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题
构造地质学习题

关系
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S” 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 型两类, 型两类,其中平直型属于 A. B. C. 剪裂节理 张裂节理 无法断定
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 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 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 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 A. B. C. 15°和75° ° ° 45°和15° ° ° 45°和10° ° °
地形图中( )、( )、(2) 地形图中(1)、( )为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分界 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点,已知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地层的倾角小 于地形坡度角,请根据“ 于地形坡度角,请根据“V”字形法则填给地质界 线。
1、图中有__个不整 图中有__个不整 __ 其类型为___ 合,其类型为___ _______。 图中P 2、图中P—J 形成的 褶皱位态类型为__ 褶皱位态类型为__ _______。 ________断层 断层, 3、F 是________断层, 形成时代为_________ _________。 形成时代为_________。 4、各地质事件序列由 老到新为____。 老到新为____。
选择题
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 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A:相似褶皱( ) 相似褶皱( B:等厚褶皱( ) 等厚褶皱( C:平行褶皱( ) 平行褶皱( D:顶薄褶皱( ) 顶薄褶皱(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 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 ) 褶皱( 断裂( B:断裂( ) 褶皱和断裂( C:褶皱和断裂( ) 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 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 向观察时, 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 ) 由新到老( 由老到新( B:由老到新( ) 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大全

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4.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5.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6.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7.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8.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9.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0.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1.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2.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4.“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5.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7.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_大题(超全)

构造运动类型?答:(1)按照运动方向:①水平运动②垂直运动(升降运动)(2)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①古构造运动: 发生在第三纪之前的构造运动②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③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答:1、野外观察、地质填图2、物探、钻探3、遥感、航片、卫片4、数理统计5、力学分析6、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泥料模拟、光弹模拟)数值模拟 )7、构造历史分析8、多学科综合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答:理论意义 (1) 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2) 探讨地壳运动的动力方向和来源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 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水文地质问题、地震问题、矿产资源的分布、环境问题等。
岩层产状有哪些?及其相对应的概念?答: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标高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运动,形成了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
直立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形成了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的岩层。
倒转岩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初期处于原始水平状态,后来可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发生构造变位,使岩层的顶、底面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其岩层面也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
沉积岩的顶底面包括哪些?如何识别新老岩层?答: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可用于判断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有: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迹、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不整合的识别标志?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上下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相差较远,或生物演化的不连续或种、属的突变,说明当地在某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过巨大变化,发生过沉积间断。
(2) 沉积方面的标志:上覆地层的底部常有由下伏地层的碎块,砂砾组成的底砾层,此外,上下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的截然不同;在两套地层之间有一个较平整的或高低不平的剥蚀面(3) 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的的产状不一致★下伏地层中的构造变形较上覆的新地层要强,构造变形的期次也要多于上覆的新地层★下伏地层中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延伸到不整合面时就被上覆地层所截交覆盖★一般来说,上,下两套地层中的地质构造的构造线方向逥然不同。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构造应力场、盐丘、底裂构造、飞峰、构造窗、窗格构造、石香肠构造、劈理、流劈理、渐进变形、柱状节理、枕状构造、阿尔卑斯褶皱、侏罗纪褶皱、德国褶皱、相似褶皱、平行褶皱、剪应变、剪切角、共轭剪切角、,辫状构造、花状构造韧性剪切带、滑脱断层、剥蚀断层、构造反转、拉分盆地、复式构造、逆冲褶皱、逆冲断层、逆冲构造、地质构造(构造迹线)、构造层次、地球圈层构造、枢纽断层、盆脊构造阶梯断层、箕状断层、地堑、,地垒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入围岩和上覆岩石的拱形隆起形成的结构。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和切割时,周围的外来岩体被剥离,一小块孤立的外来岩体残留在原岩块上,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格构造:由一排格构柱状的坚固岩层组成的半圆柱形大型线理构造。
(4分)7。
石香肠构造:当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被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坚硬岩层不易因塑性变形而拉伸,从而破裂,在剖面上形成不同形状、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岩块,即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动劈理:它是变质岩和强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次生透水平面结构。
它由片状、片状或扁平的圆形矿物或平行排列的几何形状组成,具有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特性。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

. 畸变
2. 应变的度量可以用
来表示
. 线应变和剪应变
. 体积变化程度和旋转角度
. 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
3. 应变椭球体的主轴表示为
. λ,λ,λ
常表示为面,面和面,其中
面为压缩面(最大扁平面)构
造中代表褶皱面或劈理面的方位。
.
. .
5. 应变椭球体中,
面为压缩面(最大拉伸面) ,代表张破裂的方
B. 由粗变细
C. 没有明显变化
10. 滑塌构造是 ( )
A. 次生变形
B. 成岩后变形 C. 软沉积物变形 二、简答题
11. 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 12. 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
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 化? 13. 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 “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 的途径是什么? 14. 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15.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 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 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 *
A. 视倾角
B. 斜倾角
C. 真倾角
4.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 )
A. 倾伏角
B. 倾伏向
C. 和
5. 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 )
A. 正常
B. 倒转
C. 直立
6.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
A.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 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以也称作材料的线。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367)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27°”中的°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B.倾伏向C.和5.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构造地质学试题

