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财务理论的出处及核心思想

合集下载

十大财务理论2

十大财务理论2

十大财务理论2一、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后来进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 y)。

契约成本理论假定。

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治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职员等的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托付人多,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阻碍托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托付人的利益服务。

它还假定托付人和代理人差不多上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宝。

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财宝。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

例如,为自己修建豪华办公室、购置高级轿车,去闻名旅行区做与企业经营联系不大的商务旅行等。

当在托付人(业主)和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契约关系中,没有一方能以损害他人的财宝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财宝,即达到“帕雷托最优化”状态。

或者讲,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被市场证明采纳机会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的人或集团,最终要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例如,一个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者将难以借到款项或必须以更高的成本取得借款;一个声望不佳的经理。

将专门难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取得一个好的职位;在会计服务市场上,一家被中注协或中国证监会通报批判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专门短的时刻内会丢失大量客户。

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托付人和代理人都会发生契约”成本。

为了降低代理人“磨洋工”的风险。

托付人将支付监督费用,如财务报表通过外部审计的成本。

另一方面,代理人也会发生守约成本。

例如,为了向托付人(业主)证明他们有效、诚实地履行了代理职责。

经理需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相应地就会发生内部审计费用。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让股东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行为,使股东对经理人员更加倍任,这能够关心经理巩固他们在公司中的位置,从而坚持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

【财经】十大财务理论大全

【财经】十大财务理论大全

十大财务理论一、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cost)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一理论后来发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theory)。

契约成本理论假定。

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管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的契约关系。

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

按照代理理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负责使用以及控制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

代理理论认为,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会努力地为他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

但是,当管理人员通过发行股票方式,从外部吸取新的经济资源,管理人员就有一种动机去提高在职消费,自我放松并降低工作强度。

显然,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个理性经济人。

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将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企业不是通过发行股票、而是通过举债方式取得资本,也同样存在代理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这就形成了简森和梅克林的所说的代理问题。

简森和梅克林将代理成本区分为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

其中。

监督成本是指外部股东为了监督管理者的过度消费或自我放松(磨洋工)而耗费的支出;代理人为了取得外部股东信任而发生的自我约束支出(如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经营情况、聘请外部独立审计等),称为守约成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其它损失,就是剩余损失。

代理理论还认为,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并且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它还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他们将利用签订代理契约的过程,最大化各自的财富。

而代理人出于自我寻利的动机,将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增加自己的财富。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到所有者的利益。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的十大理论一、概述在我国,财务最初是指人们经营财产业务的简称。

经营财产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个人、家庭、企业,也有国家政府部门。

在这些主体里边,企业是经营财产业务效率最高的经济组织,因而,企业财务是财务学的核心和主体。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先进形式是公司制企业,因此,企业财务又常以公司财务称谓来替代。

接下来要描述的财务学十大理论其实就是公司财务的十大理论。

财务学研究的是人们因资本运行而引起的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以及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西方对公司财务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资产定价理论、公司筹资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下面我将结合西方对财务学的研究与我国对财务学的研究进行十大财务学理论的描述。

二、财务学理论(一)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资本结构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馅饼模型。

所谓的馅饼为公司的筹资权之和,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定义公司的价值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

下图表示了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划分的两种可能方式:60%:40%;40%:60%。

如果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使公司增值,那么公司应选择使馅饼——公司总价值尽可能大的负债-权益比。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MM理论、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净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用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

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

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

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一、概述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对企业财务数据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提供了企业进行决策制定、风险控制、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估等关键活动的基础依据。

它涉及到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这些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财务分析基本理论的核心在于透过复杂的财务数据揭示企业的经济实质,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推动企业的稳健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其重要性、分析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1. 财务分析的背景和意义财务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应用,主要源自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日益增长需求。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同时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变得日益复杂多样。

企业在作出决策时需要对财务状况有清晰的把握和评估,而财务分析正好能提供这一关键环节所需的数据支持。

伴随金融工具和交易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财务分析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财务分析对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为企业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财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财务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财务分析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应用领域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财务分析,企业决策者可以洞察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漫谈十大财务理论

漫谈十大财务理论

漫谈十大财务理论引言财务理论是研究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资本配置等方面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财务理论,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实现财务目标。

本文将会介绍十大财务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时间价值理论时间价值理论是财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金钱在不同时间段的价值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的应用包括贴现现金流量、计算净现值等。

时间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 资本预算理论资本预算理论是研究如何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的理论。

它关注于如何确定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并通过计算现值、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资本预算理论的应用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资本配置非常重要。

