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高一化学胶体(人教版)
胶体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新知带讲有电荷
解
D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
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
粒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
一束光线出现光亮的通路。
3.胶体的性质 新知 讲解
(4)渗析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 和溶液,提纯、精制 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小组讨论
(1)为何两种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为什么 墨水不能暴晒?
不 和同电品 荷牌 ,的 发墨 生水 聚中 沉的。第胶1粒节所元带素电与荷物不质同的,分混类用会中 高温加热也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2)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以取FeCl3 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什么?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是胶体稳定存 在的主要原因
➢ 问题4:如果破坏了胶体所带的电荷,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上一页
下一页
2. 胶体的性质
(2) 聚沉
① 定义: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 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的过程
② 方法 a) 加入可溶性酸、碱、盐
b) 加入带异种电荷的胶体
练习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
A、豆浆 B、食盐水 C、石灰乳 D、碘酒
当堂训练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沙洲的形成; 遇盐聚沉 2、明矾净水; 胶体第吸1附节 性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3、用豆浆点卤水做豆腐; 遇盐聚沉
4、向氢氧化铁溶液中加入盐酸,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5、静电除尘;电泳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或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1.1胶体及相关知识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A.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D.全部
7.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
3 胶体 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
步骤: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 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 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红褐色,停止加热。
科学探究
(1)制备Fe(OH)3胶体
28
胶体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如果采用稀氯化铁,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的分散系。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
高中化学必修1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1.胶体:
课堂探究
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 分类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1nm=10-9m
<1nm 溶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1、丁达尔现象
定义: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 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原因: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 成的。
应用: 区别溶液和胶体。
3 胶体性质
原因: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
原理:
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 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
3 胶体的性质
原因: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
因浓度过低而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胶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相互间无规则排列的微细颗粒组成。
这些颗粒通常处于介于分子和普通的宏观颗粒之间的规模范围内。
胶体是混合物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存在于液体、固体和气体中。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胶体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胶体的形成是由于颗粒的分散行为。
当粒子的尺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时,它们会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
这些颗粒被称为胶体颗粒,它们分散在连续相中。
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胶体中,颗粒不会自行从连续相沉淀出来,这是与悬浊液和溶液的主要区别之一。
第二,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它们表现出碳层状结构、散射光、Tyndall效应和布朗运动等特征。
其中,碳层状结构指的是胶体颗粒表面附着有一层分子层,在这层分子层上,分子的形态有各种可能,可以吸附其他分子、离子或电荷。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胶体具有吸附、吸附性能强、能助一些化学反应进行等特点。
第三,胶体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0纳米时,它们被称为胶小颗粒。
这些胶小颗粒在溶剂中遵循布朗运动,即呈现出一种随机不规则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是由于胶体颗粒与溶剂分子碰撞的结果,胶体颗粒受到分子撞击的推动而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研究胶体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最后,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胶体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
在生物学中,许多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和介质都是胶体。
在医学中,胶体被用作药品的载体,以便更好地递送药物到特定部位。
在工程学中,胶体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其成为涂料、液体制剂和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的重要成分。
在环境科学领域,胶体在污染物的吸附和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了解胶体的形成机制、特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原理和发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C.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D.推广电动汽车和开展植树造林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
9.下列实验操作与微粒大小无关的是
A.渗析B.蒸发C.过滤D.丁达尔现象
二、填空题
10.请对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进行分类:
3.B
【详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反应中,生成物只有1种,但不是化合反应,A错误;
B.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B正确;
C.由一种物质转化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如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但没有单质生成,C错误;
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都属于胶体,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A正确;
B.地沟油主要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钠,经过加工处理可用来制肥皂,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合理利用,B正确;
C.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也与甲烷有关,C错误;
D.推广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石油燃烧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开展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D正确;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主题:胶体
目标:了解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
1. 什么是胶体?
2. 胶体的特点是什么?
二、胶体的性质
1. 胶体与溶液、悬浮液的区别
2. 胶体的颗粒大小
3. 胶体的不可分离性
4. 胶体的渗透性
5. 胶体的光学性质
三、胶体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应用
2. 工业领域中的胶体应用
四、实验
1. 制备一种胶体
2. 观察胶体性质的实验
五、讨论与总结
1. 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胶体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思考一个可以利用胶体的创新设计方案
七、评价
1. 总结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你对胶体的理解有没有改变?
