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4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北京的春节》描写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腊八粥》以孩童的视角叙述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让人感受到腊八节浓浓的民俗风情;《古诗三首》介绍了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习俗或传说;《藏戏》展现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特点。

“习作”的主题是“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4个栏目组成。

学情分析

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文章的详略安排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但是,对于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以及如何详写重要部分这些问题,他们却不一定有答案。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习作时学会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历较为丰富,但对民俗民风不一定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了解身边多彩的民风民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特点,了解习俗的寓意。

3.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5. 掌握行楷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 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3.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要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并重视读写结合,让学生写写家乡的风俗,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应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民风民俗的特点。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读边体会作者描写风俗的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在习作中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安排教学。(每篇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第1课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 会写“蒜、醋”等生字。

2. 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独特韵味。

5.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突破方法(A案)1.借助童谣了解习俗。2.学习课文,品味细节,体会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B案)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春节习俗。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人们的心情,体会习俗中的文化。

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突破方法(A案)1. 抓住关键词,体会按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手法。2. 阅读质疑,感受详写、略写的好处。(B案)1. 填写表格,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2. 引导发现,印象最深的习俗就是详写的部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A案)讲授法、讨论法、联想法。(B案)情境教学法、合作练习法。

学法(A案)阅读法、联想学习法。(B案)自主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首《春节童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教师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3. 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1)易错字:“醋”字的左边不要少写一横。

(2)区分形近字:元(宵)云(霄)

4. 理解词语。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人们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等制成的玩具,能发出响声。

初旬:每月的前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中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焕然一新。

三、理清顺序,体会详略

1. 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隆重等)

2. 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3. 作者围绕着北京的春节写了很多民风民俗,那作者对哪些部分进行了详细描写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作者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等部分,略写了其他部分)

四、走进腊八,感受风俗

1. 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来了第一个好日子,也就是——腊八。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这几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一些批注,然后和大家交流。

2.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朗读。

3. 学生汇报。

(1)熬腊八粥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农业产品展览会”指什么?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