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原发性高血压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a6fbc2d15abe23482f4d45.png)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知晓 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 50%、40%和10% 我国高血压流行的两个显著特点: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
发病率(%)
2010年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有所提高,但血压控制管理仍任重道远
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主要内容
概述(分类和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危险分层
治疗
肾 素 血管紧张素原 交感 神经 活动 增强 钠、肥胖、 吸烟、低钙 儿茶 酚胺 释放 增加
ACE
ATI
AT II
收缩血管 醛固酮 外周阻力 钠潴留 胰 岛 素 抵 抗
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突然上升的血压,造成心、脑、肾
的症状。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病程中发生急性脑血流循环
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脑血管病 心衰 肾衰 主动脉夹层
主要内容
概述(分类和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
80—89
90—99 100—109 ≥ 110 <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高血压病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流行最广、危害最
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
压和动脉硬化是引起人类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
主要内容
概述(分类和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教案》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cb2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a.png)
年龄、性别、病程、血 糖控制情况等。
评估患者的血压、血糖 状况及靶器官损害情况 。
综合控制血压、血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和降 糖药,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同时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 用的监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原发性高血压教案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 • 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分析与实践
01
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引 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02
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 疗
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
。
长期原则
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 不能随意停药。
平稳降压原则
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减 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联合用药原则
当单一药物无法控制血 压时,应考虑联合用药
。
常用降压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钙通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
总结词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头 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诊断标准为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头 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随着血压的持续升高,可出现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心脑血管事件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 常需要多次测量以明确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4d0943d4d8d15abf234e16.png)
性高 血 压 (高血压病)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外, 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的功 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1959年:5.11% 1979年:7.73% 1991年:11.88%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高: 二、并发症多: 脑卒中:心衰:肾衰: 三、防治水平低: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 总之,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治现状是:
患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知晓率低
二、发病因素
• 环境因素:占60%。 1、饮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
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饮食属于升压因素。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升高或中饱和脂肪酸/ 不中饱和脂肪酸比值升高,属于升压因素。 饮酒量与收缩压升高有关,每天饮酒量超过 50g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2、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从事精 神紧张度高的职业发病率也高。
2脑:脑部小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脑梗死 脑部微小动脉瘤破裂---脑出血
3肾脏:肾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肾衰竭
三、病理
• 4、视网膜:视网膜小 动脉从痉挛到硬化, 引起 出血和渗出。
四、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
动后才出现血压暂时性升高,随后即可恢复正常; 部分病人没有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血压
二、发病因素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6f93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f.png)
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建议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生活 方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对 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 特别关注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 ,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Nhomakorabea06
相关医学知识拓展
肥胖与减肥手术
肥胖的危害
减肥手术的适应症
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高血压的分级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 2级和3级。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使用最小 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 控制血压的目的。
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导致血 糖水平升高。
社区干预措施
建立健康社区
通过改善社区内的环境,如增加运动设施、改善饮食设 施等,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组织活动
组织各种健康活动,如健身俱乐部、跑步团等,鼓励社 区居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
提供奖励
为积极参与健康活动的社区居民提供奖励,如健康食品 、健身器材等,以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代谢综合征的 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 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检测结果。 此外,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糖化血红蛋 白等。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饮食结构不合理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课件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91fe50561252d380eb6eb7.png)
•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参与神经细胞修复。
ApoE基因多态性
