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测量

合集下载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

2、绘制坐标格网
• 为了准确将控制点展绘在原图上,必 须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 的坐标格网。 专用工具: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 等。 使用精确直尺: 按对角线法绘制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C D
A
B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000
500
600
(2)距离交会法
• 距离交会法是测量两已知点到碎部点 的距离来确定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一 种方法。 • 当碎部点到已知点(困难地区也可以 为已测的碎部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段,地势比较平坦且便于量距时,可 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测绘碎部点。如 城市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时, 常采用这种方法。
8.5 大比例尺地面模拟法测图
700
800
900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2、绘制坐标格网
20cm×20cm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 T51-1 35.789
3、展绘控制点(检查)
二、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已知:A、B
测绘:房屋
b
测点P D 后视B H
b p a
工作:
A 、B==>a 、b ? 观测:b、D、H ? P ==> p ?
测站A
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1、安置仪器: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控制点)上,量取 仪器高i,填入记录手簿,绘图板安置在测站旁。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使 水平度盘读数为00º0000。 —极轴方向 3、立尺:由立尺员选定立尺点, 将水准尺竖立在地物、地貌特征 点上。

全站仪碎部测量原理

全站仪碎部测量原理

全站仪碎部测量原理
全站仪碎部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测量方法,主要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中的碎部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全站仪对测量点进行坐标测量,再通过计算得到测量点的高程值。

全站仪碎部测量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测量点: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点位置,并在测量点周围设置明显的标记。

2. 设置全站仪:将全站仪安装在稳定的支架上,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使其准确对准测量点。

3. 观测测量点:利用全站仪的望远镜观测测量点,记录下测量点的坐标值和高度值。

4. 计算高程值:根据全站仪测量的坐标值和已知的高程值,计算出测量点的高程值。

5. 记录测量数据:将测量的坐标值、高程值和其他相关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全站仪碎部测量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测量任务。

同时,全站仪碎部测量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方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

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的方法

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 碎部点的选择
1、定义: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

2、地物碎部点的选择:地物的轮廓线和边界线上的转折点或交叉点。

如:面状地物的棱角点和转角点 线状地物的交叉点 点状地物的中心点
3、地貌碎部点的选择:地性线上的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如:山脊线、山谷线、山腰线、山脚线和最大坡度线 注:地貌的表面都可以看作是由各种坡面组成。

二 碎部点位置测定的方法
1、平面位置测定原理:极坐标法 在A 点安置经纬仪,后视B 点
测量水平角β并量p 至A 的水平距离D 。

2、高程位置测定原理:三角高程测量 在极坐标法定平面位置的基础上用三角 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测定。

p A H H D tg i v α=+⋅+-
详细见下述。

3、观测方法
①在A 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高i ;
②盘左或盘右瞄准B 点,并使H 窗读数为0°00′00″; ③瞄准P 点水准尺,在H 窗读数为β; ④在水准尺上读取三丝读数;
⑤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在V 窗读取L 或R ; ⑥将观测数据记入《地形测量记录计算表》。

表如下所述。

第七章 碎部测量

第七章 碎部测量
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地形图数字化一大平板仪测图照准读取视距垂直角以及目标高计算测站至标尺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绘图搬站二经纬仪测图选择已知点作为起始方向设站安置图板照准读数计算绘图三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
第七章 碎部测量
7.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有部分碎部点不能到达,利用 方向交会法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量距法:部分碎部点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不 能直接观测计算坐标,可根据周围已知点通 过丈量距离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方向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
二、碎部点高程的计算 采用经纬仪或大平板仪进行测图时:
1 H = H 0 + k * l * sin 2α + i − v 2
采用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时:
H = H 0 + D * sin α + i − v
7.3 地物测绘
一、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体性物体, 与地貌一起总称地形。 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能按比例尺绘 制的,将它们的水平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依 比例尺描绘在地形图上;不能按比例的将地 物符号表示在中心位置上。
7.1 碎部测图方法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 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 的测量工作。 施测方法:对地物碎部点从测量 实质:地物和地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过程:测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绘制地物和地 貌
碎部测量方法: 传统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现代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法及数字测图法 地面数字测图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可分 为: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地形图 数字化
二、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盆地 山坡 梯田 特殊地貌测绘

