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能力第一章ppt

中学教育能力第一章ppt

•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2、教育学概述 – 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4、教育与人的发展 – 5、教育目的 – 6、教育制度 – 7、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 第二章:中学课程 – 1、课程概述 – 2、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 3、课程编制 –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章:中学教学 – 1、教学概述 – 2、教学过程 –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4、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5、教学评价 – 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 1、感觉与知觉 – 2、注意与记忆 – 3、思维与问题解决 – 4、学习动机 – 5、学习迁移 – 6、学习策略 – 7、学习理论
合的过程。
•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背景。
• • • • • •
练习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2、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历史性 3、
之水。
• 三、教育起源与发展
• (一)教育的起源 • 1、神话起源说:

• • • •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朱熹
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 评价: 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 2、生物起源论 • 第一个正式有关教育起源学说 • 代表人物:
• 3、心理起源论 • 代表人物: •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 ➢ ②教育没有阶级性。 ➢ 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 (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 特征: ➢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
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 (1)教育者 ➢ (2)受教育者 ➢ (3)教育影响
➢ 3、教育者:
➢ 包括:(1)教师

(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 评 价: ➢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
制因素和中介因素
教育起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关它的研究既要 以哲学上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要以社会学、人 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依托,要做到历史与逻 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
➢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 (1)特征: ➢ 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
五、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
➢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
➢有教无类 ➢克己复礼 ➢四书五经 ➢因材施教
➢2、孟子:
➢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 ➢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 ➢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 3、荀子: ➢人性本恶 ➢化性起伪 ➢教人向善
➢ 4、道家 ➢道法自然 ➢弃圣绝智 ➢弃仁绝义 ➢回归自然 ➢复归本性
(2)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 特征: ➢ ①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
2.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著有 《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 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强调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 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 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3. 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 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范例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选 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 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 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 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 律的方法。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
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
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
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Fra bibliotek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
杂的结构体系。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 近现代社会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 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性在于为资产
是一种名符其实的“生活教育”,没有从
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
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
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
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 近现代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 夏、商、西周:根据《礼记》记载,我国 的夏、商、西周出现“庠”、“序”、
三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古代社会教育 近现代社会教育
一 教育的终身化。 二 教育的全民化。 三 教育的民主化。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四 教育的多元化。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五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ppt课件 (1)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ppt课件 (1)

第二节 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 年)》
返回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 精神)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 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 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 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的建立 与变革
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发展
返回
第三节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
教育研究的概念
教育研究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 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 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学校文化
学生文化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培训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培训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ppt课件 (5)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ppt课件 (5)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行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返回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 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学业成绩检查 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 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 (3 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客观公正;(2) 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3) 要鼓励学生创新。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班 式级 :授 复课 式的 教特 学殊 形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 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 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所不同的是教师要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巧妙地安排几个年级的教学活动。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能动性 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

实际应用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激发兴趣
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互动与评价机制建立
01
02
03
04
鼓励学生参与
创造一个积极、安全的课堂环 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
03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途径
目标明确
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 都能清晰地了解学习期望和结
果。
目标可衡量
确保教学目标是可衡量的,这 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 了预期水平。
个性化作业
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和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 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互相帮助 和学习中共同成长。
特殊教育需求关注与支持措施
特殊教育政策
制定和实施特殊教育政策,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和 保障。
特殊教育资源
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设施,如专门的教室、教学设备和工具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 学版
汇报人: 202X-12-21
目录
•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 课程与教材分析 •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对策 • 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与技巧 • 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途径
01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教育学概述
01
02
03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课件
教育教学知与能 中学版 件
目 录
• 引言 •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 • 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contents
课程背景
01
02
03
国家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 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 专业素养,包括教育教学 知识与能力。
彩的教学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课堂互动性
0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促进个性化学习
03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
网络远程教育发展
1 2 3
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 习者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生理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关注学 生的营养需求和体育锻炼。
心理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也在快速发展,需要给予学生适 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学生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需要面对社会交往和人际 关系的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年龄、能 力、兴趣和需求相符合,以确 保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灵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 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 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
注重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 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成绩单复印件; ?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
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 5年);参加“国考”的需带考试 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 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 ? 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寸照片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 10.交费:280元
?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 第七章:中学德育 ?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道德发展理论 ?3、中学德育内容 ?4、中学德育过程 ?5、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6、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
?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 第二章:中学课程 ?1、课程概述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章:中学教学 ?1、教学概述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教学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 ?7、教学改革趋势
?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1、认知过程 ?2、学习心理 ?3、学习理论
?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2019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2019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30% 非选择题:70%
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1×2'=42分 2、辨 析 题: 4 ×8'=32分 3、简 答 题:4 ×10'=40分 4、材料分析题: 2×18'=36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教育与人的发展 4、教育制度 5、教育目的 6、教育研究方法
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越来
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 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结论: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的大力 发展。
评价: 1、非科学的

