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点测量记录表

合集下载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八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班别:工管10-1 姓名:梁伊天学号: 19 第五组一、实验目的: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中央,作为控制点。

(用1:500的比例尺)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都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经纬仪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 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钮,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图1 经纬仪测绘原理○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 D=klcos2αh=1/2klsin2α+i-v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与指导书测绘工程系编制2010年8月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书一、实习性质与目的: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

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与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4、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测绘职业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流程:1、实训地点:学校南北校区,每班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X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

2、首级控制:首级平面控制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已有的GPS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的高程,由各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3、地形图分幅: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XX南角坐标。

4、图根控制: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在本图幅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足够的图根控制点(开阔地区不少于50个/km2,复杂地区适当增加)。

(1)图根平面控制采用图根导线的形式。

图根导线尽量布设成附和导线形式,复杂地区也可以布设成无定向导线形式,其计算方法参照教材的有关章节。

图根导线测角采用J6经纬仪观测,测距采用全站仪观测。

图根点的进一步加密可采用角度交会或全站仪支导线(不超过2点)。

(2)图根高程控制采用图根水准的方式。

(3)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工程测量规X》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与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控制的内业计算和展点: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计算,要求在原始观测记录检查、摘抄无误的情况下,采用两人对算的形式,对算一致且闭合差符合要求后,方可整理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整理完毕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最近更新导线测量平差最近发布4.2版,主要增加或更新了以下功能:(如表格显示不正常,请刷新)一、表格输出。

表格输出到WORD,支持表格中的列向下错开半行(如方位角、边长),所有表格输出到WORD后与软件中显示的样式一样。

如下表: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二、导线采用近似平差且方位角边长不进行反算时的表格样式。

原表格中显示的是坐标增量改正数,现增加了一个选项,可以选择显示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以满足一些工程要求格式统一的要求。

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坐标导线平差。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其中平面坐标完全差的分配方式可以选用“按边长”、“按坐标增量”、“坐标转换”等方式。

坐标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级:城市二级: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四、单面单程水准记录计算已知点较密时线路中间也可以穿过已知点。

当含有中视时可以用于中平测量等,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者:校核者:日期:不含有中视时可用于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校核:日期:部测量知点设站,后视另一已知点,观测各碎部点,计算其坐标、高程,绘制图形并可输出到CAD。

方式可以选用“斜距+天顶距”、“平距+高差”或“视距+天顶距”。

距+高差”方式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仪高:气:复核:距”(或“斜距+天顶距”)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指标差:0" 天气:记录:日期:坐标转换于同椭球的不同坐标系间进行转换。

比如同椭球的国家坐标系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表工程名第页计算:复核:日期:支导线计算里指输入方位角与边长计算坐标的支导线,如需输入水平角、边长计算各点坐标,请使用“平差计算”模块中的支导线进行计算。

测量学实习主要操作步骤及实习用表

测量学实习主要操作步骤及实习用表

实习内容一经纬仪导线测量与导线坐标计算(一)项目目的1.学会在地面上用经纬仪标定直线及用普通钢尺精密丈量距离方法。

2.学会导线外业的基本测量工作。

3.学会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二)项目计划1. 耗时6-8学时。

2.每组在实习指定区域上选定4到6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进行量距、测角。

3.用罗盘仪测定起始直线的磁方位角,进行导线坐标计算。

温江地区磁坐偏角为西偏1度。

据此推算起始边方位角。

(三)仪器与工具1. 仪器:电子经纬仪1台、钢尺1把、测钎2根、水泥钉6个、钉锤1把、记录板1个、计算器一个,罗盘仪1台。

2.工具:铅笔、小刀、计算用纸、测角与测距记录手薄(事先做好)。

(四)方法与步骤1. 根据理论课堂讲解的导线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先作好预习,明确需要测定的内容和所用到的方法。

2. 在实习场地上选定比较平坦、相距60m-80m的边长形成一个多边形,构成一闭合导线,打入小铁钉,并用油漆绘好标记,完成导线点编号。

3. 进行直线定线。

若要测的两点间距离较远,一个尺段无法测完,则须先进行直线定线;若能用一个尺段测完,则直接测定即可。

如要进行直线AB 的距离测量,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然后安置经纬仪于A 点上,瞄准B 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

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此钢尺一整尺略短的A1、12、23……等尺段。

在各尺段端点粉笔绘标记,方便以后丈量。

4.丈量距离用钢尺丈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丈量组一般由5人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指挥兼记录。