测量学第14讲-碎部测量

测量学第14讲-碎部测量
一、极坐标法
3、2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 p (S2 l2 ) cos 2
y y p (S2 l2 ) sin 2
4、3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l x x p S32 l32 cos( 3 arctan 3 ) S3 l3 2 2 y y p S3 l3 sin( 3 arctan ) S3
PJ PA
PA arctg
y A yP x A xP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三、量距法
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
碎部点M的坐标计算公式为
xM x A S AM cos
yM y A S AM sin
若J在AB左侧,则
AB
AB
xJ xM S M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s(
1.前方交会
AB AJ
sin sin( )
AJ
BJ BA
S AJ S AB
X J X A S AJ cos YJ YA S AJ sin
AJ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二、方向交会法
1.前方交会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1、0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x x p S0 cos0 y y p S0 sin 0
2、1位置(棱镜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O点坐标)
x x p (S1 l1 ) cos1
y y p (s1 l1 ) sin 1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yJ yM S MJ sin(
若J在AB右侧,则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装配和测量过程中,需要对工件的碎部点进行精确的测定。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测定碎部点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比较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在机械加工、装配和测量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工件的碎部点进行精确的测定。

碎部点是指工件上的特定点,通常是螺纹、孔、凸台等。

精确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和尺寸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装配精度至关
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碎部点的方法。

1.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碎部点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深度计等,直接测量碎部点的尺寸和位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精度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碎部点。

2. 比较测量法
比较测量法是通过与已知尺寸的比较来确定碎部点的尺寸和位置。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标准件或已知尺寸的工件作为比较基准。

比较测量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于难以直接测量的碎部点,如深孔、盲孔等。

3.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碎部点相关的其他尺寸,然后根据工件的加工工艺和几何关系计算出碎部点的位置和尺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
复杂的工件和难以直接测量的碎部点。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定碎部点的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碎部点的类型、尺寸、位置和加工精度等。

此外,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进行严格的误差分析和修正。

综上所述,精确测定碎部点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装配精度至关重要。

第7章 碎部测量

第7章 碎部测量
植被测绘
植被是地面各类植物的总称,如森林、果园、耕 地、苗圃等。
植被的测绘主要是各种植被的边界,以地类界点 绘出面积轮廓,并在其范围内配制相应的符号。对 耕地的测绘,还应区别是旱田还是水田等。如地类 界与道路、河流等重合时,则可不绘出地类界,但 与高压线、境界重合时,地类界应移位绘出。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3.3 地物测绘
地物测绘主要是将地物的形状特征点(也 即其碎部点)准确地测绘到图上。连接这些特 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图象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凡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就应将其水平投影位置 的几何形状测绘到地形图上,或是将它们的边界位置 表示到图上,边界内再充填绘入相应的地物符号。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地物边界重合或冲突的处理
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 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 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 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 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独立地物测绘
独立地物对于用图时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有着重 要作用,应着重表示。独立地物应准确测定其位置。 凡图上独立地物轮廓大于符号尺寸的,应依比例尺 符号测绘;小于符号尺寸的,依非比例符号表示。 独立地物符号的定位点的位置,在现行图式上均有 相应的规定。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3.2 工作草图
工作草图是内业绘图的依据,尤其是采用测记法 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草图是绘图的必需品,是 成果图质量的保证。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二、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 定方法
• 极坐标法 • 直角坐标法(或支距法) • 交会法
1、 极坐标法(最常用)
•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 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 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 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 的一种方法。 测图时,可按碎部 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 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 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2、绘制坐标格网
6520
8660
6420 8760
3、展绘控制点
• 首先确定该点所在的方格。 • 设A为图根点,坐标为xA=764.30, yA=566.15。
1000 B C 900
h a A
d
m b
800 D 700
k
c
n
600 E 5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展绘控制点
1、拼接 • 当测区范围大时,需分幅测绘。 • 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存在,相邻图幅在拼 接处不完全吻合。 • 利用聚脂薄膜的透明性,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 网线重叠,如果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下 表规定的22倍时,取平均位置,改正相邻图幅 的地物地貌位置。
四、铅笔原图的绘制
1、地物的绘制:按图式符号表示。房屋轮 廓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拐弯处要 逐点连成光滑曲线。不依比例描绘的地 物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2、地貌符号——等高线的勾绘:先用铅笔 轻轻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内插求等高线通过点,再勾绘等高线。

