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 引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财务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案。

2. 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逾期还款或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利息的贷款。

根据贷款违约的程度,不良贷款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逾期90天内还款的,逾期90天以上未还款的等。

3.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农村经济状况不稳定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民的收入来源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或农民面临自然灾害等困难时,农民的还款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

3.2 农村信用环境不完善相比城市地区,农村信用环境相对较差。

许多农民没有信用记录,信用评估困难。

此外,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农村信用社难以获得借款人真实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信息,加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3.3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审批时缺乏严格的审核标准,导致贷款给借款人风险较大。

而一些信用社在贷后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贷款违约情况,导致不良贷款的积累。

4. 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会对农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信用社资金链断裂不良贷款会导致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链断裂。

当大量贷款违约时,信用社的资金流入减少,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营,甚至可能导致信用社破产。

4.2 农村经济活动受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导致信用紧缩,使得农民难以获得贷款资金。

这将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4.3 农民财务风险增加不良贷款会增加农民的财务风险。

当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时,不仅会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还可能导致其他借款渠道的关闭,加大农民的经济负担。

5. 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措施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近年来,农村信誉社小额不良贷款有所增加,清收难度加大,农户小额信誉贷款的风险不容忽视。

为了弄清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缘由,讨论防范措施及清收对策,笔者依据日常工作把握的状况,试作如下探讨。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缘由第一,发放贷款审查不严。

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一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与农村信誉社签订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最终无法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其次,贷后管理不到位。

有的疏于管理,贷款逾期后不主动催收,对借款人的基本状况不了解,不能有针对性地实行一些主动有效的催收措施,形成不良贷款。

第三,社会信誉环境较差。

有的借款人在农村信誉社贷款后,外出打工多年不归,也不与放款信誉社主动联系,信誉社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借款人后借款人置之不理,形成不良贷款。

二、几种表现形式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夫,贷款用处主要是用于种养业,而种养业又是恰恰是比较脆弱的产业,农夫在这个社会又是弱势群体,所以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受自然条件及市场因素改变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作为农业来讲,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因素较大,假如一旦遇到自然灾难,农夫的生产收入肯定会削减,这将直接影响农夫的还贷力量。

农业生产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时,农夫的粮食产量尽管增加,但是其收入没有增加,甚至有可能削减,也会影响农夫的还贷主动性,农业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就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贷前调查风险。

根据现行的放款政策,农户只要供应了《贷款申请》和有效证件后,信誉社只凭已有的农户经济档案进行审查发放。

然而,有的信誉社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时,不是自己的信贷人员深化农村、农户进行实地评估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而是依靠当地村委的一些干部填写农户的经济档案。

一些村干部将农村信誉社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建立经济档案当作一种权力,掺杂个人……。

不良贷款成因与化解对策

不良贷款成因与化解对策

农信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作者:李星咏湖…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82 更新时间:2009-1-9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经营效益和持续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同时新的不良贷款又不断产生,陷入了“先清后增”的怪圈。

有的随贷款规模的扩张表面降低了不良占比,掩盖了风险,但不良贷款绝对额却不降反升,都成为困扰信用社发展的顽疾。

因此,在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化解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信贷资金的运用率,树立农村信用社的良好社会形象和竞争力,巩固农村阵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既要有方法,又要有策略,划阶段清收,尽快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妨借鉴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疏堵结合,从堵新和清旧两方面同时入手,在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方面多下功夫,多出绝招,在压缩不良贷款存量上多想点子,多施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对于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

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化解贷款风险。

(一)是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

对借款人的准入判断,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

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一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商品买卖;贷款抵押品折扣率过高,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风险,相关责任人却因怕暴露问题担责任,没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柳暗花明,消极等待,坐失清收良机,最终使贷款造成损失。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

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

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

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

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

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清收对策

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清收对策

0 2 8 0 0 0 )