丈量时,拉伸钢尺置于相邻两点,并使钢尺有刻划线一侧贴近标志。

拉平、拉紧、拉直。

两端的读尺员同时根据点位读取读数,读数精度为1mm ,记入手簿。

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位置丈量三次,三次测得的结果的较差视不同要求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mm ,否则要重量。

如在限差以内,则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此尺段的往测观测成果。

每个边应往返丈量。

在记录表中进行成果整理和精度计算。

测量员理论考试-地形图测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56)

测量员理论考试-地形图测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56)

测量员理论考试-地形图测绘(总分10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定线测量方法中,图解法比解析法测量精度高。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B2.每隔四条(或三条)基本等高线加绘的一条粗的等高线并注记高程的称为记曲线。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3.小平板仪的长盒指北针是用来确定图板方向的。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4.坡度通常用千分率或百分率的形式表示。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5.对于不同的比例尺和不同的地形,基本等高距也相同。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B6.对于轮廓为曲线的图形进行面积估算时,估算面积的精度自取样点的密度决定,当对估算精度要求高时,应加大取样点的数量。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B7.选择测站点,建首站时要考虑图面布置是否合理,布图是否匀称和下一步转站是否方便。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8.基本等高线通过的地面高程都是整米数或半米数。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9.在勾绘等高线时,首先用铅笔轻轻描绘出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

(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10.地形图上等高距越大则图上等高线越密,地貌显示就越详细、确切。

(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B11.建图根点的精度,要比碎部点的测图精度低一个等级,建图根点不应用视距法测距。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B12.对多边形进行面积量算进,可在图上确定多边形各顶点的坐标,直接用坐标计算面积。

( )SSS_SIMPLE_SINA B分值: 1答案:A13.在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图解法用量角器在图上直接量取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课后习题作业

测量学课后习题作业

建筑习题二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93.533米,当后视读数为1。

025米,前视读数为1.674米时,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绘图说明。

答:高差是-0.649米,B点比A点低,B点高程为92.884米。

如下图所示:3,什么叫水准管分划值?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什么作用?答:水准管上2毫米弧长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圆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仪器的竖轴大致竖直,从而使视准轴(即视线)基本水平;管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精平,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的影像完全符合成一光滑圆弧(即气泡居中),从而使望远镜视准轴(即视线)处于水平状态。

5,水准仪有哪些轴线?他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其中主要条件是什么?答:水准仪有四条轴线,即望远镜的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圆水准器轴L′L′和仪器的竖轴VV。

他们之间应满足:1.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LL∥CC);2.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L′L′∥VV);3.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十字丝横丝应水平)。

其中主要条件是1.视准轴必须平行于水准管轴。

7,下图为一五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结果,BM A高程为15.617米,试在下表中完成成果计算。

.习题三1,什么是水平角?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答:水平角是指一点到两个目标点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一样。

3,经纬仪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答:经纬仪的操作步骤包括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步骤。

5,对中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答:对中的目的是消除因仪器的光学对中器分划中心或垂球中心没有对准测站点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引起的侧角误差。

在如下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

当观测短边或两目标与仪器接近在一条直线上时,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

测量学练习题

测量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1.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2.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3.地形图的比例尺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4.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10个尺段距离,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0.1m。

( )5.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永远相差180°,这是因为作为坐标方位角的标准方向线是始终平行的()6. 如果考虑到磁偏角的影响,正反方位角之差不等于180°。

7.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 )8. 当经纬仪各轴间具有正确的几何关系时,观测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目标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一样的。

( )9.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该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 )10.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一般应相同。

( )1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不一定相同()三、选择题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2.如果A、B两点的高差h AB为正,则说明( )(a)A点比B点高 (b)B点比A点高 (c) h AB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3.大地体指的是( )(a)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b)地球椭球体; (c)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4.所谓大比例尺,即: ( )(a)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b)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c)比例尺分毋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5.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A(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6.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A(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7.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A(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8.子午线收敛角的定义为( )(a)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之夹角(b)过地面点磁子午线方向与坐标纵轴方向之夹角(c))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坐标纵轴方向之夹角9.双面水准尺的黑面是从零开始注记,而红面起始刻划()(a)两根都是从4687开始; (b)两根都是从4787开始;(c)一根从468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d)一根从467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 单元3 全站仪碎部数据采集

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 单元3  全站仪碎部数据采集

30
表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
31
“编码法”也称作“带简编码格式的坐标数据文件自动绘图方式”, 与“草图法”在野外测量时不同的是,每测一个地物点时都要在电子 手簿或全站仪上输入地物点的简编码,简编码一般由一位字母和一或 两位数字组成。全站仪的操作与“草图法”相同。