• Uusitupa等(1994年)研究159名芬兰人,发现 Apo E4/4、E4/3者血TC、SBP较其他表型者要 高。 Uusitopa等(1996年)研究Apo E3/2者 SBP和DBP低,而Apo E4/3、E4/4表型者则高。 一项轻至中度高血压和Apo 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也证实,高血压病人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频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 1998年shiwaku等调查303名日 本人Apo E基因型、血浆TC浓度和血压值,发现 具有Apo E3/2基因型的个体较Apo E3/3者或Apo E3/4及Apo E4/4者TC和SBP显著减低。
– Vuagnat等观察注射Ang Ⅱ对血压影响: – 胆固醇水平,尤其是LDL-C水平与Ang Ⅱ注射后收缩
家族性脂质异常高血压
胆固醇与血压(一)
胆固醇与血压(二)
• Framingham研究: • 血压与血胆固醇水平具有相关性(γ=0.12) • 提示血压较高者趋向有较高的血胆固醇水
平。
胆固醇与血压(三)
• Tromso研究: • 8,081名20~54岁的男性和7,663 名20~49 岁的妇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oE基因多态性影响个体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
• ——ApoE4与血TC和LDL-C浓度升高相关,
•
ApoE2与血TC和LDL-C浓度降低相关。
• ApoE表型调节体内血浆脂蛋白代谢的机制
• ——各种apoE异构体的受体结合活性存在差异:
•
ApoE2与脂蛋白受体结合的能力低下,使
高血压、高血脂PPT的讲义
![高血压、高血脂PPT的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17ff3e3998fcc22bcd10d63.png)
高血压一、概念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二、发病原因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空气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避孕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三、高血压的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四、运动疗法运动训练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
早在1988年,美国高血压联合会议即正式确立了运动疗法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为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帮助呢?这是因为一定量的适宜运动后,运动者用电子血压计测得的血压会低于安静值。
如果长时间坚持规范的训练,那么训练者安静时的血压也可以下降。
有文献报道,在合理科学的运动疗法后,训练者的收缩压可以平均下降10-15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5-10毫米汞柱。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甚至可以与药物治疗相比。
确实有不少轻度高血压的病例,在运动训练一段时间后血压很稳定,不再需要用药物维持血压。
不过,这样的患者在遇到季节冷热交替变化时,需要注意血压变化,以防没有用药而造成不利的后果。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d30125e87101f69e3195bc.png)
病因学
1.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 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 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4.生活习惯因素 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等。 吸烟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等均可影响血压。
18
药物治疗 CCB
此类药物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 , 尤其适用 于老年高血压、 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 伴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 围
血管病患 者 。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 快、 面 部潮红、 脚踝部水肿、 牙龈增生等。 二氢吡啶类CCB没有绝对禁忌证, 但心动过速与心力 衰竭患 者应慎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 者一般不推 荐使用短效硝苯地平。
22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 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 性、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 及高动力 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常见的 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 响糖、 脂代谢。 二、 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 。慢性 阻塞型肺病、 运动员 、 周 围 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糖 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慎重选用 高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
7
危险分层
8
并发症
9
高血压治疗
10
11
高血压控制目标
1、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 2、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 3、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SBP应控制在150 mm Hg以下,如能
《血脂异常》PPT课件
![《血脂异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5f079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f.png)
可参与酶活动的调节以及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膜
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反应。
已发现有20多种,分为ApoA、B、C、D、E
.
8
血脂概述
脂蛋白代谢有二条途径
外源性代谢途径: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甘 油
三酯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
内源性代谢途径:是指由肝脏合成的IDL和LDL,
CAD的危险性可增加2~3%
.
16
血脂概述
.
17
血脂概述
.
18
血脂概述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
其它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GRLP) [极低密
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事实
上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ATP Ⅲ将Non-HDL-c定义为降脂治疗的第二目
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
.
35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危险评估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
TC 5.18-6.19mmol/L
或LDL-C 3.374.14mmol/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
TC≥6.19mmol/L
或LDL-C
≥4.14mmol/L
低危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
低危
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3
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
患者
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3项
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
/calculator.asp
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
37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概述PPT课件
![血脂异常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8b7a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4.png)
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的原因
①生活方式 :包括膳食营养、体力活动、 精神应力、情绪变化、烟酒嗜好等;
②药物作用:诸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 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主要有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
④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红斑狼疮、骨 髓病等。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 是什么?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是什么?
3、脑梗塞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 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 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 引起动能缺损。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是什么?
4、冠心病 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 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 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是什么?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围是 2.70--3.10 mmol/L。
一、血脂异常是怎么引起的?