3. 经济利润理论经济利润理论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盈利情况的理论。

它不仅考虑了会计利润,还考虑了机会成本,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错失的利润。

经济利润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评估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4.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了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即债务和股本的比例。

它通过分析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风险和成本的影响,来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的应用可以指导企业在融资决策中的选择,实现财务稳定和最大化股东价值。

5. 风险与收益理论风险与收益理论研究了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它帮助投资者在面临风险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寻找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点。

风险与收益理论的应用不仅限于个人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 现金流量理论现金流量理论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它强调了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大小、时间分布和质量等因素来评估企业的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预测现金流量、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规划。

7. 分散投资理论分散投资理论研究了如何通过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国富论》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斯密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分工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的、无中央指导的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商品的生产。

他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经济活动,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并通过竞争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自由贸易是斯密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通过开放市场,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和交换商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斯密的分工理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劳动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国家的财富。

分工的程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国家的财富也就越大。

斯密的这一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和组织学奠定了基础。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通论》可以说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总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失业和萧条的困扰,而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调节总需求的水平。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

凯恩斯的《通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观点对于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的《通往奴役之路》是对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批判。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的实施会导致个人自由和经济效率的丧失。

十大财务理论1

十大财务理论1

十大财务理论一、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是1952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 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 由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成本, 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 且负债程度越高, 综合资金成本就越低, 企业价值就越大。

按照该理论, 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 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企业价值最大。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是荒谬的。

该理论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投资者对企业的期望报酬率Ks(即股东资本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2)企业能以固定利率Kd无限额融资。

因为Ks和Kd固定不变,且Kd < Ks,企业可以多多举债。

(3)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式:,随着债务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渐趋下降,当债务融资达到100%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注:该理论假设在实际中很难成立。

首先,债务资本的增加,意味着财务风险增大,作为理性人的股东会要求增加报酬率Ks;其次,由于债务增加,债权人的债券保障程度下降,风险增大,Kd也会增加。

净收益理论是早期企业价值理论中的一种极端形式。

根据这种理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完全是通过债务资本的增加和企业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来实现的。

这个理论之所以成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条件,这就是,假定债务资本的增加和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不至于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债权人也认为企业的信用能力毋庸置疑。

在这样一个假定前提下,随着企业债务资本价值的不断上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逐步逼近了。

但是,在增加企业债务资本和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风险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净收益理论的假定条件与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因为,根据该理论的假定,当企业全部资金都来自债务资本融资时,企业价值就实现了最大化。

然而,当企业全部资本都由债务资本构成时,企业信用能力如何确立确实该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

财务管理制度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制度基本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1.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公司的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而非资本结构。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提供了指导。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

该模型认为,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提供了风险收益评估的依据。

4. 期权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期权价值取决于标的资产的价格、行权价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和标的资产波动率等因素。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期权投资决策中提供了理论支持。

5.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提供了参考。

6.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财务管理中要关注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7.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这一理论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提供了防范信息不对称的思路。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践应用1. 筹资管理企业在筹资管理中,应遵循资本结构理论,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2. 投资管理企业在投资管理中,应遵循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12大财务理论的出处及核心思想

12大财务理论的出处及核心思想

现代公司控制理论:出处:Berle and Mean s (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掀开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讨论,成为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先导,奠定了现代公司控制理论的基础。

核心思想:他们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现代公司由“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他们的主张主要有:(1)所谓与企业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是指无论通过行使法定权利(right)还是通过施加压力,在事实上所拥有的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即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

(2)指出很多公司【美国大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的小股东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导致了现代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不可避免的会使企业管理权从私人资产所有者转移到有管理技术的人手中。

这种“股权分散”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逐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

(3)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

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

(4)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不仅让职业经理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也能让股东运用资本市场的保险机制分散化风险。

决策功能的分离和对职业经理的依赖(源于分工的专业化优势)迫使股东必然要给予经理更大的管理选择权。

管理决策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分散化股东与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石。

代理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为获取某种服务而雇佣代理人、并对另外一方提供相应的报酬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

股东与经理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将企业的资产和经营委托给经理管理,经理是代理人,为股东经营并领取报酬。

股东和经理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各有其目标和激励,股东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经理则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财务管理 - 财务理论概述

