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一、沟通的最佳态度中国人最会沟通,西方人之所以要隐私权,是因为他们不太会保守秘密的技巧。
中国人沟通,扯来扯去都在讲别人的事情,绝不讲,自己的事情。
中国人从来都不讲,所以就不必计较什么隐私权。
沟通有方法100%有效: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但是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大部分人反而计较他怎么说,不听他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这说明,别人讲的话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说我就不接受。
大多数人太过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不太讲究说话的内容。
有些民族讲法律,有些民族讲宗教,中国人只讲道理。
如果你给中国人说耶稣基督讲什么,他一定说释迦摩尼讲不一样的话。
对中国人说法律怎么规定,他就告诉你这个法律不合理。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
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非常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而且中国人生气,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认为是别人在惹他,你惹的我生气,我还给你讲道理,门都没有。
所以沟通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么,太太说:有三个电话,丈夫又火大,这么重要的电话你不给我讲,你在家跟不在家一样吗中国功夫:太太准备一个热毛巾,丈夫一回家,太太马上问:辛苦啦。
(一问辛苦,马上说没事果不问,就累的要死),丈夫说:不会。
然后拿个热毛巾给他。
先生一定问:什么事(因为平时热毛巾),太太说:没有事。
(中国人没有事,就是有很重要的事。
),先生边擦边说:有事情你就好了,有什么关系。
太太说:不要,让你休息一下再说。
先生马上说:我今天不累,有什么事说。
太太说:有三个电话。
乖乖去接。
说话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听的进去,只要他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用。
如果讲的人,每一句话都讲的很得体,不惹对方生气,而听的人也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心平气和的听,沟通就不是很难。
曹操的领导艺术
一、引言: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
曾仕强说三国领导力
第一章领导是团队管理的核心第一节全盘思考,领导要有大局观03◇三国分分合合:把握大局才能正确决策03◇刘备信水镜:头脑清醒才能抓住机会06第二节统筹全面,领导要明确团队理念08◇诸葛亮细解隆中对策:理念导向是管理大道08◇赤壁之战:有大智慧是领导者必备10第三节合纵联盟,明辨利弊13◇曹操推选袁绍任盟主:以退为进更能占据有利形势14◇孙刘联盟:敌人的敌人是联盟首选17◇诸葛亮草船借箭:联盟共同利益需用心维护20◇瑜亮合作:对抗强敌须放下私心芥蒂22◇华容道巧放曹操:相互制衡才能共同生存26◇孙刘联姻:心机各异难以长久合作27第二章领导的智谋胆识关系团队发展第一节三思而行,领导需要理性思考35◇曹操错杀蔡瑁、张允:领导犯错不要搪塞35◇曹操误中连环计:领导决策要谨慎37◇刘备错伐吴:领导有感情更要有理性40◇诸葛亮七擒孟获:领导要让人心悦诚服43 第二节凝聚核心,打造拳头型团队47◇三英战吕布:在实战中显示团队凝聚力47◇古城聚义:打造团队重在彼此信任50◇博望坡显才:新领导要烧好“第一把火”52◇孙权承父兄事业:敬老尊贤提升领导人气55◇诸葛亮欲杀魏延:维持团队忠诚最重要57第三章领导知人善任的方圆之道第一节知人善任,用人先要用诚心63◇孙策收降太史慈:领导要用人不疑63◇刘备三顾茅庐:领导要礼待人才65◇曹操厚利诱关羽:领导要诚心待人69◇孙权拒庞统:领导不应以貌取人71◇张飞义释严颜:领导要放下架子73第二节树立标杆,遵循合理的原则75◇文武高才助刘备:领导要知人善任76◇诸葛亮荆州布防:领导要会合理用人78◇诸葛亮失误用马谡:领导识人不能只看表面80◇错用人诸葛亮自贬:领导更要以身作则82第四章领导自我强大的修养之道第一节修身做人,做仁德厚道的管理89◇刘备三让徐州:仁义之名是最好的广告89◇曹操杀吕伯奢:敏感多疑失人心93◇刘备摔阿斗:人性化领导魅力大95◇张松投刘备:领导者的品德修养最重要98◇刘备取蜀地:诚信是最有力的工具101 第二节正心安人,成为团队的核心103◇桃园结义:志同道合团队稳103◇吕布投奔董卓:谨慎对待有才无德的成员108◇刘备放徐庶:安人措施需要及时调整110◇刘备携民渡江:以人为本才能成大事112◇赵云一生的启示:老实人不会永远吃亏114 