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因数教学文档
《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找因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2.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因数的图片和例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的因数,如“找出能够整除12的数”。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数?”并解释因数的概念。
3. 讲解方法:教师讲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如先找出1和这个数本身,通过试除法找出其他因数。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这些数的因数,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5. 分享交流: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找出的因数,并解释他们的方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因数的方法和步骤。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找出几个数的因数,并写出来。
2.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找因数,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因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馈。
2.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找因数》的说课稿(5篇)

《找因数》的说课稿(5篇)《找因数》的优秀说课稿1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找因数》,我将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动手操作”、“有序思考”、“合作探究”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及本课的学问定位:本课是新版北师大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4课时的学问。
本课的学问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根底上,安排的一节新的学问。
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法算式,一对一对找出“1×12”“2×6”“3×4”,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根本方法,娴熟把握本节课的学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学问,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学问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根底和做好预备,可见本节课的学问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用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力气目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分析力气、推断力气及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力气。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找出某一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找某个自然数的因数时如何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玩耍中要用到的1—60的数字卡片和教学中要用到的12个小正方形,是我这节课要预备的教具和学具。
二、学情分析:因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很多自然数的学问之后,学生的共性活泼,思维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和意识,学生的思维力气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把握学问较好的方法。
《找因数》教学设计

3.4找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找因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改变了以往教科书单纯从数的角度学习找因数,而是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此,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在拼图中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与拼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第二个问题是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难点: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归纳出找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
6=()×()=()×()8=()×()=()×()12=()×()=()×()=()×()(2)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6=126×5=302.导入新课师:12的因数是不是只有2和6呢?学生:应该还有。
师:那么12的因数还有哪些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设计相关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做好铺垫。
通过交流提出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板书课题:找因数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任务一: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并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师:同学们喜爱做拼图嬉戏吗?学生:喜欢。
《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找因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因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自然数。
2.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除以自然数1, 2, 3, ,一直除到商和除数互换位置为止,把能够整除的商和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就是该数的因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理解因数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因数的概念:讲解因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
3. 演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演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4. 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与小组成员分享结果。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评价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理解倍数是因数的延伸。
2. 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讲解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物品、设计游戏规则等,引出因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想:以“分果”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糖果给每个小朋友,从而引出因数的必要性。
2.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寻找因数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解题过程和答案正确。
2.作业要求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3.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对待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生活实例: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把12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人能分到几块?如果每人分到2块,能分给几个同学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因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思考:让学生思考,刚才的问题中,有哪些数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3.揭示主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因数的概念,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设想:设计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字,共同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并分享他们的方法。
3.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设想:提供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4.实践应用:将因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灵活运用因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找因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学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找出指定数的因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找因数。
因数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整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试除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学故事引入因数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因数的定义,示范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找出指定数的因数。
4.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黑板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作业纸等学生练习资源。
3. 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因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因数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
4. 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数学故事引入因数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因数的定义,示范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找出指定数的因数。
4.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找因数》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找因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找因数》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因数的概念和寻找方法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寻找因数的技巧,但也有一些学生在面对较大数字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支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找因数》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形成对数字属性的深刻认识。
2.发展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探索因数的规律,学会运用有效策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探索因数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举例解释:通过具体的数字,如12,让学生找出所有能够整除12的数,即1、2、3、4、6、12,这些数都是12的因数。讲解如何通过试除法、配对法等方法高效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有助于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找因数的理解。但在成果展示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解释方法时还不够清晰,这说明学生在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我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并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路。
找因数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找出给定数的因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找出给定数的因数,并能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因数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个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
(二)新课讲授1. 引入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如:6的因数有1、2、3、6。
2. 教授找因数的方法:a. 从1开始,逐一尝试,找出能整除给定数的数;b. 观察给定数的个位数,找出能整除个位数的数;c. 结合乘法口诀,找出给定数的因数。
3. 学生练习找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找出给定数的因数,并进行分类;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因数的概念和找因数的方法;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四、作业布置1. 找出1~20的因数,并进行分类;2. 比较两个数的因数,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的方法;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找因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找因数》教学设计《找因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因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找因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下面,把我们的学……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全班交流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因数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题:找因数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因数的求法。
2.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3.能够简单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重点:1.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2.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难点:1.理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3.学具:学生练习册、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例如36,让学生思考这个数的因数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讨数的因数是什么,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找因数。
二、讲解因数的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因数的概念: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2.讲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列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三、例题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并用最简的形式写出来。
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思考,找到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学会找因数的方法。
四、练习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出题,让对方找出这个数的因数。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五、讲解特殊情况下的因数(10分钟)1.讲解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数既是素数也是合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六、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找出一些特定数的因数,加深对因数的理解。
2.让学生互相出题,检验掌握情况,并指导需要改正的地方。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八、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做各类找因数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各类问题,并能够发挥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因数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因数人教版教案:找因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7页至第2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因数的概念和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除法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
2. 学生能够通过除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除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知道自己年龄的因数有哪些,我们可以帮他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找到小明年龄的因数。
2. 新课导入:介绍因数的概念,解释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定义。
3. 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通过除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没有余数时,这两个数就是彼此的因数。
4. 练习环节: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通过除法找到一些数的因数。
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因数的大小和顺序,以及如何找到所有的因数。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给出一个数,让学生通过除法找到所有的因数,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 课堂互动:邀请一些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并让大家一起验证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六、板书设计1. 因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
2. 找因数的方法:通过除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七、作业设计1. 找出10以内的所有数的因数,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因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因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和理解因数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基本的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找因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对于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以及如何找出全部因数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找出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找因数的方法。
2.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找因数的方法和示例。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找因数。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例如,可以通过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找因数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利用一些图示和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找因数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数,互相找出对方的数的因数。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找因数,然后再进行交流和讨论。
《找因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因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找因数。
教材的章节是《找因数》,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意义,学会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应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概念,知道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自然数的性质来找因数。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知道两个数相乘的结果是一个数的倍数。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乘法运算的性质来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运算,知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是一个数的因数。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来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概念,知道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自然数的性质来找因数。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乘法运算,知道两个数相乘的结果是一个数的倍数。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乘法运算的性质来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运算,知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是一个数的因数。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来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任务,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找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找因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找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2)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因数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PPT课件。
(2)黑板、粉笔。
(3)因数找寻表。
2. 学具:(1)学生作业本。
(2)学生用因数找寻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因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顾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找出10以内的数的因数。
(2)学生分享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1)讲解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发现因数的规律。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找出100以内的数的因数。
(2)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1)总结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找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找出1000以内的数的因数,并填写因数找寻表。
2. 请学生总结找因数的方法和技巧,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与合作同学的交流互动。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因数的查找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合理。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找因数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进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1. 学生对找因数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
《找因数》教学设计5篇

