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新浪潮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新浪潮作为一个电影潮流,虽然犹如一股 反叛力量汹涌而来,具有破除陈规和创新 立意的统一目标,但是在每个导演的具体 操作和创作风格上来讲,又有许多不同, 甚至相去甚远。他们没有共同的纲领,并 不组成一个流派。 新浪潮不象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它是一个 没有宣言、有纲领的自觉运动,它更象一 场社会运动,轰轰烈烈的但不免纷繁矛盾, 众说纷纭。
对于“新浪潮”,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和 分析: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 二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
第一节: “新浪潮”电影(作者电影)
现状背景:
“优质电影”的陈规俗套; “电影资助委员会”:政府鼓励新导演的奖励基 金; 《电影手册》杂志为核心的年轻电影人的集中涌现。
“新浪潮”的来由

1958年,法国《快报》记者吉鲁在社会调 查的基础上撰文:《“新浪潮”:青春的肖 像》
一个比较:
20世纪20年代先锋派与50-60年代“新浪潮”为代 表的现代电影美学区别 先锋派 新浪潮
“物”的迷恋 现代的“人”
纯粹的运动与节奏
画面抽象化
人的心理与情绪
意识银幕化
无故事的“纯艺术”
繁杂混乱的潜意识与幻觉
故事、人物性格与内心
生存哲理、精神危 机的主观探索
二、 “新浪潮”前后
虽然说新浪潮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现代电影”, 但从对于世界电影历史的影响角度,我们可以说, “新浪潮”前后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代: 之前的电影主要偏向于创建完整的语言体系,目 的是讲述一个完美的有严密逻辑秩序与结构的故 事; 而之后的电影则开始试图打破这种完整的语言体 系,将重心转移到区别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 的另一种”心理和精神的真实“。
二、特吕弗——“作者”概念的提出 “作者”与“导演”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持续地选择个人化的元 素,形成稳定的主题风格。

最新-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共88张ppt)精品课件

最新-外国电影史-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共88张ppt)精品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作者电影”观 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电影模式、电影语 言和电影技法采取了大胆超越的态度,一 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追求形式的探索 (tàn suǒ)与影片意义的表现相配合、相一致。在
这方面,“新浪潮”与20年代的“先锋派”电 影有很大区别。先锋派过于追求影片的“纯形 式感”,而忽视内容 。
而场面调度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可以说是 内部的人工技巧,也就是场面调度;
第十四页,共八十八页。
4)、蒙太奇在表现事物上具有鲜 明性和强制性,场面调度则含有瞬间 性与随意性; (shùn jiān)
5)、蒙太奇引导观众进行选择,
场面调度提示观众进行选择。
第十五页,共八十八页。
三、作者电影观念
为什么在这儿提出作者电影,是因为 作者电影的观念,是“新浪潮”的导演提出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八页。
2、内容上,大胆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触 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如 在银幕上表现(biǎoxiàn)两性关系。
3、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 和打乱情节结构 。
4、 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组, 大量利用实景,蔑视技巧规程,搞即兴创作 (这主要是资金问题)。
第三页,共八十八页。
2, 1958年也是法兰西历史的转折点。总 统易人,政府更换(gēnhuàn)。这充分表现了当时 法国人民变革现实的决心和精神。戴高乐执 政后,国家开始进入了一个时期,新时期需 要新电影。
于是,一批青年电影创作人员和影评家们, 强烈要求改变法国电影现状,并勇于投身到 电影创作实践中去,于是在1959年,掀起了 一场规模巨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于是,一些(yīxiē)青年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 影手册的影评人对这些电影不满,便闯入编导 制片领域 ,以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 言首先表现了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精神苦闷和彷 徨 。从而形成了“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 通过声音强调电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03
法国新浪潮的主题与社会影响
法长经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如《四百击》中的让-皮埃尔·利奥内尔
• 如《精疲力尽》中的让-保罗·贝尔蒙多
对青春期的描绘
• 强调青春期的叛逆和挣扎
• 反映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法国新浪潮的女性主义与性别议题
探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 如《射杀钢琴师》中的女主角
• 如《奥莫的苔丝》中的女主角
对性别角色的反思
• 质疑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 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
法国新浪潮的政治与社会批判
对政治体制的批判
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 如《精疲力尽》中对法国政治体制的讽刺
• 如《四百击》中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 如《阿尔法城》中对法国政治体制的批判
• 对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和观念进行挑战
需改革和创新
• 美国电影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好莱
坞和黑色电影
• 法国知识分子的左派思想和抗议文化
法国新浪潮的主要导演与作品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
• 代表作品:《四百击》(1959年)
• 其他作品:《朱尔与吉姆》(1962年)、《安托万与他的姐姐》
• 采用了新的摄影和剪辑技巧
• 强调电影艺术的个性和创新性
• 采用了新的音乐和声音设计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 创新性地运用镜头语言,如跟踪镜头、手持镜头等
剪辑技巧
• 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剪辑,采用跳剪、倒叙等手法
• 通过剪辑强调电影的节奏和紧张感

