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观题认识类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3.民主选举(1)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摹本国情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
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4.民主决策的方式(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考主观题
2022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考主观题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结合+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联系观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或联系客观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材料 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高中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主观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大全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方法大全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Ⅰ意义类题型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
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一一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
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
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
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要害,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明,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点出他的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主观题题型较多,以下是十种主观题题型的解题技巧:
定义题:要求对某个概念或名词进行定义。
解题技巧是要准确理解概念或名词的含义,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
解释题:要求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解释。
解题技巧是要理解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
分析题:要求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
解题技巧是要全面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等。
比较题:要求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
解题技巧是要准确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
评价题:要求对某个事物或观点进行评价。
解题技巧是要理解事物或观点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论证题:要求对某个观点或结论进行论证。
解题技巧是要理解观点或结论的含义和论证方法,进行全面、有力的论证。
解答题:要求回答某个问题。
解题技巧是要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用
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回答。
说明题:要求对某个问题或现象进行说明。
解题技巧是要理解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和原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说明。
分类题:要求对某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分类。
解题技巧是要准确理解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分类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分类。
设计题:要求设计某个方案或解决某个问题。
解题技巧是要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进行全面、创新的设计。
以上是高中政治主观题的十种题型和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回答高中政治主观题?八类高中政治主观题回答技巧
如何回答高中政治主观题?八类高中政治主观题回答技巧政治主观题是政治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观题又称材料分析题,一般由一两则材料和设问组成.主观题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固定,考查的知识单一,相比较而言主观题形式比较灵活,考查综合性的知识.可以很好的拉开高中生之间的差距,那么应该如何回答高中政治主观题?高中政治主观题回答方法—“体现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
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
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
回答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高中政治主观题回答方法—反映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
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高中政治主观题回答方法—“原因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见解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见解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具有的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的特点,在命题时突出重视基础,重在运用,热点多元,模拟情境,强调联系,细分入口,角度多维,分层设问,适度开放,植设难度等原则。
高中政治需要教师结合实事,联系国内外大事给予讲解
二、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高考政治试卷的重头部分,因此,在高中政治高考复习中有重中之重的地位。
要有效提高高中政治主观题的高考复习,教师必须对高考政治主观题进行分析。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刷题,增加对题目的熟悉度。
四、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中的具体实例,再结合课本知识,讲理论,用理论。
五、特别要培养学生正能量,不发牢骚,让学生们能量满满,对国家,政府,充满信任,这是我们每个政治老师的职责。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高中政治主观题是高中政治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许多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与实践、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对于考取高分、获取政治素养极为重要。
一、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观题知识政治制度是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等。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观题中,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宪法、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等相关概念。
此外,还需要掌握各级人大的职责与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等内容。
二、议会制度方面的主观题知识议会制度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国家政治权力集中在议会中,并以议会为核心实行政治活动。
议会制度方面的主观题考察内容涉及到议会制度的产生、结构与职能,以及议会制度与我国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点和对比。
三、选举制度方面的主观题知识选举制度是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代表的制度。
考生需要了解选举制度的基本概念、选举方式、选民身份、选举程序、选举投票等相关知识点。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进程与现状、选举制度对国家政治体系的作用等内容。
四、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观题知识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观题考察中,考生需要掌握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国际条约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与政策、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对外发展战略。
五、政治学理论方面的主观题知识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学理论方面的主观题考察中,考生需要了解相关政治学概念与理论体系,如民主、集中制、议会制、政治体制、人权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掌握政治学中的经典著作和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对于学生们考取高分、获得政治素养至关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通过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学习和理解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考试策略和技巧,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取得好成绩。
202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和解题方法归纳
202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和解题方法归纳一、“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题型特点:“影响类”试题常以“说明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要求考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生活试题中。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二、“启示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原因类”主观题解法题型特点: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通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论证现象或措施的合理性。
常采用的设问的方式有“为什么”“……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等。
方法总结:“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必要性。
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
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
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
高中政治【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观题集锦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
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8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
高考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策略解析
--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 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
--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 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例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 中国始终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惠 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同各国广泛开展互利合作中促进自 己的发展,又为自己的发展促进各国的发展,不断为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 观点的认识。
【答案】(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 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 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 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相 互贯通、相互依存,由此而形成多元共生的局面。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 同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认识类
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对 此类题的认识。
主要设问方式
➢ 如何认识xxx ➢ 如何看待xxx ➢ 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 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 ➢ 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 ➢ 评析、评价什么行为
解题方法
判断表态
阐述道理
明确做法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是什么” --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
试用有关政治生活道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是什么 ①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必须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题型综述】“认识类”主观题是指题目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背景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的试题。
典型的“认识类”试题中,题目的设问直接以“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等词语出现。
但有时这类试题在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要求仍然是表明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态度。