财务管理 - 财务理论概述

1.1.10
现代公司控制论(续)
Bradley最大的在于他对所研究的结果做出了合理解释,依据其 理论,投标公司发动收购要约,主要目的是为获得目标公司资产 控制权和管理权(因为目标公司的管理目前没有达到最优化)。 该理论含义是深刻的,一方面对自由并购的资本市场的经济优势 进行了论述,另一方面它对并购市场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所以并购活动能够消除效率低下,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经 济发展。收购公司以高额收购价格的形式,向目标公司的股东预 先支付收购后实施更有效管理可能也取得的大部分盈利。 得益于Bradley的文章启示,相关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 普通股表决权的经济功能、公司董事会的合适角色、集中型与分 散型股权结构的评价等。实证性文章更是研究了多种问题。
1.1.5
CAPM
1964年Sharp发表其CAPM一文,财务学才真正成为 一门成熟而科学的学科。Lintner(1965) and Mossin (1966)也提出了类似的财务模型。CAPM使财务学专 家第一次能够描述和量化资本市场的风险程度,并能 够对之进行具体定价。 夏普的理论贡献在于,惟有他对系统风险做了定义, 并且具体阐述了投资者如何权衡风险和收益。他提出: 既然投资者要么可以投资于无风险资产,要么投资于 风险资产组合,惟一最有效的风险资产投资组合就是 市场投资组合(market portfolio),这种组合在风险 或收益方面都优于其他的组合。
1.1.9 信号理论
在经济学领域和财务学领域,信号理论都得到了相应 发展。其基本观点是:公司的内幕人比外部投资者了 解更多的公司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信息。 由于信息不问题的存在,投资者会对所有公司股票价 格作出平均的且较低的评价,形成混合均衡 (pooling equilibrium),即全部公司被归入同一类型。 业绩良好的公司如何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又不会被业 绩差的公司所效仿呢?一种方法是,采用某种成本较 高但又能够支付的信号传递方式,如采用大比例现金 股利的支付。由此产生了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

财务理念

财务理念

财务理念财务理念●内涵:即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是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财务理念的主体:所有者财务、国家财务、经营者财务、员工民主理财●企业财务理念的形成基础→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性与变动性●企业财务理念的体系构成1、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其中,共性,是指一定时期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普遍具有的理财观念;个性,是指各个企业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财观念。

2、核心理念、基础理念、业务理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理念→国家理财理念、政治挂帅理念、排斥市场理念●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理念1、核心理念: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2、基础理念:代理理念、货币时间价值理念、风险理念、成本效益理念、税务筹划理念、资本运营理念、财务专门化理念、资本保全理念、预算理念、法规理念、社会责任理念3、业务理念:资本结构理念、财务杠杆理念、资产组合理念、分配政策理念、目标成本与目标利润理念●企业财务理念的创新1、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理念2、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念3、网络财务理念4、全球化理念5、以人为本理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

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即利息额和利率。

●终值与现值的概念。

1、单利:F=P(1+n×i)2、复利:F=P(1+i)*n复利终值系数(F/P,i,n)复利现值系数(P/F,i,n)●年金: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1、普通年金(1)年金现值系数(P/A,i,n)资本回收系数(A/P,i,n)(2)年金终值系数(F/A,i,n)偿债基金系数(A/F,i,n)2、即付年金即付年金现值=A×(P/A,i,n)×(1+i)即付年金终值= A×(F/A,i,n)×(1+i)3、递延年金递延年金终值= A×(F/A,i,n)递延年金现值= A×(F/A,i,n)×(P/F,i,n)4、永续年金永续年金终值=+∞永续年金现值=A÷i时间价值的应用●普通股的计价1、股票的价值形式、股票价格、股票指数2、股票的收益率本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2、普通股股价评价模型基本模型、股利固定模型、固定成长率模型3、普通股股价评价模型的局限性(1)预期经济利益流入量只是决定股价的基本因素,而非全部因素。

综述财务的本质

综述财务的本质

综述财务的本质财务的本质就是财务现象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系,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与特征,体现了财务的内在规律性,并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由此而进行财务理论体系研究和发展是科学的、合理的,是进行财务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它决定着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目标等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我国财务本质的传统观点理论在我国,财务本质理论的讨论由来已久,传统的理论主要有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等几种观点,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的某些特性,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财务本质理论的建设。

1.货币收支活动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前苏联,此观点支持者认为财务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

财务是企业或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贯穿于企业或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而企业财务包括资金运动的四个环节,即货币资金筹集环节、货币资金使用环节、货币资金收回环节和货币资金分配环节。

单位的财务活动贯穿于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货币资金是资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不能代表资金的全部内容。

把财务活动简单理解为货币收支活动,大大缩小了财务的内涵,把大量的非货币性财务活动排除在外,限制了企业财务外延的拓展。

2.货币关系论此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阿·M·毕尔曼专家来华讲学时讲授的观点,他认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总体,表明生产的财务方面,构成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务。

中国学者认为,企业和经济部门财务,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货币关系体系。

该理论指出了货币运动背后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突出了财务的社会属性,有利于通过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与制度去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但该理论忽视了财务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且仍然把财务的本质局限于“货币”的范围内,所表述的财务关系也是不完整的。