第三节掌控情绪,沉稳包容成大事118◇刘备征东:领导不可意气用事119◇张飞命丧随从手:领导应懂得包容与忍让121◇司马懿高于周瑜:领导要向对手学习124第五章领导要审时度势选择接班人第一节立于不败,传承非小事131◇袁术集团覆灭:企业必须要有接班人131◇袁绍三子相争:不确定接班人是企业传承大患134◇诸葛亮收姜维:领导要放手培养接班人136◇刘备白帝城托孤:大任要托付给有义气的人140◇刘备托孤启示:领导授权要选择合适的人143 第二节找准对象,所托非人丧基业145◇刘表生前无遗嘱:及时改变观念企业才能传承145◇刘表假遗嘱教训:培育人才是领导者的职责148◇孙权死后东吴混乱:避免团队内部派系斗争151 ◇曹叡托孤启示:谨慎选择授权人153第一章C h a p t e r1领导是团队管理的核心第一节全盘思考,领导要有大局观子说:“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一、沟通的最佳态度中国人最会沟通,西方人之所以要隐私权,是因为他们不太会保守秘密的技巧。
中国人沟通,扯来扯去都在讲别人的事情,绝不讲,自己的事情。
中国人从来都不讲,所以就不必计较什么隐私权。
沟通有方法100%有效: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但是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大部分人反而计较他怎么说,不听他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这说明,别人讲的话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说我就不接受。
大多数人太过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不太讲究说话的内容。
有些民族讲法律,有些民族讲宗教,中国人只讲道理。
如果你给中国人说耶稣基督讲什么,他一定说释迦摩尼讲不一样的话。
对中国人说法律怎么规定,他就告诉你这个法律不合理。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
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非常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而且中国人生气,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认为是别人在惹他,你惹的我生气,我还给你讲道理,门都没有。
所以沟通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说话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听的进去,只要他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用。
如果讲的人,每一句话都讲的很得体,不惹对方生气,而听的人也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心平气和的听,沟通就不是很难。
但是人是情绪的动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情绪的起伏,其中中国人起伏最大,我们是很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是不太理性的民族。
但是中国人最讲感情。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最好的方法很难被用,所以我们要寻找其他的方法,但是有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心态。
几点基本观念:•不能欺骗:骗到后来,没有人相信你。
•也不能说心里话。
直话直说容易伤害对方。
•要说妥当话。
话要说,但要调整到妥当的地步。
沟通首先是情绪引导,大家越来越开心,谈的越来越投机,他就越来越不计较,就越来越好商量。
沟通要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自己,我去我会生气,那就带一个人去,让他开口,你不开口,实在气不过,你先走好了。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导读:《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曹操和领导艺术
曹操和领导艺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一、曹操性格的吸引力一个领导者的显著特点便是身边有追随者,而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性格吸引力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使领导者在人群中熠熠发光,吸引众多的追随者。
好的性格不一定塑造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具有性格吸引力。