前提:
等高线的内插与勾绘
当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 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 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 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 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立测定的, 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值得一的是,由 于全站仪的普及,它也可用于测定碎部点, 这实际上也是极坐标法,不同的是它可以直 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 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 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简介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detail survey)是根据比例尺要求,运用地图综合原理,利用图根控制点对地物、地貌等地形图要素的特征点,用测图仪器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用等高线、地物、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地理注记等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

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

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二、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

碎部测量一.概念碎步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2.传统测图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传统测图工作程序:①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②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③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④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⑤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⑥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⑦组织检查和验收;⑧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二.测图方法(一)传统测图1.准备工作: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保管。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7-4 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二、经纬仪测绘法三、增补测站点四、注意事项五、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一、碎部点的选择一、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地物特征点,地貌的特征点。

(一)地物的特征点的选择特征点: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0.5)mm均要表示出来,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立尺:立尺员把标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7-4 碎部测量的方法自学——供参考: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定性物体。

1、地物测绘要求: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将其正射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图上,或将其边界位置表示在图上,边界内绘上相应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在图上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中心位置;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按规范和图式的要求综合取舍;测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拐点)。

2、居民地测绘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

3、道路测绘①铁路: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

路堤测绘路堑测绘3、道路测绘①铁路:②公路: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

立尺位置:中心、两侧、一侧立尺、一侧实量宽度。

转弯、交叉处尺点密,附属物实测。

路堤、路堑:测绘方法同铁路。

大车路:立尺于道中心,按图式绘制。

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

4、管线的测绘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视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

5、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

第八章 碎部测量

第八章  碎部测量
实地测图采用视距测量方法获取数据 视距测量原理及公式 1、视线水平时
D = K ⋅ n H B = H A + i − v
K—取100, 100, n —上、下丝读数之差, 下丝读数之差, i—仪器高, 仪器高, v—中丝读数。 中丝读数。

2、视线倾斜时
1、视距公式: 、视距公式:
则 l' = l cosα ∴S' = kl cosα D = S' cosα = kl cos2 α
碎部(地形)测量手簿 碎部(地形)
测站点: 后视点: 仪器高: 测站点: A 后视点: B 仪器高: i=1.42m 指标差: 竖直角计算公式: 指标差: x=-1.0′ 竖直角计算公式: α = 90 − L + 视距kl 点号 (m) 1 2 50.6 70.0 中丝 读数 (m) 1.42 1.60 竖盘 竖直角 读数 º ′ º ′ 93 42 - 3 43 高差 (m) 高程 (m) 216.40 202.69 测站高程H 测站高程 A= 207.40m
x
水平 距离 (m) 48.95 69.71
水平角 º ′ 114 00 125 40
备注
79 34 +10 25 +9.00 -4.71
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
观测前,必须是经纬仪的竖直读盘铅直; 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或发现仪器有变动后,应当检查或者 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或发现仪器有变动后,应当检查或者 重新定向,定向误差不得超过±4′; 重新定向,定向误差不得超过±4′; 立尺员应一边立尺,一边观察立尺点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并 实时地绘制草图; 绘图员应在现场完成绘图的任务,并确认图形关系无误; 在一个测站完成碎部观测任务后,在迁站; 视距的最大长度,以测图比例尺而定。

第9章-碎部测量

第9章-碎部测量

1:1000
控制点展绘
900
P3
P2
800
53.648
52.234
700
P4
600
51.888
P1 52.117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1000
• 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量角器)配
合测图
1). 将经纬仪架设在测站点(控制点)上,图板安置在近旁,测定经纬仪 竖盘指标差x(只需工作开始时测一次),量出仪器高I;选定另一控制点为 起始零方向,并配置该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0";
航空相片
——地形图数字化
• 地形图数字化:在已进行过测绘工作的测区,利用纸介质地形图,即原图 (底图),经过数字化仪,将其转换为数字地形图。
9.1 碎部测图方法
——地面数字测图特点
• 外业工作特点 • 自动化程度高 模拟法测图在外业基本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外业工作内容较多,手工记
录,手工计算,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数字化测图在外业主要只完成数据采集, 测图工作主要在内业完成. • 作业周期短 模拟法测图必须严格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数字化测图则允许 图根控制和碎部测量同时进行,即采用“一步测量法”,即使在未知点上设站也可以 采用“自由设站”方法,缩短作业周期。 • 测站覆盖范围大 数字化测图采用全站仪,一般用“极坐标法”测定地形碎部点。在 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放宽测站点到碎部点间的距离,扩大测站点的 覆盖范围。模拟法测图由于受到测距精度和成图方法的限制,测站点的测量范围较小 。 • 工作范围易于划分 模拟法测图是以图板为工具,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组织测量。数字 化测图的外业一般没有图幅的概念,而是以自然界线(河流、道路等)来划分作业组的 工作范围。这样便可自然地组织施测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地物接边问题带来 的麻烦。

