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教育支出所占比重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正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1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
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纷纷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我们知道: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太合理。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现在已经是2006年,分析我国1993-2002十年的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离目标相距甚远。
虽然从96年开始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缓慢上升,但是如果从计划应投资金与实际所投资金方面分析,2000-2002年全国计划投入的教育资金为11662.938亿元,实际投入的教育资金为9192.98亿元。
这就意味着三年间政府欠下的短缺额达到了2469.958亿元,无形中使我国几亿贫困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在15%以下、20%、30-40%、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应达到2%、3%、4-5%、5-6%。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还严重偏低。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比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水平。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
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的1/10。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很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除了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表1 1993-2009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
年份
财政教育支出(亿元)
GDP(亿元)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1993
867.76
34634.4
2.51
1994
1174.74
46759.4
2.51
1995
1411.52
58478.1
2.41
1996
1671.70
67884.6
2.46
136875.9
2.79
2005
2.82
2006
3.00
2007
3.32
2
自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支出增长率均在10%以上,2000年至2007年短短8年间,教育经费支出提高了3倍多;另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7年中国实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2148.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3.8%,形成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个增长小高峰。
财政教育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政府支出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政府支出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在我国现行预算制度下,主要包括:(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3)科技三项费用。
(4)农业支出。
(5)林业支出。
(6)水利和气象支出。
(7)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
(8)教育事业费。
(9)科学事业费。
(10)卫生经费。
(1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13)国防支出。
(14)行政管理费。
(15)外交外事支出。
(16)公检法司支出。
(17)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18)债务本息支出。
(19)其他支出。
政府支出按具体用途分类,是同国家预算科目的设置相一致的,这种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
我们就其中某一项政府支出,例如教育支出来具体分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事业也因此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长,但同时存在较多问题。
一、国际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国外教育经费来源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即是“财政性教育拨款”;二是私人出资(如非政府性组织的捐赠),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
从05年的数据分析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比重的5%。
(而我国尚为4%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可以看看其后的因素: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
一般而言,城乡教育均等化越高,拨款水平也就越高。
2、后中等教育政策。
3、高等教政策,各国因分担政策的不等化,而有较大差异。
有数据表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下表:表1 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年份财政支出总额/亿元财政支出/亿元GDP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教育支出占GDP比/%2000 2562.61 15885.50 99214.6 16.13 2.63 2001 3057.01 18902.58 109655.2 16.17 3.142002 3491.40 22053.15 120332.7 15.83 3.322003 3850.6 24649.95 135822.8 15.62 3.282004 4465.86 28486.89 159878.3 15.68 2.792005 5161.08 33930.28 183084.0 15.21 2.802006 6348.36 40422.73 209407.0 15.18 3.012007 8280.21 49781.35 249529.9 16.32 3.322008 10449.63 62592.66 300670 16.32 3.482009 12309.66 75220.00 335353 16.37 3.6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中,我们可以得出:1、我国的教育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从数据上,近年来的教育支出增长大致保持在10%,表明了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差距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人均国民总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经济总量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加快,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
1.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而中国在内需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
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4.9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8.6%,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的98%;2010年为5.8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我国粗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等初级工业品产量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新闻纸、服装和鞋类、玩具等制造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4%,相当于美国的108%,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2012020629 金融4班李嘉丹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也使得家庭负担过重。
对此,在2010年7月13日到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加大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决心;同时,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二、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很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
而除了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准公共物品。
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从实践角度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意思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财务管理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Abstract: this article an alyzes the cha nges of the fiscal spe 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a 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 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 ing the rati on ality and irrati on ality of the major cha nges.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
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
