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三) 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 智力与知识有着重要的区别。 • 首先,知识是人头脑中的经验系统,是人类社会 历史经验的总结,它以符号、观念的形式为人所 掌握;智力或认知能力则不是这些经验系统本身, 而是对这些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 化。比如学习一个数学公式。 • 其次,知识的掌握比智力的培养和发展要迅速, 但得到良好发展的智力则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 识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 •

• •
⑤ 数字 通过计算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来测量;
⑥ 记忆 通过图片和词语的回忆测验来测量; ⑦ 知觉速度 通过要求个体发现一对图形、名称和数字之间的微小 差异的测量来测量。
在此基础上瑟斯顿编制了一套智力测 验,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 简称PMAT),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 (三)智力测验分数 • 1.心理年龄 • 比奈认为,我们可以用儿童的心理年龄 (mental age,简写为MA)来评估他们的智力。 心理年龄是把受测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处于 同一生理年龄(也叫实际年龄, chronological age,简写为CA)的儿童的智 力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2.智商 •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IQ), 其含义是心理年龄(MA)与他的实际年龄(CA) 之比再乘以100所得到的一个测量值,用公 式表示: • 比率智商IQ=(MA/CA)×100。
(二)智力的结构 • 1.二因素论 •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欺皮尔曼 (spearman) • 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 • 主要观点:二因素论认为智力由两种潜在 的维度或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 (general factor)和一组特殊因素 (specific factor)。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思想、智慧、能力的差别一、知识、智慧定义知识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经验的固化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

来自社会实践。

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

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

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

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

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

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

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

知识SECI模型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991)还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数据、信息、知识的区别和联系(Michael Earl)数据信息知识内容事件趋势专业知识形式交流模式学习信息任务描述操作编码获取方式观察判断体验组织意图自动化决策行动知识OECD分类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 & Prusak整合了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作用和存储主体等元素,从以下方面描述了知识的定义:a知识的形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b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c主要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和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d存储主体:它有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被利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更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践与文化中。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 低的,但是正的。也有研究认为智商与创造力之 间的相关高低是由创造力测验的性质而定的,某 种创造力可能要求较高的智力,而另一些创造力 又可能与智力相关不高。尽管在智力和创造力的 相关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 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 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 (一般认为最低阈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 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编的。
辑 p pt
13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 ①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 ②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
➢ ③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 ④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 力。
➢ 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编辑
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p pt
14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编 辑 p pt 4
➢ (二)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人格心理特征。 • (ability capacity)
• 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潜力或能量。
编 辑 p pt 5
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 我国学者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 区别: ➢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
编 辑
p
制约,相辅相成。
pt
29.12.2020
➢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1111
(四)创造力与智力
➢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 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 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 个人的兴趣、情绪、意 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

人的思维观念

人的思维观念

人的思维观念:1、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2、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3、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4、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5、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6、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7、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8、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8、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

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

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9、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10、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

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命运抗争!11、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

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12、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

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

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

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13、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

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14、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一)智力究竟有几种因素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

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

心理学界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法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他发现人有五类特殊因素:口头能力,算数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

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

他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言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词汇测验测量。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3 数字计算能力(N):数字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4 推理能力(R):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 机械记忆能力(M):机械记忆,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的能力。

6 空间知觉能力(S):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空间关系的能力。

7 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瑟斯顿曾根据上述7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著名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但测验结果和他的设想相反,各种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在年幼儿童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

知识智力能力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知识、智力和能力这哥仨。

先说说知识吧。

知识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

从咱小时候学的“一二三四五”,到那些高深的物理化学公式,都是知识的一部分。

知识就像是一块块的砖头,你积累得越多,就越能给自己盖起一座高大上的大楼。

比如说,你要是知道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事儿,那你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就可以像个小专家一样给旁边的人讲这讲那,什么这个情节不符合史实啦,那个皇帝不是这么个作风啦,多酷啊!不过呢,知识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就像背单词,那一个个字母组合就像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你脑袋里打架。

再聊聊智力。

智力这玩意儿有点玄乎,就像是你脑袋里的一个超级电脑芯片。

高智力的人啊,就像是有个超强大脑。

他们学东西特别快,就像海绵吸水一样。

比如说那些数学天才,看着那些复杂的方程式,眼睛都不眨一下,几下就解出来了。

智力就像是给知识这个宝库配的一把金钥匙,智力高的人能更快地打开宝库的大门,把知识宝贝都拿出来。

但智力也不完全是天生的,就像锻炼身体能让肌肉变强壮一样,你多思考、多做一些智力游戏,也能让自己的智力变得更厉害。

最后就是能力啦。

能力就像是你用知识和智力打造出来的武器。

你有很多知识,智力也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能力把它们转化成实际的行动,那就有点像守着一堆财宝却不会花的小气鬼。

