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被动运输》课文分析人教版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被动运输》精品课件人教版1

(新教材)高中生物《被动运输》精品课件人教版1

(6)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7)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 (8)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9)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10)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11)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返回
返回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返回
(1)当外__界__溶__液__浓__度__>_细__胞__液__浓__度__时,细胞失水,发生_质__壁__分__离___ 现象。 (2)当_外__界__溶__液__浓__度__<_细__胞__液__浓__度__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 生_质__壁__分__离__复__原__现象。 (3)引发质壁分离的两种原因
返回
(2)载体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载体蛋白主要影响_协__助__扩__散__和_主__动__运__输__。其他条件适宜的情 况下,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自由扩散不受载体 蛋白数量的影响。
返回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P点时,无_氧__呼__吸____为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
返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从图甲可见250(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C.图乙中A点2细50胞(m失m水ol·量L-最1大)N,aC此l溶时液细中红胞细吸胞水体能积力与最初始小体积之比小 D.人红植细物细胞胞长由于时于1间,细处说胞在明壁人的30红存0(细在m胞m,o失细l·水胞L皱体-缩积1了几)N,乎aC会不l影变溶响液人中红可细能胞死的代亡谢, 图乙中的处图理乙时中间,内A点细细胞胞一失直水有量最生大物,活细性胞液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

第四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

细胞膜是怎样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呢?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样吗?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两节,分别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三个方面讲述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被动运输,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
输》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内容。

“被动运输”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水进出细胞的原理,主要通过思考讨论讲解了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和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了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接着阐述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明白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能理解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等概念。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基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同生命的自主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尝试从生命观念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4.1被动运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4.1被动运输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4.1.1节 被动运输
学习目标
1.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 2.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3.被动运输的方式
新课导入
渗透作用
新课导入
阅读教材P62问题探讨,并思考下列问题
1半、透漏膜斗:管一内类的小液分面子为物什么会 升质高可?以如通果过漏,而斗大管分足子够物长, 管质内不的能液通面过会的无多限孔升性高薄吗? 为膜什。么?
转运蛋白 定义: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离子和一些 小分子有机物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
类型: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转运蛋白的类型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转运特点
只容许与自身结 合部位相适应的 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 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 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
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在三者之间关系
的是( C )
a bc
A
a bc
B
a bc
C
a b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预期结果 :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 膜,因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
泡会_缩__小_,细胞_皱__缩____;在清水中植物细 胞的液泡又会_变__大___,细胞膨___胀__。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结果 表达与交流 进一步探究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被动运输——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被动运输——教材分析〗

第1节被动运输——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阐明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三)编写思路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基本结构的知识,从本节开始,学生开始学习“细胞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概念。

在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教材首先用一个物理渗透装置演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透。

虽然半透膜不是细胞膜,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与通过细胞膜的被动运输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因此,结合“讨论”中的三个问题,分析这个装置中水分渗透扩散的原理,就为后续学习“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教材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所在。

在结束该部分内容学习之后,紧接着设置了“思考·讨论”环节,与“问题探讨”的内容相呼应,并提出“想一想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的问题,加强学以致用。

教材分别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举例,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

通过分析探讨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例,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例子,一是因为学生对此较为熟悉,很多学生都有过输液的经历,对生理盐水的概念也不陌生;二是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确能够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认知规律。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成熟的植物细胞还有中央大液泡,这两个特点使得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与动物细胞相比有明显区别。

因此,教材对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进行单独分析。

一方面是水的进出主要是指进出液泡,也就是细胞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个过程需要穿过原生质层而不仅仅只是细胞膜,于是有了原生质层的概念;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壁的限制,植物细胞不会因为过度吸水而涨破。

所以在植物组织临时装片制作中,使用清水即可,不必考虑细胞外液的浓度必须与细胞液溶质浓度相等。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结构层面】本节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过程与特点这两大部分内容。

【功能层面】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微观状态下物质是如何顺浓度梯度的进出细胞,本节内容上承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以及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启主动运输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并且联系学生所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

【课标层面】课标中指出本节课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概念是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理解物质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该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在基于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前提下,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科学的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必修一,第三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及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生物的分子,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水和无机盐等。

