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之大学生“修身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10讲考核论文
论《大学》之大学生“修身明德”
无法到达的至善境地
内容提要: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有道德的人应该凡事都追求达到至善的境地。之所以说是无法到达的至善境地,也可以是两种理解,一为:善无极致,人总是在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善地;一为:人不可能达到至善境界。
关键词:崇善,圣洁之地,生命的无奈
正文:
去年在徐州的西苑小区做家教,看到了一个洗澡堂,名字倒是没有记住,但独独记住了它的宣传语:“上善若水”,感觉不禁被雷倒。现如今,不论是什么场所,都要文艺一把啊。
从我们还没有进入学堂开始,长辈就开始教育我们要有好的言行举止,进入学校开始,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育人,蕴育良人。这就不仅仅再是教育我们有好的言行举止了,还包括着好的德行。郑州先锋教育学校的校训就是“自信、至善、博学、敏行”,他们学校的校长说:“至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天天抓,时时抓,事事抓。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完善的技能和高洁的灵魂。”我听了感慨万千。至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状态。崇善,也可以是人生的常态。可我们的生活中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勤奋,有的堕落;有的善良,有的可恶;有的诚实,有的狡诈;有的宽容,有的狭隘。低俗总是能够衬托高贵。勤奋的人总是有着明确的奋
斗目标,他们勇往直前,要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目标;而堕落的人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善良的人心中总是有一条准绳,他们不忍心伤害任何有生命的载体,即使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很受伤;而可恶的人却惟恐天下不乱,他们处心积虑挑起事端,以伤害别人为乐。诚实的人并非从不撒谎,但是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偶尔的谎言也是出于善意,一般不会造成恶果;而狡诈的人往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宽容的人有着平和的心态,他们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甚至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别人;而狭隘的人却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在全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仍然充斥着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堕落、可恶、狡诈、狭隘现象屡见不鲜。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国人都读过《大学》,都明白“止于至善”的含义。但是只要心存“止于至善”的信念,追求“至善”的生命状态,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生命形态便会更加可爱。因为,“至善”本就该是我们人生永恒的追求和生命的最高境界。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男孩从监狱参观回来,问爷爷:“为什么监狱里会有那么多坏人?”爷爷想了想答到:“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团火。”“什么火?”男孩问。“那是罪恶的火。”爷爷答。“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火种,而让它燃烧起来的是那些添柴火的人。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者他们见过的人都可能会是添柴人。”“这是为什么?”男孩问。“孩子,如果父母经常打骂他们,老师总是责备他们、惩罚他们,同学老师欺负他们,朋友常常