当时我国学者也有接受这种观点的,但日后仍持这种观点的已很少见。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

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

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

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

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

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

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

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

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

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

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

财务分析的需求对象及核心理念

财务分析的需求对象及核心理念

财务分析的需求对象及核心理念也许很多人认为,财务分析的报告是用来交作业的,因为企业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要召开月会、季度会、年度会议,而这些会议中财务工作汇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财务人员往往为了写分析而分析,很少仔细思考财务分析的需求对象及分析的真正的目的,也有可能努力思考了但是仍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日常工作中,我们随便翻阅一份财务分析报告,不难发现分析过程有些牵强附会、分析表达的主题不明确、分析重点不突出。

因此在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了解财务分析的不同需求者关注方向及分析的核心理念:一、财务分析的需求对象1、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者:财务分析就是通过异常数据揭露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的建议协助并对推动解决,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2、针对上级管理-集团管理局:财务分析从内控监督的角度出发,主要防止内部出现经营舞弊、腐败。

3、针对外部潜在投资者:重点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如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的稳定性、资产状况等,主要帮助投资人判断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是否值得投资。

4、针对企业的债权人:它们主要了解企业资金情况和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由此可见,财务分析第1项与第2.3.4项需求对象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既然关注的方向不同,那么财务分析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之前,应先了解分析的需求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并出具不同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财务分析的核心理念1、针对内部需求分析:先数据分析后业务分析财务分析好比医生看病,医生看病一般需要先了解病人基本情况,然后做对应的检查、最后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检查情况出具诊断结论,开对应处方。

财务分析一样也可以参照此模式。

财务人员应对掌握的关键数据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如与历史同期比、与预算比、与企业内部标杆比,与历史累计比等,通过对比,我们才能了解数据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然后找到数据背后变好或变差的具体的原因,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识别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公司控制理论:出处:Berle and Mean s (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掀开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讨论,成为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先导,奠定了现代公司控制理论的基础。

核心思想:他们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现代公司由“所有者控制”转变为“经营者控制”,他们的主张主要有:(1)所谓与企业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是指无论通过行使法定权利(right)还是通过施加压力,在事实上所拥有的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即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

(2)指出很多公司【美国大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的小股东手中,这种所有权结构导致了现代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不可避免的会使企业管理权从私人资产所有者转移到有管理技术的人手中。

这种“股权分散”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逐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

(3)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

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

(4)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不仅让职业经理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也能让股东运用资本市场的保险机制分散化风险。

决策功能的分离和对职业经理的依赖(源于分工的专业化优势)迫使股东必然要给予经理更大的管理选择权。

管理决策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分散化股东与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石。

代理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为获取某种服务而雇佣代理人、并对另外一方提供相应的报酬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

股东与经理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将企业的资产和经营委托给经理管理,经理是代理人,为股东经营并领取报酬。

股东和经理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各有其目标和激励,股东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经理则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股东和经理在目标上的偏离,出现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会导致管理机会主义的产生而损害企业价值【现代公司所有权分散以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仍然是实践领域和理论界不断关注的焦点,伯利和米恩斯仍然不可避免地处于政策讨论的前沿,而在这个领域里即使是最成功的学术文献也很少能够在架子上放过十年的】詹森和默克林(1976)进一步阐释了代理成本和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性。

经营者可以从公司利润中获取个人报酬。

当经营者同时也是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唯一享有者时,他会充分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其获取报酬的最佳比例。

一旦经营者将公司的部分剩余索取权转让,经营者获取个人报酬的边际成本由外部股东分担,其个人承担的份额相应下降,因而经营者将索取更多的个人收益,包括货币和非货币报酬,这不仅会排挤外部股东的收益,同时也将降低公司的整体价值。

不论是由大股东主导还是由管理层发起,私有化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再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代理成本的问题金融中介理论:出处:美国两位经济学家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S·肖合作发表了是当代金融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金融中介机构和储蓄—投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有关金融中介理论,主张“资产转换”学说。

【开启金融中介重要性理论闸口的是Fisher(1930)的分离理论】。

核心思想: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两个角度,系统阐述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金融深化的概念,即金融资产快于非金融资产积累的速度而积累。

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首先应该从金融领域人手,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利率、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从而消除“金融抑制”。

(1)指出金融中介(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是对金融契约和证券进行转化的机构。

(2)在具体研究联结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作用上,指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都是通过财富拥有者提供资产组合吸收储蓄,并通过各种特殊的中介技术提供贷款,同时通过竞争获得自身在市场的发展空间。