(二)能力基础1. 一定的探究能力: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搜集以及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论等,但由于探究能力的有限和知识点的联系构建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完成一些探究活动。

2. 观察能力更强:高中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区别或特征。

并且可以根据已有的模型,利用观察能力对模型的内容进行阐述,但仍需要教师引导。

3. 思维能力逐步形成:高中生思维水平已逐渐成熟,可对知识进行理解、整合、深化、迁移以及应用。

但对知识构建能力依旧不足、逻辑思维形成但不成熟。

教师要帮助其完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基于掌握渗透作用和被动运输的概念,进而理解生物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了解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有关,最终形成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二)科学思维根据渗透作用与被动运输的概念及相关案例,对比水分进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对比协助扩散中,利用载体介导和利用通道介导的协助扩散的异同点,归纳质壁分离和被动运输的概念,形成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_探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和方式——被动运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探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和方式——被动运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被动运输”一课学情分析☆学生基本发展状况《被动运输》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一第4章第1节,因此是高一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

高一的学生,由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正是良好、高效的适合高中学习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也是为接下来紧张的高中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强、接受新思维方式的能力强、适应新学习方法的适应性强,所以我们更应该抓好高一这个关键的转折期,为接下来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学生虽然刚升入高中不久,但已经经过了接近两个月的高中生活,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高中知识。

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前三章,已经初步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为接下来的细胞功能的详细学习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知识水平方面,对于第4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来说,学生在前三章已经学习了细胞这个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学习物质运输,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知识铺垫作用。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学习并操作了显微镜,以及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实验,所以对于这一节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吸水实验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惭怍能力和实验素养。

☆学生基本能力情况学生虽然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但高中知识难度更高、学习生活要求也更高,还是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

在学习方面,对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等都亟待提高。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来说,首先用到了实验探究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而第二部分类比推理,作为本节重点培养的思维方法,需要在教师引导、学案材料支持下,初步培养学生懂得类比推理和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被动运输”一课效果分析在《探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和方式——被动运输》一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从实践水平到理论水平,由宏观至微观、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4.1 被动运输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4.1 被动运输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是
➢ 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不一定。因为红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内液浓度也会下降,如果外界溶液浓度 不是很低有可能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后与外界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此时,红 细胞将不再吸水。
思考·讨论
➢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 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一般情况下,浓度差越大时 ,细胞吸水或失水越多。
进出细胞,主要是
原生质层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探究·实践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
做出假设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渗透作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设计实验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液泡、原生质 层及细胞大小的变化;再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低渗溶液
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
高渗溶液
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
等渗溶液
外界溶液的浓度 =
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形态不变
思考·讨论
➢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这些有机物相当 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什么物质?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透过细胞膜,它相当于 “问题探讨”中的蔗糖分子。
实施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预期结果: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液泡变小,细胞发生 质壁分离 ;清 水中细胞的液泡变大,细胞 质壁分离复原 。
表达交流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探究·实践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 清水、刀片、镊子、滴管、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

被动运输(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被动运输(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任务二
探究实透膜吗?)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设计 方案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 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进行实验
预期
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因此在蔗
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缩___小_,细
结果 胞__皱__缩___;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液泡又会
细胞渗透失水
C
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水分进出平衡
4)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 水而涨破吗?
不一定。因为红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内液浓度也会下降, 如果外界溶液浓度不是很低,有可能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后与外 界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此时红细胞将不再吸水。
5)想一想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0.9%氯化 钠溶液)。
植物细胞会出现渗透失水和吸水的情况吗?
生活现象: 1、在青菜上放一些盐,一
会儿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
2、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 造成“烧苗”现象。
3、放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 一会儿后,又恢复新鲜 。
探究实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 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半透膜?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透过细胞 膜,它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蔗糖分子。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是(相当于)。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A
细胞渗透吸水
膨胀
B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被动运输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

4.1被动运输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必修一
2. 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 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D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4.1 概念检测
2. 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 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 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 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B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自由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协助扩散 高浓度
低浓 需要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举例
水、气体(O2 、CO2、N2)、水分子进出细胞
脂溶性小分子(甘油、乙 醇、苯)、脂质分子(胆
离子进出细胞
固醇、性激素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 自由扩散
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因素: 浓度差、温度


