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大附中王振华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
四、体验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出诗人欢喜还是哀伤?飘逸洒脱还是依依不舍?
五、总结方法
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六、鉴赏实践
1、分组鉴赏其他的四首诗《死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双桅船》;
2、点评
七、拓展迁移
1、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的你共鸣?
2、有没有你喜欢的其它的诗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优秀教学设计(2课时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优秀教学设计(2课时含反思)

3短诗五首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一、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月夜》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共由五首短诗组成,寥寥数句,短短几行,看似简单,读来却意境深远。

诗人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创设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意象,用既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倾诉衷肠,如梦中呓语,令读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甚至产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无限美感。

第一首《月夜》是中国新诗运动开始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诗人沈尹默原本是惯常写旧体诗的人,却毅然决然告别过往,支持和倡导新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开始!诗作一开篇就着力描写秋天的夜晚,在读者的心里,那应该是萧瑟的,甚至是有些寒冷的,但诗人的呈现,却是生动的,甚至明媚的,“呼呼”、“明明”,这两个词,一下子就让寂寞与冷清走开了。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从“没有靠着”可以看出,诗人在末尾表达了自己渴望独立自主的精神愿望,追求人格独立,不依附他人,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第二首《萧红墓畔口占》出自诗人戴望舒,口占意即即兴作诗,诗人用第二人称“你”,来呼唤好友萧红,全诗读来像是诗人在自言自语,但就是这样的自说自话,却更能给人亲切的好感。

诗人与萧红是好友,是至交,他知道萧红喜欢花,是个爱花的人,他大费周章来到墓前,为好友献上了她最喜欢的山茶花,内心或许有万千话语想要倾诉,但彼时,斯人已逝,无从说起,诗人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深沉和寂寞。

第三首《断章》读来充满了哲理,意蕴绵长。

诗人描绘了两个画面,其一,在桥上看风景的“你”与在楼上看风景的观者,原本二者并无关联,却因为同时看风景,前者在观赏的同时,也成为了后者观赏的风景之一,颇有几分“异度空间”的意味。

其二,窗边欣赏明月的“你”,出现在了别人的梦里。

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这首诗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第四首《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作者芦荻当时正29岁,诗人用“风雨”一词,隐晦地比喻了抗战时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将自己比作“年轻舵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3 短诗五首【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是第一单元的自读篇目,五首简短的现代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月夜》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哀思。

《断章》是一首哲理诗,表明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依存的道理。

《风雨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则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许。

学习这五首短诗,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背景品味诗句、理解感悟”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读诗歌,感悟诗句的丰富内涵与诗歌主旨。

3.通读诗歌,归纳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简介)(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2)这五首短诗是早期白话新诗的代表,形式和内容上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3)读完五首诗歌,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浅吟低唱,导入新课师生诗歌朗诵会开场:中国是诗的国度,经典的唐诗宋词唱诵不衰,清新隽永的现代诗别具一格,让我们走进新诗水草丰美的天地,聆听情感自然流淌的声音。

(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四)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暖心诗句,给心灵栖息的港湾,与诗歌相伴,走进阳光明媚的春天。

这节课我们与新诗继续美好的遇见,一起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怀冷暖。

二、品读诗歌,感悟诗意(一)《月夜》1.这首小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下的所见所感,他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他”与一株顶天立地的高树并排站立着,“他”却没有倚靠大树,而是独自站立着。

短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短诗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策略:1.预习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关于现代诗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历史、发展、特点、结构、创作和赏析方法等)
2.课堂教学(包括小组教学、提问学生、教师讲解、分组总结等)
3.课后巩固:学生尝试现代诗歌创作。
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设计、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集中讲解、学生总结、课后巩固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教辅资料、老师等查阅请教关于现代诗歌的相关内容,包括现代诗歌的历史、发展、形式、特点等。
充分的备课和积极的预习是学习的良好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教学。
第一课时(前两首)
1.新课导入: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课后巩固。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首现代诗歌。
批改并评价各位同学的诗歌。
学生积极完成诗歌创作。
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8.德育渗透:教师从本节课的内容《风雨吟》中的中提炼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学生通过对该课的学习,提炼出关于爱国的情感,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将两位作者的简介认真抄写下来,要求认真抄写,抄在笔记本或者课本上。并将两位作者的简介认真朗读一遍。
了解和走进作者是掌握诗歌的一大途径。
3..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抓住诗中景物表达诗歌情感和意象所象征的具体意义。
4.诗歌节奏平衡问题,比如《萧红墓畔口占》的探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短诗五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结合《月夜》的写作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重点】结合《月夜》的写作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难点】结合《月夜》的写作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诗歌,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陌生的词了,我们听过许多诗歌,你想给我们推荐哪些现代诗歌呢?预设:《雨巷》《再别康桥》等。

