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源远流长,自古代到现代,文化文学历经传承,形成了丰富的文学文化底蕴。
古代,中国的文学已经孕育成形。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有启蒙经典《尚书》《诗经》《礼记》,有传奇故事文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有畅销叙事文学《山海经》《史记》,有抒情文字《楚辞》《世说新语》,有讽刺文学《论语》《韩非子》,有哲学家张骞等等,倡导文化理念。
古代文学前赴后继,集历史纪实、文般叙述、理想乌托
邦等特色于一身,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文化景象。
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新文学的流行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新纪元。
20世纪初出现了现实主义、比较文学、实验文学等文学流派,加之郁达夫、鲁迅、茅盾
等文学家的著作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纪元,为后世文学家拓出了广阔的道路。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地域文化差异不断扩大,人们也日益看重多元文化,表达风格也日益丰富多彩,从现代文学的繁复浪漫到现代文学的清新唯美,从反战文学到消费型文学,从金庸小说到都市文学,都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
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当今,中国文学处于发展中阶段,众多文学家为新时代文学搭建了大舞台,各种经典名篇、文书宏文、叙事传奇,滋润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出中国文学社会科学、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形成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格调。
中国文学发展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跨越时空的采风,留下的精神史卷令人折服,它
像一扇窗户,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弘扬着和谐、梦想、文明的精神。
中国文学史作业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已学习完毕,《中国文学史》这门课是一门不错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学更加了解。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给我们留下深厚的文化,因此,身为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下面我按时间的先后谈一下文学的发展史和介绍一些文学人物。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
所谓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在这时期,诗经被广泛流传,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先秦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类文学蓬勃发展,《诗经》和《楚辞》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不过《诗经》是我比较喜欢的,所以在这我主要介绍《诗经》。
《诗经》简单易懂,但却意味深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愿景或内心感受。
下面我就谈谈《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诗经》属于集体创作,有庙堂乐歌、民族史诗和政治讽刺诗,也有大量的民歌。
《诗经》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编先秦文学的作业习题和答案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二、思考与练习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文学史平时作业
《中国文学史》平时作业试分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
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
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
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
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
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
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
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元代科举制度较长时间停止,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社会地位地下。
元代政府中止科举制度七八十年,读书人向上的道路被堵塞,与此相应,元朝统治前期,蒙古贵族实行界线森严的等级制度,民族分四等,汉人、南人压在社会底层,按职业划分的十个等级中,“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面对重负卑下潦倒的命运,元初一些士人远尘世以保名节,另一些文人则“嘲讽弄月”,流连于唱唱打打、热闹非凡的勾栏瓦舍,其中的一些潦落文人和元杂剧产生了亲缘联系,他们与艺人为伍,并逐渐涉足于杂剧的创作,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与演剧艺人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元杂剧创作队伍,从而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古代文学作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
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在五言古诗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从中国诗史来看,《诗经》中已经有五言诗的萌芽,至秦及西汉,民间歌谣已较多五言,发展至东汉,乐府中所保存的五言歌辞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到汉末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在初期,五言诗被认为是一种“俳谐倡乐多用之”的诗体,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因此早期的文人五言诗多佚名。
但随着五言在民间的发展,也就引起了文人的重视,并开始仿作。
文人五言诗最早具名的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
至魏晋时期,五言诗真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五言诗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并逐渐成为文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形式,进而取代四言诗占据文坛的重要地位。
《文心雕龙•明诗》中讲“暨建安之初,五言腾涌。
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趋。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的发展巩固期。
建安时期:这一时期,以“三曹”“七子”和蔡琰为代表的作家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高潮。
他们的创作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另一方面突破《古诗十九首》的局限,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保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三曹中,曹操诗作主要为四言、五言诗,他的五言诗已经渐脱汉乐府的束缚而自铸新辞。
中国文学史复习作业
名词解释:1、风、雅、颂。
1)风”,是一般的民间歌谣。
“风”又同“讽”当时周朝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本地的民间歌谣,所以《诗经·国风》中有十五国风。
2)“雅”,多数是士大夫阶层的作品。
反映比较重大事件的是“大雅”;反映较小事件的是“小雅”。
3)“颂”,是朝廷举行宗庙祭祀典礼时所唱的诗歌,是一种庙堂的乐章。
《诗经》里的“颂”分成周、鲁、商颂。
简答:1、汉代《诗经》有哪四家注本,今传注本是哪家?答:汉代,出现了鲁(鲁人申培)、齐(齐人辕固)、韩(燕人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四家注本,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诗大序。
答:《毛诗》中的的每一首诗的开头都有一个序,其中第一首诗《关雎》的序较长,起着总论的作用,所以叫做《大序》。
3、赋、比、兴答:赋,直言其事,也就是心里想说什么就直接说。
“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论述:1、《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立足现实生活,它所叙写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它所叙写的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
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七月》历来被认为是反映西周春秋时代奴隶和农夫受压迫、剥削,而又一年到头劳作不止的真实写照,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生活于底层的人们辛勤耕耘却仍饥寒交迫的困窘之状2、《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答: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二、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三、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苢》:四、叠句、叠字:如《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古代文学全部习题及参考答案(2)