膜两侧的分子浓度差
4.1 概念检测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判断下列有关 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是否正确。
√ (1)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
× (2)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
(3)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
4.1 概念检测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被动运输教学反思1. 背景介绍本文档是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被动运输教学反思的总结性文档。

被动运输是细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细胞代谢平衡的关键。

因此,在生物必修1中,被动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章,需要认真对待。

为了加深学生对被动运输的理解,本文档结合了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详细讲解了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并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总结。

2. 教学反思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被动运输,了解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掌握扩散、渗透、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生动图解,互动讨论和实验操作,以助学生对被动运输的理解。

2.2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

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我首先介绍了被动运输的相关概念,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以及被动运输的类型和过程。

其次,我详细讲解了扩散、渗透、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的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了生动的图像来演示物质在膜上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种类型的被动运输。

接下来,我进行了实验操作,以加深学生对被动运输的理解。

实验中,我通过增加浓度差、渗透压差和电位差的方法,观察离子和有机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转情况。

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被动运输的原理。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讲解被动运输的相关知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语言的表述还需要更加简洁、明确。

一些生物专业术语有时候容易让学生思维跳跃。

•教学内容的难度差异仍然比较大。

一些学生可能对涉及物理化学部分的知识有所抵触。

4.1被动运输(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1被动运输(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3. 在学习被动运输时,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理解被动运输三种方式的异同,特别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物现象联系起来,如解释为何植物根部的吸水作用是被动运输;掌握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及其特点;以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针对这些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 阅读材料:《生物科学概论》、《细胞生物学》等书籍中的相关章节,深入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以及被动运输的机制。
- 视频资源:科普视频、学术讲座等,如“细胞膜与物质运输”、“植物渗透作用”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被动运输过程。
- 论文资源:查找与被动运输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 实验操作视频:提供渗透实验、载体蛋白功能验证等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被动运输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 细胞膜仿生材料:介绍细胞膜仿生材料在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 跨膜蛋白研究:探讨跨膜蛋白在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围绕被动运输的概念、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展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1)被动运输的概念与分类:简单介绍了被动运输的定义,以及三种常见的被动运输方式:简单扩散、渗透作用和载体介导的扩散。
(5)被动运输与生物技术的关联:介绍了细胞膜仿生材料、跨膜蛋白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2.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设计了以下当堂检测题目:
(1)选择题:
1)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第1节被动运输讲义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被动运输讲义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 1 节被动运输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渗透作用:⑴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扩散:是分子或离子等从含量高处向含量低处运动的现象。

⑵半透膜:①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够通过半透膜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

②半透膜既包括有小孔径的材料,如玻璃纸等,也包括活的生物膜。

死亡细胞的生物膜没有选择透过性,不是半透膜。

⑶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⑷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质量百分比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可以通过半透膜由蔗糖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⑸渗透的方向: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从溶液的浓度来看就是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过程)渗透作用过程中,两溶液间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当达到动态平衡时,仍存在水分子的进出。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⑴动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①活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细胞质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能形成一定的浓度差。

⑵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②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③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3.水进出植物细胞⑴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①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

研究表明,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

②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内的细胞液。

③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

课堂总结
细胞吸水和失水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现象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
原理
结构 细胞膜
结构 原生质层
现象 质壁分离
半膜
浓度差 质壁分离复原
渗透作用
原理
1.什么叫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有哪些区 别?
水(或其它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 扩散现象。区别:①扩散不需要半透膜; ②扩散可以是任意溶质分子。
2.从渗透作用的角度分析,植物细胞为什么会发生质壁分离以及 复原?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被动运输
扩散
一种物质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
一、渗透现象
实验开始前 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过了一段时间