测量学第18讲讲碎部测量

测量学第18讲讲碎部测量

二、航空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是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摄站)对一物体进行摄影, 从而得到两张影像(左影像和右影像)。然后用摄影测量仪器 分别对左右影像上的同一物体(同名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到 某物体的坐标。
航空摄影测量是在飞机上对地表拍摄航空像片,然后对像片上 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解译,以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 和空间位置,并判定其性质的一门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 均匀、效率高等优点。
一般 城市建 地区 筑区
1∶500
15
1∶1 000
30
1∶2 000
50
1∶5 000 100
60
50
100
70
100
80
150 120
180
120 250 200
300

350

常规测图方法
传统测图的一般过程:
1、收集资料、初步踏勘,拟订技术计划 2、测区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3、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4、测站点加密 5、碎部测量 6、图边测量和野外接图 7、检查验收 8、图的整饰和清绘
(1)检查 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和设站检查(约占每
幅图的10%)。 (2)拼接 一般规定每幅图的图边应测出图幅外1cm。若偏
差小于容许值,可以平均分配到两幅图中。 (3)整饰:擦掉不必要的点、线、高程等。使
图面整洁、规范。
——地形图的拼接方法
拼接时用宽5.6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标 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 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当 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不必描绘图边,利用其自身的透明性, 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若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 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 的地物、地貌位置。

碎步测量

碎步测量

导线点是在地面上选系列的点(通常在点上设置测量标志),连成折线,依次测量各折线边的长度和转折角,这条线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

常用的控制点还有:①三角点,是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中位于三角网点上的平面控制点;②导线点,在导线测量中位于导线转折点上的平面控制点;③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④控制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测定其点位的控制点;⑤图根点,专为测绘地形图布设的控制点。

图根点是在测量网中所使用的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要先在图纸上面绘制控制点根据这些控制点,在进行加密测绘而这些基础的控制点即为图根点碎部测量是指基于控制下直接进行散点测量。

如地形测测绘,在导线点测量叫控制测量,而将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进行各地形点采集则叫碎部测量。

地形图碎步测量要点1.首先应熟悉仪器。

2.在平原地区,野地地形较简单,但主要沟坎不可放过,因地势较平坦,高程点可以稀一些,但有明显起伏的地方, 高处应延坡走向有一排点,坡下有一排点,这样画出的等高线才不会变形,画上沟坎后,等高线钻进沟坎,这样等高线才不会相交。

平原地区的房屋应在一排房的两边控制,不可以用短边两点和长边距离画房,那样误差太大。

有必要时该上房则上房,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地方无法看到,可用仪器把周围打出来,里面的用钢尺量,不要以为钢尺量的不准,实践证明,量出来的和测的一样准,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测图时一定要注意电杆的类别和走向以及是否有地下接口。

有的电杆上边是输电线,下边是配电线或通讯线,应画主要的。

成行的电杆不必每一个都测,可以隔一根测一根或隔几根测一根,因为这些电杆是等间距的,在做内业时可用等分插点画出,精度也很高,但有转向的电杆一定要测。

道路要测一边,量出路宽,这样画出来才好看。

地下光缆不可放过,但有些光缆,例如国防光缆须经某些部门批准方可在图上标出。

3.在测山区时,主要是地形,但并不是点越多越好,做到山上有点,山下有点,确保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有足够的点,这样画出的等高线才想且不变形。