从原因上分: 1、原发性血脂异常:部分由先天性基因缺 陷所致,部分病因未明,这类不多见。 2、继发性血脂异常:常由多种疾病所致,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某些药物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这类 占大多数。
血脂康胶囊 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具有调节血脂,活血化瘀 的疗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脂紊乱。作用平稳和温 和。属于胶囊剂,副作用小,温开水冲服,服用方便。
三、血脂异常如何治疗何预防?
2、 合理饮食 (1)饮食提倡清淡,素多于荤。但不宜长期吃素, 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 蛋黄、鸡肝、黄油等。 (3)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类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三、血脂异常如何治疗何预防?
课件图文原发性高血压
![课件图文原发性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88b239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9.png)
• 其他因素:年龄(随 年龄增长,血管弹性 下降)、性别(男性 发病率高于女性,但 绝经后女性发病率上 升)、种族(某些种 族易感性高)等也与 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 无状期:高血压初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 症状期:随着血压升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联合用药
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 物联合治疗,提高降压效果 。
遵医嘱
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按时 服药,不随意更换药物或停 药。
案例三: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与管理
心血管并发症防治
脑血管并发症防治
通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等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的
风险。
案例一: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膳食调整
增加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控
制血压。
A 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减少 盐分摄入、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
,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B
C
D
心理调适
减轻精神压力,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等,有助于缓解血管紧张。
体育锻炼
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压 。
案例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调整
初始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并发症情况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 ACE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 等。
药物调整
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药 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种 类和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 方案。
01
02
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通 常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ppt课件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0def87804d2b160b4ec0fb.png)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Ⅰ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 ·女性>65
· ·总胆固醇>5.7mmol/L (220mg/dl) ·糖尿病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腹型肥胖 ·高同型半胱氨酸
表2 影响预后的因素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和放射学证据)
·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轻度 升高(1.2—2.0mg/dl)
高危 极高危
3 (重型高血压)
SBP≥180或 DBP≥110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41
危险分层意义 10年内心血管 事件发生率 小于15%为低危; 15~20%为中危; 20~30%为高危; 大于30%为级高危。
42
治 疗(一)
目的:(1)降压;(2)防止或减轻并发症。 降低血压的益处
⊕有诱因,发作迅速; ⊕短期血压升高,可高达260/120mmHg; ⊕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多汗、手足发抖等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可有器官失代偿症状。
26
(二)并发症
(2)高血压脑病 特点:
有诱因,过劳,紧张,情绪激动,短期 内发生; 血压明显升高,以DBP升高为主 >120mmHg; 脑水肿和颅内高血压症状; 暂时性偏瘫、失语、病理神经反射的征 眼底IV级。
象;
27
(二)并发症
靶器官受损并发症 心衰:高血压(左心肥厚和扩大),心
绞痛、心肌梗塞,心衰。体征:心界左下扩大,可闻SM,S3,S4。 脑血管病:短暂性缺血,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梗。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乏力、感
觉意识障碍。 慢性肾衰:肾小动脉硬化,肾衰,可表现为多尿、夜尿 动脉病变 硬化、阻塞及夹层血肿。
各种肾炎、肾动脉狭窄、糖 尿病肾病
【医学课件】原发性高血压
![【医学课件】原发性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509c7c747f1922791788e831.pn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 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
为高血压。 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
定所得的均值为据 。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五、评估危险程度:
其他危险因素 和病史
I 无其他危险因素 II1~2个危险因素 III ≥3个危险因素或 TOD或糖尿病
IV ACC
血压(mmHg)
1级 SBP140~
159或
DBP90~99
2级SBP160~ 3级SBP≥180
179或
或
DBP100~109 DBP≥110
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
病 因:
一、遗传因素 占40% 二、环境因素 占60%
饮食、精神应激 三、其他因素
体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代理报关委托书委托报关协议关于审 理城镇 房屋租 赁合同 纠纷案 件司法 解释有 关劳务 派遣制 度设计 及对劳 务派遣 行业的 影响分 析糖皮 质激素 在呼吸 系统疾 病中的 合理应 用严重 脓毒症 导致急 性肺损 伤病人 自发利 尿现象 的观察 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
合并发生 互为因果
血液中血糖血脂浓度增高,使血液 在 血管中流动阻力增加,引起血液黏度 增高进而又促使血压升高。
许多高脂血症也常合并高血压,两者 呈因果关系
高血脂
高血压与高血脂并存时,两者的作用叠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高血压治疗指南、美国高血压学会 (ASH)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都推荐小剂量 阿司匹林用于高血压一级预防。
2 新版指南—欧洲
LDL-C作为治疗首要目标 根据风险分层设定明确目标值
2 新版指南—中国
中国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对不同危险分层人群LDL-C控制指标
27%
P=0.0236 0.5 1.0 1.5 2.0 2.5 3.0 3.5(年)
Sever PS, et al, Lancet. 2003;361:1149-58
二
综合管理
1 指南策略 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侧重点改变
2013JNC8 美国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3ASH/ISH 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3ESH/ESC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4 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
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高血压综合管理成为重点!