这些诗歌的感情很细腻,大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新诗,看看你对这些诗歌有着怎样的独特见解?设计意图:由诗歌激趣,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1)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2)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3)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诗歌《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4)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讯》《旗下高歌》等。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章5《天狗》(共1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章5《天狗》(共1课时)含答案

《天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 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 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教学重难点1。

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

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

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教学过程一、作品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

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

《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

《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

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

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一、教材分析《现代诗五首》是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共包含五首现代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欣赏这些诗歌,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背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这五首现代诗;2. 学会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3.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4. 研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内容和背诵;2. 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朗读: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声音协调能力;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一首诗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 音乐伴奏朗读:配合音乐,让学生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诵读诗歌;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朗读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朗读训练:进行集体朗读和分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现能力;3. 引导讨论: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4.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方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5. 诗歌欣赏:播放音乐伴奏,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欣赏诗歌,感受其美妙;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激发,进行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背诵情况;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进行创作的水平和创意。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短诗五首》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蕴颇丰,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内容丰富的特点。

《月夜》通过“我”与大树并立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

《萧红墓畔口占》记叙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

《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

《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统一》这首诗,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值得深思。

几首小诗各具特色,蕴含哲理,令人回味。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这使得他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他们对诗歌的形式和基本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现代诗歌相较于古诗词,形式更加自由,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学生在学习《短诗五首》时,可能会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但是《短诗五首》中的诗歌仍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教学九下第三课《短诗五首》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点和学习难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1
土地的垦殖者 (中国 的人民)田园荒芜、人 们挨饿、生活绝望、双 手颤抖
情感载体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压迫 蹂躏
剥削
本诗抒写了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蒙受 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经 的控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思考课后练习 第三题
1、修辞——反复,它既是诗歌抒情的线索,贯穿全 篇,强化了感情——突出悲凉压抑的感情。 2、是整首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 着这两句话展开。
艾青
诗作于1937年12月28日阴冷的 夜晚。

这一意象象征什么?有什么 特点?
寒冷
中国农民经受战争的痛 苦,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统治,“雪”落神州, 寒凝大地,令人窒息。
品位本文意象
诗人所关注的对象
中国的农夫(满脸 痛苦、冒雪奔命 )
少妇 、年老的母亲 (中 国的妇女)家园被毁、无 家可归、亲人被杀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形式;2.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3. 掌握基本的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3. 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 电子设备或黑板;3. 学生诗歌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点击播放一段音频,音频中有一首古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聆听。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 你觉得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古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出示黑板或电子设备上呈现出关于诗歌定义和特点的综合解释。

3.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文字内容,并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5分钟)1. 教师选择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民族诗歌、抒情诗歌、自然诗歌、叙事诗和现代诗等。

2. 教师逐一地向学生展示每首诗歌,并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3. 学生们与老师一起朗读每首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就每首诗歌发表个人感受,并进一步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四、创作诗歌(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创作诗歌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择主题、运用修辞手法和注意诗歌的结构等。

2.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例如“春天”,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歌。

3.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展示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并向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并通过诗歌写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一 :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1作者简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8年11月21日生于山东朝城,1953年随父母迁居北京,其母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少年郭路生影响很大,三年级写出了他至今还能背诵的一首类似歌谣的诗:“鸟儿飞上了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

在这愉快的节日里,问一声老师阿姨您好。

”1961年考入北京第56中学,曾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篮球打得很好,偏好文科,开始了最初的写作练习。

1964年16岁初中升高中考试失利,初次尝到了人生的磨难。

1965年写下了《海洋三部曲》之一的《波浪与海洋》,抒发了人生第一次受挫的沉郁与不甘失败的胸怀。

同年考上北京第56中高中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

同年10月他参加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南至广州,西至新疆。

尽管置身“文革”年代,但他没有加入中学生的各种派别的斗争,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读书和写作上。

20岁已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1968年插队山西杏花村,其诗作传遍了许多有知青插队的地方。

1971年入伍,写作了不少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

1973年退伍回到北京,一直在养病与写作。

自1978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焕发了郭路生作为一个诗人的创造力,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并使用了“食指”这一笔名,即不论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什么,都不能损伤诗人执著的追求。

