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第5章
图论第5、6章
第5章 对集
算法用生长“以u为根的M交错树”的 方法 ,来系统地搜索M可扩路. 树中除 u外都是M饱和的,直到碰到第一个 M 不饱和的顶点时,即得一M可扩路.当树 不能再生长下去时,即有N(S)=T.
本算法是个‘好’算法: 从一个M到 下一个,至多进行X次搜索运算;M 至多扩大X次.
例:
5.5 最优分派问题
第5章 对集
构作一个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G,其中 X={X1, X2, …, Xn},Y={Y1, Y2, …, Yn}, 并且Xi与Yj相连当且仅当工人Xi胜任工作Yj. 于是问题转化为确定G是否有完美对集的问 题.
下面给出的算法称为匈牙利算法,对任意 一个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G,它寻找G 的一个饱和X中所有顶点对集,或找到X的 一个子集S,使|N(S)| < |S| .
第5章 对集
若G有正常的k边着色,则称G是k边可着色的. 每个无环图都是ε边可着色的; 若G是k边可着色的,则一定是k+1边可着色的. 使G为k边可着色的最小整数k称为G的边色数, 记为χ’(G) . 若G的边色数为k,也称G是k边色的. 下图的边色数是多少?
第5章 对集
显然,在任何正常边着色中,和任一顶 点关联的边必须分配以不同的颜色,因 此
第5章 对集
定理5.2(Hall 1935) 设G是具有二分类(X,Y) 的偶图,则G包含饱和X的每个顶点的对集当 且仅当
|NG(S)|≥|S| 对所有S ⊆ X成立.
❖Hall定理是图论中最有用的定理之一,它 在数学及其他许多学科中都有应用.
Hall定理的证明
第5章 对集
必要性 假设G包含对集M,它饱和X的每个顶 点,并设S是X的子集. 由于S的顶点在M下和 N(S)中相异顶点配对,显然有|N(S)| ≥ |S| .
图论期末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目录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1)二路和连通性 (3)第二章树 (3)第三章图的连通度 (4)第四章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5)一,欧拉图 (5)二.哈密尔顿图 (6)第五章匹配与因子分解 (9)一.匹配 (9)二.偶图的覆盖于匹配 (10)三.因子分解 (11)第六章平面图 (14)二.对偶图 (16)三.平面图的判定 (17)四.平面性算法 (20)第七章图的着色 (24)一.边着色 (24)二.顶点着色 (25)第九章有向图 (30)二有向树 (30)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1.点集与边集均为有限集合的图称为有限图。
2.只有一个顶点而无边的图称为平凡图。
3.边集为空的图称为空图。
4.既没有环也没有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5.其他所有的图都称为复合图。
6.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或二部图):是指该图的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非空)子集X 和Y ,使得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X 中,另一个端点在Y 中。
7.完全偶图:是指具有二分类(X, Y)的简单偶图,其中X的每个顶点与Y 的每个顶点相连,若|X|=m,|Y|=n,则这样的偶图记为Km,n8. 定理1 若n 阶图G 是自补的(即),则n = 0, 1(mod 4)9. 图G 的顶点的最小度。
10. 图G 的顶点的最大度。
11. k-正则图: 每个点的度均为 k 的简单图。
例如,完全图和完全偶图Kn,n 均是正则图。
12. 推论1 任意图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13.14. 频序列:定理4 一个简单图G 的n 个点的度数不能互不相同。
15. 定理5 一个n 阶图G 相和它的补图有相同的频序列。
16.17.18. 对称差:G1△G2 = (G1∪G2) - (G1∩G2) = (G1-G2)∪(G2-G1)19. 定义: 联图 在不相交的G1和G2的并图G1+G2中,把G1的每个顶点和G2的每个顶点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称为G1和G2的联图,记为G1∨G220. 积图:积图 设G1= (V1, E1),G2 = (V2, E2),对点集V = V1×V2中的任意两个点u =(u1,u2)和v = (v1,v2),当(u1 = v1和 u2 adj v2) 或 (u2 = v2 和 u1 adj v1) 时就把 u 和 v 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G 称为G1和G2积图。
第五章 图论
图论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 运筹学,运输网络,集合论等(如用关系图来 描述一个关系)。
计算机领域,其可应用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计算机制图,数据结构)
§1
图论基本概念
1-1 图的实例 问题1、哥尼斯堡桥问题
A C B D C B A D
问题:一个散步者能否从任一块陆地出发,走过七 座桥,且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同理,结点间按别的对应方式,便都不存在一一对应
关系。
所以G1,G2不同构。
两图同构有必要条件:
(1)结点数相同; (2)边数同; (3)次数相同的结点数目相等。
1-5 多重图与带权图
1.5.1 多重图 定义11、一个结点对对应多条边,称为多重边。
包含多重边的图称为多重图,否则,成为简单图。
如:
如:基本通路:p1,p2,p3.