古代文学全部习题及参考答案(2)总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简述文学史及其主体、核心;2、简答文学本身发展变化所包括的九个方面;3、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三古、七段”说;4、20世纪文学史著作代表作及其作者。
二、参考答案:1、文学史的主体是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有三个层面: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文学史以文学创作为主体,此外还有“两翼”:一翼是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另一翼是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文学传媒。
文学史的核心虽然是文学作品,文学史著作要围绕作品阐述,但它不可能把作品所有原文都写进去,只能采用部分引用或间接转述的方式。
因而,我们学习时,要以史为纲、为主线,将文学史中提及的作品尽量用力钻研,这就离不开作品选。
2、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是创作主体(即作家)的发展变化;二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是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是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是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是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是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是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是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这九个方面,在文学史中虽都涉及,但也有轻重,因而我们学习文学史,也应分清其中的主次。
3、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一般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
我们这套《中国文学史》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沿用文学史编写者的传统做法,没加“古代”二字。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历来众说不一。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在《总绪论》中提出了“三古、七段”说,这说法体现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
三古:指上古(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古(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等三个时期。
中国文学基础(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文学。
( )2、神话的起源与人类的想象有关,现有的神话故事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象的过程。
( )3、我国古代神话主要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一些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内容十分丰富。
( )4、我国的神话粗略地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 )5、我国神话始终是紧紧围绕人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的。
( )6、《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7、《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 )8、《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 )9、《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 )10、《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 )11、《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 )12、“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体式独特、抒情浓郁的新诗体。
( )13、《九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 )14、《九章》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 )15、《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 )16、赋,是一种特殊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 )17、汉体大赋创作的代表作家是司马迁。
( )18、从创作意图看,《子虚赋》、《上林赋》是要歌颂的。
( )19、建安时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 )20、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一个作家群体。
(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将《诗经》分为几类?2、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色彩。
3、简要概括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中国文学史作业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预备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顶峰阶段。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延续阶段。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学吏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业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上古神话故事中始祖的形象是()。
2、(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
3、《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4、《天问》一诗的作者是(屈原)。
5、鲁迅评价(离骚)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诗的正式形成。
7、“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钟嵘《诗品》对()诗歌的评价。
8、陈子昂在(竹篇序
)一文中提出诗歌革新的主张。
9、“七绝之首”是指唐代诗人()。
10、唐代小说之称为“传奇”始自晚唐作家()的《传奇》一书。
二、解释题。
(共20分,每题4分)
1、风雅颂
2、春秋笔法
3、互见法
4、新乐府运动
5、花间词
三、简答题。
(共30分,每题6分)
1、简要叙述《左传》的文学特点。
2、简要叙述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3、简述建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
4、简要对比高适、岑参诗歌的异同。
5、简析古文运动的成就。
四、论述题(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
(共40分,每题10分)
1、试论司马迁《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试论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谈一谈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4、试论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中国文学发展史.doc
中国文学发展史一、文体分类:(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五个部分(一)、诗歌(唐诗为最)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五四”有了新诗;诗歌按时代分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和新诗。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
(二)、词(宋词为最)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
词包括乐调长短。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远在梁代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三)、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四)、散文(先秦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为最)古代凡不压韵的、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包括经传史书在内。
如:古文,记,古议论文体,古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现代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按内容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如报刊文学等。
(五)、小说古代小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二、流派分类:(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中国古代文学(二)作业(上)
51、长风破浪会有时,。
52、桃花潭水深千尺,。
53、,孤帆一片日边来。
54、野旷天低树,。
55、我寄愁心与明月,。
56、山随平野尽,。
5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8、吴楚东南坼,。
59、会当凌绝顶,。
60、感时花溅泪,。
61、白日放歌须纵酒,。
62、万里悲秋常作客,。
63、野火烧不尽,。
骆宾王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骆临海集》?
