗位能力,持续提升个人动手能力。
湖
南
体
III
育
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教案素材的模式,真正体现了教材打破-解构-
职
2、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授课计划-教案的模式,内容
育
职
(二)篮球 2-篮球裁判课程简介 ..........................................................................................................- 5 -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代码:670401二、入学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职中和中专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素质,掌握运动训练与教学、赛事活动组织与裁判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能力和较强的运动训练、教学、体育文化推广的能力,面向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管理和裁判等体 育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着为社会体育工作需求的自身特点,形成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与体育职业要求的人才 培养方向。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示意图如下:(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 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 项技赛力 专竞比能 育作合力 体工综能竞体比裁 技育赛判 技育练学 竞体训教 育事织理 体赛组管 众育务广 大体服推 技术性人才技能性人才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知识(3)掌握运动训练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1-2门专业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原理及基本知识;(5)掌握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及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体育专业五年培训计划
体育专业五年培训计划第一年:基础训练第一年的培训主要是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运动基本功。
学生将在初中高中课程基础上,开展体能、技能、体能、战术、心理、道德等方面的训练。
一、体能训练1. 有氧运动:跑步、游泳、自行车等2. 肌肉力量训练:举重、器械训练3. 灵敏性训练:柔道、跆拳道、武术4. 柔韧性训练:瑜伽、拉伸训练二、技能训练1. 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2. 田径项目:短跑、跳高、跳远、铅球等3. 格斗项目:拳击、跆拳道、柔道等4. 水上项目:游泳、潜水、帆船等三、体能训练1. 球类项目战术训练:认识比赛规则、阵型、战术等2. 田径项目战术训练:起跑、起跳、转弯、出发等3. 格斗项目战术训练:技巧、反应、配合等4. 水上项目战术训练:游泳姿势、转弯、出发等第二年至第四年:专项训练三年的培训是体育专业学生专项训练的阶段。
学生将根据个人的特长、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专项项目进行深入训练,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此阶段主要教学内容如下:一、专项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专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包括动作细化、技巧训练、反应训练等。
二、体能强化训练根据学生的专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包括肌肉力量、氧耐力、爆发力等。
三、战术训练根据学生的专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包括对手分析、比赛模拟、战术演练等。
四、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心态。
五、体育科学理论知识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年:综合训练五年的培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综合评价的阶段。
学生将进行综合训练和综合评价,以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综合训练学生将进行多项目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竞技水平,开发学生的多项运动能力。
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战术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代码:050100。
二、入学要求:应往届初中毕业学生及同等学历。
三、修学年限: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运动训练、竞赛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热爱祖国。
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2.掌握专项运动训练、教学、竞赛、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熟练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教学方法;4.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赛事组织与裁判、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5. 了解我国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 了解运动训练、竞赛和运动训练管理的理论前沿;7. 具有初步的竞技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运动训练素养,具有较扎实的技术技能、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和运动健身指导等工作,具有广泛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2、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指导专项运动训练与体有教学实践、运动健身指导、组织体育竞赛和承担裁判工作的能力。
3、了解运动训练的专项教学、训练的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且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能使用普通话交流,并达到相应的考核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白鹤拳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试行)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660401招生对象:招收经系统运动训练、具有一定潜力的初中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简介2006年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并正式面向社会招收,生源对象主要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吸纳的各地市体校学生、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及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并组成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团队。
2013年,在结合运动训练特有的生源特点及更清晰的就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运动训练专业设立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四个专业方向及专业项目运营团队。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服务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专门人才需求,在运动组织服务方面、运动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等方面提供高级技能型、创业型人才。
同时,配合国家竞技体育政策转化及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转换的现实需求,通过职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实现运动员自身运动技能向市场就业竞争力的转化,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竞技体育可持发展服务。
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以下(1)至(2)通用证书,并取得(4)至(8)项中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一、课程体系及主干课程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表现。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多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发展主轴课程三大类构成。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能课又分为专修和辅修,专修课程为学生运动训练专长训练课程,分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等项目,辅修课程每生每学期可选择2门,课时为36课时/门。
职业发展主轴课程是根据学生将来选择的就业方向开设的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运动教练指导、体育教育教学、创业及辅助课群三大主轴课群,每位学生必须选择运动教练指导、体育教育教学其中的一个方向,至少修习4科8学分,另2科4学分可跨课群及修习辅助课群,共需修满12学分。