蔗糖溶液
渗透现象观察
玻璃纸
(半透膜)
半透膜:一部分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部分物质不能通过的 多孔性薄膜。玻璃纸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烧杯
( 3 ).如果用纱布代替,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不会,因为纱布不是半透膜,孔隙很大可溶于水的物质都能够 自由通过,包括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
( 4 ).若内外都是清水或同样的蔗糖溶液,液面还会升高吗?
漏斗管中的液面将保持不变。
归纳:渗透作用发生条件 ①.具有一层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滴加0.3g/mL蔗糖溶液置换清水
该实验有遵循对照原则吗?
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
自身前后对照
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五、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壁
1.为什么会出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高(失水)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被动运输——教学建议〗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被动运输——教学建议〗

第1节被动运输——教学建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等概念,进而形成“被动运输无须消耗细胞的能量,可能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主要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这一重要概念。

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被动运输的不同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和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本节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可以结合实验进行教学,并利用人类对通道蛋白的探索历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和科学本质观教育。

本节建议采用实验探究、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本节包含2个课程标准提出的应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求,分别为“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情境可在课堂上转化为“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活动。

本节内容有较多活动,应争取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增强感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进出细胞的机理策略一学生完成“问题探讨”的实验。

可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兴趣小组预先开展实验,课堂展示实验现象或播放录制好的视频,展开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建构扩散和渗透作用两个概念。

策略二课前观看教师制作好的“问题探讨”的实验微课视频,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植物萎蔫、脱水等)思考“问题探讨”。

教师收集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课堂开始时,发动学生质疑和论辩。

在学习完“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后,利用“思考·讨论”栏目的问题进行回扣,深化学生的理解。

