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实施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作者:————————————————————————————————日期:2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校发〔2005〕212号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高度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历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001)(专业英文名称:Histor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历史学发展动态,具备历史教学和研究能力,能在中小学校、国家机关以及文化、传媒、文博、档案、出版、旅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接受课程教学、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历史调研、实地调查与研究等历史教学能力、史学研究能力、史学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具备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构建起历史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历史学发展动态,具备中学历史教学及研究和进一步攻读史学硕士学位的能力。
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把历史学专业知识、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具备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4.能够把历史学专业理论、方法等在文化、传媒、文博、档案等行业工作实践中的基本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结构分析四、学制及学分要求基本学制:4年学制:3~6年总学分:160学分总学时:2106学时五、授予学位学科门类:中国史、世界史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六、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西方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史学论文写作等。
八、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一)公共基础课(总学时826、总学分51,其中理论学分41,实践学分10)(二)专业基础课(总学时288、总学分18)(三)专业核心课(总学时512,总学分32,其中理论学分30、实践学分2)(四)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52,总学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表:创新学分奖励:(五)实践教学课(41学分,其中顶岗实习一学期、18学分)(六)综合素质课(学时128,学分8)注:上表中所列教师教育专业综合素质选修课程限选不低于4学分,其他4学分由学生从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课中自主选修。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类历史学专业世界历史专业历史学类(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专业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1.公共基础平台课共32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8学分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一)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Ⅰ)4 4 72 1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二)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Ⅱ)4 4 72 2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4 4 72 3世界近代史(1640—1911)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4 4 72 3世界现代史(1911—1945)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4 4 72 4世界当代史(1945—)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World4 4 72 5中国考古学Chinese Archaeology4 4 72 1二、专业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1、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专业要求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历史学专业(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历史学专业(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育适应国家历史学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师德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的史学功底,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的创新型历史学基础教育人才。
毕业学生能够服务和引领历史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具备成为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基本潜质。
根据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定位,对师范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如下:【培养目标1】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发展成为卓越历史教师的意愿。
【培养目标2】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
能够准确把握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能熟练运用历史学相关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解决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培养目标3】教学能力与班级指导。
掌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熟练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开展创新性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4】反思自主与国际视野。
形成教育反思能力和教研意识,紧跟世界历史学科前沿和趋势,具有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跨学科、跨文化、多角度审视的意识和视野,具有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出、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培养目标5】综合育人与沟通合作。
具有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和方法,理解历史教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价值,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发展、品德养成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知识基础,勇于担当的人文教育情怀,良好的师德修养与品格;具备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全球化的教育视野。
表1 毕业要求与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表2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四、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专业代码:110205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修业年限:3-7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二、专业介绍和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任何组织第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新兴热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有效配置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都充分发挥作用协调实现的,包括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高素质人才的招聘,对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等环节。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己任,在广泛而充实的管理通才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本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的情况出发,分析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吸收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行政公共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设计和操作技术;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校发〔2005〕212号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高度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二)基本规格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具有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3700009 个代表”重要思
Theories and Three Represents
3
想概论(一)
Significant Thoughts(1)
毛泽东思想、邓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o
小平理论与“三 Zedong's Theory 、Deng Xiaoping's
3700012 个代表”重要思
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 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二、学制
4 年。学习年限 3~6 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 186 学分方能毕业。通识教育课程 49 学分,其中必修 41 学分,选修 8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 17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8 学分,选修课 9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22 学分;专业方向课程 50 学分,其中必修 18 学分,选修 32 学分;实践教学 18 学分(军训 2 学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 1 学分,学年论文 4 学分,毕业论文 6 学分, 学术讲座 2 学分,社会实践 2 学分,职业生涯规划 1 学分);教师教育类课程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12 学分(含教育学基础见习 0.5 学分、教育心理学见习 0.5 学分,学科教学法见习 1 学分),选修课 程 8 学分,实践教学 10 学分(教育实习 6 学分,教育见习 4 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历史学学士 学位。
Theories and Three Represents
2
想概论(二)
Significant Thoughts(2)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本科培养方案主要是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知识、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下面是一个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的具体介绍:一、培养目标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具备以下核心素养:1. 掌握广泛的历史学知识,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相关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
2. 具备独立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
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历史文献的评价和系统整理,并能够发表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4. 具备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
二、学位课程设置1. 历史学专业的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 学位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历史调查和研究项目、实习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和档案馆实习、考古发掘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究经验。
2. 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出版物编辑等学术活动,与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1. 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分阶段、分任务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包括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撰写、实践经验交流等。
五、毕业要求与评价1. 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独立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问题或者主题。
2. 毕业论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评价和学位授予。
六、就业与发展历史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1. 高校教师或研究员: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下一代历史学人才。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研究能力,具备跨学科视野和批判思维的高素质历史学人才。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全面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具备深入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熟悉历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3.具备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资料研究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历史信息的可信度;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5.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历史信息和研究成果;6.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元环境中协调合作。
二、培养方案1.学制与学分要求历史学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总学分要求为XXX。
其中,历史学专业课程学分为XXX,必修课学分为XXX,选修课学分为XXX,综合实践学分为XXX。
2.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在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设优质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哲学、文化与文明、社会学、经济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历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
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学原理、历史文献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基础,并培养其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历史学本科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继续深化历史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专题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二是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历史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历史与文学等。
这些选修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4)综合实践:历史学本科专业综合实践分为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两个部分。
实习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历史研究项目或历史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和学术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校发〔2005〕212号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