(一)、英雄之才领导者多半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被人信服,而曹操就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固化说得好:“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
”曹操虽然身材不高,但是天生有一种豪迈的性格,让人一眼难忘。
曹操的才敢是全方面的,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学都是第一流的,甚至于围棋、音乐、书法等都可以和顶尖高手比试。
而他最突出的就是政治和军事才干,刘备对他是心服口服,经常在诸葛亮面前称赞他。
试想这样一个才干突出的人物就算是想要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也是不能的吧,毕竟他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吸引着人向他靠近,更何况人本来就有一种向优秀人才靠近的本能。
(二)、镇静自如如果说各方面的优秀才干为他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仰慕者,那么,性格中“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镇静自若则更加稳固了他在追随者心目中的地位。
《魏书》说曹操“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换句话说,这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面对各种险情而能镇静自若,方寸不乱,这是一切领导者与众不同的连号心理特征。
曹操在此格外令人瞩目,因为他知道主帅的镇静,关系全军存亡,对比之下,袁绍被烧了粮草,慌忙弃七万大军而走,致使全军被杀,高下立见。
领导者是其追随者的风向标,如果在面对险境的时候,领导者无法保持镇定,而乱了阵脚,必定一人乱而全局散,故而有“擒贼先擒王”之说,可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出世之才,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始终镇静自如的良好心态,才能“安军心”。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第一篇: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主要著作:《总裁领导学》、《组织行为学》、《分层授权vs分层负责》、《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管理vs领导--卓越经理人必修课》、《领导的沟通艺术》、《出色的中层主管》、《组织三阶层的高效运作》、《优秀的基层干部》、《人性管理》、《胡雪岩的经营管理》等等中国式管理教材适用对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学习。
学习目的:消除上对下、下对上、平级间沟通的障碍,从沟而不通达到不沟而通。
《领导的沟通艺术》各讲主要内容:第一集沟通的最佳态度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可以用一些情绪上的方法稳住对方。
即:不能欺骗,也不能说心里话,要说妥当话。
你只要听他说什么,而不要管他怎么说。
我们太注意对方讲话的声调、语气、姿势,这是我们最大的弊病。
任何人讲话都会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人根据道理讲话,西方人根据法律、宗教讲话。
中国人是专门证明法律规定不合理的民族。
中国人法很多,但你不理他就没事了。
中国人不生气时很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沟通对中国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中国人的沟通应该把情绪摆在最前面,而不是把说话摆在最前面。
“你辛苦了!”递过去热毛巾。
“什么事?”“没有事。
”“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没什么事,你先休息一下再说。
”“我不累,你说吧。
”“有三个电话……”中国人说“没有事”就是有很重要的事。
说话第一个要让对方听得进去。
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有用。
讲究慎始善终。
听得进去,并达成一个结果。
中国人是情绪最容易波动的民族,也是最不理性的民族。
中国人是感情丰富的民族。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所以直话直说,效果最差。
每一个民族孕育他的生活方式,一定有他的道理。
中国人问你“吃饱了没有”,其实是在问你心情好不好。
“跟你说两句话好不好?”然后云云。
投石问路,但不要打草惊蛇。
说事要讲究时机是否成熟。
中国人是一个警觉性很高的民族,所以不能直接、坦诚地说。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
曾仕强领导的交流艺术念书笔录一、交流的最正确态度如何与人交流绝对有效的方法是:“你只需听他说什么,你不要管他去怎么说” 。