能力有很多种,像沟通能力,你要是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用一种特别有趣、让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出来,那你就很牛了。

还有动手能力,比如说你知道怎么造一个小机器人的原理,但是你动手组装的时候笨手笨脚的,那也不行啊。

能力是让你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本事,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里,有能力的人就像是闪闪发光的星星。

咱举个例子哈。

就说做饭这件事。

知识就是你知道什么食材搭配在一起好吃,什么调料该放多少。

智力呢,就是你能根据现有的食材想出新的菜谱,或者在做菜过程中遇到问题,像盐放多了,能快速想出补救的办法。

而能力就是你真的能把这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端上桌让人赞不绝口。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

特殊能力。在生活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殊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 力。另一方面,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发展了一般能力。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就是仿效,模仿能力就是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去做,以 便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模仿中主要包括两 种成份:观察和效仿。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较复杂的操作条件反 射的学习过程。模仿能力的大小,表现为个人的行为方式与被模 仿者的行为方式的相似性上,两者愈相似,表明模仿能力越强。 创造总是与创造产物相联系的。创造产物通常是指“首创” 加“适宜”的产物。创造力是指既是首创又是适宜的产物能力。 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模仿 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是先模仿,然后进行创 造;在创造中也是有借鉴的。人们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个 别差异。 (三)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简单地说,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观察力方面,有些人长于分析,对细节感知清晰, 但整体性较弱。另一些人富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 弱;另一些人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弱,还有些 人既善于分析又善于综合。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结构
关于智力的概念,心理学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认 为,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 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表现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思 考及有效应付环境。
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 使他们更好地去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成为有创 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能力的种类
人的能力很多,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 具备的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学习、 工作、创造发明、任何活动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这些能力。一 般能力的综合也被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 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 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具备的。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该活动性质 所制约的集中基本心理品质构成的。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一般能力和该种活动的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如何处理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关系教学过程的规律之一是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

首先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智力则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

有了知识未必就有智力的提高,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提高。

其次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互相促进的。

1、两者是统一于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再次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说,要注意适量。

3、注意启发式教学。

4、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最后要防止两个倾向。

1是形式教育论者只注重思维形式,忽视内容;2是实质教育论者只注重传授有用的知识,而忽视对认识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紧扣大纲教材,落实“三基”,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

由于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紧扣教学大纲,教材,落实“三基”,抓好通性通法的教学。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生源的迅猛增长,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高校扩招、高中扩班,相对来说生源质量较差,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立足于通性通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基础知识要讲透抓实,要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要用足、用活,常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要熟练应用。

要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选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布置作业要分类要求,练其所需。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作者;余景良(为了使读者阅读时对内容能快速简易明了、有头绪,特把内容分为不同的若干个方面,各设标题,在标题下论述。

)一、写此篇文章的起因好久未写博文了。

因为现实残酷无奈的处境逼得我已心灰意冷,写博文的热情从数年前的一百度现已降到了零度。

然而时常想,自己发表的那些博文对世人是振聋发聩的言语、理论观点和建议,世人为何很少知晓很少传播呢?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引起了我的思维向某些方面延伸,最后落在了以下这个问题上。

作为有别于其它高级动物的人类,因具备了高级的大脑,赢得了统治世界地位。

而人类本身,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人群中还存在着傻子、愚蠢人。

然而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都显得很刁精,特别是现代,世人是地地道道的刁精人,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甚至有些愚蠢老实人在百味大染缸社会里也会学得乖巧。

所以说世人智力还是可以的。

可是,为什么万恶灾难深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始终不改变?很多智力可以的刁精人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应该出现的悲剧?……这些都是事实。

这说明什么呢?可想而知,归根结底是世人智力还是没有达到高级,如果达到高级,一切都会出现与原先大不相同甚至性质相反的结果。

因此这就引出了,人在好智力上又存在着两个不同等级的说法。

因为它们对事物状态好坏产生的作用大不相同,分析它们很有价值。

不管怎样,首先对这两个不同等级总要给个名词吧,于是出现了智慧和聪明这两个词。

平常人们把智力高的定为智慧或聪明,可总是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可这毕竟是两个概念。

人们有时对智力很高的人,会称赞他有智慧;而对平常精明人会随口说出,这个人聪明。

根据这种趋向可以认为,智慧属于高智力,聪明要稍微差一点。

但趋向归趋向,人们总是习惯的把它们混为一谈。

因为它们之间不明确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今天我突发兴趣,想对它们下个准确的定义。

然而,这个问题一提起,又引起我的思路延伸发展,又添加了能力一项。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九章智力与智力开发知识点汇总
1)智力:可理解为一种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使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高尔顿提出智力单因素论;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智力分为: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S。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卡特尔的晶体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液态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
斯腾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塞西1990年提出了新型的生态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简称EQ。

