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浅谈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采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严重地制约着新课

改目标的实现。不克服低效教学,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课堂

低效的原因,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低效课堂原因

四年多以来,我省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意识和实施能力,在我们的

教学中仍然采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严重地制约着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不

克服低效教学,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课堂低效的原因,提出

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透析低效课堂的表现及原因

1.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到位。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生只能死读书、读死书。由于新课程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恰当,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顾此

失彼,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2.对教材的处理和利用有偏差。新课程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要求老师要

改变传统的“以本(课本)为本”的教材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然坚持

传统的教材观不改变,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有的教师是从一个极端走

向了另一个极端,冷落了教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教

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停靠点;还有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过

多地补充内容,不加工分析,貌似在创设教学情境,而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有内

在的联系,显得很生硬。这些做法只能是劳而无功,或者收效甚微。

3.教学方法传统,注重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探究的学

习方式,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预先设计好

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怕麻烦或担

心浪费时间,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有的老师虽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只是机械地设计探究活动,不启发和引

导学生探究,在经过学生简单的讨论之后,就直接把学生引向预先设计的学习结

果了事。这样的探究活动只能是有名无实,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很少让人心动,更不要说高效了。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如课程标准对《历史·必修(Ⅱ)》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

规定:“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

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学生在学完必修Ⅱ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教师必须认真

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打破传统,先学后教。传统教学是老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在先,学生学习、作业在后。有许多老师,尤其是文科老师,喜欢一讲到底,讲完后再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老

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流于形式;而且这样做起来花费的

时间多,教学效率低,老师自己也很累。如果让学生先学习,而后老师再进行重难点的讲解,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学生开始学之前,老师要给出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甚至在学生学习时老师要先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学生学的时候老师应在行间巡视,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摸清学生哪些学会了、哪些不会,不会是由于旧知识回生

还是新知识理解不透,为接下来老师的教学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问题。老师讲授的内容要精,侧重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

3.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

的认知水平,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选修Ⅰ《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一目的教学中,我

设计了下面的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后找出教材中高度概括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一句话。(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有哪些表现?哪些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又追踪分析,提出了下面三个追踪问题:①春秋战国时期导致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有什么影响?②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战争频繁,一方面社会经济却得到了发展,这是否矛盾?为什么?③各国为什么要选择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思想武器?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把本课中艰涩难懂的问题深入

浅出地解决了。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锦宗《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03期。

[2]高爱君《文教资料》,2008年3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