我们一般人都是相反的,我们极少听人家说什么,我们特别计较他怎么说。
我们太甚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我们不讲究说话的内容。
这是我们的大的错误。
中国人很讲道理,可是中国人很简单生气,情绪很不稳固,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特别讲道理,一世气他就完整不讲道理。
会变得蛮不讲理。
交流对中国人来讲就是情绪管理。
中国人交流要先把情绪放在冰肌玉骨,而不是把说话放在前方。
要慎始善终,我们是不理性的民族。
说外国人没有感情是由于他们太有理性了。
要求一个人又要有感情,又要理性是很难做到的。
关于中国人你只需让他没有面子,他就会生气,你再对也没实用,他就是不讲理。
有一句话要讲,既不要欺诈,也不要直说,要稳当讲。
中国人问你吃饭没有,其实跟吃饭没关系,实际上是在问你今日情绪好不好,这叫做投石问路,防止风吹草动。
话不谋利不是交流的时候。
一言能够兴邦,一言能够丧邦。
问:副总老是诉苦他与总经理在一同时总经理是让他拿想法、想方法,可有些事情他又不可以点头,怎么办副总说了能够改,而老总说错了再改就是朝令夕改,不改就是刚独断专行。
问:老板做了错误的决定,他自己还要发性情,部下又不可以直接辩驳他,这时他该如何与部下交流做错了事情,基层是用道谦来救围,中层是用请客来解围,高层是用骂人来救围。
对业务经理的方法二、交流前的心理准备公司接到了大订单,或许是对方要破产了,有时要破产的公司才要大批进货,好说话的人可能很不好商议,不好说话的人可能很不好商议。
任何一件事情要说到恰到利处,接电话张口就问你此刻有空吗,能问这话的大体是你的领导,不要说有空也不要说没空,只说我立刻来,交流要让对方做最后决定,不要自己做最后决定,你自己做最后决定他就是不快乐,在中国喜爱替人家做决定,你就吃亏。
你让他做决定他会感觉你对他很重视。
销售的人惹起大家的讨厌,就是成天为人家做决定。
与上司相处的艺术---曾仕强教授
与上司相处的艺术---曾仕强教授一、从“同时主从”到“同时主伴”中国传统,重视“君臣之道”,对于“同时主从”的关系,视为天经地义。
上司为主,部属为从。
部属应该追随上司,也就没有理由不服从上司发出的命令。
民主时代,大家都是同事。
上司未必可以擅自做主,部属也不一定要顺从上司。
同时在台上演出,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所谓“主从”,谁也管不了谁。
似乎“中国人最不喜欢被管”的习性,发挥到最高点。
这样的民主,势必带来无比的混乱。
大家各搞各的,不但容易偏离目标,而且内力互相抵消或重复,都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造成无谓的浪费。
所以民主时代,伦理变得更加重要。
以往为了害怕权威而讲求论理,大多属于被动。
现在必须主动讲求伦理,才能在民主时代发挥“同时主伴”的精神。
主从的观念打破以后,必须及时建立主伴的关系。
同时出现,同台演出,有主有伴,合理协调彼此之间的协同状态,即为民主时代的新伦理。
伦理指“人伦的秩序”,意为“人人应当守份:遵守做人的原则,遵照应有的秩序”。
同时出现的人,如果不守伦理,大家都“没大没小”,谁也不服谁,就会各说各话,各做己事,不但不容易协同,而且很可能“不懂事的人,气死懂事的”,或者“小人活活把君子气死”,形成“敢死的人最神气”的惨局。
主伴不一定是主从,但是大家虽然平等,依然应该守份。
大多数的人,一方面是部属的上司,一方面又是上司的部属。
同样一个“自己”,有时候扮演上司的角色,不得不为“主”;有时候扮演部属的角色,又不得不为“伴”。
同时主伴,无论就个人、团体而言、事实上都有其必要。
二、由“依赖上司”而“协助上司”既然把“主从”的关系变成“主伴”,那么部属不应该依赖上司,把自己当成上司的随从。
过去那种“等待命令”、“不动脑筋”、“绝对服从”、“不反应实际状况”、“听话就好”、“自己没有意见”的习惯,都不应该继续存在。
上司是主,部属是伴不是从。
部属的任务,在陪伴上司走完任务的道路,走向目标的中心。
于是部属必须“主动提供相关资讯”以“帮助上司正确决策”、“执行上司指令”时,“应该及时反应实际的状况”来“协助上司有效调整步伐”、“随时与上司互动”以“确保任务顺利达成”而“圆满完成预期的目标”。
曾仕强:三国智慧-内鬼通外神(上)摘录
曾仕强:内鬼通外神(上)摘录
曹操于建安三年,三次征讨刘秀,曹操奉天子明诏,讨其是不得已而为之,曹操马踏麦田,称己该定何罪,又称自己知法犯法,若不定罪,何以服众,尔后有谋臣谏曰“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于是丞相死罪虽免,却以割发代首,曹操在寿春作战时阵亡了许多将士,曾仕强教授认为:曹操之所以认为军队的名誉在百姓心中的重要性,由于那个年代,年年征战,粮食对老百姓是很重要的。
当曹操的马被斑鸠惊扰后,战马践踏了稻田,曹操挥剑自刎尔后“以发代首”,作对己的惩罚,郭嘉等将士甚为感动,曾教授认为,最为感动的事郭嘉,也正因此,表现出此人的单纯,郭嘉本人的生命也不长。
曾教授认为,国内民族是很有伦理的民族,曹操叫嚷:“可是王后的头在哪啊?”曹操随后与谋臣策划,如何东征吕布,再图袁绍,陈登向曹操建议先攻吕布,由于郭嘉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很想操劳为其主公谋成大事,将曹操与袁绍比较了一番,曹操没有生气,也因郭嘉在曹操心中分量很重,郭嘉也建议曹操在图袁绍之前应先图吕布。