简单通路:p1,p2,p3,p5,p6. p4,p7既不是基本通路,也不是简单通路。
定义3、起始结点和终止结点相同的通路称为回路。 各边全不同的回路称为简单回路,各点全不同 的回路称为基本回路。
例2、上例中,1到1的回路有: c1: (1,1,),c2: (1,2,1),c3: (1,2,3,1), 1 2
例2、设有四个城市c1,c2,c3,c4;其中c1与c2间, c1与c4间,c2与c3间有高速公路直接相连,用图表 示该事实。 解:G=<V,E>,其中:V={c1,c2,c3,c4}, E={l1,l2,l3}={(c1,c2),(c1,c4),(c2,c3)} 例3、有四个程序p1,p2,p3,p4,其间调用关系为p1 p2, p1 p4,p2 p3,用图表示该事实。 解:G=<V,E>,V={p1,p2,p3,p4}, E={l1,l2,l3}={(p1,p2),(p1,p4),(p2,p3)}
运筹学-图论
根据此图便可找到渡河方法。
(1,1,1,1) (1,1,1,0) (1,1,0,1) (1,0,1,1) (1,0,1,0) (0,0,0,0) (0,0,0,1) (0,0,1,0) (0,1,0,0) (0,1,0,1)
简单链:(v1 , v2 , v3 , v4 ,v5 , v3 )
v2
简单圈: (v4 , v1 , v2 , v3 , v5 , v7 , v6 ,v3 , v4 )
v6
v4
v5
v3
v7
连通图:图中任意两点之间均至少有一条通路,否则称为不连通 图。
v1 v5
v1
v6
v2
v2
v4
v3
v5
v4
v3
连通图
以后除特别声明,均指初等链和初等圈。
不连通图
有向图:关联边有方向 弧:有向图的边 a=(u ,v),起点u ,终点v; 路:若有从 u 到 v 不考虑方向的链,且 各方向一致,则称之为从u到v 的 路; 初等路: 各顶点都不相同的路; 初等回路:u = v 的初等路; 连通图: 若不考虑方向是
无向连通图; 强连通图:任两点有路;
端点的度 d(v):点 v 作为端点的边的个数 奇点:d(v)=奇数;
偶点:d(v) = 偶数; 悬挂点:d(v)=1; 悬挂边:与悬挂点连接的边; 孤立点:d(v)=0; 空图:E = ,无边图
v1
v3
v5 v6
v2
v4
图 5.7
v5
v4
V={v1 , v2 , v3 , v4 , v5 ,v6 , v7 }
圈:若 v0 ≠ vn 则称该链为开链,否则称为闭链或 回路或圈;
第五章_图论2
通路定理
[定理]通路定理 在n阶图G中,如果有顶点u到v (u v) 的通路,那么u到v必有一条长度小于等
于n1的基本通路。
7
通路定理证明
定理:在有n个顶点的图G中,如果有顶点u到v的通路,必有长 度不大于n-1的基本通路。
证明:(1)先证明u和v之间存在基本通路 若uv之间的通路P中有相同的顶点,则从P中删除相同顶点之间
路径,直到P中没有相同顶点,这样得到的路径为u和v之间的基 本通路。
(2) 再证基本通路长度不大于n-1 (反证法)设u和v之间的基本通路的长度≥n。 ∵ 一条边关联两个顶点, ∴长度≥n的基本通路上至少有n+1个顶点。 ∴至少有两个相同顶点在u和v之间的基本通路上,这与基本通路 的性质“任意两个顶点不同”相矛盾。
图G从vi点到vj点有通路当且仅当?