14、陈子昂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陈伯玉集》?
15、王勃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王子安集》?
16、卢照邻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幽忧子集》?
17、王维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王右丞集》?
18、张九龄的作品集为什么要叫《张曲江集》?
37、什么是边塞诗派?这个派别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38、关于“边塞诗派”的概念,学术界还有哪些看法?
39、边塞诗在盛唐时代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40、什么是山水田园诗派?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41、“诗圣”是指什么人?
42、“大历十才子”是指什么人?
43、“五言长城”是说什么人?
44、什么是新乐府运动?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45、什么是古文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四、作品分析
(一)作品简析:
请简要评析下列作品(或主要特色,或写作技巧,或词中的意趣、哲理,等等)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4、“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对唐代诗人的诗与画的评论。
中国文学作业
中国文学(2)作业第一编唐代文学第一章初盛唐诗人一、填空题: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初唐四杰”中擅长歌行体的是(卢照邻)和(骆宾王),擅长五言律诗的是(王勃)和(杨炯)。
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
4.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表明了他的革新诗风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答:指初唐高宗至武后初时“以文章齐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在唐诗开创时期,对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的开拓、格律的形成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王孟诗派答:因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而得名的诗派,也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较多地描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
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3.高岑诗派答:因代表人物高适和岑参而得名的诗派,也即盛唐边塞诗派。
较多描写边塞征戍生活。
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
4.“沈宋”答:“沈宋”即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是武后时的宫廷诗人。
两人对唐诗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
从前人和时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后来作诗的人有可以遵循的规则。
三、简答题:1.“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答:开始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把诗歌从宫庭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了题材和思想;五言律诗的形式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2.两次出塞的诗人是谁?有何代表作?答:岑参;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简述王维的艺术成就。
答:(一)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
(二)捕捉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三)兼具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四)语言清新洗炼,朴素中有华采。
4.高适的边塞诗有何特色?答:除长篇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慷慨昂扬。
中国文学简史第一次作业
中国文学简史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
《左传》工于记言,许多外交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前人将《左传》的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即指外交特使"。
《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兵。
说辞虽仅125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
烛之武游说秦伯,先从亡郑说起,指出亡郑无益于秦。
无益的原因,一是“越国以鄙远”,难以实现。
二是即使亡郑,得利的不是秦国而是晋国,“焉用亡郑而陪邻”。
三是“邻之厚,君之薄也”,晋国强大,秦国必然削弱。
这层层剥笋似的剖析,必然引起秦穆公对围郑的后果的深思。
接下来,烛之武再从不亡郑这一角度发挥:不亡郑,于秦不但无害,反可坐享其利。
这样,两相比较,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弦外之音,还有讥秦受晋役使之意。
为瓦解秦晋联盟,加深两国的矛盾,烛之武旧怨重提,指出晋国背信食言,历来如此。
最后归结到晋之野心,不独在郑,还将侵秦。
这样的层层深入,晓以利害,终使秦穆公深思再三,幡然醒悟,毅然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免除了一场兵燹之灾。
烛之武的这段说辞,举重若轻,他能揣度时事,抓住矛盾的焦点,深入秦伯的内心,把握其心理;字辞端正委婉,既坦言事实,又不刺激秦伯,也不丧失本国尊严,不卑不亢,理由充分,分寸恰当,使“辞令”呈现出雄辩的逻辑力量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显示了“行人辞令之美”。
2、简述《典论·论文》的文学批评思想。
《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论著专论。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曹丕在《论文》首先提出文学批评的方法的问题,批评了那种“文人相轻”的想象:“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认为:“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并主张公正地客观地批评作品:“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如“贵故贱今”的现象:“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15春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3试卷()
最新优选文档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春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 (一) ?在线作业 3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是建安七子之一。
A.曹操B.曹植C.曹丕D.孔融正确答案: D总分值:2分2.以下作家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孔融B.刘祯C.徐干D.杨修正确答案: D总分值:2分3.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
A.礼“〞B.仁“〞C.性“善论〞D.美“〞正确答案: C总分值:2分4.我国古代文学责怪史上的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论著是〔〕。
A.?文赋?B.?文心雕龙?C.?典论·论文?D.?诗品?正确答案: C总分值:2分5.陶渊明的作品〔〕以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为自己立传。
A.?桃花源记?B.?五柳先生传?C.?回去来兮辞?D.?闲情赋?正确答案: B总分值:2分6.〔〕改变了山川在诗中的地位,写作了一大批以山川为审美对象的诗歌,确立了中国山川诗写实的雏形。
A.阮籍B.谢灵运C.曹植D.嵇康正确答案:总分值:2 分7.〔〕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和责怪的巨著,它以优异的识见,详审的阐述,完满的系统,精良的笔调,构成一部宏伟的文学理论和责怪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责怪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A.?典论 ?论文?B.?文心雕龙?C.?文赋?D.?诗品?正确答案:总分值:2 分8.以下不属于西汉出名赋家扬雄的作品的是〔〕。
A.?甘泉赋?B.?羽猎赋?C.?长杨赋?D.?两都赋?正确答案:总分值:2 分9.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出生和创立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的 ?诗经?篇目是〔〕。
A.?皇矣?B.?公刘?C.?生民?D.?绵?正确答案:总分值:2 分10.?“无韵之?离骚? 〞,最根本的一个特色是〔〕。
A.写法上如?离骚?B.采用楚地的方言C.充分铺陈描述D.拥有深邃的恼恨之情,拥有浓郁的抒情性正确答案:总分值:2 分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二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浅谈中国文学进展史中国文学进展史一、摘要文学史是文学进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
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进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凝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差不多的学理要求。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要紧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点。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
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进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升,诗、词的兴盛并进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域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概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
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
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峻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讲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幸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排列,而必定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进展的全然走向。
文学史的进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
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