戈尔曼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1)自我认知能力2)自我调控
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知他人情绪并产生同感的能力5)社会与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与实践因素、4)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标志着智力测验的正式的诞生。

5)智力测验存在的问题:首先,理论基础不统一;第二,智力测验所能测量的范围太小;三,文化的差异性,影响智力测验的公平性;四,关于测验分数的可信性。

智商的七种能力是什么与解析

智商的七种能力是什么与解析

智商的七种能力是什么与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智商的七种能力是什么与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智商就是智力商数。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商的七种能力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智商的七种能力的资料,仅供参考。

智商的七...智商就是智力商数。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商的七种能力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智商的七种能力的资料,仅供参考。

智商的七种能力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

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

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

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

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

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表现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思维力思维力是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属于理性认识。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探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著名人物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麦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呢?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

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而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批评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特别强调了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是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即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也就是说,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够提高智力 辨析题

.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够提高智力 辨析题

.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够提高智力辨析题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不能离开知识而凭空发展。

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能力提高了,知识掌握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提高。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之间是不均衡的。

有了知识,能力不一定能发展;能力强,知识水平不一定高。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

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

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智力的定义名词解释

智力的定义名词解释

智力的定义名词解释
智力是指个体在思维、推理、解决问题、学习和理解知识等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潜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智力水平、智力发展和智力能力等方面。

智力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释:
1. 传统智力定义:传统智力定义将智力看作是个体用于解决问题、理解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它被认为包括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如记忆、推理、判断和学习等。

2. 智力系数定义:智力系数通过智力测验来衡量个体的智力水平。

例如,智力系数可以用智商(智力商数)来度量,其中100被认为是平均智商水平。

智力系数定义将智力视为一种可量化的能力,通过排名和比较来衡量个体的智力水平。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应只被量化为一个单一的智力系数,而是应该包括多个智力领域。

根据这个理论,智力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维度,例如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等。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中可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

综上所述,智力是个体在认知和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潜力,它可以被测量和评估,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义和解释。

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对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重智能原理:了解并发展个人的多元才智

多重智能原理:了解并发展个人的多元才智

多重智能原理:了解并发展个人的多元才智多重智能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的能力,而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智力组成的。

加德纳的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概念,目前公认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善于运用语言表达、理解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作家、演说家、编辑等。

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善于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如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等。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对空间的感知、理解和利用的能力,如艺术家、设计师、导航员等。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对音频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能力,如音乐家、作曲家、歌手等。

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善于运用身体进行动作协调和控制的能力,如运动员、舞蹈家、手工艺人等。

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理解他人情感、与人相处的能力,善于交往、领导和合作,如教师、领导者、销售员等。

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对自身感受、情绪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善于自我反省和管理,如心理学家、作家、哲学家等。

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对自然世界和动植物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如生态学家、农民、动植物学家等。

这些智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人们通常在多个智能领域都会有一定的表现,而每个人的多重智能组合是独特的。

多重智能理论强调了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才智,鼓励个体在多方面的能力中发展自己。

这一理论对于教育、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视角。

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中,还存在于运用知识的能力中的意思

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中,还存在于运用知识的能力中的意思

智慧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中,还存在于运用知
识的能力中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智慧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运用知识的能力。

智慧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要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有时候,一个人可能知道很多知识,但如果他无法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那么他的智慧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真正的智慧是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创新思考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思考,才能逐渐积累和提高。

启发

启发

启发学习了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对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活也是智力的表现。

智力就是知识能力,这是不合理的。

正如心理学家所述: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

它往往要在人们应用知识经验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正如斯滕伯格所说的成分智力,经验智力与情景智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想,既然生活是一个人智力能力的表现,那么作为智力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智力的一个方面),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同时我们的智力就会的到锻炼与提高了。

2)教育是广义的。

我们平时总是把教育理解为知识的教学。

但这是很局限的,因为它忽视了智力因素对知识习得的影响。

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

如果我们忽视了智力的关键作用,那就不能很好的获得知识。

于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就要有意识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让其推动我们的学习。

同时,作为将来老师的身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智力的发展当作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来抓。

3)学习能力与学习都是多方面的。

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关,就把智力分为:语言能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等八大能力。

于是,我们在注重锻炼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时就要以开阔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能力,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求索。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各方面的智力,争取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各智力皆为平等主张的评论——朗西埃与智力解放的道理

对各智力皆为平等主张的评论——朗西埃与智力解放的道理

对各智力皆为平等主张的评论———朗西埃与智力解放的道理张文喜【摘要】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里面提出“所有智力都是平等的”这一箴言,但他实际论证的不是所有智力皆平等的一面,而是其假设的一些性质。