同时陈登在曹操面前列举了吕布许多缺点,由于陈登是吕布的幕僚,曹操就认为陈登这番话有失君臣体统,可最后曹操还是封了陈登为广陵太守。
陈登不是徐州人,因此勉强留下跟随吕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登如果聪明,应该私下和吕布陈列利害关系,倘若当面陈述,吕布听不进去,从各自性格来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跟着上司一路升,是上上策
跟着上司一路升,是上上策曾仕强教授在《被领导的艺术》中谈到了一个“与领导共同晋升”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的晋升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平时表现突出,等你的上司被撤换时,你得到晋升;二是没有顶替你的上司,而调到平行单位,与原来的上司平起平坐;三是上司功业显著,一路顺风顺水,不断高升,自己也跟着一路上升。
曾仕强教授认为第三种情况“实在是上上策。
”前两例有很多意外因素。
当你的老板表现不好或没有得到提升时,你会得到提升,要么是临时替代,要么是特殊关系,这通常与表现和能力没有密切关系。
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即使发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没有基础,你很快就会站住,停下来。
要想有一个光明有希望的职业前景,第三种情况是最好的,既体现了你的能力,又彰显了上司的本事,重要的是,你们从此形成了共同前进的势头。
这也许就是曾仕强教授说到的“实在是上上策。
”只有当老板出来时,你才有机会出来。
如果老板不出来,你很难出来。
如果你想超越老板,自己站出来,老板可能会选择你。
放眼商界,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如果你的老板很优秀,你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你的老板不知名,你很难脱颖而出。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如刘传志、马云、牛根生、史玉柱、潘石屹等,也都会在他们逐渐成功的过程中获得大批跟随他们的人,他们的成功越大,效果就越大。
有一次,一位上司公司的老板和我说过这样的一段有意思的话:我不能再提拔我的这些下属了。
但我能够让他们成为市领导、仍至省领导的座上宾。
他们的官位没有变,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变了。
这就像潘石屹在“非我莫属”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与世界一流人才相互交流的平台!”事实上,一个好老板可以给我们带来两种增长方式,一种是渠道型,另一种是平台型。
渠道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方式。
如果你的老板得到提升,而你的老板强烈推荐你,你可能会取代你的老板,你也可能会随着老板的“持续提升”而提升,比如《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中提到的George·;马歇尔,他和潘兴将军一起长大。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领导的沟通艺术第一课沟通的最佳态度沟通一定是有企图沟通要有心理准备绑票打电话急救的案例全世界最懂得沟通的是中国人沟通最有效的方法:你只要听他说什么,而不要去管他怎么说。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他非常讲道理,一生气他就完全不讲道理。
沟通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如果你讲得对方心平气和,就很容易沟通,你惹得对方火气,再有道理对方也不会接受。
所以中国人的沟通应该把情绪摆在最前面,而不是把说话摆在最前面。
说话第一个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只要对方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有用。
中国人讲慎始善终。
中国人是非常感性的。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我们要学会用情绪上的方法来稳定对方:1、我们不可以欺骗,但是也不要说实在话,要说妥当话。
(率直、坦诚、有话直说很容易伤害对方)中国人见面最喜欢东拉西扯,问:“你吃饭了没有?”实际上是要观察你心情好不好投石问路而不要打草惊蛇。
2、注意把握沟通的时机,而时机是由对方心情好坏决定的。
业务员的沟通是典型的中国式沟通,目标是要做到沟通的轻松、愉快、有效。
中国人非常喜欢买东西,但是非常不喜欢被推销。
3、沟通要知己知彼沟通不完全是语言的事情,你要能够将心比心,你要能够化解对方的心结,你要能够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形势,然后三两句话就解决了。
第二课沟通前的心理准备先说先死,因为你说了以后你就站在明处,而没说的人则站在暗处。