2.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特点,深入探讨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特点策略一观察“水分子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示意图”,结合“问题探讨”的相关内容,借助“生物科学史话”中“人类对通道蛋白的探索历程”进行讨论,理解水分子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观察教材第63页图4-2,并阅读该图左侧及教材第65页图 4-3上面的文字内容,运用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探讨水进出植 物细胞的原理。 (1)认识成熟植物细胞与吸水、失水相关的结构。
(2)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 细胞液 。
(3)将成熟植物细胞浸润在外界溶液中可看成一个渗
提示:
模型与建模——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模型
不仅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模型如 此,其他依靠自由扩散跨膜的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 模型也是如此;同样,依靠协助扩散跨膜的物质的运输速率与 浓度差的关系模型与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的模型相同。
【例5】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分析 正确的是( )
3.通过示意图和资料,分析归纳自由扩散和协助扩 散的区别,分析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因素,构建物 质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
探究一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分析、讨论教材第62页的“问题探讨”,并阅读本页 正文内容,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1.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___由__于_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透__过_ _玻__璃__纸__进__入__长__颈__漏__斗__中__的__水__分__子__数__量__多__于__从__长___颈__漏__斗__中_ _渗__出__的__水__分__子__数__量__,__使__得__管__内__液__面__升__高__。 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_不_ _会__。__当__管__内__的__液__面__上__升__到__一__定__高__度__之__后__,__管__中___的__水__柱__产_ _生__的__压__力__将__加__快__漏__斗__中__水__分__向__外__扩__散__的__速__度__,___最__终__达__到_ _平__衡__,__液__面__将__不__再__上__升__。
【母题延伸】 若将图中的蔗糖溶液改为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葡萄
糖溶液,渗透平衡时液面如何变化?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 度大小如何? 提示:液面相平。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 【例2】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 A.浓食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 B.浓食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吸水 答案:C
(3)转运蛋白。
项目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与自身通道的 直径和形状
转运的分子或离子 与自身结合部
相适配、 大小和电荷 相
特点
位相适应
适宜
是否与被转运分子、 离子结合
_结__合__
不结合
自身构象是否改变
改变
不__改__变___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所需的条件有哪些异同? 提示:①相同点,都需要存在浓度差,都不需要能量; ②不同点,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扩散需要转运 蛋白。
A.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该物质的运输速率 D.转运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 输,运输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A项错误;乙醇分 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B项错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则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不会提高该物质的运输速率,C项 错误;题图中转运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 变化,D项正确。 答案:D
(3)红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_细__胞__内__外__ _溶__液__的__浓__度__差___。
(4)将红细胞浸润在外界溶液中类似于“问题探讨”中 构建的渗透装置,红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__细__胞__膜__,相当于蔗糖溶液的是_外__界__溶__液__。由此可总结水 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为_渗__透__作__用__。
性影响,而不受能量供应影响
(2)依据资料2,分析O2和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 速率分别与浓度差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随浓度差增大,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增 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差增大,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的 运输速率增大,当浓度差达到一定数值后,葡萄糖的运输速 率保持不变。
(3)请尝试构建资料2中两种物质跨红细胞膜时的运 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模型。
探究一 渗透作用
1.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 (1)半透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 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取决于其分子直 径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关系。 (2)浓度差:此处“浓度”实际上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 不是质量浓度。 2.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行双向运动,但运动总趋势 是由水分子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3.液面差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的平衡使半透膜两侧 水分子的交换率相同时,液面不再升高。
6.试用一句话概括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探究二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观察教材第 63 页图 4-1,尝试用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 探讨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1)自然状态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否透 过细胞膜? 否 。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 涨破吗? 不一定 。
透装置,它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原生质层 。 (4)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和保护细胞 ,对于水分子
来说,其特点是具有 全透性 。若植物细胞持续吸水,细胞 _不_会 (填“会”或“不会”)涨破。
(5)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小关系如何?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6)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的原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 不会 (填 “会”或“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 管内的液面 不会 (填“会”或“不会”)升高。
4.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5.渗透作用等同于扩散吗?为什么?
提示:不等同。扩散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
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不需要半透 膜。
【例1】下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关于在长颈漏斗管内液面 上升过程中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从烧杯进入漏斗进行单向移动 B.液面上升的速率先逐渐加快然后减慢最终液面维持稳定 C.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
解析: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行双向运动,A项错误;在液面 上升的过程中,漏斗两侧溶液的浓度差逐渐减小,则液面上 升的速率起始最快,之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B项错误;当长 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但 是此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并不相等,漏斗内是稀释了 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C项错误;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 度差越大,进入漏斗内的水分子越多,液面上升的高度也越 高,D项正确。 答案:D
(1)概念:物对概念的理解。 ①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 。 ②条件:浓度差 。 ③影响因素: 浓度差 、温度等。 ④实例:苯、甘油 、CO2 、乙醇 等进出细胞。 (3)甘油、乙醇等分子为什么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
细胞? 提示:甘油和乙醇是脂溶性物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度的高低。原溶液浓度高的平衡时浓度高。
探究二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给患者输液时,医生一般会将药物溶解在生理盐水 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这是为什么?
提示: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都是 血浆的等渗溶液,其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命活 动。
2.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人们常采 用“灌溉法”进行缓解。
【例4】下图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失水或吸水 C.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
胞液乙的浓度>外界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D.当外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不发生渗透作用 解析:活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时,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即使外 界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也发生渗透作用。 答案:D
【方法规律】
判断渗透现象的技巧
(1)液面变化:看溶液浓度的高低。溶液浓度高的一侧
上升,浓度低的一侧下降。
(2)平衡时液面差大小: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大小。
浓度差越大,平衡时液面差越大。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
膜,达到平衡时,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出现液面差。
(3)平衡时膜两侧的浓度高低:看半透膜两侧原溶液浓
磷脂双分子层。
3.协助扩散。 观察教材第 66 页图 4-4 和第 67 页图 4-5,阅读相关内容,阐 明协助扩散的概念、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提高归纳与概括 的科学思维,形成初步的结构与功能观。 (1)概念:借助膜上的 转运蛋白 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 (2)对概念的理解。 ①方向:高浓度→ 低浓度 。 ②条件: 转运_蛋白 、浓度差 。 ③影响因素:转运蛋白、浓度差 、温度等。 ④实例: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等。
探究三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研究表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肝细胞时,如果使 用药物限制膜蛋白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 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 资料2:浓度差与O2跨红细胞膜时运输速率、葡萄糖跨 红细胞膜时运输速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
浓度差/(mmol·L-1)
1.5 3 4.5 6 7.5 9
速率
8 16 24 32 40 48
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
浓度差/(mmol·L-1)
1.5 3 4.5 6 7.5 9
速率
8 16 24 32 32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