朗西埃以理论与真实始终矛盾为线索,揭示了现代社会建构中的智力钝化、愚化问题,澄清了智力与意志的不同性质,还把它们与另一个核心问题即“自由”问题结合在一起。

这些工作澄明“教育”在本原上的意义,是重拾对理性人性的信心,去相信任何个人的知性能力。

但我们也知道,所有人智力皆平等的主张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论断,或是对平等政治的献身,或是一种革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都不能简单和绝对地将之定位。

【关键词】智力;平等;朗西埃;人的解放中图分类号:B565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1-0009-10作者简介:张文喜,浙江东阳人,哲学博士,(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现实世界的一个事实是:的确存在某些孩子,凭着对于未知的好奇,不靠老师讲解,自己学会读书、作诗、演奏音乐或讲外语。

有些人生来就拥有远远超过正常人的天赋。

与此相关,中外教育和文化中充斥着对如此这般神童的崇拜。

一套评判个体智力和知识生产的新标准随之出现。

问题在于,天赋观念在一些方面是吸引人的,但因其鲜为人知而使人迷惑。

人类在智力方面真的不平等吗?人类在智力方面不平等究竟是事实还是一种偏见?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在智力方面是否平等提出一些新问题。

比如,目前科技领域的职位主要由男性占有,如果让人工智能担任招聘官,可能会面临数据偏见问题,认为男性更适合从事于高科技职业、女性的科技素质低下,或者干脆把后者身体素质上的缺欠当作智力的缺欠,从而拒绝合格的女性应聘者。

这些偏见存在于数据中,对智力的社会和文化观念的正确理解是一大障碍。

哲学通常无力纠正这些偏见,但至少可以辨别它们的根源所在。

一些哲学家认为,在我们清楚地了解关于人工智能理解的人类知识的性质之前,我们的心灵与机器有意义的交互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

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

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一、“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而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

・"与生命有共同外延”是从时间角度进行的说明,是指终身教冇是与人的整个生命相伴随始终的教育形态,是贯穿人类从岀生到死亡这一整个生命过程的教育。

・向社会各方而扩展则是从范围角度而言的,是指终身教育不是仅限于传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系统,是对学校教育的突破,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大教育槪念。

《学习一一内在的财富》・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也是必须适应职业界的需要和进一步控制不断变化的个人生活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

・终身教育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以一系列强化这种教育需要的变革为标志的、在复杂教疗环境中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的现实存在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对传统的教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使终身教育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指导。

《学习——内在的财富》・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根据对未来的展望,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

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4个“学会”的含义:•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掌握认识的手段和方法,自主学习从而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

•学会做事:掌握职业技能,实践所学的知识,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相处,培养人的合作精神。

•学会生存:培养人的人格,促进全而发展,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终身教育在人类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1977年查尔斯•赫梅尔作为第3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过的总报告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了会议的总结报告《今日的教冇为了明日的世界》,对终身教冇进行全面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要开发儿童的智力,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是智力,智力的核心是什么,智力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在开发智力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提高开发效果。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有些人认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就是智力,这种认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确切地讲,智力不是指人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而是指获取知识并恰当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儿童长大成人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关于智力到底是什么,它都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因为智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一般来讲,大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外界事物观察、学习、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二是对外界环境及新环境适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听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是必须经过对外界环境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相应的反应,才能真正地适应;三是认识、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这其中包括思维判断和决策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处理的正确性,就体现着智力的水平;四是指人们想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上述这几种能力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每一种能力的实现都需要其他能力的参与,受其他许多相关的要素所影响。

因此,在育儿过程中,不要把智力培养仅仅看作是传授知识,而要把智力培养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

?
一般而言,智力较高的人,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容易成才。

但是智力和成才又不能等同,智力高的人虽然获取知识较快,运用知识也可能会更恰当,但还有是否能主动去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等问题。

如果一个人智商很高,但成人后或上学后懒惰起来,不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当然也难以成才。

所以智力高低仅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能认为一个人智力高就一定能成才,良好的智力基础仍需要不断地培养。

智力活动的中心在大脑,因此开发智力主要是开发大脑的功能。

就每个人而言,除了特殊的有某种疾的、发育不正常者之外,大脑先天具备的脑细胞数量大致相同,功能结构也基本一样,但由于培养和开发的力度不同,其日后的功能则会出现差别。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功能的开发,主要靠早期,如果失去了早期开发的机会,就可能影响终生。

某些特殊方面的才能,也许永远被埋藏,而终生无法发挥出来。

因为脑细胞的发育是有时间性的,智力是通过脑细胞的功能来实现的,而脑细胞是通过接受外界事物并及时做出反应来进行智力发育活动的。

因此,呼吁社会,特别是正在或准备育儿的父母、家庭,一定要抓住智力培养的宝贵时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文字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