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题量 20
3 2 1(六选一) 26
单题分值 2 10 20 40
总分值 40 30 40 40 150分
.
3
问题三:重难点?
模块
题量
单选(20个) 简答(3个) 材料分析(2个) 教学设计(1个)
总分值
1.教学基础
8.8个
1.4个
0.5个
2.学生指导
7个
1个
0.4个
3.班级管理
0.75个
0.6个
.
11
2.教育调查法
• 1.问卷法 • 2.访谈法 • 3.查阅法和填表法
.
12
3.教育实验法
• 过程: • 实验的准备阶段 • 实验的实施阶段 • 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
13
4.个案法 5.历史法 6.比较法
.
14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2.系统性原则 • 3.创新性原则 • 4.教育性原则 •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 二、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 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 • 四、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 五、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 六、专业人士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 七、网络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 八、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动力
.
23
学习的基本理论
•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为基础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教育学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1)特点 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教育理论异彩纷呈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5)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 (6)道德修养:
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7)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育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2、古代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 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脱离。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
对辩和死记硬背; 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
教育
尚武 崇文
教育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
学校
课程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私学
以儒、墨为主的显 学盛行;
两汉 官学、私学
中 国
魏晋南北朝
四馆
“独尊儒术”
察举制、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六学二馆 分科教学(经、史、 科举制
律、书、数)
宋元明清
四书五经
西 中世纪欧洲 教会学校 七艺(三科、四学) 培养骑士和僧侣
(八)教育的发展历程 2、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心 理学家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 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
宗教性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校长负责制---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二节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职能部门
校办
教务处
政教处
教研室
年级组
.
总务处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的概念
最早将教和育结合的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产生于人类的 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
应性,担心:“学生是否喜欢”“同事如何看
我”“领导觉得我干得咋样”等等
2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班级的大小、 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 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 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5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6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7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
精选最新版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版
教师资格认定相关知识
➢1、怎样成为一名教师?
➢ (1)具备条件----(2)参加课程考试--(3)认证教师资格--(4)参加教师岗位招考-(5)见习----(6)转正
2
➢ 2、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1)良好的德行 ➢ (2)合格的学历条件
21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 3、教育者:
➢ 包括:(1)教师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3)教育管理人员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
➢ 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 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 (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 特征: ➢ ①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
的官吏和骑士; ➢ 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等
级性和宗教性; ➢ ③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
经典为主; ➢ ④教育方法:严格的纪律约束,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讲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讲义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01
02
03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基本原理、学 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知 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等。
情感与认知
探讨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分析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 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积 极情感。
个性与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能 力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学生 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知识
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模拟真实考试情境,提供一套完整的中学教育 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并配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二
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考生,设计具有学科特色的模拟试题,旨在提 高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试题三
结合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和改革动态,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模拟试题,引 导考生关注教育发展动态。
模拟考试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调整心态,积极应考
1 2
保持积极心态
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考试,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心 态。
合理休息和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 状态。
3
做好考前准备
提前了解考试地点、时间等信息,准备好考试用 品,确保顺利参加考试。
05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测题及答案解析
预测题一
根据历年考试真题和命题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和考点, 为考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预测题二
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前沿理论,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预 测题目,旨在拓展考生的思维视野。
预测题三
针对考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预测题目,旨在提高 考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精编课件).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9. 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 1. 面对发难,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课堂中存在预想之 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掌握机智的 运用策略,就能应对突发事件,对教学就能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 2.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地活动。 •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 生动可变性的概括。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更具生
精品课件
2.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 德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 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 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 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的影响。
• 问话明确启发归纳
精品课件
19.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 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 1.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 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宽容的开放的学性和思 想性统一?
•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过程。 • 课堂上,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鼓
励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 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 2. 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次要矛盾。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培训和考试,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确保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资格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1.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是教师资格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1.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教师需要掌握的关于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内容。

教师需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指导教学实践。

1.2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指教师需要熟悉的学科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掌握不同的学科知识,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践技能等。

1.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指教师需要了解的有关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生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评价与测量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1.4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教师需要了解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校管理条例等。

2.教育能力除了教育知识,教师资格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

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

2.1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能力。

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实施。

2.2 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进行管理的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包括管理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处理学生的问题和冲突等。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有效地管理课堂。