1印支运动发生于_C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 C三叠纪D白垩纪2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A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3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C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4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D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5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B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6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D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A____。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8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D____。
A早奥陶世B第三纪C白垩纪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C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C磨拉石沉积D火山碎屑沉积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哪一部分?A. 大气层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什么?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页岩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 所有板块都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答案:D4. 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个过程被称为什么?A. 变质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力是构造地质学中最为重要的力?A. 重力B. 磁力C. 张力D. 摩擦力答案:C二、填空题6. 构造地质学中的三大类岩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7.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______。
答案:构造运动8.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主要边界类型包括发散边界、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敛边界、走滑边界9.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______带。
答案:活动10.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1. 简要说明什么是走滑断层,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答案:走滑断层是一种断层类型,其中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移动,不涉及岩石的上抬或下降。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12. 解释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并说明每层的特点。
答案:岩石圈主要由两层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地幔)。
地壳由较轻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上地幔顶部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更重的镁铁质岩石组成,通常在板块构造中与地壳一起移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它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现象的机制。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构造地质学》作图地的题目十四例

《构造地质学》作图题十四例超实用一、1、K 1与T 1、T 2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T 1与∈ –O 3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
2、水平;背斜;背斜和向斜。
3、逆;构造窗;飞来峰。
4、∈2--O 3沉积∈2→O 3褶皱断裂,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T 1、T 2沉积→T 1、T 2褶皱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K 1K 2沉积→地壳平稳上升。
七、1读图题(共24分) 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2、K 1、K 2属 岩层。
T 1、T 2组成的构造是 。
∈2—O 3组成的构造是 。
3、F 倾向 性质为 断层,与其相关的构造一是 ,另一是 。
4、本区地质事件的形成顺序是二、1、K 2与J 1J 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J 1与D-C 3为角度不整合,D 与O-S 2为角度不整合。
2、水平;倒转背斜;北西;北东;斜歪倾伏;同斜褶皱;南东东。
3、正;正。
4、岩鞍;C 3之后,J 1之前。
5、O-S 2沉积→O-S 2褶皱、断裂,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D-C 2沉积→D-C 2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继续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J 1-J 2沉积→地壳平缓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K 2沉积→地壳平稳上升。
七、读图题,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共24分)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 。
2、J —K 2属 岩层。
D —C 3组成的构造为 ,轴面倾向 ,枢纽倾伏方向为 依里卡德分类为 褶皱。
O —S 2组成的构造为 ,轴面倾向 。
3、F 1性质为 断层,F 2性质为 断层。
4、花岗岩体的产状为 形成时代为 。
1、 本图地质事件的形成序列是三、1、水平;单斜;北东;倾伏背斜和倾伏向斜。
2、J 1与C 1-P 2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P 1与C 2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C 1与O 1-S 3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
3、斜歪倾伏;南东;北东;S 3之后,C 1之前。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地壳的构造形态B. 地壳的构造运动C. 地壳的构造变形D. 地壳的构造演化答案:D2.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
A. 水平运动B. 垂直运动C.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D.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答案:C3. 断层的分类依据是()。
A. 断层的规模B. 断层的力学性质C. 断层的位移方向D. 断层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向答案:D二、填空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称为________。
答案:构造变形2. 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质构造、地质地貌3. 地壳运动的间接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古地磁、古生物、古气候三、简答题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形态、构造运动、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以及这些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2. 描述断层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答案:断层是指岩石因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地质构造。
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位移方向,可分为上盘下降的下降断层和下盘下降的上升断层。
四、论述题1. 论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
水平运动导致地壳的挤压和拉伸,形成山脉、裂谷和盆地等地貌;垂直运动则引起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形成高原、平原和海盆等地貌。
此外,地壳运动还会引起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对地表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B. 地球的物理性质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的历史演变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侵蚀D. 岩石层的沉积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沉积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沉积作用D. 变质作用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或沉降D. 地壳的折叠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B. 建筑构造C. 机械构造D. 生物构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________和________。
4. 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________。
5.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6.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7.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
构造地质学练习题