bij = 1
21
图的连通性与可达矩阵
有向图的连通性(n1): 设有向图G的可达矩阵为B
(1) G强连通 B中元素全为1 (2) G是单向连通的 B中所有关于主对角线对称
的两个元素中至少一个值为1
无向图的连通性(n1): 设无向图G的可达矩阵为B
G连通 B中元素全为1
[定义]基本通(回)路
结点各不相同的通路称为基本通路。 中间结点各不相同的回路称为基本回路。
A
基本通路:ACEBD
B
E
基本回路:ABCDEA
C
D
5
有向通(回)路
[定义]有向通(回)路 若通路v0v1 … vn各边是有向边,且vi-1和vi 分别是有向边的始点与终点,则称该通路为 有向通(回)路。
通路uxv相连。
由u和v的任意性,可知~G是连通的。
27
图论5-8章-习题课
证明:设 G 的对偶为 G*,则 G* 是连通的。必要性: G 为二部图,则 G 中无奇数长度回路,故 G* 中无奇数度顶点,因此 G* 是一个欧拉 图。充分性:G* 是一个欧拉图,则 G* 中无奇数度顶点,故 G 中 无奇数长度回路,因此 G 为一个二部图。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图论》4-8 章 习题课
14. 匈牙利算法求二部图的可增广道:如图,设初始匹配 {(x2, y2), (x3, y3), (x5, y5)},求其最大匹配。
x1
x2
x3
x4
x5
y1
y2
y3
y4
y5
28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图论》4-8 章 习题课
12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图论》4-8 章 习题课
7. 证明:k 色图 G 中至少有 k(k1)/2 条边。
13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图论》4-8 章 习题课
7. 证明:k 色图G中至少有 k(k1)/2 条边。 证明:按 G 的一个 k 正常着色方案划分 G 的顶点为 k 个集合 V1,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图论》4-8 章 习题课
2. 证明:Perterson 图不是平面图。
证二:反证。设其为平面图。由图示,每个面至少有5条边,即 l=5,代 入:
m (n 2)l l2
得: 3m 5(n2) 将 n =10, m =15 代入得 45 40,矛盾。
4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分。
v1
v2
图论1
称矩阵A为G的邻接矩阵。
例:
v5 v1 v2 v3 v4
0 0 其邻接矩阵为: A 1 0 0
1 0 0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1 0 0
当G为无向图时,邻接矩阵为对称矩阵。
四、图的同构 定义4 设图G=(V,E)与G’=(V’,E’),若它们 的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并且保持同样的相
(6)T中任意两点,有唯一链相连。
证明:(1)→(2) 由于T是树,由定义知T连通且无圈。只须证明m=n-1。 归纳法:当n=2时,由于T是树,所以两点间显然有且
仅有一条边,满足m=n-1。
假设 n=k-1时命题成立,即有k-1个顶点时,T有k-2条边。 当n=k时,因为T连通无圈,k个顶点中至少有一个点次为 1。设此点为u,即u为悬挂点,设连接点u的悬挂边为[v, u],从T中去掉[v,u]边及点u ,不会影响T的连通性,得 图T’,T’为有k-1个顶点的树,所以T’有k-2条边,再把 ( v,u)、点u加上去,可知当T有k个顶点时有k-1条边。 (2)→(3) 只须证T是连通图。 反证法 设T不连通,可以分为l个连通分图(l≥2), 设第i个分图有ni个顶点,
v3 v1 v2
(a)
v5 v6 v1 v4
v3
v5 v6
v2
(b)
v4
(b)是(a)的一个支撑树。
定理1 图G=(V,E)中,所有点的次之和为边数
的两倍, 即
vV
d(v) 2q
4、奇点与偶点
次为奇数的点称为奇点,否则称为偶点。