计对比, “ 三农” 贷 款 占 比最 高仍 为重 点 。 但 是 集 镇 工商 涉 农小 企 业 贷款 和大 额 贷款 的 占用情况 亦不 可 忽视 。
二、 不 良贷 款 形 成 的 原 因 农 村 信 用 社 有计 划扩 张信 贷 规 模 . 一 是 业 务 发 展 的需 要 , 二是支持“ 三农 ” 及 其 他 产 业发 展 的需 要 。 在 近 十 几 年 的经 营
谈 农 村 信 用 社 不 良 贷 款 成 因 及 清 收 对 策
孙 建辉
( 通 辽 市 科 左 中旗 农 村 信 用 联社 , 内蒙 古 通 辽
摘 要: 清 收 不 良贷 款 , 盘活 现 有存 量 , 组 织 更 多的信 贷 资 金是 农村 信 用社 的主要 业务 经 营活 动。但 是 , 不 良贷 款居 高难 下 的现 实严 重 阻碍 着农信社 的改 革和发 展 . 大 力清 收不 良贷款 已经 成 为农信 社的 一项 重要 任务 . 也是 降不 良防 风险 的必 然要 求。 关键词 : 农 村 信 用社 不 良贷 款 成 因 清 收 对 策 近年 来 ,按 照 国务 院关 于 加 快 农 村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的决 定 精神 , 农 村 信 用 社 在 改革 和 发 展 中取 得 了 较快 进 展 。 法 人 治理 结构 得 到 明显 改 善 . 经 营效 益 普 遍 提 升 , 风 险 防控 能力 得 到增 强, 内控 制 度 建设 极 大 完善 , 体 制 机 制 改 革 步 伐 逐 步 加 快 。在 看 到这 些 日益 向好 的发 展 趋 势 的 同 时 , 我 们要清楚地看到 , 农 村 信 用 社 信 贷 资 产 质 量 状 况不 容 乐 观 , 令人担忧 。 清 收难 度 大 的客 观 事 实 一 直 困 扰 农 村 信 用 社 的 经 营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着 改革 和发 展 。不 良贷 款 居 高 难 下 的 事 实 就 像 前 进 道 路 上 的拦 路 虎 ,构 成 严 重 的经 营 风 险 。这 是 农 村 信 用 社 普 遍 面对 的难 题 。我 结 合 工 作 实 际 ,对 不 良贷 款 的 成 因 及 清 收 对 策 提 出建 议. 希 望 对农 村 信 用 社 清 收 不 良贷 款 . 盘活现 有存量 , 更 好 地 为“ 三农 ” 提 供 信 贷 支 持有 所 帮 助 。 农村 信 用 社 信 贷 资 产现 状 经 过六 十多 年的 发展 ,可 以说 农 村信 用 社 已从 昔 1 3 的 小苗 长 成 了大 树 . 无论 是 经营 规模 , 还是 资 金 实力 、 服务 手 段 、 员 工 队 伍、 业务 种类 及 创新 功能方 面都 有 了质 的飞 跃 。 特 别 是2 0 0 5 年深 化 改革 以后 , 农 村 信 用社 整体 状况 上 了一 个 台 阶 。尽 管 如此 , 因 为 农村 信 用社 的 主 旨是 为“ 三农 ” 服务 , 担 当支 农 主 力 军作 用 , 是 农 民 自己的银行 。充 当好这 一角 色 , 离 不开 强 大 的资金 实力 。农 业 是一 个 高 风险 行业 ,信贷 资产 是农 信社 生 存 发 展经 营 的 主要 工作, 随着 支农 工 作力 度 的加 大 , 农 村信 用 社 的信 贷 规 模不 断 扩 大, 风险 管控 能力 也在 增强 。 信 贷 资金 来 源 一 方 面得 益 于人 民银 行 再贷 款 支 持 , 另 一 方 面是 通 过 吸 收存 款 扩 大 自有 资金 的途 径 投 放贷 款 , 以某 农 村 信 用联 社 为例 , 截 止2 0 1 2 年末 , 全旗 信 用 社 各项 贷 款 余 额为 1 6 4 4 4 6 万元 .t L 2 0 0 7 年末 增 加 1 1 2 6 1 9 万元。 增 长2 1 7 . 3 0 % ,按 四 级 分 类 , 不 良贷 款 余 额 为 2 9 9 0 9 万元 , 占 0 5 万元 , 占4 . 8 7 %。 从 整 个 资产 形 态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不 良贷 款 占比 较 高 。 仔 细 分 析 其 结 构情况 , 在1 6 4 4 4 6 万元的贷款中 , 农 户 贷 款 余 额 为5 9 9 3 8 万元 , 占3 6 . 4 5 %, 农 业 经 济 组织 贷 款余 额 5 9 2 6 0 万元 , 占3 6 . 0 4 %, 涉 农 小 企 业 贷款 余 额 为 1 9 4 5 1 万元 , 占1 1 . 8 3 %。 千万 元 以上 的贷 款户 7 户, 金额 1 2 9 0 0 万元 , 占7 . 8 %, 5 0 0 万 元 以上 贷 款 8 户, 金 额5 7 2 6 万 元, 占3 . 4 8 %, 2 0 0 万元 以上 贷 款4 7 户, 金额 1 1 8 7 1 万元 , 占7 - 2 l %, 5 0 万元 以上 贷 款户 1 0 5 户, 金 额8 9 2 4 万元 , 占5 . 4 3 %。通 过 以上统

