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展深入探究和积极参与历史学习。
第一,问题导向学习。
历史学科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只有把知识融入到问题中,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设定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研究历史事件。
第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个人。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项目制学习。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建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观摩学习。
观摩学习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文物、景点和事件的方式。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和实地考察等活动。
通过观摩学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五,案例分析。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帮助学生发展和培养核心素养。
问题导向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项目制学习、观摩学习和案例分析是几种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核心素养导向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导向融入到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并实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核心素养导向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1.2 核心素养导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核心素养导向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信息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旨在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社会和职场挑战的能力和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导向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历史信息,拓宽历史知识面。
核心素养导向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体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核心素养导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到此结束,总字数为297字】2. 正文2.1 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的融合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观看历史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主动探讨和解决历史问题,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
在高中历史课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方法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中历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协作与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等。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法一:案例教学法1. 选择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能够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和主题。
2. 准备案例材料:搜集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鼓励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模拟: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角色的立场,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同理心和历史观念。
5. 反思总结:通过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方法二:项目式学习1. 确定项目主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如“重现历史”、“历史人物评价”等。
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鼓励跨学科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3. 研究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实地考察等研究活动,提高信息素养。
4.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通过PPT、视频、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方法三:角色扮演1. 分配角色:根据历史事件或人物,分配学生扮演相应角色。
2. 准备剧本:指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和研究资料,编写角色扮演的剧本。
3. 表演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之后进行讨论,分析历史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从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阐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 互评反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方法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 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
高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2.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技能、价值观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3. 教学评价策略3.1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师可通过观察、访谈、日志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以了解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
3.2 成果性评价成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作业、论文、projects等形式。
教师可从学科知识、历史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3.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可设计自我评价表和同伴评价表,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
4. 教学评价方法4.1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量化分析。
教师可通过设计问卷、统计分析软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2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采用访谈、观察、日志等方法,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质性分析。
教师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查阅学生日志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
5. 教学评价实践案例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评价方案: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的表现,记录学生在历史观念、历史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2. 成果性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论文等进行评价,从历史知识、历史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高中历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促进学习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学科本身拥有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缺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人物生平、历史事件或历史考古发现等,让学生感到历史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开展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的复原或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
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
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呈现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筛选教材内容、整合优质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等方式进行优化。
选择有较高学习效益的历史题材,精选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判断。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灵活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研究、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采用讨论法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采用研究法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和资料查找,提升学生的文献综合利用能力;采用展示法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班级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动投影仪、智能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方法的应用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一、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1.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学生应当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其中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将不同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环境等进行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2.扩展阅读历史著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著作来拓宽历史知识面,增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还可以通过较高层次的历史书籍学习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
3.参与历史研究课题: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历史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并培养历史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文献资料等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考察一个历史事件时,学生可以通过解读文献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等来深入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培养历史推理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推理的方式思考历史问题。
在研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历史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利用推理思维来分析事件的原委和结果。
3.培养历史归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和规律来培养整合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一个历史时期的时候,学生可以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总结。
1.培养历史综合研究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历史方法来深入研究历史问题。
在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时,可以运用历史文献分析、考古发掘、实地考察等方法来了解事件的多个方面。
3.培养历史道德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培养历史道德意识。
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学生可以关注其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取向。
通过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方法的应用能力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这些途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道德意识等综合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方法探微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文|黄守金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历史教育已经不仅仅限于传授历史知识和事实,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是一个多元化和动态的教育过程,旨在通过历史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方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它也塑造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代具有深刻历史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学生,他们能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及其长期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
一、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我们将定义和解释“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分析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
我们将深入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出一个既全面又具有指导意义的高中历史教学框架。
通过这样做,我们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师提供一套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传授历史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技能。
二、历史核心素养的定义和构成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罗了多种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
它可以被定义为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不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基本记忆和理解,也是指分析历史资料和评价历史的能力,以及从历史中提炼有价值的见解和教训的能力。