法国电影新浪潮PPT课件

法国电影新浪潮PPT课件
20 50
French New Wave cinema
在拓它是发
形展突世源
式了破界于
和电了电
内影传影世
容的统史纪
的创电上
突作影一年
破领一个代
上域元承的
具,化前法
有 的启国
里 结后电
程 构的影
碑 ,革新

命浪

性潮

运运
动动
。,
法 国 电 影 新 浪 潮
序言
现代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
一、现代主义与电影的三次结缘
第二节 “电影手册派” 一、“新浪潮”始末
二、“新浪潮”——从理论到实践 三、代表人物与作品 四、创作特征
一、“新浪潮”始末
伴随着《电影手册》杂志成长起来的一批年 轻影迷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影和写影评 了,他们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1958年—1959年,有24位新导演出现;1960 年,共有43位导演完成处女作;从1958年到1962 年间,“电影手册”派一共完成了124部导演处女 作。
“新浪潮”前后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代:
“新浪潮”前:电影主要偏向于创建完整的语言体系,以 讲述一个完美的有严密逻辑秩序与结构的故事为目的。
“新浪潮”后:试图打破这种完整的语言体系,将重心转 移到区别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另一种 “心理和精神的真实”。
第一节 法国电影新浪潮综述 一、涵义 二、背景 三、分类
《电影手册》“新浪潮”的精神堡垒,1951年由巴赞与影评家 雅克·多尼奥尔-瓦克侯斯及洛·迪夫共同创立。特吕弗等 人在该刊物上经常发表各式各样的影评文章。
3、思想理论背景
(1)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哲学——尼采,萨特 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代表——柏格森

法国电影新浪潮

法国电影新浪潮

一、.新浪潮的兴起一批较新颖的影片纷纷出现在法国银幕上的时候,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支记者法朗索瓦兹·吉鲁,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来谈论当时的法国电影。

这些由不知名的年轻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方法,带给法国电影一种清新的气息。

克劳德·夏布洛尔,法国导演,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奠基人之一,高产,作品大胆,尤其擅长悬念片,风格冷峻,如同上帝冷眼旁观人类的瑕疵。

主题围绕着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原始情欲的冲突,使得他的作品游移于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

初出道时曾在20世纪福克斯的法国分公司工作,后为《电影手册》撰写影评,曾与侯麦一起创作了一部关于希区柯克的著作,影响深远。

夏布洛尔生长在典型的法国中产家庭,他小时候最爱看美国冒险类型片,如《侠盗罗宾汉》《铁血船长》等。

他也常常坐在临街的窗户旁往下观察行人,猜测他们行为的原因和他们的身份,常常一坐几小时,使他的家人怀疑其智障。

事实上童年这两件事对他影响颇大,他而后的作品绝不怕重复某种类型,另外,他也擅长以保持某种距离的方式观察人的行为。

夏布洛尔十多岁到十四岁时在乡下谷仓里经营电影俱乐部,回到巴黎升大学时原被父亲逼迫学药剂,但他服兵役时就设法让自己被派到德国担任电影放映师。

后来退伍参加电影图书馆和Cine Club活动,认识特吕弗、戈达尔后,才一同为《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写稿,以后就是历史了!夏布洛尔日后坦诚他当年因为看了弗里茨·朗的《马布沙医生的遗言》后就立志要当导演了。