定理2 任一图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证明:设v1和v 2分别是G中的奇点和偶点的集合,由定 理1,有
图论第5章
饱和V1的每个顶点的匹配
V2 s1 s2 s3 s 4 s5
9
2、Hall定理(相异性条件)
取图 G 的一个顶点子集S,令 N (S) = { v | 存在 u∈S,且v与u 相邻} 称 N (S) 为 S 的邻集。
v1
例如图
v8
v7
v6
中
v2
v3
v4
v5
取 S = {v1, v2}, 则 N (S) = {v8, v3,v1, v2}
5
2、贝尔热定理
定理1(Berge, 1957) G 的匹配 M是最大匹配当且仅当 G 不含 M 可扩路 . (等价于: M不是最大匹配当且仅当 G 含 M 可扩路 ) 证明 :证明其等价结论。 充分性:假设M是G的匹配,并设G 包 含的M可扩充路 为
v0v1…v2m+1 , 定义M′ E 为
M′= (M\{ v1v2, v3v4,…,v2m-1 v2m})∪{ v0v1, v2v3,…,v2m v2m+1} 则M′是G的匹配,且 | M′| = |M| +1,因而M就不是最大匹 配。
类似于定理2的证明,可知T中的每个顶点都是M*饱和的 ~ ,并且N(S)=T。定义 K = (X\S)∪T(见图)。
S U X \S
T=N (S)
20
则G的每条边必然至少有一个端点在 K 中,因为否则就 存在一条边,其一个端点在S中,而另一个端点在Y\T中, ~ K 这与N(S)=T相矛盾。于是 是G的覆盖。并且显然有
v1 x3
12
由(2.2)式和(2.3)式推出
|N(S )| = | T |= |S |-1< |S | 这与假定(2.1)式矛盾。 所以M*饱和X的所有顶点. 推论 若G是k正则偶图(k>0),则G有完美匹配。 证明 设G是具有二分类(X, Y)的k正则偶图 (k>0)。首先有 |X| = |Y| (习题1的9). 任取X的一个子集S ,令 E1={e | e∈E,并且 e 与 S 中的顶点关联}
第五章 图的基本概念-离散数学
Co
e4
e7
bo
oc
8
图 论
无向完全图:每对顶点间均有边相连的无向 简单图。N阶无向完全图记作Kn.
o o K2 o K3 o o o o K4
1 2
o o
o o o K5 o o
无向完全图Kn, 有边数
n( n − 1)
竞赛图:在的每条边上任取一个方向的有 向图.
9
图 论
有向完全图:每对顶点间均有一对方向相反 的边相连的有向图。例如:
2
图 论
5.1 图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5.2 通路 回路 图的连通性 5.3 图的矩阵表示 5.4 无向树 5.5 欧拉图和哈密顿图 5.6 平面图
3
图 论
§5.1 图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例1. 多用户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状态变换图:
就绪 r 进程调度 ro 执行 e o w V={r,e,w}
E={<r,e>,<e,w>,<w,r>}
图 论
2
2. 回路:如果一条路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个顶 点,则称此路是一个回路. ov e e 如右图中的 v o ov e e L1=v0 e1v1 e5v3 e6v2e4v0 e e L2= v0 e1v1 e5v3e2v0
0 1 4 1 2 3 5 6
2
o v3
22
3. 迹与闭迹
图 论
简单通路(迹) 顶点可重复但边不可重复的通路。 简单回路(闭迹) 边不重复的回路。 4. 路径与圈 初级通路(路径) 顶点不可重复的通路。 初级回路(圈) 顶点不可重复的回路。 例如右图中: o v0 L1=v0 e1v1 e5v3 e6v2e4v0 e1 e4 L2= v0 e1v1 e5v3e2v0 o v2 e2 e3 L3=v0 e1v1 e5v3 e2v0 e3v3 e6v2e4v0 v1 o e5 e6 L1和L2是闭迹, 也是圈. o v3 L3是闭迹,而不是圈.
图论第五章答案
10 . 假定一个连通的平面性 二部图有 v个顶点和 e条边.证明:若 v 3,则 e 2v 4.