论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治理对策

论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治理对策

论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重要的金融机构,其快速发展带动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良贷款的问题。

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良贷款问题急需解决。

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贷款人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信用社的原因。

对于不良贷款,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将其解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解决策略一、前言近期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建设也取得了进步,支付手段也更加的快捷方便,改善了当前的经营状况。

不仅仅是资金实力比以前增长了很多,而且信贷能力也大大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还是出现种种问题,不良贷款就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以及生存。

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一)区县经济发展薄弱,贷款承担的风险会比较大。

农村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农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来定的,容易受到天气、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人的规模比较小,缺乏经营管理的经验。

除此之外,农作物的收益时间会比较的漫长,资金周转不会很及时,因此就会形成所谓的不良贷款。

(二)政府的政策影响。

为了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让人们进入小康社会,政府一般会向一些人群发放贷款。

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也是有利有弊,这样的贷款没有有效的抵押及担保,倘若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亏损,那么就会形成不良贷款的现象。

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认为这是国家给的补助,是国家奖励给自己的,不用归还。

各地政府也采取各种手段来通过信用社向农民以及当地的企业贷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收成不好或者企业运转不正常,导致亏损,部分贷款是有去无回,所以造成了不良贷款。

(三)由于大多数的农民学识不是很高,故导致他们的信用意识降低,因此出现了借新还旧的现象。

还有就是借贷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为了避免不良贷款现象的发生,他们便鼓励那些贷款的人员办理借新还旧的业务。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瓶颈。

本文旨在探讨不良贷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不良贷款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业务方面存在的大量的问题,使得银行信用的稳步提升受到了干扰,项目的进展也受到了限制。

特别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不良贷款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这会严重损害农民收益,影响道德和社会的稳定。

具体表现如下:1.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中,由于征信和风险评估手段的不完善,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的欠缺,可能存在贷款被拒绝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可能采取欺诈手段获取贷款,或者放弃还款,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2.贷款风险方面困难。

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中,客户群体的信用程度和还款能力较低,这使得信用风险和还款风险较高。

3.贷款流程繁琐。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流程较为繁琐,影响到农民的贷款申请流程和效率。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原因1.政策缺陷。

农村信用社在众多的政策中可能不适合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的业务,有时候还可能会因为政策上的规定而影响到农民的贷款申请过程。

2.管理不规范。

农村信用社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使得贷款的程序和管理变得混乱。

3.风险评估和征信能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业务中,风险评估和征信能力不足,导致贷款的风险较大。