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图1 : 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T-经汾建讼费TB-社会文製费一*-国防费—行政宜理费-------- 技他主出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47 2^WB7T -*• JKJOJJ 甜巴丿一 WT 一2001200Q 2003 冷M 20C62006 £CO7 2 畑 200«SOU ^012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年伪财政总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上匕重2000 1588^^0 1922.37 12.10% 2C01 18002.581387.40 10.51%2002 22053.152636.2211.95%2003 24S49.95 2S55.91 10. 2001 23436.69 3116.0510.94% 2005 33030.23 逅日& S510.90% 2006 40422. V3 4961. 78 10.79% 2007 49731.356447.1& 10.94%2006 e2E92.es6804. 29 10.87%20007S299.937606.689.57%进料来源|根据相关国家統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相黄数据整理得出. 2、财政数据分析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 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 1、图1)。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浅析
讲 ,地 方政府财政 收入远远 不足。而高等教育主要靠地方投入 ,
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不公平。 . 政府对少数重点高校专项拨款 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足够 的收入 ,就一定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 数额巨大,而对其他学校的经费投入锐减。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 充足 。而现实中,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 ,更多地关注与其 面子工程 ” ,高等教育办 的好坏与其政绩关 系 费, 得到经费的学校不断对学校设施进行重复建设而得不到经费的学 政绩考核相关的 “ 校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都得不到保证。国家对少数 95 8 工程学校投入 不密切 ,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干脆把办高等教育的钱用来做 “ 政绩 大量资金, 以北大, 清华 , 复旦为代表的一些名校在短短几年内就获 工程” 。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足的高等教育投入少之又少。 取了 l 亿元巨额资金。从统计数据来看,20 年中央部门高校生均 8 01 3 缺乏法制化的高等教育资金预算的监督体 系。不论是地方政 . 教育经费支出为2502 元, 30 .3 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 1734 府还是中央政府,每年都会做关于高等教育投入的预算,但是,事 24 . 2 元,中央部门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地方高校的 18 倍 ;占 实往往是预算与实际投入不符。预算了却没有足够的投入,这主要 .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9 % 学生人数 8 的地方高校获得的教育经费 是 由于我们缺乏一套法制化的预算约束监督体 系。因为缺乏监督 , 2、
一
二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 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 1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目人口基数大,这两个客观方 . 并 .
我 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 在的问题分析
I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数量不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 我国 以下几个方面 : 财政对高等教育提供资金不足。 99 l9年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连续六年均 以2 . %的增长率迅速发展, 72 2 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同步增长。 面的原因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 ^ 在现阶段不可能充足。办 盂 卜般 用教育投资比例衡量—个 国家对教育投_ 人力度。95 19年高教 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经 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9 年为24%,19 年为 24o, 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这就在总量上限制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1 96 . 6 97 . / 90 19 年达 25%,但仍低于世界52 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我国人 口基数大 ,需要受教育的人数多,这就使得分摊到 98 . 5 ./ 0 40 o 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 度报告显示,98年世界各国 “ / l9 公共 每个学生的经费很少, 甚至一些学生被排除在受高等教育的范围之外。
教育支出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高效地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尽管财政近年来在财政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文章首先概括了财政教育支出的总体状况,进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结构教育转移支付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正确分析和解决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由表1可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从表1中,自1991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都保持在15%以上,最高的1996年曾一度达到21.06%。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
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
二是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67%,年平均提高0.17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目标如期实现
万方数据
90国家财政工作概况
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包括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 出让收益计提的教育资金;三是企业办学、校办产业等其 他财政性教育经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问题。2011 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 的意见》,从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提高财政教 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 育的比重、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 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方面, 提出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7月初,国务 院专门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有 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制定了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 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具 体办法,建立了财政教育投入信息月报制度,召开了全国财 政教育投入情况分析会,赴有关省份开展了实地调研,加强 督促检查。2012年1月、9月和12月,财政部3次向各地下 发明传电报,对做好财政教育投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 财政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 加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各地区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大幅度 增加地方财政教育支出。 近两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占GDP比例4%目标如期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卜2020
年)》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比例,2012年达到4%的目标。按照现行教育经费统计体 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三部分:一是公共财政预算 安排的教育经费,包括“205教育”科目安排的教育支出以 及其他科目安排的教育支出,这部分经费是主体;二是政
中国国债目前流动性仍然较低,债券市场上的流动资金管
近10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
近10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实证分析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决定了它的经济发展,决定了它的未来命运。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的发展失衡,严重影响经济的协调发展。
就我国目前现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十分突出,城乡二元体制的严重阻碍,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支出的东、中、西部失衡,以及教育支出的城乡失衡。
关键字:教育支出;失衡;城乡二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日益崛起,社会主义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日益完善。