《漂亮的塞尔其》讲述青年瓦扬的家乡在萨尔堂,一个偏僻的小镇。

他多年以来一直住在巴黎,这次回家乡是为了养病。

他发现小镇这么多年以来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还是很落后的一派景象。

居民仍然点油灯,土地还是那样贫瘠。

但是,瓦扬发现他幼时的好友赛尔日变了。

他以前是一个很漂亮很和善的小伙子。

而如今,他当上了司机,却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生活潦倒,而且出言不逊。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法国新浪潮电影概述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艺术风格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与意义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衰落与延续 • 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作品赏析
01
法国新浪潮电影概述
定义与特点
个人表达
强调个人表达和独立制作,反对传统的制 片厂制度。
定义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一场20世纪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的法国电影运动,强调个人表 达、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和即兴创作。
电影制作更加注重非职业演员的自然 表演,采用实景拍摄,反对传统的场 面调度和剪辑方式,使得电影制作更 加贴近现实和生活。
对现代电影的启示
法国新浪潮电影所强调的个人表达和自由创作,启发了现代电影制作中对个性和创 意的追求,鼓励电影人勇于探索和创新。
法国新浪潮电影对非职业演员自然表演的推崇,影响了现代电影制作中对演员表演 的重视,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思想对当代电影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导演的 电影观念。
技术影响
独立制片影响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技术上的创新对当代电 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技术影响了许 多导演的电影制作方式。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独立制片模式对当代电 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模式鼓励了许 多独立制片人的出现和发展。
04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衰落与延续
衰落的原因
资金短缺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 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使得
电影制作难以持续进行。
审查制度
法国当时的审查制度对电影内 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使得 新浪潮电影的创作受到了很大 的限制。
市场饱和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出现 ,市场逐渐饱和,这使得法国 新浪潮电影的票房收入逐渐减 少。

电影通史 法国电影新浪潮

电影通史  法国电影新浪潮
所谓“新浪潮”,是指1958-1964年期间,在法国影坛上突然涌 现出一批从创作观念、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均有所 创新的青年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欧洲重要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 奖,对以后的电影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 为法国电影“新浪潮”。
二、背景
1、社会背景
大环境:战后青年人要求一种新的文化
(3)巴赞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关系
巴赞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上进行了理论
总结,得出了他的纪实美学;后来他又被奉为法国
新浪潮之父。 这种矛盾的现象,如何解释?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巴赞对于“真实”的理解。
巴赞的理论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他的“真实”即包括表面上可见的事物—— 客观世界的再现的真实,同时由于他明显受到柏 格森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哲 学的影响,因此,他的“真实”更是一种心理的 真实,或者说是感知的真实,电影的纪录功能更 包括人的内心活动。
3、思想理论背景
(1)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哲学——尼采,萨特 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代表——柏格森
(2)现代主义文艺的艺术倾向
暴露世界的荒诞和异化; 对苦闷孤寂心情的宣泄; 表现现代人的异化,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
(3)现代主义文艺的艺术内容
超出常态的事物与现象; 复杂异常的内心世界; 盲目疯狂的本能与冲动。
改进:
沃伦——“作者论”成为批评理论 肯定了对作者主题的分析是最有价值的;
对批评家来说,首先是确立了导演作为创作主体 对电影价值的主导作用,使导演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在对导演的关注中,对其所有影片的题材与主题的研究 成为重点,要通过这些,找出他作为“作者” 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核心意义和主题动机。