全国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汇总

全国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汇总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近代 20世纪以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1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 无阶级性、公平性 ➢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2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23
奴隶社会的教育
夏朝
➢ 我国最早的学校形态(庠、序、校)



西周

——
➢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分国学和乡学);
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
1
(最早的)
2
生物起源说
(第一条正式提出)
代表 《圣经》
沛西·能 利托尔诺
3 心理起源说 4 劳动起源说
孟禄
米丁斯基 凯洛夫
基本观点 神创造的、归依于

生物本能
儿童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
强19化练习
2.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家( )提出的。
A.布鲁纳
B.勒图尔诺 C.孟禄
D.班杜拉
四2、0 教育的发展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 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大“显学”; ➢ 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真24题 2013•下 第2题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夏朝
D.殷商
25
2.古代印度
(1)宗教教育:婆罗门和 佛教,奴隶没有受教育权 (2)教师:僧侣 (3)教育主要内容: 《吠陀》 (4)教育活动:背诵经典 和钻研经义
➢ 教育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 所制约和影响,但又常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注重后天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学说以“仁”为核心 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以致用
• (二)墨子的教育思想 • 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 观点:§兼爱、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逻辑思维能
力,注重实用技术 • §获取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 §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 §教育目的是培养贤士、兼士、义侠
• 局限: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
活动
• (三)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道家 • 核心思想: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消极颓 废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 • 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 主要论点: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主张回归自然、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 进步性: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 的形式表达对个性自由的企望。
• (五)陈鹤梦的教育思想 • 地位:幼教开拓者、儿童教育家 • 思想核心:活教育 • 内容: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 • 目的: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 指导原则:书本与儿童直接经验相结合


课程形式:符合儿童活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基本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三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 (三)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 地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实践 家,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 思想: 文艺教育 • A 四大教育 生机教育 • 卫生教育 • 公民教育 • 学校式 • B 三大方式 家庭式 • 社会式 •
•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地位:人民教育家、民主主义战士,中国创造教 育的先驱 • 思想:#生活即教育--生活为教育内容 • #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 • #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 • 观点: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与能力》学习建议
→以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为重点: 记住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把学习内容整理成 为各种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体验: 要特别注意对典型教育现象和突出的教育实践 问题的分析,善于举例说明观点。 →以《考试大纲》中的观点为标准: 尊重大纲中的内容与观点,其他教材可以作为 学习参考资料。
• (五)朱熹的教育思想 • 地位: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教 育家 • 教育思想: A 小学、大学的论述 • 小学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学习基本知识 • 大学是自学和学术观点的交流 • B 朱子读书法 •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 紧用力、居敬持志
二 我国近代教育思想
•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 • 地位:古代教育文献,最早的教育专著,我国教 育学的雏形 • 教育原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 师敬道、启发教学 • 主要思想:※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 ※设计了完整的教育体制 • ※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教育考试制度 •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 ※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 • ※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体系,按学生心理、年龄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在教育史上第一 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 早提倡者。
• 代表作:《理想国》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 (三)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 地位:古希腊哲学家 • 思想: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教育概述 学制与义务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 • • •
• • • •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地位: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 思想:★ 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
•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地位:革命家、教育家 • 思想:A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 B 主张教育独立 • (二)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 地位:教育家、爱国者,职业教育的先驱 • 思想: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提倡大职业教 育主义,重视职业教育。
有的人都应该受同样的教育。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 的原则,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
• (四)昆体良 • 地位: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的教育家。 •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一部教育专著
四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 (一)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 地位: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 观点:教育的自然性:人有相同的自然性,都 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原则;泛智教育 • 代表作:《大教学论》 •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 育学学科的萌芽
•(二)卢梭及其《爱弥儿》 •地位: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思想: •A 人的本性是善的,社会、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大 B 推崇自然教育理论 •C 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 •代表作:《爱弥儿》 •(三)佩斯泰洛奇及其教育思想 •国籍:瑞士教育家 •思想:教育目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德智体一体化 • 教育职责: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 教育规律:教育学》 • 贡献: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奠定了 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 标志:1806年《普通教育学》 • 思想:★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一)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 • 地位: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贡献: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产婆术)
• • • 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定义(反复诘难、归纳,得出概念) 第三步,助产术(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 (二)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 贡献:区分了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