教育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针对于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国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支出的失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
下面,对于我国近十年来教育支出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教育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样,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我国教育发展也取得显著提高。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财富增多,国家财富增多于是国家购买性支出增加,经济效益的形成,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加,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过来,因为教育支出作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它也可以看作是一项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其投入增多,将会给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于是,教育的发展,它又将返回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正像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教育投入使得该国或该地区人力资本得到增强,进而就会带动国家或地区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1】过去的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10.7%,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活动的支出量分析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活动的支出分析比较2009130395 朱慧韬图片来源: 世界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教育的支出也不尽相同。
上面的图片显示了世界上,教育支出占全国生产总值最多的10个国家,由于每个国家的实际GDP不同,所以从表中无法实际看出教育支出的多少,但是从侧面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在选取不同国家来进行教育活动支出比较时,就选择了古巴这个占GDP到18%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家。
一、世界不同国家教育支出状况1、发展中国家(1)古巴在西班牙统治结束的1898年,古巴有63.5%的文盲率。
在这之后,古巴领导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免费教育。
古巴领导人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育成为政府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始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考虑。
不管经济情况如何,政府都保持对教育的充分投入,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即使在内有经济困难、外有军事威胁的1990年,古巴的教育经费也比军事开支多1倍。
在革命后的40多年中,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从1959年人均12比索增加到2001年人均212比索;2002年教育经费为31.21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到2010的18.7%。
1996年占GDP的10%在古巴,教育是国家的事,一切教育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40多年来始终不变。
革命胜利后,为了尽快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古巴政府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是开展扫盲运动,扫除文盲;二是大办学校教育,使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上学。
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使他们都能上得起学。
革命前,广大贫苦的工农群众由于经济原因无法送子女上学,革命后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
因此,古巴领导人在国家财政还很紧张的革命胜利初期便毅然决定对各级教育都实行免费,从而使全体公民在享有受教育权方面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这一政策是古巴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作者:梁紫荃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期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与建议梁紫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摘要: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较以往,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本文通过以往财政数据来分析目前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在与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数据对比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见解。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结构优化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00-02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一)支出规模从整体上看,我国对教育的支出平均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2012年为例,当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4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2.2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经超过4%,此外,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量规模与人均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呈放缓态势。
1.总量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教育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增长率方面,2010-2014年总涨幅高达67.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突破79%。
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支持教育的费用对教育支出总额的增长贡献明显。
2.人均规模该部分选取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0-2014教育支出总额、全国大陆人口及人均支出增长率来分析教育支出的人均变化趋势。
从绝对总量来看,我国的教育人均支出总额随着总人口的增加逐年增长,但人均增长水平在2012年开始减少,在2013年增长率锐减至5.6%,与总量规模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我国教育人均收入在后期微显出了“疲软”态势。
(二)支出结构1.区域我国教育支出与地方财政关系密切,因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地方有能力负担当地的教育发展,教育投入相对较大,而在欠发达地区则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
由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下表),在北京、上海经济发达区,人均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较高,而在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则出现了人均支出水平偏低的情况,1390元远远低于了部分西部地区。
中国近年教育行业财政支出
中国近年教育行业财政支出问题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教育已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2012年我们教育经费支出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4%。
据悉,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
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相比之下,美国2007年教育经费仅占财政总支出的 2.4%。
面对如此大的差距,国人是应当为我国大比例投资教育的大方拨款之举感到自豪心安;抑或私下狐疑,缘何教育支出的正差距却引致教育质量、教育成果的负差距?的确,大比例的教育财政支出是否就意味着教育情况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我们论证一下身居第一要位的教育支出对于改善民生的效果。
有以下事例可供参考:根据零点公司2006年对全国4128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1/3。
农村家庭每年用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花费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20%。
城乡贫困人群中有40%~50%的人提道“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
从此项数据来看,国家的“大手笔”教育支出似乎并没有令国民受益良多。
虽然调查年份距今已四年,但结果极具参考价值——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教育,为何纳税人依旧辛苦地为教育买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教育投入方向的严重失衡——行业技校的财政拨款不足。
早在2006年温家宝总理就指出“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
”这无疑是具有先见之明的明智之举。
但近年来,大量优良的行业技校因经费问题而面临关闭。
继续经营的技校也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财政拨款不足而无法确保教育的“硬件设施”,造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下降。