“先说先死”是真理,但是它害死了中国人,因为我们忽略了另外一句话,“不说也死”,因此要“说到不死”。
中国人在推销时要“旁敲侧击”,让顾客自己领悟!(绉忌对齐王实行讽谏,屡试不爽,而非单刀直入)我们是非常会怀疑人家的民族。
嫌货才是买货人。
沟通的对象在想什么,我们要好好的去琢磨。
(我们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沟通要让对方做最后决定!中国人对正面来的资讯是一概拒绝的!中国人是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民族,喜欢自己做决定,所以会沟通的人是制造机会让对方做决定。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
曹操领导艺术的精髓是什么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以及领导者,曹操带兵打仗和管理部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那么曹操的领导艺术到底有哪些呢?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一、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职场的管理之道!曹操的领导力:羊群变狮群
职场的管理之道!曹操的领导力:羊群变狮群上司领导力水平的高低在下属身上有最直接反映。
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
正如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最为经典的一个“强弱变化”案例发生在三国早期,也就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力量转化。
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向曹操学习自己的领导艺术,努力完善自己,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下属是检验领导力的惟一标准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
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经验告诉我,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
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
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1.下属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在职责范围内是否拥有自由感?2.下属与上司意见不同时,他是否还能够拥有创意并果断提出?3.下属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远景价值是否具备认同感、使命感?4.下属是否具备足够信心不断挑战自我?肯德基员工和两位秘书我曾经和肯德基的员工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在领导力方面的表现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发现,当餐厅运营遇到问题时,肯德基的员工经常会自发组织,甚至直接把领导叫过来开会,这个时候并没有领导与员工之分,大家各抒己见;得出解决方案后立即分散,然后迅速执行,效率之高令人钦佩。
【精选】曹操的领导力:羊群变狮群
曹操的领导力:羊群变狮群(一)上司领导力水平的高低在下属身上有最直接反映。
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
正如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向曹操学习领导力最为经典的一个“强弱变化”案例发生在三国早期,也就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力量转化。
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所以他鼓励曹操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领导者,可以向曹操学习自己的领导艺术,努力完善自己,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来说,就是上述十项内容: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
下属是检验领导力的惟一标准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
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
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曾仕强说三国的领导力