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高度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的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二)基本规格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具有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类历史学专业世界历史专业历史学类(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专业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1.公共基础平台课共32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8学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 4 72 5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一)4 4 72 1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Ⅰ)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二)4 4 72 2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World(Ⅱ)史学概论4 4 72 3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世界近代史(1640—1911)4 4 72 3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世界现代史(1911—1945)4 4 72 4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世界当代史(1945—)4 4 72 5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World中国考古学4 4 72 1Chinese Archaeology二、专业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1、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系统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2)专业要求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832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一流师资、基础研究性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基本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在大学平台课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2.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历史学研究能力;3.较熟悉地掌握古汉语和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中外历史文献和资料;4.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5.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教师基本技能。
二、主要课程:本专业有历史教育、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两个方向。
历史教育方向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方向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文化遗产管理、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理论与实习、博物馆学概论等。
三、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版- 162 - (续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续表)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续表)- 163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版(续表)- 164 -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续表)- 165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版八、说明1.历史学专业与其他专业无相同基础课。
[定稿]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文版)[20130712]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History)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为理念,旨在培养受过系统、扎实的专业训练和素质教育,有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质量、少而精并具国际眼光的历史学专门人才,以及一批受过历史学专业良好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适应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多方面需要。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中外历史基础,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文献、基本技能)、“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及初步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应用能力,品德优良,身体健康。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140,其中必修课74学分(通识必修课23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实践教学5学分,毕业论文或设计4学分),选修课66学分(通识教育课程21学分,专业选修41学分,任意选修课4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典籍导读、古代汉语、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史学论文写作等。
特色课程:出土文献通论、中国史专题SEMINAR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学年论文:要求学生在一、二、三年级期间,在学术导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学习,撰写学年论文3篇,合格者每篇计1学分,纳入必修总学分。
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
毕业实习: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期或第八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四周。
毕业论文:第七学期末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并举行开题报告;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举行答辩。
文史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文史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成为在西部教育和其它战线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3.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领域;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5.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主干学科:中国汉语言文学。
三.相近专业:汉语言。
四.主要专业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写作研究、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美学、外国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字学。
五.学制、毕业、学位1.学制:3年,修业年限2—4年。
2.毕业: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必须至少取得110学分(均含毕业论文(设计)和教学实习学分),准予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类历史学专业世界历史专业历史学类(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专业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专业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二、专业培养方案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专业要求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制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学、课程安排参考表世界历史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整体、系统的教学与研究,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主要为外事、外经贸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及行政管理机构等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专业知识技能的国际交流型、专业研究型和教学型、管理型人才。
()专业要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具有扎实的中外历史知识和世界史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世界的宏观视野和整体眼光等;在全球化视野中系统考察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历史,确立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树立学习与研究并举的思想,对世界上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具有厚实的外语功底和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学制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内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主干课程及教学特色课程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历史文选、西方史学史、英国史、美国史、犹太史、日本史、西方文化概论、国际关系史等、课程安排参考表历史学类(博物馆学)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二、专业培养方案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相关技术学科的系统知识,能在政府文化管理与宣传部门、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旅游管理与文物名胜旅游单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实用型、复合型博物馆专业人才。
()专业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文博考古技术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从事文物、博物馆、考古和其它文化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具有较强的藏品保管、陈列设计、宣传教育、田野考古、文物鉴赏能力,并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熟悉我国文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方向,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一门外语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熟悉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初步具有图书、情报和资料检索能力。
、学制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内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为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主干课程及教学特色课程主干课程:中国考古学、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博物馆陈列设计、文化遗产概论、中国艺术史教学特色课程:中国考古学、课程安排参考表工商管理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二、专业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国际,主要培养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旅游行政职能部门、景区、旅行社、规划设计单位、饭店、旅游车船公司、节事会展部门、康体休闲部门、娱乐传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文物部门及其它服务管理类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专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企业运营、旅游规划、国际旅游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企业经营的国际惯例;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以及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旅游事务,具备国际旅游人才竞争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图书、情报和资料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应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本专业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在旅游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能。
、学制、学分与学位()按学分制要求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年,可在年内完成。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为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主干课程及教学特色课程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景区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概论、旅游市场学、旅游心理学教学特色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安排参考表公共管理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二、专业培养方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鉴赏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文化政策法规,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文化理解力、领悟力,有敏锐的经营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意、决策、组织、策划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化市场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适应在各类文化企业以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及相关企业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专业要求①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中外文化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中原文化历史及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化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②系统学习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文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以及会展、旅游等相关知识。
③熟悉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经营、管理和活动运作知识,掌握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熟悉知识产权法律。
④初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训练。
⑤初步具备使用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扎实的文化经营和管理技能。
⑥培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沟通、策划、组织、管理等能力。
、学制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内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毕业总学分为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主干课程及教学特色课程()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
如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文化资源学、民俗学等;这一课程群要为学生奠定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使学生明了文化的规律与特质,熟悉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并引导学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学科方面的学习,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经济学类课程。
如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概论、发展经济学、文化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等;这一课程群要使学生深入认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属性,通晓文化产业的运作过程及规律,并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经营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
如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文化市场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一课程群要使学生掌握管理学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从事文化产业具体的市场营销、品牌运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充分的准备。
()实践类课程。
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课程应当更多的体现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增大实践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的教学时间,突出专业调研、文化企业考察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利用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文化产业的社会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安排参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