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咨询题如果采纳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一文学环节纳入文学进展的系统中去凝视,由此确定它应有的位置,认识它产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义。
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总体趋向是抛弃前一种认识观,自觉地接纳后一种认识观。
正文古代文学的进展(1)早期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尽管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差不多流传着神话传奇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聪慧的光辉。
甲骨文字的发觉,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能够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因此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显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
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2)春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讲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讲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锐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讲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制造了楚辞。
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
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3)先秦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4)两汉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因此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有《甘泉》、《羽猎》。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
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全成熟。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
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
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要紧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专门高。
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
能够和《史记》相提并论的是班固的《汉书》,成就稍逊于《史记》。
(5)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阻碍,而获得独立的进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
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讲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制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期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差不多上较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白马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
魏晋之交,诗歌创作出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
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渊明诗对后世阻碍专门大,专门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截了当阻碍。
陶渊明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专门杰出,闻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要紧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
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
从我国古代小讲体裁的形成和进展来讲,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时期.显现了志怪小讲和轶事小讲。
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讲新语》最值得重视。
(6)唐宋元明清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大,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进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专门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最终制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阻碍之大,差不多上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伙儿纷呈。
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显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
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
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豪爽飘逸,史称“诗仙”。
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专门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
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象《三吏》、《三不》,《登高》。
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连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
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和《琵琶行》。
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愈)孟(郊)诗派。
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
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发了晚唐的李商隐。
到了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
世称“小李杜”。
杜牧长于写七绝,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自然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
李商隐的七律沉博绝丽,以爱情诗独擅胜场。
散文是唐代文苑的又一重大收成。
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领导了一场事实上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讲理散文如《原毁》、《师讲》、《答李翊书》等。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最为后世称美,贬谪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成为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之作。
唐人的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讲的成熟之作。
如《莺莺传》、《李娃传》无不写得人物形象鲜亮、故情况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
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
它起源于民间。
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咨询世于西蜀。
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词进展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要紧标志。
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
唐诗。
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
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不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
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层次分明,语言通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平民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是他的精心之作,尤传诵于后世。
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扩大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感旧、记游,风格多样。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在南北宋之交,还显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专门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查找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
辛弃疾使宋词的思想境域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
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境域。
南宋词人姜夔继承周邦彦,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要紧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
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专门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体制,开创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书会才人出身的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导。
他的剧作,不论是公案剧、爱情剧依旧历史剧,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善于将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融成一体,当行本色,雅俗共赏,是元杂剧中的第一流作品。
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纠葛,精心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复杂内心活动,元杂剧中一颗辉煌夺目的艺术明珠。
重要的杂剧作家还有康进之、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闻名的杂剧还有《李逵负荆》、《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有的至今还活在戏曲舞台上。
元代还显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确实是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