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第九章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左岸派” 有代表作 品
《广岛之恋》 (1959)
去 年 在 马 里 昂 巴 德
19 61
左岸派的“双重现实 ”
“左岸派”导演们却提出了“双重现实”的问题,即“头脑中的现实”和“眼
前的现实”。那什么是“头脑中的现实”和“眼前的现实”呢?
告诉诉我你看到 了什么?1、大 Nhomakorabea有几条腿?
中间的圆圈是否一样大?
三、长镜头理论和蒙太奇理论的比较
1.蒙太奇出于讲故事的目的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而场面调度追求的是不作人 为解释的时空相对统一;
2.蒙太奇的叙事性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自我表现,场面调度的纪录性决 定了导演的自我消除; 3.蒙太奇理论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而场面调度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 4.蒙太奇表现的是事物的单含义,具有鲜明性和强制性,而场面调度表现的是 事物的多含义,它有瞬间性与随意性;
而“左岸派”的作家电影反映的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
5.从拍摄地点的选择上看;不去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具有社会性主题 和政治性主题。
6.从美学追求上看:“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
“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从制作周期上看:“新浪潮”导演们以一种潦草的、半即兴方式拍摄电 影 “左岸派”导演制作周期也比较长。 8.从影片通过检查方面看:“新浪潮”电影由于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 “左岸派”导演的作家电影是法国五、六十年代“先锋派”。
第四节 “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
主题:1、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
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2、描 写入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导演:在表现“双重现实”时,并不对这不同的现实做 人为的区别和加工。 剪辑:“作家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表现在剪辑上。 音响:剪辑革命和音响紧密相连。而强调所创作的音乐 是有意让人感知,同影片共成一体,形成一种纯音乐的杰作 表演:“间离效果”“表演中还有表演”的观念 摄影: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他们在摄影机移动 的过程中,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等效果。

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左岸派

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左岸派

新浪潮导演群体特征
• 新浪潮群体的大部分成就主要可以归因于这些电 影工作者与年轻观众之间心灵相通的和谐关系。 • 这些导演大多出生于1930年左右,并且以巴黎为 工作基地。 • 他们专注于描绘都市职业人士的生活、风尚服饰、 跑车、酒吧、通宵晚会和爵士俱乐部等。 • 电影承袭诗意写实主义、精致的传统与好莱坞犯 罪电影的特色,时常配置一名邪恶的女主人公。
左岸派先驱之作
• 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不幸的遭遇》运用倒叙与 旁白的手法讲述一个与为人堕胎者有关联而被带 到警察局的妇女的过去生活。 • 瓦尔达的故事短片《海角》运用非职业演员和实 际场景,与剧中随意漫步的夫妇的风格化的俏皮 旁白对话产生了冲突。这部影片的省略剪辑也是 在当时的电影创作中独一无二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生平
• 玛格丽特· 杜拉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 影艺术家。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十八岁时到巴 黎求学,获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杜拉斯 以小说《厚颜无耻之徒》(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 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 新颖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琴声如诉》、《情人》、《痛苦》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 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 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 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重要成员,她不仅 写作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等优秀的 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印度 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 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新浪潮电影叙事
• 主题趋于一致,权威是不可信任的,政治与爱情 的承诺也遭到质疑。影片人物毫无原由的行为具 有通俗存在主义的痕迹。 • 共同的基本叙述摄像。 1.围绕偶发事件与枝节片段建构电影的情节。 2.强化了艺术电影开发性结局的叙述传统。 3.混搭格调发展到极致。滑稽喜剧转瞬间变成焦躁、 痛苦与死亡。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ppt课件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ppt课件
上提出“摄影机笔论”,认为摄影机拍片应如用 笔书写一样 • (二)作者论 • 1954年,特吕弗在《电影手册》31期上发表了 《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批判法国品质电影为 “老爸的电影”,主张电影应是导演的独立创作。
4
• (三)巴赞的理论 • 1、总的现实主义 • 2、摄影影像本体论 • 3、景深镜头-长镜头
视野 • 五、旁征博引,使电影超过娱乐、艺术的简单定义 • 六、即兴及反片场风格 • 七、现代主义
7
第三节:“电影手册”派代表作者作品
• 一、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1930年12月3日-)及《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
8
• (一)戈达尔的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 1、戈达尔自己的分期 • 《电影手册》时期(1950—1959) • 卡琳娜时期(1960—1967) • 后五月运动时期(1968—1974) • 录影时期(1975—1980) • 80年代时期(1980—1989) • 2、代表作品 • 1959 《精疲力尽》 A BOUT DE SOUFFLE • 1963 《卡宾枪手》 LES CARABINIERS • 1965 《疯狂的比埃罗》 PIERROT LE FOU • 1967 《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 1969 《真理》 PRAVDA • 1969 《东风 》VENT D'EST • 1969 《意大利的斗争》 LUTTE EN ITALIE • 1972 《一切顺利》 TOUT VA BIEN • 1983 《卡芳名门》 PRENOM CARMEN • 1987 《李尔王》 KING LEAR • 1990 《新浪潮》 NOUVELLE VAGUE • 1994 《十二月里的自画像》JLG AUTOPORTRAIT DE DECEMBRE