碎部点要选择在为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对于地物,应选择在地物轮廓线的转折点上。

对于地貌,应选择在山地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和
山脚线上,这些都是地貌的骨架称为地性线。

在地性线上的特征是坡度变换点和方向变换点,这些点即为地貌
碎部点。

碎部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有关。
24
课题
三“编码法”数据采
4
1. 测站点数据输入
开始坐标测量之前,需要先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和目标高。 仪器高和目标高可使用卷尺量取。 坐标数据可预先输入仪器。
在首页菜单下,按测 量键,显示坐标测量 菜单,
选取“2、设置测站”后按 OK (或直 接按数字键2),输入测站数据
5
⑶ 输入下列各数据项: N0,E0,Z0(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 标高。 每输入一数据项后按 OK,若按 记录,则记录测 站数据,
系统根据设置的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计算 出后视方位角,(HAR 为应照准的后视方 位角)
12
照准后视点,按 是 ,结束方位角设置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屏幕。
13
3.数据检核
精确照准检核点目标棱镜中心后, 在坐标测量菜单 屏幕下选择“1、坐 标测量”后按 观测 (或直 接按数字 键1)
14
测量完成后,显示出目标点的坐标值以及到目标点的距 离、垂直角和水平角, (若仪器设置为重复测量模式, 按停止键来停止测量并显示测量值。) 检核点坐标与已有坐标比较,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即为 建站合格。可以进行三维坐标测量。若不合格,检查建 站过程以及已知数据,重新建站。

1:1000地形测量基础控制测量碎部地形图测量项目设计

1:1000地形测量基础控制测量碎部地形图测量项目设计

1:1000地形测量、基础控制测量、碎部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1:1000地形测量、基础控制测量、碎部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1 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8°50′,投影面采用海拔400米的抵偿高程面。

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5.2 比例尺及基本等高距成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为1m。

5.3 分幅与编号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图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公里数在前,Y坐标公里数在后,取至0.1km(如01.5-95.0)。

地形图图名选取一般以图幅内主要地名、山名、行政事业单位名、学校、企业名称等依次选取,图名选择有困难时,可用接边图名的东、南、西、北来命名。

5.4 数据成图精度5.4.1平面精度表5-1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毫米注: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5.4.2高程精度地形图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要符合下表要求:表5-2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注:H表示基本等高距。

阴影、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规定值放宽50%。

5.4.3数据格式数字地形图:AutoCAD R2004的DWG格式。

2 设计方案6.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6.1.1 航测外业软、硬件环境(1)外业硬件环境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车辆。

(2)外业软件环境GPS数据处理软件。

6.1.2 航测内业软、硬件环境(1)内业硬件环境SSK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航天远景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PC计算机。

(2)内业软件环境MicroStation V8、AutoCAD 2004。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解读

二、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 定方法
• 极坐标法 • 直角坐标法(或支距法) • 交会法
1、 极坐标法(最常用)
•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 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 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 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 的一种方法。 测图时,可按碎部 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 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 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2、绘制坐标格网
6520
8660
6420 8760
3、展绘控制点
• 首先确定该点所在的方格。 • 设A为图根点,坐标为xA=764.30, yA=566.15。
1000 B C 900
h a A
d
m b
800 D 700
k
c
n
600 E 5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3、展绘控制点
1、拼接 • 当测区范围大时,需分幅测绘。 • 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存在,相邻图幅在拼 接处不完全吻合。 • 利用聚脂薄膜的透明性,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 网线重叠,如果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不超过下 表规定的22倍时,取平均位置,改正相邻图幅 的地物地貌位置。
四、铅笔原图的绘制
1、地物的绘制:按图式符号表示。房屋轮 廓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拐弯处要 逐点连成光滑曲线。不依比例描绘的地 物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2、地貌符号——等高线的勾绘:先用铅笔 轻轻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内插求等高线通过点,再勾绘等高线。

前提:
等高线的内插与勾绘
当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 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 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 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 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立测定的, 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值得一的是,由 于全站仪的普及,它也可用于测定碎部点, 这实际上也是极坐标法,不同的是它可以直 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 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 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第七讲 碎部测量