《找因数》教学设计5篇《找因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索的力量。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重点: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嬉戏引入新课1、拼图嬉戏,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①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②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沟通2、学生汇报。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有序列出全部的拼法。
12=1×12=2×6=3×4 (关注“有序思索”)(2)找出12的全部因数。
3、试一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4、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二、练习稳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1、填空。
第4题。
是找因数的根本练习。
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2、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
最终,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展思索,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
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全课小结争论与思索:沟通的重点是学生思索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索”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有限的。
教学反思1、在教学《找因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在嬉戏中摸索出找因数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热忱。
学生用十二个小正方形去拼长方形。
结果发觉学生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摆法;再请同学依据自己的摆法列出算式,并体会如何做到有序思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因数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因数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找因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 P19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播放动画。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2、认识数对,学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问题(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家觉得用这种方法表示一个人的位置,简炼吗?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再简化一下?(2)创造、交流同学们可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一种是哪个小组创造的?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师;不错,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下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真好!那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得太棒了,数学规则需要统一,想不想知道数学上统一使用的方法,请看先写4,接着打上逗号,然后写3,最后打上括号,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找因数讲课逐字稿

找因数讲课逐字稿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话题——找因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相乘的情况,比如在分配物品、计算面积等场景中。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这个数的因数。
那么,什么是因数呢?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它们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二、新课讲解1. 因数的定义首先,我们来定义什么是因数。
如果一个数a可以被另一个数b整除,那么我们就说b是a的一个因数。
例如,6可以被2整除,所以2是6的一个因数。
2. 找因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如何找到数的因数。
对于一个给定的正整数,我们可以从1开始,依次尝试能否整除这个数,如果能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一个因数。
3. 举例说明让我们以12为例,来找出它的所有因数。
从1开始,1乘以12等于12,所以1和12是12的因数。
接着是2,2乘以6等于12,所以2和6也是12的因数。
继续这个过程,我们发现3乘以4等于12,所以3和4也是12的因数。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1、2、3、4、6和12。
4. 因数的性质在找因数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性质。
例如,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成对出现的,因为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b除以a的结果也是b的因数。
此外,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练习现在,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来巩固我们的知识。
练习题1:找出24的所有因数。
练习题2:判断10和15是否是某个数的因数,并说明理由。
练习题3:如果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那么这个数有什么特点?四、课堂互动在完成练习题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课堂互动,比如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分享他们找到的因数,以及在找因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因数,学会了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还发现了因数的一些性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找因数
教学内容课本9~10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⒈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
2、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找的?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书数。
(自己在书上画,然后找出16的全部因数。
)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19、4、32、11。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归纳。
五、作业。
“练一练”第1、2、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