可见,增加行业技校的财政拨款,使国民教育投入方向均衡化是我国财政支出应采取的大方向。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而行业技工的劳动市场却严重供不应求。
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ND 表12000-201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规模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树玲1,辛江杉2(1.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财政性教育支出是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达到80%以上。
相对于其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仍然偏低,财政性教育支出城乡之间配置失衡,财政性教育支出地区间差异过大,不同级次政府间权责匹配度差,支出方式单一。
据此,应该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GDP 中的占比,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的差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方面的事权并优化支出方式。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支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总额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06-0074-03收稿日期:2020-03-12作者简介:王树玲(1968-),女,山东沂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政学与政府会计;辛江杉(1997-),女,济南人,研究方向:财政学与会计学。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性特征,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秉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应该不断扩大。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是一个使受教育者产生变化的过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所以是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必然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的需求和水平也势必会提升,国家需要相应提高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因此,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客观反映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首先介绍一下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上找到的:“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09年预算安排,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在预算执行中,预备费的安排也主要用于上述领域,使各项重点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得到较好保障。
1.农林水事务支出3501.24亿元。
2.教育支出1981.3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加377.69亿元,增长23.6%。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567.62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413.77亿元。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出666.1亿元,全国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12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支持解决88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对符合当地政府接收条件的全部免除学杂费、借读费,补助资金51.7亿元。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稳步实施。
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支出80亿元,改造校舍1.2亿平方米。
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建设,支出11.3亿元。
对约426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补助资金24亿元。
全国约470万名高校和112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支出162.3亿元。
从2009年9月1日起,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原来的240-28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
启动中央高校减轻债务负担试点工作,补助103亿元。
实施“211工程”等,支出420亿元,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3.医疗卫生支出1277.14亿元。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96.66亿元。
5.保障性住房支出550.56亿元。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0.73亿元。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 欠账超1.6万亿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欠账超1.6万亿2011年03月08日00:46中国经济周刊张璐晶我要评论(91)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教育经费10年“欠账”超1.6万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 |两会现场报道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
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
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也就是说,按此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4条也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那一目标,迄今也尚未实现。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
2002年到2003年间,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0.06%的倒退。
截至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
在边远地区,多年不引进中小学教师,或者留用多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师和60岁以上的男老师“超期服役”、不让退休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拉开中西部差距。
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也是经常被地方官员提及的原因,就是“财政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我国教育支出所占比重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8日表示,财政部门将努力确保目标实现。
戴柏华就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的相关问题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访谈时说,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有力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2009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9%,201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但与占GDP4%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
“客观上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既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就是财政教育投入努力程度,也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
”戴柏华说,这几年来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2008年这一比重就已高于很多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充分表明了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很高。
他指出,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稍低,主要是与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偏低有关。
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很重,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戴柏华坦言,实现4%的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也很艰巨。
下一步,财政部门在确保实现法定增长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向教育倾斜,加大一般预算投入,明显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认真落实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政策,多渠道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
针对社会关注的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戴柏华透露,为推动解决“入园难”问题,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安排3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地方财政也将加大这方面投入。
同时,将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创新扶持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并支持加强对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