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元素为:(1)知识掌握,这指的是理解和记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线。
(2)历史思维,它涉及使用历史证据和逻辑来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批判性思维,这要求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和观点。
(4)历史意识,即理解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且可以从中提取有意义的见解和教训。
(5)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的塑造,这通过历史教育来引导和形成。
为了有效地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构成元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这不仅会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还将培养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历史观,以及更有责任和意识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随着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普及和深入,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从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如何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passively 接收,缺乏互动和思辨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普遍存在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短暂和理解浅薄的问题。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知识点,而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深刻思考。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将其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1.3 目的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旨在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核心素养与历史教育的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能力。
而历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自信、历史文化意识等。
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通过开发和实施与核心素养理念相符的历史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高。
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1.明确培养目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要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结合,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之一,确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方式的培养、历史基本概念的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等。
也要兼顾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通过以上明确培养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设计课程架构3.选取教材资源在设计了课程架构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教材资源应该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学科知识的传授。
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材资源,如具有启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案例、历史问题等。
通过选取合适的教材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
1.注重学生实际在实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核心素养。
2.多元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研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历史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素养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为此,历史教学应该因时而变,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打造具有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简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核心特质,以及其对于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包括了传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素养,也包括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要培养的思维能力、经验运用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素养。
如今,核心素养已被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广泛应用,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而核心素养则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
比如说:1.知识素养:学生应该掌握历史学基础知识,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2.思维素养:学生应该具备思想批判意识,判断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理和背景,理解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情感素养:学生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和文化成就,培养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维护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
4.经验运用素养:学生应该将历史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上四方面,是历史教育中需重视的核心素养。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才能让学生具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能够独立研究并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历史人才。
1.前期准备教师通过文献调查和瞄准学生需要,确定目标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信息渠道,了解历史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面等。
2.教学过程在知识涵盖的前提下,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关键点是要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相应因素,并打造理性思考、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的展示端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开展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材与实践结合历史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事件相连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体验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三、个性化教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方式等,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
四、跨学科教学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多的交叉点,例如文学、地理、艺术等。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影响和背后的复杂性。
此外,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科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效果。
六、评价方法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知识和态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策略以及评估方式进行探讨。
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原因,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故事。
核心素养还体现在学生对文献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注重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献资料的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材料的来源、角度和目的,客观分析和判定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意义。
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对历史观点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历史学科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学科,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并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思考来判断和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针对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争取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讨论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案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让他们分析和解读文献背后的意义和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
对于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评估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测试、论文写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作业进行评估,来评估学生的文献分析和解读能力;通过论文写作或课堂演讲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然后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通过对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具体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反馈。
结论部分分析了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的促进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学生评价,促进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此,研究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探讨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核心素养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设计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是研究多媒体教学在核心素养下的运用效果,探讨如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四是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成果,总结有效教学经验;五是收集学生评价与反馈,了解他们在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和看法。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品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同解释。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意义等,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哲学、文学、美术、地理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互补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文献中的一些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哲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历史信息,培养他们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也应该教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当今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现实中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历史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外国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跨国的历史研究课题,让学生了解并比较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能力、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知识,更需要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方法能力和历史情感态度。
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事件的成因、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启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是一个充满未知和谜团的学科,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上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历史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培养历史文化素养1.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悟。
通过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名人事迹等,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历史文化传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历史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篇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等方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联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它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核心素养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注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融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其次,核心素养强调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核心素养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注重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合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学生需要培养的历史兴趣和情感态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一、针对性强的课前导学课前导学是指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