证:由“连通平面二部 图”知:该图每个面的 边数至少为4.(推论5.7的相关讲解注 释). 1 则由面的度数关系得: 4r 2e,即r e.又由欧拉公式知: v e r 2, 则e v r 2 2 1 v e 2,即e 2v 4. 2
2, n为偶数; 20. 对于圈图Cn (n 3),证明: ' (Cn ) { 3, n为奇数. 证:此题是讲义第五章 P1 例5.1(3.)的变式. 对圈图Cn (n 3)的边着色 对圈图Cn (n 3)的顶点着色 .
21 . 证明:每一简单、 3 正则、 Hamilton图,都有 ’ 3.
11 . 平面上有 n个点,其中任两个点之 间的距离至少是 1.证明:在这 n个点中,距 离恰好为1的点对数至多是 3n 6.
证:此题同讲义第五章 P10 例5.4. 首先建立图G (V , E ), 其中V就取平面上给定的 n个点(位置也不变),两点间距离 为1时,该两顶点之间用一 条直线段连接.只要证明G是平面图即可 . 由平面图定义(如图G能示画在曲面S上且使G的边仅在端点处相交 ),可反设在G 中存在相交的两条边 . 不妨设不同的边 uv和xy相交于非端点处 o,其夹角为 (0 ). 若 (或0),则如图(a.)所示,存在两点 (点u和x, 或点y和v)距离小于 1,矛盾. 若0 , 则如图(b.)所示,由边uv和xy的距离均为 1可知,在u, v, x, y中至少有两 1 1 1 点使从交点o到这两点的距离不超过 .不妨设这两点为u和x,则 ou , ox . 2 2 2 1 1 此时,在uox中, ux ou ox 1.因而,点u与x之间的距离小于 1,矛盾. 2 2 因此G为平面图. 从而由推论5.6知,图G的边不会超过3n 6. 故在这n个点中,距离恰好为 1的点对数至多是 3n 6.
运筹第5章
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有甲乙丙丁戊己6名运动员参加ABCDEF6个项目的比 赛,报名情况如下表所示。试安排六个项目的比赛顺序, 做到每名运动员不连续参加两项比赛。
A 甲 B C D √ E F √ √ √ √ √
乙
丙 丁 戊
√
√
√
√
√
己
√
√
§2 连通图与子图
连通图
链 图G中,一个点和边的交替序列:
图G的一棵部分树
§3 树
注意: 一个图的部分树是连接这个图全部顶点的 最少边数的子图。
§3 树
寻求部分树的方法: →破圈法 →避圈法 图G的一棵 部分树
v2
e1 e4
e8
e2
e7
v1
v4
e3
e6
v5
e5
v3
§3 树
→避圈法
e1
v2
e4
e8
e2
e7
v1
v4
e3
e6
v5
e5
v3
v2
图G的一棵 部分树
图论
图论是运筹学一个重要分支 规划论是以线性模型为研究工具,解决实际
问题的优化问题。
图论是以图及其理论为研究工具,解决实际
问题的优化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学习图论的概念、理论、
方法与应用。
图论完整 的知识体系
第五章
图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内容
图的基本概念 连通图与子图 树
v1
e2
e8 e5
v4
e6
v5
v3
§3 树
[例2] 在下面图示的稻田中,至少挖开几条堤埂, 便可浇到所有稻田?