八、扩展阅读
1. 胶体化学的更深入研究
2. 胶体在不同领域的新进展
可能所需时间:1-2课时
备注: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1.1.2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胶体实验,如牛奶胶体制备、电解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 建议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胶体现象,如豆浆、牛奶、云雾等,思考这些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分析其稳定性原理。
例题4:请描述一种胶体的制备方法。
解答: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然后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例题5:请解释胶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解答:胶体在环境保护中有多种应用,如:
1. 水处理:胶体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净化水质。
2. 空气净化:胶体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胶体的稳定性、丁达尔效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胶体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例题2:请描述丁达尔效应及其在胶体鉴别中的应用。
解答:丁达尔效应是指在光束通过胶体时,光束路径上会出现光亮现象。这是因为胶体粒子散射光线形成的。在胶体鉴别中,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因为溶液不会产生光亮现象。
例题3:请说明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
解答:胶体制备的基本原理是将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分散系。这通常通过机械搅拌、超声分散等方法实现。关键是要控制微粒的大小和分散程度,以确保形成稳定的胶体。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胶体粒子的结构与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的结构与胶体的聚沉一、胶体的结构以AgI 胶体为例说明胶体的形成及结构:1.胶核及吸附①胶核的形成若将3AgNO 稀溶液与KI 稀溶液混合后,将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33KNO )(AgI KI AgNO +=+胶体生成m 个AgI 分子聚集成直径为1nm ~100nm 范围内的微晶粒子是分散质的核心,称之为胶核。
②胶核的选择性吸附体系中有多种离子,如-+-+3NO K I Ag 、、、等,胶核吸附何者?实验表明胶核选择性吸附与其组成有关,浓度较大的离子,例如制备AgI 时,如果KI 过量,胶核就优先吸附了n 个-I 而带负电荷,反之,若3AgNO 过量,则吸附了n 个+Ag 而带正电荷。
③反离子的分布与体系中的胶核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如KI 过量时的+K 或3AgNO 过量时的-3NO 就是反离子,体系中的反离子受到两种相反的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由于反离子带有与胶核表面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所以反离子与胶核间将产生静电作用,使反离子尽量靠近胶核分布。
分子热运动:反离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这种运动驱使反离子趋向均匀分布。
静电作用和分子热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体系反离子按一定的梯度分布,即自胶核表面向外,单位体积的反离子数目越来越少。
2.胶粒与胶团靠近胶粒表面的n -x 个反离子,由于受到较强的静电作用,因而较紧密地束缚在胶核周围,与胶核表面吸附的离子共同组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构成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包括在一起称为胶团。
较外层的x 个反离子,由于受到静电作用力很弱,很疏松地分布在胶粒的周围,称为扩散层。
从胶团的结构可知,由于吸附层内-3NO 离子或+K 离子数目少于+Ag 或-I ,因此胶粒是带电的,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由于扩散层并不与胶粒一起运动,因此,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为一个整体而向某一电极移动,而扩散层的离子移向另一电极。
二、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1.胶体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讲,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粒有相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降析出的趋势。
高一化学必修一胶体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2.能运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重难点】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现象、聚沉以及电泳)。
【课前预习区】1、称为分散系。
试根据分散系定义说明硫酸铜溶液中分散质是,分散剂是。
2、简述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及具体类别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案导学】【问题组一】1、清晨,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树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2、列举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与胶体有关的现象。
3、如何简单区分胶体和溶液?【规律总结1】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胶体分散系:① FeCl3溶液、AlCl3溶液或明矾溶液;水玻璃、肥皂水等形成胶体②其他:有色玻璃、土壤胶体、烟、云、雾2、几种分散系的比较[注意]①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决定了各分散系的性质的不同。
②胶体按照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许多粒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碘化银胶体分子胶体:高分子的单个分子的直径已达胶体粒子的范围,如:淀粉、蛋白质等分子。
③若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发生改变,则分散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即溶液、胶体、浊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体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2、医学上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应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血液内毒性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高一化学胶体(人教版)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
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
KI+AgNO3=AgIdarr;+KNO3(黄色
darr;)Na2SiO3+2HCl=H2SiO3darr;+2NaCl(白色darr;)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当然,胶体中
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gt;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Al3+gt;Fe3+gt;H+gt;Mg2+gt;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gt;NO3-gt;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③ 明矾、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含水4%的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总结高一化学胶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帮助,祝大家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