第七讲 碎部测量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表1地物名称代码控制点数0图根点1埋石图根点2导线点3小三角点4三角点5土堆上的三角点6土堆上的小三角点7天文点8水准点9界址点水系设施a00水文站a01停泊场a02航行灯塔a03航行灯桩a04航行灯a05左航行浮标a06右航行浮标a07系船浮筒a08急流a09过江管线标a10信号标a11露出的沉船a12淹没的沉船a13泉a14水井土质a15石堆居民地a16学校a17a18卫生所a19地上窑洞a20电视发射塔a21地下洞a22窑a23蒙古包管线设施a24上水检修井a25下水雨水检修井a26圆形污水蓖a27下水暗井a28煤气天然气检修井a29热力检修井a30信入孔a31电信手孔a32电力检修井a33工业石油检修井a34液体气体储存设备a35不明用途检修井a36消火栓a37阀门a38水龙头a39长形污水蓖子电力设施a40变电室a41无线电杆
o
f
d
c
2)格网的检查
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
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
于0.2mm。每格长度误差
也不应超过0.2mm。小方
格对角线长度(14.14cm) 误差不应超过0.3mm。
3 、展绘控制点
例:展绘控制点A(647.43, 634.52,4.50); B(913.46,748.63,6.45)。 0.50.5 1000 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和 B 注记。 6.45 900 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格,按比例尺展出。 3)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 上0.3mm。
(1) “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5.35
坚5
5.40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2、地物的测绘
1)分类
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独立岩石、土质 植被等; 人工地物,如房屋、铁路,高压线、桥梁、 境界等。 所有地物都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在地形图上。

RTK测量记录表

RTK测量记录表

57 2442487.329 433038.902 130.09 84 ########### 433042.815
58 2442496.391 433043.183 130.56 85 ########### 433039.369
59 2442494.404 433039.501 130.74 86 ########### 433036.426
66 2442505.970 433022.098 131.63 93 ########### 433027.760
67 2442509.581 433021.93 131.67 94 ########### 433029.814
68 2442512.41 433022.888 131.85 95 2442456.006 433028.485
6 2442471.500 433018.532 126.63 33 ########### 433036.591
7 2442473.639 433018.256 126.4 34 ########### 433034.889
8 2442474.706 433018.757 127.01 35 ########### 433032.822
73 2442528.202 433013.628 133.33
74 2442529.339 433007.687 134.13
75 2442535.995 433009.043 134.93
76 2442534.008 433004.797 135.05
77 2442459.25 433020.916 121.04
129.169 129.668
测量:
复核:
监理工程师:

测量学7-第九章_碎部测量[1]讲解

测量学7-第九章_碎部测量[1]讲解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x x P S 0 cos T0 y y P S 0 sinT0
有些情况下,棱镜只能安置在碎部点的周围,如果棱镜位置、碎部点 和测站点之间构成特殊的几何关系,则通过对棱镜位置的观测,就可推算 待定碎部点的坐标。棱镜相对于待定碎部点的位置可设为4种情况,1和2 位置分别位于待定点至测站点方向的前面和后面,3和4位置分别位于待定 点至测站点方向线的右侧和左侧,并且该位置与待定点和测站点之间的夹 角成直角。 1位置碎部点坐标计算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DM
第九章 碎部测量
四、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极坐标法
所谓极坐标法即在已知坐标的测站点(P)上安置全站仪 或测距经纬仪,在测站定向后,观测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方向、 天顶距和斜距,进而计算碎部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在多数情况下,棱镜中心能安置 在待测碎部点上,如图所示的0点,则该点的坐标为: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4.什么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与常规测图相 比具有哪些特点?
DM
第九章 碎部测量
主要内容
碎部测图方法 确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地物测绘 地貌测绘
DM
第九章 碎部测量
四、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1、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在地面数字测图中,测定碎部点坐标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 量距法 方向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等
DM
第九章 碎部测量
主要内容
碎部测图方法 确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地物测绘 地貌测绘
DM
第九章 碎部测量
一、 碎部测量
1、基本概念
地球表面上复杂多样的物体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状, 在测量工作中可概括为地物和地貌。 地物是指地球表面上固定性的物体,如河流、湖泊、 道路、房屋和植被等; 地貌是指高低起伏、倾斜缓急的地表形态,如山地、 谷地、凹地、陡壁和悬崖等。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碎部测量的实质就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测绘地物和地 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碎部测量工作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环工市政系环境工程专业两周使用)指导教师:***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一、实习目的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与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的手段。

通过地形图测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可增强测定与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任务与要求1、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与工具,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水准仪、经纬仪的技术操作。

2、能独立组织与实施导线测量、普通水准测量,观测值与成果均符合精度要求。

3、能熟练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大比例地形图。

4、能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并能够绘制道路纵横断面图。

5、能场地平整的测量工作,并计算工程土方量。

6、能运用极坐标法计算放样元素,并运用经纬仪与钢尺进行点位放样。

7、高程测设。

三、实习组织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2~3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设组长1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与仪器管理。