综合干预: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治疗目标:管理血压并处理其他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或
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1 指南策略
指南治疗共识:综合干预=保护血管+干预血脂
针对高血压发病原因的复杂性,我们可以看到,单一作用于血管壁 并不能全面干预高血压的整个病理过程,需要与多种其他类药物联 合使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1年3月28日发布了“关于高血压患者及 早启动降压联合他汀积极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新理念的建议”,呼 吁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查血脂水平,对于高血压合并至少3个心血管 危险因素或1个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及早启动降压联合他汀治疗。
关键信息:
LDL-C是血脂异常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ASCVD危
险性的首要评估指标。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管理: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调脂治疗应根据 不同危险程度确定调脂目标值。 调脂治疗能使多数高血压患者获得很好效 益,特别是减少冠心病事件方面更为突出。
Pan L,Yang Z, Wu Y,et al. China National Surve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orking GROUP.Atherosclerosis,2016,248:2-9
2 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 卒中事件累计发生率(%)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4
降压药+安慰剂,LDL-C 133→126mg/dL
3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LDL-C 133 →
3
90mg/dL
36% 2
2
1 1
P=0.0005
0
0.5 1.0 1.5 2.0 2.5 3.0 3.5(年) 0
Wang,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April 3, 2014.
核心机制:长期的高血压能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 形成和发展,最终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导致靶器官损害。
器官疾病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脏 疾病
•斑块破裂—心脑 事件
•肾血管受损— MAU,肾功能受 损
3 血管病变过程
血脂异常导致血管病变的过程
LDL-C沉积 是动脉粥样硬化启动环节
高血压疾病负担: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 亡共计204.3万例,占全部死亡的24.6%。 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 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2010年全 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血脂异常疾病负担: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 达 40.40%,较 2002 年调查时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 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 2010 年~2030 年期间我 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 920 万。
主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
Sever PS, et al, Lancet. 2003;361:1149-58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脑卒中也进一步显著下降27%
降压药+安慰剂,LDL-C 133→126mg/dL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LDL-C 133 →
90mg/dL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阻断
有效 防止
提前干预血脂异常,特别是降低LDL-C
4 综合早期干预 对早期血管病变干预可以逆转血管损伤
高血压
血脂异常
早期干预 降压治疗
逆 转 血 管 损 伤
血管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逆 转 血 管 损 伤
早期干预 降脂治疗
冠心病
脑卒中
肾功能不全
闭塞性动脉 硬化症
ASCOT结果揭示 降压联合降脂治疗可 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CONTENTS
一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危害 二 血压综合管理 三 管理策略—血脉同治 四 松龄血脉康—临床研究
一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危害
1 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
患病率为29.6% 知晓率42.6% 治疗率34.1% 控制率9.3%
患病率:33.97% 知晓率:31% 治疗率:19%
3 血管病变过程
高血压导致血管病变的过程
物理损害
功能损害
结构损害
压力损伤
•压力感受器敏感 性下降
•剪切力损伤内皮
血管内皮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释放
动脉硬化
•动脉壁增厚,僵 硬度增加
•小动脉壁腔比增 大
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斑块沉积、进展 •供血管腔狭窄 •不稳定斑块
“血管病变” 是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