带他们酗酒、赌博、偷窃甚至抢劫,见过他们的人对他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些鞭打、责骂诱惑、贪婪、冷漠的柴火就可能点燃他们心中罪恶的火种就会熊熊燃烧起来。”“爷爷,那怎么才能让他们灭掉那罪恶之火呢?”“你灭不掉的,你只能少为他们添一把罪恶的柴火,但你也可以为他们添加一把善良的柴火。因为每个人除了一个罪恶的火种,还有一个善良的火种,它包括和平、欢乐、希望、善良和爱的火焰,善良之火能战胜罪恶之火。”其实,我觉得不论是怎样的添柴人,他们仅仅只是添柴人,而真正摆放柴火的人仍然是我们自己,就看我们怎样去看待事物。
善良的人在即使面对罪恶时也会用善良的火种去扑灭,力求去追求至善的完美。其实官场和商场也是一样,为政者希望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名显赫,政绩卓著,飞黄腾达。经商者希望自己财如旭日腾腾起,利似春潮滚滚来。在官与商的心目中,升迁和盈利永远是完美的标识。如果当干部,能够权为民用,造福人民,如果经商,能诚信经营,取财有道,那么,也很好。但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就拿最近南通市闹得沸沸扬扬的市民抵制日本王子集团在南通设置排污
系统事件,愤怒的民众因为市委书记因一己私利视百姓的利益为无物而对其大打出手。如果不是网络,估计所有其他地方的人会因为“媒体审查”还无从得知这一事件的始末呢。可是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政府的悲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悲哀。依然记得宋美龄曾在听到记者夸赞中国政府廉洁时曾说:“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利的味道。”事实证明宋美龄是正确的。如果政府官员能够先修德修身,才能管理
地方,凡事都追求达到至善的境地,又怎会有如今动荡不安的中国呢?如果他们常常冷静地问问自己:我所最追求的,是我所要的那个完美吗?这个“完美”是真实的吗?是属于我的吗?它真的美吗?我以如此高昂的身家和代价来追求,值得吗?常做这样想,就能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晴空万里。就能返朴归真,淡薄名利,主动退出三界火宅,进入清凉世界,找到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完美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别的,就是从心灵上,人格上,身体上,为人上,行为上都“止于至善”。
可是,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的无奈。就像史铁生《树林里的故事》里那样,看过后总是会忧伤难过。“人们说,她是个疯子。她常常到河边那片黑苍苍的树林中去游荡,穿着雪白的连衣裙,总“嘀嘀咕咕”地对自己说着什么,像一个幽灵。那儿有许多昆虫:蝉、蜻蜓、蜗牛、蚂蚱、蜘蛛……她去寻找每一只遇难的小虫。一只甲虫躺在青石上,绝望地空划着细腿。她小心地帮它翻身。看它张开翅膀飞去,她说:“它一定莫名其妙,一定在感谢命运之神呢。”几只蚂蚁吃力地拖着一块面包屑。她用树叶把面包屑铲起,送到了蚁穴近旁。她笑了,想起一句俗话:天上掉馅饼。“它们回家后一定是又惊又喜。”她说,“庆祝上帝的恩典吧!”一个小伙子用气枪瞄准着树上的麻雀。她急忙捡起一块石子,全力向树上抛去。鸟儿“扑棱”飞上了高空……几个老人在河边垂钓。她唱着叫着,在河边奔跑,鱼儿惊惶地沉下了河底……孩子们猫着腰,端着网,在捕蜻蜓。她摇着一根树枝把蜻蜓赶跑……这些是她最感快慰的事情。自然,这要招
来阵阵恶骂:“疯子!臭疯子!”但她毫无反应。她正陶醉在幸福中。她对自己说:“我就是它们的上帝,它们的命运之神。”然而,有一种情况却使她茫然:一只螳螂正悄悄地接近一只瓢虫。是夺去螳螂赖以生存的口粮呢?还是见瓢虫死于非命而不救?她只是双手使劲地揉
搓着裙子,焦急而紧张地注视着螳螂和瓢虫,脸色煞白。她不知道该让谁死,谁活。直至那弱肉强食的斗争结束,她才颓然坐在草地上,“我不是一个善良的上帝。”她说。而且她怀疑了天上的上帝,他既是芸芸众生的救星,为什么一定要搞成这你死我活的局面?
她在林中游荡,“嘀嘀咕咕”的,像一个幽灵。一天,她看见几个孩子用树枝拨弄着一只失去了螫针的蜜蜂。那只蜜蜂滚得浑身是土,疲惫地昏头昏脑地爬。她小时候就听姥姥讲过,蜜蜂丢了螫针就要被蜂群拒之门外,孤独地死去。蜜蜂向东爬,孩子们把它拨向西,它向西爬,又被拨向东。她走过去,一脚把那只蜜蜂踩死了。她呆呆地望着天空……
她从此不再去那树林。”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无奈与生命的伤痛呢。无论是走过低地坛还是走进树林,那一个生命的沉思者与独语者,在向我们昭示对生命与善的永恒的哲理思考。生死,爱恨,现实与梦想,遗憾与领悟,交织成他生命的第久交响曲,以其深沉与激昂的强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也许真该学习一下水流吧,千姿百态仍旧不掩藏其本真,润物,无声。最后我想引用一下六祖惠能法师向弟子说法时的偈诗来结束这篇论文: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