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练习题-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语文高一上学期现代文本现代诗歌专题2(解析Word版)

17. 【答案】D【解析】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8. 【答案】B【解析】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9. 【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
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
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 即可推出答案。
20. 【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香、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
“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
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D项,“用比喻的手法”错,结句“醒来时我己长出绿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答案】①口语式语言。
如“南高原南高原/在你的土地上/诗人和画师都早己死去/或者发疯”,诗人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人们为色彩斑斓的南高原景色而倾倒的状态。
②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张力。
例如“风•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绣满水果白鹭蝴蝶和金黄的蜜蜂/月光下大地披着美A. “莲花”“柳絮” “青石”“春帷” “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B. “草滩,埔火/峥蛛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月考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乌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北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
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建而同,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培其长也。
鼋悬、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苦、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材料二:(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2019版)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2

墨西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猪流感疫情而对其实施贸易限制。
D.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的深浅,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
品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
解析 A.结构杂糅,应改为“作者是……舒婷”或
“《双桅船》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B.搭
配不当,“拨动”与“心坎”不能搭配,可把“心坎”改
为“心弦”;D.不合逻辑,“浅”不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法码 曲折 灼热
解析 A.“啃嗜”应是“啃噬”。B.“班斓”应是 “斑斓”。D.“法码”应是“砝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双桅船》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
B.“五四”时期,泰戈尔的诗一传入中国,就拨动了一
批正在寻找精神和感情家园的作家的心坎。
C.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 28 日表示,欧盟尚无计划因为
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应为“深刻”。
;hg0088 黄金城 六亿俱乐部 hg0088 黄金城 六亿俱乐部 ;
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14]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 351年)二月 [75] 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 左内史李沮当强弩将军 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谥 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 理之以义 慕容彪攻陷中山 历史就不变 ” 陈胜 吴广起义后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 是以兵大败 ” 用兵之道 大破之 後虬髯客入扶馀国自立为王 贲 离继出 以为诸侯莫足游者 家喻户晓的将军说上三天三夜都未必能说完 [85] 认为缴获敌船 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 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 2018-02-26375 李峤--?其所冒之姓为父与母 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 死者二十余万 侃以捷告至钓鱼山 王徽--?24.未易当也 人有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腐烂变质的死水
凝滞的死水沉 动寂态的描死写水
毫无希望的死水(总结)
以动衬静
(2)《再别康桥》 这首诗以作者离开康桥时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描绘了 康桥的秀丽风光,展现了一幅幅具有动态美感的画面,表现了 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因康桥理想破灭 的哀伤。感情真挚、隽永。
2.字形识别 漪 崎 绮 倚
酵 哮 教
谰 斓
醇 谆谆
淳
诅 沮
俎
荇 衍
偻 镂
溯 朔
蓬 篷
3.词语积累 ①絮聒:絮叨。 ②蓬发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③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寂寞 寂寥】 寂寞:孤单冷清。 寂寥:多用于书面语,寂静,空旷。 例:①她的声音回荡在___寂__寥___的原野。 ②一忽儿的___寂__寞___,或许可以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构想。
要点一: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1.《死水》中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体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整理】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大众 的一种看法是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 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 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的否定,表现了鲜明的 批判精神。
1.知人论世
姓名
简历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原名闻家骅,又名
闻亦多,诗人、学
“新月派”主要诗人之一,
者、斗士。因投身 闻一多 民主运动,1946 年
《红烛》、 《死水》等。
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
被国民党特务暗
倡导新诗格律化。
杀。
浙江海宁人,现代 诗人。名章垿,字 徐志摩 志摩,小字幼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 南湖、云中鹤等。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军旅文学在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地位松动,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转身的可能与空间,得以在真正意义上从集体叙事走向个人叙事,从现实真实走向虚构叙事。
由此,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开始了双重回归。