法国新浪潮.ppt [自动保存的]

法国新浪潮.ppt [自动保存的]
方式上奉行高效率的,在内容上强调表现自己熟 悉的生活和自己经历过的感情,在艺术上不用严 谨的剧作和精细的剪辑,蔑视传统的电影语法.
Hale Waihona Puke 二.法国新浪潮兴起A. 1959 年 法 国戛 纳 电影节上 ,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特吕弗的《四百下》等等
优秀编导和作品带来了新 的电影概念和电影表现形 式。1962年法国 《电影手
C.《精疲力尽》中的创新手法
戈达尔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包括昆丁、王家卫以及前几年的 电影《疯狂的石头》都是对戈达尔手法的模仿。 这种手法在剪辑上是跳跃的、无逻辑的,打乱了所有时 间和空间的概念,叙事不完整,甚至连行进时的运动方向都 是混乱的。 在整个剧情的安排上是很自由的,完全是片段的组合, 《精疲力尽》似乎是戈达尔讲故事最完整的一个了。 戈达尔式长镜头既有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紧凑又有自己特 有的风格,人物、镜头长时间调度,不断有新的信息量出现 ,情节安排极为巧妙。
一部影片并非发生在银幕上, 而是发生在观众与银幕之间
——戈达尔
2、 弗朗索瓦〃特吕弗 “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 一,“作者电影”的提倡 者和突出代表。
代表作品: 《四百下》(1959) 《飞逝的爱情》(1978) 《最后一班地铁》(1983)
电影《四百下》
主要内容:
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他的 继父是一个汽车俱乐部的秘书,整天只想向上 爬。母亲在一家公司任打字员,但是整天天在 外和另一个男人鬼混,根本不管孩子。安托万 在家得不到温暖,到学校又遭到老师的冷遇, 因此逃学、撒谎、偷东西。他想到海边去看看 大海,没有钱,于是去偷了他父亲办公室的打 字机去卖,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少年教养所。
《四百下》是特吕弗的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他 的成名作。该片是特吕 弗五部互相衔接的自传 体影片的第一部,其中 很多情节是导演自己的 亲身经历。 《四百下》在叙述方式 上打破了戏剧化的叙事 的模式,将看似琐碎的 生活事件加以串联,努 力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 具有典型的新浪潮特色。

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

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

第十章法国新浪潮电影第一节法国新浪潮法国巴黎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是以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而自居,法国人也是以激情和浪漫闻名于世。

电影艺术的两位开山鼻祖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是法国人,所以在现代主义电影思潮中法国艺术家表现得比其他人更有特色、更激进、更浪漫。

20年代风行欧洲影坛的先锋派电影以巴黎为中心,当时法国人费南·莱谢尔的《机器的舞蹈》和雷内·克莱尔的《休息节目》,谢尔曼·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原籍西班牙的法国导演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都是先锋电影的代表作。

30年代法国出现了用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去表现下层小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与社会抗争的影片。

这类影片内容真实、情节动人、常常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有一定的戏剧感染力,剧中人物常常赢得观众同情,这类影片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

它的代表作有让·雷诺阿导演的《拉尼》(1935)、《大幻灭》(1937)以及后来更具批判色彩的《游戏的规则》(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诺阿等一批优秀导演为了躲避战火去好莱坞工作。

战后较长一段时间,法国电影界在好莱坞的强烈竞争和意大利电影的巨大影响面前,只满足于对原有传统的沿袭,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上都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题材上主要是侦探片和爱情片两类影片,形式上也只满足于一般的戏剧结构,连雷内·克莱尔、让·雷诺阿这样的大师也只满足于一般的商业上的成功。

这种沉默与自我满足引起了观众和青年导演的强烈不满,于是到50年代末爆发了法国电影的一次重大“革命”,即“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一、新浪潮电影的美学特征1958年是法国政治上动荡的一年,第四共和国下台,第五共和国成立。