4.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沟通不畅。

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贷款的程序和管理变得混乱。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1.政策补充和完善。

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现行政策,使其更加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2.资金方面的创新策略。

呼唤政府在融资方面出台创新策略,促进市场创新的能力,加快资金的引导,扶助信用社健康稳步发展。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资金的安全性差,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信用社对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角色转变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以下信贷市场全面收缩,信用社成为贷款的主力军,企业的贷款风险也主要转移给信用社,信用社为了争取客户,占领市场,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上,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

二是一些行政行为的干预也造成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了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行政指令向客户贷款,如前几年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信用社向他们的贷款较多,现在乡镇企业大多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当而倒闭,从而给信用社造成了资产损失。

再如前几年一些村或村干部为完成农业税费任务,从信用社贷款垫缴农业税费,现在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债务无法落实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县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转体改制较多,造成贷款无法落实,特别是有些企业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四是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致使不良贷款产生。

五是信用社存在重发放,轻管理,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现有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放人情债、关系债时有发生。

六是信用社为了追求利润,没有真正按贷款用途所需的周转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签订的期限较短,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一个因素。

对策:一、做好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工作,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信贷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贷审会职能,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7A版】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化解措施

【7A版】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化解措施

ⅩⅩ区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化解措施一、不良贷款形成原因(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因素。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增长幅度远大于贷款增长速度,这类贷款反弹的主要原因是:ⅩⅩ区属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主要有ⅩⅩ公司、银光公司,各行各业都是围绕这两大国有企业展开的。

由于全球及国家经济放缓,煤炭、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市场持续走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环保标准提高,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ⅩⅩ地区资源枯竭,成本增加,产品滞销,导致两大国有企业效益下滑,也直接影响其他各行各业经营效益,也影响了地方政府税收,政府项目资金难以保证,下游企业、个人资金相互拖欠,经营困难,最终将风险转嫁给银行,造成借款人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二)国家政策因素。

农户不良贷款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户贷款增长幅度,不良贷款反弹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加大市场宏观调控,连续出台了许多干预市场刺激性政策,如要求银行发放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贴息贷款等,信用社为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大量投放这类贷款。

由于中国农业人口较多,很快日光温室种植、养猪、养羊、养牛业异军突起,市场饱和,产品价格下滑,最终给种植户、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无力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将风险再一次转嫁给银行,使大量此类贷款形成不良。

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了做好扶贫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其中为了支持妇女和下岗职工创业,我联社为了配合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也投放大量妇女创业贷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但由于个人经营、市场变化等多方原因,少部分人创业没有支持起来,资金困难无力归还贷款,贷款形成不良,(三)地方信用环境因素。

ⅩⅩ地区同国家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比较落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淡薄,信用观念较差,总有一些人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老是存在骗贷,赖债思想,甚至存在转移个人资产,逃避债务现象。

这种不健康风气的存在与蔓延,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的社会信用环境,也减弱老百姓的还款主动性,加剧了银行不良贷款形成。

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成因及对策摘要: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加大清收力度”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存量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信用风险压力有所缓解。

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隐性不良贷款数额很大,其中新增不良贷款占较高,不良贷款仍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一、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一)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1.管理体制的原因。

目前农村信用社形式上已经是一级法人,但实际上是省联社行政管理,仍未形成一套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应有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无法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的需要。

2.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

一是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

二是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

三是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3.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

贷款的审查阶段,金融机构未能严格按照监管部门分散贷款风险监管要求把握审批条件,信贷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进一步增加了贷款的风险。

4.信贷人员素质仍不能适应信贷业务需要。

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违规放贷时有发生。

如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在风险的分析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对于即将显现风险的贷款,不能及时实施完整有效的防范措施。

5.追求短期效益导致恶性循环。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与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与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与防范措施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是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市场风险,农信社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信社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农信社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农村地区经济状况不稳定: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更容易受到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和财务状况。