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选用文献阅读、视频观摩、图书研读等方式进行课前导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教师开展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发性讲授启发性讲授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讲授,利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献撰写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渠道。
教师可以在历史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关注课堂情境课堂情境是指让学生在模拟实际历史情境中体验并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生置身于与所研究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的环境中,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历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五、资料演示资料演示是指将学生关注的历史文献或图书材料进行展示,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教师可以在历史教育中利用书本、图片、视频等教具,将历史材料进行展示和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六、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是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经验的深入思考。
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和学习情境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历史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为未来的人生经历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核心素养是指集个体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素养,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基本品质。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出源自于国内外对终身学习的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它强调培养人的全面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还能够获得一系列的能力和素养。
核心素养将个体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融于一体,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基本品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能力素养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高中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丰富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所强调的是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历史教学所注重的是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历史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很难保持长期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图表等手段呈现历史内容,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如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讨论和辩论等。
三、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记忆能力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学科,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记忆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述历史知识的逻辑结构,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的脉络;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等。
六、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还要求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比较和对比等。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进行灵活调整。
通过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历史
2. 近代历史
3. 现代历史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历史;
2. 问题求解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课堂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学习历史知识;
4. 研究性学习法:通过课堂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
1. 观看历史记录片《大明王朝1566》并进行讨论。
2. 分组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包括“甲午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片,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制作历史博物馆,展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
5. 提供历史课程选择题,让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
六、评价方式:
1. 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
2. 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3. 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
4. 学生的历史课程选择题的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谈一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希望能够给其他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清朝学者戴名世对历史有这样一番评价:“夫史者,所以记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瘅恶,而为法戒于万世,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维之也。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
对于个人而言,学习历史可以让一个人更加聪慧,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开拓自己的未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对历史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讲授较少,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新课改则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和全面型的人才。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
历史是文化的沉淀,它是一门关于过去的、时间久远的、具有真实性的学科。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有五个部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是教育部根据历史学科的特征综合考量提出来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历史具有社会教化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时空观念,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可以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并在生活中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品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长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普遍比较薄弱,常常将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搞混,并且按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联系的能力较差。
而思维导图是利用符号、颜色、图像等元素建构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可以实现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的统一,开发人头脑的潜能。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从而理清时空线索。
例如,在讲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内容。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思想上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许多思想流派。
我让学生根据这些思想流派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要设计成树枝的形状,包括几个主要的思想流派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提示学生:这几个思想流派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比如儒家的孔子曾经师从老子,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各个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都有了清楚的了解,知道了“百家争鸣”持续了几百年,横跨当时许多个国家,学生的时空观念就得到了增强。
(二)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提升学生史料运用能力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历史就是史料学”,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可以归结为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实证能力是指学生获取真实可信历史资料的能力,并据此再现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的人格有重要作用。
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分析,并能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预测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例如,在讲授《王安石变法》这一课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首先,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1)青苗法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之后学生在课下就展开了史料的搜集工作,有的学生搜集了《宋史》里的部分内容;有的学生搜集了李亚平主编的《帝国政界往事》里的相关史料;还有的学生运用了《剑桥中国史》里的宋史部分。
学生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根据《宋史•王安石传》,指出王安石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安石处事不够圆滑。
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历史理论讲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理论,如果把历史学比喻成一道菜的话,史料是食材,历史理论就是做菜的方法。
只有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才可以认清历史的本质和内涵。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也是研究历史的根基。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没有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观,难以理性、客观地认识历史规律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给学生讲授各种历史理论,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指导学生。
比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其中唯物史观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在不同时期,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也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切换,在我党建立初期,主要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到了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英明地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工作重心又由农村转向城市。
(四)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纪录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诞生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历史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当中。
尤其是在涉及到近代历史时,有原始影像做支撑,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
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当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外交》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共和国外交风云》的系列纪录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到世纪之初,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外交风云人物。
在纪录片中,学生看到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孤立,到与苏联的决裂,再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外交席位,中国外交走过了太多艰难的历程,学生都看得十分投入。
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响外交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说:“综合国力”,之后我对同学们说:“回顾中国近代的外交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就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加强对历史教学途径方法的创新,从多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7.
[2]李露芳.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宋波.历史“核心素养”培育问题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