负责借还与保管本组的仪器设备,负责本组实习,监督考勤工作,保管本组的测量成果资料。

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由组员轮番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四、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见下表)五、实习注意事项(一)仪器工具使用与爱护1、按时领借、归还仪器工具,并遵守测量实验室领借归还制度;2、每次出发前与收工时均应清点仪器与工具;3、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辅导老师,不准自行拆卸,为保证仪器的安全,实习时应做到:人不离仪器,仪器不离人。

4、钢尺量距时,应在尺中间设专人保护钢尺,严禁卷曲与各类车辆、行人轧踩;5、严禁手执测绘仪器、工具追逐、打闹;6、仪器、工具有损坏、丢失者,按实验室规定处理。

第9章-碎部测量

第9章-碎部测量

1:1000
控制点展绘
900
P3
P2
800
53.648
52.234
700
P4
600
51.888
P1 52.117
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1000
• 经纬仪测图:采用经纬仪与分度规(量角器)配
合测图
1). 将经纬仪架设在测站点(控制点)上,图板安置在近旁,测定经纬仪 竖盘指标差x(只需工作开始时测一次),量出仪器高I;选定另一控制点为 起始零方向,并配置该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0";
航空相片
——地形图数字化
• 地形图数字化:在已进行过测绘工作的测区,利用纸介质地形图,即原图 (底图),经过数字化仪,将其转换为数字地形图。
9.1 碎部测图方法
——地面数字测图特点
• 外业工作特点 • 自动化程度高 模拟法测图在外业基本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外业工作内容较多,手工记
录,手工计算,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数字化测图在外业主要只完成数据采集, 测图工作主要在内业完成. • 作业周期短 模拟法测图必须严格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数字化测图则允许 图根控制和碎部测量同时进行,即采用“一步测量法”,即使在未知点上设站也可以 采用“自由设站”方法,缩短作业周期。 • 测站覆盖范围大 数字化测图采用全站仪,一般用“极坐标法”测定地形碎部点。在 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放宽测站点到碎部点间的距离,扩大测站点的 覆盖范围。模拟法测图由于受到测距精度和成图方法的限制,测站点的测量范围较小 。 • 工作范围易于划分 模拟法测图是以图板为工具,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组织测量。数字 化测图的外业一般没有图幅的概念,而是以自然界线(河流、道路等)来划分作业组的 工作范围。这样便可自然地组织施测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地物接边问题带来 的麻烦。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量学 碎部点数据

测站15- 1 仪器高1.597 m 测站高程102.6729m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 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2仪器高1.587m 测站高程102.6599M 后视点15- 3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4仪器高 1.679m 测站高程103.8049M 后视点15-5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 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5仪器高1.529m 测站高程103.8649M 后视点15- 6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6仪器高 1.639m 测站高程103.8729M 后视点15- 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7仪器高 1.458m 测站高程102.3439 后视点15-8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8仪器高 1.546m 测站高程101.6609M后视点15-7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 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9仪器高1.599m 测站高程102.2319M 后视点15-1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 10仪器高 1.641m 测站高程100.1949M 后视点15-9 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1补测仪器高 1.512m 测站高程102.6729M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4补测仪器高10461m 测站高程102.822后视点15-9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JK5仪器高 1.572m 测站高程100.5369M 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测站15-9补测高 1.498m 测站高程102.2319m后视点15-1观测者彭孝旺仪器号J2/117564E日期2009-12-1 呈像清晰指标差无记录者黄正辉。

碎步测量步骤加记录表

碎步测量步骤加记录表

任务:碎步测量测绘地形图一、准备工作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1-2人。

二、步骤1、安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3、检查方向:瞄准另一个控制点C,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与已知数据∠BAC比较。

4、立尺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7、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8 、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三、计算竖直角: a =90o-L+x = 90o-L (顺时针注记)水平距离: D=K*l*cos2a高差: h=D*tan a +i-v ;碎部点高程 : H碎 = HA+ h四、等高线的绘制方法:(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五、注意事项1.在测站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2.定向(盘左后视另一控制点B,水平盘读数置零、图板定向,定量角器)4.观测(瞄准、读尺间隔 l(上、下丝读数之差),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水平盘读数b)5.记录计算(表格记录计算)计算公式: D=K*l*cos2a ; h=D*tan a +i-v ; H碎= H站+h6.刺点,注记高程(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注记1点高程)7.描绘(对照实地按图式描绘地物、地貌——等高线)碎步测量记录表测站仪器高班组日期观测者记录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