这使得农信社在放贷过程中面临更高的违约和不良贷款风险。

2.农村市场风险较高:农村市场相对封闭,商品流通程度较低,价格波动大。

同时,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冷热不均等风险,这意味着如果农信社在农产品领域进行信贷投资,可能会面临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

3.农信社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的不对称性,农信社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

这使得农信社在风险评估和贷款决策中容易出现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风险。

为了防范农信社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信用评估系统:农信社可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系统,通过收集借款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资产状况等,全面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同时,农信社可以建立风险分级制度,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

2.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农信社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流程等。

同时,农信社可以加强对贷款项目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3.降低风险集中度:农信社可以通过分散化贷款风险来降低整体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将贷款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地区和借款人,以达到风险分散的效果。

4.加强金融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防范风险。

同时,监管部门应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农信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屡清屡有,前清后增,可谓是“老大难”或“牛皮癣”。

那么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成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深入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探究。

一、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一是贷款把关不严,调查不细。

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信用社的借款申请书是制式的,借款人借贷款只是在制式借款申请书上填填空,还有的借款人不会填写借款申请书,信贷人员就让借款人拿别人的申请书比猫画虎,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和基本情况不作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而是采取问卷式的方式撰写贷款调查报告,从源头上埋下风险隐患。

二是担保抵押不实或虚假质押和抵押。

在办理贷款抵质押手续时,对借款人所列出的抵质押物品不进行实地考察论证,致使借款人凭空捏造抵质押物或高估抵质押物品价值,造成抵、质押贷款不足额或质押物有名无实,或名存实亡。

三是借新还旧,淡化了借款人还贷意识。

部分信用社对到期难以收回的贷款,采取借新还旧的办法进行变通,使已经显现风险的贷款“摇身一变”成为正常贷款。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不良贷款看似新形成的,但实际上是已经“变通”了几次。

有位信用社主任对这种现象很无奈地说:“像这样的贷款如果在到期时抓紧点催收,很有可能当时就收回来了,现在再收就很难了。

”长时间的借新还旧,使部分借款人淡化了信用意识,在催收不良贷款时如果信贷人员催的松他们就说没钱,如果催的紧他们就要求换据,致使贷款越盘越死。

四是违规展期,掩盖了贷款风险。

有的信用社贷款逾期,不是在催收上下功夫、花力气,而是在不符合展期条件的情况下,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擅自展期,无原则的“改头换面”使不良贷款变成正常贷款,不仅掩盖了贷款风险,还失去了贷款的最佳催收期。

五是化整为零,贷款垒大户。

有的信用社对某些超权限不符合规定的贷款,为逃避监督检查,将一笔大额贷款分成几笔小额贷款,将单笔超权限贷款分成几笔权限内贷款,这样的贷款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的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偿还所借贷款的能力,致使贷款形成不良。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现代商业MODERNB USINESS 23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在进行贷款决策时,一般是根据其利润、抵押物、信用评价等。

而忽视了现金净流量,也就是贷款到期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贷款的现金量。

认识落后。

一是用重组贷款的方法掩盖贷款的存在风险;二是单纯用贷款期限来划分贷款种类;三是资产质量考核占比较小。

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一是信贷“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二是贷款户自行评定有失偏差。

二、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1、内部管理混乱。

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导致信贷资产持续恶化,旧的不良贷款无法收回,新的成倍增长。

2、经营政策不明确,地方经济环境不稳定,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不当的行政干预导致不良贷款增长。

乡镇企业破产致使大量不良贷款无法落实收回。

3、借款人信用意识差,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沉淀;现行的司法制度不健全,法律手段软弱,也无法保证贷款本息的收回。

4、人情关系太重。

一些管理者的家属或朋友,在贷款时手续不全也给予了批准,从而导致一些贷款无法正常收回。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一)成立资产处置公司消化不良贷款1、资产处置公司的设立和职能。