戴高乐重新上台,把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战争中解脱出来,结束了战后以来二十多次内阁倒台、政府危机等令人厌倦的政治内讧,加上萨特存在主义对法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1958年成了法国政治社会生活突变的一年。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

电影通史法国电影新浪潮介绍contents•法国电影新浪潮概述•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技术与美学目录•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题与议题•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经典影片分析•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影响与后世传承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概述新浪潮起源于对法国当时保守的电影制作方式的反感。

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观念上推陈出新,在电影制作上更是敢于突破传统。

新浪潮的定义与起源起源定义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与影片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打破了传统电影制作的僵化模式,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提升了电影的社会地位,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社会批判工具。

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电影制作技巧和观念都被后来的电影人所借鉴和发扬。

法国新浪潮也被视为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与之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后来的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并列为电影史上的三大革命性运动。

新浪潮的影响与贡献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技术与美学手持摄影相较于传统制片厂搭景的拍摄方式,新浪潮导演更倾向于实地拍摄,将影片置于真实环境中,增强了影片的现实感。

实地拍摄长镜头与连续拍摄影片拍摄技术与手法创新个体经验的表达新浪潮电影注重个体经验的表达,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新浪潮电影往往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电影语言揭示社会不公、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社会的矛盾。

风格化的视觉语言新浪潮导演通过对影像、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独特运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视觉风格,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和个性化美学特征。

现实主义与新浪潮美学开放式结局多重视角非线性叙事对传统电影叙事与结构的突破CATALOGUE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题与议题青春的无奈与反叛打破传统观念青春与反叛揭示社会问题现实主义批判社会问题与现实主义批判存在主义的思考新浪潮电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常常探讨人的存在意义、自由意志、责任等哲学问题。

欧洲电影(法国电影)共24页PPT资料

欧洲电影(法国电影)共24页PPT资料

三、新浪潮电影的美学特征
1.“作者电影”观念
“新浪潮”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不少的共同之处, 所不同的是在影片的主题与内容上,“新现实主义”带有重 大的社会性,而“新浪潮”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新浪潮”电影大都专注的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 人物、因而有很强烈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 记色彩,比如特吕弗的《四百下》。
而在新浪潮导演看来,电影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要比人的外在活动更有意义。因此,他们非常重视 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通过回忆、梦幻、想象、 潜意识活动等等,将人物的种种内心活动、心理状 态、情感态度搬上银幕,并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手法。 对于电影艺术来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大突破。
2.电影技术上的创新
第3章第3节 欧洲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一、“新浪潮”的由来
1959年,在法国的戛纳电影节上突然出现了一批由年轻导 演执导的别具一格的影片,如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四百 下》、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夏布罗尔的《表兄弟》、 让.吕克.戈达尔导演的《筋疲力尽》等,这些新人新作无论在 题材、主题还是艺术手法方面都充满创新开拓精神,形成一股 独特的美学潮流,被敏感的新闻记者命名为“新浪潮”电影。
《筋疲力尽》是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的成名作, 也是新浪潮运动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筋疲力尽》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新浪潮影片: 故事略显无序,采用真实场景,拍摄手法随心所欲, 剪辑自由,语言文学味道浓重。而影片中的男女主 人公也是标准的"新浪潮角色":没有经济基础的米 歇尔性格颓废却珍重感情,帕特莉夏水性扬花并且 最终以背叛解决了与米歇尔的关系问题。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理念
1.电影描写的对象和中心较以往的电影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体现在:

