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爱心——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心.爱心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作品,记载了他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好的教育教学专注是我懵懂路上的路灯、航标,聆听著名教师的殷殷叮嘱,迈着他们成长的步伐,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未来路。
闲暇时光,捧着这本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不知怎么的,总想流泪。那么简单的字眼,却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般如茉莉花香的爱,那是心灵的净土,是人生的享受。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儿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也深有感悟的一段话,是李镇西老师对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的概括。我喜欢他的童心与爱心,也希望某一天我也能做到,用自己真诚的童心与爱心来筑起我与学生之间的纯洁真挚的师爱之桥。
李老师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他告诉自己的同行,要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要恰当
地把握学生的情感,在适宜的环境、场合,老师可以适当地忘记自己是老师,可以“返老还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教育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事,而是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相互促进。你把学生看成知心朋友,但不能保证学生会给你分享知心话。教师要多一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便能多一种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便给师爱之桥打开了一扇交心之窗,给自己有效的教育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淳朴、真诚、自然、率直的品质,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不能有一丁点“污渍”,因为那会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学生,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蒙上阴影,这是李镇西老师给我们的忠告,也是我铭记于心的忠言。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具有儿童般的思维,保持着儿童般的纯真,用童心唤醒爱心。李老师对童心淋淋尽致地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爱心是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喜欢与学生打交道的,只要做到喜欢,对一个教师来说就应该够了。在细细品味这本书后,我才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喜欢学生可能是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乖巧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有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自己所认为的“差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包括宽容他对老师的“大不敬”。回想自己这数月来的教育,有多少是我善待宽容过的学生,总是凭着自己的心情来教育学生,也许对批评过的“差生”,你会说这是他的运气不好,单单碰上我的坏心情,在坏心情的支配下做了坏
的处理,活该他倒霉。可是此时此刻,我不认为那是学生的运气不好,不是学生倒霉,而是我这个教师倒霉、失策,白白错失了数次让学生吐露真言的机会,白白错失了让学生把你当做知心朋友的机会,爱的教育被我扭曲了。我无数次地想“靠爱感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需要老师克服多少坏心情,克制多少暴躁,忍下多少烦躁,创建多少宽容博爱之心,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
爱学生,就要转化教师与学生“不平等”的观念。李镇西老师这本书中写到“我相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而学生向老师借东西,往往是叫他自己拿。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我是老师。”这真是写出了我的心声,我平时在放学路上碰到学生,学生没给我打招呼,我就装没看见,而碰到自己的同事或领导,总是先打招呼,可见我是一位世俗化的老师,而非李镇西老师笔下的“童心老师”,并且相距甚远。在礼仪礼节方面,自己可能做到了,但这范围却是如此狭隘。作为老师的我要尽量转变这种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不平等。作为老师要拥有一颗“平等之心”,有时可以拜学生为师。这让我想起上次听泸师附小易遵琴老师的《画家与牧童》,其中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这个环节是这样的:师:牧童说了什么?请用孩子们在书上用横线勾画出来。
师:老师也愿意读读,孩子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
生:愿意。
师:读。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不好。
师:老师读得不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读出牧童的急切与肯定。
师:你们应该怎么读?自己练读,练好了来教教我?谁来当小老师?我来和他读读,老师这次读得怎么样?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管你从”的君臣关系,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从而落实了师生的平等。
李镇西老师眼中的爱心是奉献之心,是理解之心,是平等之心,是责任之心,用爱心去滋润童心。要想学生衷心地爱戴你,你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源于心灵的关爱。
书是一页一页地翻完了,但品味尚未停止,留在心间的感动与震撼,仍伴着童心与爱心,迈着思考的脚步向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