把现在单一性质的清非大队变为多功能的资产处置公司,脱离联社,联社将这些人员的档案工资保留。

首先,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划段分批定价拍卖(划拨)的方式将现有几年前的不良贷款、已经核销的贷款、央行票据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柴海娥准格尔煤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010300【文章摘要】近几年,尽管农村信用社全面致力于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个别信用社不良贷款呈前清后增势头。

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对策置换的贷款剥离出去。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它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革,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从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经营模式不合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通常较为传统,没有很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由于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信贷和投资风险层出不穷。

2.信贷管理不善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信贷管理不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不足、贷款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导致了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3.资金来源单一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存款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资金筹集途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造成流动性风险。

4.信用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导致了员工以及地方政府官员可能会变相干预信贷决策,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

5.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对策1.提升风险意识农村信用社应当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和警惕性,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防控纳入全员管理和全员参与的范围。

2.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农村信用社应当加快改革步伐,推进机制创新、业务创新,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强内部管控,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3.强化信贷管理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建立健全的贷款审查和贷后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发生不良贷款。

4.多元化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多种业务和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降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农村信用社是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农村居民提供贷款、储蓄、结算等金融服务。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农民的信用状况,农信社的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农信社在涉农贷款业务中必须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

本文将从涉农不良贷款的原因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涉农不良贷款的原因1. 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

农村经济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贷款无法按时偿还。

2. 农民信用状况较差。

农村居民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差,缺乏信用记录和担保条件,容易造成贷款风险。

3.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金融服务和监管不足,存在一些不良的从业机构,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增加。

二、涉农不良贷款的风险1. 信用风险。

农民信用记录不良,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不良贷款。

2. 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可能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无法偿还贷款。

3. 操作风险。

农信社在涉农贷款过程中操作不当,未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4. 利率风险。

利率变动对农民的还款能力造成影响。

三、涉农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涉农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对涉农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

2. 加强信用审查。

对涉农贷款申请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拒绝不良信用记录的贷款申请。

3. 提高贷款担保要求。

对于涉农贷款,需要设定更高的担保要求,提高农民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4. 增加涉农金融产品。

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降低涉农贷款的风险。

5.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提高农信社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6. 完善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对涉农贷款业务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和监控。

四、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意义1. 保障农业生产。

农信社涉农不良贷款风险防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贷款需求,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作者:贾志英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年第01期摘要不良贷款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内外两方面深入研究其成因,提出解决措施,并就如何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用社不良贷款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不良贷款一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瓶颈。

加强不良贷款的管理与化解,历来都被视为信用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基本情况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以下特点:自然人不良贷款笔数最多,余额最大;村集体不良贷款虽然笔数较少,金额较小,但全部形成不良;企业贷款笔数较少,但余额却较大。

以长治市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截止2009年7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共6523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752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2.20%。

从金额分布情况看:自然人不良贷款余额18067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65.64%,占自然人贷款总额的67.99%;农村集体组织不良贷款余额771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80%,占村集体组织贷款的100%;企业不良贷款余额8690万元,占不良贷款总余额的31.57%,占企业贷款的14.60%。

从笔数分布情况看:自然人不良贷款笔数15313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96%,占自然人贷款笔数的94%;农村集体组织不良贷款笔数350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2%,占村集体组织贷款笔数的100%;企业不良贷款笔数386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2%,占企业贷款笔数的53%。

二、现有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现有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外部客观原因和信用社内部原因两方面造成。

(一)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因素。

2000年以前,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产业政策,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要求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和乡镇企业提供贷款,但不少项目往往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市场经济影响而趋于衰弱,造成大部分贷款难以收回,从而形成不良贷款;同时农村产业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也造成贷款难以清偿,从而形成沉淀;此外,农户在进军市场的过程中,市场观念和信息来源不能同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冲击之下,碰壁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与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肩负着服务农村经济的重要使命。

然而,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清收措施以及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1.农业生产风险较大。