构造地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复背斜构造尺度剪裂角递进变形侧伏角与侧伏向剪应变节理组与节理系构造窗视厚度流面与流线节理分期与配套枢纽叠加褶皱劈理域构造置换地层断距均匀变形构造层相似褶皱韧性断层构造应力场劈理折射蠕变复背斜飞来峰劈理假整合张节理断距应力与应变劈理域协调褶皱正应力与剪应力横截面节理分期Q节理地层断距轴迹侧伏角枢纽与轴迹滑距透入性构造同沉积褶皱轴面推覆构造真倾角与视倾角角度不整合轴面二、选择题1、纵弯滑作用在层面上所形成的一组擦痕,其产状()。
A、与所在层面的倾斜线一致B、与所在层面的走向一致C、与所在褶皱的枢纽一致D、与所在褶皱的枢纽垂直2、Q节理是()节理。
A、垂直流面,平行流线B、垂直流面,垂直流线C、平行流面,平行流线D、平行流面,垂直流线3、对称波痕其波峰()。
A、指向岩层顶面B、指向岩层底面C、有时指向岩层顶面D、有时指向岩层底面4、逆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是()。
A、б3直立,б1、б2水平B、б1直立,б2、б3水平C、б2直立,б1、б3水平D、б1低角度倾斜5、旋转节理()。
A、与层面近于垂直B、与褶皱轴面近于垂直C、与层面呈45oD、与褶皱轴面呈45o6、岩层通过山脊时,其露头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表明该岩层的倾斜是()。
A、与山脊坡向相反B、与山脊坡向相反,但岩层倾角大于坡角C、与等高线同向弯曲D、与山脊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7、不整合的共同特点是具有()。
A、变质作用B、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C、岩浆活动D、沉积间断8、擦痕线理是()。
A、a线理B、b线理C、c轴线理D、交面线理9、()与主断层所夹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A、劈理带B、旁侧小褶皱C、羽状张节理D、构造透镜体10、无根勾状褶皱是()的标志之一。
A、纵弯褶皱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塑性变形D、构造置换11、应变椭球体中的BC面代表()。
A、最大挤压面B、最大张裂面C、最大剪裂面D、圆切面12、当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何构造线的侧伏角和它的倾伏角()。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岩石的分类B. 矿物的组成C. 地壳的构造运动D. 地表的地貌形态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D. 地壳下沉3.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沉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4.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挤压C. 地壳的下沉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内部热流D. 地壳外部压力6.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B. 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C. 地震运动和火山运动D. 地壳抬升和地壳下沉7. 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不包括:A. 形成山脉B. 形成盆地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8. 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A. 地震灾害B. 火山灾害C. 地壳抬升导致建筑物倒塌D. 所有以上选项9. 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A. 地质勘探B. 地球物理勘探C. 地质年代测定D. 所有以上选项10. 地壳运动的预测方法包括:A. 地震监测B. 地壳形变监测C. 地壳应力监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5 C A C B C6-10 A D C D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及其对______和______的影响的科学。
2. 断层的类型包括______断层、______断层和______断层。
3. 地壳运动的类型主要有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4.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主要来源于______。
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答案:1. 地壳结构地表形态2.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 水平垂直4. 地壳内部热流5. 山脉盆地河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矿物的化学成分B. 岩石的物理性质C. 地壳的变形和运动D. 地球的磁场变化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岩浆活动B. 地震C. 断层运动D. 褶皱运动3. 构造地质学中,断层的分类不包括:A. 正断层B. 逆断层C. 走滑断层D. 沉积断层4. 地壳中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降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的热能C. 月球引力D. 地壳的化学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7. 地壳的变形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褶皱、断层和______。
8. 逆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而正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走滑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两盘沿着断层线平行移动,不发生______。
9.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__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壳的变形机制,预测地震活动,以及寻找矿产资源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13.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断层的类型及其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15. 论述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质勘探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并推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 C D B B二、填空题6. 地块7. 断层8. 垂直移动9. 地幔对流10. 地幔对流三、简答题1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形、运动和构造,以及这些构造现象对地表形态、地质活动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
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
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
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填空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小于;)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大于)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
(相反)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岩层产状,地形)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厚度,产状,地面产状)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
(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
(共轭剪切破裂角)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
(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
(剪裂角)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
(递进变形)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
(背斜,向斜)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29. 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
(最大弯曲点)30. 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斜歪,倒转,平卧,) 31. 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位态分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32. 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_______。
(等倾斜线)33. 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34. 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弯褶皱作用,横弯,剪切,柔流)37. 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节理分为______和______。
(剪节理,张节理)38. 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39. 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40. 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41.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_______、______、_______。
(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42.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43.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 (σ1,)44.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σ3,)45.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
(σ2,)46.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47. 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_______。
(深部)48. 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_______。
(上盘)49. 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基本类型。
(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50. 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
(面状构造,线状构造)51.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透入性,非透入性)52. 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53. 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54. 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55. 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判断题1.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4.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6.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 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8.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11.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12.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3.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15.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9.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1. 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2.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3. 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4. 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7. 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9. 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31.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2.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4. 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5. 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6. 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38. 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简答题1。
何谓地质构造?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2。
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
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
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
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
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3。
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4。
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
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
(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