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
考研政治史纲要点: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
考研/备考辅导2016考研政治史纲要点: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1.“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以后的一切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二讲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
第二讲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的社会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一、三次历史性转变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集中体现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说的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次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又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呢?1、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近代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中华民族跌入谷底,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我们。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
在那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作为中国人曾经是个耻辱。
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寻求着救国图存的道路,但无一能够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2.经济:
(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 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混 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 大的阻碍。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处于指导地位。
4.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们生活方式(衣、食、 住、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国际地位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 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起到 重要的促进作用。
5.国际地位: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GDP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 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 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国际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 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 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 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推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
返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 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 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 壮大起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从辛亥革命各 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 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 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 GDP 已经以 5.75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可 支配收入 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中央以提高经济
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的战略思想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 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 两大最 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 积都有大幅提高。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思想影响 社会生活影响 国际地位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的最后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 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 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 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 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 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
改革的启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的提出。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⑴一国就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⑵实践:香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⑶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实现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巨变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以下是对这三次巨变的简要描述: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事件。
在清朝衰落、外国列强侵略和内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
这次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后续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崛起。
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工人和农民的组织和动员,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
3.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三次巨变,由邓小平发起并实施。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并开放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三次巨变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带来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而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巨变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三次是
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三次是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经过
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这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巨变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并以推翻清朝的君主制为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民主权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派系和军阀混战不休。
国家的治理陷入瘫痪,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变得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相互对抗,军阀混战不休。
这种局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中国的巨变并没有就此停止。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1949年,这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次巨变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入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重塑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
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和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转变为邓小平,邓小平提出了\。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4、评价
⑴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 ①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②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 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务。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 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 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 领导 理论
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 建立
改革开放和 邓小平 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第三次巨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