由于天气、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农民无法按时还款。

2.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不规范。

过去,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部分贷款难以收回。

3.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贷款审批流程繁琐,导致部分农民放弃信用社贷款,转向其他渠道融资。

4.政策因素。

过去我国政策鼓励农村信用社发展,导致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过度追求规模,忽视风险管理。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1.完善贷款管理制度。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贷款安全。

2.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

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催收、诉诸法律等手段,确保贷款及时收回。

3.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民需求,推出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4.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合作。

农村信用社可与政府、企业等合作,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5.优化贷款结构。

农村信用社应合理配置贷款资源,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还款能力强的农户和企业。

三、农村金融风险管理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员工和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

3.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农村信用社可通过贷款组合、担保等方式,分散风险。

4.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资金的安全性差,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信用社对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角色转变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以下信贷市场全面收缩,信用社成为贷款的主力军,企业的贷款风险也主要转移给信用社,信用社为了争取客户,占领市场,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上,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

二是一些行政行为的干预也造成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作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农村信用社,为了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行政指令向客户贷款,如前几年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信用社向他们的贷款较多,现在乡镇企业大多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当而倒闭,从而给信用社造成了资产损失。

再如前几年一些村或村干部为完成农业税费任务,从信用社贷款垫缴农业税费,现在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债务无法落实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县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转体改制较多,造成贷款无法落实,特别是有些企业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四是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致使不良贷款产生。

五是信用社存在重发放,轻管理,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现有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放人情债、关系债时有发生。

六是信用社为了追求利润,没有真正按贷款用途所需的周转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签订的期限较短,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一个因素。

对策:一、做好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工作,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信贷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贷审会职能,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制度。

二、对新增贷款全面推行抵押或质押贷款,提高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抵押物应足额并容易变现。

三、树立依法放贷、依法管贷、依法收贷的观念,信贷人员应自觉地抵制外部的行政干预、上级的指令和人情贷款,并加强对贷款的法律审查工作。

严格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发放贷款。

四、大力清收不良贷款,改善信贷资产状况。

要尽可能减少逾期贷款向“两呆”贷款转化,预防不良贷款的恶性发展。

要争取政府、人行的支持,发挥信用社自身的作用,采取依法起诉、分类管理、资产重组等有效措施盘活不良资产。

对不良贷款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贷款人员的危机感。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审批核销。

五、合理确定贷款投向,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农村资源的开发,带动农民致富。

对使用当地农民工企业积极扶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立足当地发展经济的信心,促使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

市农村信用联社2006年信贷工作总结今年,我社在省联社、银监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信贷目标任务和银监部门的监管要求,以改革为主线,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优化信贷投向、大力盘活和处置不良资产、认真开展贷款五级分类为主攻方向,狠抓信贷内控制度建设和信贷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信贷管理制度,规范信贷行为,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各项信贷指标完成情况(一)各项存款余额48561万元,较年初增加4984万元。

(二)各项贷款余额42111万元,较年初增加4701万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2170万元。

(三)不良贷款余额5032万元,较年初绝对额下降18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11.94%以内。

二、信贷工作主要措施为使2006年的信贷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信贷科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一)站在壮实力、扩规模、保支农的高度,狠抓资金组织工作今年1月22日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正式开通,意味着农村信用社几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已实现了,渠道的畅通可以为我社带来更多储源。

我社将筹资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的基础工作来抓,确立了“全员揽存,巩固农村,渗透城镇,辅射周边,激励促进,扩大总额”的筹资工作整体思路。

一是向科学的管理机制要存款。

集合各网点人力优势,一人牵头,全员参与,合理确定员工任务,严格落实存款奖惩;二是强化人员素质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全力打造精品网点;三是广泛宣传,扩大开户面和存款面。

通过电视媒介宣传,提高了信用社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四是奖优罚差,向激励措施要存款。

(二)以“双赢”为目标,立足服务“三农”,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增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宗旨,信贷向“三农”倾斜是服务“三农”的根本体现,今年我社信贷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心,端正经营方向,把经营定位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群众,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入。