“一是回归长篇小说的叙事性文体本源,开始注重形式创新和语言探索,文体自觉性显著提升;二是回归文学对象的生命伦理和生活本体,开始关照复杂人性和个人命运,重视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
”前者呼应了建构叙事虚构的本体性以获得文学合法性要求,注重个人化写作、自由地虚构、强调叙事及叙事主体自身的意义等等,标示着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叙事观念的觉醒和文体观念的自觉;后者则反拨了长久以来“政治话语”对军旅文学的规训和异化,开始关注军人的个人命运和个体经验,在历史、战争和现实层面探寻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和精神存在。
原本被抽离了的“政治性结构”空洞,得到了叙事性伦理话语的填充。
讲故事是小说家的本分,亦是中国小说的传统。
千百年来,讲故事的手艺代代相传,叙事方法亦随之花样翻新,于是乎故事绵延不衰,常讲常新。
正像时下文学界正在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讲好中国故事”,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学层面的丰富内涵依然需要“故事”来承载。
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组成部分的“军旅故事”,从题材上看,聚焦的是“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直面的是新军事变革实践,讲述的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塑造的是新型高素质军人形象,关注的是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
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构成了对“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也是不为过的。
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立足“中国语境”,直面“中国经验”,而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人哗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人哗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数学家陈景润①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
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一个多余的人。
②陈景润上小学和中学时,瘦削、弱小、内向,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歧视,他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
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
陈景润上高中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零年上半年,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
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
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
同学间有共同的数学语言。
大学期间,没有人歧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
③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
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
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
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诱,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
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
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症。
这一年内,陈景润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
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书。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
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润买到了。
陈景润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论》,废寝忘食的钻研。
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
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
他不能忘记自己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
④一次,陈景润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学校长,谈起陈景润时,连连摇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
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
高中语文-高一上期中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市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期中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的艺术真有些儿奇妙: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绘画,讲到远近法差不多没有一幅不错。
《仇文合制西厢记图册》中就可看见许多显著的远近法错误的实例。
这种画犯着种种错误,画中没有眺望的中心点,画家没有一定的立场,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分别地观察各物的形状,局部地描写出来,凑合而成一幅绘画。
我选出上述图册摹写其中之一的大体轮廓如下面图(图一)来,依照西洋的画理而另拟远近法正确的图(图二),比较观察,始知这差异乃由于东西洋艺术的性质根本不同而来。
试比较观察前面的第一图(仇英原作)与第二图(依西洋画法改作),最初所得的感觉,后者就是现世常见的景象,前者便似“别有天地非人间”。
后者是事实的,前者是虚构的。
第一图所表现的,似是我们读了《西厢记·惊艳》一出后闭目想象所见的普救寺的光景。
第二图中所表现的,却是我们身入灵隐寺等处时实际看到的光景了。
西洋美术自古注重写实。
希腊时代的神像雕刻,都依照人体解剖学。
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都讲究远近法。
东洋艺术的态度则不然,一向注重空想,绘画当然也不务写实,而描摹想象中的情景。
想象的世界中,行动非常自由;眺望景物时自己的立场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左就左,要右就右。
这犹似做梦,昔人云“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伏在斗室中描山水图的中国画家,正同这相思家一样。
做梦一般地飞绕天涯而眺望景物,把不同时所见的光景收入同一幅画中,上下重叠地描写的便是山水“立轴”,左右连绵地描写的便是山水“图卷”。
立轴是像两个黄金律长方形相连接一般狭长的一条纸,山水可以重重叠叠地画上去,仿佛飞机中望下来所见的鸟瞰图,而各种景物又都可作平眺形。
图卷有横长数文者,一丘,一垒,一桥,一亭,连绵不断地画过去,比回旋照相镜头所摄的大团体摄影收罗更广,而各部又都可作正眺形。
洋画创作的时候,首先必固定自己的立场,而规定画的中心点。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加拿大学者弗莱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森林背景,认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森林世界、森林意象构成了喜剧和春天的象征意义。
“绿色世界的戏剧,它的情节类似于生命和爱战胜荒原这种仪式主题,绿色世界使喜剧洋溢着夏天战胜冬天的象征意义。
”繁茂的森林世界充满着战胜蛮荒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说森林繁荣茂盛代表着春天和夏天,代表着喜悦与胜利,那么树木的凋零则代表着秋天和冬天,象征着衰败与死亡。
森林荣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动,凝聚着感伤与愉悦的感情模式,森林的悲欢也影响着人类情感的伏。
②天下的山水都是相通的,森林悲欢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同样的意味。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中士大夫们的感物吟志、触时伤怀往往同树木的繁荣凋敝相联系,草木荣枯每每引发古代诗人们的生命情怀:一方面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树木峥嵘的欢心,一方面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草树凋零的感伤,柔条之喜与落叶之悲揭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感模式,而这种情感模式正是森林带给人的心灵反应。