曾仕强说三国的领导力--曾仕强一,领导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在古老中国,农民发展出一套农业灌溉系统。
大家必须和睦相处,以便共同用心,并且确保没有人动歪脑筋搞鬼。
西方文化则根植于希腊,希腊人有较多的自由经营农地、种植葡萄和橄榄,就像个别商人那样,可以独自完成任务。
因此,凡事以个人为主,随时保持竞争的心态领导力箴言领导必须先有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现代的环境中,找出合乎自己要求的管理大道。
头脑不清楚,再明确、再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都会被用得凌乱而模糊。
头脑清楚,再虚的近乎空洞的管理大“道”,也会看得透彻,自成明显的系统。
领导最好能够时刻保持一种自我归零的状态,以便自己可以时刻站在从头出发的起点上。
领导只有先把自己放空,才能将别人最正确的东西听进去,做下去。
如果不能在三五分钟之内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就表示对于事情的根本还不能充分掌握,这时候说来说去,也只是在枝枝节节上面兜圈子。
再复杂的事情,也要在三五分钟之内说明白,才显得抓住了根本,有充分的把握一个领导者要对管理有整体的概念,并以理念导向来统合各种导向。
理念导向,就是以管理大道来引领管理,它们是全面的、整合的,是不可分割的。
纵观大局,倘若领导者可以将理念导向作为自己管理行动的基石,那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广泛地搜集意见,一旦决策既定,就要果断坚决,勇往直前。
虽然可以边做边调整,但方向应是不能变的,目标坚定,只是包容各种变数,随着需要而改变,绝非犹豫不定,踌躇不决领导者的素质,主要在于大智大慧。
大智指“具有解决决策问题的知识”,而大慧则指“能够聪敏地看清事实的真相以及相关的德行”。
两者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常说的“道”。
中国人主张:形势比人强。
领导不用权,却应该努力创造有利的形势,使自己能够及时占据好位置,使员工自动自发,在不知不觉中尊重领导者的权力应该因时制宜,不可执一不变,这便是孔子所说的:无可无不可。
既然如此,处于劣势的时候不妨像曹操一样,根据形势做一些让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导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
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在攻打徐州之时,曹操把许昌大小公务尽托付于荀彧,在当时的情况下,这要多大信任和多大勇气才能做到。
因此,说曹操敢于放权,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第三,冷静、大度,。
天崩于前而不乱,这时杰出领导者的特色。
汶川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到汶川视察慰问,在演讲中,忽然发生余震,群众一下慌乱起来,只有胡锦涛总书记巍然站立在演讲台上,这
样的冷静正是杰出领导者的最大特点。
当时曹操在赤壁作战失利,自己人马损失殆尽,且面对孙刘联军的围追堵截,任然异常镇定,没到一处都要指点兵法,哪里适合设伏等,才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三笑的场面。
当曹操回到宛城是,众将领因为失去自己部下痛苦不已时,唯独曹操表现得高兴,并说安全回来就是最大的胜利,并开导诸将,并许诺以后给予诸将更多地兵力。
在这种损兵折将的情况下,谁人能不难过呢,但它却能以大度和开朗的态度面对失败,给予部下最大的鼓励,稳定部下情绪,发挥了领导的最大作用。
可以说,要成为杰出
的领导者,就必须具备临危不乱的精神状态和鼓励下属的意识,不论是自己多怕,多难过,都要给人以安如泰山的感觉,给下属安慰。
第四,关心下属,团结借下属。
在招降关羽后,对关羽的生活起居,曹操无不关照到,进贡来的好酒好肉,无不分与关羽,即使在关羽离开曹营去寻找故主刘备时,也能理解关羽,主动为关羽放行,为防止个守将阻拦关羽,连下三道诏书,这份关心和细心,也是超人所不能做到的。
在平日里,能主动到军营体验士兵生活,与将士打成一片,从而拉近主帅与普通士兵的联系。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
个细节:曹操策马到马超大营,看到首营寨的士兵,就说出自己是曹操,并与他们拉起家常来,让士兵觉得曹操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奸诈,从而拉近了距离,也为瓦解马超部队和收降马超部队打下了心理基础,更为以后的降卒同心协力打下了心理基础。
总之,曹操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他的领导艺术也堪称一绝,他的务实、爱才、宽容大度、任人唯贤敢于放权、适度放权名垂千古的美名。
虽已过千年,他的领导艺术,仍然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