一是转变支农理念,开展好支农专题活动。

进一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活动,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一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品牌为载体,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的难题。

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提出了“实、细、稳、好”四个要求,即牢固树立农村、服务三农的理念,坚定支农方向不动摇;要在工作中细致周到(建立农户档案全面细心;评定信用等级精确细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审查仔细;贷款检查和管理周到细心;评定信用村镇严格详细);要坚持稳健推行原则,杜绝一哄而上和消极对待;以效果好为标准,向支农贷款要效益。

通过开展上门放贷、现场放贷、柜台集中放贷和设立集中放贷日等便民措施,使农户很方便的就能得到农业生产中所需资金,真正做到为农服务,做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今年,我社坚持以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为出发点,规范贷款程序,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大力推广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信用贷款等信贷品种,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与好评。

至年末,我社累计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68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13万元,下岗失业人员信用贷款万元。

二是大力做好信用创评活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省委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做好信用村创评工作。

(三)狠抓不良贷款清收,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1、严格监控新增不良贷款,清前堵后。

对于新增不良贷款的监控工作,除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动态的监控外,每旬末,及时到信息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对不良贷款上升较多的信用社,立即了解其原因,与基层社共同商讨对策,及时化解。

通过这一有效手段,今年新增不良贷款额度较往年相对较少,信贷资产质量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2、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多管齐下,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一是层层做好任务的分解落实,联社要求基层信用社必须将联社的清收盘活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并落实到具体信贷人员和具体盘活对象,敦促信贷人员对辖内的不良贷款做到一企一策,一户一策,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进行清收,并考核到人,将清收盘活业绩与岗位工资挂钩,鼓励大家利用一切力量和办法积极清收不良贷款;二是在盘活工作中,联社机关与基层社积极协调配合,抓住清收盘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上下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共同开展清收盘活工作,(四)、积极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信贷工作重点由投放转向管理,为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揭示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在银监分局的正确指导和联社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全县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此项工作对我们每位信贷人员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业务基础,全部都要从头开始。

我们首先从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安排试点单位、落实信贷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开始,边试点、边学习、边总结,把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和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其次利用试点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实施方案,向全县信用社全面推开,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至11月末,全市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已全部结束现现正按省联社要求开展分类工作的电子化建设;第三,通过五级分类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一是更加科学地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和内在风险程度,二是信贷基础资料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规避了贷款法律风险,降低了贷款损失,三是提高了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了解基层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四是贷款客户财务逐步规范,配合程度提高。

(五)、加强信贷基础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内控制度1、对增量贷款或新发生贷款户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要求增贷企业必须达到产权明晰、无逾期贷款、无应收未收利息、无不良信用记录,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要求基层社主任签订清收责任状,明确贷款清收责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增贷条件的贷款,坚决予以否定,确保新增贷款投放质量。

2、进一步规范联社贷款审批程序和文本模式,严格执行各层次的有关授权授信制度规定要求,上报审批的贷款全部以规范的文本上报。

对符合条件需上报贷审委审批的贷款,做到及时上报,审批后及时给予基层社答复。

(六)加大中间业务和新业务的创新力度,增加服务品种,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经营传统的金融业务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选择,今年我社积极吸收各类代收、代付业务。

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到了粮食直补款、农村“纯女户”养老金补助金、以及相关企业代发工资等代付业务。

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信用社吸收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优化了存款结构。

三、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太乐观:一是贷款形态不实的问题还严重;二是不良贷款占比仍然过高,已成为束缚信用社发展的巨大障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四、明年工作打算针对今年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我县农村信用社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组织存款,切实发展根基存款是立社之本,效益之源,一定要保证存款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从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入手,加大组织揽储力度。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农村信用社认知度。

各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

在宣传上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重视长远宣传效果,要把宣传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实。

2、突出支农重点,搞好资金营运。

“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我社的服务宗旨和永恒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