五、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五、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二)欧洲现代派电影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批现代派影片。 •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1955)、《野草莓》
(1957)、《处女泉》(1960)、《假面》(1966)。 •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奇遇》(1960)、《夜》(1962)、
《蚀》(1964)、《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7)。 • 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
出自己对世界、人生、社会、政治、宗教、 道德等诸方面的见解与感受。
• 第三,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影响。
• 首先,在影片叙事结构上,彻底抛弃传统电影的一元化 结构形式,大量采用时空颠倒、多线交叉的方式,以一 大堆无逻辑事件的组合来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
• 如戈达尔拒绝采用传统的剪辑原则,抛弃传统连贯式或 直线式的叙事方式,他创造了大幅度跳跃的“跳接”手 法,在事先几乎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从一个场景骤 然跳到另一个场景。
• 再次,“新浪潮”与“左岸派”在音响处 理、对白处理、色彩处理,乃至演员表演 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特点。
• “新浪潮”影片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 音响和同期录音的手法,加强影片的真实 感,并且运用背景音响、特殊音响和重叠 音响来渲染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
• “左岸派”更是十分重视在电影中对于声 音的运用,除了大量运用对白、旁白和内 心独白,还十分注意利用音响、音乐和寂 静来拓展声音空间,尤其是成功地运用 “声画对位”等手法,大大强化影片的表 现能力,通过时空交错表现人物复杂的内 心世界。
• “左岸派”导演更加擅长于深入探究人的 内心世界,善于将文学刻画人物心灵的方 法运用到电影中来,尤其喜欢用存在主义 和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人们在生活中的各 种心理和行为,深受当时盛行于法国的 “新小说派”的影响,将现代主义文学中 的许多手法移植到电影中。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第九部分法国电影新浪潮


巴赞的电影理影影象的本体论》和电影语言的进化观
《摄影影象的本体论》
从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得出: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 实;电影是完整的写实主义的神话,是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 在影像本体论基础上,提出电影的心理学起源问题:电影发明的 根据是人们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即人类自古就有的与时间抗衡使 生命永存的“木乃伊情结。” 巴赞后来也意识到,作为艺术的电影不可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完整 再现,于是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1961年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

现代人的“确定性”质疑; 想象与现实的哲学探讨; 人物的心理反应的实验; 抛弃具有时间进程的叙事, 而代之以某种“情境”; 外在形式结构(符号化的人 物、语言、场景造型)的 意象意义
瓦尔达
1954年《短角情事》
人物存在的个体性和偶然性思索; 没有牵涉的两条线索自然并行; 摄影机记录片式的旁观;
(三)法国电影现状背景

“优质电影”的陈规俗套
政府鼓励新导演的奖励基金 《电影手册》杂志为核心的年轻电影人


第一节: “新浪潮”电影
综述
1958年到1962年之间,在法国出现一股 势不可挡的新鲜电影汹涌潮流,震惊影坛、引 起轰动。先后有67名年轻新导演陆续拍摄了 上百部影片,法国新闻界便将1957年前后突 然涌现的年轻人竞相拍摄新影片的热潮称之为 “新浪潮”。
第九部分
现代主义电影的崛起与勃兴
——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序言
一、现代主义与电影的三次结缘