《热爱生命》写于1979年,正是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自我写照。

《热爱生命》被看作是他的名作《相信未来》的姐妹篇。

食指的诗歌现收入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以及林莽、刘福春选编的《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基本解读。

诗歌反复吟诵的内容就是“热爱生命”。

诗歌的结构分为七节,前三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后面四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教学目标】1.认识短诗。

2.知晓短诗创作方法。

3.创写短诗。

【教学程序】一、导入诗歌是文学中的贵族,再没有一种文学形式比诗歌更典雅含蓄、音韵和谐、字简意丰的。

现代诗歌依诗行长短,可以分为长诗和短诗。

今天我们走进九下第三课,一起学习《短诗五首》。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仿写旁批,认识短诗这是一篇自读课,自读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中有旁批,大家能够看到五首诗中共有四处旁批,有引发思考的提问式旁批,有帮助理解内容的点拨式旁批。

比如,《萧红墓畔口占》的旁批:是自言自语,又是寂寞地倾诉。

诗句简短却意味深长。

这个旁批有两句组成,第一句指向理解,第二句指向赏析,第一句采用“是……,又是……”的句式。

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第二首诗歌的旁批为例,为其他四首诗仿写旁批。

背景展示1.《月夜》写于1917年。

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首诗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

五四前后,沈尹默在北大任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萧红墓畔口占》写于1944年11月。

萧红1942年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1941年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1944年作者获释后,前去探访萧红的墓地,写下这首诗。

3.《风雨吟》写于1941年11月。

一场暴风雨强势袭来,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与风雨如晦的局势何其相似,诗人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情怀”,写下了这首短诗。

预设:《月夜》:是独立的个体,也是不屈的代表。

诗句意象丰富,有画面感。

《断章》:是在看,也是在被看。

诗句视角多元,蕴含哲理。

《风雨吟》: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

诗句情感饱满,富有力量。

《统一》:是万物多样的“一”,也是九九归一的“统”。

诗句闪烁着思辨的光芒。

这是给单个诗歌写旁批,我们还可以给诗歌分群,试着给一类诗歌写旁批。

如果我们给这五首诗建群,大家想一想可以依据什么标准来分群。

1.依国籍分类写旁批。

四首中国诗:是告别旧体诗,也是迎来现代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 短诗五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导入(情境导入):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学习《月夜》1.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2.背景资料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3.细读感悟(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交流点拨】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交流点拨】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

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3)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交流点拨】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组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阅读这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这些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依次呈现这五首诗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5篇 现代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5篇 现代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5篇现代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面是收集的诗歌单元教学设计5篇现代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1活动设计背景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活动准备《小池》PPT课件,音乐活动过程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

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2、再次欣赏古诗。

(师范读)(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XXX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

当时,任教于XXX的XXX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中,这首诗的存在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月夜》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XXX(1883-1971),原名XXX,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XXX作为XXX名教授,和XXX、XXX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之一,但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总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在我国传统诗歌中,除了XXX,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

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在XXX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XXX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其中,“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则是思想的并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朱琳 / 刘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第一课时
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

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把从学习诗的语言中理解领悟到的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过渡:诗人离开令他魂牵梦绕的“康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当诗人离开这个令他无限留恋的世界时,也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1931年11月19日,年仅35岁的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噩耗传来,成千上万的年轻读者,一
边流着泪,一边背诵他的《再别康桥》,以寄托对这位年轻诗人的哀思。

诗人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诗中精品《再别康桥》让人读后不忘,回味无穷,为什么?这都缘于它用美好的形式传递出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不再的追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新月派诗人所追求的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请班上朗诵好的同学示范读《再别康桥》,然后女同学读《死水》1~3小节,男同学读4、5小节,对比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⑴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同:A,押韵 B、两首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异:《再》回环复沓,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⑵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⑶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第二课时
导入: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本单元只是一个窗口,目的是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向浩淼的诗的海洋。

现在让我们沿着诗的发展脉络漫溯……(用幻灯片投出中国新诗发展脉络。


只有懂得生命的重要,才能真正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也才能尊重和爱惜别人的生命。

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

生命中有许多急流、险滩,有许多艰难、坎坷,是否轻易放弃,是否让生命之光暗淡熄灭?食指在《热爱生命》一诗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女同学读1-3小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男同学读4-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B、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

六、课后作业:应用象征意象传递情感这一手法,写一首现代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