图论第5章 独立集与匹配
独立集
设G=<V,E>是简单图无向图, SV, S, 若S 中任何两个顶点都不相邻,则称这个顶点集合S 为图G的独立集。 若S是图G的独立集,但是任意增加一个顶点 就破坏它的独立性,则称这个独立集S为极大独 立集。 独立集S称为最大独立集,如果不存在独立集S’, 使 S’> S ,其中S为集合S的数。 G的最大独立集S的基数称为G的独立数,记作 (G)。
他指出在一个的棋盘具有处在配置下的64个格子在所给某个位置的皇后控制着同行同列以及包含这个格子的两条斜线上的所有格子这种皇后的最少个数为个格子在所给某个位置的皇后控制着同行同列以及包含这个格子的两条斜线上的所有格子这种皇后的最少个数为5左图显示了一种放置方法
第五章 独立集与匹配
独立集、支配集、覆盖集、匹配
点覆盖
设G=<V,E>, V*V, (1) V*是点覆盖(点覆盖集)——eE,vV*,使e 与v关联; (2) V*是极小点覆盖——V*的任何真子集都不是点覆 盖集; (3) 最小点覆盖——顶点数最少的点覆盖集; (4) 点覆盖数——(G)——最小点覆盖的元素个数。
图中,点覆盖数依次为3,4,7。
证明: 设S1是G的最大独立集, S2是G的最小点覆 盖,由前面的定理知V(G)-S1是点覆盖,V(G)-S2是 独立集。因而 V(G)- (G)= V(G) -S1 (G) V(G)- (G)= V(G) –S2 (G) 所以 (G)+(G)=V(G)。
边覆盖
{y2,x1} {y3,x3}
{x4}
{y2,y3} {y2,y3} {y2,y3}
y2饱和 y3饱和
{x4,x1} {y2} {x4,x1, x 3} {y2, y3}Βιβλιοθήκη 注意:不是每个支配集都是独立集;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高级课堂)
E
I
A
2 C
2
4
G
5
1S
2
3
3K
B2
2 F 2 26 J
D
H
高等课堂
26
[例]今有煤气站A,将给一居民区供应煤气,居民区各 用户所在位置如图所示,铺设各用户点的煤气管道所需 的费用(单位:万元)如图边上的数字所示。要求设计 一个最经济的煤气管道路线,并求所需的总费用。
E
I
A
2 C
2
4
G
5
1S
2
3
3K
例 : G1为不连通图, G2为连通图
G1
高等课堂
G2
8
5、支撑子图
图G=(V,E)和G'=(V ' ,E '),若V =V ' 且E ' E ,
则称G' 为G的支撑子图。
例 :G2为G1的支撑子图
v5
v5
v1
v4 v1
v4
v2
v3
v2
v3
G1
G2
高等课堂
9
例 : G2 是G1 的子图;
v2
e1 v1
H
高等课堂
24
[例]今有煤气站A,将给一居民区供应煤气,居民区各 用户所在位置如图所示,铺设各用户点的煤气管道所需 的费用(单位:万元)如图边上的数字所示。要求设计 一个最经济的煤气管道路线,并求所需的总费用。
E
I
A 3.5
2
C
2
4
G
5
1S
2
3
3K
B2
2 F 2 26 J
D
H
高等课堂
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上图是3-正则图,且可以1-因子分解,但不存在Hamilton圈。
定理9 若3-正则图有割边,则不可1-因子分解。 证明 若3-正则图G可1-因子分解,因去掉G的不含割边的1-因子 后,图中每个点均为2度,从而每条边均在回路中,特别地割边 也在回路中,矛盾。 注: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可能也没有1-因子分解,如彼得森图。
因与 S 中的顶点关联的边必与 N(S) 中的顶点关联,所以 我们可以推出E1 E2。 因此
k N S E2 E1 k S
由此可知
N S S
再根据Hall定理,可知G有一个饱和X的每个顶点的匹配M,
由于|X| = |Y|,所以M是完美匹配。
图G的一个覆盖: 指V(G)的一个子集 K,使得G的每条边都至 少有一个端点在 K 中。 G的最小覆盖: G中点数最少的覆盖。 例
|M|≤|M*|≤|
~ |≤|K|。 K
~ 由于|M|=|K |,所以 |M| = |M*|, | K | = |K|。
定理4(Kǒnig, 1931) 在偶图中,最大匹配的边数等于最小 覆盖的顶点数。 证明 设G 是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M*是G的最大 匹配,用U 表示 X 中的 M* 非饱和顶点的集,用 Z 表示 由 M*交错路连接到 U 中顶点的所有顶点的集。
所以,G有完美匹配。
例 彼得森图满足推论的条件(即没有割边的 3-正则图),故它有完美匹配.