第03章碎部测量03

第03章碎部测量03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 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 必要时标注用途。
4.水系测绘
江、河、湖、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 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 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 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 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 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 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 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 用单线表示。
3.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 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 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 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 分明,走向连贯。
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 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 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 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地形点间距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地形点间距(m) 15 30 50
四、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1.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按实地轮廓测绘,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 准,并注记建筑材料、性质和楼房层数。依据不同结 构、不同建筑材料和性质,不同楼房层次等情况进行 分割表示。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第三章 碎部测量
一、准备工作 二、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三、地形测图基本要求 四、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一、准备工作
1. 检查和校正用于数字测图的仪器、设备 等硬件和数字成图软件。
2. 抄录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并将其存 入全站仪。
3. 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平面和高程 控制点的位置和完好情况。

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

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

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1. 简介碎部测量是一项常见的工程测量任务,主要用于对碎石、碎砂等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

本文将介绍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测量碎部的尺寸。

2. 碎部测量的方法在进行碎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碎部测量方法:•显微镜测量:适用于碎石、碎砂等细粒度材料的测量。

通过放大显微镜观察样品,并使用标尺或测量软件来测量样品中的颗粒尺寸。

•图像处理测量:适用于大颗粒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通过拍摄样品的照片,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照片中的颗粒尺寸。

•筛网分析: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将样品放入筛网中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的孔径大小统计不同尺寸颗粒的比例。

•激光测距: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使用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颗粒的尺寸,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3. 碎部测量的实施步骤在进行碎部测量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1.准备工作:确认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样品。

2.样品准备:对于颗粒较小的材料,可以直接取样;对于颗粒较大的材料,可以通过粉碎操作将其破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

3.测量操作:根据选择的测量方法,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

对于显微镜测量,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标尺或测量软件测量颗粒的尺寸;对于图像处理测量,拍摄样品的照片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照片中的颗粒尺寸;对于筛网分析,将样品放入筛网中进行筛分,并记录不同尺寸颗粒的比例;对于激光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颗粒的尺寸。

4.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需要,可以计算平均尺寸、尺寸分布、颗粒比例等指标,并记录测量数据。

5.结果报告:根据实际需要,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

报告中应包括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4.结论碎部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任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实施步骤,可以准确测量碎部的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测绘实质: 只要确定这些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上的方向和 坡度变换点(地貌特征点或地性点)的平面位置和 高程,即反映出地貌Pag的e 3基本形态。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 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 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
S
(xB ( yB
xA) yA)
Page 2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J
4、方向距离交会法
P为坐标已知测站点,A 为坐标已知碎部点,J为 坐标待定碎部点。
AJ长为S,PJ方向角TPJ, 则J点坐标为:
TPJ
P
A
x
y
xA S cos(TPJ yA S sin(TPJ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 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 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 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
一、传统测图
经纬仪测图方法:
安置、定向: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A上,量取仪器高,瞄准另一已知点B
,并将水平度盘配至零度左右,再瞄 准另一已知点C进行检查;
安置图板:在测站点A附近适当位置 安置图板,并将分度规中心圆孔固定
➢ 在观图测板:上用的经a纬点仪;照准碎部点P上的标尺,读取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间的 水平角β1(称为碎部点方向角)、视距、垂直角;
➢ 6展2绘.72后m须m检,查得各c、点d坐两标点,,还a须b与cd交点即2点位置。 采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控制 点之间距离与已知边长(可由 控制点坐标反算)相比较,其 最大误差不得超过图上 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
➢ 所有控制点检查无误后,注明 其点名、点号和高程。
Page 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 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检查后,若发现超限,必须重新进行绘制。
Page 7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展绘控制点时,首先确定待展点所在方格,如控制点2的坐 标5 674.16m、8 662.72m,由此确定它在klnm方格内,然 后从m点和n点根据比例尺(本例为1:1000)分别向上量取 74.16mm,得a、b两点,再从k、m分别向右量取
航空摄影测量:对飞机所拍摄的航空像片上的信息进行分 析、处理和解译,以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 置,并判定其性质的一门技术。
特点: 像片信息量大、反映物体细致、客观, 速度快、精度均匀、效率高。 大量野外工作移到室内进行,减轻了劳动强度。
Page 10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野外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图形文件生成 等高线自动生成 图形编辑与注记 地形图自动绘制
Page 1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传统测图
Hale Waihona Puke 地面数字测图测图精度 坐标格网绘制,控制点手 直接利用碎部点坐标在计算机上自动成图,电磁波测距法 工展绘,碎部点手工刺绘, 测取距离 视距法测取距离
自动化
野外基本完成地形原图绘 制,获得碎部点平面坐标 和高程后,还需手工绘制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1、极坐标法 若棱镜只能安置在碎部点周围时,棱镜位置、碎部点
和测站点之间构成特殊几何关系,棱镜相对于待定碎 部点的位置 有1、2、3、4四种情况。 1、2、3、4分别位于待定点至测站点方向的前面、后 面、右侧、左侧。 Si、xy Lixy为PP 棱((镜SS11所ll1在1))位csoins置TT11到 测站点和xy 待xyP定P 点((SS间22 的ll22距))cs离oins。TT22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学院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9.2 确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9.3 地物和地貌测绘
Page 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地物实质: 规则或不规则的平面形状
地物测绘实质: 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
地貌实质: 许多不同方向、不同坡度的平面交合而成的几何体 ,其平面交线就是方向变化线和坡度变化线。
J:点在ABxyM右M 侧 xy时AA的SS坐AAMM标为csoins
TAB TAB
Page 22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5、直角坐标法(支距法)
来图幅接边问题
接边问题。
碎部点数 用简单几何作图法测绘规 有足够的特征点坐标绘制地物符号;足够而又分布合理的

