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共15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3、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其核心是引进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在民用工 业方面主要有采矿、冶炼、纺织等近代企业。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 批近代化工业企业。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 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4、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在这一运动中, 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 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 人学习西方,寻求独立富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近代 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化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关于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 治原则。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 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指武器——引者注)万不能及。……中国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地权 • 请回答: •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近 代中国历史上哪三种政治主张? (6分) 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材料二: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 政。(2分)材料三:推翻清政府,建不挠、不 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 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 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 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 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 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 巨变。

考研政治史纲要点: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

考研政治史纲要点: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

考研/备考辅导2016考研政治史纲要点: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1.“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以后的一切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阶段特征】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通过中外各方面对比分析巨变原因。

经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外资企业出现。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也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901)【阶段特征】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这一阶段,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两大矛盾中,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政治: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向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过渡。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清政府从抵抗到彻底投降,成为列强工具,镇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开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第二讲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

第二讲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

第二讲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的社会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一、三次历史性转变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集中体现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说的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次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又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呢?1、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近代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中华民族跌入谷底,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我们。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

在那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作为中国人曾经是个耻辱。

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寻求着救国图存的道路,但无一能够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2.经济:
(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 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混 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 大的阻碍。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处于指导地位。
4.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们生活方式(衣、食、 住、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国际地位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 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起到 重要的促进作用。
5.国际地位: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GDP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 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 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国际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 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 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 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推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
返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政治上:
孙中山四次维护 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 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要求改变斗争策略 使孙看到了 新的斗争方向
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 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 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 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中国政体, 不是自由平等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 是单靠民族革命就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满洲 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 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两 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 宪政体。 ——孙中山 (1906) 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是什么关系?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等 但均以失败而
告终。
材料三: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 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材料四:
材料反映了哪些内容?
1经济 2 阶级 3组织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历史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纲领 含义 意义 局限性 民族主义 反清与建立资 推翻清政 没有明确 驱逐鞑虏 (民族革 恢复中华 府民族独 国结合,反映 反帝 前提 人民意愿和时 命) 立 代要求
推翻封建 民权主义 帝制,建 创立民国 核心 (政治革 立资产阶 命) 级共和国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中国近现代史10道必背题

中国近现代史10道必背题

1.何谓中国近代以来三次历史性巨变?意义?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各自的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

“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已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产生,但其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其中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

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
开始改革开 小平理 放(1978年)论)
共 是共和国和共产党
产 党
历史上重要的转折 点,开始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摘要)
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提出,明 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 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 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 信心与决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
----1997年,江泽民,中共十五大报告摘要
中国近现代三次 历史巨变
------三次历史飞跃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次数
巨变
领导人 党派 及其理 论
意义
第一次
孙中 辛亥革命 山(三
报 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

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 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
要 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
界所瞩目。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民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

三次历史转折

三次历史转折

2.中国对内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对外开放——我国的基本国策:必要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这项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对世界: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市场,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世界的和平而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实行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活力源泉。

3.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转折:(1)1935年遵义会议(贵州省):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的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为什么?)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所以它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南昌起义(江西省):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领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年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湖南交界处的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地位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地位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地位的认识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姓名:阙昱林班级:10-1 学号:20100520摘要: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大地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坚力量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较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压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上的三座大山彻底崩塌,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正式拉开序幕。

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迎来了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扩大了对外交往合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伟大复兴之高潮。

关键词: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复兴正文:“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周易·革卦·彖传对革命的描述,用之于辛亥革命是很恰当的,辛亥革命是顺应时势而诞生的,是当时社会环境对自身的调整。

正如人感冒发烧是以体温升高来抑制病菌扩散一样,虽然抑制病源是对的但升高体温未免也破坏了一部分机体。

而辛亥革命又何尝不是一场中国在感冒发烧中的自救呢。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其后列强再未与中国发生正面大规模战争(日侵华除外)这个占世界刃口四分之一的古老文明国度终于不再继续沉沦。

但这次革命仅是一场必然中的偶然并未开出正确处方,所以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半封建中争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也反映出它的不彻底。

此时“救亡图存”的观念已升入人心,“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壮大同时也伴随着无产阶级的壮大,迎来了一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辛亥革命主要意义在于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影响深远。

这是中华伟大复兴的前奏,中国这旧而新的国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虽未站起却也再不肯屈膝,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便是它最鲜明的特征。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意义:“三民主义”纲领在宣传和鼓动革命、动 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与“赛先生”
背景:1.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 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又将人们的 希望击得粉碎。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 引进民主和科学。
构建历史的通感(纵向横向)
结构化背书(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概念与概 念之间的联系)
世界体系的形成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走出中世纪)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文明的孕育) 工业社会的来临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体系的裂变: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体系的重建:二战后
“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社会转型的 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 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 春秋战国: 晚清民初: 20世纪70年代末:
总结:
1、社会转型期会促进思想的巨变,同时 ,也应看到,思想的变革,也是影响社会 转型的关键。(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 思想史。)
2、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 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 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 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 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 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 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 、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 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4、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历史,它有太多不堪回首之处。

但是,过程虽然艰难,结果却是圆满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蜕变自然少不了内忧外患,少不了流血牺牲,少不了迷茫与探索。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这短短的100多年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许多事件,它们一点点拼凑出了中国近代发展历程,其中,几大重要事件便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蜕变的——一,鸦片战争(开端)鸦片战争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华民族蜕变的导火索。

当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便开始了它漫长而艰难的涅槃。

昨日的天朝上国,如今却被别人打得无还手之力,以致陆续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沉睡千年的美梦终于在鸦片战争的炮声中苏醒,封建王朝的统治在此刻开始动摇,中国开始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剧增,社会变得杂乱无章,用化学上的理论来解释:中国这处于一个高能极度不稳定的分子结构,无时无刻都可能发生巨变。

二,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把火)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剧增的最直接的产物。

当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加重农民负担和清政府的腐败狼狈为奸时,不堪重负的农民阶级在一声号召下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虽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这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产生的积极影响远远高于它的生死存亡。

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为人们的意识觉醒也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这个高能分子结构中的第一次巨变,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开始民主时代)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意识到了其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再加上一直受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于是他们尝试着改革,先是通过洋务运动对硬实力进行加强,不可否认这有些效果,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让这一切化为泡影,然后以光绪为首的维新派意识到政治体系的弊端,进行维新运动,但顽固派的强劲使这次运动最终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