注: 有割边的3正则图不一定就没有完美匹配 。
有完美匹配
没有完美匹配
§5.4 因子分解
图G的因子: G的一个至少有一条边的生成子图; G的因子分解: 将G分解为若干个边不重的因子之并。 n-因子:指n度正则的因子。 例:1-因子的边集构成一个完美匹配。 2-因子的连通分支为一个圈。
由于G是3-正则图,所以
vV (Gi )
dG (v) 3 V (Gi ) ,
1 i k
又因为
mi
vV (Gi )
dG (v) 2 E(Gi )
所以mi是奇数。 由于G没有割边,所以 mi 1。因此 mi 因此
3。
1 k 1 1 o(G S ) k mi dG (v) 3 S S 3 i 1 3 vS 3
关系:
(1) 完美匹配必是最大匹配,而最大匹 配不一定是完美匹配。 (2) 一个图的最大匹配必存在,但完美 匹配不一定存在。 (3) 图G 存在完美匹配的一个必要条件 是 G 的点数为偶。
设M 为图G的一个匹配 M 交错路:G 中由M中的边与非M 中的边交替组成的路。 M 可扩路:起点与终点均为M 非饱和点的M交错路。
例如, Г1 Г2 Г3
M 可扩路
取M = {红边}
M 交 错 路
可看出:对Г3 ,若取Г3中非 M 的边再连同 M 的不在 Г3中的边组成 M’,则 M’ 的边数比 M的边数多,这 表明 M 不是该图的最大匹配。
定理1(Berge, 1957)G的匹配 M是最大匹配当且仅当G不含 M 可扩路 。 证明 设M是G的匹配,并假设G 包 含M可扩充路 v0v1…v2m+1 , 定义M′ E 为 M′= (M\{ v1v2, v3v4,…,v2m-1 v2m})∪{ v0v1, v2v3,…,v2m v2m+1} 则M′是G的匹配,且 | M′| = |M| +1,因而M就不是最大匹 配。 反之,假设M不是最大匹配,且令M′是G的最大匹配,则 | M′| > |M| 置H = G[M△M′],这里M△M′表示M和M′的对称差。
Z={ v | v∈V,且v通过M*交错路与u连接 }。
S
置S = Z∩X 和 T = Z∩Y。
u
T=N (S)
由于M*是最大匹配,从Berge定理可知:u为Z中唯一的M*非 饱和点(否则将含 M * 可扩路)。且任意一对配对点v和w, 若v∈S,则必w∈T,反之亦然。
因此,| T |= |S |-1 而且 T N(S ) 。
于是 K 是G的覆盖,并且显然有
~ |M*|= | K |
~ 由定理3,是 K 最小覆盖。
~
例1 矩阵的一行或一列统称为一条线。证明:包含了一个 (0,1)矩阵中所有“1”的线的最小条数,等于具有性质“ 任意两个1都不在同一条线上”的“1”的最大个数。
证明 将(0,1)矩阵 Q qij 对应一个具有二分类 (X, Y)的 偶图G, 使其行代表X 中的元素, 列代表Y 中的元素, 且满足
又因N(S)中每个顶点v 均由一个M*交错路连接于u,故v∈Z, 从而v∈T, 这表明N(S ) T , 于是有T = N(S )。
由| T |= |S |-1 和T =N(S )推出
|N(S )| = | T |= |S |-1< |S |
这与假定(2.1)式矛盾。 所以M*饱和X的所有顶点。 推论 若G是k正则偶图(k>0),则G有完美匹配。 证明 G是具有二分类(X, Y)的k正则偶(k>0)。 由于G是k正则的,所以k|X|=|E(G)|=k|Y|,所以|X| = |Y| 。 任取X的一个子集S ,令 E1={e | e∈E, 并且 e 与 S 中的顶点关联} E2={e | e∈E, 并且 e 与 N(S) 中的顶点关联}。
置S =Z∩X ,T= Z∩Y。
类似于Hall定理的证明,可知T中的每个顶点都是M*饱和 的,并且N(S)=T。 S
定义 K ( X \ S ) T。
U
X \S
T=N (S)
~ 则G的每条边必然至少有一个端点在 K 中,因为否则就存在 一条边,其一个端点在S中,而另一个端点在Y\T中,这与 N(S)=T相矛盾。