(3)指出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之间的差别在于,银行所提供的间接融资证券(存款)具有货币性,而其他金融中介提供的间接证券没有货币性。

(4)主张各种金融中介都是为财富拥有者提供资金组合,并通过竞争获得自身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各种金融中介在开展金融业务时,都必须尽可能满足储蓄者与投资者的偏好,这种竞争的方式或满足的方式就是进行资产转换。

不同的资产转换方式造就了各种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的差别,银行主要是通过满足支付要求而提供负债。

【金融中介理论研究不涉及市场的具体交易行为和金融工具,不涉及对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估计,主要探讨金融活动中要参与主体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如何发挥作用等较抽象的理论内容。

】新的金融中介理论强调:(1)金融中介是经济风险优化配置的专家,即风险管理功能将替代原来的中介在减少不对称信息方面的作用:(2)金融中介辅助一般投资者参与日常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更有效的使用新型金融工具,即它降低了一般投资者的参与成本,它将替代掉金融中介原来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3)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以成为金融中介重要的、核心的功能。

该理论回答的问题是“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这一本源问题。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出处:一般认为Demsetz(德姆塞茨)的1968年在《经济杂志》发表的论文《交易成本》是最早涉及市场微观结构的文献,它奠定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基础,第一次提出了买卖差价模型。

他表明:即便是同一种金融资产,市场上也存在两种价格,一个是急于卖出的价格(ask price)一个是急于买进的价格(bid price),买卖差价作为均衡结果出现,当买卖的市场指令在时间上不能同步和在数量上不能匹配时,即时性和流动性就有价格。

【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源于1987年10月纽约股市暴跌。

这次事件使人们去思考股市的内在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股市运作的内在机理是如何的等有关股市微观结构问题。

】核心思想: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金融学一个重要的新兴分支,主要研究在既定的市场微观结构下金融资产的定价过程及其结果,揭示市场微观结构在金融资产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关于价格发现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包括做市场的买卖价差决定、交易策略分析、信息揭示与价格调整等;二是关于市场交易机制与市场质量,主要研究不同市场机制安排对市场质量与价格的影响。

交易机制的关键功能在于,能够在有效交易规则的约束下通过“黑箱”将投资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已实现的价格和成交量。

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各交易机制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发生的时间、指令递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也是不同的。

该理论理论以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和厂商理论作为思想渊源,并运用一般均衡、局部均衡、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市场连续性、存货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其核心问题——金融资产交易及其价格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1)证券价格决定理论:主要包括交易费用模型和信息模型。

分析证券市场价格决定中交易费用和信息的影响;(2)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研究:先验地将交易者分成两种类型(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根据是否有信息优势)或三种类型(将非知情交易者进一步分成相机性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从个体最优化的角度来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选择;(3)价格序列的信息含量分析。

(4)交易机制的分析与选择。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核心是金融资产交易及其价格形成过程和原因的分析,因此目前对该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资产定价领域。

拓展开去,该理论在公司财务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市场微观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微观结构仅指价格发现机制,广义的市场微观结构是各种交易制度的总称,包括价格发现机制、清算机制、信息传播机制等。

《显然,期货市场的微观结构概念比一般广义的微观结构概念还要宽泛一些,因为期货市场所交易的“资产”是一份合约,而不是有价证券,而合约中既包括了部分交易与清算机制的内容,也包括了影响其市场价格行为的其它条款,因此合约设计本身也构成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美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1)出处: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先驱者之一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代表作《利息理论》中,揭示了资本市场的存在增加了储蓄人和借款人的效用,由此形成理论。

(2) 核心思想:①提出了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的效用。

②提出了投资决策第一原则。

即金融市场提供了对可能的投资方式进行比较的标准,对投资者而言,实施一个项目至少带来与金融市场上可获得的机会相等的效用。

如果不能带来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效用,人们不会从事这项投资,转而直接利用金融市场上的机会,这就是投资决策第一原则。

③提出了金融市场分离定理(费雪分离原理)。

即资本市场产生了一个单一的利率,使借贷双方在进行消费和投资时都要以以此为依据,而这反过来又促使投资和筹资决策的相互分离。

完美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直接为公司金融中的资本预算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

投资组合理论(1)出处: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首次在《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中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核心思想:①增加投资组合中的品种数量,从而规避非系统风险;品种的选择应选择协方差较低(为负)的组合。

②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③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

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

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

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是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

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④具体描述:因此把上述优化投资组合在以波动率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出来,形成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其波动率最低,称之为最小方差点(英文缩写是MVP)。

这条曲线在最小方差点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马考维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对应的投资组合称为有效投资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