第一次: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的先锋派 电影; 第二次: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的实验电影,以美 国为中心(4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成为50年代末期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高峰年 1961年:没落年 1962年:危机年
20世纪60年代,戈达尔和特吕弗的声誉达到高峰,以领导者 的方式拥有国际知名度;
代表,北欧(瑞典伯格曼)和西欧(意大利费里尼和安东尼奥 尼)现代派电影并驾齐驱的时期。
二、比较
20世纪20年代先锋派与50-60年代“新浪潮” 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区别
先锋派
“新浪潮”
“物”的迷恋 纯粹的运动与节奏
画面抽象化 无故事的“纯视觉” 繁杂混乱的潜意识与幻觉
现代的“人” 人的心理与情绪
意识银幕化 故事、人物性格与内心 生存哲理、精神危机的主观探索
三、“新浪潮”前后
虽然说新浪潮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现代主义电影, 但从对于世界电影历史的影响角度,我们可以说,
“新浪潮”前后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代:
“新浪潮”前:电影主要偏向于创建完整的语言体系,以 讲述一个完美的有严密逻辑秩序与结构的故事为目的。
二、背景
1、社会背景
大环境:战后青年人要求一种新的文化
(1)两次相继的世界大战;(战后长期的制度僵化) (2)法国国内的社会现实问题;(纷争不断,亚文化的形成)
科技文明——非理性的泛滥 物质富裕——精神空虚困惑 美国“垮掉的一代”、英国“愤怒的青年”、法国“新浪潮”
2、法国电影发展背景
(1)“优质电影”的陈规俗套 战后十几年中,“品质的传统”使法国电影拘谨、
“新浪潮”后:试图打破这种完整的语言体系,将重心转 移到区别于“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另一种 “心理和精神的真实”。
第一节 法国电影新浪潮综述 一、涵义 二、背景 三、分类
一、涵 义
1958年,当夏布洛尔的影片《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
什 的影片《我是个黑人》等一批较新颖的影片纷纷出 现在法国银幕上时,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女记 者法朗索瓦茨·吉鲁,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 个名词来谈论当时的法国电影。 所谓“新浪潮”,是指1958~1961年间,在法国影坛 上突然涌现出一批由青年人第一次指导的影片, 人们将这种现象成为电影的“新浪潮”。
1、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抗主流 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 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 手册派”或“作者电影”。
2、他们是战后成长的一代,所拍的影片刻 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 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 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
• “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 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 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 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兰西观察家》1961年10月19日
强调偶然性,不厌其烦的描绘细枝末节,以呈现枯燥、 荒诞的现实生活。
三、分类
1、美国电影学者罗伊·阿姆斯依出身背景 和倾向分为六类; 2、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在 《电影史:简介》中将“新浪潮”导演分为两大类:
以《电影手册》影评人为主的“电影手册派”(“新潮派“) 资深文人、艺术家转至剧情片拍摄的“左岸派”
新浪潮不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一样是一个有 宣言、有纲领的自觉运动,它更象一场社会运动, 轰轰烈烈的但不免纷繁矛盾,众说纷纭。
3、“电影手册派”创作浪潮的始末
1958年 诞生 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其》; 特吕弗《淘气鬼》;
1959年:声誉年 特吕弗《四百击》获戛纳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 戈达尔《筋疲力尽》获柏林电影 最佳导演奖; 马塞尔·加缪《黑人奥菲》获戛纳影 展金棕榈;
矫揉造作,欠缺电影的本质魅力。
(2)政府鼓励新导演的奖励基金 在1957年电视的竞争下,观影率下降,产业界出现危机, 新导演制片的低成本和快速度成为解决危机的转机。
(3)新的器材的发展,新制片和新形态演员的崛起
(4)以“法国电影图书馆”和《电影手册》杂志 为核心的年轻精英
“法国电影图书馆”亨利·朗格鲁瓦创建,在战后保存了上百 部珍贵电影,在自己的戏院每日以专题方式放映6部电影, 影响了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等一批年轻人。
第二节 “电影手册派” 一、“新浪潮”始末
二、“新浪潮”——从理论到实践 三、代表人物与作品 四、创作特征
一、“新浪潮”始末
伴随着《电影手册》杂志成长起来的一批年 轻影迷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影和写影评 了,他们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1958年—1959年,有24位新导演出现;1960 年,共有43位导演完成处女作;从1958年到 1962年间,“电影手册”派一共完成了124部导 演处女作。
《电影手册》“新浪潮”的精神堡垒,1951年由巴赞与影评家 雅克·多尼奥尔-瓦克侯斯及洛·迪夫共同创立。特吕弗等 人在该刊物上经常发表各式各样的影评文章。
3、思想理论背景
(1)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哲学——尼采,萨特 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的代表——柏格森
(2)现代主义文艺的艺术倾向
• “……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既然这一套吃得开, 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自己拍‘新浪潮’影片。“ ——米歇尔·德维尔 《正片》,第58期,1964年2月
因此,新浪潮作为一个电影潮流,虽然犹如 一股反叛力量汹涌而来,具有破除陈规和创新立 意的统一目标,但是在每个导演的具体操作和创 作风格上来讲,又有许多不同,甚至相去甚远。
法国电影新浪潮
序言
现代主义电影与法国“新浪潮”
一、现代主义与电影的三次结缘
(第一次) 20世纪20年代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的先锋派电影;
(第二次)
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的实验电影,以美国为中心;
(4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成为50年代末期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 的前奏)
(第三次)
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直到60年代,以法国新浪潮为
暴露世界的荒诞和异化; 对苦闷孤寂心情的宣泄; 表现现代人的异化,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
(3)现代主义文艺的艺术内容
超出常态的事物与现象; 复杂异常的内心世界;
盲目疯狂的本能与冲动。(4来自现代主义文艺的艺术追求强调个人的直觉、本能、情绪、心理 、幻觉和梦境等, 晦涩紊乱、荒诞变形,反传统,追求新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