则地物轮廓,用目测绘制 地形特征点绘制等高线,直接测量碎部点的数目大大增加,
细小地物和地貌形态
且碎部点(尤其是地形特征点)位置选择尤为重要。
Page 13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 计算: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 绘图:按碎部点方向角放置分度规,并在分度规直径刻划线上依照比例尺
量取测站点至碎部点水平距离的图上长度,即可定出P点在图上位置; ➢ 注记:在点旁注记碎部点高程。
Page 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二、航空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在两个不同位置(通常称为摄站)对一物体进 行摄影,从而得到两张影像(分别为左影像与右影像)。 然后用摄影测量仪器分别对左、右影像上的同一物体(通 常称为同名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某物体坐标。
J2
S2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碎部点,已测定其中两点位置时,可用 直线插点法,通过量取距离S1、S2…,以求得J1、J2 …坐标:
S (xB xA)2 ( yB yA)2
x1 y1
xA yA
S1
S S1
S
(xB ( yB
xA), x2
yA)
y2
xA yA
S S
S2
S S2
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
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 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Page 4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二、航空摄影测量
三阶段:航空摄影、航测外业和航测内业。
基本作业程序和内容:航空摄影、影像处理、外业控制测量 、外业调绘、内业控制点加密、内业成图。
数字摄影测量:即将航空像片利用影像数字化器对整张像片 或重叠范围全部扫描,将所有元素的灰度进行数字化,并记 录下来形成数字影像(或利用数字摄影机直接获取数字影像 ),然后由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相关处理,生成数字 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和专题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带线 划和符号的数字影像地图。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2、方向交会法 实际测量中当有部分碎部点不能
到达时,可利用方向交会法计 算碎部点的坐标。分为: (1)两个测站的前方交会 A、B为已知点,J为待定点,三 者逆时针排列,可用余切公式 或下列公式计算:
Page 16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形(这种方法被称为“一步测图法”)。
作业距离
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根据红外测距仪的精度,在几百米 范围内误差均在1cm左右,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情况下, 碎部点到测站点的距离与可以放得更长一些。
图幅限制 以一幅图为单元组织施测, 在测区内可不受图幅的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
图幅边缘测图困难,并带 道路等自然分界线划分,以便于碎部测图,也减少了图幅
③ 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
④ 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
⑤ 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
⑥ 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
⑦ 组织检查和验收;
Page 5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1 碎部测图方法
一、传统测图
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 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A
,是数字测图的基础。
J M
A、B为坐标已知点,J为 待定碎部点,过J作垂线 JM垂直AB,则
xJ
yJ
xM yM
SMJ SMJ
cos(TAB sin(TAB
90) 90)
J点在AB左侧时的坐标为 :
xJ yJ
xM yM
SMJ cos(TAB SMJ sin(TAB
90) 90)
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 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 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传统测图工作程序:
① 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
② 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Page 18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2)偏距法 已知A、B坐标,已知边长BJ,AJ、BJ间夹角为直角,J点坐
标:
Page 19
第九章 碎部测量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3、量距法
JA
(3)插点法 :
S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