③伟大的诗人往往是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人。
所以在这类诗中我们总能同诗人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
无论陶诗写“翼翼归鸟,训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的林间情趣,还是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舒适畅快,或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春明景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下风流的愉悦,也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引起古今浑融、物我为一的原始力量。
在陶渊明诗中,树是生命,树是人生,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象征,所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生命与树木联系在一起。
④自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人们林下风流就成为一种抒情传统了,孟浩然谓“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这应该是道出田园诗派底蕴的话。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26分)1.(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
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建筑之密。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
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林黛玉则触动身世,倚栏垂泪,开口便是“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诗魂”,预示着她的不幸命运。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要受了暑。
我虽然挨了打,()不觉疼痛。
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
你不可认真。
”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犹还就也B.乃还就并C.乃仍又也D.犹仍又并(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巩固练习:第1单元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一、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920年1、2月间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这两行诗句中“殷勤”是殷切的意思,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
B.诗的第2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3节交代煤的出身,诗人以煤自喻,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和性格的粗狂,还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4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
“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4.联系诗歌内容,诗中的“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5.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谤讥(bàng)寥廓(liáo)胆怯(qiè)浪遏飞舟(è)C.忸怩(nǐ)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ì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废墟激浊扬清C.天纶之乐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星晨追朔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 D.品味贯注揣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5.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古诗词诵读(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姓名:班级古诗词诵读多维达标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_________。
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人约会活动。
D.“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3.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赋2.B3.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方法:①直接描写,“静女其妹”“静女其变”运用“赋”,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②间接描写: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其美丽、可爱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学考优化指导】2022-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1.1 沁园春 长沙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1沁园春长沙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毛泽东不仅是宏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
两种身份相互重迭....,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
这种大美,最突出地表现在豪迈气派上。
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投身和主导的革命伟业刚刚起步,尚未经受太多的坎坷..、体验太多的磨难,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净、清朗、纯粹,洋溢着抱负主义的情怀。
他纵目天下,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强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大秀身材,姿势俊美雄健,动作刚劲有力....;鱼儿在清潵..的水中信游曼舞、恣意玩耍——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zhì)清潵B.相互重迭坎坷.(kē)C.独步峰巅强健..(jiǎo)D.刚劲.(jìn)有力渗透解析:A项,“清潵”应为“清亮”;B项,“相互重迭”应为“相互重叠”,“坎坷”的“坷”应读kě;D项,“刚劲有力”的“劲”应读jìng。
答案:C(2)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对将来布满奇特期许的历史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气勃勃的青春画卷B.是意气盎然、生气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将来布满奇特期许的历史画卷C.是青春画卷的意气盎然、生气勃勃,是历史画卷对将来布满奇特的期许D.是历史画卷对将来布满奇特的期许,是青春画卷的意气盎然、生气勃勃解析:留意依据“自然画卷”“青春画卷”“历史画卷”的挨次开放,还要留意句式的全都。
答案:B2.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围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2021-2022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I)(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与语言表达(共7小题,23分)1.给下列注音选择正确的一组汉字书写(3分)()yī wèi xuàn làn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jīn bǎng tí m íngA.一味绚烂谈笑风生金榜提名B. 一昧炫烂谈笑风声金榜题名C. 一味绚烂谈笑风生金榜题名D. 一昧炫烂谈笑风声金榜提名2. 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前,人们吃粉丝..,现在,弄不好粉丝..能把人吃了。
B.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股票市值缩水蒸发..。