【巧思妙解】由于“认识类”试题的设问指向范围很广,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答题方向和范围,很多同学对这类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究竟回答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联系材料,多角度发问,化大为小,化暗为明,把题目中的设问分解成若干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逐个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这类试题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其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1.发现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要注意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等角度思考。
2.分析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一般包括“原因”“意义”两个部分。
其中,“原因”(或者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制度、规律、原则、地位、基本理论、观点等)、“现实依据”(即现实状况);“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国家、社会、个体等);要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的、外部的,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
3.解决问题——“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怎么办”要从不同行为主体角度思考(同上),从设问条件思考,从材料中的信息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客观的、实践性角度,主观的、观念性角度,积极的角度,防御性角度等),从时政背景角度思考(党和政府现阶段在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等。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
但必须要按以上思路去考虑问题。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方法归纳如下:一、主要设问方式及解题思路: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没有明确分析说明什么)、“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解题方法:对观点或者现象进行正、误分析,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辨点找准,二是把原因析透。
具体来说先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分解,找出其中合理或者正确之处,、不合理或者错误之处,即找出辨析点;其次对各个辨析点的正误原因进行分析,也就是“有是说是,有非说非”。
对问题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说(做)的是件什么事,或题目的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或者题目观点对错的理由;“怎么办”即结合党、国家、公民、企业等主体,分析对待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
二、典型例题分析(一)、2010年高考: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菜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39.(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高中政治主观题知识要点归纳1、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1、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P17-18)(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公民如何更好地行使选举权?(P18)(1)要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和能力。
(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p22)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看法型主观题解法讲义
看法型主观题解法讲义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答题技巧,就政治教学中几道典型例题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角度谈谈此类题的解法。
一、经济常识角度1、如果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例1、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直接体现。
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问:试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要点:①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其原因有三:A、我国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B、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征税,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C、我国广大公民依法纳税、自觉纳税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使财政收入得到了切实保证,为国家职能行使奠定了物质基础。
(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
)2、如果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①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③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会导致“怎么样”的不良后果?④“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例2、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偏向,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同地区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
问:试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要点:①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地区、行业存在不可忽略的收入差距问题。
高考政治“认识型”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之“认识型”一、题型特点;此类型一般设问为“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评价”,“谈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做法的看法”二、答题方法:第一、答“是什么”。
即材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或者什么关系。
(1)答事物的本质、属性、规律、特征(2)答事物之间的关系(3)材料的观点对还是错第二、答“为什么”。
即出现材料中的问题或者关系的原因(1)答A为什么B的必然性(2)答A为什么B的必要性(3)答A的本质、属性、规律、特性(4)答B的本质、属性、规律、特性(5)答A对B的作用、意义(6)答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要求第三、答“怎么办”。
即答行为主体如国家、政党、公民、市场、企业、个人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没有行为主体相应、合理的填上,再进行作答。
(一)政党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执政理念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⑧我国的政党制度。
(二)政府(国家)1、政治生活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政府职能;③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应该坚持的原则;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⑥树立政府权威;⑦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经济生活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落实科学发展观; 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⑨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经济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国家)在政治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三)企业(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2)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和管理)(4)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必修四政治主观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1)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能够引导人们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4.认识是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6.人与联系的关系?联系时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7.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方式:、
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
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1.认识、看法、理解、分析上述现象等类设问(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
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
①“是什么”(内容___________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②“为什么”(原因、依据、结果、意义、作用、影响、危害_______类似原因型,一般只需阐明其重要性即可)
③“怎么样”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
)
④“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____等同措施型,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
样做这件事)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典型例题] (06高考文综重庆卷38题第1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
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
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剖析]该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实质上就是要学生谈谈对浪费行为的认识,故属于“认识”类设问,在分析过程中可分成如下四个问题:
(1)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是什么?是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2)材料中的浪费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材料中可看出它是不对的,这一点可不必作答。
(3)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怎么样?主要是影响如何,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看,不浪费行为利于生产发展;从个人消费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看,浪费行为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对这种浪费行为应该怎么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与材料有关内容,是不难得出答案的。
参考答案:①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是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不合理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③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或倡导正确的消费行为),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科学消费,反对不文明消费。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2)问
38.(2)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
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
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是: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是: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是: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参考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008江苏卷) [经济学常识]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请对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008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
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
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贩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
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
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16分)
(2008重庆卷38)材料: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
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
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
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10分)
[失误警示]“认识”类设问如果理顺了思路,解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找不到思路,则答起来难度就会很大。
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盲目答题,从而缺少思路,乱答一气。
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型,只有明确设问类型,才能明确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