课程体系的描述见附件1:课程地图。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生理学、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项训练。
(一)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二)运动心理学主要讲授感知觉、情绪和情感、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课堂教学心理、品德教育心理、人格健全与心理卫生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重点讲授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训练和竞赛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掌握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未来工作奠定必要的心理学基础。
(三)运动解剖生理学主要讲述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青少年的解剖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分析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四)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是一门具有管理科学和体育科学双重属性的交叉学科,是以体育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社会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项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学科。
在课程结构上,涵盖了理论探知、实践运作及实证分析三个模块,分为体育赛事概述、体育赛事的影响与构成要素、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体育赛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等五章。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体育赛事竞赛管理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凸显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五)运动项目专项训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介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运动的概况,讲授和练习球类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对初学者进行讲解、示范等教学和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指导大众开展运动的能力。
二、教学进程安排1、通识多元课程:93学分(参阅附件2:学院公共基础课程配置表)注:社会服务是指学生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
4、职业发展主轴选修课程:12学分(任选一课群为主修课群,至少8学分,另2科4学分可选跨课群及辅助课群)注:本专业理论选修课根据当年度师资情况灵活设定,开班基础人数为20人及以上。
5、术科选修课程:12学分(参阅学院术科选修课程配置表)注:本专业术科选修课开班人数为15人及以上。
课程配置总表三、毕业条件1、毕业总学分数(含通识课程)至少应修满234以上之学分,包括学院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0学分、通识多元课程93学分、专业核心课程71学分、专业主轴选修课程12学分、术科选修课程12学分、实践学习及军训36学分。
2、本专业五年制大专为五年一贯制修习,前两年修习结束后需进行中期学分检查,学生完成前两年所有应修学分后方能进入后三年的学习。
3、学生的专业方向以报考本系时的运动技能专长为原则,如本专业开设的项目未包括个人运动技能专长时,必须任选一项本专业开设的专业发展方向。
4、学生的专业方向原则上中途不得变更。
如欲变更方向,请于第六学期期末(约每年6月底)前提出申请,每项专业发展方向需修满一学年始得转换。
5、本专业课群选修说明:任选一课群为主修课群,至少8学分,另2科4学分可选跨课群及辅助课群。
6、毕业需考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至少4项,其中体育类职业资格证书至少1项。
7、校外志愿者服务需5次(含)以上,需持有相关证明,不足时数可用校内服务2倍的时数折抵。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一、生源特点与专业导航本专业生源主要是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吸纳的各地市体校学生、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及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
生源特点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和较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学生。
本专业施行专业导航制度,即根据学生自身运动技能及特长、学生意愿进行专业导向,引导其根据自身特长进行最佳的运动训练、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
二、专业项目运营团队及教师队伍本专业目前设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及网球四个专业方向及专业项目运营团队,现拥有专任教师11名,包括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外聘兼职教师近10人。
专业项目团队教师分布情况为:乒乓球团队专任教师1名,外聘教师3名;羽毛球团队专任教师1名,外聘教师4名;网球团队专任教师1名,外聘兼职教师2名;篮球团队专任教师3名,外聘教师1名;另设有辅助团队,专任教师4名,负责专业的理论课程的设计和授课任务。
各项目团队负责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设计和教师授课任务,安排并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师”比例达到100%。
目前本专业约有本部在校生630人(含五年专和三年专),生师比约为57:1,专任教师力量略显单薄,需要进一步补充加强。
本专业主要聘请拥有术科专场或生产(管理)一线的相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应保持在1/2以上,兼职教师比例为50%,主要承担术科技能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及相关教学任务。
三、运动项目导师制本专业施行运动项目导师制。
各运动项目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占大多数时间,对于学生身心教养、教学训练、实习实践、职业生涯管理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故承担本项目学生导师职责。
导师是学生在学校内的第一线辅导人员,导师应当结合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在身心教养、教学训练、实习实践、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安排、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专项技能学习、日常实践、综合实训及毕业实习等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成绩评价。
导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职业素养和服务精神养成,导师在教学和辅导中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良好品格影响学生。
要安排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合适的场地、时间、队形、服装,要求学生基本规范(礼仪、出缺席等),将学生组织分工,分担团体服务事务,准备所需设备、器材,以供教学训练使用,并拟订教学目标及训练计划;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及起点行为、身体状况,不同程度组员的分组,教材如何安排。
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做妥善的安排,以达最佳效果。
导师必须对新进学生有一套新人训练的系统,对老生也要一套继续磨练、鞭策以及调整表现的方法,同时联系外在资源,如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裁判、助教、观摩等以扩展视野,凝聚团体意识,给予期望、要求,增加其他相关的知识,如运动健康、急救、教学技巧等,鼓励学生不断自我突破并乐于教学。
四、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围绕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建设。
学院设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馆)、篮球馆、排球馆、沙滩排球场、体操馆、蹦床馆、击剑馆、武术馆等14个运动场馆,可满足实践教学、校内外实验、实训等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主要围绕学生未来就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建设,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满足学生有半年以上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定岗实习的实训条件。
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福建省体育馆、省游泳跳水馆、福州市各中小学、福建宜准智能穿戴设备有限公司、力德斯羽毛球俱乐部、福建心之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建立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等近50家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充分有效的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也为本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实践及拓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互动提供了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