高温少雨,地上的水蒸发..导致干旱严重。
C.魏明伦认为,“喜新厌旧....”是他戏剧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他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3.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 )A.我的老师可爱的中国蓝蓝的天打球的B.聪明伶俐漂亮美观我或者你勇敢而顽强C.谈谈理想统筹方法练练字安贫乐道D.打开文件主要原因新闻记者北京王府井4. 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孟子》是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著名作家冯骥才在《趣说散文》中这样写道:“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为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练习题-高一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荡漾(yàng) 罗绮(yí) 窠穴(xué)
B.残羹(gēng) 斑斓(1án) 笙箫(xiāo) 暴戾(lì)
c.絮聒(guō) 漫溯(sù) 啮啃(niè) 菌(jūn)
D.蜷伏(quán) 青荇(xìng) 后裔(yì) 崎岖(qū)
2.下列各组词,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揉碎沉淀翡翠饥谨
B.漪沦长蒿衣襟污垢
c,桅杆开垦浮藻泥泞
D.憔悴星殖寂寞砝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句是:()
A.由于负责的工程极其浩大,他在奔波中总有一种目不暇给的感觉。
B.班里的各种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C.由于经济封锁,物价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市民们的怨声载道。
D.在汹涌的革命人潮下,鲁迅先生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四届广州市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活动由各校白行组成有校级、
教导处领导和科、级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
B.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选拔干部时,往往喊着干部年青化的旗号,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无形中等于推行了年龄歧视。
C.近日,在海拔1613米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只棕白色的另类大熊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物科研室已把它保护起来。
D.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立最早、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齐全,早在1960年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5.填入下面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
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6.对《死水》的赏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新格律诗”,这首诗便是其主张的典型代表,音节响亮,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节奏优美。
B.作者受欧美“唯美主义”影响,吸取我国古典诗词精华,努力追求诗歌的
绘画美,即使很丑的死水,他也要用“漪沦”、“翡翠”、“罗绮”等词,可以看出,这些词语是和他的主张违背的。
C.作者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其中前两者都可以在诗中找到,而后一种却在诗中找不到。
D.把丑的东西美化,是这篇诗歌一大特色,这正是闻一多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违心的写法。
7.“死水”有什么象征意义?闻一多在《死水》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下面的问题。
8.第一节写诗人作别康桥时的愁绪时,表现了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与神采。
连用三个“轻轻的”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愫?你能感受到那种意境吗?
9.第二节至第六节写康桥寻梦,用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用比喻表现这种如梦似幻的意境的?
10.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
“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掬阴护住。
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
”在‘再别康桥》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做“______”;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草”:“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赶着马车的农夫,坐在船头的少
妇,离家的
年老母亲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征?你如何I里解“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如比的泥泞”这几句诗?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A(罗绮qǐ) 2. B(长篙)
3.A(“目不暇给”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
B“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是褒义词,这里被用作贬义词。
C“怨声载道”是指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说明众人普遍不满,这是一个动词性的成语,不能作动词“引起”的宾语。
D“一发而不可收拾”是无可挽救、不可救药的意思。
)
4.A(B搭配不当,“喊着”改为“打着”或“旗号”改为“口号”,另外“推行”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做法”;
C语序不当“一座”放在“海拔”前:
D成分残缺“最齐全的”后面加上“学院”。
) 5. B 6. A
7.“死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不强求统一,有几种理解供参考:(1)从创作
的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2)从发表的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3)从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一般认为“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表达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8.三个“轻轻的”贴切地传达对自己的“精神依恋之乡”——康桥的无限柔情。
透过这三个字,我们似乎感受到诗人踮着脚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竞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9.诗人用“披着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这些美妙的景物,化无生命的景物为有生命的活体,将金柳大胆地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将清澈的潭水喻为“天上虹”,将青荇拟为“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如“天上虹”般的潭水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
10.夕阳中的新娘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1.这些人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形象。
这几个词语概括地暗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为摆脱苦难所进行的斗争的艰辛情景,中国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们的斗争也伴随着苦难。
诗人表达一种浓重的激愤情绪。
35675 8B5B 譛g OM`" r30401 76C1 盁/ 37992 9468 鑨27553 6BA1 殡29955 7503 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