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
代表作:《人民的教育》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Ø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Ø (1)教育者 Ø (2)受教育者 Ø (3)教育影响
3、教育者:
包括:(1)教师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02
CATALOGUE
中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讲授法
总结词
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传授知识 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教师的讲解,将知识系统地 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注重知识 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 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讨论法
总结词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交流,深化 对知识的理解的方法。
详细描述
教师提出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 解,通过交流和碰撞,深化对知识的 理解。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工作,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供有力保障。
06
CATALOGUE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课堂互动和教学环 境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
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了解研 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为
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 会责任感。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中学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涵盖必修和选修
课程。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确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注重知 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课程实施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
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和教训,不 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资源整合
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提高课程质量。
04
CATALOG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第二节:学习动机
.
.
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认识和理解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
.
第三节:学习迁移
.
第四节:学习策略
.
复述策略 如重复、抄写、作记录、划线等 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如想象、口述、总结、作笔记、类比、答疑等
组织策略 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画地图等 计划策略 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监视策略 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元认知策略
调节策略 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 应试策略等
资源管理 策略
时间管理 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学习环境管理 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地方等
努力管理 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 不 其他人的支懈持、自如我寻强求化教等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
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30×1'=30分 2、辨 析 题: 4 ×5'=20分 3、简 答 题: 5 ×6'=30分 4、材料分析题: 2×10'=20分
.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
沙赫特-辛格理论图解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情境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对生理变化的
生理上表现反应
认知解释
(逃跑、心跳等) (因恐惧而心跳)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不能解释的 身体反应
.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 理论
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
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
第五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
.
.
.
.
比较范畴 行为
顺序 学习 的发生 例子
经典条件反射 无意的(人不能控制行 为) 情绪的 生理的 行为跟随刺激后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联接 学习者把课堂(开始是 中性的)与教师的热情 联接在一起,于是课堂 能引发出积极的情绪。
操作条件反射 有意的(人能控制行 为)
土耳其人 美国人
Hale Waihona Puke 87 90 76 95 92 92
76 74 79 84 86 81
.
.
据说美国一位女演员用悲调念26个英语字 母,竟使听众落泪,而一个波兰喜剧演员 用另一种语调念同样的26个字母,却把听 众引得哄堂大笑。
.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 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
.
.
.
.
.
缪勒一莱耶错觉
.
潘佐错觉
.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多尔波也夫错觉)
.
.
佐尔拉错觉
.
冯特错觉
.
爱因斯坦错觉
.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
知觉的特性
.
.
.
.
二、注意
.
三、记忆
.
.
.
四、思维
.
.
.
行为在刺激(后果)前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 为 学习者尝试回答问题, 并且受到了表扬,于是 尝试回答问题的次数增 加了。
.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
堆箱
这个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把总 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 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一次 件数不能太多,就是说,每次太多不如 少些好。这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所谓,但 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麻烦。 而且,一旦带来麻烦,其代价可能是很 昂贵的。一开始,整个程序看上去比较 复杂,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生 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
建 筑 支 架 脚 手 架
.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
.
不同民族个体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表情的种类 愉





判断者
德国人
快奇

93 87 83



86 61 71
意大利人
97 92 81 82 89 72
日本人
90 94 87 65 60 67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
感觉是认知的起点 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感觉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
.
冷色与暖色
.
.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二)知觉
.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大小 形状 方位 距离/深度
外界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 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它部 分。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 到内脏和骨骼肌激活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生理 反应同时发生。
.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 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 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这时只要情境被评估为 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 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发生器官的 变化。这时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 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纯粹的 认识经验即转化为情绪体验。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丘脑。
.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
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即情绪受三
种因素所制约:环境事件、生理唤醒和认
知过程。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是认知。
控制组 正确说明组 错误说明组 无说明组
盐水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心悸、手颤抖、脸发烧” “身上发抖,手发麻”
这两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 这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情绪具有动力性,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
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 怕”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 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人格因素
低分者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