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优秀课件:26页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优质课件《〈孟子〉两章》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优质课件《〈孟子〉两章》

17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要求: 齐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8
整体感知
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19
整体感知
11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12
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人和
层层推进
论证
治国——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
《孟子》两章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
3
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整体感知
夫(fú ):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sù ):谷子,与栗(lì )区别。 畔(pà n):通 “叛”,背叛。
5
整体感知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
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旨在说明城邑之小。 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 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 结构缜密。
9
总结拓展
1.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孟子提出的“人和”,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 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独见卓识和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PPT)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PPT)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而 不接受弘范用宰相一职的劝降,则表现了文天祥“ 富贵不能淫”的精神。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 PPT)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 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 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 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 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 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 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 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 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 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 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 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 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 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
孟子曰:“是( 这 )焉(怎么,哪里 )得为(是 )大丈 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行冠礼 )也,父命
(教导,训诲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 告诫 )之曰:‘往之女(同“汝”,你 )家, 必敬(恭敬)必戒( 谨慎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 准则,标准 )者,妾妇之道也。居(住 )天下之广 居(最宽广的住宅 ),立( 站在 )天下之正位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 PPT)
21《孟子》二章阅读练习课件(共26张 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
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 为宰相也
3.结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章,具体分 析选文反映了文天祥的哪些精神。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学习教育课件PPT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学习教育课件PPT

合作探究
同学们都知道,秦始皇因为暴政而导致天怒人 怨,终于在秦二世时,暴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秦始 皇说些什么?
比一比
•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 3加点字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不战,战必胜矣.
虚词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 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3、然而 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凭、靠”。
阅读思考
1.本篇文章谈的是战争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康成中学
张敏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 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 “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 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 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 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 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 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

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PPT课件

内容解析
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还在后面以得道者与失道者的不同结局
来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2020年9月28日
11
本文结构简图
摆出观点:
(总)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 道理论证:
(分) (治国)
进攻失败
防御失败 排

域民…… 论 固国…… 证
1、城:内城 2、郭:外城 3、环:围 4、而:
表修饰关系,译为“着”
5、而:但是、却
6、夫:读作fú,句首发语词
7、得:得到
8、然:这样9、而:但是、却 10、者:……原因
11、是:这 12、城:城墙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胄
16、坚利:坚固锋利
17、米粟:粮食 18、委:放弃 19、去:离开
8、威:震慑、威服
9、兵革:武器装备
10、利:锋利、锐利。兵革之利:武力强大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内容解析:前面列举了两个战争中的事例来论述,强调
了战争中需要“人和”,这里用“域民……固国……威
天下……”讲道理,论证“人和”在治理一个国家中的
件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其中
“人和”是最重要的。作者首先摆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020年9月28日
6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ppt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 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 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 结啊。
守 城 :
粮多
城 高
池深
守方
兵 革 利
攻方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今义:姓氏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 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 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 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 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 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 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 重要经典之一。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 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 十分痛苦。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仁政”、“王道”, “民贵君 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 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 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 不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孟子》一书, 现存七篇,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_《《孟子》两章》课件_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_《《孟子》两章》课件_人教版


3、两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不同之处:
两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 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 解释和阐述;
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 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 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 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
使……饥饿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违背、阻挠 动词,扰乱 用来的
使他的心惊动 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
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 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 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 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 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 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 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 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3、城 非/ 不 高 也 。 4、故/君 子 有 不 战 ,战/必 胜 矣 。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fú 夫 guō 郭 sù 粟 guă 寡
qīபைடு நூலகம்
pà n 畔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结构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城环而攻之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要“人和” (举例论证)
论据: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5.18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5.18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26张PPT)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 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 有积极影响。
★《孟子》是一部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的 书,现存 七 篇,是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等合著成的,南宋 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 ”之一。
注音:
傅说 yuè 胶鬲 gé 曾益 zēng 拂士 bì 蹴尔 cù 畎亩 quǎn 一箪食 dān 一豆羹 gē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周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 穷的际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编 了《离骚》;左丘明掉明后开具了《国语》;孙 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 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流传到后世上;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 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商末周族的领袖,他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5:51:00 PM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件(共24张PPT)

第四段:译文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 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 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 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 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第一段:译文
•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 心所向、内部团结。
第二段: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
译一译,积累知识
1.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内城 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2、古今异义:
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主张(结论)
域民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排比 (反面论证)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施 行 “ 仁 政 ”
(对比论证)
品一品,掌握方法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
2.逐层论证,层层深入。
3.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
拓展思考,总结本课
1.综合全文,你认为其中的“道”指什 么?“君子”指什么? 2. 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道”在今天 的社会中还需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C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叛 D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畔:通“叛”,背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 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划线字词,并翻译句子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违背
了解 通“横”,梗 有所作为 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塞
在国内 通“弼”,辅佐 在 乐也。 国 外 往往
常常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起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 举用,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代词,这(就是) 2、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3、兵革非不坚利也 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 4、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 利:锋利 5、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6、域民 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7、固国 巩固 8、威天下 威慑 9、寡助之至 到 10、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11、亲戚畔之 他,指寡助之君
《孟子》两章
樵北中学
郭婉嫦 2009.11.10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 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 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 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 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 的根本。
1、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 2、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fú )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rè n)性, 10、曾(zēng)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磨练。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 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提出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 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C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 迷安乐而衰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 面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
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大 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
3 4
动词:到、去 独立性,无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虽我之死
5 何陋之有 6 久之,目似瞑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语气助词,无义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 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 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论证语言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小结 (1)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 (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 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
作业:1、熟记注解(明天小测) 2、背诵课文
课堂反馈练习:
一、解释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牒为械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以:凭借,靠 以:把。用 之:的 之:代词,它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一词 多义 之
1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
亲戚畔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代词:它,指代驴子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域民 类推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者多助——顺之 施行“仁政”
失道者寡助——畔之 (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 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 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 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 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 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 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舜发于畎亩之中,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集 市中被任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
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
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的性格 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 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朗读课文,并解释划线字词: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
起,被任用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被选拔
此,这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惊动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 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 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释重点字词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
不如

地利
攻 城 :



守方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守 城 :
守方
城 高
粮多
兵 革 利
池深
攻方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进攻 战争中需要 分论点 论证 “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防御 (举例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