H 的每个顶点在H中具有的度是1或2,因为它最多只 能和M的一条边以及 M′的一条边相关联。 因此 H 的每个分支或是由M和M′中的边交错组成的偶 圈,或是由M和M′中的边交错组成的路。 由于 M′包含的边多于M的边,因而H中必定有的一条 路P,其边始于M′且终止于M′,因此P的起点和终点在 H中被M′所饱和,在图G中就是M非饱和的。
1 0 Q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y1
y2
y3
y4
§5.3 Tutte定理与完美匹配
奇(偶)分支: 图的有奇(偶)数个顶点的分支, 我们用o(G)表示图 G的奇分支的个数。 定理5(Tutte, 1947) G有完美匹配当且仅当 o(G-S) ≤|S| , 对所有SV成立。 推论 每个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都有完美匹配。 证明:设G是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S是V的任意真子集。 用G1,G2,…,Gk表示G-S的所有奇分支,并设mi (1≤i≤k)是一 个端点在Gi,另一个端点在S中的那些边的条数。
例1 设图G 为: G的匹配有: M1 = {v1v8}
v1
v8
v7
v6
v2
v3
v4
v5
M2 = {v1v3,v8v4,v7v5} M3 = {v1v2,v8v3,v7v4,v6v5} 等等 对 M2,点v1是的饱和点,点v2是非饱和点。
M1 和M2既不是最大匹配,也不是完美匹配,而M3是 最大匹配,也是完美匹配。
n-因子分解:每个因子均为n-因子的因子分解,此时称G本身 是n-可因子化的。
一. 1-因子分解
若G有一个1-因子(其边集为完美匹配),则显然G是偶阶图。 所以, 奇阶图不能有1-因子。 定理6 完全图K2n 是1-可因子化的。 证明:可由下法来确定K2n的1-因子分解。 把K2n的2n个顶点编号为1, 2,…,2n。按照右图 进行排列。 除2n外,它们中的每一个数,按箭头方向移动 一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中,同一行的两点邻接 就得到一个1-因子,共有2n-1个不同的位置就 产生了2n-1个不同的1-因子,从而完成了K2n的 1-因子分解。
1 2 2n 2n-1
3
n
n+1
例 求K6的1-因子分解。
v1 v6 v5 v3 K6 v4 G2
v2
G1
G3
G4
G5
定理7 k-正则偶图(k>0)是1-可因子化的。 证明:因正则偶图存在完美匹配,即1-因子,从不断减去完美 匹配的方式就可得到正则偶图的1-因子分解。
例 将K3,3作1-因子分解 解 我们将X的点用数字1,2,3标记,而Y的点用1’,2’,3’来标 记,用置换G来表示K3,3中X的点与Y的点间之匹配关系,即
1 2 3 G1 1 2 3
1 2 3 G2 2 3 1
1 2 3 G3 3 1 2
则
1 2 3
1’ 2’ 3’ K3,3 G1
G2
G3
定理8 具有Hamilton圈的3-正则图是1-可因子化的。 证明:因为G是3-正则图,故G的阶数是偶数。 具有偶数个顶点的圈可以分解为两个1-因子的并,从而得证。 注:1-可因子分解的3-正则图不一定有Hamilton圈。
于是P是G的一条M可扩路。
§5.2 偶图的匹配与覆盖
取图 G 的一个顶点子集S,令 N (S) = { v | 存在 u∈S,且v与u 相邻} 称 N (S) 为 S 的邻集。
v1
例如在右图中
v8
v7
v6
v2
v3
v4
v5
取 S = {v1, v2},则 N (S) = {v8, v3, v1, v2}
而(0,1)矩阵中任意两个都不在相同线上的若干个1 ,就是 偶图G中的一个匹配。
而具有上述性质的1的最大个数,就是偶图G中最大匹配的边 数,由定理4,问题得证。 例:矩阵Q及其对应的偶图如下图。其最小覆盖是{ x1, y2, y4}, 故包含Q中所有1的线是Q的1行,第2、4列,共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